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包括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可以统一筹划全社的生产和分配,可以比农业生产合作社更有效地充分动员和合理安排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力所难及的建设,便于加快农林牧副渔和工农商学兵的综合发展,便于实现农业机械化,便于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加快农村整个生活的进步,便于发展公共食堂、托儿所等集体事业,在分配中可以有一定的供给制成分,等等,将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来。
——本报8月18日社论


第3版()
专栏:

大集体大协作征服干旱 不靠天不求雨确保丰收
  嵖岈山人民公社越战越强
本报郑州18日电 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总结了公社制度在前一阶段抗旱保苗运动中显示出来的优越性,大大加强了广大群众“人定胜天”确保秋季农业大丰收的信心。全社社员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现正乘胜前进,开展群众性的超产运动,力争秋后拿到四千一百九十三万斤粮食。
嵖岈山公社有山区、丘陵和平原,土薄石厚,易遭旱灾。今年从7月中旬以来,天久不雨,秋季丰收受到很大威胁,然而干旱并没有吓倒这里的英雄人民,他们男女老少一齐上阵,日夜同干旱搏斗,十万多亩受旱秋田已普遍浇一遍,并有二万九千多亩已浇了第二遍水,再加部分地区降了雨,大部禾苗已暂时解除了旱象。这时,部分干部却产生了右倾情绪。水源好、成绩大的队说:“好庄稼呀!歇歇再干,也能保证增产。”水源差、受旱重的队说:“不行了,水用尽了,只等减产啦!”公社党委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就发动群众座谈,总结抗旱成绩,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
在座谈讨论中,大家认为:这次抗旱保丰收是历史上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用力最大、成绩最突出的群众运动。这个辉煌战果的获得,除了有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外,主要是人民公社制度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1)公社化以后,全社兴办了好几个大、中型水库,储水一千四百多万立方米,在这次抗旱保丰收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浇地四万多亩。其中有的水库在公社化以前,群众曾经几次动工兴建,但由于力量不足,没有修建起来。公社化后,四个大队抽出了四百多个劳动力,二十天就建成了,蓄水五万多立方米,这次浇地八千多亩。
(2)公社积累了大批资金,购买了十二部柴油机和五部锅驼机,在这次抗旱保丰收的斗争中,日夜突击抽水灌田,节省了大批劳力和加快了浇地进度。(3)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了队与队之间的水源、劳力、工具等互助互利大协作。全社共互相支援劳力三千七百四十二人、工具一千六百多件和七十九万立方米水,有效地帮助部分生产队克服了困难。(4)公社力量大,可以合理组织劳动力,保证了抗旱浇田、积肥追肥、田间管理同时进行。
(5)公社化培养了群众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冲天的革命干劲,他们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发挥集体智慧,运用公社的人力物力财力,逢河打坝,逢山开路,逢沟架桥,同干旱斗争到底。鲍庄大队山岗上的稻田受旱严重,山下的水提不上去,社员就想出了连环套井法,在山岗上打了八眼连环套井,终于把水提上了山岗,浇田四百四十三亩。(6)公社化以后,领导力量加强了;人民公社经过整顿巩固以后,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踏实、深入。特别是在这次抗旱保丰收斗争中,社干部都作到同群众同吃、同干、同想办法。公社党委书记陈丙寅和副书记余师江深入土山大队,同群众一起抗旱,发现土山、大里王、袁庄三个大队的水利工程未能充分利用,就召开三个大队的干部座谈会,共同规划了引水渠道,新开了两条渠,推动了三个大队的抗旱保丰收运动。
