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欢呼包钢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中共包头市委员会第一书记 苏谦益
包钢一号高炉比国家原定计划提前一年流出了铁水,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领导的胜利,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大跃进的胜利,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胜利,这是大搞社会主义建设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
在内蒙古草原上建设起这样大型的高炉是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也是与苏联政府和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分不开的。我们衷心地感谢全国各地、各厂矿、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感谢苏联和苏联专家的真挚的友谊。
包钢是我国在当前建设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它的提前出铁,表明了我国钢铁战线上又增添了一支新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上阵,不仅直接提高了华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水平,从根本上改造与装备农牧业;而且对于我国钢铁工业继续大跃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出铁,再加上第一机械厂、第二机械厂大部投入生产,这就标志着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基本建设时期跃进到基本建设和生产并进的阶段。由于基本建设和生产同时并进,这就打下了加快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今后除了依靠国内各地继续支援以外,在生产原料、建筑材料、设备制造以及日用工业品等方面可以争取部分的就地解决,有的还可以争取完全就地解决。这是加速包钢建设,加速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力争继续大跃进极为有利的形势。我们的任务是:抓住有利形势,继续开展以建设包钢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培养技术力量,加强协作配合,促进包头工业基地建设事业飞跃发展。
一年多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百个工厂和各兄弟钢铁公司都给包钢以有力的支援;全国铁路运输部门对包钢急需的材料设备,都优先以快件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汽车营,为了支援包钢,和包钢职工一起奋战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劳动力调配、粮食、副食品的供应、建筑材料的供应以及设备制造等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所有这些,对包钢提前出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加速包钢的建设,必须加强协作配合。首先,围绕包钢基本建设进度和生产的需要,对于设备配套、交通运输、电力、炼焦用煤、城市建设等按照必要的比例,统一规划建设进度,把长期规划和年度的计划,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便分别先后有顺序地、有准备地进行建设。其次,继续加强包钢和机械厂的协作。从设备制造上、技术上、材料上、交通运输上、建设和生产经验上,制定协作计划,加强领导,组织实现。
为了加快包钢的建设,必须加快技术力量的培养。现在包头市已有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建设大军,比1949年解放初期增加一百倍。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培养人才的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这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比较起来,还是不够的。如在机械工业中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人与直接生产的工人不相适应,在基本建设中安装和土建不适应,领导骨干和技术干部还很缺乏。为此,我们除了依靠鞍钢等先进厂矿和先进地区培养和调动必要的建筑安装和生产队伍以外,就是要在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技术教育,及时总结生产建设经验,有计划、有准备地继续大力培养蒙族职工和其他少数民族职工;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继续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加快建设新工厂,学会掌握新机器,学会制造新产品。使一切施工现场和已经投入生产的工厂、矿山、矿井成为培养人才的学校。
