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人民公社发挥改造自然战胜灾害的巨大威力
福建早稻增产 公社立下大功
一向低产的闽北闽西山区许多公社产量增长二成至一倍以上
连遭严重灾害的地区公社抗灾大军协力作战大大减少了损失
本报福州20日电 福建省七百多万亩早稻基本收割完毕,绝大部分地区获得丰收,单位产量超过了大丰收的1958年。各地还出现了成片的亩产八百斤以上到千斤以上的丰产田。一向被称为“低产区”的闽北闽西山区和沿海盐碱地区,许多公社的早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两三成到一倍以上,只有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九龙江、闽江流域部分地区,今年早稻保产或者减了产。
今年福建省早稻增产,鲜明地显示出人民公社改造自然条件、贯彻八字宪法、征服自然灾害、争夺丰收的巨大优越性。
公社在改造自然条件方面的威力,表现得特别显著。地处闽浙边境的福鼎县,土质瘦薄,经常发生暴风雨和干旱等灾害。解放前全县仅种植早稻二千亩左右,每亩平均产量仅有一、二百斤。解放后到去年为止,早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三万六千多亩。今年春季,全县又充分运用公社化后人多力大、土地连片、水利统一使用等优越条件,掀起了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的扩大早稻种植面积的群众性运动,使早稻面积进一步扩大到四万九千九百多亩。在扩种早稻、力争大面积丰产过程中,广大社员在公社统一安排、统一领导下,都干劲十足地向改造自然进军,战胜了重重困难,获得了特大丰收。全县早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增产29.4%,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62%。这个县地处山区的桐山公社南溪生产大队,集中全队力量把两万多亩土层坚硬的沙质农地改造为土质松软的稻田,使全队早稻由去年的六十四亩扩大到三百一十二亩,单位产量也增加了41%。地处沿海、大部分都是碱质田的沙埕公社后港大队各生产队相互协作,日夜挖塘修渠,从几十里以外引来淡水“洗碱”和灌溉,并大挑“客土”,加厚碱田土层,同时又新修了一条海堤,以预防海潮和台风的袭击,从而使全队早稻总产量比1958年猛增三倍二。处在福建和广东交界的分水关附近的诏安县西潭公社上营大队,有一百一十七亩田分布在分水关山岭上,土质很坏,耕作粗放,产量一向很低,解放前,每亩一季收不上一百斤谷,解放后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产量有了提高,最高时每亩能收五百斤左右。去年公社化以后,这个大队专门组织了一支改造低产田的生产队,根据八字宪法的要求,按照每一丘田的不同土质和土层,分别进行土壤深翻,增施肥料,平均每亩施下塘泥、海肥、墙土肥等一百担左右,改良了土壤,把贫瘠的山田全部改造成肥沃的良田,及时插下秧苗。随后,又根据山田草多、灾害多等特点,精心加强田间管理,战胜多次大雨的袭击,终于在低产山田里,获得了平均亩产六百一十一斤的大丰收。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原来的“低产区”,到处可以找到。
今年6、7月间,从闽江到汀江、九龙江、晋江等地发生暴雨、山洪等灾害,各地人民公社充分表现了抗灾保收的巨大战斗力。由于公社规模大而领导集中,在灾害开始就火速组织起数十万抗灾抢险大军,投入了抗洪、防汛的战斗,并及时组织男女老少全力进行扶苗、洗苗、追肥,促进庄稼很快转青成长。在早稻成熟期间,龙溪、晋江专区和其他沿海地区又连续遭受山洪和台风、暴雨的袭击,这些地区的人民公社在各方面支援下,又立即组织了上百万人的抗灾抢收大军,展开了快收、快打、快藏的“抗灾、抢收”战役,从多次风、洪、雨等灾害中夺回了丰收果实,大大减少了损失。
本报福州20日电 福建省莆田县新县人民公社发挥强大威力,今年早稻获得大丰收。全社一万三千多亩早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长了五成多。夏收以后,到处洋溢着大丰收的欢乐,到处传颂着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新县公社位在莆田县的山区,全社的田地多数散落在深山密林中,有70%是沙质白垩土的贫瘠梯田,一向产量很低。今年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丰收呢?正如该社社员所说的:应该给人民公社记上头功。