人们总结出人民公社在抗旱保丰收中的优越性以后,大大提高了干部和社员的觉悟,克服了部分人的右倾情绪,更加鼓足了干劲。他们把作物、水源排了一下队,制订了新的超产规划。全社二十六个大队,计划增产四成的五个大队,三成的十三个队,二成的四个队,一成的四个队。秋后,保证拿到四千一百九十三万斤粮食,比原包产计划增加33%。
为了保证规划顺利实现,公社党委重新部署了力量,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增产措施,迅速在全社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踏踏实实的新的抗旱保丰收高潮。在旱象严重而水源又少的队,采取了调兵遣将、集中突击的办法。公社抽调了副书记周玉莲、陈士伦同志率领各部门干部一百四十三人前往旱象严重的李尧、鲍庄大队,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开展找水源运动,同干旱决战。现在受旱严重的七个大队,已经挖了一千四百九十眼井,找出山泉一百零二个,把受旱的一万七千一百八十二亩秋田普遍浇了一遍,其中有一万二千亩已经浇了三遍。水源较好和不缺墒的十九个队,利用原来五十七个水库,打了二十三条拦河坝,开展了浇水增产的运动,将一万一千亩水稻浇了一次攻籽水,二千四百二十九亩黄豆和其他杂粮作物浇了攻花攻荚水。
现在,嵖岈山公社的社员们,面对着一片丰收景象,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了。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车水、追肥、松土保墒的人群。截至8月10日统计,全社除完成上述抗旱任务外,松土保墒八万八千多亩,三万六千八百多亩地施了追肥(每亩三车到四车),积肥二亿八千七百一十八万斤,捕杀了一万一千亩稻田里的稻苞虫,种蔬菜八千七百五十二亩,种荞麦四千四百二十八亩。眼下,这个大规模的超产运动正在深入展开。


第3版()
专栏:

  在公社统一领导下苦干半年
  宜春专区八百个落后生产队赶上先进
本报讯 江西宜春专区一千三百五十八个经济基础薄弱的生产大队,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半年来的苦战,已有八百二十五个生产大队接近或赶上了先进队的水平。
这些经济基础薄弱的生产大队,今年早稻普遍丰收,一般亩产都比去年增长40%以上至一倍。加上其它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社员每人平均收入可比去年增加一倍左右,接近或赶上了当地经济基础较好的生产队。
这些经济基础较薄弱的队,一般都是地区偏僻,土地贫瘠,干部领导力量比较薄弱。各级党组织在全面调查了这些队的情况,找出了改变落后队面貌的方法后,派了大批干部,加强了这些生产队的领导。全区共抽调了二千四百七十五名干部到这些队去担任支部书记或其他领导工作。此外,国家和公社在经济上给予了有力扶助。全区共拨出七百二十多万元帮助经济基础薄弱的队发展生产,在收购土特产、税收、公共积累等方面,对这些队也给予了适当照顾。
各个经济基础薄弱的生产大队由于得到公社党委的积极领导,树立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了某些人认为自然条件差,生产工作基础差,无法赶上先进地区的自卑情绪和依赖思想。万载县高城公社白塔大队在开展积肥改造低产田中,男女老少齐动员,日夜苦干。团员郭林和带领八个青年到二十里以外的深山里安营扎寨烧茅灰。年老的公公和婆婆起早摸夜拣野粪。萍乡县福田公社柳沅大队过去水利条件很差,有80%的田受旱,年年造成减产或失收。经过社员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兴修了大小水塘七十多口,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变成了水旱无忧的地方,早稻得到丰收。
人民公社在领导这些经济基础较差的队安排今年的生产时,十分强调除了积极增加粮食生产外,还须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宜春县东方红公社葛家大队半年来大兴“五业”(农林牧副渔),效果显著。全队已养猪一百一十头,计划到年底完成三百头,家禽由去年一百只增至一千五百四十四只,烧砖瓦三十一万块,种上了蔬菜三十亩,生产了四、五万斤蔬菜支援了城市。万载县大桥公社尤溪大队在力争农业多种多收的前提下,大搞多种经营,自4月到现在,种蔬菜,做斗笠,挖药材,饲养家畜家禽等共收四千七百九十多元,每户平均收入达三十四元七角。


第3版()
专栏:

  金星公社战胜近年少见的干旱威胁
  玉米高粱生长茂密茁壮
