1960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印度外交部在1959年11月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
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大使馆的照会
新华社2日讯 印度外交部在1959年11月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大使馆一件照会。照会全文如下:新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印度政府外交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致意,并谨请参照10月25日中国副部长交给印度驻北京大使的来照。印度政府也看到了中国外交部10月26日在北京发表的声明。印度政府不得不遗憾地说,中国政府给印度大使的照会对事件的叙述和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声明所更详细地重复了的叙述,是完全和事实不符的,是对真理的歪曲。印度政府对此事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并且已收到印度警官对10月20日、21日事件的详细报告,当印度警察队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时,这个警官是印度警察队的第二司令官,他后来回到了最近的印度哨所。该警官的报告附在本照会之后。指挥该警察队的英勇的司令官,已在冲突中牺牲。
二、印度政府不仅拒绝中国政府对这个事件的事实的叙述,并且还驳斥其中的某些假设。所谓只配备步枪而且处于不利地位的印度警察队竟会攻击配备重武器的、居高临下地固守在一座小山顶上并且携有迫击炮和手榴弹的中国军队的说法,是任何有理智的人所不能接受的。所有与此事件有关的情况和我们所掌握的详细情报,都与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说法相矛盾。
三、后附关于羌臣摩谷悲剧性事件的材料——它是一位负责官员的第一手的报告——清楚地表明印度人员并没有在10月20日或21日的任何时候采取过侵略性的态度。他们在进行巡逻时突然遭受到中国军队用步枪、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残酷的攻击。进攻军队的一支部队显然据守在一座小山顶上,而另一支部队则在右边羌臣摩河的对岸。虽然印度警察队为自卫而开枪,但是他们无法对抗借助于战略地位和优势武器的中国军队的优势力量。中国政府没有说明进攻的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确切数目,但是表明他们所受的伤亡比印度警察队少得多。印度政府完全不同意中国政府从印度人员遭受重大伤亡一事中所得出的所谓印度警察队采取了攻势的异乎寻常的结论。明显的结论应该是与此相反,应该表明中国军队是进攻的一方,因为他们是据守在一座小山顶上并且使用了迫击炮和手榴弹。
四、还必须联系以前的其他事件和印度政府和中国政府之间的来往信件来看这一次事件。众所周知,印度边界的全线都是传统的边界,并且精确地标明在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官方地图上。对于这条边界不曾有过怀疑。过去几年中,印度总理屡次坚定地和清楚地宣布过这条边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几年来对这条边界没有啃声。当印度政府注意到出现在杂志中的一些含糊的中国地图不精确地将大片地区画为中国的一部分时,印度政府对此提出了反对。得到的回答是,这些地图是中国旧政权出版的老地图,中国的现政府忙于其他活动,还不能考虑修改这些地图的问题。这个回答本身表明,除了或许有一些小的争论以外,中国政府对印度地图的正确性没有严重的怀疑。正如过去提请中国政府注意的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亲自对印度总理说过,中国政府准备接受被称为麦克马洪线的印度东北边界。从印度的地图、从代表印度所发表的声明和从实际的情况当中,中国政府虽然一定很清楚西藏地方和拉达克之间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但所有这些年来从未对这段边界提出过问题。1954年中印协定意在处理英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印度和中国西藏地方之间的全部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无论在协定签订前长而详细的讨论当中或者在协定本身里,中国政府都未曾提到过它对印度领土这样大片地区的要求。只是在1959年9月8日周恩来总理给印度总理的信中,中国政府才第一次对含糊地包括在它的地图之中的领土提出了要求。这种说法是同以前关于中国地图问题的说法不符的。值得注意的是,到现在为止中国政府从未作出过任何确切的声明,说明按照它自己的意见,它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甚至它自己的地图上也划过完全不同的、变动的边界。
五、就印度政府来说,它的立场从一开始,而且事实上多年来都是清楚明确的,对此从来没有过怀疑。印度总理9月26日给周恩来总理的信的第五、六、七、八、九和十段详细地说明了这个立场。印度总理在那封信中提供了传统的中印边界的历史背景以及印度官方地图对它的各段的画法的根据。事实上,任何不仅对最近的情况,而且对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也有些知识的人,都知道印度这条传统的和历史的边界是同印度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和传统有联系,而且已经成为印度生活和思想的密切的一部分。
