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
专栏:十年颂歌

两个朋友
吴晗
这十年,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十年,中国历史划时代的十年,光辉灿烂的十年,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十年,人人发生变化,从生活习惯到思想意识的变化,可喜的可以歌咏的变化。
我认识不少人,每个人都发生或多或少可喜的变化,不管多也吧,少也吧,总之是变了的,总之是可喜的。其中变得最多最大的有两个朋友。
这两个朋友,年纪都比我大,当我在大学念书时,他们已当了多年教授了。两个人都是留学生,洋气很重,一个学哲学,教逻辑,也写过讲逻辑的书,外号就叫逻辑。一个学建筑,一辈子研究中国古建筑,谈起什么五台山有一千年历史的木结构,李诫的营造法式等等,便眉飞色舞,说个没完。虽然他在这一行是个权威,但似乎在旧时代没盖过什么大房子,大概是一来那时代根本没有什么大房子盖,二来他要讲民族形式,人家不喜欢这一套,因之,他的理论也终于只是理论而已,虽然文章写得很多,房子却盖得极少。
我没有上过他们的课,后来也在同一学校教书,算同事了,因之也就占点光,算是朋友,他们也不好意思摆老师架子。
还是从最近讲起吧。
大约一个多月前吧,逻辑教授突然来电话,问有时间没有,他要来谈一个问题,我当然欢迎他来,但是心头纳闷,是什么事呢?猜了好久,大概是我俩都有关系的几件事吧?谁知大谬不然,完全不是那回事。
六十左右的人了,穿着短汗衫短裤,假如不是那头白发,人家会以为是个运动健将呢!一坐下便说明来意。
他说:近来不是在提倡发展副食品的生产吗?我想到养鸡。要和你谈谈。
我有点奇怪,养鸡怎么来找我,难道要找点什么古代养鸡的掌故不成。一听又不对头,原来他提议阉鸡。
“你知道,我们南方阉鸡很普遍,每年7、8月间,半斤来重的公鸡就得阉。那季节就有一些专家巡行村落,一个小弓,一把小刀,就地捉住小公鸡,在肋骨旁拉一个小口子,弓弦向里一绞,夹出一个小白球,再摸摸毛,放在地下,小公鸡就又跳跳蹦蹦,找吃去了。很简便,不是吗?这样,长得肥,长得嫩,到三四斤重还是很好吃。”
我说:“我见过,果然省事。”
他说:“那为什么北京不兴这个办法呢?河南、河北、山东这一地区好像都不大阉鸡。斤把来重就吃了,长大肉老了不好吃。如今,个个公社,个个队,家家都在养鸡。你算,一个鸡阉了可以多长两三斤,十万,百万,千万个鸡,你算,得长多少肉,两三千万斤啊!不是吗?”
我说:你的账算得不错,有道理。
他说:那你们为什么不提倡呢?要是不会,从南方请几个人来,开个训练班,再到各公社去传授,不是就可以每年增加多少肉食吗?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
说完了,他就抹一抹汗,走了。
这一场谈话使我很感动。
就是这个人,几个月前他对我说,过去多年搞逻辑,唯心的,资产阶级的一套,搞了多年,连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搞的是什么。今后的任务是批判这一套,批判自己过去的著作。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唯物主义的哲学。
也就是这个人,十年前,有一次我们搞一个反对什么的宣言,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反对国民党,但是什么也不会,只会发宣言,找人签名,人越多越好。我找了他,在下课休息的十分钟里,他匆匆看了,说我签我签,拿起笔就写。我一看,糟了,他写了半个耳朵,原来上一个签名的人姓陈,他也在写陈字了,我赶忙拦住,说不对,写你自己的名字吧。他才醒悟过来,连说,我不姓陈,我不姓陈,正确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那个建筑教授呢?虽不至于忘记自己的姓,却也非常有趣。
他身体不好,体重最低时只有四十多公斤。养好了,好容易长了几公斤,一忙,忙到忘记自己是个病号,就又垮了,又把那几公斤消耗掉,瘦得像个猴子。支一根手杖,弓着背,成天满处跑。
说他,得倒回来说,从1948年说起。
那年年底,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派了一个军官找他,要他画出北平城必需要保护的古文物建筑,以便万一不得已开炮时,这些古文物建筑不致被炮火损坏。
这件事深深感动了教育了这位专家。1949年3月间,我回到北平以后,他带着感激的心情对我说:“你说,世界上历史上那有这样打仗的!你看,你看,对文化遗产这样重视,这样爱惜!这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从此以后,他深深敬佩共产党,爱戴共产党。
但是,他的古建筑研究成了包袱,他对古建筑太热爱了,照他的意见,为了保存北京城的古老风格和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新的中心应该摆在西郊,复兴门以外地区,将来新旧并存,互相联系。
从此,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他喜爱古老的牌坊,他喜爱古老的城墙。他认为马路太长了,有了路中心的牌坊,会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舒适的感觉。他建议在城墙上建环城公园,种些花草之类,供人游览等等。总之,在拆除牌坊和城墙的讨论中,他坚持己见,列举种种理由,大有和牌坊、城墙共存亡的决心。
吵了几年,问题解决了。北京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主要干线的牌坊都拆掉了,城墙也开了许多缺口,便利了城内外的交通。
他以古建筑专家的知识,积极参加了北京的改建和新建工作。
在反右派斗争中,他和逻辑教授都是反右派的积极分子。坚决斗争,无情揭露,受到了考验,锻炼。
这两个朋友先后都参加了共产党,向红专道路前进。
这两个朋友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唯心主义的哲学和建筑学的理论,教了一辈子书,写了不少著作,并且都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但是,都坚决放弃老一套,丢掉多年来的看家本领,重新学习,从头做起,并且,决心要在学习中批判自己过去的某些错误理论。都不服老,甚至都不承认老,都希望能再活几十年,多为祖国作些事,做出成绩来。我说,在许多朋友中,变得最多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我还相信,他们将会继续起更大的变化,更多的提高,在学术研究上作出有益的贡献。
见贤思齐,我要向这两个老朋友学习。我也相信,学术界的许多朋友也会向他们学习。
人是可以变的。旧知识分子是可以变成新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可以通过党的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彼亦人耳”,“彼亦旧知识分子耳”,“彼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耳”,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一定可以,朋友们说是不是?
1959年8月14日


