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今天开学
陈思
今天,新的学年开始了。
今天,所有的小学迎接新的学生,教室里,窗明几净,运动场上,焕然一新,课桌和浪木的油漆气味还没有完全散尽,就等待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了。
今天,人民公社的小学校在抗旱的战斗和丰收的欢乐中迎来又一批孩子。今天,在拉萨的街头闪动着鲜艳的红领巾,同大小昭寺的黄瓦相映争辉。今天,又是几百万刚离开幼儿园阿姨的孩子们,骄傲而又好奇地跨进小学校大门。我们的中等和高等学校,也正在陆陆续续开学,迎接一批一批的新学生。
我们的党和国家对新生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是无微不至的。在1959年的国家预算里,社会文教费占预算支出总数的11%,比上年又增长32%。在1952年,我们有五千一百多万小学生,到了去年,就增加到八千六百万了。
使我们沉浸在无限的幸福感中的,还不只是由于数字,它们是那样金光闪闪。人们不是爱把孩子们比作“祖国的花朵”吗?这是一点也不过份的。虽然,由于我们国家的物质生产基础还不够丰富,我们还没有能像我们的先进的兄弟国家那样,为孩子们准备下更多的东西。但是,他们正享受着他们的长辈们从没经历过的幸福。
在这种时候,总是使人不禁想到西方。
就在几天以前,报上还有这么一条新闻: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由于两所公立学校收容了五个黑人孩子入学,一帮种族主义者又闹了事,叫嚷“反对黑白人合校”。阿肯色州州长也为这批家伙喝采,说:“我始终同你们在一起。”美国的黑孩子所受到的非人的遭遇,又岂仅是小石城一地?在美国,被剥夺了入学的权利的,又岂仅是黑人的孩子?据统计,美国的学龄儿童能入学校的,只有77%。
入了学校又怎么办?美国的家长们,不正在为“适应生活”论大伤其脑筋么?按照那个在美国相当流行的理论,教育不是为了高尚的培养新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适应生活”。至于求知识,那更是次要的任务。于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生活,家长们就随意为孩子们选择课程,就像他买股票、做买卖一样。到了学年结束,全体学生不问成绩好坏,百分之一百都升级,据说这样做为的是不使儿童“希望破灭”。“芝加哥太阳时报”发表过一封读者来信,信里说:“约翰尼该进高等学校了,但是他直到现在还不会像样子地读书、写字和作算术题。……我们教育制度的唯一产品,就是:足球员、在晚上消磨时间的男孩和女孩,以及毫无价值的文凭。”信后署名是“愤怒的家长”。
这位家长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国那样的社会制度下出现那样的教育制度,也是不足为怪的。在教育费用只占国家预算的4%的国家里,在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一批垄断资本集团的工具的国家里,怎么可能指望它像样一些呢?
东方有一句谚语;“告诉我你怎样对待你的孩子,我就知道你正在想些什么。”从儿童入学这一件事上,不是也可以证明这句话的真理吗?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新华书店刚成立的时候
周保昌
1939年9月1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成立了新华书店。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书店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胜利,在党的领导下,也和其他事业一样,已经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在文化战线上不可缺少的力量。二十年,这是一段艰苦曲折的过程,是克服无数困难的过程,也是取得胜利的过程。
提到新华书店的成立,不得不使人想到在新华书店成立以前,延安就有了一个光华书店,它是在1937年6、7月间成立的。地址是在延安城内府前西巷钟楼斜对面,其形式是两间门面,门和橱窗都是玻璃的,算得上当时延安的新式铺子。营业很好,新书一抢而光。后来抗战爆发,延安成了敌机轰炸的目标,约在10月间,不得不搬到西山上去,在山上挖了三个窑洞(下图),成了门市部、文具部、宿舍。当时解放社出版的列宁著作“卡尔·马克思”,是一本最受欢迎的书。再加上西安生活书店不断地寄些书来,营业日益扩大,原有的三个工作人员已不能应付,又从陕北公学调来了四位毕业生。她们是四位女同志,穿着灰色军装,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整天在门市部热情地接待读者。
1938年7月间,由于交通阻塞,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西安方面来不了书刊,这样,光华书店就合并到光华商店,成为商店的一部分,地址由原来的西山搬到了南门外山沟里新开辟的新市场去了。
