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千方百计供应生产资料 全心全意提高服务水平
尖草坪商店猛追“同家梁”
同家梁商店不断争上游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
据新华社太原9日电 以对太原钢铁公司供应为主要任务的太原市尖草坪商店,一年多来在支援钢铁生产大跃进方面做出了良好的成绩。目前,这个商店的职工正在开展“学同家梁、赶同家梁”(山西大同市同家梁矿区商店)竞赛,以较大的力量做好春节期间的供应工作,使钢铁工人欢度节日。
这个商店对太钢生产建设需要的器材物资,不论大小多寡,都是不遗余力地组织货源,做好供应。在这方面,他们采取了四种办法:第一,派人外出采购。去年,他们为了及时供应太钢的急需物资,曾经派人外出五十多次,走过十四个省,采购到急需物资共一千一百多种;第二,组织各厂互相调剂。商店的供应站建立了协作台,与本市各厂矿都取得了联系。各厂采购人员向供应站提出急需物资和本厂库存可以提供调剂的物资,由供应站负责调剂。第三,组织工厂和人民公社加工。去年1月到10月,供应站先后与太原标准件厂、铁路工厂、量具刃具厂等工厂订立合同,加工了铁锨、钢锤、螺丝栓、镐头等器材达七十五吨。同时,组织人民公社生产了抬杆、扁担、抬筐、锹把、斧把等物资;第四,广泛收集废料,改制加工成有用的东西。
经过采取这些办法以后,商店在去年供应太钢的生产资料共达七百多种,每月供应额由以前的八千元增加到将近一百万元。太钢工人对于商店职工的支援非常感谢,他们在送给商店的喜报上写道:在我们生产的每一吨钢里,都注入了你们的光荣劳动。
商店为太钢职工生活服务的工作也日益改善。他们将门市部增加到九十六个,成立了专为太钢七十八个集体伙食单位服务的副食品供应站。同时,设立了业余和夜间小卖部三十五个,在车间和工地设置了流动供应车,在职工宿舍区设立了三十四个居民代销店。形成一个固定供应和流动供应相结合的商业网(包括服务业),使太钢职工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般生活用品。在服务方法上,他们在原来送货上门、缺货登记、电话购货、代客寄卖、拆整零售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登门理发、工地送饭、代客加工饭菜等三十九种服务方式。
这个商店还在街道办事处和太原钢铁公司的协助下,成立了居民经济生活指导委员会,组织六百八十多名职工家属成立了十九个生活服务站和一百一十五个服务小组,服务项目共达三十二种,大至代办婚丧大事,小至照看火炉,样样俱全。这些服务站成立后,大大减轻了职工们的家务负担。商店除了自己养猪种菜以外,还协助工厂和职工家属发展副食品生产和储存蔬菜,做到厂厂有菜窖,一户一缸菜。
据新华社太原9日电 全国工矿区和林区商业工作的先进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同家梁矿区商店的职工,本着不骄傲、不自满的精神,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出席全国群英会的代表、这个商店的党支部书记魏洪顺从北京回来后,向商店职工介绍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改善经营管理,哈尔滨市百货公司售货员顾仁莲体贴顾客心理、热心为顾客服务,重庆市石井坡商店发展副食品生产等先进经验。职工们受到很大启发,提出“学天桥、赶仁莲、向石井坡商店看齐”的口号,热情地学习他们的经验。为此,党支部书记、商店经理、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和井下门市部的模范售货员一共九人,还组成了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委员会。
先进经验促进委员会经过研究,集中了兄弟单位的经验,针对本店的薄弱环节,制定出一套学习办法,认真执行,并且定时检查。他们根据天桥百货商场的经验,制定了加强资金定额管理、提高运输效率的措施,保证1960年的费用水平比1959年降低15%;学习石井坡商店的经验,买回羊、鸭各七百多只、兔五百多只饲养,并且与煤矿和公社管理区密切协作,筹办大型养畜养禽场,饲养猪、牛、羊、鸡、鸭、兔,力争赶上或超过石井坡。他们还准备根据钻井送汽的办法,在井上用锅炉烧出蒸汽,通过管子送到井下,用来热饭菜、开水和羹汤,供应井下工人。


