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后出现蓬勃气象
安徽副食品收购量猛增
霍丘月月完成生猪、鲜蛋、家禽收购计划成为全省的一面红旗
本报合肥13日电 安徽省各地商业部门批判了部分干部的右倾保守思想,根据“多收、快收、收好、收足”的方针,副食品的收购、调运工作,出现了蓬蓬勃勃的新气象。据统计,全省8月中旬,收购的生猪、鲜鱼、家禽等,分别比上旬增长三成到一倍,下旬的收购日进度又比中旬增长五成到三倍。
为了在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的基础上,迎接购销旺季,安徽各地商业部门最近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批判了少数干部的右倾思想,进一步加强了收购调运准备工作,充实了采购力量和调运工具,组织一批采购人员深入社、队收购。六安专区组织的五千多人,到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一面帮助群众抗旱,一面组织群众出售生猪、鲜鱼和家禽等副食品,全专区8月中旬猪的收购量比上旬增加88%,鱼增加一倍,家禽增加十倍多。各地收购到大量的猪、鲜鱼和家禽以后,都及时调运出支援了城市和工矿区人民生活的需要。 (冯武生)
本报合肥13日电 安徽省霍丘县商业部门从帮助人民公社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着手,促进公社发展副食品生产,保证了收购任务的完成。今年从1月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收购生猪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一头,鲜蛋二百五十六万七千七百斤,家禽六万五千二百九十六只。这个县在完成国家生猪、鲜蛋、家禽的收购和外调计划方面,一直在全省领先,成为全省商业系统的一面红旗。
霍丘县商业部门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公社化后的有利条件,发挥了职工的干劲和钻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抓副食品收购。他们配合农业部门举办生猪防疫和育肥训练组,帮助公社培养了五百八十多名技术人员,供应了三百六十五件催肥工具和用作防疫和催肥用的二千服中药。商业部门还自办了五十八个养猪场和育肥场,加速繁殖仔猪。
为了支持公社发展家畜家禽生产,霍丘县商业部门除帮助公社建立孵坊、猪场,解决技师等问题外,还适时调剂种鸡三千零五十二只,收购种蛋二十二万多斤,供应给公社。
由于各级党委大力领导和商业部门积极协助,霍丘县副食品生产发展很快。目前,全县已养猪三十八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头,较年初增加二点一八倍,每户平均二点二头;家禽已发展到三百九十六万六千零六十三只,较年初增长五点零五倍,每人平均四只。全县基本上作到了“户户养猪,家家养鸡,队队有饲养场”。 (纪和德)


第9版()
专栏:

烟台市蔬菜果品公司收购站积极收购苹果,这是他们在分级包装收购来的大批苹果,准备外运。 新华社特约记者 原一萍摄


第9版()
专栏:

商业手工业携手跃进
本报评论员
商业与轻工业、手工业的紧密协作,对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几年来,商业部门通过供应原料、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方式,帮助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手工业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以后,也就发挥组织起来的优越性,生产出花色品种繁多、质量优良的产品来供应市场需要。这种新型的工商协作关系,在各地最近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不少地区的工商部门共同成立工商办公室,指导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的派出联合工作组,对市场需要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很多商业部门为了帮助手工业生产,上山下乡,组织调拨原料、材料,收购废品和寻找代用品,清理仓库、调剂有无,提供先进样品,有的还举办手工业产品展览会,帮助生产部门改进产品质量。许多手工业生产单位,也千方百计开源节流,主动了解市场需要,努力改进经营管理,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中具体规定:“人民日用必需的轻工业品和手工业品,必须尽速增加生产,并且挖掘各种潜力来扩大原料来源。”为了把手工业生产推向新的高潮,为了使市场更加繁荣,各地工商部门必须按照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指示,再接再厉,进一步密切协作,努力搞好生产和市场的供应工作。
手工业的原材料供应是恢复与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解决手工业原材料供应问题,应当贯彻国家分配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手工业生产的地方性很大,除少数主要原料、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需要国家统一分配以外,大多数原料、材料(包括农副土特原料和废品废料),要依靠地方统筹解决。因此,各地工商部门一方面应当及时地把国家分配给手工业生产的原料、材料,迅速组织下达,保证专料专用,商业部门并应从供应市场的原料、材料中,分配给手工业以必需的数量;另一方面还应当大力加强地方原料、材料的经营,做好采购和调运工作。国家规定,农副土特原料和废品废料基本上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统一分配,这不仅可以加强收购的计划性,而且能够更合理地分配地方资源,但是,由于手工业所需原料小而零碎、品种复杂,商业部门还不可能完全满足手工业的需要,而手工业向来又有就地取材的传统习惯,因此,在原材料的采购上,给予生产部门以一定的灵活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说来,应当在统一计划下,允许手工业部门收购利用大工厂的下脚料;在传统习惯的条件下,允许手工业合作社、厂,通过修理服务业务,收购某些废品废料。
手工业没有实现合作化以前,产品大部分是自销,全面合作化以后,通过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产品,一般占70%左右,近年来,包销范围又有所扩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作好市场的安排,对手工业部门生产的发展和改善经营管理,都是有利的。但是,因为手工业产品花色繁多,目前商业部门还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可以应当允许他们保持一小部分自销业务。这也便于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直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改进业务。因此,除了手工业部门和生产单位现有的自销产品可以继续保持外,那些商业部门还没有包销或者包销不了的部分,在经过当地人民委员会批准后,也应当允许他们自销。
为了加强商业与手工业的协作,必须衔接产销计划,并通过产销合同,使供、产、销紧密地联系起来。凡属商业部门包销的产品,商业部门的地方收购机构,应当按季(按月)向生产部门提出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的要求。手工业生产部门也应当根据市场需要制订积极可行的生产计划。并且经常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
在产品销售方面,商业部门应当作到合理分配产品和地区间的调配,以供应销费者的需要。一时不足的应大力协助手工业社增加生产;多余的要储备起来,有了合理储备,就既可保证生产的迅速发展,又可以适应消费水平的增长。手工业的产品储备,原则上是属于包销的产品,由商业部门负责储备;属于自销的产品,由生产单位或其上级联社供销机构进行合理储备。在可能的条件下,商业部门应当多储备一些,不仅要有季节性的储备,而且要有年度的储备,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六亿多人口的国家,作好储备工作,就更加有必要。
至于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贯彻“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由于原料、材料价格的调整或由于试制新产品而使产品成本加高的,在销售价格不提高的原则下,商业部门应保证生产单位不赔钱并稍有赢利。但是,凡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使产品成本提高的,生产部门必须改善经营,扭转亏损局面。
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党的号召,各个经济战线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群众运动,这对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形势。各地商业部门和手工业生产部门,应当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协作,互相支援,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克服一切困难,以战斗的姿态,力争在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中,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花色品种齐全、式样新颖美观的手工业产品,供应市场需要,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


第9版()
专栏:

小高炉有强大的生命力
——记麻城凤凰窝钢铁厂的作用和成长
中共麻城县委第一书记 吴德简

去年11月麻城县人民在公社化的基础上苦战七天,建立了一座土洋结合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这就是凤凰窝钢铁厂。
这个厂的设备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土办法制造出来的,炼铁是用黄泥喇叭炉,炼钢是用低温炒钢,制钢锭是用红炉锻打,拔丝制钉都是用手工操作,就连轧钢机也是我县机械厂的工人根据武钢试制的“公社号万能简易轧钢机”的样子,用土钢、土铁铸造的。
凤凰窝钢铁厂虽然规模小、设备简陋,然而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像春天的白杨一样,充满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冲破重重困难,沿着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的道路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凤凰窝钢铁厂是人民公社化的产物,同时它的壮大和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大发展,促进了人民公社的巩固。它的辉煌战果,巨大的作用,一天比一天更为显著。群众赞美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是的,它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怎么不是命根子呢?
九个月来,这个厂共生产生铁二百一十二点六五吨、钢三百二十九点五吨、钢材一百九十四点一八吨、元钉、元丝十五点五八吨、小五金四十二种五万多件。这些产品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县各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交通邮电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过去,我县农村在工具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缺乏钢材。现在,自己能生产钢材,工具改革运动就大规模的开展起来。各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了水稻直播机、花生剥壳机、锯板机、切菜机、土车床等工农业机械八百多种,还用土钢锭锻打了板车轴,用钢厂的钢丝、钢材安装了三万多部板车。今春,明山水库改良工具需要一些小钢材,要一些薄铁板做木轨上的包皮,跑了很多地方买不到,最后,还是钢厂给水库解决了。赶制一百二十个斗车,铺上了木轨,使原来每人每天运土四十担提高到一百二十担。全县仅工具改革一项,每天即可节省十二万个劳动日。
今春大生产迫近的时候,全县需要新制和修配中小型农具达七十多万件,一下子哪里能供应这许多农具呢?最后,还是依靠自己的钢铁厂日夜不停地为农村生产了五十六吨钢材,解决了缺材的困难。在棉花播种的季节,各公社还缺大批的制钵器(制营养钵用),而赶做制钵器又缺乏黑铁皮和元条。我们曾派人到处去采购都落了空。正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钢铁厂的工人们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依靠集体智慧,采用叠轧法,轧制了零点五厘米的薄钢板来代替黑铁皮。他们突击五天五夜,轧出八吨薄钢板和元条。全县也就在五天内赶制了八千多个合乎规格的新制钵器,抢住了季节,完成了棉花播种的任务。
有了大批的钢材、铁丝、钢丝、铁钉,基本建设也可以搞了,人民生活也方便了。今年市场上有一段时间小五金供应比较紧张,钢铁厂根据群众要求,千方百计扩大了小五金的生产,很快生产出大量的铁铲、铁瓢、元钉、电焊条、锯条、大小锉、斧头、剪刀、发卡等等,满足了市场需要。
以前我县所需要的钢材,全靠上级调拨,在数量、规格、时间上往往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有了钢铁厂,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生产,在规格上也能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这就方便得多。从1958年年底以来的八个月中,全县实用钢材三百八十多吨,其中50%以上是自己的钢铁厂生产的。各地不仅从钢厂购去大批适用的钢材,而且还送钢锭到钢厂加工轧制。县邮电局用钢厂加工的铜丝、铜板制成了五十门的总机载波机和各种电讯器材,并在钢厂的协助下建成了电讯器材厂。县农具修造厂利用钢厂轧出的矽钢片和拔出的钢丝,大力生产电动机和发电设备。龟山人民公社用这种电动机在丁家河、铺头?、牛占鼻等山区建设了三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他们用电力带动小钢磨和轧花机,加工农产品,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同时还在电站附近的集镇和乡村里,为社员家家户户安装了电灯。

