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长沙发动群众对比总结早稻生产中的经验教训
  只要意志坚 低产变高产
  一旦干劲不够 丰收变成歉收
本报长沙11日电 记者胡坚报道:湖南省长沙县早稻大面积丰收后,中共长沙县委发动群众对今年早稻收成进行了具体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加干劲,加措施,争取晚秋作物更大丰收。
这个县总结早稻丰产经验,是以生产队为单位,采取小会座谈、对比总结的方式进行的。人人摆情况,个个找原因,层层辩论,级级排队。排队结果:全县二十六个公社和一个农场中,有二十四个公社和一个农场早稻较去年增产,有一个公社平产,有一个公社减产。全县种植早稻的四百五十个大队中,早稻较去年增产的有三百四十六个大队,占76.9%;平产的有五十六个大队,占12.4%;减产的有四十八个大队,占10.7%。
无论从哪一级生产单位的早稻收成排队情况来看,今年绝大多数生产单位都是增产的、丰收的;同时,也都有增产、平产和减产三种情况。各地在对比分析今年早稻增产减产的原因时,一致的结论是:由低产变高产,由丰收变歉收,并不完全决定于自然条件的好坏,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领导的决心和群众的干劲,在于人们能否经常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不断地战胜困难。群众用无数生动的事实,证明了这条真理。桥驿公社洞阳大队和望胜大队的事实,就是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
洞阳大队三百五十七户社员都住在江家山一带,一千二百七十五亩早稻田分布在一百八十六条小山沟里,90%是沙子田,漏水走肥,阳光条件也很差。当地群众叫做“半夜三更看明月,中午方能见太阳”的地方。今年大队党总支书记周寅初带领群众开展了改造低产田的斗争。正月间,山上白雪皑皑,总支书记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带头破雪运山后的绿苔下田改良土壤。全队出动一千二百多人,在高山上开凿五十四条溜槽,架起二十三条高空索道,出动七百多部土车,全队出现了“坡上滚、空中飞、平地推”的雄伟场面。干部群众苦战一个多月,全队一千多亩稻田加深了二、三寸土层,改良了土质。为了克服山区气温低的困难,他们在山上开了一千多条排冷浸水的小渠道;并且架起长梯,把田坎边的杂草杂树砍光。这样,不仅增加了稻田光照,而且山鼠兽害也减少了。在早稻育秧季节,他们结合烧火土灰,在秧田边到处烧起火堆,增加温度。今年全大队早稻插秧较去年提早八天。就这样节节奋战,全大队七百六十三亩早稻平均每亩收干谷五百六十斤,获得较去年增产两成半的大丰收。
在大山脚下、平原地带的望胜大队,自然条件比洞阳大队好得多。今年这里一千九百四十三亩早稻,平均每亩只收干谷四百一十六斤半,较去年每亩减产十四斤。这是为什么?最近,桥驿公社党委会在这里召开了全社六百多人的干部会,发动望胜大队的社员们对比洞阳大队增产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了早稻减产的原因。社员张贴了几百张大字报,除了自我检讨外,都对大队党总支提了意见。社员意见集中在:大队领导干部对生产和政治思想工作抓得不紧,太放任自流了。今年收集社员的家肥数量较去年减少了大约一半,稻田施肥较去年少,特别是精肥少。早稻中耕追肥的时候,有60%的稻田只用轮子拖一下,也没有追施什么肥料。这样,今年早稻就减产了。经过对比总结、整顿思想作风以后,干部和群众干劲重新高涨,干部深入田间领导群众抗旱抢插晚稻,扩种晚秋作物。全大队的抗旱劲头大,受到公社的通报表扬。
长沙县对比总结的事实也说明:在向高额丰产进军的道路上,决不能松气自满。稍一松劲,就有掉队的危险。全县去年获得红旗的先进农业社(现在的生产队),今年早稻减产的有二十多个;去年比较落后的农业社(现在的生产队),有六十多个赶先进的劲头足,今年早稻增产都很突出。
高桥公社荣华生产队自然条件较好,去年早稻亩产七百零九斤十三两。去年公社化后修了一座大水库,生产条件更好了。但是有些干部群众开始产生自满情绪,认为田底子肥,生产条件又好,别人出几身黑汗也赶不上。大家一松劲,出工的人减少了,基肥也比去年少,消灭三类苗的工作也没有及时跟上去。结果,全队早稻较去年减产三成。
和他们相邻的百禄生产队,分布在十九条山沟里,五百六十亩田就有一千九百六十二丘,往年一直是个低产队。他们的志气高,改造自然的劲头大。山冲田经常受山洪流沙袭击。去冬冒着积雪,傍山开凿四十三条防洪防沙沟,造防洪林六百多亩。没有钱买商品肥料,就组织专业队坐山积肥。今年全队早稻增产四成多。
靖港公社今年七万多亩早稻较去年减产一成。自然条件较好、连年增产的六个生产大队,今年早稻都减产了;而自然条件较差、过去生产比较落后的五个生产大队,今年早稻都增产了。公社党委会认为教训只有一条:任何时候都要鼓足干劲,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能有松懈自满的情绪。今春,生产基础较好的生产队,有些干部和群众背了“先进”包袱,产生了松气情绪。到早稻扬花抽穗的时候,公社党委才发现去年生产好的地方,今年早稻长得并不好。从这里,公社党委会深刻体会到必须改进领导方法。既要抓后进,又要抓先进;既要注意抓两头,又要注意带中间。这样才能做到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第3版()
专栏:

  开渠引水浇田园 实干苦干争超产
  山东全民投入抗旱保收斗争
  关中、陕南、晋东南、晋南群众抗旱斗志昂扬
  山东
本报济南11日电 山东省抗旱保收运动已经形成高潮。截至6日止,全省每天投入抗旱运动的劳力有六百多万人,每天可浇地一百一十多万亩。已浇的农作物一千多万亩,生长良好。
目前,山东省旱情继续发展,全省已有六十三个县受旱,受旱面积达五千四百多万亩。为了战胜干旱,抢救禾苗,省委要求全党全民紧急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收运动。在一切有水利条件的地区,秋苗要争取普浇一遍,在半个月内,抗旱浇地五千万亩,力争实现超产计划;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要力争不减产或少减产,并从抢种晚秋粮、秋菜中弥补减产损失,保证全省实现或超额实现粮棉生产指标。
在抗旱斗争中,各地区从县到公社、生产队,都作到了书记挂帅,干部分片包干,带头苦干。广大群众在干部带头下,都发奋图强,日夜轮番向干旱战斗。人们的口号是:“不等雨,不靠天,战胜干旱保超产”,“雨下不透,抗旱不停”。鄄城县城关公社前李桥生产队的中小队和西小队在抗旱中展开了红旗竞赛,中小队浇地多得了流动红旗,西小队的社员们马上研究提水办法,使效率提高一倍,在第二次评比中,把中小队手中的红旗夺了去。可是中小队并不甘心,他们采用了开渠引水和人工泼浇相结合的办法,使工效提高了三倍,在第三次评比中又夺回了红旗。益都县普通公夹涧大队80%的劳力投入了抗旱。社员们提早上坡抗旱,吃饭在田头,自动地加班引水。这个队的新媳妇贾桂香,也争着和新郎一起出工。肥城县每天参加抗旱的劳力达十八万人,已浇地三十四万五千亩。高春公社祥家柳林生产队,有四千四百亩山岭地,过去从未浇过水,一些社员反映山高水低没法浇,但经过充分发动群众,决定先把山沟、水井的水引到山脚下,再挑水上山去。现在这些高山作物普浇一遍。社员们说:老皇历使不得了。寿张县采取了边规划、边插标、边挖渠、边浇地的措施,新挖渠道二千二百多条,对离沟渠远的土地,用抽水机抽,水车提,采取三倒湾、五越岭的办法,将水送到庄稼地里。
在抗旱中,各地注意了社员的身体健康和合理地安排生活。许多地方除在田间、井边搭起流动窝棚供社员轮流休息和睡觉外,各县、各公社普遍组织了几十人以至几百人的卫生医疗队伍,深入田间巡回治疗,他们既是医疗队,也是抗旱队。有些公社还组织和整顿了食堂、托儿所。
各地商业部门也都千方百计地支援抗旱保收运动。省商业厅除将第三季度已安排的物资拨给各地外,又增拨抽水机所需燃料和各种抗旱工具的零件。工业部门都尽量抽出人力深入田间,帮助修配工具。(王京文)
  关中、陕南
据新华社讯 受到严重干旱威胁的陕西省关中和陕南地区,掀起了全民性的抗旱斗争。现在,一百九十一万抗旱大军正在紧张地灌溉秋田,到八月二日,已经浇地六百四十三万亩,有的还浇过两遍和三遍。经过灌溉的秋田,都由黄变绿,生长正常。
关中、陕南地区从6月夏收以后,就没有下过透雨。7月降雨量仅相当于去年同期降雨量的10%—50%。最近关中东部地区虽然下过一场中雨,旱象稍有缓和,但其他地区的旱象仍在继续发展,许多小河断流,堰塘缺水,灌渠水量减少,受旱的秋粮作物已达一千六百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秋粮作物面积47%);受旱棉田有四百三十五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94%)。有些早玉米的天花已经晒干;晚玉米变黄卷叶,有的谷子烧了苗子;棉花因旱、虫危害落蕾增加。