第12版()
专栏:

艺术常青
——看梅兰芳主演的“穆桂英挂帅”
马少波
梅兰芳同志今年六十六岁了,但是他的艺术依旧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最近看了他主演的
“穆桂英挂帅”,这种印象更为鲜明。他曾经历过漫长的黑暗的旧时代。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才唤起了他的艺术的青春。全国解放后,他就欣然东山再起,投入了革命的行列。从此,深入工农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参加历次政治运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的变化是巨大的;梅兰芳同志个人的变化也是巨大的;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于他在党的亲切关怀和教育之下,从民主意识、爱国热情,逐步上升到共产主义思想,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梅兰芳同志在“穆桂英挂帅”里饰演晚年的穆桂英。穆桂英是北宋时代杨家将中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多少年来,在人民的传说和各种戏曲艺术当中,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笔调,塑造了这个生动、活泼、勇敢、美丽的形象。梅兰芳同志一直是以表演“穆柯寨”中的穆桂英驰誉全国的。通过他精湛的演技,刻划了青年的穆桂英那种开朗、豪爽、勇敢、多情的性格;而在“穆桂英挂帅”中所表现的则是晚年的穆桂英为了卫国保土,奋勇当先挂帅出征的爱国主义精神。
梅兰芳同志排这个戏,是出于在全民大跃进的鼓舞下的一种极大的革命激情。我们在他演的这个戏中,更可以充分地看出他在艺术上焕发蓬勃的青春。
梅兰芳同志在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一直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族艺术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的。他创造形象,一贯是从人物生活思想的真实性出发。他不仅积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化为剧中的角色,作到了刻划入微、恰如其分。而且他最懂得作为艺术家是活生生的形象的创造者,那就应当具有高度的表演技巧,精确地运用艺术手段。他在“穆桂英挂帅”中,神态的端重、表情动作的精美,一出场,就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置身闲散、满怀悲愤的穆桂英的晚年形象;但是,当着国家安危所系的关头,“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出征谁出征!”就在那鼙鼓催征的一刹那间,这个饱经忧患的穆桂英,立刻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唤回了当年大破天门阵的英雄气概。
梅兰芳同志的表演,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虽然在很多场戏中,不过是像古代普通的大家妇女一样的家常装束;却给人以强烈的凛凛然大将风度。这主要是演员对于穆桂英这一人物有极深的理解,他深刻体会了穆桂英的生平为人,和此时此地的感情特征。梅兰芳演了五十多年的穆桂英,梅兰芳和穆桂英可以说是“共魂魄”了。
梅兰芳同志动作表情稳重、圆熟、精确、自然,无论身段、眼神、台步、指法、水袖、唱腔、话白,都紧密地结合生活,而比生活更美;他对穆桂英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体态婀娜,以刚健为骨;表现神情流利,以威严为根;而表现刚健、威严又以老将和母亲的生活为其基础。穆桂英和一般的古代妇女、晚年的穆桂英和青年的穆桂英之间存在着共同性,也存在着差异性。梅兰芳同志很注意她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而使我们坚信有我们民族的妇女的优秀美德传统,才会有像穆桂英这样的优美的形象;也使人十分信服地认为有大跃进中的梅兰芳,才会有穆桂英如此美好的形象的再现。
梅兰芳同志以“穆桂英挂帅”这出戏来作为对于建国十周年的献礼,表现了对于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十年来,梅兰芳的青春焕发,“穆桂英挂帅”是他一个更大、更灿烂的青春的火花。为祝贺“穆桂英挂帅”的演出,诗人田汉、画家陈半丁都热情地写下了诗句,一个说:“新枝拥巨梅”;一个说:“老梅越老越精神”!对于梅兰芳同志,这真是恰好的写照。(附图片)
詹建俊速写


