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性格和冲突
——关于剧本创作的杂感
荒煤 一
前不久,一位同志带来一位导演的口信。
这位导演讲,他剧本中有一个情节遭受到批评。一对亲密的朋友,像亲姊妹一样相爱,姊姊爱上了一位音乐工作者,但是她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爱情。后来她发现那位音乐工作者原来爱着自己的朋友——妹妹,妹妹也很喜欢他。姊姊很痛苦,但是决定放弃自己的感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妹妹间接知道了姊姊的秘密和痛苦,也准备放弃自己的爱情,故意向那位音乐工作者表示冷淡。后来,姊姊找妹妹作了坦白的交谈,说明她不可能再爱这位音乐工作者了,她希望她的朋友们幸福。最后,姊姊接受了另一个朋友的爱情。姊妹二人在友情和爱情上都得到很好的安排,爱情上很幸福,友情也更深厚了。
这个剧本并不着重写姊妹二人爱情上的纠纷(它不过是一个小的插曲),主要还是描写她们二人之间的友情,表现一对青年运动员的成长。
但是,有的同志批评这样的情节,认为这样一个“三角恋爱”,会损害姊姊这个正面人物的形象。提这个意见的同志,自然是出于好心,他唯恐有些什么不大美好的东西玷污了正面人物。这个情节本身是不是很好,是否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那是另外的问题。不过,这种看法很值得商榷。
戏剧不可能像一首短小的抒情诗那样来赞美生活。戏剧自然要描写我们美好的生活,但必须表现冲突,通过冲突来表现美好的事物。而戏剧的冲突,体现在舞台上和银幕上,就是性格的冲突。
性格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反感、憎恨、友情、爱情等等,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在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引起冲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性格存在。人可以有同样的世界观、同样的理想和热情、同样崇高的品德……而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格。
自然,性格的冲突不仅是由于个性相同和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戏剧中主人公,每一个具体的、鲜明的性格,都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倾向、一定的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性格的冲突往往是反映了不同阶级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而产生的冲突。
性格的冲突是多种多样的,正如生活中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一样。在文艺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志愿、兴趣和要求,有他的世界观。世界观不同,要产生冲突。世界观相同,对待具体事物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也要产生冲突。没有性格的冲突,不可能在作品中展示生活中的复杂的矛盾,再现生活的真实。
所以,性格愈鲜明、性格的冲突愈鲜明,戏剧的情节就更丰富、戏剧性更强,戏剧的冲突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这是戏剧创作的一条颠扑不破的法则。
像前面那位导演所讲的情节,那个年青的女孩子在心里爱上一个人,爱上了她自己的一个朋友,又不知道他爱上自己亲如姊妹的朋友,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后来又为了友谊,很快地放弃了自己的感情。她并没有作损害任何人的事情,也没有损害人的思想和感情。比如说,产生了嫉妒,想去和朋友争夺爱人。那么,这种纯洁的、没有任何过错的爱情,怎么会损害她的形象呢?
照这样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和冬妮亚的爱情(作者用了多么大的热情来描写这一对年青人的初恋和纯洁的爱情啊),“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和余永泽的恋爱,“被开垦的处女地”中达维诺夫和罗西里加的恋爱,岂不是更加损害了柯察金、林道静、达维诺夫的形象吗?难道因此他们就不成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正面人物么?