第2版()
专栏:

加快改造天然次生林
本报评论员
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对于解决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使森林合理分布和促进山区生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或天然林,在历代反动阶级统治时期,曾经遭受滥伐、烧垦、火灾等破坏,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又在群众造林运动中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森林。它是我国分布较广、面积很大的一种森林。在现有森林中,除边远地区的原始林和新造人工林外,凡在交通便利、接近农牧地区的森林,大部都是天然次生林。
比较分散、单位面积产量低是天然次生林的弱点;但是,一旦加强人工抚育,成长快、效益大又是它的优点。甘肃省武山县由于几年来加强了对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森林面积比解放前大大增加,66%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得到控制,促进了粮食增产。几年来,粮食产量提高了三至四倍。1958年林副业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的生产大队有一百多个。
由于天然次生林区大都分布在靠近村庄的丘岭地带,因此具有比经营边远地区的荒山造林比较优越的条件。因而在天然次生林区的基础上扩建更大规模的林业基地,就具有投资少、收效大、速度快、易成功、好经营等多方面的特点。因此,积极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提高林木产量质量,迅速将我国目前慢生低产的天然次生林改变为速生丰产林,以适应我国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这是当前林业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进一步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彻底改变天然次生林的面貌,目前已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实现公社化以后,林区群众已高度组织起来,便于集中统一安排劳力,从事大规模的林业生产活动。建国十年来,天然次生林区不但已经普遍建立了林业基层经营机构,培养与壮大了林业职工队伍,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营天然次生林的经验。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对现有的天然次生林进一步采取各种经营措施,就可以在较短的期间内,将慢生低产的天然次生林培育成为速生丰产林,建立起林业基地。
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各地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能完全一样。要经营好天然次生林,首先要作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情况,本着全面发展、全面经营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经营规划。在规划中,既要考虑到国家长远利益,又要照顾到群众当前的需要;既要发展林业,又要发展农牧业;既要培养用材林,又要培育经济林和薪炭林。
加强抚育工作,是提高森林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抚育天然次生林,应以抚育茂密的中幼林为中心,并切实贯彻砍稠不砍稀;砍弯不砍直;砍病腐木不砍健壮木;砍杂灌木不砍经济木;砍萌芽木不砍实生木的“五砍五不砍”技术措施。这是各地群众多年来抚育天然次生林的经验总结。天水县李子园林区贯彻了上述措施,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已抚育过的林木,比未抚育过的林木生长量提高四至五倍。
积极对疏林灌木等低劣林区进行改造,是改变天然次生林面貌具有决定意义的措施。当前应以“无林改有林”,“疏林改密林”,“灌木林改乔木林”的三改为主,采取栽植良好树种的办法,逐步进行改造。
充分利用现有林区资源,全面改造天然次生林,是林区经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要作到充分利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发展以简易、小型为主,土洋结合的林产品加工工业,结合采伐、抚育、改造等经营工作,搞木材加工、木材纤维、林产化学和农具生产。武山县滩歌森林经营所这样作的结果,枝桠碎木都得到充分利用,作到了林区无废材;既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又保证了天然次生林经营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没有向国家要一文钱,反而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
此外,建立采种基地,大搞育苗,解决林牧矛盾和育林与砍柴矛盾,也是保证天然次生林经营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甘肃省天水专区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经验。他们充分发动群众把成片成群和单株的速生珍贵的林木划为母树林,并进行了抚育、施肥等培育工作,建立了采种基地。根据不与农业争地和“林上山,农下川”的原则,在山坡林间开辟了苗圃,吸取农业八字宪法的经验,培育了量多质好的苗木。根据林区规划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在林中空地草多水足的地方划定了放牧林,改良牧草,建立放牧设施,实现轮牧,解决了林牧之间的矛盾。在居民点附近采取了中林作业(即在同一林地上,上层是用材林,下层是薪炭林的混合经营)的办法,既培育了用材,又解决了群众烧柴,育林和砍柴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这些经验都值得各地学习。
加强天然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彻底改变天然次生林面貌,是天然次生林区广大群众的要求,各林区党组织和人民公社应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采取农忙小搞、小忙大搞的办法,把改造天然次生林的工作认真地抓起来。
现在正是冬季造林的好时光。各天然次生林区应当结合群众冬季打柴活动很好地组织力量,加强指导,对今年计划改造的低劣林区,进行清理,为引栽珍贵速生树种作好准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反透右倾,鼓足干劲,坚决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定能够更快地改变天然次生林的面貌。