本报太原18日电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山西平顺县西沟金星公社,干部和群众苦干四十天,战胜了旱魔。全社一万九千多亩秋禾,不仅没有受到损害,而且生长得空前好,玉米普遍结了两个穗,谷子株高五尺左右,高粱和豆类都长得茂密壮实。
金星公社石厚土薄,水利条件较差。7月初,正当作物需水季节,却遭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干旱。公社党委会立即组织社员、干部检查旱情,同时广泛动员抗旱,一个抗旱保苗运动迅速形成了。在抗旱斗争中,社员们提出了“两天任务一天完,完不成就打夜战”,“白天战太阳,夜晚战月亮,”的口号。因此连续突破劳动定额。过去下雨社员往家里跑,现在下雨时却是从家往地里跑。最近,李顺达领导社员们冒雨上山引洪灌田,一天内灌了六百多亩高地和远地。全国劳动模范、公社副主任申纪兰,在抗旱中领导西沟管理区的女社员,组织了一个抗旱突击队,早出晚归不歇晌,下地带水带干粮,每项任务都提前超额完成。
金星公社在抗旱中明确提出了
“干劲胜过天,抗旱保超产”的宏伟口号。他们一方面从坏处着想,作防灾抗灾的打算,一方面从好处着手,积极加强秋禾和杂粮的田间管理。
最近,全社社员担水灌溉了受旱的三类秋田二千五百亩。全社三千多亩三类苗已锄过了四遍,比原计划多锄了一至两遍;平均每亩三类苗追肥一百担,比一般地多追一次肥;普遍拔除了地边蒿草。另外,干部划分了领导责任区,社员固定了操作责任地,加强了玉米灌心、除草、治虫等管理工作。
在抗旱运动中,公社党委书记包干落后管理区,管理区书记包干落后生产队,加强了落后单位的领导。此外,还发扬协作精神,组织先进队支援落后队。因此,全社一类秋田已达到了54%,二类秋田占到了46%,原有的三千多亩三类苗全部升级。全社二十多个工作比较落后的生产队,在抗旱斗争中都赶上了工作先进队。
最近,这里下了雨,旱像已开始解除。公社又提出以抗旱的战斗姿态再接再厉,抓住雨后有利季节,抓紧秋田后期加工。现在全社已开展了以割蒿草沤绿肥为中心的积肥运动。(附图片)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三角岩公社的早玉米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三成多。苗族姑娘在愉快地收摘丰收的早玉米。  新华社记者 龙文明摄


第3版()
专栏:

  丢了张老三
  许天柏半夜三更天,浇完玉米田,社员回村走,丢了张老三。急坏张三嫂,到处寻不见,“这个傻老头,为啥不回还?”忽见小岸头,蹲着张老汉,侧耳凝神听,弄的啥机关?“你这老头儿,叫人不耐烦,难道不嫌累,还不去安眠!”“请你先别吵,蹲在我身边,听听玉米棵,吱吱直叫唤。方才浇了水,马上见效验,天明再来瞧,保险长寸半。”两人会心笑,咯咯响声喧,惊起岸头鸟,展翅飞上天。


第3版()
专栏:社论

  力争杂粮大丰收
争取杂粮丰收,是当前争取秋季大丰收的一个很重要的战斗任务。
我国的粮食作物,除水稻、小麦之外,还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荞麦、蚕豆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杂粮。现在全国杂粮作物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2%,相当于水稻、小麦播种面积的总和。在北方地区,杂粮还是主要粮食。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的杂粮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省的杂粮播种面积也占全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到60%。在水稻产区,玉米、蚕豆、豌豆等杂粮的种植面积也不少。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杂粮的播种面积也占40%;鱼米之乡的浙江,也播种了许多杂粮。杂粮的营养十分丰富。据科学研究部门分析:小米所含的维生素乙,超过稻米三倍;高粱米中的脂肪,比稻米脂肪多两倍还多。有不少杂粮产区都是粮食的高产地区。如辽宁的辽东地区、山西的晋东南地区都是以玉米、高粱、谷子为高产作物。四川、广西的山区,玉米产量也很高。