按照前面那种意见来看,一个青年人的成长,除非是放在真空管里保护起来,否则,他们的形象随时都有受到损害的危险!因为,他们必须在各种复杂的生活的斗争中成长起来,形成新的性格。一部作品往往是描写人物性格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他们要生活、工作、斗争,和不同的人接触,发生种种矛盾和冲突;他们在追求真理的斗争中,在生活的斗争中,也不可能一下子找到正确地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全部答案。正如我们在生活中一样:只有当自己亲身经过许多斗争,有了生活的经历之后,才能懂得需要什么样的友谊、爱情,需要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和怎样去正确地解决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矛盾。
观众去看戏和看电影,一般地是为了娱乐和休息,而不是事前准备好要去寻求生活的答案的。但是看完戏和电影之后,却不能不在某些方面得到启示,要去判断剧中人物的行为,甚至去模仿他的行为;觉得应该如何去生活,怎样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工作,怎样来寻求真理。戏剧就是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作用,去达到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培养新人的目的。因此,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行为感到兴趣的时候,往往不只是知道这种行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行为。就是说,不仅要知道人物怎么做,更希望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不仅知道人物需要什么,更希望知道他为什么需要。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上就说:“我觉得人物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样做。”如果戏剧只表现主人公做的什么,而不表现他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也就没有冲突,没有“戏”好看了。所以,作家只能“创造”性格,而不能按照什么“框子”来“制造”性格。创造出来真实的性格之后,作家就不可能强制他剧中的主人公这样做或那样做。由作家“制造”出来的人物,才能由作家随意安排他的命运——像傀儡一样。曹雪芹创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有“红楼梦”这部不朽名著。而什么红楼圆梦、复梦、新梦等等,千方百计地企图重新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却既无性格,又非名著。也因此,“荡寇志”永远无法剿灭“水浒传”那些英雄好汉的光辉形象。
我们需要创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英雄人物,可是,不要把他保护起来,成为“套中人”。让他们在暴风雨中,在复杂的斗争中(戏剧冲突中)展示他们的性格吧!要求把一切正面人物、新的人物描写成一个在一切问题上、一切矛盾中都能得到完全正确的答案的人物,甚至希望没有任何困难、苦痛、不幸、烦恼、缺点、错误来烦扰他们,让他们步伐整齐地沿着平坦幸福的大道上高歌前进,那么,戏剧中没有了鲜明的性格,也就没有性格冲突了。
没有性格的冲突,就不可能产生戏剧的冲突;是戏剧而没有冲突,我们也就失掉了戏剧。 二
前不久,接到另一位导演的来信。他告诉我,在他的剧本中有一个情节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个剧本描写一个先进工人的事迹。他在一次生产中被炸伤了眼睛,双目失明了。当他的爱人知道了医治无效的消息之后,非常痛苦,感情上产生了矛盾。有一阵,甚至在爱情上有些动摇。后来,她还是很快地坚定下来,和这个工人结了婚。她发现她丈夫双目失明之后还在积极进行技术改革的设计工作,她就去学会了绘图,帮助她丈夫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工作,获得很大的成功。
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写这个女孩子在感情上的矛盾或动摇。有的同志非常反对描写这个矛盾。认为这个剧本是描写我们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性格的。如果描写了这个女孩子的矛盾,就会使人感到我们生活不够美好、性格不够美好了。
自然,这个意见,也是反映一种朴素的概念:要求剧作家描写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这个要求并不错。我们生活是很美好的,也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理想、工作、友谊、爱情、性格等等。