第2版()
专栏:编后

变不利为有利
在水路运输上,北方封冻断航,本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如果原来依靠水上运输的物资,都转由陆运,不仅加重了陆运的压力,也会使冬季运输的任务难以完成。但是,人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人能够战胜自然,利用自然。内蒙古扎赉特旗开展了冰道运输的群众运动,就向大自然索取了运力,严寒封冻竟变成了完成运输任务的有利条件。
扎赉特旗的经验证明,冰雪道运输具有造价小,运量大,运行快,成本低,制造易,用途广,省人力,省畜力等优点。它不仅克服了冰封断航的缺点,成为水运的继续,而且可以进入粮站、车间、工地和田间,表现出特有的优越性。冰道运输不仅给北方冬季运输找到了一个门径,也可用于厂内运输、田间送粪上。既然如此,在北方有条件实行冰雪道运输的地方,就不应小搞,而要大搞;不仅运输部门搞,而且要发动广大群众搞。
这是短途运输的一支生力军,是北方各地保证第一季度运量不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重要措施。愿冰雪道运输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广泛展开,并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第2版()
专栏:

扎赉特旗大搞冰道运输
爬犁运货成本低效率高,四天运出二万五千多吨粮食、柳条和肥料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为了战胜冬季河道冰封带来的运输困难,开展了冰道运输的群众运动,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就制造了爬犁一万多张,“土冰车”(即冰土爬犁)约两万张,开辟整修冰道二百四十公里,仅仅四天时间就运出粮食、柳条、肥料等二万五千多吨。现在,扎赉特旗的经验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推广。
扎赉特旗的经验证明,爬犁运输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率高、收效快,适应多种运输的需要。制造爬犁,用料不多,材料规格要求不严,一般载重一吨以下的爬犁只需零点一至零点二立方米的杂元木;短距离的爬犁,所需铁钉不过一、二斤,至于厂矿内和田间运输用的爬犁,可以用泥土加上秫秸、柳条、牛粪、草绳和上水,即可“冻”一张“土冰车”,能载重几百斤到一千多斤。由于这种爬犁下部是冰层,还可以在硬土、草地或田垅上行驶,根本不用冰道。造价也很便宜,每张载重一吨的爬犁,只需十几元。冰道的修造也很简便,天然冰道只要修整一部分不结冻或不平整的河道就可以了。人工冰道可以采用引水或浇水的办法修筑。在有积雪的地区,基本不加工就可以走爬犁。爬犁运输的运费很便宜,每吨公里只一角五分,比铁木轮车运费低50%左右;而且效率还高,一匹马拉一吨货可日行五十公里,比铁木轮车提高效率三倍左右。由于爬犁种类很多,行驶道路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它不仅可担任一、二百公里长距离的运输,也适用于厂矿内部和田间运输,既可以用机械牵引,又可用人推、马拉。扎赉特旗不仅用爬犁运送了大批物资,保证了短途集运,而且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厂运料、商店拉货等都用上了爬犁。
扎赉特旗的冰道运输群众运动所以能迅速开展,主要是由于当地党委加强了对运输工作的领导。在旗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冰运指挥部,书记亲自挂帅,各级党委也把交通运输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统一人力,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并通过举实例,算细账,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发动工作,使群众认识到冬季运输对工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重要意义,发动群众克服原材料等困难。制造爬犁缺少木材,群众就上山安营扎寨,就地取材,就地制造。
在运输管理方面,他们参照铁路运输办法,六十华里设一大站,三十华里设一小站;运用扔车皮,开货运单的办法,做到点点有人管,点点不乱。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在扎赉特旗召开了冰雪道运输现场会议,推广这个旗的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起学扎旗、赶扎旗的大搞冰雪道运输运动。