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对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者是上了一极其生动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课,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出铁,将会给今后大高炉的连续建设、生产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生产工人。抓生产的同时要抓生活,这就会更好的鼓舞干劲,发动群众,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进度。包头市在抓生活方面虽有很大成绩,但是副食品生产的增长还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继续发动群众,大搞副食品生产,建设副食品基地,让工人们生活得好,生产得更好。
包钢提前一年出铁了,这是内蒙古人民的大喜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我们欢庆包钢一号高炉诞生,为今年钢铁任务作出有力的贡献。我们要继续开展以建设包钢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加强协作,加快培养技术队伍,做到兵精粮足,人强马壮,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包钢建设体系,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7版()
专栏:

大跃进光芒万丈 大协作威力无穷
各地支援包钢结下丰硕果实
少数民族职工随着高炉的建成迅速成长
本报包头26日电 包钢一号高炉的建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百座工厂企业为包钢赶制各种机械设备、供应建筑材料,在技术力量方面给予支援,对保证包钢一号高炉胜利出铁作出了巨大贡献。
包钢一号高炉和与其有关的焦化、水源和矿山等工程规模宏大,所需设备总量达二万六千吨。其中,除10%左右的重要设备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供给外,其余都是国内制造的。仅各地支援包钢的钢材、水泥、木材,就有八千多火车皮。包钢所需要的设备材料来自全国各地。这里使用的材料:有鞍钢的钢材,沈阳的电缆,上海的电嘴管,西安的轴承,广州的松香,兰州的石油和沥青,湖南的楠竹,大兴安岭的木材等。这里安装的炉顶设备、焦炉和热风炉设备等都是沈阳、哈尔滨、大连、上海、长沙、湘潭、贵州等地工厂承制的。
根据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各地工厂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对于包钢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材料都尽量予以优先保证。沈阳阐阀厂接到承制包钢高炉和焦炉急需的各种大型阐阀的制造任务,厂里党总支书记立即召开车间领导干部会议,采取措施安排生产,领导干部和工人日夜突击;当完成一批后,厂里运输组的同志立即冒着大雨运到火车站,用快件发往包头,解决了高炉和焦炉工程的急需。由上海“五一”等三个电机厂承制的二百多台电动机,按订货单规定要在今年二、三、四季度分别交齐,他们为了让包钢早出铁,都提前在7、8月份就把货全部交齐。北京航空学校的部分学生,自愿放弃暑假休息时间,给包钢赶制二百多个通阀,保证了三号焦炉的急需。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把支援包钢建设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支援包钢建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经常派人深入包钢工地,了解包钢的需要,对一号高炉所需要的各种非标准设备、职工们需要的日用物资、劳动用品,都尽量做到优先供应。在包钢一号高炉紧张施工期间,上海、北京、沈阳等地民航局用飞机给包钢赶运各种设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汽车营,为了支援包钢,已和包钢职工在一起奋战了一年多的时间。
鞍钢、武钢、石钢及其他兄弟厂矿,不但为包钢培训了大批生产建设人员,每逢施工紧张阶段,还及时派出优秀工人和专家前来支援包钢。
本报包头26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少数民族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随着包钢建设的发展成长起来。现在,在这个世界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里工作的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布依等十四个少数民族职工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一人,其中蒙古族职工有五百七十四人。
这些不久以前还是草原上的牧民、农村里的农民和地方干部、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和战士的少数民族职工,现在有的担任总公司副经理、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等领导职务,有的是工程师、车间主任和工段长,更多的人是在各个厂矿、车间、工程公司里直接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担任钳工、电焊、铆工、架工、车工的工作,还有一些人成了电铲手、穿孔机手、内燃机车和电机车的司机。
包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包钢总公司党委对培养少数民族职工的工作非常重视。早在1956年12月,包钢党委就根据中央和内蒙古党委的指示,制定了培养蒙古族工人的规划。按照规划,各个分公司都为少数民族职工设立了业余技术训练班,成批成批地优先选送他们到国内各钢铁厂去实习,有三十一人被送到包头工学院去深造。
