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从手无寸铁到钢花四溅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 邓辰西
短短一年间
山东省原来没有钢铁工业,从1958年开始建设,短短的一年内,已经得到巨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省三立方米以上二百五十五立方米以下的中、小炼铁高炉,年产生铁能力已达一百四十万吨;小型炼钢转炉的年产能力已达三十多万吨;小型轧钢设备能力年产已达二十余万吨。
在短短一年间,我省钢铁工业所以能够从无到有,迅速的提高,主要是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关于在我国迅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方针和政策的结果。
两条腿走路健步如飞
去年,我省广大人民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兴修水利和大办地方工业的高潮。在这一系列建设高潮中,我们突出的感到钢铁的需要,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开始,我们把发展钢铁工业主要寄托在建设近代化的钢铁企业上。我们着手筹建了两处中、小型钢铁厂,经过五个月的努力,与兄弟省的支持,第一座八十四立方米的小高炉,在去年“五一”节前流出了第一炉铁水。当时全省人民无不热烈次呼,但也感到:仅凭少数洋高炉数量太少,速度太慢,怎能满足各方面建设飞跃发展对钢铁的需要。那时部分干部、群众试用土法炼铁,结果去年6月间在莱芜县口镇用小土炉炼出了第一炉铁。省委抓紧时机,召开了全省现场会议,并组织推广这一经验。去年8月间,党中央发布了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伟大号召之后,全省广大人民热烈响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全省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很快地在六十多个县、市找到了大量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土高炉和小高炉、土炼钢炉和小转炉。中型钢铁厂的第一座二百五十五立方米高炉,以惊人的速度在五个月内建成投入生产。真是铁水奔流、钢花四溅。广大群众以冲天的干劲,依靠成千上万小土高炉和个别中、小型的洋高炉,依靠土法采矿,土法炼焦,在四个月内,便生产了五十万零五千吨生铁,二十五万吨钢,创造了钢铁工业史无前例的奇迹。
大办钢铁迈上新阶段
1959年,我们发动群众总结钢铁生产的经验,进行整顿、巩固和提高工作,使大办钢铁运动又迈上了一个新阶段。根据就矿、就煤和交通便利的原则,全省进行了五定(定点、定员、定组、定炉、定领导)工作,使炉群基本上达到了工厂化和基地化。紧接着全省又开展了以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各种先进经验,普遍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中、小高炉迅速代替了适应去冬形势发展起来的小土炉,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质量不断的改进,成本显著降低。目前我省小高炉的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一点二,焦比降低为一比一点一,质量达到78%,并出现了不少的长寿、优质、高产、低成本的先进高炉。实践证明,小高炉有许多优点,如设备制造比较简单,技术操作容易掌握、投资少、建设快,特别适于较分散的矿山、煤井和对民间运输工具的利用。目前小高炉、小转炉已是我省钢铁生产中的一支主力,它担负了整个钢铁生产中的主要任务,在我省钢铁生产中建立了巨大的功迹,同时正在以无穷的生命力向着更高级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迈进。从我省的事实证明,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正是多、快、好、省的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的一条正确的方针。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大办钢铁是推动全省一切工作的动力。过去,全省机械厂的职工们从未制造过冶炼设备,但去年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冶炼设备;运输战线上的职工们,为了保证运输,推广了高站台、低货位快装快卸、满载超轴等经验,实行汽车、马车列车化、到处搞木轨道、土铁路。开始时大家不懂冶炼技术,就采取领导干部与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钻研解决。一年来,我们亲眼看到钢铁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大跃进。如煤炭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产量增长11.2%,1958年比1957年增长1.23倍,1959年1至8月份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25倍。全省发电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增长15%,1958年比1957年增长55.9%;1959年1至8月份又比去年同期增长60.15%。机械工业,1958年仅冶炼设备即完成二万五千二百一十吨;至于轻工、化工、纺织等工业也都表现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种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全面跃进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党的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是生产运动也是政治运动