新县公社各项生产门路很广,除农业外,还有砍柴、锯板、烧炭、劈竹、编畚箕、采药材等多种经济。公社化后,社大、人多、经营的项目也多,乍看起来,公社人多事也多,反正一个样。但经过公社统一筹划,就腾出许多劳力来。过去多种经营因为过于分散,光从采原料、加工到挑上市场销售,不知要多花多少劳力,现在,各个大队都组织了专业队经营,按计划按合同办事,全公社就可以腾出了上千个劳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积肥、田间管理或其他农事活动,许多也采取专业队经营和发动群众突击相结合的办法,既合理使用了劳力,又保证了耕作质量。去冬把70%的早稻田深翻;翻后又全面烧土熏田,每亩烧了五十堆至七十堆;春节后,社员又大沤大施绿肥。所有这些都是在公社化以后才办到的。
公社成立以后,田地也能作到合理经营。新县公社各大队的田地多数星散在深山里,互相交错,离村很远。过去由于往返费时,管理不便,很多好地插了单季稻,耕作粗放,产量很低。公社化后,各大队、生产队都本着有利生产的原则,协商解决了插花地的问题。只是新县大队与可山大队就互相调整了五百多亩。这样不但使许多好地发挥出了本来的地力,而且许多坏地也由于合理调整以后,经过适当的改良土壤,增施肥料,丢掉了落后田的帽子。
这里土地多、劳力少,队与队之间的生产季节相差较远。公社化后,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劳力畜力大协作,保证了精耕细作,作到不违农时季节。如深翻土时,大洋、白云、瑞云等管理区早稻的面积较少,就组织了二千多个劳力和五百多只耕牛,支援新县、广宫、张洋等大队深翻早稻田。插秧时,劳力较多、任务完成得早的大队或生产队也抽出一部分劳力,支援劳力少的队;如外坑大队劳力少,田地多,插秧忙不过来,樟水大队就抽出二十五个插秧手支援他们。使全社插秧比往年提早一个节季,改变了过去插立夏秧的现象。除了劳力畜力大协作外,队与队间还开展了种子等物资的互相支援。外坑大队过去都是插低产的“一度早”、“花鱼早”品种,今年上茅、仙安等大队支援它们大批的南特号、陆财号良种,取得了大丰收。
新县公社是个交通不便的山区,买把锄头,也得跑七十多里路,到涵江去买。公社成立以后,把三百多个零星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农械厂和十多个铁木工修配站。去年大闹深翻时,全社即生产了深耕犁五百多部;插秧时,赶制了一千二百多架插秧船,新制和修补了二千多件中耕器;夏收前,农械厂又提早制造了水力、畜力、人力打谷机三十九部,并组织六十多个铁木工下乡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二万三千多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效。此外,公社的土化肥厂还自造了颗粒肥、土杂肥二十七万担,土农药四百多担,对早稻大丰收也起了很大作用。


第1版()
专栏:

  克服右倾松劲情绪 高产优质红旗飘飘
全国钢铁生产步步高升
  八月第三个五天比第一个五天
钢: 提高 17.4%
  生铁:提高 7.1%
  钢材:提高 21.9%
新华社20日讯 8月份的钢铁工业战线,由于批判了一小部分干部的右倾松劲思想,大搞群众竞赛运动和加强企业管理,以高产、优质、低成本为目标的增产节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上半月的三个五天,全国钢铁生产水平步步高升。如果以第一个五天的钢、铁和钢材产量各为一百,第二个五天已上升为一零五点一、一零二点三、一一六点一;第三个五天又上升为一一七点四、一零七点一、一二一点九,其中钢和钢材产量创造了今年以来最高日产纪录。在钢都鞍山,广大职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8月上半月钢产量比7月同期提高了2.8%;十三个轧钢厂的职工,向全国轧钢厂发出了在第三季度增产十万吨钢材的倡议后,上半月旗开得胜,提前完成了国家计划,并给国家多生产了一万五千多吨钢材。钢产量仅次于鞍钢的上海各钢厂,8月上半月钢产量比7月同期提高了31.8%。其他各重点钢铁企业的钢产量,也都程度不同地提高了。其中唐山、大冶、北京和天津各钢厂,8月第三个五天的钢产量比第一个五天提高了35%到68%。钢铁产品的质量也有进一步提高,到8月10日为止的统计,全国主要钢铁企业的钢和生铁质量都有提高,江苏、河南、山西等省生铁的合格率都达到了90%以上。