这些少数民族职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领导上都指定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工人做他们的老师,帮助他们掌握各种近代化的生产技术。现在白云鄂博铁矿山,几乎每一台现代化的设备,如穿孔机、电铲、电机车上,都有少数民族的工人在操作。


第7版()
专栏:

传授技术大公无私 深入现场不辞艰辛
苏联专家在包钢立下功勋
本报包头26日电 新建的包钢一号自动化大型高炉,是伟大的中苏友谊所结出的一颗硕果。这座自动化的大高炉,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一直到施工,都得到苏联全面无私的帮助。
包钢一号高炉系统的设计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由于白云鄂博铁矿石含有许多其他金属成分,筹建包钢的同志很耽心用这种矿石是否能炼出很好的铁。为此,担负包钢一号高炉系统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任务的苏联黑色金属冶金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的技术人员,曾收集了有关矿石成分的资料进行研究,对包钢一号高炉的炉衬和机械设备提出了许多特殊设计。
在东北工学院讲学的苏联专家萧米克教授,听到包钢同志在矿石试验时遇到困难,特地抽空到北京帮助进行矿石试验。在试炼时,头两次失败了,他便成夜守在炉边,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研究,终于试炼成功。
苏联不仅为包钢一号高炉提供了最先进的设计,而且还派出数十名优秀的专家,帮助包钢职工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这样一座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以斯捷班斯基为首的苏联专家组,不管是在严寒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日,都经常在工地上工作,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他们在改进企业管理、保证质量、节约材料、加快进度等方面,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在浇灌高炉基础混凝土时,斯捷班斯基发现焊接钢筋质量不合格,便亲自下基础坑内,指导工人改变操作方法。他经常注意一号高炉系统工程的综合进度,发现那些工程进度赶不上,就提出加快进度的措施。在一号高炉系统工程进入结尾阶段时,他搬到高炉工地办公,指导工人操作。在高炉砌砖中,炼铁专家希洛瓦特克,每天都到炉内,指导工人如何保证砌砖质量,他常常爬到直不起腰来的围管里去,教工人们如何既快又好地进行砌筑。高炉主卷扬机正在紧张地进行电器设备调正时,电气专家卡兹那切也夫病了。医生建议让他休息,他说:快出铁了,调正工作必须尽早完成,我不能休息。鼓风专家切尔诺夫在指导安装鼓风机时,穿起工作服,和工人一起操作,连续二十四小时没有离开现场。为了帮助工人们了解一号高炉系统各种最先进的电气设备,卡兹那切也夫给工人们系统地讲解高炉电气原理十余次;有一次他给工人连夜讲解四号泵站同步电动机安装原理,讲完以后回去时已快天明了。
苏联有关工厂还供给了包钢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的机器设备。苏联政府曾经两次派经济代表团来了解包钢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当他们听说包钢职工正在大鼓干劲,力争提前出铁时,主动提出包钢所需要的设备,大部分可以提前到货。高炉装料系统直流电源用的三机变流机组,合同规定是今年二季度末交货,为了满足高炉提前出铁的要求,制造这项设备任务的乌拉尔电机机器制造厂,在4月9日就把机器发来了,使当时高炉系统的动力电源有了可靠的保证。(附图片)
包钢一号高炉外景 新华社记者 陆 轲摄
来自各地的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正和苏联炼铁专家依·马·希罗瓦特柯在工地上研究高炉筑炉问题 新华社记者 陆轲摄


第7版()
专栏:

革命的群众运动万岁
中共包头钢铁公司委员会书记 陈守中
包钢一号高炉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建成出铁了!包钢一号高炉出铁,标志着全国瞩目的包头工业基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飞跃发展,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也是对国内外反动派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一个有力驳斥!
包钢一号高炉提前投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一个鲜明例证。在包头这样一个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建设,困难是可想而知了。但是我们在伟大的苏联帮助下,战胜了平地起家的困难,攻克了大规模现代工业建设的技术堡垒,使建设事业获得了飞跃发展。一号高炉的工程从去年6月动工到现在投入生产,共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而有效工期不过十二个月。在这个期间,我们仅在高炉施工区便完成了技术复杂的一万多吨金属结构、七千四百多吨设备、六十四公里各类管线的安装任务,修建了五十多公里铁路,浇灌了六万立方米混凝土,挖填了一百六十多万立方米土方,保证了一号高炉以优等质量开炉生产。同时还建成了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的白云鄂博铁矿山、提供大量工业用水的第一个黄河供水系统、两座年产四、五十万吨焦炭的焦炉(一座已在今年5月投入生产,一座正在烘炉)和担负全部设备维护检修的机械总厂。包头,这个曾经饱受旧时代反动统治摧残的皮毛集散地,现在正在阔步前进!
