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爷爷的胡子
 黎盛民
小华甩着辫子上的两只大粉红蝴蝶,高声嚷着,跑进屋来,捂着肚子爬在炕沿上,“咯咯咯”地笑个不休,手里高举着一团乱蓬蓬的东西。
“看你这个傻丫头,眼看着突击队就要出发了,你还在疯疯颠颠的,什么事儿乐得你这样呀?”奶奶从锅上端下一屉热气腾腾的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挪了挪鼻梁上的老花镜,瞥了她一眼。
我接过小华手里的那团乱东西,原来是一把刚才剃下来的花白胡子。我奇怪地怔住了,老半天没说出话来。
忽然,外面传来了铜钟般的声音:“该打的丫头蛋子,没大没小的!……”接着爷爷从外面大步地闯了进来。
吓嗬!我一见,更惊奇得目瞪口呆了。新青市布棉袄,新棉裤,新的雪白千层底的鞋,连袜子也是奶奶前几天刚给做好的那双,腰里还捆着一条宽布腰带,打扮得轻巧、俐落,老人家显得精干极了,活像一个年青小伙子。接着当我看到爷爷那油光发亮的下巴时,不禁举起手上的那把胡子,才恍然大悟了。
爷爷站在屋地上,指着捂着脸笑得不敢看人的妹妹小华,大声责备:“光兴你们年轻人走南闯北的!就不许我们老头子动动胳臂腿?快,快!快拿来!快给我!……”爷爷伸着手在向小华要什么。
奶奶端详着爷爷的穿着,由上到下,足有两袋烟的工夫没有吱声,最后目光移到爷爷的下巴上,再也不动了。
× × ×
就在这一刹那,十几年前难忘的一幕在我眼前闪过。
那是1943年冬的一个严寒的夜晚,爷爷被鬼子抓去抬担架回来,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奶奶在一旁哭泣着唠叨:“留下吧!留下吧!……”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看见从那一天起,爷爷再也没有剃过胡子。但是,我心中却仍然在奇怪:为什么在这一天以前,常听爷爷说:“身强力壮,耳不聋眼不花,再好好地干上他几十年……怎能留下胡子装老头子呢?”
十几年的岁月过去了,不知不觉,在爷爷浓密的胡子里已经掺进了不少银白色。
自从翻身以后,爷爷可就是因为这把胡子,没短了发牢骚、生大气呀!无论是在互助组里、合作社里以及今天的人民公社里,就因为有了这把胡子,无论书记、主任、队长,就是连那些小伙子和姑娘们都这样说:“老大爷,多的重的让给青年人去做吧!您还是干一些轻的吧!”当然爷爷从不示弱,更不认输,除了努力地和他们争辩而外,还有时伸出胳臂同青年人较量较量。但是总不能说服他们。
因此,爷爷觉得这把胡子成了他满身本领不能施展的累赘,拉住了他的后腿。所以,他总想找个机会剃掉它。
× × ×
“差一点不认识你了!”奶奶盛了一碗香喷喷的饺子,送到爷爷跟前,哭不得笑不得地说。
爷爷哈哈大笑:“看,年轻了几十年?这回老将出马,回来我当上个修渠模范,你也光荣啊!”我知道爷爷在逗奶奶笑。
“嘿!”随着爷爷宏亮的嗓音一落,悦耳的喇叭声和锣鼓声从远方传来。“听!听!突击队马上就出发了!”他把筷子碗往桌上一推:拉着奶奶就往外奔,嘴里不住地说,“走!走!今天老将出征,老婆子相送。”
等爷爷和奶奶走出门外,小华忽然从梦中惊醒似的跑着追上去,大声喊:“爷爷,爷爷,给您介绍信!给您突击队员证!……”
我也跟着追出去。街上欢送的人群拥拥挤挤,欢腾鼓舞。
爷爷挺起了胸脯,和小华一起大步地走进了突击队的行列。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水利大军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


第8版()
专栏:

  “戴盆何以望天?”
  张国宁
幼年时,总觉得天边是和那隐隐望见的山接连的。及至年岁稍大,到山上拾柴,举目远眺,天边却在更远更远的山后,这才晓得天比自己原来所设想的要大的多。可是,稚嫩的心灵里总以为天还是有边的,它只不过是和那更加遥远的山头相接罢了。心想,如果到一个最高的山上,大概会摸到天;这自然是可笑的。现在想到这桩事使我连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戴盆何以望天?”
天下的事情本来是天天在发展变化的,某一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看,是有边的,但从长远看却是无止境的。甲厂昨天生产上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乙厂今天生产上却创造了更高的纪录;这个公社在秋田管理抗旱防旱方面做的好,得到了红旗,而另一个公社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地加油干,结果创造了更优异的成绩;这个运动员昨天在竞走或赛跑中创造了新纪录,而另一个运动员今天又压过了他。原来已经争得上游的,过了些时发现还得再前进,否则就不是上游了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事。
上游不到头,人的潜力无穷尽。古人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一山又一山,越一岭又一岭,由低级到高级,由好到更好,这种“变”正是事物发展的固有规律。麦田档案制好不好?很好,但是,它还有待于往更加完善的地步发展;修了千万条渠堰自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它还要向水利高标准化、河网化进军;小土群也正在变成小洋群、中洋群和大洋群。我们一些同志,其中包括一些获得先进称号的人,却往往不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已经获得的成绩感到满足,而当要求他们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时,他却在一些小的困难面前怨天尤人,趑趄不前;或者是陶醉于已经获得的那点成绩上,觉得“已经不算坏了!”或者像有些人埋怨的那样:“现在办事不容易,上面要检查,下面有意见,好了还要好,完成了生产计划,还要求什么按节奏生产……”问题就在于这个“好了还要好”上面。岂不知“好了还要好”的要求正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那种觉得好了,因而不愿向“还要好”的方向再前进的人,未免眼光过于短浅了一些。如果被一点小困难吓昏了头脑或者被一点小胜利冲昏了头脑,那末,这种人就只能把自己拘于“小天地”里,不知不觉在自己的头颅上戴上了一口遮蔽目光的盆,看不清形势,而陷入右倾保守的泥坑。倘不努力自拔,久之,愈陷愈深,他就会连自己立足的那块小天地也不能看得清楚了。对于这样的同志先要帮助他去掉紧紧篐在他头上的那口妨害极目远望的盆,使他们能够仰首展视那广阔的天际,看到事情在急剧的“变”,一些暂时的发展中的困难正在被征服,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是无穷的。使他们看到,那奔腾澎湃的生活激流正在汹涌前进,这样,他们才能有勇气“更上一层楼”,不断向着好了还要好的大路上走去。劲,要一鼓再鼓,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8版()
专栏:

  愿无穷花开满江山
  杨朔
古往今来,人类的历史无论如何曲折复杂,胜利最终总是属于人民的。在朝鲜人民的历史上,8月15日便是个万古不灭的胜利的标志。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朝鲜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当日本法西斯还像一叶铁枷架在朝鲜人民脖颈子上时,朝鲜人民经历的是怎样惨痛的生活啊。他们从来却不低头,子子孙孙,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斗争。有多少人为着祖国的自由,献出生命,有多少人抛妻舍子,远离家园,过图们江,拿起枪参加到战斗的队伍里去。这种种斗争和整个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斗汇合一起,形成一股不可抵御的洪流。终于在十四年前8月15日那天,斩断枷锁,获得自由,把日本法西斯埋葬到历史的底层去。
有一次,我也曾和朝鲜人民一起度过这个难忘的节日。那还是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共同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年月,一位朝鲜人民军的朴师长请我们到他师部去过节。一桌丰盛的菜肴,富有当地风味,一瓶朝鲜人参酒,最是难得。朴师长为人十分潇洒。又健谈。从他谈话当中,我知道他曾经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转战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流过血,负过伤。饮酒的当儿,美国飞机就像一群讨厌的苍蝇,粘在头顶上不停地嗡嗡着。一定因为今天是节日,才特意来扰乱。朴师长却像根本没听见飞机响,神色不动,谈笑风生。他不停地举杯,感谢苏联红军帮助朝鲜人民的解放,感谢中国志愿军对当前战争的援助,最后又举起杯说:
“这一杯酒,让我们浇奠浇奠美帝国主义。美国现在走的路,正沿着日本当年所走的失败的道路。日本的归宿,必然也是美国的归宿。让我们为美帝国主义的死亡干杯吧!”
朴师长说着,却不喝,探身到掩蔽部外,朝着天空泼了那杯酒。接着用中文唱起来,唱的是解放军进行曲。随着他的歌声,我们也唱起来。一些人民军战士不会唱,也随着。一时歌声昂扬,把头顶上的飞机声音完全压下去。
我望着人民军那种充满胜利信心的气魄,心里热呼呼的,真想结结实实拥抱他们一下。在朝鲜人民身上,我经常发现这样一种动人的性格:刚强、坚忍、对未来永远抱着乐观的理想。这种性格像什么呢?后来有一天,我来到朝鲜东海岸,远远望见金刚山,心里忽然一动,我懂得了:朝鲜人民的性格正像金刚山一样挺拔,一样坚强,而金刚山那种壮丽的景色,也正象征着朝鲜人民美丽的理想,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摧毁金刚山,也就不能摧毁朝鲜人民的理想,更不能摧毁这个坚贞不屈的民族。在这样民族面前,什么恶势力,能不碰得头破血流呢?
终于在六年前,美帝国主义在中朝人民决定性的打击下,被迫签了停战协定。
美国签了停战协定,却并不死心。几年来,无时无刻不想撕毁协定,发动新的侵略。甚而竟往南朝鲜运来原子武器,建立原子基地,威胁朝鲜,威胁中国,威胁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这是中朝人民万万不能容忍的。
中国和朝鲜人民在历史上凝结成的纯真友情,刀斩不断,原子弹也不能破坏。远在几百年前的朝鲜,日寇侵略朝鲜,中国就曾派遣大军,抗日援朝,跟朝鲜人民结成亲密的友谊。近在几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人民从鲜血中结成的情谊,更是山高水长。最使中国人民刻记在心,永世难忘的却是朝鲜人民为中国的自由解放所付出的血汗,那些血汗将永远在中国历史上闪射着友情的光辉。今天,当我们庆祝朝鲜解放十四周年的当儿。请记住吧,亲爱的朝鲜战友,中国人民是永远永远用整个心身支持你们的。我们深信:在你们坚强不屈的奋斗中,终有一天会迫使美国强盗从你们南部国土上连根拔走,使那象征着自由幸福的无穷花,鲜鲜亮亮地开遍那三千里锦绣江山。


第8版()
专栏:

  骨肉之情
  ——看朝鲜故事片“战友”
  陶冰蔚
在我们革命队伍里,战友,是一种崇高的称呼。而对于中朝两国人民来说,它又是友谊的结晶,同甘苦共患难的象征。人们常用“亲如一家,情同骨肉”几个字来形容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这是最恰当不过的。朝鲜的电影工作者们,通过艰苦的劳动,怀着无比的激情,在“战友”一片中出色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亲如骨肉的情景。
一开始,作者通过两幅意义深刻的画面,把人民军和志愿军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的崇高精神介绍给观众。人民军班长金龙虽然负了伤,但却奋不顾身地掩护志愿军侦察班长姚志刚安全撤退;姚志刚返回营地途中,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救出一个朝鲜孩子——金龙的弟弟二龙。
由此,故事便围绕姚志刚和金龙一家朝着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下去。当姚志刚他们的队伍开赴前线,路过村子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感人的场面。金龙的母亲具成女、父亲金福焕和二龙不说,就是村里的老大爷、老大娘、大嫂、姑娘和孩子们,都像欢迎自己的亲人一样欢迎志愿军;志愿军也把朝鲜老乡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姊妹。这种骨肉般的关系,保证我们战胜了敌人。姚志刚原是一个农村的穷孩子,八岁上就死了母亲,母亲临死的时候,连一碗粥都没有喝上。具成女也是一个受尽地主压榨的农民,解放以后翻了身。共同的命运;把他们连结在一起了。
影片接着描述了中朝部队指挥员共同制订作战计划和两国人民部队协同作战攻打连珠峰的情景。在攻打连珠峰的过程中,朝鲜人民的积极支援,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地运弹药、抬伤员,大大鼓舞了人民军和志愿军的斗志。
金福焕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不顾敌机的轰炸,猛然用自己的身体盖住伤员。在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他念念不忘的也是志愿军伤员。具成女的丈夫牺牲了,她悲痛万分,但是,面对着野兽般的敌人,她把悲痛化为力量,毅然决然地抬起丈夫的担架,踏着丈夫的血迹前进。英雄的朝鲜妇女,就是这样在朝鲜战场上同男子汉一道,担负起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艰巨任务。
中朝两国的儿女,终于在浴血奋战中把胜利的旗帜插上了连珠峰。当金龙和姚志刚一起跑向具成女,抱着她同声喊“阿妈妮”的时候,观众的心情完全和片中人物的心情融汇在一起,为我们的共同胜利欢呼,为两国人民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骄傲。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也非常动人:如金龙的母亲把为儿子结婚准备的衬衫送给姚志刚;二龙在战斗紧张的时刻采来杨梅托父亲务必带给姚志刚,都刻划了两国人民的血肉关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感谢朝鲜的电影工作者们,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给我们上了一堂极其深刻、极其生动的国际主义的课。我们会更加珍视两国人民在战斗中加深和巩固起来的友谊,并且要不惜一切保卫它。(附图片)
英雄的朝鲜母亲具成女和她的亲儿子金龙(左)、中国儿子姚志刚(右)。