可是,把这个要求简单化和绝对化了,因为要描写美好的生活和性格,就不同意作品中出现不美好的东西,唯恐在戏剧作品中出现了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就会影响人民对生活的看法。那么,戏剧就不可能展开任何冲突了。
我认为,也不一定非写这个女孩子感情上的动摇不可,尤其是这个女孩子的性格如果描写得非常鲜明——她在这样一个不幸的遭遇中她只可能有一种选择:立即和她的爱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争论也就是多余的了。
我只是对这样一种看法(可能提意见的同志没有说得很清楚),即因为描写了女孩子感情上的矛盾,就会使人感到生活和性格不美好——特别是从性格与冲突这一个角度来看——不能同意。
在新的生活中,不是没有任何旧的残余,新的生活却正是在逐渐、积极扫除和摆脱旧的影响、束缚、压迫而产生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可是也不等于完全没有不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性格,但是,也不见得每一个新的人物、正面人物的性格都是最完美的、典型的崭新的性格。
正面人物,这是戏剧创作中所描写的一切先进人物、积极分子的一个总称。这里面有青年,有正在发展、成长的人物,也有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和领导人物;有已经能够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事物、领导工作前进的干部,也还有许多有实际斗争经验、还不能掌握客观规律的干部。而且,有的剧本是着重描写人物成长的过程,有的是描写某一个激烈斗争中的英雄事迹,有的剧本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典型的英雄人物,也有的剧本甚至是描写一个转变的人物,等等。比如:在舞台和银幕上有各种各样鲜明的性格:有丹娘和赵一曼,也有刘胡兰、红霞;也有沙霍夫、夏伯阳;有董存瑞也有林道静,有施洋也有李有国……。
由此可见,性格的是否鲜明,并不决定于对正面人物的创造,一定要描写他们的缺点或者是采用优缺点的加减法。正面人物,像一个“伟大的公民”沙霍夫,完全可以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物,但他也完全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夏伯阳有他的缺点,但也是我们衷心喜爱的英雄人物。问题还是在于要在冲突中去描写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在复杂的斗争中,有各自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果笼统地在剧作中把正面人物划一个等号,把人物的性格都简单化、片面化,那么,戏剧中既无所谓性格,也就没有什么冲突了。
我们的戏剧创作中(包括电影)往往忽视剧中人物性格的差别性,忽视规定情景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不大注意人物性格的相互烘托、陪衬、对比和冲突的重要作用。不理解这正是复杂的生活现象的一种真实反映。在某一个斗争中,在某一种生活的状况下,有各种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因此,反映和表现都各不相同。这种情况,被概括在艺术作品中,就形成了性格的相互烘托、对比和冲突。即令是同一个阶层,同一个集团,同一个家庭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的对比和冲突。契珂夫“樱桃园”中同一个环境、同一个家庭中生长的三姊妹,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在革命动乱时代的“两姊妹”(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第一部中的人物)就更加有不同的性格、命运和遭遇。贾宝玉身边同样被宠爱的几个丫头各有不同的性格,正因为袭人与晴雯性格的不同,尽管晴雯比袭人“清白”,袭人却得到了王夫人的宠爱,晴雯终于被撵出大观园冤屈而死。小说“毁灭”中,在一支小小的游击队里,就出现了莱奋生、木罗式加、美蒂克等许多不同的性格。
文艺作品中性格之间的差别、矛盾和纠纷所引起的戏剧性的冲突,自然是作家的构思和安排。其目的,是为了揭示生活的复杂性,揭示生活中的矛盾。这是艺术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一种手段,也是突出刻划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比如:白蛇传中断桥这场戏,如果没有白素贞、小青的性格的相互烘托、陪衬、对比和冲突,那么,这场戏就不会有现在这样交织着爱憎的动人的情节,不会成为重场戏、折子戏,不会成为各个剧种有才能的演员的拿手戏。特别是川剧过去在这场戏中间用花脸扮演小青,再加上“变脸”的技巧,越发增强了戏剧性,使得性格的冲突更加尖锐了。这样,观众才更加同情白蛇的真情,恨许仙的软弱、无情无义,爱小青的正义。
假定这出戏里取消了小青、或者削弱了小青的性格,那么,这出戏就丧失了一笔丰富多彩的色调,丧失了多大的艺术魅力啊!而且,白素贞的性格也由于失掉小青的烘托、陪衬、对比,不会像现在这样色彩鲜明了。