群众运动是力量的源泉
包钢建设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照耀我们一切工作的灯塔。总路线是我国六亿人民的伟大决心和伟大智慧的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必然要掀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革命的群众运动就是我们无穷力量的源泉。1958年——包钢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头一年,在我们的企业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冲破了“大企业不能大搞群众运动”的束缚,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推动了我们的各项工作全面跃进,企业面貌为之一新。广大群众在“八年计划五年完成”的口号鼓舞下,加快施工进度,使各项工程一跃再跃,纷纷提前。土建工人只用了二十二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数达一千七百多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基础浇灌任务。高炉安装工人又以二十六天时间安装起高炉炉体外壳(比一般工期快两倍),以九昼夜多的时间安装起三座热风炉炉壳(比计划速度快十几倍)。为了保证多快好省,职工们广泛展开了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提出了数达十几万件的革新建议。其中像混凝土施工中的大型压力浇灌法,黄河施工中的流砂防治法等等都是可贵的创举。为了克服设备材料供应上的困难,职工群众自力更生,生产
了相当数量的生铁、钢、水泥、焦炭、电石和耐火材料,自制各种非标准设备。就这样,在有效工期不满六个月的时间内排除了种种困难,超额完成了全年基建和生产计划。去年的大跃进,为今年的继续跃进和保证提前出铁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在继续发动群众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同时,比较突出的抓了一下企业管理工作,为群众运动更健康地发展创造了条件。8月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下,我们的群众运动发展得空前广泛、空前深入,很快地出现了一个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这个群众运动的巨大威力,把包钢9月出铁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严正地驳斥了某些干部的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这个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也极为深刻地教育了包钢的党和各级领导干部。
反右倾鼓干劲坚持政治挂帅
中央关于反右倾,鼓干劲,掀起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的指示,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内心愿望,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坚决批判右倾思想,坚决信任和发动群众,群众运动就会像大海怒潮一般,汹涌澎湃,勃勃兴起,把冷冷清清的局面一扫而光,出现一个轰轰烈烈大跃进的局面。今年包钢7、8月形势的变化就是十分生动的证明。8月之前,包钢的建设从总的方面来说是继续跃进的形势,群众干劲很大,但是当时在一小部分干部当中滋长着某些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他们对于实现跃进指标,保证提前出铁缺乏信心,他们对于群众运动,缺乏热心,甚至指手划脚,乱泼冷水。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所及,在一个短时间内曾引起了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某些混乱,出现了不少工程计划不能如期完成,群众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冷落局面。8月份,党委会根据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分析了包钢建设的主观与客观条件,批判了右倾思想,向全体职工提出了“鼓足干劲,确保9月出铁,迎接建国十周年,向国庆献礼”的战斗号召,并且立即发动群众讨论措施。八万职工纷纷集会,热烈响应党委的号召,决心书和保证条件风起云涌,迅速出现了一个向国庆献礼的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而后,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又把这个群众运动的浪潮推向最高峰!
群众一发动起来,争先进,比先进的竞赛,就在各条战线上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砌筑炉底碳砖的赵金发、安成章、高汉富三个小队在竞赛中,当赵、安小队在竞赛中得了喜报以后,高汉富急得流出眼泪,第二天他们队实行巧干,改进了劳动组织,创造了满铺炉底砌一层(共九十一块砖,每块重达九百公斤,技术要求极严格)的惊人纪录。全部高炉耐火砖的砌筑工程计划是四十五天完成,筑炉工人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只用了二十八天便完工了。过去被认为落后的工 人一反往常,干活出色,纷纷进入先进工人的行列。机电三队有一个工人,过去看到别人干活起劲,曾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多给钱,我不多干”。竞赛搞起来以后,他说:“我要向国庆献礼,看吧!”立即向最先进的工人挑战,过去他做一个皮带胶接切头要六个小时,现在只用四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干下活来满身汗水,却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工人、技术人员和基层领导干部为了夺取时间,夜以继日不下火线,动员不走,赶不下来。领导干部“逼”着工人回家休息,一转弯就又回到工作岗位干活去了。依靠职工群众这种无比的劳动热情和智慧,人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从8月10日到9月25日仅仅四十五天时间,便完成了高炉系统全部工程量的25%左右,这真是个奇迹!