这个厂开始有三百二十七个工人,其中只有十四个铁匠、两个五金工人,其余都是农民和市民。他们不仅不懂技术,初见机器时还有些害怕,可是他们苦学苦钻、边做边学,很快就有一批人成长为技术工人。共青团员傅国屏原来是一个学做篾器的学徒,大办钢铁中调到钢厂的轧钢车间,初见这个机器,心里蹦蹦乱跳。一天他学习喂钢,不小心,轧辊一下子把铁钳吞下去了,幸亏站在旁边指导他们学习的武钢来的技工韩师傅猛的把他拉过来,才没有发生危险。但是他干劲冲天,勤学苦练,一天到黑跟着韩师傅团团转,下了班还站在轧钢机旁边看别人是怎样操作,别人休息了,他又到轧钢机旁细心研究,领导劝他休息,他说:“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果然前后只经过十来天,傅国屏学会了压下量计算法和轧机修理等复杂技术,接着他就带了六个徒弟。一个星期后,这六个人也都能单独操作了。
全体职工还在厂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多面手、万能人运动,改进操作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共产党员万家宽,技术学得最好,他经过细心观察,觉得轧钢车间产量低,主要是锻打供应不上,经常使轧机饿肚子。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实地研究,他便提出改进轧辊,用低碳钢直接轧制钢材的新计划,这个革新计划受到党支部和一部分先进工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当轧辊改好后,毛铁直接轧钢材也很快试验成功,减少了锻打、加温两道工序,日产量由一百多斤提高到二千多斤。仅这一项改革一年即为国家创造了二十七万元财富,节省了一万三千多个人工。这一个铁匠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在学会轧钢技术以后的八个月中,就有十大改革,成为精通业务的师傅。
炼钢又炼人,农民、市民都学会了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技术队伍不断壮大起来。据统计全厂学会两门以上技术的有一百二十六人,还有二十六人成了多面手、万能人。由于“小土联”的迅速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逐步深入,原来需要三百多人干的活,现在只要一百四十九人就够了,这就可以抽出一批人支援农村。现在,人减少了而生产水平不断上升。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铁砂的纯度由60%提高到80%,生铁含磷量由0.2%降到0.06%,含硫量也下降到0.016%—0.021%。最近,全厂响应党的号召,掀起增产节约的新高潮,除产量进一步提高外,正品率也由7月中旬的60%提高到90%以上。轧出的钢材清秀光滑,无炸无裂。产品的成本也不断降低,今年7月每吨钢材的成本已降到八百三十三元。

目前,凤凰窝这座小型的土洋结合的钢铁厂,正沿着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的道路奋勇前进。职工们千方百计改进操作方法和生产设备,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武装工厂。老工人杨焕发和其他工人在废铁堆里找出一部不完整的电动制钉机,利用休息时间把它修好,并将人力拔丝改为电动拔丝,大大提高了工效。全厂用改良、装配、添置等办法,逐渐将工厂武装起来,机械设备由建厂时的十一部增加到七十八部,使各项主要产品的生产都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生产。从夏天起,这里又开始了扩建工程——新建一个转炉车间和扩建轧钢、五金车间,安装一个小转炉,增加一台二百五十毫米的轧钢机。五金车间的电焊、电镀已搞起来了,产品不断的增加,已达到四十二种,将来还可增加的更多。待新建的转炉车间、扩建的轧钢车间建成投入生产以后,钢材的年产量就可以比现在增加一倍,而且质量更好、规格种类更多,元钢将由十二个毫米扩大到五十个毫米,还可轧制五百个毫米宽的薄钢板、直径五十到一百五十毫米的有缝钢管。那时县里所需要的钢材,在规格质量上70%以上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面对这日新月异的事实和火一般的建设高潮,人们高兴地唱着这样一首赞歌:
凤凰窝,钢铁厂, 机器土生又土长。
小土联群方针好, 河里沙子变成宝。
庄稼汉,轧钢忙, 方圆扁角都是钢。
大家再鼓一把劲, 将来定成“小武钢”。


第9版()
专栏:

促进手工业生产保证小商品源源上市
商业轻工业手工业加强协作
据新华社讯 最近几个月来,各地商业部门、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在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中,密切协作,互相支援,大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生产,保证了小商品源源上市。
各地商业部门通过上山下乡、清理仓库、收购废品等方式,为手工业开辟原料材料来源。轻工业、手工业部门也积极生产,提供更多的产品供应市场。武汉市各区商业部门为了支援手工业增产日用品,组织了成百上千的人员,到街道里巷去回收废旧物资,6月份共回收了一千九百三十九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5.3%,7月份又激增到三千三百三十二吨,比6月份增加72%;其中有废铜、锡、铅、铝等有色金属二百七十四吨,黑色金属一千四百五十吨,还有大量的破布、废麻、废橡胶、碎玻璃等。这些废旧物资经过整理,陆续分配给武汉市的六十多个生产单位作为原料材料。浙江杭州市的百货、文化用品、五金、交通电工器材等批发站和商店,从第二季度以来已供应了生产部门毛竹、钢铁等一千六百二十余吨。上海市木材供应公司在第三季度增加了对小商品生产部门的供应量,8月上旬就供应了手工业生产所需木材六千多立方米;用这批料,能够生产出十万多块洗衣板、四十多万双木拖鞋、一万只锅盖和大批零星用品。
许多地区的工商部门还召开工商协作会议,衔接产销计划,合理调整收购价格,签订产销合同,密切产销关系。工商之间互相支援,共同跃进,已成风气。
各地轻工业、手工业部门都努力地挖掘原材料潜力,增加产品品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广西桂林市工业部门主动将手工业生产的历史情况和商品目录送给商业部门作要货参考,又派人访问各商店,征求意见,对次品实行包修包换,商业部门很满意。湖南衡阳市胜利五金厂经常征求商业部门对产品的意见,增加产品的规格品种。