第2版()
专栏:

益阳米厂自制成套传动设备
搬运工人减少百分之九十二日产量提高一倍
本报长沙8日电 湖南省益阳市大米厂的职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原来只有两台碾米机、两台龚谷机和五台电动机的基础上,用土办法自制传动设备,把生产过程用土机械衔接起来,从而使人员大减少、产量大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过去,这个厂一日三班生产,每班需用搬运工人七十人,现在减少到五个人;过去每天只能加工大米十八万斤,现在增加到三十六万多斤。过去,全厂临时搬运工人占很大比重,现在他们都被各种传动机器代替了。这个厂已经提前一百一十七天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国家计划。节省下来的几十个劳动力,开办了熬糖、榨油、酿酒三个附属工厂,使米糠、稗子得到综合利用。上缴利润由过去的每年两、三万元增加到十四万多元。
记者最近访问了这个大米厂。一走进车间,立刻看到整套整套竹木结构的土机器,在自动地迅速地运转着。上下三层楼的清杂、砻谷、碾米三个车间,只有五个人守在几部主要机器旁边,其他地方找不到一个工人。一般米厂里那种灰尘很多的现象也看不见了。
这个米厂的前身是三家私营米厂,1956年才合并改公私合营的。当时,生产车间除了砻谷、打米使用四部“老得掉了牙”的机器以外,其余五十多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1957年粮食丰收以后,厂里加工大米的任务增加了。光靠苦战,完不成任务。厂党支部便决定发动工人从革新技术着手,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用土办法把每道工序都进行了调整、改装,基本上实现了土机械化。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后,厂里的任务比以前更增大了,上级要求在增产不增人、不增设备的原则下,完成生产任务。党支部号召职工不断革命,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但这时有人却认为:要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就离不了洋机器,要大批资金。有些人满足现在的机械化成就,不想前进。大多数工人虽相信党的话,但不知怎样去做。这时,党支部一方面号召职工解放思想,继续跃进,另一方面,以“能不能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怎样连接起来?”为题,组织全厂职工进行鸣放辩论。通过辩论,分析了有利条件,批判了畏缩不前的思想,有错误思想的人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全国先进生产者、技术革新标兵龚冬喜更信心百倍地向党提出保证:决心与工人一道苦干、巧干,要在1959年上半年把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起来。于是,改装工作就开始了。
党支部制订了规划以后,决定先做出榜样,取得经验,鼓舞士气。这个任务交给了以砻冬喜为首的几个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工人,党支部书记和厂长也深入车间,与工人们一道干活,解决困难和关键问题。龚冬喜等首先深入全厂劳动力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灰尘最厚的清杂车间研究,他们首先看到了清杂车间的八部人工溜筛,都是平放在地面上,筛谷时,劳动强度大,工效不高,老龚想:最好是把八部溜筛叠起来,安上升降机把谷子运上去。为了安升降机,在党的支持下,全厂从仓库中清出了一批废皮带、废钢、废铁皮、废木板等。职工们就用这些废旧材料,动手干起来。缺少铁轴,自己开红炉边学边锻造;车铁轴没有车床和刨床,自己动手装了铁木结合的土车床和土刨床……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和巧干,终于使清杂车间的生产过程用机器连接了起来。党支部马上抓住这件事进行广泛的宣传,一个大搞传动设备的群众运动,就在全厂范围内势如破竹地开展起来了。
接着,龚冬喜和他的助手又在清杂车间与砻谷车间之间,装上一根自动升降带,清杂车间与砻谷车间过去是脱节的,每班要四、五十个人从清杂车间运谷到楼上的砻谷车间去,工人很累仍然供不应求。升降机装上后,几十个搬运劳动力全部省掉了。
最后一道难关是消灭各车间的灰尘。灰尘最多的清杂车间经常伸手不见五指,工人们吸进灰尘以后,很容易生病,有人建议买铁吸尘器,龚冬喜觉得这样花钱多,一时又买不到。他就按照风车叶子和吸尘器的原理,用木板、竹子、铁皮混合结构做成了一个吸尘器,使室内90%以上的谷灰都吸进了储尘室。
只三个多月的时间,益阳市大米厂全部生产过程都用机器连接起来。按照以前的计划,要花一万五千多元。现在,只增加了一部五马力的小马达,全部费用只花一千多元,便收到这样显著的成绩。