第8版()
专栏:

高潮短曲
  夜缚苍龙
  河北天津 李生元连天暴雨倾盆,河水湍流滚滚。狂风给浪助兴,洪蛟要吞乡村。社员紧急出动,陡堤泥滑难行,摔倒爬起再走,刀山难阻英雄。漏洞塞死砸紧,矮处加高尺寸,堤塌挺胸抵住,挽手筑成人堤。黑夜战到天明,英雄缚住苍龙,雨息风停浪静,河上一片欢腾!
  开闸
  江苏徐州 雪兵打开水库的巨闸,犹如千尺瀑布垂挂,清澈的水滚进田野,不,这是社员们把美酒喷洒!美酒滋润着大地,灌醉了满田的庄稼,玉米像条条醉汉,高粱涨红着脸笑哈哈。
  支柱工
  黑龙江双鸭山 柏山在深深的矿井底下,夺煤的战斗在进行,几十双眼睛看着你呵,托住了大山的英雄!隆隆的炮声刚响过,硝烟还在向四下弥漫,你勇敢地冲了过去,烟雾中安全灯光疾闪。头顶上石块不断落下,岩石露出张牙舞爪的面孔,你搬起来支柱顶上去,大山呀,再不敢颤动!大家向煤层每前进一步,都是你开辟了道路;当同志们冲过去装煤,你又在最前线掩护。康拜因轰隆地歌唱,煤炭汇成了滚动的河流,抹着黝黑的笑脸上的汗粒,你守护在这河流的源头。岩石在你面前变驯服了,危险再不敢向人逞凶。和同志们一起升上井来,支柱工呵,红旗正向你摆动!
  水和汗
湖南郴县 王肇荣为了水,我们不怕流汗。为了水,我们决不是空谈。千万人的汗,就是活的蓄水站。


第8版()
专栏:杂志架上

  怎样欣赏诗
  春城
青年读者要求提高鉴别诗、欣赏诗的能力。“文学知识”月刊从创刊号连载的“新诗话”(何其芳作),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表的。这个连载还在继续,从已发表的九篇看,它们对于有志学诗、学文的青年是有帮助的。
文章通过对古典诗歌、五四以来的新诗、民歌和工人创作等方面具体作品的分析,告诉读者欣赏诗的一些思想的和艺术的标准。对于传统遗产,作者指出,不应该在题材方面提出偏狭的要求。我们固然应该欣赏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性强的作品。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内容似乎只反映了比较平常的生活,可是艺术上很完美,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也不要排斥。在语言上,作者提出了经济和精炼的要求,需要讲究辞藻,但不宜雕琢,许多好作品往往看起来是写得自然而不费力的。当然,这种看来不费力的特点:是艺术修养极高的标志,决不是作者的草率,而是作者的成熟的表现。好的构思,对于一首诗的成功或失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好的构思又和丰富的想像和幻想有密切的关系。
文章强调生活是诗的源泉。写诗固然需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就是欣赏诗,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者反对随便发表诗,他说:“为写诗而写诗的,为了想获得诗人的称号而写诗的人,是写不出真正激动人的好诗来的”。
作者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以及郭沫若、闻一多、冯至等诗歌的分析评介,可以使读者增加不少诗歌方面的知识。


第8版()
专栏:

  和平的土地
  ——朝鲜停战后的第一个春天
古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