杂粮中有许多是高产作物,如玉米、红薯,等等。无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增加总产量,都要多多种植杂粮。河北省唐山专区共有十个县(市),五个在平原,五个在山区。按自然条件来说,平原五个县比山区五个县优越得多,但是粮食生产的发展,平原却落在山区后边。山区五个县,1957年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同1952年比较,增长了67.6%。而平原五个县平均亩产三百五十四斤,同1952年比较,只增长了46.88%。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山区注意多种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使牲畜发展得更快,也需要大量增产杂粮。特别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主要杂粮产区,大牲畜的饲草主要是杂粮的秸秆。例如谷草是大牲畜最好的饲草,玉米秆是制作青贮饲料的理想原料。
因此,我们要吃到更多的粮食,吃到更多的猪肉、牛肉和羊肉,就要发展杂粮生产。
杂粮的播种工作已经过去,为了争取今年秋季大丰收,当前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加强田间管理,一定要改变某些人的不正确的看法,如有人认为杂粮不需要像水稻、小麦一样细致的田间管理,种多少算多少,收多少算多少。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对的,去年的大跃进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管理得好的产量与管理得不好的产量,相差50%到100%。
在农业科学中,把谷子、玉米、高粱等列为中耕作物,也说明了杂粮作物需要开展以中耕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今年杂粮作物生长状况一般是良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春播杂粮因为延迟了播种时间,夏收时节劳力紧张,中耕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杂草也就比较多。夏收以后,也有一部分地区晚杂粮作物播种比较粗糙,或者因为阴雨连绵,杂草长得很快。并且有部分地区没有及时除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草荒现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各地严密注意。各地对杂粮作物要立即组织力量,以战斗的姿态,定期消灭杂草,同时作好培土工作。 
 要把中耕锄草工作做好,就要对劳力进行妥善的安排。如果不作妥善安排,在劳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杂粮作物的中耕锄草工作仍会被挤掉。如何安排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初步经验。例如河南商水县组织了中耕积肥专业队,专门负责各种秋收作物的中耕工作,并实行了三包五定(定质量、定时间、定奖励办法、定劳动定额和工分)。这样做,不仅缓和了农活多和劳力少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发挥了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山东汶上县根据草苗情况,先锄草多草高的和湖洼低地,后锄其他地,效果很好。各地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安排。总之,要作到活有人管,人有专责,责任分明,互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在必要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队与队之间的大协作,以便迅速消灭杂草。  抓紧对杂粮作物追施肥料,是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许多晚杂粮是抢种的,一般基肥不足,也有的没有施基肥,如果追肥抓的不紧,也往往的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目前正是杂粮作物拔节盛期,穗子的大小,正取决于这个时期。各地人民公社立即给杂粮作物追施速效性肥料,是争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各地应该把前一个时期所积的肥料,分一部分立即给杂粮作物施追肥;同时,开展积肥造肥运动,做到边积边施,让杂粮作物像水稻一样肥足水饱。  夏季是杂粮作物病虫害最多的时期。东北高粱开始发生蚜虫,河南玉米发生螟虫。还有其他各种灾害。不及时防治这些虫害,就要严重影响杂粮的收成。