第2版()
专栏:

美国军舰侵入我福建领海
我提出第79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9日讯 1月9日八时二十分至十二时五十八分,美国军舰一艘侵入我国福建省白犬、海坛地区海域。对于美国军舰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七十九次严重警告。


第2版()
专栏:

班禅额尔德尼去河南访问
新华社武汉9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帕巴拉·卓列朗杰和他们的随行人员,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汪锋和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周仁山陪同下,于6日来武汉参观,今天下午乘专车离开武汉去河南省访问。
前往车站欢送的有: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书记处书记、副省长赵辛初,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武汉市市长刘惠农,武汉驻军首长谭甫仁中将、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席蔡书彬,政协武汉市委员会主席李尔重等。
班禅额尔德尼和帕巴拉等在武汉参观期间,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委员会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和欢送宴会。他们还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党和政府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武汉轻工业机械厂和华中工学院,并且游览了东湖。


第2版()
专栏:

全面规划 加强抚育 实现林木快速丰产
天水专区积极改造次生林
本报讯 甘肃省天水各林区,对生长缓慢、木材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的天然次生林,采取了积极措施,展开了改造工作,力求林木快速丰产。
天水地区原有珍贵茂密的森林区,但经过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破坏,大部形成秃岭荒山和残林迹地,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临,广大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解放后,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了“吃山养山”和“护林中生产,生产中护林”的政策,进行封养保育,基本上改变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山穷水尽的贫困面貌,使支离破碎的残林迹地又重新恢复了青春。如武山县经过几年的封养保育,已经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达七十余万亩,比解放前增加一倍还多,木材蓄积量由原来的三万立米增加到三十万立米,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山区生产的发展。但是所恢复起来的森林,毕竟还是些天然次生林,存在着许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林木生长缓慢、蓄积量小;产量低、材质不良;地力和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防护作用小;不能满足工农业大跃进的需要。因此,天水地区的广大林区群众1959年春天又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掀起了一个以抚育、改造、利用为中心的建设次生林区的新高潮。
为了实现天然次生林的快速丰产,天水各林区首先在无林地、疏林地和杂灌木林地内栽植了生长快、产量高的珍贵树种,贯彻了“全面开发全面利用”的方针,并提出了“八改四利用”和“一化三提高”的行动措施和奋斗目标。“八改”就是:无林改有林;疏林改密林;灌木改乔林;杂木林改经济林;矮林改中林;萌芽林改实生林;单纯林改混合林;单层林改复层林。“四利用”就是:将改造次生林时砍伐下来的杂灌木,加工各种板材、农具、木炭、纤维板、纸浆和各种林化产品。“一化三提高”就是天然次生林改造以后,达到园林化的目标;并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森林防护作用。
天水各林区改造次生林的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改造过的地区,速生而珍贵的幼苗都已茂密的成长起来,成活率一般都在90%以上。武山县滩歌林区结合改造工作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到9月底已生产原木一千二百七十四立方米、板材一百三十立方米、各种农具二千多件、木炭数万斤、醋酸三百斤、薪柴十五万斤。仅薪炭一项就能完全补偿改造的支出,有力的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并使群众增加了收入。
目前天水各地群众正总结1959年改造次生林的经验,采取绿化与改造并举的办法,为实现山山戴绿帽,坡坡穿青袍,次生林丰产化,大地园林化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天然次生林
天然次生林,是天然林经过旧社会乱砍滥伐和火灾的破坏,解放后经过管理保护,再次恢复起来的森林。天然次生林零星分散,与农田牧地相互交错;幼林多,单位蓄积量低;密度小,疏林灌木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树种在北方多是山杨、桦木和栎类,在南方多是槠、栲、枫香等阔叶树,针叶树很少。
天然次生林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原始林区优越,自然环境比荒山地区良好,是培育用材林、经济林的良好基地。


