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
专栏:

行动快规模大 工效高质量好
襄阳专区百万农民深翻麦地
每天翻地进度平均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本报讯 湖北省主要产麦区——襄阳专区,集中一百万劳动大军,大搞麦地深翻工作。到9月4日,已深翻地二百五十万亩,每天进度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按照这个专区的计划,今年的冬播面积将由去年的一千万亩增加到一千二百万亩;明年的夏收总产量也将由今年的二十亿斤,增加为三十亿斤到三十五亿斤左右。实现这个跃进规划的具体措施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是大量开垦荒地,扩大冬播面积;二是全面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增长地力。全区计划今年开荒一百五十万亩到两百万亩,现已开出三十多万亩。全区一千二百万亩的冬播面积中,除了有四百万亩因为前茬晚、田地坡度大、土层薄,不适合深翻以外,其余八百万亩计划全部深翻;旱地深翻八寸以上,水田深度六寸左右。
襄阳专区今年大闹深翻运动的特点是:行动快,规模大,工效高,质量好。原因是各地深入贯彻了党中央“反右倾、鼓干劲”的指示的精神,打破了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和畏难动摇情绪,掀起群众性大闹深翻的运动高潮。今年深翻地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人民公社更加巩固了;有去年深翻的经验和思想基础;早茬地多,可以早动手。但是,在深翻问题上,仍然有先进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他们强调什么“平原能深耕,岗地不能深耕”。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这种论调面前,态度不够坚定和积极。比如,有人只打算翻一部分地,不打算全部翻;有人不是抓紧时机搞深翻,而是认为时间尚早,无需着急;也有人不主张一气呵成,而是主张先浅后深。因此,各地都举整风之纲,鼓深翻之劲,打破各种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大搞群众运动。经验证明,凡是领导决心大,信心强,抓得早,抓得紧,抓得狠的地区,一切困难迎刃而解,运动热火朝天。枣阳县的深翻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全县四十五万亩早茬地,截止9月4日,已有三十三万亩进行了深翻。襄阳县委和公社党委书记,在参观了枣阳的深翻以后,第二天就在全县范围内大干起来了,现在正在追赶枣阳。光化县二十五万亩腾茬地,已经深翻二十一万多亩,占84%。现在全专区每天平均参加深翻的劳动力在一百万人以上,每天深翻地的进度平均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从这段运动来看,各地除抓住以反右倾为动力以外,还作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动员,大集中,大突击。这就是领导集中,劳动力集中,耕牛、农具集中。各地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保证做好当前秋田管理和秋收准备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集中人力和畜力,做好麦地深翻。
其次,全面安排,分班领导,分片作战。深耕、抗旱、秋收、拣花、积肥、打场、送粮等,样样都有专门班子,专人负责。在深耕上,基本上是以生产队为一个战区,组织各小队协作,联合作战。但在协作时,又坚持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三,发动群众,开展高工效运动。除了工具改革以外,各地还抓住了层层召开深翻现场会,传授和交流深翻技术,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同时,广泛实行了劳动定额制,即定任务、定劳力、定工分、定时间、定奖惩的“五定”包工。各级深翻指挥部则抓典型、树红旗,组织大检查、大评比,深入开展公社与公社、队与队、组与组的竞赛运动。
第四,发动广大干部大搞试验田。全区计划搞试验田一百万亩到两百万亩。今年枣阳县对试验田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一是从头搞起——就是从深耕就开始搞;二是从坏地搞起——那里艰巨到那里搞;三是亲自动手搞——凡是搞试验田的人,都要亲自动手。这个县已经有一万八千名干部,亲自动手搞了三万亩深耕样版田。
第五,为了保证运动平衡发展,不论岗地或河地、平原或山区、近地或远地,凡是应该深翻的,块块都要深翻。枣阳县提出:作到远地近地一致,好地坏地一致,保证按时完成深翻。襄阳县提出:一块不漏,一寸不让,块块验收,全面平衡。现在,全区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工效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第10版()
专栏:

山东掖县驿道人民公社开展耕牛评膘比赛,交流饲养管理经验,促使耕牛膘肥力壮,迎接秋种。 新华社记者 李成美 任宗森摄


第10版()
专栏:

大兴山水草木之利
本报评论员
充分开发和利用山区的各项资源,全面发展山区生产,是我们党建设山区的根本方针。而积极发展山林副产品生产,大兴山水草木之利,正是贯彻这个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山区人民公社开展多种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山林地区广阔。这些地区除生产国家经济建设所十分需要的木材以外,还生长着各种各样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野生鸟兽就有一千四百多种;野生纤维、淀粉、栲胶等植物有两三千种,野生油料有四百多种。此外还有占常用中药材80%的野生药材和香菇、木耳、笋干等七十余种野生副食品。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山林副产品生产提供了十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灵活的调配劳动力,也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经营多种生产项目,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五业,这更为发展山林副产品生产创造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优越得多的条件。
发展山林副产品生产,可以提供大量的轻工业原料,使我国的轻工业更迅速地发展起来。山林中丰富的野生纤维、淀粉、油料、栲胶等植物为纺织、造纸、油脂、皮革、酿造、食品等轻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来源。仅据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辽宁等七个省的资源初步调查,野生纤维的储量即达一千余万吨,以50%的出棉率计算,全部利用起来,相当于五千万亩棉田的产量。陕西省去年全省的肥皂用油就有三分之一是用野生油料解决的。黑龙江、贵州等省的一些山区县已大部利用野生淀粉酿酒,做到了“不用一粒粮,处处美酒香”。这些事实都证明了利用山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大有可为。
山林中还出产多种特产干菜和干果、野果,发展这些产品的生产,可以更加丰富人民的副食品供应,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生活需要。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对工业原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还将越来越大,利用野生资源的前途也会越来越大。
山林副产品中,有很多种是重要的出口物资。1958年,仅野生毛皮一项就出口七百七十余万张,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建设物资。
山林副产品储量丰富,经济价值高,生产的商品性大,因此,积极发展山林副产品生产,对促进山区经济的繁荣有很大意义。很多地方的事实都证明,抓住了这一环,就能大大增加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如贵州省1958年二十一种主要山林副产品的收益就达一亿七千多万元,全省平均每个劳力收益达二十五元。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五个山区人民公社每月发放的十六万七千多元工资,主要来源于山林副产品。
如上所述,积极发展山林副产品生产确是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也是山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任何认为这是小事,无关重要,或者嫌利用这些山林野生东西太麻烦,怕影响主业的思想都应纠正。各级干部,尤其是山区工作干部,应在思想上建立起充分利用、积极发展和长期利用山林副产品的观点。
几年来,我们在山林副产品的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公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以后,这一工作在不少地区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总的来看,与国家需要还相差很远。目前,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利用数量也还很少。据1958年几个重点省的统计,野生纤维、油料、淀粉三类资源利用率低的只有0.12%,最高的也只有21.4%。这说明大量有用之物还废弃于山野。为了适应国家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这一工作,保证今年山林副产品的大丰收。
山林副产品种类繁多,各地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国家需要,结合本地的资源情况,突出的抓住重点项目和主要品种,建立某些重点产品的生产基地,保证这些项目的生产。在经营范围方面,大宗的、生产集中、技术性强、需要劳力多的,主要由公社、大队或国营林场集中经营;小宗的、零星分散的,可分散给社员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在劳力上,也应进行具体安排。常年生产的项目,应建立生产专业队;一般产品,可利用农闲或农事空隙进行,也可以结合木材采伐、森林抚育等工作进行。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级经营管理、组织生产的部门,应建立专职机构和设置专人,把这项工作切实的抓起来。
山林副产品生产一般都有强烈的季节性,8、9、10月正是采集野生油料、淀粉、纤维、野生药材、香菇、木耳等产品的关键季节,错过这个季节,就会造成减产,甚至生产落空。例如许多种油籽和橡籽,如不及时采集,落地后就会很快腐烂或被野兽吃掉;木耳长成后不及时采集,就会化掉。各地林业、商业及有关部门和山区人民公社,应抓住当前采集的黄金季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利用农忙空隙,突击采集。对山苍子、橡子、乌桕子等季节性特别强的产品,还应充分发动林区职工、家属和附近城市居民突击采集。采集时,林业、商业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注意资源的保护和培育,使那些经济价值大、用途广的品种,资源不是越用越少,而是愈用愈多;不能采取杀鸡取卵、枯本竭源,影响山区水土保持或破坏林木的办法。个别地区为采集树皮、树籽,发生见树剥皮、砍树摘籽、连根拔掉的现象,在狩猎时,发生不分公母、季节、益害一齐打的现象,使许多珍贵的植物、野生药材和鸟兽日益减少,这是应该注意的。应当教育群众,认真执行利用、培育、保护三者并举的方针。
收购工作是山林副产品从采集到利用中间的一个关键环节。经验证明,坐等农民送上门来就收得少,不怕山高路远、深入山区就收得多。商业部门应继续贯彻多收、快收、收好、收足的方针,既要把主要的、大宗的收购起来,也要把次要的、小宗的收购起来。收购价格应保证群众有合理的收入。为了保证收好收足,生产单位与商业部门应签订产销合同或协议,将生产、收购计划层层落实。对于群众深入林区生产,在生产和生活资料上的特殊需要,商业、粮食部门应适当照顾和解决。
合理处理生产收益分配,对群众从事山林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应当从发展生产出发,采取国家、公社、个人三方面兼顾的原则来确定。对集体经营的收益,可采取提成或超额奖励办法。对分散、零星、个人利用工余采集的,或屋前屋后种植的小宗产品的收益,应贯彻谁生产谁得益的原则。这样,既可鼓励集体和个人生产的积极性,又可避免零星资源无人采集。
山林副产品的采集和利用,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群众工作,只要我们鼓足干劲,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群众,林业、农业、轻工业、粮食、科学研究等部门密切的配合与协作,这项工作必将胜利的开展。