假如托尔斯泰按照他原来的一种结构,让卡丘霞和聂赫留道夫结了婚(由于这个情节的不真实一定削弱了许多冲突),那么小说“复活”的思想性就不会达到现在的高度,而且也损害卡丘霞的性格。假如托尔斯泰按照原来曾经有过的手稿来写:卡列宁竟然同意和安娜·卡列尼娜离婚,让她嫁给渥伦斯基,那么,也就削弱了他们三个人之间那种复杂的性格的冲突。卡列宁那种极端自私和虚假的面貌便被涂上一层同情的色彩,渥伦斯基也就变成了一位勇敢的骑士,而不是一个彼得堡的花花公子了,安娜也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幸福者,那么“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也就不存在了,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我们也就失掉了安娜那样一个真诚正直、为追求真诚的爱情和自由而牺牲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这部小说也就不过是贵族阶级的一场恋爱风波的插曲罢了,而不可能成为揭露贵族资产阶级那种彻头彻尾的、虚伪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的一篇伟大的控诉书!再例如夏伯阳这部影片中,夏伯阳和富曼诺夫是两个不同的、鲜明的性格。前者有缺点,后者没有缺点,但都是可爱的正面人物。他们两个人物的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由于性格之间的相互烘托、对比和冲突。从富曼诺夫身上,我们常常可以感到夏伯阳的性格的冲击力量;在夏伯阳身上,我们又可以看到富曼诺夫性格的影响。在文艺作品中,性格的光辉往往是互相照耀而愈加显得鲜明的。所以,要求人物性格的等同、划一,对人物性格刻划的简单化和刻板化(又不论是对正面或反面人物),从而削弱性格的互相烘托、陪衬、对比和冲突的作用,却真正损害了真实的性格,损害着一些有才能的剧作家,妨害了戏剧创作的发展。
像前面所讲的那个例子,假定是作另一种艺术处理,当这个工人发现自己双目失明之后,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他考虑到自己的未来生活,正因为他很爱那个女孩子,而不愿因为自己的残废而连累她,决心割断这个爱情。他既痛苦失去爱情,但又觉得这样作对他所爱的人更好一些而感到安慰。同时,这个女孩子也在尖锐的矛盾中。她年青,生活没有经验,这个突然的不幸袭来,她在感情上确实有过一阵动摇,可是在人们的帮助下,在她自己的斗争过程中,为这个工人在生产中忘我的英雄品质所感动,尤其是发现工人那种在感情上的复杂的准备自我牺牲的斗争,她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坚定下来,决心和他生活在一起,和他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又重新投入新的生活,懂得生活和幸福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戏剧性会加强,性格的相互烘托、对比会鲜明一些,性格的冲突尖锐了,性格也就鲜明了。这样作,难道会损坏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吗?难道会使人感到生活和性格不美好么?——自然,这只是举例说明性格的差别性和戏剧冲突的关系而已,我并不要求那位作家或导演就按照我这个想法来修改剧本。
总之,剧本要描写美好的性格,在舞台和银幕上只有通过性格的对比、性格的冲突才能产生。(现实主义的大师的作品:小说、戏剧都注意作品中的戏剧性,或者说,故事情节的紧张性——这种戏剧性,是把生活中的复杂的矛盾在作品中加以合理的、适当的集中,而后体现为性格的冲突。)戏剧和电影的创作,如果忽视人物性格的差别、对比、冲突,是不可能创造出鲜明的性格来的。这也就损害了剧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编者附记:8月18日本版发表了“谈‘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形象创造”一文,今天又发表了“性格和冲突”这一篇文章。前一篇就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谈,这一篇就人物性格的差别、对比、冲突的生动刻划和戏剧性的要求这一角度来谈。正面人物、新英雄人物的创造,是当前文艺创作中重要的、中心的任务,几年来一直为我国文艺界所经常注目和讨论。最近电影界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我国的电影的质量,有的同志再度提出塑造可爱的、令人难忘的典型性格的问题。我们希望以上两文有助于创作,并促进讨论的继续展开。


第7版()
专栏:

扬剧有精品
马少波