第2版()
专栏:

播种者
本报记者 邵泉
夜深了,车间里倒更加热闹起来。一大群工人,把一台摇臂钻床围得水泄不通。人群当中,一位二十多岁瘦瘦的青年人,正在帮助一个老钳工把一个形状特别的钻头,安在钻床上。只看老钳工扳动手柄,钻头急速旋转起来,一下子扎进了厚厚的钢料,钢屑飞处,钻头早已把钢料穿透了。老钳工拂掉钢料上的碎屑,用手指伸进又光又圆的钻孔里摸了摸,不由得呵呵笑了起来,对瘦瘦的青年人说:
“好快的钻头!过去我们用普通标准钻头加工这种零件,要三十秒钟才能钻一个孔,大伙想缩短时间,可是一加大转速,钻头就烧坏了。现在用这把‘倪志福钻头’,只用了九秒钟!”“走刀量再加大一点还能更快。”说话的瘦瘦的青年人,正是永定机械厂的钳工倪志福。这天晚上,他到北京起重机器厂来“播种”,给工人们讲解他的先进经验“倪志福钻头”,工人们热情高涨,心灵手巧,当场很多人就学会了磨制钻头的方法。刚才使用的钻头,就是厂里工人自己磨制的。眼看种子开了花,效率提高两倍。倪志福望着亮晶晶的钻头,又望了望满堂欢喜的工人们,好像庄稼人看见自己播的种子发了芽一样,抑制不住心头的高兴。
倪志福体验这种“播种者”的喜悦,已经不止一次了。这些日子,为了传播先进经验,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市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机械厂。本来,在全国群英会上,他听到党中央的指示和各地英雄的事迹之后,憋足了劲头,巴不得立刻飞回厂去,和工人们一起进一步大闹技术革命。但是群英会结束以后,领导上交给他另一个紧要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创造变成全市工人的财富。工厂党委书记把他送出厂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说:“志福啊,要时刻记着: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同班组的工人紧握着他的手说:“倪师傅,你放心吧,你的活我们大家替你做,而且保证超额!就盼你早日把先进经验送到兄弟厂去。”
听了领导同志和伙伴们殷切的嘱咐,倪志福心里热乎乎的,暗暗地下了决心:“不把先进经验传遍全市,不回来见你们!”
党对工人们的创造,总是十分重视的。为了推广“倪志福钻头”,专门举办了全市性的训练班,七十多个工厂都派来优秀的工人向他学习。同时还成立了先进经验推广队,推广他的和其他人的先进经验。他的经验和钻头的几何形状,也早已被印成一千多份小册子,散发到各个工厂去了。倪志福不分日夜地从一个工厂走到另一个工厂,一次又一次地讲解着,表演着,恨不能把心里的一切都掏出来交给大家。在推广经验的时候,他和去年6月间就相识的老朋友,北京农业机械厂的七级钳工佟茂宣又见面了。过去,倪志福曾经三次教他学习“倪志福钻头”,在钻头有了新的改进以后,现在他又第四次教他了。
“佟师傅,改进以后的钻头有这样一些特点。”倪志福手拿着一个磨好的钻头,反复向佟茂宣讲解着。然后又亲自表演,并且磨制了一个钻头。
“你看我磨的对不对。”佟茂宣走到沙轮面前,照着倪志福磨的样子,磨了起来。
沙轮上,迸出一串紫红色的火花。站在旁边观看的倪志福,忽然把住了佟茂宣的两手:“佟师傅,您磨得太偏了些,应该这样,这样……,对了!”
在教兄弟厂工人学习磨制钻头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当工人们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技术以前,他从不泄气。在一个兄弟厂,他发现有些工人磨制的钻头,横刃斜角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横刃的斜角应该是五十五度,这样的钻头才最省劲。”他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工人们。但是他心里忽然又反问起自己来:“为什么磨成五十五度才最省劲呢?”他还不懂得理论的解释,但是他感到,一定要和大家讲清这一点,才能更快地推广。