严重的干旱,没有吓倒关中、陕南的广大干部和人民。各地干部和社员正在找水,挖井、掏泉、拦河、闸坝、戽水、担水、车水,同干旱搏斗。早在六月旱象刚一露头时,中共陕西省委就指示受旱地区迅速展开抗旱斗争。最近省委又对全省旱情作了全面分析,对抗旱工作进一步作了部署。省委还召开了工业、商业、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抗旱保秋协作会议,组织各方面力量来支援抗旱,解决灌溉机械设备的配套、材料供应等问题。
  晋东南、晋南
本报太原11日电 久旱不雨的晋东南山区和晋南平川,掀起了抗旱高潮。
目前,这两个专区投入抗旱的大军共有二百四十多万人,已有二百六十多万亩干旱的秋禾得到灌溉。晋东南大部分地区组织了灌溉保苗的水利专业大军,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开展了合理灌溉运动。公社工业和副业占用的动力机械也投入抗旱斗争。各地还采取水车“搬家”、合流远浇、加高井台等办法,充分发挥水利设备的作用。黎城、沁县、晋城等县浇苗追肥结合进行。晋南专区的自流灌溉区有五千八百多个清水渠和一百五十余座水库,全部开闸放水,自7月下旬以来,平均每天浇地十四万亩,比抗旱前日浇五万亩的进度提高了一点八倍。运城、闻喜、侯马、芮城四个县为了解决灌溉畜力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了两万多人推水车。高垣县缺水地区车马齐上阵,通过车载、畜驮、人担运水浇苗。
在抗旱期间,各地区互相支援。临汾县邓家庄和史村公社协作,打破了用水界限,使五百亩干旱严重的秋田迅速得到了灌溉。
最近,中共晋东南和晋南地委又全面部署了抗旱工作,要求各地克服右倾情绪,进一步发动群众坚定人定胜天的信心,同时提出了抗旱保收的新任务。晋东南地委要求全区持续开展抗旱运动,已下雨的地区对禾苗已枯死的二十万亩秋田要迅速抢种晚秋作物和秋菜;未落雨的地区要开展一人保一亩苗运动;水利条件好的地区要加强田间管理。开展超产运动。晋南地委经过分类排队,要求干旱地区以抗旱为压倒一切的中心,掀起一个昼夜浇田的突击旬,做到滴水必争,株苗必保,水地保丰收,旱地不减产。已落雨地区,迅速开展一个“要回来,补起来,力争丰收”的群众运动,要做到旱地丢了水地补,大秋减产晚秋补,粮食丢了蔬菜补,农业丢了副业补。
晋东南专区是山西省主要杂粮产区,晋南平川是棉、麦产区。这两个地区自7月初以来普遍干旱缺雨。据不完全统计,晋东南八百万亩大秋作物受灾面积达到了三百四十四万亩,严重地区禾苗已开始枯死。晋南地区十七个县、市受旱棉、秋田达四百多万亩,占到了总面积的40%多。为支援这两个专区的抗旱斗争,中共山西省委已抽调了大批负责干部组成抗旱检查团,在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谦带领下,分赴晋南、晋东南旱灾严重的县帮助推动抗旱工作。山西省商业厅也作了紧急安排,积极加强抗旱物资供应。
(柏义、苏淡)