扬州,从清朝康熙时代就是戏曲萃集的地方。解放十年,扬剧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最近,江苏省扬剧团进京演出,本戏和折子戏中都有精彩的,真使人又惊又喜!扬剧,也叫维扬剧,是流行在扬州的“花鼓戏”和苏北的“香火戏”汇流而发展起来的。曲调丰富,有一百多种曲牌,常用的有梳妆台、补缸、数板、快板、大六板、剪剪花、鲜花、哭小郎、跌断桥、银纽丝、探亲、满江红等二十余种;传统剧目约有三百多出,富有人民性和生活色彩。扬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受过徽剧和清曲的影响,说起来和京剧、昆曲有着血缘关系。在解放前,扬剧曾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极大摧残,反动政府在1927年到1928年间,曾下令“禁演扬剧六十年”!尽管这样,扬剧还是在石缝中发荣滋长;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蓬勃发展起来,无论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舞台艺术的组成部分虽然有主有次,但正因为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全面提高。从扬剧进京演出的某些节目来看,无论剧本的整理改编,表演艺术和音乐、美术的丰富创造,不但是继承了传统,而且发扬了传统,是相当好的。
扬剧团所演的传统剧目如“白蛇传”、“瞎子算命”、“鸿雁传书”、“僧尼下山”、“挑女婿”、“审土地”……在整理工作中都保持了剧种的鲜明特色。例如“白蛇传”的上金山、放许仙、断桥会诸折,在艺术处理上和其他剧种显然不同。白蛇、青蛇上金山的身段相当优美。其中青蛇借兵一场,龙王、乌凤大王等并不出场,只是通过小青一人的演唱,便把援兵借妥,显得简练生动;特别是白蛇投簪化船的情节,真是神来之笔!其他行船、下船、升阶、下阶、法海投杖以及白蛇还击的处理,都有它独特的手法,兼有昆曲、京剧之长,但又标新立异,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放许仙这场戏,各剧种的 “水漫金山”差不多都是一场好武戏,而扬剧的“水漫金山”完全以文场处理,通过许仙被锁在经楼上和小和尚开窗远眺的种种身段、表情和话白,表现出惊涛骇浪和战斗的险恶。这场戏的身段、做派是化自昆曲;但比昆曲更繁重细致,更富有表现力。几次开窗的身段非常美,而且各不雷同,甚至两人相扶上楼下楼的脚步都有极大差异,小和尚在放许之前,先叫声“佛祖爷爷,恕弟子背师之罪”望空跪拜的身段非常优美,整个戏发挥了歌唱和舞蹈的特点,而且经过精雕细刻;剧本也是经过锤炼的,例如小和尚先告罪后放许的细节安排,何等谨严,何等精细!
“断桥会”和昆曲、京剧的路子大体相同,看来好像更完整些,在细节处理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例如小青想起许仙无义,盛怒砍桥的情节,就集中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好之后,小青唱“青青杨柳条,重连断魂桥,……”重新把桥搭了起来。苦心为人建筑幸福的小青,刚中含柔,搭好了桥,也为合钵的悲剧垫好了深厚的基础。其它小节目也都各有特色。
我想专谈谈“百岁挂帅”。
一、“百岁挂帅”像其他杨家将的戏一样,是表现精忠报国的优美传统的,但是作者选取了以佘太君为首的杨家寡妇奋勇卫国的题材,这就更增强了戏剧的深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物都写的很好,性格突出,有气魄。演员都很称职。特别是饰穆桂英的华素琴、饰柴郡主的高秀英和饰郝凤英的任桂香诸同志,不但唱工好,而且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生活感情,生动出色。寿堂一场特别好,表现柴郡主和穆桂英在为杨宗保庆五十的寿堂上,已经听到了杨宗保殉国的噩耗,但为了不使佘太君伤心,未敢直告;当时寿堂之上,充满了吉庆欢乐的气氛,愈吉庆欢乐,就愈加重了悲剧的力量,也就加深了人物心理的挖掘和刻划。灵堂一场的舞台装饰、图案、色彩都很美,和剧情极为协调,只是这场戏的矛盾的安排不很恰当,这场戏的矛盾和“穆桂英挂帅”是雷同的,极力渲染杨家对朝廷的怨愤和不满,这在“穆桂英挂帅”中所描写的宋王亲奸佞远贤臣那种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在“百岁挂帅”中,宋王仍将杨家将倚为干城,无故不满则缺乏足够的根据,在这出戏里,宋王重视功臣,亲临吊祭,看来这个皇帝对杨家并不算坏,甚至他把“打龙袍”中的那个贫汉范仲华封为王位,使之厮守君侧,安享尊荣,宋王对他和八贤王言听计从。杨家对这样的皇帝如此怨恨,甚至当他亲临吊祭的时候,佘太君托病不见,这样反而显得有点“婆婆妈妈”,无理取闹了。
这场戏的主要矛盾似乎应该放在杨文广从征和杨家“留根”的问题上,杨家将死亡殆尽,只剩下文广一条后根,从佘太君、柴郡主、穆桂英等人的心理看来,在从征和留根的问题上存在矛盾,是异常合理的。通过一番斗争,终于“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正是更符合生活规律地表现了英雄气概。有的同志认为强调“留根”会损伤了杨家将忠勇的形象,是不是有点过虑呢?事实上像这样的古代人物从生活出发刻划一下她们的心理变化,不但不会是那样,反而更会加强生活色彩,突出人物性格的特征。
二、母子比武一场,如果处理得好,不见得就是赘瘤。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和“留根”的情节扣的不紧,如果扣紧了,佘太君、柴郡主、穆桂英等人各自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想法,在人物的心理变化中,安排比武的情节,会平添不少色彩。这场戏不宜用武打的路子,应该武戏文唱,比枪架子,夹唱夹白,着重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的描写,就会显得更丰满,更和全剧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关于结尾的问题。