党中央非常重视发行工作,指出这个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工具,是党向群众宣传政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力武器,因此,在1939年6月1日,成立了中共中央发行部(后又改为中央出版发行部),由当时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同志兼任出版发行部的部长。党对发行工作加强领导以后,感到有需要成立一个公开的发行机构,这样,新华书店就诞生了。1939年9月1日,毛主席亲笔所写的“新华书店”在延安出现了,也在我们的出版物上出现了。
新华书店初创时,把原来光华书店的存货和书架搬了过来,地址在延安北门外鲁迅艺术学院的旧址,山上是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的住处,山下有七间平房(右上图),用来作为门市、批发、期刊发行、进货等部门办公室。全店工作人员没有超过十个人。在书店工作的同志差不多都在二十二岁以下,在紧张、活泼、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中,我们的工作战斗化,生活军事化,从早到晚,大家形影不离。我们唱着自己编的店歌:
太阳挂在嘉陵山,
延水弯弯在眼前,
我们在这里工作,
一群革命种籽的传播者。
我们像太阳那么欢欣、勇敢,
像延水无尽止地流到辽远。……
大家天天一起工作,一起学习,还一起打乒乓球和篮球,又是工作队,又是歌咏队,又是学习组,又是体育组。睡觉以前,总要唱一首八路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
当时,新华书店担负了解放社出版物的发行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发行任务。我们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有时还受着自然条件的限制。给敌人后方各抗日根据地发书,一般是通过八路军的兵站来转运的,一个毛驴子带点书,有时还要派人押运。从延安去敌后的干部也常常成为书店的义务运输员。他们把书看作比自己的财物还要贵重,常常在行军途中,在与敌人遭遇战中,宁肯丢了自己的被服,决不让党的出版物丢掉。当时发到国民党统治地区去的书报,也是一样困难,国民党的邮政检查,常常把我们的出版物扣留起来,有时收到书刊的读者可能受到迫害。在这种严密的封锁政策、检查制度下,发行工作者没有低头,发行工作者学会了斗争的艺术,把书运到陕甘宁边区的边境,通过商人,伪装包扎,送到国民党统治区去投邮,有的运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去转发。总之,一本书所花的代价,大大地超过了书的定价,所花的人力物力是难以计算的,在这种环境里,发行工作者的责任和它的意义是体现得多么深刻!回想起来,我们今天的工作条件,不知要优越千万倍!再说自然的限制,印刷厂是在东边清凉山上,与西山只是一河之隔,但雨季里,时常遇到山洪暴发,大水冲来,把交通阻断,有时当天的“解放日报”就发行不了。多少读者在等着看报呀!延河的洪水,又猛又急,冲击力极大,使我们的工作不得不受到影响。
以后,环境更加恶劣,敌人和国民党反动派封锁更严,但是发行工作者仍然坚持到底,而且办法越来越多,这是敌人逼着我们找出来的办法,没有纸张,自己造,运书目标太大,就运清样去翻印。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就是秘密运清样到重庆、香港翻印的,一印就是一万二万。接着,在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也纷纷地成立了新华书店,他们把翻印解放社的出版物作为主要的业务。新华书店的事业就由草创时期逐步走向壮大了。(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火的喷泉
——石景山诗草 顾工
火的喷泉
(写于转钢炉边)一
根根火柱冲天,
一簇簇火花飞溅,
啊!我在这里看到!
一个个火的喷泉!
珍珠泉虽然美丽,
趵突泉可算奇观,
可是怎能比得上火的喷泉,
这样使人雀跃,
使人心欢。
火的喷泉震响祖国的豪语,
火的喷泉传出幸福的呢喃,
喷泉喷出灿烂的未来,
喷泉喷出永不消逝的春天。
迷人的图画
〔写于高炉旁〕
踏遍名山大川,
看尽珍草奇花,
但最最使我爱慕,
还是这一座座铁塔。
塔顶云烟缭绕,
塔下铁水喧哗,
赤褐色的矿石堆成山岳,
组成一幅迷人的图画。
让这图画布满祖国,
让这图画到处悬挂,
这崭新的景色,
要代替古庙,
闻名天下!
欢乐的回声
每个人眺望京城,
都有各种不同兴奋,
有人望着琉璃瓦发呆,
有人望着红旗出神……
我们炼钢炼铁的人,
最喜爱看浓烟上升,
我们走遍京城的街道,
都听到欢乐的回声。
地下回旋着多少钢管,
都是我们的双手铸成;
天空飞驰着多少神鹰,
机舱里也有我们的劳动。
每个人眺望京城,
都有各种不同兴奋;
我们在熔炉旁挥汗的人,
豪迈的激情更沸腾!