领导上前线大抓企业管理
领导干部上前线,加强对运动的领导,加强企业管理,是保证群众运动和集中领导相结合,保证群众运动健康发展的决定条件。群众运动和集中领导怎样结合,这曾是我们前一段工作中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去年,大搞群众运动成绩很大,克服了只强调行政命令忽视群众运动的缺点,群众运动这条腿强壮起来了,而存在着的一个缺点,就是企业管理这条腿没有相应的跟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调整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上也有很大成绩,但企业管理又有些脱离群众运动。这次群众运动的实践,基本上克服了这两种片面性,使群众运动和企业管理这两条腿相辅相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运动一开始,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便在反右倾鼓干劲的推动下,走上前线,深入现场,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在高炉工区施工、生产的各单位的经理、厂长和党委书记。工人说:“领导决心这么大,9月出铁有把握”。
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对加强企业管理有着莫大的好处。首先是加强了计划管理。过去施工中一般是抓月、旬计划,现在领导坐镇,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抓日计划、时计划,逐日下达,逐日检查,使群众每日每时都有明确目标,既便于发动群众,也保证了综合平衡。其次是技术管理加强了。各单位都广泛地实行了“三结合”编施工组织设计,“三结合”处理技术问题,“三结合”进行质量检查。这种三结合解决技术问题的作法,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再次,由于各方面领导干部分工明确,层层负责,加强了统一指挥,无人负责的现象克服了,责任制度大大加强了。
困难留给自己方便送给别人
充分发扬共产主义风格,贯彻“一盘棋”的方针,加强协作配合,也是使群众运动健全发展,并且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重要关键。现代化大型高炉的建设,在施工单位中所涉及的单位是很多的。仅在高炉本体施工的单位便有十几个,工种有三百多,而与其紧密相关的还有矿山、焦化、水源、动力、运输、机修等工程,要保证高炉提前出铁,必须目标一致,紧密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战斗整体,互相支援,协同动作,否则就会互相妨碍,造成混乱。
全公司一盘棋,勇于牺牲自己支援别人、牺牲小局保证大局,是搞好协作的思想基础。在职工群众中是有这个思想基础的。例如筑炉工人提出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的响亮口号,一经领导提倡,立即得到了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的热烈响应。在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彼此之间、“前线”与“后勤”之间出现了一个空前大协作的生动局面。
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坚持总路线、大跃进的光荣旗帜,只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定地信任群众,坚决地领导群众前进,我们便会无往不胜,无坚不摧。革命的群众运动万岁!


第7版()
专栏:

包钢红旗
本报记者 赵永西 王文亮
建设包钢的八万名职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下,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在黄沙蔽天的大荒滩上,提前一年建成了第一座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真个是英雄辈出,气象万千。