需要立即广泛地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消灭各种虫害。这里值得特别提出来的,就是在一部分干部中有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他们认为没有“洋农药”,就没有办法防治病虫害。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多少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是靠“土农药”土办法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就是去年的大跃进中,也有很多地方采用“土农药”土办法来防治病虫害,从而确保了大丰收。  8、9月也是决定杂粮丰产的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抓得紧,抓得好,杂粮增产10%到30%,是完全可能的。必须鼓足干劲,大抓这两个月杂粮作物的生产,反对“种多少算多少,收多少算多少”的消极态度和松劲情绪。只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公社的优越性,紧紧依靠群众,苦干实干巧干,就一定能够争得今年杂粮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广西积极蓄水保水防害
据新华社讯 广西各地水利工程设施积极蓄水防旱,保证秋粮作物更大丰收。
根据气象预报,广西8、9月份雨量将会减少。目前,一千一百多万亩晚稻插秧刚结束,七百七十万亩中稻正在孕穗,都需要大量用水,而全区的蓄水量离满足需要还很远。因此,各地都在“有旱坚决抗,无旱积极防”的口号下,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蓄水保水防旱的战斗。


第3版()
专栏:

  人民公社放光彩
  中共聊城地委第一书记 李吉平
你只要走到山东临清市老官寨人民公社的田里,一眼看去,就可以感觉到社员们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干劲。红旗招展,绿波起伏。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各队干部,都同社员一起劳动。队与队之间正在展开争夺秋季丰产红旗的竞赛。大片大片的棉花、大豆、玉米、甘薯、萝卜,长得都比往年出色。特别是三万亩连片的大豆丰产方,由于种的适时、细致,施了底肥,小苗出的齐全,生长旺盛。社员们高兴地说:生产越干越有劲,刚刚得到了麦子大丰收,秋季大丰收又摆在眼前了。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向毛主席报捷,全社正开展着一个以积肥追肥为中心的田间管理的“六无”运动(无草荒地、无不追肥地、无虫害、无三类苗、无旱涝灾害、无板结地)。在棉田里,为了避免棉铃脱落,正在开展着“一棵棉花一斤肥”的保蕾保铃追肥运动。前冯村妇女小队长周玉桂带领二十个妇女向地内一天送粪十四万斤;她一人一天送三十四车,总共一万零二百斤。他们决心要使粮、棉产量都超过包产指标五成。
他们的干劲为什么这样大?这同公社化以后的第一次收获就是个特大丰收有密切关系。小麦丰收的成绩,大大鼓舞了他们增产的信心;小麦精耕细作的经验,也启示他们把秋苗管理得更细致,改变了过去耕作粗糙的习惯。小麦的丰收,把当地的生产面貌、生活面貌大大改变了。
“洼碱变良田,一季顶一年”
老官寨公社在临清市的卫河西岸。这里过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洼碱荒地。雨多了,洼地就变成波涛起伏的湖泊。天旱了,又成为白碱赤地。这块地方共有十二万七千亩地。其中六万多亩洼地,人们称之为“蛤蟆坑”。其中三万八千亩老碱窝,人们叫做“放马场”,实际上这地方连草也不长,马去了也没草可吃,倒是年年发生蝗虫,危害田苗。水来得早,秋苗就被淹;水来得晚,来年4月才能播种。旱了,不是种不上,就是种上以后不见苗,或者见苗以后枯死、被蝗虫吃光。因此,这里的六十八个村庄,四万二千多农民群众,从来就过着长年贫困的生活。老乡们描述这个地方人民生活的状况是:“蛤蟆坑,荒碱坡,春旱秋涝蝗虫多,三年两次发洪水,奔走四方谋生活。”
“早清汤,午糠窝,晚上两碗糊涂喝。”黑庄生产大队七十四岁的农民杨兰回忆说:“我们这里是家家灾,辈辈穷。1943年全村九十四户,就有八十二户破产度荒,六十一户外逃,至今在外未归和死亡的就有一百二十七人。”解放后,人们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合作化的道路,这里的生产虽然有了不少的发展变化,但是因为自然条件差,群众经济力量单薄,所以还不可能摆脱自然灾害的威胁。1958年受了水灾,国家还给他们拨了大量的救济粮款。1958年秋天,这里建立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大集体的力量比农业社的小集体的力量更大了。老官寨公社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立宏愿,树大志,决心充分运用大集体的巨大的力量,改变自然面貌,在洼碱荒地上夺取大丰收。