新高潮的第一个特点是,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迅速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在鞍山、上海、重庆、太原、本溪、大连等地重点企业,广泛开展了厂际协作竞赛和炉与炉、班与班之间的对手竞赛。鞍钢各厂矿职工通过厂际协作竞赛,生产上大兴共产主义协作之风:采矿、烧结、化工、运输等单位职工,千方百计地为炼铁厂创造良好的原料条件;炼铁工人尽一切力量保证供应炼钢工人数量多、质量好的铁水;炼钢工人争取一切可能给初轧厂提供数量充足的热钢锭。因此,这个全国人民瞩目的钢都,半个月来频传生产捷报。全国大型高炉之间为多产优质生铁的对手竞赛,也进行得酣热。7月份,鞍钢三号高炉职工,以优异的生产成绩,从九号高炉职工手里夺取了冠军优胜红旗。接着,他们向九号高炉职工打下战表,决心在8月份生产上再打胜仗,保住荣誉。九号高炉职工并不示弱,也提出要在8月份赛过三号高炉,夺回红旗。像这两个高炉职工一样,全国大型高炉的职工都在大显身手。
新高潮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钢铁企业发动广大职工,讨论了8、9月和今后五个月的生产任务,分析了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太原钢铁公司召开了技术代表会议,决定进一步推广各种先进经验,掀起技术革命高潮,并提出高炉赶本溪(钢铁公司),平炉超天津(钢厂)、赶鞍钢,电炉赶本溪(钢铁公司)的口号。为了提高生铁生产,这个公司正在采取水选矿粉、焦煤分级、增产烧结矿等措施,推广热风炉多嘴燃烧和双排风口等先进经验。许多企业和省、市、自治区,从上旬起,也都在进一步推广已经由冶金工业部总结出来的高炉、转炉、电炉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措施。
一些重点产铁的省、市,正在千方百计地提高生铁的产量和质量。山东省采取的措施有:(一)发挥现有开工生产的高炉的潜力,增开尚未开工的高炉;(二)认真贯彻执行炼焦煤必须洗选的原则,改善焦炭质量;(三)加强土法烧结矿石和人造富矿的工作,提高铁矿石含铁量;(四)加速为提高小高炉风量、风温的技术改造。四川、河北等省也采取了紧急措施增产生铁。各地对炼铁必需的基本建设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地施工。江苏省第一座中型高炉,最近已在南京投入生产,河北邯郸和龙烟、浙江半山、安徽马鞍山等地中型高炉的建设工程,有的已在结尾,有的正在加速安装,也将陆续投入生产。重点企业中如鞍钢弓长岭的选矿工程和武钢的选矿厂、烧结厂都在加紧施工。
在生产竞赛鼙鼓频敲声中,鞍山、上海、大连、本溪、石景山、大冶、江苏等地钢铁企业的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车间、炉旁,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鞍钢绝大部分的党委书记、厂长分三班轮流在现场指挥生产。上海第五钢铁厂的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后,跟车间干部、工人一起开座谈会,进行操作试验,及时解决了转炉炉龄一度下降的问题。


第1版()
专栏:

河南水利工程大收抗旱效益 淮北纵横河网源源送水灌田
河南抗旱浇地六千多万亩,新扩大灌溉面积九百万亩
淮北二千万亩耕地摆脱干旱威胁,七百万亩旱情减轻
本报讯 一个多月来,河南省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浇地抗旱六千六百多万亩,并结合抗旱整修新修了大量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九百多万亩,取得了抗旱保收斗争的巨大胜利。全省得到灌溉的秋作物,一般生长正常,很多地区出现了“干旱不旱”的现象。
7月份以来,在全省一亿一千多万亩秋田中,有八千多万亩受到了干旱威胁。在这样严重的旱情中,全省在解放后建成的各项水利工程,特别是在大跃进中兴修的水利工程,显示了抗旱保收的巨大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灌溉秋苗使用的各项水利工程,有大小渠道十九万多条,大中小型水库七千五百多座,各种水井六十八万眼,坑塘、堰、坝三十八万多座。