第12版()
专栏:

六亿人民的议论
黎少岑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八中全会开得好,数字核实,指标落实,这都是好事,就只一点,是不是可以不公布或者迟一点公布,何必惹得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评论家都议论纷纷,听了有些讨厌。”我说:“只怕你的耳朵是真出毛病了,十里蛙声能使你耳痒;可是就在你身边的大声疾呼,你却好像未听见一般。”他吃惊地问了:“还有谁在议论?”“谁?不是一个两个人,是我们六亿人民在议论”。
只有轻视群众的人,才只听到西方老爷的议论,听不到六亿人民的呼声。大凡没有群众观点的人神经都是脆弱的,他的神经可以衰弱到这样一个地步,一听到外国老爷讲什么就吓昏了,甚至于也跟着胡诌了。医治这种神经衰弱的唯一灵丹妙药,是认识群众的力量。八中全会的文件公布后六亿人民群众是怎样在议论,这才是值得注意的大事,你听到了没有呢?你又感觉到怎样呢?
从葱岭到东海,从黑龙江到西沙群岛,在广阔的地面上,哪一处不议论得热火朝天。我们自己建设自己国家的事情,究竟谁说了有准?谁说了算数?是那站在一旁看笑话,说风凉话的?还是我们这建设任务的实际承担者——六亿人民?何况,我们在国外也有众多的朋友,我们是得道多助,多少兄弟国家在为我们的成就欢呼、鼓舞,他们以前帮助过我们,以后也还要帮助我们。十亿以上人民的呼声像太平洋一样的浩荡,凭一小撮帝国主义分子的几句诬蔑能翻腾出什么波浪来。
而且,英雄的人民,完全不是“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趦趄”的人,他们说了就干。鞍钢在党的伟大战斗号召下,从8月26到29日天天超产,日产量高于前二十五天的平均日产量七百六十四吨。山东省煤矿职工从8月27日起连续突破日产六万吨煤炭的大关。这都不过是八中全会文件公布后三天以内的事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样行动的迅速,跃进的猛烈,该是史无前例吧!全国植棉能手张秋香说:“要所有务棉妇女都赶上我”。这是最近的消息,苏州专区的早稻总产量就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
六亿人民在议论了,在行动了,这股力量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六亿人民正斗志昂扬,加速步伐地前进。只有一叶障目的人,才看不见这磅礴的声势;只有两豆塞耳的人,才听不到这喧响如雷的吼声!