一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各方面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大办钢铁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运动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运动。短短一年内,我省建设起大批的中小高炉和转炉,相应地发展了采煤、采矿、炼焦、交通运输等直接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企业,培养了一支强大的钢铁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为我省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除了供应本省各方面对钢铁的需要外,全省已调出八十多万吨生铁支援国家建设。应该说,这在山东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变化。通过钢铁工业的发展和钢铁基地的初步形成,开始改变着我省过去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相应的发展了十几万个新企业,这些规模不同的新企业,遍及了省内各地,将逐步形成许多新的工业基地,为今后整个工业的布局打下了比较合理的基础。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不仅改变着我省的经济面貌,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面貌。在整个运动中,自始至终贯彻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强调了干部深入下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搞试验田、书记炉等,进一步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开始学会了领导工业的群众运动,使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密切的结合起来。在职工中普遍的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因而创造发明层出不穷。许多知识分子参加了劳动,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实际教育和锻炼,人炼钢、钢炼人,实际上大办钢铁也就是一次广泛深入的共产主义教育运动。
从一年来的实践中,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贯彻实行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至于国内外的一切反动派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咒骂叫嚣,说什么,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攻击小高炉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浪费大,大办钢铁是“得不偿失”,以及抓住国民经济生活中个别的、一时的失调现象,污蔑以钢为纲是“挤掉了一切”,企图否定大办钢铁的丰功伟绩和攻击党的总路线,实质上正反映了他们在我国人民大跃进的胜利下的沮丧和恐慌。我省大办钢铁的伟大成就,完全粉碎了国内外反动派的一切造谣污蔑,驳倒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谬论。(附图片)
济南钢铁厂的一角 新华社记者 姜智摄


第7版()
专栏:

平地起家 从无到有 大炼钢铁好得很
山东一年跃为重点产铁省
本报讯 山东省自去年大跃进以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从手无寸铁到炼铁高炉星罗棋布,一跃而为全国产铁的重点省份之一。
这个省今年1至8月份已经生产生铁八十一万零八百五十二吨,炼钢九万七千七百一十九吨,轧制钢材六万八千二百九十六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生铁增长三十五点五倍,钢增长四点六倍,钢材增长56.77%。
自去冬今春以来,山东省对大炼钢铁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根据就矿、就煤和交通便利等原则,普遍进行了整顿、巩固和技术革新工作,同时,有计划地新建一批中、小型高炉,初步形成济南、淄博、青岛等钢铁生产基地。全省共有三立方米以上二百五十五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七百零七座,总容积五千七百六十六立方米;零点五吨以上三吨以下转炉四十二座,加上电炉八座,总容量为七十五点四吨;轧钢机十七台。此外还有正在建设的五十五立方米高炉四座,一百立方米高炉一座,六吨转炉四座,这些高炉将在今年第四季度相继投入生产。再加上用土洋结合方法开采的矿山五十一处,开滦式炼焦炉三千八百四十座,建成和基本建成的二号简易焦炉一百三十四座,就使山东省钢铁生产由“小土群”发展到“小洋群”,中小高炉迅速代替了土高炉,为现代化钢铁工业的大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
在去年大炼钢铁运动以前,山东广大人民对钢铁生产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从实际出发,坚持先从小型土法开始,土洋结合,由土到洋的发展方针,有计划地逐步培养技术力量,普查地质资源,使钢铁工业克服重重困难,得到长足的发展。山东省钢铁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钢铁生产上一方面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同时,初步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情况的优质高产经验。济南市由于充分发动群众,在二化五定基础上,对小高炉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从原材料加工管理直到冶炼技术操作,都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收得显著效果,因而这个市出现了不少优质高产低成本的小高炉。