这天,他从工厂出来,不回住所,却一直往新华书店走去。在书店高大的书架旁,他长久地翻着各种技术书籍。当他带着一本“金属切削原理”走出来的时候,天已黑下来了。回到住所,他拉开电灯,翻开“金属切削原理”小声读了起来。渐渐地,他的眼睛亮了。“啊!原来这么回事!横刃角度在五十五度左右的时候,正是轴扭转力矩最小的时候,所以特别省劲。”他若有所悟地弄懂了这一切。
第二天,他所接触到的工人,也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工人们的钻研精神可真大。倪志福每天在各工厂都碰到许多疑难问题。但是他不但不感到为难,反而觉得高兴。技术革新运动的经验告诉他:出现了一个新的疑难问题,就意味着出现了一个新的生产潜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管白天事情怎样忙,或者晚上开会时间多么长,在每天临睡以前,他都在灯下长久地看书和钻研。他对自己说:一个播种者,应该刻苦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他把那些正在学习他的先进经验的工人们当作最好的老师。他常常回忆起自己创造和改进“倪志福钻头”的过程。去年的“倪志福钻头”,还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形状,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传播经验的时候,吸收了上海、湖南等地的经验,才改进成现在这个样子。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深深地懂得,一个人的经验总是有限的,大家的经验才是最丰富的。因此每当他遇到疑难问题,他总是像小学生一样,感到这正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总是请老师傅们一块来商量研究。11月下旬,他来到了广播器材厂。一位老工人对他说:“倪师傅,我们厂里加工黄铜和紫铜的活很多,钻头应该怎样磨才好使呢?”倪志福对于加工有色金属的经验还不多。他虚心地向老工人说:“老师傅,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经验,您看黄铜和紫铜有什么特性?”在老工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别的工人也热情地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起来。倪志福根据自己对钻头的研究,终于和工人们一起找出了一个规律:黄铜和紫铜比较,黄铜的硬度比较大,但是韧性比较小,紫铜却刚刚相反。因此,在加工黄铜的时候,钻头正前角的切削刃要磨得钝一点;加工紫铜的时候,就要磨得锐利一点……在倪志福和工人们研究出这个规律后,他立刻又把这个经验带给了农业机械厂和第三机床厂的工人们。
依靠了兄弟厂工人的智慧和他自己的经验,倪志福在推广钻头过程中碰到的四十多个新的重大技术问题,就都这样胜利地解决了。而他所教会的工人,又成为新的“播种者”,把他的先进经验带给更广大的工人群众,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倪志福钻头”的种子,就撒遍了北京市全市。(附图片)
倪志福全神贯注地在钻孔   新华社记者 傅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