第10版()
专栏:

开发山区五业兴盛
福建建瓯东峰公社农林牧副工全面跃进
贵州绥阳太白公社改变“一穷二白”面貌
据新华社讯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建瓯县东峰人民公社,从去年9月间成立以来,农、林、牧、副和工业生产获得了全面跃进。在今年的半年多时间中,全公社一万七千多亩早稻平均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增加24.5%,牲畜比去年增加了20%,茶叶比去年增加了二倍多,木材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工业产值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社员夏季预分收入平均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半倍。
东峰公社地处建瓯县高山密林之间,全社共有五千多户、两万三千多人,拥有七万多亩耕地和六十二万多亩山林,林木蓄积量达三百四十多万立方米。这个公社在去年大跃进中,充分发挥了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可以统筹全社生产和合理安排劳力等优越性,兴办了农业社难以兴办的事业,加快了全社农林牧副和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根据公社化后能在较大范围内统一安排劳动力的特点,全社分别成立了农业、林业、茶叶、畜牧、经济林等专业生产队,克服了过去高级社时由于社小力薄,无法同时经营粮食、木材和多种经济生产的矛盾。由于大搞协作,战胜了水旱灾害,使各种生产都能按比例全面发展。例如原来人少地多,抓了农业生产就难于从事其他生产的大地生产大队,公社化后除了抽调一些有木材生产经验的社员参加社办伐木场生产外,其余社员都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在插秧大忙时,全大队虽然有七条水坝被山洪冲坏了,有四百多亩地受淹、两千多亩早稻受到水旱威胁,但在本大队队员的奋力抢修和兄弟大队的帮助下,所有被淹禾苗和被冲坏的水利工程都能及时抢救和修复出来,使全大队早稻出现了大灾年反而比大丰收的去年增产15%以上的奇迹。全社早季交售给国家的公粮和余粮也由去年的一千一百八十五万斤增加到一千三百万斤。
社办伐木场和各大队专门从事山林生产的专业队员,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使劳动效率比过去提高了40%左右,全社木材、茶叶和山林土特产的产量都成倍地增加。木材产量由去年的二万多立方米猛增到五万多立方米,茶叶产量也由去年的一万六千五百斤增加到四万五千斤。
社办和队办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全社共建立了农具厂、土化肥厂和碾米、制糖等厂十九座;建设了五个发电站,全社每户社员平均有电三十多瓦。在今年以来的七个多月中,全社工业总产值共达四万三千多元。
据新华社讯 贵州北部高寒山区的绥阳县太白人民公社,经过一年来的统一经营,全面发展,已经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贫困落后面貌。1958年农副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一倍半;全社92%的户增加收入。今年仅夏季预分,全社总收入就比1958年同期增长64%,户户增加收入。全社已经有70%的户达到了“穿戴齐备,居住舒适,家有存款”的生活水平。
生产发展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公社迅速扩大了基本建设。全社共兴修大、中型水利工程五十一处,购置大型农具三千四百多件,修建牲畜圈栏和蚕场四十六处。此外还增添了近二十万元的公共财产。
太白公社在解放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当地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赵里、赵里(公社所在的地名),穿得稀奇,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八十岁的老人只有一层棕衣。”解放后,随着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农业社规模小,活动范围狭,没有力量全面发展山区经济。公社化以后,情况才起了根本的变化。为了迅速改变这一低产面貌,公社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工作。一年间,结合春耕、秋耕和冬耕,分期分批改造了全部瘦土。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公社依靠集体智慧,解决了秋风为害的问题,全社常遭风灾的土地约有三千多亩,严重的时候颗粒无收。公社领导干部和群众一起,经过深入观察和反复试验,召开多次老农座谈会,终于摸透了秋风为害的规律,找到了提早作物成熟期,避过秋风的办法。今年作物的播种时间,差不多提早了一个月;常遭秋风的地区,几乎全部换上了早熟品种。全社今年各种农作物可以完全避免秋风为害。
公社按照“靠山吃山、依山养山”的精神,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经营了四十五项副业生产,比去年增加二十四项。上半年经营的副业生产总值达二十一万八千多元,占农副业总收入80%。