如省委、省人委炼铁厂的十三立方米渡江号小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一点二五,质量合格率为93.19%,焦比零点零八,成本每吨二百一十元一角三分。青岛市零点五吨到一点五吨的小转炉,普遍推广热风碱性化铁炉和碱性炉衬的经验,用0.5%左右的高硫铁能炼出90%以上的合格钢锭,炉龄达到六十次之多。这些行之有效的优质、高产、低成本的先进经验,已在山东全省各地全面推广。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公布后,全省钢铁大军干劲冲天,钢铁生产扶摇直上。9月1至20日生铁的平均日产量达五千二百六十八吨,比8月平均日产量提高42.1%,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一以上;钢的平均日产量达八百二十八点一吨,比8月的平均日产量提高45.8%。目前,厂与厂、车间与车间、炉与炉之间的对口赛正在蓬勃开展,决心以超额完成第三季度国家计划的新成绩来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附图片)
济南钢铁厂炼钢车间的工人们在浇铸钢锭 新华社记者 姜智摄


第7版()
专栏:

大发动 大促进 事事协作 人人争先
晋西机器厂连环赛奏功效
道道工序连成一体 季度计划提前完成
新华社太原电 太原晋西机器厂职工以成套产品的生产为中心,开展对手赛、连环赛,互相促进互相协作,提前二十天完成了第三季度的国家计划。
到9月10日为止,这个厂的各项生产指标都已完成。其中,总产值计划完成108%,商品产值计划完成100.31%,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119.77%,成本比计划降低3.3%。
这个厂从1957年11月开始,连续二十二个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8月初,职工们批判了存在于部分干部中的右倾松劲情绪,掀起了新的增产节约运动高潮,开展了对手竞赛,生产新纪录不断出现,各个工序之间突破了旧的平衡,而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状况。工厂党委研究后,肯定当时各车间已经出现的围绕产品成套而联合作战的连环竞赛形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于是予以推广。全厂以厂的总任务和重点产品的成套为中心,开展大连环竞赛,使各个科室、车间、工段、小组的生产都互相衔接,平衡发展。如他们承制的锅炉,每台重达三十吨以上,部件有一百九十九种共一万二千多件,要经过四个车间、千余道工序和近千人的劳动。装配车间为了保证按时成套装配,向供应科挑战,要求按时供应材料;向机械加工车间挑战,要求按时供应部件;向工具车间挑战,要求按时供应工具。机械加工车间在向装配车间应战的同时,又向铸工车间挑战,要求按时供应铸件。结果,9月份的锅炉生产计划便提前两天完成。
连环竞赛的深入发展,促使各单位进一步发扬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许多车间、工段、小组,在提前完成本身任务以后,都主动地抽出力量帮助兄弟车间和兄弟小组。同时,由于一道道工序衔接得很紧密,相互促进,所以扭转了以往生产前松后紧的现象,达到了均衡生产、均衡装配。


第7版()
专栏:

连环竞赛好
山西日报社论摘要
一场连环大战,正在晋西机器厂如火似荼地开展着。这是群众性竞赛运动又一新的发展;它标志着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更广、更深、更透了。
“连环战”,实际上是一个群众性的大发动,大促进,大协作,大评比。说它是大发动,是因为通过这种竞赛,把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动员了起来,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战。这样,就形成一个整体战。说它是大促进,是由于大家在为共同目标而战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提高,共同高涨。在这里,真是一环紧扣一环,环环密切相连,它不容许有任何一个薄弱环节或
“死角”。因为一环跟不上,就要影响全局。这样,就必然使每一个环节主动地往前赶,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好地衔接起来。说它是大协作,是由于通过这种竞赛,能促使走在前面的部门或环节,主动地去帮助薄弱环节或落后点,追自己,赶自己,同自己一起前进。否则就要影响整个生产的平衡发展。这样,就使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得到了更好地发扬。说它是大评比,因为经过这么一赛,谁强谁弱,谁先谁后,有无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就都揭示于众了。这样,就促使强者更争强,弱者要赶强;落后者追先进,先进者帮落后。所有这些,就是“连环战”竞赛形式的新特点。这些特点,恰恰与近代化企业的大生产相适应。因为近代化企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协作、密切配合的整体,它要求充分地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在共同前进,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才能保证产品成套,才能更全面地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从晋西机器厂的事实来看,“连环战”竞赛,已经卓越地显示了这种功能。
这种大发动,大促进,大协作,大评比,要求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因为只有群众起来,自己发动自己,自己促进自己,自己去参加评比,自己去主动协作,把自己的行动和愿望,同党的号召和要求,完全融解在一起,才能使增产节约运动一浪赶一浪,一浪胜一浪。晋西机器厂大搞“连环战”的事实,最生动地说明,广大职工群众有极为丰富的创造才能,而这种竞赛运动的烈火,又是多么气势磅礴,波澜壮阔。那些对待群众运动缺乏热情,或有右倾情绪的人,难道还不应该在这里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从而彻底转变对待群众运动的错误态度吗?