“穆桂英挂帅”和“百岁挂帅”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但是两者也互有差异,前者是表现杨家将虽然受尽朝廷冷遇,但边疆告急,仍然奋勇卫国的英雄气概;后者则是表现国难当头,杨家将丈夫死亡殆尽,而妇女奋勇出征的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
这两出戏的主题既然存在着这样的差异,那末,“百岁挂帅”只要前面的戏安排的比较饱满,后面要出征了,满可以收得住,不一定开打,即使开打,也宜小打,不宜大打。现在的结构就很好。如果着重表现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的军事才能,和她们在战斗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方面占的篇幅多了,剧情的重点,势必转移,从结构上说,恐怕是另起炉灶的问题了。因此,我觉得就戏论戏,还是在现有基础上稍加润色为好,不必改动太大,动摇基础。表现佘太君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战斗场面不宜于再发展了,现在有些情节如佘太君释放俘虏等等,就显得“画蛇添足”。
其次,关于田汉同志建议“牺牲更大一些,就会更显出杨家一门忠烈”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还值得探讨。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剧的性格和风格的问题,这个戏是根据人民的愿望,从大悲剧发展为大喜剧的结尾,这里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想像,不可太落实。试想,佘太君百岁挂帅就是历史上、生活里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正因为杨家将一门忠烈,人们很希望她们大获全胜。十二寡妇最好一个也不要伤亡(其他将士伤亡当然也是可能的,艺术上不正面表现的例子也很多),伤亡一个都会改变了喜剧的性格,使观众感到遗憾。这和“梁祝”为什么要化蝶、“白蛇传”为什么要倒塔、“闹天宫”为什么要全胜回山,是一样的道理。
谈一点观感,很不成熟,供江苏省扬剧团的同志们参考而已,并借此表示欢迎和敬意。
(1959年8月)


第7版()
专栏:

江苏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第一期结业
一千多教师满怀信心回到工作岗位
新华社南京1日电 江苏省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第一期结业的一千多名学员,已经满怀信心地回到工作岗位,担负起新学年的教学任务。
这一期的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进行的。为了保证学员学好,江苏省教育厅从各院校抽调了许多优秀教师,并且从厅内抽调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来担任教学工作。
全省各地农业中学的师生也十分关心学员们的学习情况。每天从各地农业中学寄来大批信件,勉励学员们努力学习,以便回去后更好地帮助大家提高。
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激励着学员们以高度的积极性投入学习。他们说:“现在多用一分功,到工作中教学质量就能多提高一步。”
由于大家的勤奋学习,进步很快。大家对于农业中学的光辉前途看得更清楚,专业思想大大巩固,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期间,有二百多人写报告,申请入党。对于农业中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暂时的困难,一般也有了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表示回去后安心教学,誓把农业中学办好。在基础知识和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还为全省农业中学编写了一部分教学参考材料。


第7版()
专栏:

红在农中 专在农中
江苏农中教师二十六人光荣入党
新华社南京1日电 在江苏省举办的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里,最近有二十六名教师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