六、因此,印度政府拒绝并且驳斥中国政府来照中关于这条长的边界所作的各种假设。印度政府重申,发生冲突的地区不仅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而且是深处在印度境内。印度政府不能接受中国政府的说法,即所谓整个地区,包括空喀山口以东、以南和以北的地方,“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分属新疆地方和西藏地方管辖”。这个说法是同历史和事实相违背的。印度测量局从1867—68年以来所出版的地图,一直把拉达克同新疆和西藏地方之间的边界画得和印度测量局目前所出版的官方地图一样。这条边界从喀喇昆仑山口走向东北,穿过喀拉塔格山口,然后沿着昆仑山脉从哈吉拦干以北十五英里处直到位在东经八十度以东的21250山峰(印度测量局地图)。这条线构成印度的印度河水系和中国的和阗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边界从21250点折向南,沿着流往中国境内湖中的河流的西边的分水岭直到拉那克山口。更南从拉那克山口到羌山口的边界,已在印度驻北京大使馆1959年8月13日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中加以说明。正如该照会所说,国际边界沿着羌臣摩河的东面和南面的分水岭和丘谋桑河南面的分水岭,然后沿着丘谋桑河的南岸和昌格隆格河的东岸。边界线绕过了班公湖(在中国地图上称做伊尔湖)东半部的西端,然后沿着安格河的分水岭,并穿过斯潘古尔湖,再沿着印度河东北面和北面的分水岭而行。
七、由此可以看出,将近一百年来,印度官方地图一直把国际边界标明得和今天的一样。事实上,从1867—68年以来曾对这个地区进行详细的测量,我国地图上所标明的边界不仅符合传统和习惯,而且是根据这些测量的结果的。这条边界的印度一侧的地区曾由海华德、萧和凯利在1868年,鲍威尔在1891年和奥里尔·斯坦因在1900年测量过。在克什米尔土王统治下任拉达克总督的德鲁在1871年正式视察了这个地区直至北方边界,而附在他所著的“1875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一书后的地图,以及从1890年起出版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志和1908年帝国印度地志的附图,都把边界画得差不多类似今天印度官方地图所标明的边界。正是中国关于这个地区的地图,在不同的时候曾标明了不同的线。1893年的一张中国官方地图把阿克赛钦地区划入印度。1935年申报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把羌臣摩地区的一大部分划入印度。事实上,根据这张地图,发生最近的冲突的地点是在印度境内。这张地图和以后直到1951年的中国地图都把国际边界画在萨约克河以东三十到六十英里处,并与之平行。只是在1951年,少数中国地图才把边界移至萨约克河以东十到三十英里以内,并与之平行。中国大多数的地图直到1954年,有一张迟至1956年,还把班公湖地区的边界画为穿过班公湖(在中国地图上称做伊尔湖)东半部的西端。上述1951年的少数中国地图把线画作穿过班公湖西半部的湖床,因而把斯潘古尔地区和一部分班公地区划入了西藏。
八、印度政府的确并没有在传统边界跟前设立边界哨所。这是因为这个地区人烟稀少,几近于无,而且印度政府没有理由预料中国政府方面会有任何侵略意图。因此,印度政府在前几年认为在这些地区定期派出警察巡逻队就够了。印度政府不能接受中国政府10月26日在报上所发表的声明中所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边防部队一直在这整个地区驻守和巡逻”的说法。在1954年和1956年从列城前往拉那克山口的印度测量队和侦察队并未发现任何中国占领的形迹。1957年在兴龙和更北的一些地方第一次发现了外人侵入的迹象。显然,对这些地方的入侵一定是1957年第一次发生的。旁的印度侦察队,一直走到喀喇昆仑山口都没有碰到任何中国人员。没有派遣过印度侦察队到中国当局修筑新公路的阿克赛钦地区去。然而,仅仅从中国修筑了这条公路的事实中,不能得出任何不利的结论。筑路是在印度政府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早在1899年,当时的印度政府就告诉过北京当局这个地区国际边界的位置,当时的边界位置和今天差不多,有如上述;将近一世纪来,印度官方地图都标明阿克赛钦地区是印度的一部分。从有人居住的拉达克西部和南部进入这个地区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印度政府没有理由怀疑和它保有友好关系的中国政府会侵越到这个地区来修筑一条公路。
九、对于印度总理1959年9月26日给周恩来总理的长而详细的信,印度政府还没有得到答复。不顾这封信里所述的事实,中国政府的军队不仅再次进行侵略,而且攻击了一支在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印度警察队。这是对印度人员的第二次武装攻击,上一次发生在朗久,在那里中国军队强行越过了印度的边界。这些事实,同边界各地连续采取的侵略性的态度和目前代表中国政府所作的这种宣传一并看来,令人回想起印中两国过去进行斗争所反对的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的活动。曾经如此经常地谴责帝国主义的中国政府,竟会采取与它自己的言论这样相反的行为,是一件令人深为遗憾的事。更其令人遗憾的是,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宣言竟这样被中国政府所嘲弄。
十、中国政府的来照对就这个事件发表了一项印度官方公报一点提出了指责,印度政府对此感到惊奇。印度政府没有理由使印度人民对这样严重的事件无所知晓。中国政府一定知道,在印度不仅对印度边界问题而且特别是对这次事件,存在着强烈的情绪。事实上,只是在发现中国政府10月25日交给印度大使的照会中所叙述的完全与事实不符之后,印度政府才发表了公报。
十一、印度政府不准备详细讨论中国外交部10月26日声明所提到的其他事项。印度政府着重地驳斥这种说法,即所谓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上的若干地方破坏了现状,或者印度军队占领了中国境内的任何地方。有关边界的事实已经详细地写在印度总理9月26日的信中。那封信的第12到16段谈到有时被称为麦克马洪线的东北方的传统边界。从这几段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条线以南要求任何领土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中国人员对这一地区的任何越入就等于蓄意侵犯印度的领土。