我们祝贺“连环战”竞赛形式的出现,它为我们的群众竞赛运动又增添了新枝叶,它和当前各企业出现的各种竞赛形式结合起来,将会使整个竞赛运动更加汹涌澎湃,推动增产节约运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第7版()
专栏:

老孟泰到包钢助战
据新华社包头电著名工业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最近从鞍钢来到了包钢,准备帮助这里即将投入生产的一号高炉开炉出铁。
六十二岁的老英雄一到包钢之后,就爬到七十多米高的一号高炉炉顶上,同金属结构公司二队的工人一道参加了调整大、小料钟和布料器的战斗。他看到大钟和炉口的密闭间隙误差已大大缩小之后,又径直往配管工地走去。老英雄是老配管工。一路上,只见他对那些密如蛛网的、大大小小的管道,这里摸摸,那里瞧瞧,看它们有没有什么毛病。他看到有些冷却水管的水头流得不均匀,立刻提醒工人再进行一次检查。他向跟他一起来的韩玉芝说:“你看包钢一号高炉多大,设备多先进啊!我们一定要拿出更大的干劲,把炉点得顺顺当当的。包钢、武钢、鞍钢是一个钢,包钢一号高炉点好也有我们的光荣。”
老孟泰现在是鞍钢炼铁厂副厂长。他从鞍钢来的时候,正赶上鞍钢十号高炉要中修,八号高炉要大修,鞍钢是多么需要他啊。可是他还是征得领导上的同意,并且带领着鞍钢最得力的电钳技师苏贵勤、瓦斯技师胡福林,支援包钢来了。他向包钢的领导同志提出:要搬到现场上住,同工人一起开炉,一号高炉点不好,就不下火线。


第7版()
专栏:

中国工业站立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李峰
中国工业站立起来了。我国在一个落后、瘫痪、破旧的工业烂摊子上,已经建立了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日益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新中国建国十年经济上最大的变化,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的工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破烂摊子上站立起来的呢?这个烂摊子,它比资本主义工业发达的国家落后了一百年;它带着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它带着十二年战争的遍体鳞伤,仅有的鞍钢等现代工业,三分之二被战争破坏,有的厂房地下长出了杂草,房梁上住上了麻雀。关于建设经验,它只有五十多年(从张之洞到蒋介石)建设几万吨炼钢能力之类的爬行经验。新中国建国那年,我们这个五亿多人口的国家,钢产量还不如三十多万人口的卢森堡的多;我们这个相当于整个欧洲大的国土上,没一台自制的三百瓩以上的发电机,没有一套自制的高炉和平炉的设备,没有一辆自制的汽车,没有一架自制的拖拉机,没有一架自制的飞机,没有一个自制的小电子管,甚至没有一块自制的矽钢片……。没有,没有,在工业产品里,可以举出一万个没有。四亿多农民的手里,用的还是千年以前就使用的犁耙和锄头。
新中国就在这个烂摊子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厦。这当然是极端困难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对亚洲的政策”演说中预言说:中国的工业化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经济会变得比以前更“殖民地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预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艾奇逊先生代表了一切帝国主义者的诽谤和诅咒。毛主席代表了全国人民翻转乾坤的坚强信念。现在,仅仅十年,中国工业就站立了起来。艾奇逊们不幸在这里受到了历史的嘲弄。
(一)
中国工业站立起来了。这是说,我国工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的总产值;我国工业已经革除了资本主义成份,变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我国工业已经改变了“殖民地化”的形象,建立了自己的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建国那年,我国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1%。今年(计划)将达到66%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是我国工业站起来了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建国那年,我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的总产值中,资本主义的工业占着多半个天——63.3%,社会主义的国营工业只占34.2%(其余是公私合营和合作社营的)。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国工业从此变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这是建国十年来我国工业中的一个伟大的质变。
旧中国的工业从胎里形成的“殖民地化”的形象,是一个全身瘫痪、被洋人勒着脖子的形象。那时候,全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资本,有70%左右掌握在帝国主义的手里;轻工业大,重工业小,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工业建设在经济和技术上都依赖帝国主义;工业过分集中在沿海少数大城市,便于为帝国主义服务,不利于为全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服务。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基本上改变了。
十年前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工业,生产消费品的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4%,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产值只占26.6%。那时,我国的钢、煤、电等产量少得可怜。到1958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达到八百万吨,煤二点七亿吨,电二百七十五亿度;全国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57%。这是一个孕育着巨大力量的数字。它斩断了近百年中国工业轻大重小的历史;它成了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万福果树。有了它,我国就可以主要来用自制的机器实现工业化,我国的农业就可以加速实现机械化,我国的科学技术就可以迅速地发展,我国的边防就可以筑起钢铁般的长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国轻工业也有了巨大发展。十年来,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如棉布、机制纸、卷烟、酒、食盐、食油等,都比十年前增长了几倍到十几倍。
