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中苏合摄的影片“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
石鱼
不论大人或孩子,每逢到动物园玩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去看看那些活泼伶俐、逗人喜爱的猴子。但是森林里的猴子生活,并非一般人都熟悉。如果你去看一下“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那就会得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是由苏联莫斯科科学普及电影制片厂和我国八一电影制片厂合摄的一部知识小品性的影片,它在观众面前展示了云南深山密林里的奇妙境界。这些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是一座天然的大动物园,大自野象、犀牛,小至文鸟、松鼠,真是各色各样,应有尽有。这对于喜欢动物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影片深入到奇异的动物世界里,把各种动物的生活和它们争取生存的斗争摄入镜头。在森林中,谁也不能说是统治者,一切都按照着“弱肉强食”的原则进行,这里的生活是艰难的,斗争是残酷的。在影片里可以看到老虎捕食黑鹿、鳄鱼偷袭野鸭,以及食蟹獴击杀眼镜蛇的情形。
影片以主要篇幅记录了猴子的生活,它们既有群居生活,也有“家庭生活”。起初,小猴子只能整天偎在母猴的怀抱里,吃着从母猴手里接过来的食物。以后,它们长大起来,开始自己寻找食物,顽皮地掏树洞里的鸟窠,把鸟蛋全给弄破了。但也有出乎意料的时候:一只小猴把爪子刚伸进树洞里,忽然像触了电似地逃跑了,原来洞里住的不是鸟,而是一条蛇!蛇、蟒,还有豹子,是猴类最凶恶的敌人,当它们出现时,我们可以看到母猴把小猴紧紧搂在怀里,瞪着惊恐的眼睛,急速逃开。但是如果以为猴子在敌人面前缺乏自卫的能力,只有逃走的份儿,那也并不尽然。当一只狗熊袭来时,健壮的公猴就毅然跳下地来,奋勇抗击,保卫“妻子”,直到把狗熊打得狼狈逃窜为止。
居住在森林边沿的人们,并不像我们在动物园里那样喜爱猴子,因为它们经常侵扰人们的生活。影片里介绍了这种情况,并且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情节:猴子成群结队地窜到田地里掰吃玉米,当遭到人们追击时,另一股却乘机“偷袭”到人们的饭桌上,尽情地吃喝起来……
影片也有趣地记录了猎人捕捉猴子的活动。捕来的猴子被送到动物园里,安了家,逐渐习惯了新的环境,但仍然时常回忆起“家乡”的生活,影片结尾时拍了一个猴子“沉思”的特写镜头,很富于抒情意味。
看这样的影片,不能不深深感谢摄影师们。他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人迹罕到的原始森林里,辛苦地工作了将近一年,才为我们摄制出这部影片。为了拍到一些珍贵的片断,他们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劳动。例如,影片中有一组描写华南虎母子间嬉戏爱抚的镜头,在银幕上出现只不过两分钟,然而为了拍到它,摄影师们在铁栅栏里架好了摄影机,竟然一直等了十三天!
尤其应该感谢影片编剧兼总导演、以拍摄虫、鱼、鸟、兽影片著称、三次获得斯大林奖金的亚·米·兹古里基和总摄影师、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尼·安·尤鲁什金娜和其他苏联工作同志。他们在和我国摄影师共同工作过程中,把他们丰富的创作经验介绍给我们的电影艺术家。我们过去已看过苏联摄制的“在北冰洋上”、“企鹅的故事”等优秀影片,现在,当我们学习了这些宝贵的经验之后,一定会摄制出更多的有趣的科学小品性的影片。我们欢迎并期待着这样的影片。(附图片)
密林中的猴子
大熊猫
鹈鸪