第8版()
专栏:

小高炉颂
一座高炉一朵花
座座小高炉,
朵朵钢铁花,
花儿虽然小,
花多香味大。
党的光芒照耀它,
经得起风吹和雨打;
跃进之水勤灌溉,
花儿越开越壮大。
座座小高炉,条条像瀑布。
冲得人心激浪花,
冲得敌人坐不住。人心激浪花,身上劲更足;敌人坐不住,低头来认输。
(宋家玲)
钢水冲跑万重山
一片钢铁山,
一片高炉排,
一片烟火苗,
一片劳动海。
炼铁气焰高烧云,
钢水冲跑万重山。
(抚顺阎子祥)
小高炉颂一唱小高炉,
遍地星罗布;
日建千万座,
古今中外无。
二唱小高炉,
长的真威武;
一口吞三山,
腹内盛五湖。
三唱小高炉,
奔腾似瀑布;
金河天上落,
铁水日夜出。
四唱小高炉,
敌人落了伍,
一天二十年,
日月也服输。
(沈阳重型机器厂马占鳌)
小高炉生得俏
小高炉,生得俏,
鼻孔朝天咧嘴笑。
笑得高山都献宝,
笑得铁水翻花跳。
(包头红旗人民公社高山)


第8版()
专栏:

拉轳轴 巴波
我们在预感丰收的喜悦中,平整场地。
我们拉着轳轴。这几百斤重的石滚子,农民弟兄叫它轳轴。
太阳是明晃晃的。知了在叫。白杨在风中发响。永定河在轰鸣中奔腾。在洒了水、铺了草的场地上,轳轴滚动了。轳轴滚动着。
我们要把场地碾得平平的。我们绕着场地,一圈又一圈的拉着轳轴。轳轴滚动着。
一种收获的激情和力量,集中在我的肩上和脚上;我的肩一挺,脚一踏,加大了步伐,轳轴顺着势滚动着……
轳轴的一头有了力,轳轴就歪到另一个方向去了。领着我们干活的老大爷,没有责备,没有抱怨,只说:
“这一趟要重来一遍!”
我想:这是说,由于我的劲用的不得当,这一趟的汗白流了。我歉然地低下头。我紧跟着别人的步子,拉着轳轴。
一次,拐弯的时候,我的脚步慢了一下,轳轴又歪到另一个方向去了。领着我们干活的老大爷,仍然没有责备,没有抱怨,仍然只说:
“这一趟要重来一遍!”
我想:这一趟活又白干了。
“不!”老大爷回答:“经验就是这样学到的!”


第8版()
专栏:

鞍钢组画
〔东北三省美术展览会作品〕 王盛烈 周秀青等集体创作
诸葛亮会
三八班叫阵
工地星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