第10版()
专栏:

翟镇公社大鼓干劲多种冬麦
由原计划五万五千亩扩大到七万三千亩
本报讯 山东新泰县翟镇公社破除右倾思想,鼓足更大干劲,使秋种小麦由原计划五万五千亩扩大为七万三千亩。同时,各生产队之间互相订立秋种协作合同,全社虽然比今年小麦实收面积扩大三万亩,仍可保证在寒露前适时地按质按量完成种麦任务。
在公社化前,这里历年仅种小麦四万亩左右。每年有些村庄因劳力、畜力不足,种麦都要推到“霜降”后。因此,今年当公社第一次提出把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到五万五千亩(比今年小麦实收面积扩大一万二千亩),并保证适时种完的要求时,有些人信心不足。党的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照亮了干部和社员的心,鼓舞了大家的革命干劲。大家学习了八中全会的决议之后,一致认为原订的秋种计划还是保守了,主要是没有把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充分估计进去,还是停留在过去农业社小集体的水平上考虑问题。公社党委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把种麦面积扩大到七万三千亩,达到全社每人平均一亩二分小麦。同时,分析了本社的劳力和畜力情况,对农活具体进行了排队。全社共一万三千零三十八户,有整半劳力二万多人,耕畜八百五十犋。耕牛上齐犋,每犋每天平均可耕地二亩半:再抽出五千劳力刨地,每人每天平均刨半亩,这样全社每天共可耕、刨地四千五百亩。麦田中有四万亩是早茬,以每天耕、刨地四千五百亩计算,秋分前十天就能耕好种完。其余三万三千亩豆茬地,秋分后割完豆子再动手,也只要八天时间就能种上,最迟寒露前可全部种完。但是从各生产队的情况来看,因种麦面积大小和劳力畜力多少不同,仍有不少问题。公社党委于8月29日召开了各生产大队、生产队支部书记会议,一致决定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开展大协作,保证适时完成全社七万三千亩的秋种任务。在此基础上,翟家庄、羊村等九个种麦有困难的队与黄崖等二十三个队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订立了协作合同。
订立协作合同后,全社掀起了秋耕高潮,各生产队耕畜已全部上齐犋,到8月30日,已耕刨地六千三百亩,质量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