神奇的老架工陈启荣
今年5月间,高炉设备安装工程很紧张。斜桥安装完了,马上要安装主卷扬机,高炉工区指挥部有命令:高炉主卷扬机机座和卷筒安装,限期十天
完成,这些设备都要安在斜桥下面,斜桥挡在上面,很不好办。原来计划是用十二丈大抱子起吊,可是抱子自重才十五吨,而卷筒是二十吨,机座是十八吨,抱子负荷不够。尽是难题,怎么办呢?当晚工人都下班了,老架工、共产党员陈启荣还在大高炉周围转转。夜深了,他索性住在工棚里,没回家。他捉摸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技术员朱孝先,提出用二十丈抱子不加固,和四四滑子、十五吨链式起重机、十五吨滑子配合协同起吊的办法。同志们一商量,觉得这办法行,马上就干。结果十天工期,六天就完成了。
提起已有三十年工龄的老架工陈启荣,人人都称赞他经验丰富。
吊装高炉炉顶的两个大盖平衡杆时,他大显身手。每个大盖平衡杆都有三米长,重三、四千公斤,要吊到七十米高的高炉炉顶,抱子吊不上,塔式吊车又不够长,进不去。他反复捉摸,终于想出了一个步步登高的办法:在炉顶煤气放散管平台下面加一根立柱,在平台上安上一台链式起重机,用四十吨塔式吊车把平衡杆从煤气下降管裤裆叉的空子里吊上去,放在平台上,然后再用链式起重机接运上去。当时在场的人,看见老陈如此神奇地指挥这些吊装工具在大高炉上上下下工作着,莫不啧啧称赞。
“活鲁班”李万喜
在一号高炉工地上,共产党员李万喜被人们称为是“活鲁班”。他是一个混合工作队的队长,通晓抹灰、砌砖、砌石、抅缝、挂瓦、钢筋、架子、混凝土……等十二种技术。他领导着一帮小伙子,工作起来,尽拣难活干,而且每次总是提前完成任务。这是今年4月的事:领导上把二号鼓风机设备基础的浇灌混凝土任务交给了他们,工期十天,只许提前,不许拖后。这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够使人吃惊的了,因为去年年底,二队在浇灌一号鼓风机的设备基础时,用了三十五天才完成。但李万喜从党支部知道这项工程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否则就要影响出铁的情况以后,就毫不犹豫地向支部提出保证五天完成。这一下,可吓坏了那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他们说:“十天完成,就算你创造世界纪录;五天完成,我爬着给你们去送红旗。”但李万喜队的小伙子们回答得很干脆:“干!别听他们瞎说。”“我们一定创造奇迹,让高炉提前出铁!”
说时迟,那时快,没出两小时,一场围攻设备基础的战斗就开始了。工人们一面拚装木模板,一面忙着绑钢筋。人少工程量大,就采用车轮战,方圆十米见方的混凝土基础,被工人们日夜包围。李万喜没白没黑地干了四天四夜,一会儿见他和工人绑钢筋,一会儿又见他拿起震动棒,捣固混凝土。一有问题,他就召开小组长会,研究迎头赶上的办法。结果,任务只用了四天半就完成了。
高喜亭降服“蛟龙”
包钢投入生产后,每天需要五十万立方米水。为了早日建成黄河给水工程,给提前出铁创造条件,八级水暖工、共产党员高喜亭和一帮水暖工来到了黄河岸上的加压泵站工地。三百多个人猛干了一阵,把泵站基础土方大部分挖到了标高,正要开始挖基础下面的一条小沟时,却被难住了。这条沟并不大,总共只有一米深、三米宽、三十米长,但它位于黄河岸上的流沙层上。流沙层,好像埋伏在地下的一条蛟龙,你不碰它也就罢了,一碰到它,连水带沙,汹涌而来。这时候,只见边坡陷落,管沟下塌,连强度不够的混凝土它也可以冲破。
五十五岁的高喜亭,不避风雪交加的塞外严寒,日夜服侍着六台压缩机,他时而打开水龙头,时而揭开水泵盖。水泵上没有毛病,他就去检查针状过滤器。在严寒逼人的夜晚,他扒开绑在针状过滤器周围的保温稻草,把耳朵贴在水管上,这边听听,那边听听。耳朵被冰冷的铁管沾去了一层皮,他也没理会。他听见有的管子里咕噜咕噜响得很厉害,有的就差些,流量很不均匀。凭他多年的经验,知道这是空气压缩机的吸程太高太远,如果把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的位置降低一下,再合理划分一下地下水的通过区,抽水量就可以提高。这时候,有人从包头来,告诉他在北京念书的女儿来家探望他。老人心里震动了一下,才知道快过春节了。但他没有回家,径直奔往工地党总支书记那里。他和工人们苦战了三十多个小时,调整好设备,抽水量果然提高了一倍。“蛟龙”被降服了,水源地工程迅速向前推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