这二十六名农业中学教师,在政治上都一贯迫切要求进步,在党的教育下,几年来,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去年先后走上农业中学教师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坚决听党的话,逐步确立“红在农中,专在农中”的思想,勤勤恳恳,坚持把农业中学办好。例如淮阴市王营农业中学教师丘鑫尧,是从常州市来到淮阴地区支援文化建设的高中毕业生,去年秋天调到王营农中时,学校无校舍教室,学生只有十人,他就骑着自行车挨社挨队动员,招收了五十三名学生,在露天坚持上课。他的这种精神大大感动了干部和群众,他们相继给以各种支援,现在王营农业中学在公社党委领导下,不仅逐步巩固下来,而且有了发展。由于这些教师在工作中紧紧依靠党委,密切联系群众,因而他们所在的农业中学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共青团员,多次受到奖励。今年5月调来江苏省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后,更是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在这些同志的原属单位党组织的协助下,对他们进行了反复的教育和慎重的考查,认为这些同志已基本上具备了党员条件。因此,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经上级党委批准,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
其他农业中学教师在这二十六名农中教师的入党的鼓舞下,纷纷表示要向这些同志学习。


第7版()
专栏:

解时公社党委加强领导
农业中学有新发展
本报讯 山西省运城县解时人民公社,今年共有应届高小毕业生五百七十五人,其中除二百八十五人可按国家招生计划,考入普通中学,二十人参加生产劳动在业余中学学习外,为了安置其余二百七十名学生都进农业中学学习,公社党委又把全社的农业中学由一校、两班发展到五校、七班。
公社党委根据公社“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了三种发展农业中学形式:一是公社办,校址设在公社所在地,吸收附近学生入学,由公社党委直接领导;二是几个管理区联办,采取这种形式一般是各管理区距离较近(最远不过六里),由各管理区主任、负责文教的书记、家长代表及农业中学负责人所组成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三是一个管理区独办,采取这种形式的管理区,一般是学生多,师资、设备等具体问题都能解决。
对学习和生产劳动的时间,党委也作了妥善安排。规定采取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和隔日学习,隔日劳动两种办法。并规定:根据生产季节与生产队包活、包量、定时、定人,使学习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农业中学的师资、经费等问题,也获得了妥善解决。教师的来源和配备,根据“能者为师,就地取材”和“一班多配、班多少配”的原则,从在社知识分子和复员军人中选拔了十一名教师。
为了进一步巩固农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还对新教师进行短期训练,请解州中学教师辅导,介绍办学经验。社党委还确定每月为教师作一次时事报告。


第7版()
专栏:编后

培养农中教师
为了巩固提高和发展农业中学,给公社办学培养骨干,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除加强党的领导外,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江苏省采取的开办农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有计划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做法,收效很大。一般说来,目前农业中学的教师大部是青年教师,他们大多缺乏教学经验,而随着农业中学的不断发展,新设置的课程在增多,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任务在加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业中学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保证,同时也使教师自己增加了工作信心。江苏省培养农业中学教师的作法,值得重视。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将出版一千多种连环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订出1960到1962年三年的选题规划草案,在这三年内,将出版一千多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连环画。