公社成立之后,公社党委就发动群众,以
“除三害(水、虫、草)保丰收”为题目,大鸣大放大辩论,消除了对自然斗争中的各种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和畏难情绪,增加了人定胜天的决心和毅力。大家认为,要征服水旱灾害,必须积极开展河网化的水利建设。他们决定修挖清凉江排水渠,为涝灾后的蓄水找出路。为了避免上下游矛盾,由公社统一规划,按照地势修水库,挖坑塘,分散水势,缩小淹地面积。此外,还要打井找泉,引用地下水。这样,就可以改变过去只能种秋、不能种麦,“好年半季收,歉年全部丢”的状况。
他们还学习了外地改造碱地的办法,总结了本社改造碱地的经验,决定深翻土地,多施圈肥,压砂改碱,引水洗碱,改变洼碱瘠薄土地为肥沃的良田。
大集体发挥大威力
大辩论以后,“把小麦种足种好,誓夺小麦大丰收”成了全社干部和社员群众一致的决心和行动。
在公社统一领导下,立即组织了一万名征服自然的“野战大军”。临清市委书记和农村工作部长,公社党委书记和社长,都到第一线去参加战斗,加强具体领导。他们同群众一起安营扎寨,食宿共处。经过三十六天的苦战,把七万亩土地深翻八寸以上;接着,在六万一千八百亩深翻的土地上及时地种上了小麦。其中有二千多亩试验田深翻二尺,每亩铺底肥八千至一万斤;有三万六千二百四十亩大面积丰产田深翻一尺,每亩铺底肥三千至五千斤;一般田二万三千三百六十亩,深翻八寸,每亩铺底肥二千五百至七千斤。有了公社的统一领导,很快就实现了小麦良种化,六万多亩小麦全部采用了适合当地的良种。稀植的两腿耧,也由公社统一改成了密植的五腿耧;每亩播种量增加到二十五斤至三十斤。
麦子出土后,在这六万多亩的大片土地上,全都披上了绿油油的新装,改变了过去白碱黑土的那种枯燥的面貌。社员们看到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大片麦田,人人都喜气洋洋。密茂茁壮的小麦,预兆着未来的大丰收,更加鼓舞着人们的干劲。他们一面赞美着“土地深翻施肥多,合理密植良种化,种足种早管理好,人民公社力量大”,一面展开了新的战斗。
他们先后共组织了一万三千六百名整半劳力,经过一冬一春大干苦干,修建了水库十一个,水渠三十六条,迎水堤十六道,大小支渠四道,共一百八十里;斗渠、农渠、毛渠就更多了。打新井修旧井二千二百眼,机井九十六眼,装了八部抽水机(共二百九十马力),并建成了一个一百五十马力的扬水灌溉站,可自流灌溉五万亩地。六万亩麦田,全部修成了大小畦田。这一来,就基本上实现了库渠相通,沟沟相连,渠井并用,蓄用兼施;实现了水利化、畦田化。全社十二万亩土地,灌溉面积达90%以上。整个水利工程基本上可以做到大雨不成灾,无雨保丰收。今年的小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了适时浇水,满足了盘墩、封冻,返青、拔节、育穗的要求。今年小麦返青早、秸秆粗、抽穗大,同公社化以后用大集体的力量大兴水利是分不开的。
为了促进小麦丰产,社员们的积肥劲头特别大。公社化以后便于分工发展多种经济了,入春以来增添大牲畜二百多头,猪七百多头,积肥数量比去年增加68%。在公社统一领导下,各队还开展了“五次三亩一坑肥”的造肥运动,积杂肥十一亿三千万斤,制造土化肥三百八十万斤。六万一千亩小麦追肥三次到四次。特别是三类苗,为了迫使他们升级,追肥都在五、六次以上。
为了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小麦丰收,全公社还组织了一百零五个小麦管理专业队,共四千四百二十六人,从种到收分片包干,适时合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小麦由于管理勤、管理得好,生长格外茂盛,全部麦田没有发生病虫害,也没有发生倒伏现象。
公社化以后,党委对社里的生产也便于加强领导了。市委对公社的生产领导得及时而又具体。市委第一书记张镜湖同志在公社里种的试验田,有力地指导了各个时期的麦田管理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部长席广师同志长期住在公社,具体帮助指导,并同基层干部和社员一起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公社党委书记张增玉同志、社长阎振顶同志等,都以身作则,带领全社生产队长、支部书记和群众一起昼夜管理麦田。各级干部还种了试验田二千二百亩,对指导和推动大面积丰产起了很大作用。