全省二十八个较大灌渠及伊、洛、唐、白河等沿河二十多处中型灌渠灌溉效益显著,共引水九百九十秒立方米,已浇地一千四百万亩。特别是引黄灌溉工程,引水量最大时共引黄河水六百四十六秒立方米,浇地一千零五十万亩。淮河流域上游的七座大型水库、灌渠,也大大发挥了作用,已浇地一百五十万亩,其中梅山水库灌区三十二万亩秋地已普遍浇一遍,并又扩大灌区十二万亩。白沙水库放水二十五点五秒立方米,浇地五十五万亩。在“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兴办的数量极多的水利工程,也在抗旱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综合利用漭河水利资源著称的济源县共利用水库一百十九座、河渠二千五百多条、水井五千多眼,同时利用了一切塘、窖、泉等水利工程,使全县抗旱进度站在全省运动的前列。这个县的王屋公社,十天内共浇地一万零五百多亩,将全社八千多亩干旱的秋苗普遍浇了一遍。
水利工程保证了抗旱斗争的胜利,抗旱斗争也大大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结合抗旱斗争,全省已整修和新修渠道十七万多条,挖水井二十四万眼,坑塘堰坝六万九千八百二十七个,挖自流泉八万个,共扩大灌溉面积九百多万亩。禹县薛沟人民公社在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中,开展了“一山不漏、坡沟普查,闸河挖泉、滴水归田”的边修边用的水利建设运动,扩大了灌溉面积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七亩,相当于解放以来所发展的灌溉面积的43.7%。伊川县鸣皋公社组织了八百名劳力,在抗旱中大干苦干,钻透了石盘岭,截断了马良山,跨越了五道沟六道岭,迅速修通了陡沟中型水库的三千四百米长的干渠和四千四百米长的支渠,并把水引上了山,使七千五百亩秋田解除了干旱。
为了确保今年秋季大丰收,抗旱抗到底,并保证适时完成麦播任务,为明年夏季大丰收打下基础,各地正在进一步大力整修和新修水利工程,挖掘水源,力争扩大灌溉面积,把当前抗旱运动与长期水利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河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还调拨了三千五百吨水泥、三百立方米木材、一百吨钢材等;水利部门抽出上千名技术人员,支援各地兴修水利。
本报合肥20日电 安徽省淮北地区的河网化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河网蓄水充足,在全淮北四千多万亩耕地中,已有五百多万亩水稻和一千五百万亩旱地摆脱了干旱的威胁。其它受旱的二千万亩中,也有七百多万亩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河网蓄水及井、塘水进行了浇灌,减轻了旱情。
早在今年6月,沿淮河北岸的阜南、颍上、凤台、怀远等县部分地区就出现了旱情。7月以来,淮北绝大部分地区雨量极少,蒸发量大大超过降雨量。如阜南县7月份降雨只有一点九毫米,其他各地也只有十至五十毫米,比淮北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一百七十至二百毫米)要少70%—99%。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往年,绝大部分地区都要发生严重旱灾。但淮北人民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已完成一至六级河道(一级河道深六米,宽六十米;六级河道深四米,宽十米)一万多条,开挖沟渠十二万多条,建涵闸桥梁二万多座,打井十二万多眼,下泉五千多眼,开塘八万多口,圈圩六千多处。这些工程在今年春季蓄地面水达三十二亿立方,另外加上源源不绝的地下水,就有效地保证了五百多万亩水稻田和一千五百万亩旱作物不受严重的干旱威胁。全淮北只有河网工程尚未彻底完成的地区,有近二千万亩田地受旱。但就在这些地区,也有七百多万亩在抗旱中积极引河网和井、塘水浇灌。淮北河网在浇灌以上二千七百多万亩土地后,水位仅仅降低五公寸左右。目前,河网蓄水一般还有三至四米深,估计如果到8月底不下雨,灌溉水源仍无问题,只要增加提水工具,还可增加浇灌面积。
根据规划,淮北地区完全实现河网化需作一百亿土方,从1957年冬到目前,已作四十三亿土方,完成整个工程还需要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已经实现河网化的地区和基本实现河网化地区,已能作到在一次降雨四百毫米,不排不涝;七十天不下雨,不发生旱象。如临泉县单桥,在八点八平方公里内(每平方公里挖土方二十五万三千立方,达到了河网化标准),种水稻一千八百多亩(总耕地面积为八千多亩),7月份只下六点七毫米雨,而一般年份7月份下雨则在二百毫米左右,但是河网蓄水除了保证水稻用水外,还能保证所有旱庄稼十天浇灌一次。经过近两个月的提水灌溉,河网水位只下降零点五米左右,蓄水仍有三米多深。