第9版()
专栏:

邵阳大办钢铁的事实证明
小高炉合乎人群需要
本报长沙13日电 记者廖道维、魏昌旺报道:湖南省邵阳专区在去年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小高炉群,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专区已经建成的八十六座容积为八百一十立方米的小高炉,目前的开炉率已由7月份的60%增加到83%,8月下旬平均日产生铁四百四十五吨,平均利用系数达到零点七四,冷水江、安平、人和、邵东等铁厂的平均利用系数都接近一。太平里铁厂的一号小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一点二。今年1月至8月,全区共生产了生铁九万七千多吨,其中有90%以上是低硫低磷的铸造生铁。这些生铁由于含硫量均在0.2%以下,含磷在0.05%以下,含矽1.5%左右,因而畅销全国各地,得到了各地用户的普遍赞扬。在降低煤耗方面,全区由过去炼一吨铁平均消耗焦炭二吨多降低为一点六吨,冷水江铁厂炼一吨铁仅消耗零点九四四吨焦。由于焦煤大大降低,7、8月份每吨生铁的平均成本由一季度的二百四十七元降低到二百元,使全区在钢铁生产上,出现了产量高、质量高、焦煤低,成本低的新局面。
邵阳专区是一个钢铁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到1957年年底,全区还只有五十多座甑炉。全区钢铁生产能够在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善的情况下,获得飞跃发展,最主要的是由于在去年大炼钢铁的运动中,认真的贯彻了全党全民炼钢铁的方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群众运动。去年全区一百多万人上山采矿挖煤,土炉遍地开花,使全区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基本弄清,并使各地能够在资源条件适当的地方,建立起七个重点铁厂。去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使广大群众学到了技术和知识,广大干部取得了经验,为今年钢铁生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炼铁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过去从来没有看到过炼铁炉的农民和干部,能够逐渐掌握小高炉的操作技术,处理事故和管理铁厂、煤矿。邵东铁厂过去只有一位懂一点土炉炼铁技术的工人,现在除了本厂已经有二百多人能掌握小高炉的冶炼技术外,还为外县、外厂培训了四百多个技术人员。
小高炉建立起来以后,为了迅速提高生铁的产量和质量,各铁厂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区已经开工生产的小高炉中,有86%推行了以生石灰代替石灰石作炼铁溶剂的先进经验。涟源县安平铁厂推行了这一先进办法后,生铁日产量由二十五吨提高到二十九吨,焦比由一点二降低到一,生铁含硫量由0.11%降低到0.067%。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公布以后,邵阳专区钢铁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意气风发,干劲倍增,全区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冷水江铁厂原先生铁日产量经常停留在二十吨左右,最近全厂职工集中产量突破动力、运输两大生产关键,8月下旬以来,日产量经常保持在六十七吨的水平,比过去增产二至三倍。(附图片)
河北省邯郸市临水炼铁厂职工,拿出比去年大办钢铁还大的劲头,大干特干九月份,迎接建国十周年。这是原料车间职工,正在全力以赴为高炉准备“食粮”。 何书田摄(新华社稿)


第9版()
专栏:

包头在展翅高飞
本报记者 赵永西 王文亮
包头,这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正以它的光辉灿烂的建设成就装点着祖国大地,装点着内蒙古河山。
从北京乘上直达包头的列车,在不久以前还是一片荒滩的新建包头车站下车,放眼北望,这座新兴的城市是多么雄伟而又辽阔!在阴山下面东西三十公里长的地带上,高大的钢铁建筑群和鳞次栉比的楼厦,一片连着一片。西面是包钢大厂区和包钢福利区——昆都仑区;一号高炉的巨大身影,在太阳下银光闪闪,遥遥可见。当中,紧靠阴山那片绿树红楼,是随着包钢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青山区。东面天边,还有一片建筑,那里是东河区,即扩大了的包头旧市区。
8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们跟着潮水似的上班的人流来到昆都仑区的钢铁大街。在昆都仑河边隔河望去,好一个海市蜃楼!阴山的晨雾把包钢大厂区紧紧地裹在自己的衣襟里,巨人般的一号高炉,和围绕在它周围的那些宏伟建筑,高耸的烟囱、水塔,张着铁臂的塔式吊车,在迷蒙的晨雾中时隐时现。北面青烟缭绕处,还有一片竹林似的小高炉。这片迷人的建设景象和潮水似的人流,一辆接一辆的重型卡车,使你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吸引你前进。
我们穿过河滩和沙地,径直来到高炉工区。大高炉直插云霄,高达七十多米。它已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当时,安装工人正在高空安装大料钟、布料器、矿石漏斗等炉顶设备。三座热风炉在它左边岸然肃立,它的膝前是三十多米高的重力除尘器,右前方是两座高大的煤气洗涤塔和三尊电力除尘器。大高炉炉顶的煤气管道好像巨龙一样斜冲下来,把这些钢铁巨物牢牢地连在一起。为了迅速建成一号高炉,几千名工人正在大高炉上下左右,日夜不停地突击着各项结尾工程,电焊火花到处迸飞,震耳的铿锵声响彻阴山河谷。
爬上高炉炉顶,举目四望,眼前立刻出现了另外一番动人的景象。包钢第一座大型焦炉——四号焦炉卧在阴山跟前,整天喷吐着团团的烟云,只见它不一会儿就推出一炉火红的焦炭。它在投入生产后的两个多月里,已经给国家生产了九万多吨优质冶金焦炭。它旁边是三号焦炉,规模和它相同,现在已经全部建成。左边,十个巨大的配煤罐紧紧地抱在一起,像古堡似的耸立着。后面又是一片大厂房——洗煤厂。往北,一排五六个大烟囱和许多大厂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是一边建设一边生产的耐火材料厂。回首东望,为包钢服务的包头第一热电站的宏伟厂房近在眉睫。再望过去,是包钢机械总厂,它拥有铸铁、铸钢、金属结构、机修、木模、电修、建筑机械修理、冶金炉修理等八大车间。在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大草原上,在苍鹰盘旋的地方,(北)京包(头)、包(头)兰(州)、包(头)白(云鄂博)、包(头)石(拐沟)铁路和七十多公里的包头市环城铁路,有如条条长蛇穿行其间。不时驰过的火车,吐着缕缕青烟。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开花结果的时期。包钢的重大工程项目,如矿山、水源、焦化厂、耐火材料厂,直接为包钢服务的电站、煤炭、铁路等建设项目,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苏联热情帮助下,都已大部投入生产。世界第一流的一号大型高炉很快就要流出第一炉铁水。
中共包头钢铁公司委员会书记陈守中,指着大高炉南面那一片开阔地带,告诉我们说:一号高炉只是包钢第一期工程的第一座大高炉,还有几座大高炉要在这里兴建起来。和这排大高炉平行的,将有数座规模和鞍钢“平炉王”相同的大平炉。现在,头几个大平炉的混凝土基础已经烧灌完毕。
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那片沸腾的工地上,我们好像望见了一座异常雄伟的钢铁城堡,正从地上升起。