第8版()
专栏:百花齐放迎国庆

春雷一声震不响
——记大型歌剧“春雷”
本报记者 朱继功
“八月里来喂,
木桶响罗喂,
六子算盘加大斗呃,
潘家大屋财东家谷满仓,猪满
楼,
莲子湖畔种田人哪,
糠皮红薯根罗喂……”
浓厚的湖南曲调,把观众带到了湘江的莲子湖畔。月色昏黄,晚风飒飒,湖滨大堤前一片修竹,农民们聚在一块,倾诉大地主潘家的贪婪与罪恶……在强烈的音乐旋律中,雷声隆隆。大型歌剧“春雷”的序曲,显示出农民运动好比强弩之矢,一触即发,暴风骤雨即将来临了。
“春雷”是第一部描写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戏剧。由海啸编剧,陈紫、杜宇作曲,侣朋、刘洙分任导演和指挥。首都文艺界最近看了中央实验歌剧院的招待演出以后,认为它在表现新的重大的主题方面,有不少新的收获。
剧作家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在戏剧的一开始就向观众揭示了矛盾。1927年春天,莲子湖边,宁静的茶山咀村,掀起了怒风险浪。刚从外乡回来的农运工作人员潘亚雄(华松如饰)和青年农民叶小荣(柳万雨饰)兴冲冲地告诉大伙:“春天一声雷,湘江两岸兴农会,黄犁头旗子天空飘,种田受苦的把头抬,邻县邻乡轰轰烈烈都搞开,莲子湖畔众乡亲聚拢拳头,咱们也干起来。”这时,代表党的正确领导的县农会的负责人唐震(魏秉哲饰)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易宗秀(谭亚俦饰)到了,农民巴不得一声令下,就把农会办起来。当唐震、潘亚雄帮着大伙兴高采烈地筹划成立农会的时候,舞台上剩下易宗秀冷冷清清一个人,他认为群众是“赶热闹”、“太过火了”。这个愁云满面,清瘦颀长,“秀”气十足的人呐呐地唱道:“……何必举扁担晃梭标,吓得人们走的走逃的逃,何必去游乡戴高帽,闹得社会秩序乱糟糟……”,在观众的哄笑声中,易宗秀灰溜溜地退出了舞台。
歌剧中几个群众场面扣人心弦,显示了第一次组织起来的农民汹涌澎湃,英勇顽强的气概。农民运动开展后,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了。大地主潘容斋(王健生饰)要逃往上海,他的儿子潘三(王嘉祥饰)强把贫农的女儿满妹子(郭兰英饰)绑架到家里,农民获得这个消息,怒气冲天,忍无可忍。这时舞台上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农民们在唐震的领导下,纷纷扛起梭标,举起锄头、火把,浩浩荡荡直奔潘家大屋。夜色苍茫,火光映天。人群中,满妹子的老娘(关坤凡饰)也手提菜刀,奋身抢前。地主家的高墙大门,怎抵得住浪潮般的人流,大伙抬起一根木桩,“轰!轰!轰!”潘容斋的住宅——象征着几千年来的顽固的封建堡垒,终于被攻破了。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人们救出了满妹子,逮住了恶霸潘三。
农民们欢腾歌舞庆祝农会成立的一场戏,充分显现了长人民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的气魄。田陌上鲜花盛开,潘家祠堂前挂起了“庆祝农会成立”的标语。人声嘈杂,群情激昂,头扎白毛巾的小伙子,穿红着绿的青年妇女,个个精神抖擞,扬眉吐气。几个扛着红缨枪的农民押着潘三走上来,在群众的威力下,潘三平日那副横行霸道的气势已一丝没有了,他头上戴着三尺来高的纸帽子,像一条癞狗似地躲在舞台的一角。潘亚雄领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吓得潘三面如土色,直打哆嗦。小劣绅王大和富农潘家有也分别被众人训斥一顿。统声震天,鼓乐齐鸣,叶小荣和满妹子载歌载舞,接着群众押着潘三游堤示众去了。
“春雷”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塑造了唐震、潘亚雄等赤胆忠心,同敌人进行顽强不息斗争的正面人物,这更加陪衬出右倾机会主义者易宗秀的丑恶和可耻。
青年演员魏秉哲在舞台上塑造了唐震这个党一手培养起来的矿工出身的农会负责人的形象,他性格爽朗,作事果断。农民纠察队在县里集训时,国民党右翼军官李国梁借“补充后备”为名,前来阴谋收编纠察队。他来势汹汹,拔出盒子炮瞄准唐震的胸膛,这时魏秉哲纹丝不动,正义凛然,把唐震临危不惧,坚定不移的气质表演得很好。以后,当农民纠察队正磨拳擦掌,要去攻打长沙,打倒蒋介石,活捉许克祥的时候,易宗秀兴高彩烈地凭借陈独秀的命令,硬逼唐震让大伙放下枪杆子,唐震同大伙断然宣誓:“我们不能散,我们不能走,(马日事变)仇要报,不能让同志血白流。”他坚决反对了易宗秀同大地主潘容斋谈判的主张,他带着队伍突围了。易宗秀就彻底走上了同敌人妥协、投降的反革命道路。
潘亚雄是由青年演员华松如扮演的,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乌黑的短发,闪闪发亮的杏眼,穿着圆角的短袄和黑裙子,活跃在农民群众中,一会儿给大伙介绍邻县创办农会的好消息,一会儿像亲姐姐似的把满妹子等年轻妇女组织起来。自从革命的成果被资产阶级篡夺以后,潘家祠堂变成了大地主惨杀革命志士的刑场。亚雄、满妹子、柳老娘和几个农民被团丁用五花大绑囚禁在祠堂前。背叛了地主家庭的潘亚雄,她劝柳老娘别叹息,她叫满妹子泪莫涌,她对大伙说:“登山越岭总会有跌闪,行船难免遇着顶头风,经些难受些苦革命一定能成功,反动派好比草头露,见不得东方太阳红,红旗升起永不落,千年万年飘长空……”顽强的革命意志竟叫敌人也吓疯了。重新回到乡里的老地主潘容斋最后还想利用亲伯父的关系,诱骗亚雄背叛革命,他亲手给亚雄松绑,“劈拍!”两响,老鬼出其不意地挨了耳光,亚雄挺胸高唱:“要杀要砍听你们便,想夺我气节难上难”,英雄倒下了,但他们的豪情永远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春雷”的“尾声”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满妹子虎口逃生,唐震回到了茶山咀,他告诉群众东面山上有人民自己的队伍,毛(泽东)委员到湖南来了。乐声跃起,雷声震撼天地。群众领悟到,革命虽然遭到了暂时的挫折,但曙光在前,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一轮红日即将升起,新的胜利正在等待着他们。
去年,“春雷”的编剧海啸和中央实验歌剧院的演员们到长沙一带,访问了当年的纠察队队员、老党员、烈士家属等。“春雷”创作和排演过程中,编剧、导演和演员们一起认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史和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革命文献资料。这个歌剧吸取了很多湖南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使全剧富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在排演过程中,中共北京市委文化部为提高这个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予很多的指示和帮助。(附图片)
“春雷”中的一个场面:
老地主潘容斋把潘亚雄绑上溺人梯上沉潭。潘亚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第8版()
专栏:

参加国庆献花盛会
工人文工团选出优秀节目
新华社17日讯 最近结束的工人文工团观摩演出,选拔出许多优秀节目将参加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文艺演出。
在这次演出的节目中,话剧有表现大跃进的喜剧“比翼齐飞”,有反映历史革命斗争的“二七风暴”,歌剧有表现安源罢工的“珍珠墙”,还有神话舞剧“并蒂莲”和许多歌颂党、歌颂大跃进的歌舞、曲艺节目。这些节目将组成六个晚会,在百花荟萃的首都文艺演出中显示工人文工团十年来的努力和大跃进的成就。
洋溢着跃进气氛的工人文工团观摩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的重视与关怀。首都一些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老舍、陶钝、孙维世等观看了他们的演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对这次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大家认为,工人文工团在力求反映工人生活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形式、题材丰富多样。由于他们深入工矿长年和工人在一起,因而在舞台上出色的塑造了各种工人和厂长、党委书记等人物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和干劲。
大家认为,工人文工团所表现的力争上游的精神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特别值得学习,几年来他们在艺术上提高很快,一个戏比一个戏演得好,他们能用很少的人、花很少的钱演出这么多好戏,是难能可贵的。有人认为总工会工人话剧团演出的“比翼齐飞”,是近两年话剧界非常成功的一个喜剧,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和学习运用民族传统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舞蹈“公社颂”、“下井之前”、“在列车上”,曲艺“跃进家庭”、“向秀丽”等许多歌舞、曲艺节目的表演内容丰富,情绪饱满。


第8版()
专栏:

写于十月一日
——随想
树枝上的月亮,
似乎早已退下,
从彩色的城楼上,
升起千百朵火花。
在这庄严的节日,
朋友摘它一朵吧;
留在自己的身边,
照耀终身的理想。
来吧伸出你的手,
作一名劳动者;
在黄金的树枝上,
你随时能拿到它。
(选自“田间诗抄”)