在大规模建设的十年中,我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冶金设备制造业、采矿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飞机制造业、无线电制造业、高级合成纤维业、高级合金钢冶炼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原子能工业等等。所有这些以及其它的新工业,都是通往现代工业国的要塞。这些要塞的被攻克,是十年来我国工业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我国控制了这些要塞,就宣告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制裁”永远破产,宣告了我国建立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有可能用更快的速度向现代工业国胜利进军。
到1958年,我国不但建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大大发展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而且也在内地建设了大批工矿企业。这就使旧中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沿海少数大城市的畸形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昔日被称为荒凉的大西北,出现了著名于世的柴达木、克拉玛依石油基地和兰州、西安等新型的工业之城。在曾经是交通闭塞的大西南,已经建成并且正在继续建设着有色金属、钢铁、机械等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在资源丰富的中原,古都洛阳已成为拖拉机之城。昔日的水旱码头——武汉,也变成了钢铁和重型机械强大的基地。在内蒙古草原上建设的具有世界第一流技术设备的包头钢铁基地,正在迅速地兴起。在内地许多无名小城,在那千年冷落无人的荒地,一座座有现代技术装备的工厂和矿山,一座座新型的工业城市,也像雨后春笋似地出现。工业布局合理的改变,使我国更充分地利用了国土广大、资源丰富、气候良好、人口众多等有利条件。工业布局合理的改变,促进了我国工业多、快、好、省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普遍的繁荣,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的结合。
十年来中国工业在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援助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技术的高峰攀登。我国生产建设中用的钢材、机械设备和机床等产品,绝大部分已能自己制造。我们自制了许多具有世界水平的性能优良的飞机、拖拉机、机车、汽车和船舶,有了自制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千五百一十三立米的高炉设备和五百吨的平炉设备,有了自制的大电站设备,有了自制的大水压机,有了可以和美国、英国媲美的精密机床……。有了,有了,在工业产品的万花筒里,可以举出上万种十年前中国不能制造而现在制造出来了的新产品。
我国工人驾驶现代化工业设备的技术,是特别值得自豪的。我国钢铁工业的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已经站立在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我国每一个纱锭的产纱量,每一公斤煤发出的电力,每一台机床切削的金属等等,都比十年前提高了许多。作为工业技术水平重要标志之一的我国的设计力量已经成长壮大起来,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绝大部分项目,是由我国设计人员自己设计的。旧中国根本没有冶金设计力量,现在我们已能自己设计年产一百五十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旧中国只能设计三千瓩的水电站,现在我们已能设计六十五万瓩的火力发电站和一百万瓩的大水电站;旧中国要建设稍大一点的机械工厂,就要请帝国主义来设计。而现在,我国自己设计的精密机床厂、重型机器厂和年产一千万件精密刃具量具的工厂,已经先后建成投入生产。
所有这一切事实仿佛都喊着一个强大的声音:中国工业站立起来了。
(二)
中国工业站立了起来,时间仅仅用了十年。这个速度使中国人民自豪,使我们的朋友高兴,也使帝国主义为之震惊。
从1950年到1958年的九年中,国家用于工业建设的投资就达到四百五十多亿元,等于旧中国近百年建设的现代工业固定资产一百二十八亿元(包括历史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建立的工业,下同)的三倍多。这在建设速度上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如果用旧中国工业建设的速度要达到新中国九年工业建设的规模,就需要三百多年。从一些主要的工业产品来说,新中国十年(1959年按计划数字计算,下同)共生产“洋”钢三千九百五十多万吨。旧中国从现代钢铁企业开始产钢起到1948年,四十九年共产钢七百六十万吨;假如用旧中国这种速度来生产出新中国十年生产的钢,需要二百五十多年。新中国十年装备的金属切削机床共约三十多万台;旧中国从开始建立机械工业起,九十二年装备的机床共约十万台;假如用旧中国这种速度来建设新中国十年建立的机械工业,需要二百七十多年。新中国十年建成的电站的发电能力共有六百七十五万瓩。旧中国从建设第一个电站起,六十七年建设的电站的发电能力共一百八十五万瓩;假如用旧中国这种速度来建设新中国十年建设的电站,需要二百四十多年!这似乎是童话里的数字,但这却是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千真万确的写照。我们的新中国,的确像人们所赞颂的:是“童话的时代”。我们的工业,就是用“童话”式的速度站立起来的。
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比较又如何呢?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53年到195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79.6%,平均每年增长24.9%。在这六年期间,美国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1.2%,英国是3.3%,法国是7.5%,西德是8.9%,日本算是拔尖的,平均每年增长12.8%,只相当于我国每年增长速度的二分之一。事实就是这样,在世界“工业奥林匹克”的跑道上,才满十岁的新中国工业的竞走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有一、二百年经验的选手。