包钢的建设,完全是平地起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年,地质部的一个地质勘探队,在包头附近乌兰察布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蕴藏量和质量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铁矿。接着,另外一批勘探人员又发现包头附近有蕴藏量惊人的炼焦煤,还有可供冶金工业作熔剂和耐火材料用的石灰石、白云石、矽土、硬质耐火粘土等矿藏。而这一带又紧靠黄河,水源丰富。不久,中央就决定在包头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城市。
当地质工作人员还在野外工作的时候,第一批包钢建设者就来到了包头。1953年,新来的建设者,在阴山脚下这片开阔的草原上搭起帐篷,根据国家计划,为建设一个巨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展开了浩繁的工程地质测量,资料搜集和建厂准备工作。1957年7月,包钢的大规模建设在昆都仑河边的黄澄澄的沙窝上宣告开始。从那时到现在,只有几年的时间,包头已经大大变了样,这是多么快的速度!
是的,这是一个不平凡的速度。人们联想起包头的过去,看看包头的现在,不能不惊叹我们祖国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在展翅高飞!
包头,原是一个皮毛集散地。一百多年来,包头居民们一直居住在低矮的土屋里。残破的土城墙四周,到处是满目荒凉的沙丘。至于工业,简直谈不上口。1949年包头解放时,全市只有六座小工厂:一座小型发电厂,一座小型面粉厂,日本侵略者为了军事需要才修建的一座小自来水厂和一座小皮革厂,另外还有座小铁工厂。随着包钢的建设,现在包头市的工厂数字已增加到四百一十六座。如果把1949年全市的工业产值当作一,那么,1958年全市的工业企业产值已经是三百五十七了。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中增长了三百多倍。
过去几年,包头市新建的厂子,大部分建立在扩建后的旧市区的南郊。在一条东西长约十多公里的马路两旁,发电厂、面粉厂、机械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机械化的制糖厂、砖瓦厂……,新建的厂房,一座挨着一座,崭新的建筑,高大的烟囱,正巧和北面旧城区破旧低矮的土房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让我们看看这些工厂当中的包头机械厂吧。
这座工厂在1949年包头解放时,由几家小手工作坊合并而成。那时候,工人还不到一百人。除了能造一些简单的锹、镢、镐头以外,只能修修配配。在包钢建设开始后,为了适应包钢建设的需要,逐年扩建,现在它已拥有金属加工、铸造、锻工、铆焊等车间,工人增加到二千四百多人。今年以来,这个工厂先后为包钢加工制造的各种非标准设备就有三千多吨。在过去几年,它还生产了五千七百多台锅驼机、提水工具等农牧业生产工具和大批冶炼设备、机床,支援了自治区各地。我们去参观这座工厂时,工人们正在给包钢加工许多直径一人多高的大部件,院子里堆满了加工出来的球磨机和包钢一号高炉煤气洗涤塔上使用的喷管。这和九年以前只有几十名工人和几盘小铁匠炉的情形比起来,该是多大的跃进啊!
从包头机械厂出来,一座傲然挺立的冷却水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迎着它来到了包头第三发电厂。这是包头最早的发电厂。我们到了工厂院里的时候,只见1929年官僚资本家建成的那座小得可怜的发电厂房,已经隐没在工人们栽培的绿树丛中,看不见了。在它的旁边出现了两座新厂房,这是在1956年新建起来的。当时,由于新发电机的投入生产,曾经使包头市的发电能力一下子增长了十几倍。过了不到两年,规模比它大一倍的包头第二热电站发电了,又过了一年,规模更大的第一热电站也建成了。现在,包头市的电力不但可供应几百里方圆内所有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和城市照明用电,还通过三条高压输电线,送往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送往乌兰察布大草原上的白云鄂博铁矿山和阴山里的石拐煤矿区。
随着包钢的建设,包头市已经成为长城外的一座大工业城市。从黄河北岸,直到阴山南麓,穿过阴山的峡谷,一直到乌兰察布草原,到处是新建的厂矿,新建的铁路。久居包头的人常常望着林立的烟囱说:
“包头是大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