十二、印度政府一直愿意尊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传统边界,并且事实上这样做了。但是,印度政府不能承认在拉达克地区或者其他地方要把传统边界的印度一边的地区划入中国的任何界线。长期以来,这条边界是和平的。因为中国军队在许多地方一直推进到边界上,并且在一些地方越过边界进行侵略,在那里最近才发生了事故和冲突。
十三、中国政府正确地强调了维持现状的重要性。维持现状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双方都不应该不顾传统的边界,寻求扩大占领范围,来维护一项假设的权利,而且无论如何不应该诉诸武力,除非作为自卫的最后手段。如果中国军队尊重这一基本事实的话,这次给印度人员造成这样巨大伤亡的可惋惜的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十四、印度主张和平并且完全反对使用战争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这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印度人民即便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也坚持采用和平的方法。对于中国政府和人民,印度的态度一直是友好的。这不仅与众所周知的印度的政策相协调,也是由于印度人民和政府认为,为了印度和中国的利益,为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利益,这两个亚洲大国必须保有友好的关系,虽然他们国内的政治结构可能不同。这些年来,印度政府曾一直为此目的而努力。因此,印度政府感到极为伤心的是,它的希望落了空,而且造成了一种危害存在于这两大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局面,这种和平友好关系是它本来希望将继续存在下去的。
十五、印度政府感到特别遗憾的是,正当世界看来最后走向和平解决过去十二年中折磨着它的那些严重问题的时候,正当苏美两大国正在尽它们最大的努力来结束冷战的时候,印度的边境上竟再次发生暴力和侵略。亚洲各国热诚地主张和平,并且在谋求和平的工作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在世界历史的这个紧要关头,亚洲各国不仅应该主张和平,而且要用它们自己的态度和活动来促进和平。
十六、依照它的坚定的政策,印度将继续努力用和平方法解决所有的争端,但是那里发生了侵略,印度人民将不可避免地不得不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进行抵抗。印度人民曾为印度的独立和完整进行了长期的争取自由的斗争,他们不能容许对其有任何的伤害或侵犯。因此,印度政府相信中国政府将从印度领土撤出它的军队,并寻求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细小的边界争端。
十七、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第7版()
专栏:

附件
印度警察巡逻队第二司令官的报告
我队在10月19日抵达温泉并在那里建立了临时的营帐。在继续北进以前,司令官卡拉姆·辛格在第二天(20日)早晨派出两名警察和一名挑夫向东进行侦察。警察和挑夫到规定的时间都没有回营。因此到晚上又派出一个巡逻小队去寻找失踪的人,但是他们到夜里十一点钟归队,没有能找到任何一个失踪的人员。
21日晨,司令官决定亲自出去寻找失踪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是在这些无路的丛山里迷了路。司令官在第二司令官迪亚吉、若干参谋人员和若干警察的随同下,共约二十人,在上午十时左右乘小马离营,他留下指示,要我队的其他人员徒步随行。
在温泉以东六英里处,卡拉姆·辛格注意到在左侧有座小山的地方有些马蹄印。所以他就停止前进,等待大队到来。大队到达后,他和迪亚吉决定由迪亚吉率领大部分人员留在当地,而卡拉姆·辛格则率领一小队人员继续循足迹前进,看看附近是否有入侵的人。
卡拉姆·辛格绕过左面这座山,没有注意到任何不平常的东西,并且走到大队所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过一会儿,迪亚吉走上前去看看卡拉姆·辛格的一队人走得多远了,但是看不到他们,显然这是因为卡拉姆·辛格的一队人那时已经走下河床去了。在这时候,突然间据守在山头的一支中国军队向迪亚吉的这队人开了火。卡拉姆·辛格的一队人也遭到据守在河对岸的另一队中国人和在山顶的中国人的同时攻击。攻击者使用了迫击炮和自动武器。
在这一攻击下,卡拉姆·辛格和迪亚吉所率领的两队人都想取得掩护和进行回击,但是他们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没有适当的掩护物,因此他们的射击无效。山头上的中国人有效地阻止了迪亚吉的一队人前往援救受两面夹击的卡拉姆·辛格的小队。
过了一会,在羌臣摩河对岸的显然人数较多并且一部分人是骑着马的中国人向前进逼,并用自动武器和迫击炮压倒了卡拉姆·辛格的小队。中国人继续前进来攻击迪亚吉的一队人,这时这队人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撤退。因此,卡拉姆·辛格小队的人员大部被歼,或被打死或被俘虏,只有少数人幸免,乘黑夜沿着河床和越过高山逃出。
入夜,迪亚吉的一队人试探前往找回伤亡人员,但是中国人仍据守着山头,而且甚至在22日仍然据守着阵地。于是迪亚吉就把他的全部人员撤到错格斯察鲁。
冲突以后,包括卡拉姆·辛格在内共失踪十七人。其中包括司令官和小队长在内的五人,据逃出的人看到,已被中国人击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