又如界首县陶庙乡,在十二点七平方公里的河网化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挖河网土方二十万一千立方),共种水稻一千二百三十七亩,从7月至8月上旬,降雨量仅十八点一毫米,蒸发量则达二百五十七点一毫米;从河网中取水灌溉全部水稻和旱地四千多亩,用水量仅占河网蓄水量的17.6%。就是在河网化工程尚未达到施工标准的地区,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阜南县柳林乡,在二十四点六平方公里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挖土方十五万六千立方),种水稻六千一百八十亩,从6月6日至8月5日两个月期间,仅降雨五十一点一毫米,同期蒸发量达三百八十点二毫米;从河网取水灌溉全部水稻及旱作物九千二百八十亩,共用水二百四十三万六千公方,占河网蓄水量的31%。
在防涝方面,萧县丁里湖7月下旬曾一天降雨一百二十三毫米,如果没有河网化工程,积水需半个月才能退出;今年因为有了河网蓄水,所以地无积水。
淮北广大人民看到河网化工程在抗旱、除涝中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不但鼓足干劲抗旱,而且决心要为提前全部实现河网化工程而奋斗。(附图片)
河南长葛县在抗旱运动中,积极兴修水渠,引水灌溉。这是城关公社社员正在挖渠。 新华社记者 徐振炎摄


第1版()
专栏:社论

一定能够战胜虫灾
今年许多发生严重旱灾的地区,同时发生了严重的虫灾。三化螟第二代或第三代,今年发生得又早又多。还有些地区发生了稻飞虱、浮尘子。这些害虫正在严重影响着双季晚稻的分蘖、中稻和单季晚稻的孕穗和抽穗。黄河流域主要产棉区,也都发生了棉铃虫和红蜘蛛,部分地块的棉花发生了落花落铃和红叶的现象。第二代玉米螟发展得很快,比去年同期增加六倍还多。秋蝗已在许多地区发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和江苏五省,发生蝗虫的耕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多万亩,其中以河南、山东比较严重。此外,还发生了各种病害,如稻瘟病,等等。在这样严重的虫灾面前,受灾地区的人民斗志昂扬,正在以翻江倒海的英雄气概和各种害虫作斗争。河南从8月13日起,每天出动八十万治蝗大军;山东济宁、菏泽两个专区,每天也有三十万人参加治蝗。他们除了用飞机喷药防治之外,还采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有喷粉器的用喷粉器,没有喷粉器的用风箱、用麻袋……只要能够消灭害虫的,不管洋的或土的,也不管效率高的或低的,全都用上了。天上地下,千军万马,捕打着各种害虫。据本月18日统计,发生秋蝗的地区,已经防治的面积,占发生秋蝗总面积的70%以上。
螟虫、红蜘蛛,特别是蝗虫,从来就是我国各种农作物的敌人。翻开我国历史,可以发现近千年来飞蝗成灾的数字是很大的,据史册记载了的,就有二百三十五次。仅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大灾年就有七次。古代诗人写了不少描写蝗灾悲惨情形的诗歌。明朝诗人郭敦就写了这么一首诗:“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休,大叶全空小枝折。去年拖欠鬻男女,今岁科征向谁说。官曹醉卧闻不闻,叹息回头望京阙。”这是历史上蝗灾的真实描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蝗灾虽然还不断地发生,但是已逐渐缩小,特别是防止了几年一次的大灾年。这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彻底的治蝗方法:内涝蝗区,在逐步实现河网化,消灭水涝灾害的基础上,实行耕地园田化,改种水稻,实现绿化。滨湖地区,在稳定湖水水位的基础上,实现畦田化,根据地势高低,合理安排鱼苇区,水生作物区,消灭沿河荒草地。沿海地区,结合洗碱垦荒,发展水稻,开辟盐田。
我们在过去的几年治虫斗争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今年的治虫斗争中,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它统一制定治虫斗争的计划,统一调配物资,它统一训练技术人员,成立了治虫专业队;它办好了食堂,保证治虫大军吃到较好的饭食;它教育和动员组织了干部、社员,发挥患难相助的精神,实行互助互利的大协作,等等。正是这一切,保证了治虫斗争可以和抗旱一样取得巨大的胜利。现在,斗争正在紧张地进行。彻底消灭虫害,必须继续发动群众,鼓足干劲,掀起治虫的热潮。为此,就要首先消除在某些干部思想中存在的右倾情绪和消极等待的心理。