第12版()
专栏:

杂技艺术面貌全新
张梦庚
我兴奋地看到了向国庆献礼的杂技艺术表演。从那十多个具有民族风格的节目,人们可以看到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我国杂技艺术,近年来又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提高,开放出茂盛鲜艳的花朵。如傅学惠、赵淑蓉、索阿贵、夏英侠,四个十几岁的青年演员,表演的“儿童游戏”,他们活泼、天真、优美而又纯熟的表演使观众感到极大的愉快与兴奋,他们的空中表演是继承了传统“轴棍”的技巧,并且吸取了杂技中皮条、吊子等节目中的技术,用优美的舞蹈衔接着每个技巧,在空中构成一幅一幅极美的画面,每个动作的变化又好像是空中柔软体操,稳、准、美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从这几个青年的表演中,使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杂技艺术的青春。
重庆杂技团金连娣表演的“蹬伞”,同样使我们看到了杂技艺术的新鲜气象。这个节目是属于中国古老的杂技艺术中的“蹬技”,演员继承了蹬坛子、蹬方桌中的技巧,在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加以创作发展,他巧妙的用脚把伞打开,用熟练的技巧使伞在脚上前后左右飞似的旋转,为着变化花样他能使在正转中的伞即刻停在脚上,无论是旋转无论是停下都好像是伞紧紧粘在他的脚上,最妙是在节目结束时他还用脚把伞合起来,优美的动作,纯熟的技巧,使观众感到惊奇,又感到轻松、愉快。
曾受到国内外观众称赞的中国杂技团成连宝,成连生、成连玉、成连贵、成文群弟兄,把很多杂技中的精华技巧,用武术的技巧与优美的舞蹈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节目。他们把手顶、蹬技、钻地圈、旋子、跟头、蹿毛等等技巧的精彩部分,吸取到武术节目中来,加以编排,使整个节目都在紧张、轻松、优美的气氛中,他们的表演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杂技演员不但要掌握一项杂技技巧,而且要掌握多种的杂技技巧,才能使一个杂技节目丰富多彩,同时要把各种技巧练到精、熟、稳、准的程度,演员才能运用自如,才能吸取优美的舞蹈来丰富技巧,才能使观众感到轻松,愉快,优美,成连宝兄弟的“小武术”,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何天宠、刘小玲表演的“平衡造型”,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道理也在于此,他们也是吸取了蹬技,对手顶,柔术等精彩的技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衡造型”节目,他们也把节目编排得有起有伏有高潮,前半部用顶功,弯腰,劈叉等技巧构成精彩的柔术铺平了整个节目,然后他们又用蹬技技巧使节目进入高潮,一个演员把一个演员蹬起,他们的纯熟技巧把人蹬起来时,好像金连娣把伞蹬在脚上一样的轻便,演员在脚上飞转速度也不亚于伞的速度,在演员离开脚时,好像跳芭蕾舞一样的轻巧优美。整个节目都没有离开技巧与舞蹈,因此使节目一直是保持在优美、轻松的气氛中。
金业勤、金淑勤、张华等表演的“车技”,也是被国内外观众称赞的节目。在这次演出里,他们表演车上三节比过去更稳、更美了,很多人在车子上表演更丰富了,每个动作的变化,也都是用舞蹈把它衔接起来,显得更优美了,每次增加人时,都是像一个美的画面在变化,整个表演从头到尾都在变化中,每次变化都是用精彩的技巧结束。从他们表演的节目中,也可以使我们看到,一个艺术作品,只有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才会永远保持着艺术的青春。
“口技”也是个老节目,但是观众仍然感到新鲜。这是因为演员们又有了新的创作。他们不但学的声音逼真,还体会了要学的对象的生活,创作了适合声音的外形动作,因此不但声音逼真,而外形动作也有力地增加了口技的效果,所以观众说它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北京观众熟悉的“空竹”、“坛子”等节目都有了新的创作,新的发展,他们都从单人表演发展到了双人表演或三、四人表演了,他们用精彩的表演弥补了过去的间歇,使节目更加紧凑和优美。不但是每个节目消灭了间歇现象,整个晚会节目也是如此。幕间滑稽的表演也都是很幽默很精彩的节目。他们表演的“抢椅子”、“翻盘”等等节目,不但动作很有风趣,而且整个节目是用杂技技巧为主干编排成的,因此这些节目的表演风格与整个节目的风格是一致的。
整个晚会节目以适合表演节目气氛的音乐来伴奏,音乐伴奏增加了杂技表演节目的节奏感,更加强了杂技表演艺术的效果。我们喜爱的杂技艺术,它已经面貌全新了。


第12版()
专栏:

公社铁工厂〔东北三省美术展览会作品〕
 杨丕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