上述数字的比较,还不能全部反映出我国工业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的真实情况,要看到这个真实情况,还必须剥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的假象。美国从1953年到1958年,工业发展尽管比我们慢得很多,毕竟还增长了7.5%。但是,如果看得深一点,其实美国1958年的工业水平还停滞在十五年前的1943年的水平上。这十五年美国工业有九年是增长的,有六年是倒退的。美国工业这十五年像爬上了幼儿园的滑梯,爬上又滑下。增长和倒退相抵,结果几乎仍然等于零。不仅这十五年如此,从1899年到1958年的五十九年中,美国工业就有十九年比上一年倒退。英国从1836年到1958年的一百二十二年中,有三十七年比上一年倒退。在上述期间,两国工业都是平均三年左右开一次倒车。法国、德国、日本也同样有这种开倒车的现象。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倒退,有时倒退二、三年,五、六年……,有时简直是长上了退后的翅膀,一退就是二、三十年。每当他们的工业跌倒又爬起来时,他们就向全世界高喊:嘿!看啊!我们的工业长得多快呀!
今年以来,帝国主义者大肆造谣,诬蔑我国今年的工业“大跃退”了。看来造谣者的造谣技术倒是真的“大跃退”了。1959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的生产总值比大跃进的1958年同期又增长了65%,全年计划将增长25.6%。如果说这是“大跃退”,那么,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近几十年来岂不是连续的大大的跃退吗?
(三)
新中国的工业能够这样高速度地站立起来,首先就经济领域来说,因为新中国有保证工业高速度发展的资金、资源、劳力和市场等条件。其中就建设资金一项来说,为什么旧中国没钱建设工业而新中国就有那么多钱来建设工业呢?旧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是被帝国主义掠夺的历史。仅是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我国被帝国主义掠夺的赔款就达十四亿两银子(包括赔款的利息)之多。从1894年到1936年,帝国主义又以“慈善家”的身份借钱给中国办企业,他们借给中国七亿美元,但取回的本息就有十四亿美元。在同一时期,帝国主义还通过他们在中国的吸血管——铁路、工厂、银行等企业,盘剥了中国人民二十亿美元。在旧中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每年要向地主交六百亿斤以上的粮食地租,供地主阶级挥霍,过荒淫奢侈的生活。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当权二十多年,掠夺人民的财产也达一百到二百亿美元之巨。旧中国劳动人民生产的资财,就这样被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抢走和挥霍了。在新中国,这三个掠夺人民钱财的凶手都被打倒了,他们留下的财产被人民收回了,中国的钱不再被劫出国了,不再为少数人私吞了。这样,我国人民就有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工业。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劳动的积极性也空前地发挥了出来。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额中,有50%多是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长的;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额中有64.8%是因工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增长的。这就是新中国解决工业高速度发展所必需的资金的秘密。
一切研究中国工业高速度发展经验的人们,如果再把资源、劳力、市场等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一个一个地来加以研究,也仍然不可能找到中国工业高速度发展的根本的答案。因为地球并没有把新中国移到更富有的地方,新中国所拥有的资金、资源、劳力、市场等经济条件,旧中国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甚至某些方面比我们还好。所不同的是什么呢?所不同的是新中国有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上,有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这是决定我国工业高速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我们的党,为我国高速度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插上了翅膀。党英明地领导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而解决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对了少、慢、差、费的右倾保守的路线;党提出了五个“并举”和一系列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及在工业生产建设中大搞群众运动等等。所有这一切,是古今中外的王朝、军阀和资产阶级政党所不可能作到的;所有这一切,就把我们祖国蕴藏的取之无穷的资源和六亿五千万人民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智慧,空前的解放了出来,形成了我国工业高速度发展的伟大的动力。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向生产力永远开放绿灯的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工业没有危机、萧条、倒退,只有向前,只有高速度。现在,全国工人阶级同全国人民一起,振臂誓师,响应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号召,提前三年完成或接近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主要指标。可以预料,当我们再过十年举杯庆祝建国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就会变成一颗工业巨星高悬于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