有人认为除虫机械和化学农药少,就没有办法消灭各种害虫,因此,坐等国家调拨飞机、除虫机械和化学农药。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不克服这种消极等待思想,就不可能彻底战胜虫灾,确保丰收。用飞机、除虫机械和化学农药治虫,确是比土农药、土办法的效率高得多。但是,我们国家的幅员如此广阔、耕地面积这样大,尽管几年来国家已经生产了大批除虫机械和化学农药,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全国各地治虫的需要。因此,只能有重点地在虫灾严重的地区使用。一般灾区,只能依靠土农药、土办法来防治。就是在虫灾严重的地区,也不能完全依靠飞机和化学农药治虫,需要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即采用一部分土农药、土办法。因为虫灾严重地区,情况也是不同的,有面积很大的,有面积小的;有密度稠的,有密度稀的。面积大、密度稠,可以用飞机或机械防治;面积小、密度稀,就不必用飞机,用其他办法就可以解决问题。
采用土农药、土办法治虫,是否就是效率非常低呢?不完全如此。过去和现在的许多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例如四川省三台县群众用打破碗花花、核桃叶、苦楝子、桃树叶、断肠草、生半夏、九十九条根等制成的各种土农药,杀虫效率都在80%—90%以上,其中多数的效率都和1%的“六六六”粉剂差不多。又如辽宁省今年试制成功了二百二十一种土农药,其中用狼毒、山白菜、达子香、猫儿眼、豆青胡等制成的杀虫药剂,杀虫效果比“六六六”还好。用土农药、土办法治虫,不但有效果,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使用,又能节省生产资金。有些土农药既能治虫,又能做肥料。同时,土农药制作起来比较简单,使用起来也较安全。采用土农药、土办法防治虫害用工较多,但是在没有足够的治虫机械和化学农药的条件下,用土农药、土办法,实行土洋结合,就是合乎多快好省原则的好办法。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是采用这些土农药、土办法治虫的。采用土农药、土办法治虫,也不是不能节省人工。比如可以经过科学技术部门鉴定、推广一些药效高、杀虫力强的土农药,淘汰一些药效不高、费工费料很多的土农药;也可以研究改进一些土农药的制作方法,把有些煮制的土农药改成榨汁的办法以提高药效;在采集土农药的原料时,可以组织社员、学生利用下工放学时间顺便采集,以节省劳动力。
有人说:抗旱就不能治虫,治虫就不能抗旱,或者治棉虫就不能治蝗虫,治蝗虫就不能治棉虫。这种思想,对当前的抗旱治虫战斗也是有害的。其实,旱灾和虫灾多半是相连的,在旱情严重的地区,往往虫灾也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抗旱固然是紧迫的任务,治虫也同样不能忽视。只抗旱不治虫,从旱魔手里抢救出来的庄稼就会掉到虫口里去;只治虫不抗旱,害虫虽然消灭了,但是天旱了,庄稼仍然不能够长好。我们认为,在抗旱与治虫的斗争中,应当既有重点,又要两面展开进攻。应当根据当时当地旱虫灾害为害的程度分配力量,在旱情紧急、虫灾不太严重的时候,治虫可组织专业队来担任;在虫灾严重、旱象较为缓和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突击治虫;在旱虫灾害都很严重的时候,抗旱可由精壮劳力担任,治虫则可发动广大半劳力和老人、小孩等辅助劳力担任。河南宁陵县各人民公社在抗旱斗争的同时,训练了三千三百多名治蝗技术人员,成立了八千四百多人的治蝗专业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治虫的时候,对各种不同的作物也要兼顾。棉花要争取丰收,粮食和其他工业原料作物也要争取丰收。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损失。
受灾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足以彻底战胜一切虫灾和其他灾害。现在要抓紧时机加强领导,千方百计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全力歼灭虫害。我们一定要在抗旱斗争胜利的同时,进一步取得治虫斗争的新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