公社化以后,更便于交流生产经验了。公社先后在北三里、简店两个地区召开十余次现场会议,介绍成功经验,提高了广大社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生产管理水平,鼓舞了全体社员的干劲,使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都比较平衡。
从胜利走向
更大的胜利
八个月的争取小麦丰收的战斗,终于胜利了。麦子熟了,过去的“蛤蟆坑”变成了一望无边的麦海。风吹阵阵麦香,使走到田间的人们无不喜笑颜开。这时,老官寨公社的干部和群众,突然发生了喜愁交集的情绪。他们喜的是:黄澄澄的籽饱粒满的小麦就要归家入仓了,全公社群众的贫苦的日子就要过去了。愁的是:这么多的麦子怕下雨不能及时收割起来,遭到损失。这么大的丰产方,麦子长的高,垅厚秸粗,一镰拉不透。试割的结果,每人一天只能割三、四分地;就是抽调全部劳力,收割下来送到场内,也得二十多天。要是碰上了连阴雨,眼看到手的麦子就要丢掉了。怎么办?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讨论了这件事。群众一致认为,一年辛苦到口边的粮食不能让他丢掉,必须发挥公社的优越性,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精收细打,颗粒还家。一个向龙王口里夺粮的运动展开了。公社除了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外,还抽调了九千人,实行“大兵团作战”,划分战线,分片包干,开展了麦收大战。七个管理区,一百个生产队在收割中还开展了红旗竞赛。市内各机关、部队、学校动员了六千多人,还抽出一部分运输机械、车辆、牲畜,大力支援。往日凄凉少人行走的“蛤蟆坑”、“盐碱坡”,变成了车水马龙、喧声震天的地方。机器马达声,车马声,丰收歌声和人群的喜笑声,刹刹的镰刀割麦声,昼夜不绝。汽车、拖拉机、马车、牛车、人力车、担挑,真是无穷的力量!地里的零散的麦个子,很快在村周围堆成高大的麦垛。……
省、专区、市、公社、大队、生产队、群众代表七级验打验收的结果:一万一千亩的丰产方平均亩产五百零六斤;内有四千四百亩亩产五百一十六斤;其中干部的高额丰产试验田白露麦二十亩,亩产平均为一千零二十五斤。 六万一千八百亩小麦实收结果,突破了估产数字。这是老官寨公社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低产区变成了高产区,全社小麦平均亩产二百五十一斤,比去年提高了二点六七倍。因为扩大了种麦面积,总产量提高了四点一七倍。今年小麦总产一千五百五十一万斤,超过1958年夏秋两季总产量九百六十万斤的61%,实现了在加强小麦管理时提出的“苦干实干加油干,保证一季顶一年”的宏愿。年年光喝高粱稀粥,很少吃到白面的老官寨群众,怎能不喜笑颜开,庆贺今年的小麦大丰收呢!
老官寨公社共有四万二千一百二十六个人。小麦大丰收后,全社除了留下平均每人一百零五斤的口粮、一部分公共积累、一百二十六万斤种子(明年种麦七万亩,每亩留种二十多斤)、各队超产部分发给20%的超产奖励、再留出二十万斤储备粮、将全年的公粮八十四万斤一季交足外,还卖给了国家余粮三百六十七万斤。共可收到四十七万七千元的余粮售款。全社一万四千个整半劳力,每个劳力平均可得到三十四元多的收入。因此,全社人人欢欣鼓舞。群众普遍反映:今年得到这样的大丰收,是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的胜利!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大家走向人民公社化的伟大胜利!我们要永远遵照毛主席和共产党指出的方向前进!简店生产队的八十三岁的贫农宗金斗在今年小麦丰收后,高兴地唱出这样一首快板:“我老汉八十三,想起过去的日子似刀山。自从来了共产党,生活一年强一年,去年实现了公社化,真像一步上了天。没见过今年的丰收麦,没想到老来幸福把身翻。这是党的好领导,这是毛主席的好政策,这是人民公社放光彩!”
人民公社带来了小麦大丰收,小麦大丰收更加鼓舞着每个社员的干劲。简店石振德,四口人,口粮加超产粮就分了七百多斤麦子,二百五十元现款。他兴奋地说:“夏季小麦丰收,我的干劲冲天;为了秋收再跃进,干劲还要再加翻!”这是全体社员一致的决心。公社党委根据群众的情绪,立即提出了“乘麦浪前进,夺秋收红旗”的口号。党的这个口号立即变成了实际行动。
在人民公社的光辉旗帜下,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几路大军正在奋勇战斗。他们一定要取得更大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