第8版()
专栏:

时代的喜剧
——从“比翼齐飞”看大跃进
续磊
洋溢着大跃进喜悦气氛的话剧“比翼齐飞”,受到首都文艺界和观众的重视与赞赏,被选拔为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文艺演出节目。这出戏是总工会工人话剧团在大跃进的洪流中,受到丰富的生活感受创作出来的。它通过职工家属参加生产的曲折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广大妇女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昂首阔步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人们精神面貌、相互关系的变化。
幕启,是一所清静雅致的职工宿舍庭院。这里并排住着两家人,男主人都是水泥厂热心技术改革的优秀工人。
大跃进的日子里,外面锣鼓喧天在欢呼总路线。工人杜永福的妻子曹桂枝勤劳达理,思想开朗,在总路线的鼓舞下,看到厂里为了生产大跃进建立了许多土洋结合的立窑,缺乏劳动力,便一心想参加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一份力量,可是丈夫不同意。工人侯春山一心想让自己的妻子参加劳动,妻子郁金香却是个依靠丈夫、好吃好穿的人,百般借口不肯去。社会前进的力量,使他们的家庭矛盾带来了喜剧的冲突和喜剧的结局。
剧中还出现了大进跃中的各种典型人物,有不肯袖手旁观担任了技术顾问的退休老工人林大爷和自喻为“金鸡(经济)独立”的林大妈,有厌恶靠丈夫吃闲饭坚决参加工作的农村姑娘唐兰和她的爱人——一位活跃的青年工人小谢;有充满干劲的人民公社老年社员郁大爷,还有从吵架斗嘴繁琐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张大嫂和热心群众工作的家属委员们。这些人物的穿插,烘托出跃进的生活潮流,影响着剧中主角的思想变化。
剧情的发展,使矛盾达到了顶点,桂枝不顾丈夫的阻拦,坚决走上了劳动战线,她曾自信地对丈夫说:我一定把生产搞好,把家也安排好。金香不听丈夫的劝告,想用回娘家来威胁,丈夫不理,只好讪讪而去。杜永福希望妻子吃不了苦或碰了钉子会安心呆在家里,侯春山相信妻子在社会的教育下思想转变自己会回来。
最后是喜剧的结局:金香被父亲送回来了,这位人民公社的老社员叨叨不休地向老友林大爷数落自己的女儿。金香怀着内疚的心情找着和春山讲话,春山为她的转变而高兴,却故意打岔不理她,让她受到内心的鞭笞。最后春山和金香终于和好了。桂枝参加立窑生产后,党委又支持她的大胆建议试制成功和泥机,大大减轻了妇女体力劳动,受到表扬被评为新工人积极分子。顽皮的小谢假装试验失败,故意去逗永福,他装着一副哭腔竭力掩饰着笑得发抖的桂枝说:“嫂子,你就别难过了,咱们以后就不闹这台和泥机了,好好听杜大哥的话。”杜永福听了正在得意地大发议论,突然听说和泥机试验成功了,妻子还被评为积极分子,他简直羞愧得无地自容。在事实的教育下,他终于从心里对妻子说:“我算服了你了”。桂枝会心地说:“只要你能想到咱们俩除了夫妻关系以外,你是个工人,我也是个工人,咱俩都有劳动权、选举权就好啦!”
提起“比翼齐飞”的创作,工人话剧团的编导兴奋地讲起去年大跃进的动人情景。他们在北京郊区一个水泥厂看到了蓬勃的跃进气氛和深刻的社会变化。工厂提出了生产翻一番的跃进指标,土洋结合的立窑一个个诞生了,许多附属工厂也建立起来了。在需要大批劳动力的情况下,职工家属热情地参加了生产,党委、工会亲自抓职工福利,把食堂托儿所办得人人满意。职工家庭收入平均增长了23%,家属们摆脱了繁琐的家务劳动和丈夫一起学文化、看电影,有了共同语言,她们以“女工”的称号而自豪。生活提高了,关系改变了,新的家庭生活更幸福更美满,有的工人说简直像新婚一样。
面对着这样动人的现实生活,听到帝国主义污蔑我们的大跃进、人民公社破坏家庭,编导们决心要把亲眼看到的大跃进带来家庭关系的可喜变化写成喜剧,来驳斥敌人的谰言,歌颂祖国的大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