解放以来,上海的连环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仅仅去年一年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出版了三百五十多种连环画,发行数达五千多万册。这是我国连环画出版史上空前未有的成绩。这些连环画中有许多是反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面貌的优秀作品,它们紧密配合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各项政治运动。但是,由于过去出版社只制订了年度选题计划,因此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有些书出的紊乱、内容芜杂、质量不高。现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制订了这个较为长远的选题规划,使出书系统化,既注意到及时编绘反映当前现实的题材,也考虑到有计划地出版一些长篇文艺名著,可以有效地克服过去的缺点。按照这个规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拟编绘现实题材作品五百多种,古典题材作品近两百种,翻译题材作品一百五十余种,儿童题材二百种。其中包括有反映革命斗争故事的“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画集;“革命先烈”画传;“领袖故事”画集、“伟大的战士”画传;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画传;文学名著画集等。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扬州八怪”的画集出版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最著名的八个画家的画集,最近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这八个画家是金农、罗聘、汪士慎、黄慎、高翔、郑燮、李鳝、李方膺,他们曾经被人们称作“扬州八怪”。
扬州在当时是全国商业资本集中的城市之一,绘画艺术也比较发展。“扬州八怪”就是当时有较高文学素养和艺术成就的职业画家。乾隆年间绘画界受清初六大家(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厉、恽寿平)的影响,形成了死摹古人的“正统派”,把不受这一派束缚的革新派画家,认为是“邪魔怪道。”金农等八位画家就是属于当时的革新派,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的独创性,所以他们的画都具有独特风格。
这个画集中所选的十二幅画,是“扬州八怪”一部分代表作。画集中并用通俗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风格。
“梅树图轴”是金农作品。他用淡墨带水写成的老梅树,占据了画幅的全长,梅树的枝干欹斜厉乱,树身间又穿插无数疏花嫩蕊,使人感觉到老梅花树下那种暗香疏影的风光。金农号冬心,到五十岁以后才开始学画。高翔作画也不拘一格。在一方纸上,他用简笔画出了一支照眼的榴花,虽然不着一点旁衬,但令人觉得芳意满纸。这种画法,是“八怪”的画家不肯墨守成规的例子之一。画集还搜集了郑燮等其他六家的代表作各一幅。也都各有气韵和特色。(附图片)
金农 梅树图轴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社员必需的两套丛书
为了帮助人民公社社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卫生知识,科学技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农业知识”和“人民公社卫生保健知识”两套丛书。
农业知识丛书内容包括:肥料,水稻排灌技术,水稻虫害,花生,苧麻,水稻,水稻的选种和良种繁育等十六种。人民公社卫生保健知识丛书有:怎样做好公社卫生工作,农村医院,农村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工作,办好公社食堂,劳动锻炼卫生,妇女卫生,个人卫生,防治呼吸道传染病,营养卫生常识,消毒与除害,外伤与急救,以及预防能传染人的家畜传染病等二十余种。
这两套丛书,绝大部分是作者亲身经验的总结,并从科学原理上加以分析说明,内容比较丰富。
(杰)


第7版()
专栏:读者论坛

印刷、装订和藏书
提倡读书,谁都想买几本好书,好书就要好好收藏。
我藏书不多,但很少的几本,陈列在书案上也是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不下数十种尺码。如“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比“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宽,而后者却比前者长,又如“毛泽东选集”精装本和简装本大小也不一样,这样参参差差的书卷,不好收藏,陈列也不美观,特别是在旅行装箱和邮递时,更诸多不便。为此,出版界统一出版物尺码的规格,是很必要的。无论理论书、文艺书、科技书、大人书、小人书、精装本、简装本、字典、辞源……通通规定三至四种统一尺码,比如说:杂志十六开;理论、教科书等三十二开,小人书、袖珍本一律六十四开,并使十六开本等于三十二开本乘二等于六十四开本乘四,全国统一起来,买书就不愁藏书了,这是一。
其次,理论书籍文章印刷重复较多,这个单位编一本,那个部门出一辑,你编印活叶文选,我出版社论选集,名目不同,内容重复。有的小册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别人已经出版过了的,只有一少部分是新编,买与不买,使读者为难,也浪费了人力物力。为了节约纸张人力,为读者着想,出版界也应统一筹划安排。
(桂林步校三营九连张林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