第3版()
专栏:

  细铲细趟 加水加肥
  吉林展开超包产竞赛
  全省各地将组织万人检查团深入农村评比促进
本报长春11日电 力争超过今年包产指标的生产竞赛,正在吉林省广大农村蓬勃展开。
当前吉林省农作物一般生长良好,各地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为超过包产指标一成、二成、三成而奋战田间。
超产竞赛的发起县永吉、榆树、大安、蛟河、柳河、怀德、和龙七个县已擂起战鼓,紧抓大秋作物后期田间管理。蛟河县委按照不同作物不同面积,提出了不同的增产指标。并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组织了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四级干部的联合检查组,帮助各生产队确定超包产指标的地块。现在,全县六个公社提出超包产土地达九万六千多亩。永吉县各人民公社党委都发动群众广泛进行了如何超产的讨论。全县到7月末,高产田的面积已由原来的二十万亩,增加到六十多万亩,其中,江米峰、口前两公社的高产田,比原来增加了两倍。
各人民公社正在原有二十万亩高产田已做到三铲四趟的基础上,再给六十万亩高产田多铲趟一遍,多追一遍肥,高粱、谷子放一次秋垅,苞米进行人工授粉、除蓼,大豆拔大草、掐尖。万昌人民公社为了搞好超包产运动,三十个管理区都成立了高产田管理委员会。
双辽县开展以“有草就铲,能趟就趟”和“大搞积肥、追肥”为内容的超包产竞赛,各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之间,形成了比产量、比措施,比干劲的你追我赶的群众运动。全县组织了一万多人的常年积肥大军,利用早晚空间和风雨天积肥沤粪,已有十八万多亩三类苗由于加工加肥,升为二类苗。素称“大豆之乡”的榆树县为了做到多铲多趟、细铲细趟、加水加肥,实行了“以地定工、以垅记分、以分付酬”的办法,大大的激发了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全县投入大豆田间管理的有九万多人,劳动效率比原来提高30%左右。
又电 为了推动超产竞赛运动迅速发展,中共吉林省委已于7月10日发出组织全省农业万人检查团的通知,要求各市、地(州)委、县委、公社党委书记挂帅,立即行动,开展大规模的检查评比竞赛运动。
中共吉林省委的通知指出,在检查评比工作中,应注意了解干部和群众在超产运动中的思想情况,深入贯彻政策,克服某些右倾松劲情绪。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开好现场会议,总结先进经验,树立标兵,推动全面。检查中还应着重了解超包产指标和措施是否落实。
目前,省委组织的首批检查组已分别深入到和龙、怀德等地进行检查。


第3版()
专栏:

  路
  秋阳
路是人走出来的。在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就是鲁迅曾经给我们指出的“路”。这是革命者对“路”的看法。要改革,要创造,就不会有现成的路;至少,不会有平坦的大路。
在不少地方,都有一些“低产区”。由低产到高产,有一段距离。可是,距离再远,总有道路可通。即使没有路,只要走,总能踏出一条路来。在这里,首先得有披荆斩棘的精神,要敢于前进。要相信“路在人走,事在人为”,而不要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不少“低产区”,生产条件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像昨天人民日报第三版介绍的湖南零陵县楚江圩公社楚镇大队,尽是秃山秃岭,尽是山地梯田,土质也很坏,产量一向很低。今天介绍的长沙县的一些社和队也是这样。如桥馹公社洞阳大队的一千多亩田就分散在一百八十多条山沟里,“中午方能见太阳”,而且大都是沙子田。可是,这些队的同志们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地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战胜重重困难,开辟了走向“高产”的道路,几个月之间就由“低产”走到了“高产”,又满怀信心地走向“更高产”。
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当然不是在茫茫大地上漫无目的地横冲直撞。要走得好、走得快,既要能辨别方向,又要力求了解在需要经过的地方可能碰到什么情况。有“荆棘”,就要找出办法来“斩”它。不然,就难免要被它刺疼。想要掌握情况,可以事先派尖兵侦察,也可以向过去经过这些地方的人探询。楚镇大队的同志们对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作了仔细研究的。他们找到了过去的一小片由低产变高产的田,分析了低产变高产的原因。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了一条通向高产的大路。不但方向明确了,而且比较清楚地知道了怎样开辟这条大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走”。正确的认识之后必须继之以正确的行动。
不“走”,对于要开辟的道路上的情况也就不会有更详细更确切的认识。走过去,走着走着,就能找出开路的更好的办法来,信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不“走”,即使别人已经走在前面开辟了一条路,自己也还是会停留在原地,甚至会后退。长沙县不是有些本来产量较高的队,只因为松了劲,不再积极向前走,就减产了几成吗?
路必须走。已经有了的路,如果不走,经年累月,就会长满荒草,又没有了路。


第3版()
专栏:

  今年为什么发生旱涝现象?
  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如何?
  中央气象局负责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11日讯 当前黄河以南、长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发生旱象,而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又多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它的未来趋势如何?为此记者访问了中央气象局负责人。
气象局负责人说,今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旱象和多雨现象,主要是由于太平洋高气压较强,纬度偏北,主要降雨带跃过江淮地区,经常停留在华北、东北南部一带所致。当前干旱范围较广,强度亦较大。南岭和武夷山以北,关中盆地和黄河下游以南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和福建、广西部分地区),从7月上旬起相继发生旱象。这一地区7月降雨量一般都较少。汉水、淮河中上游和关中盆地、四川盆地东部7月全月雨量仅有二十到五十毫米,洞庭湖一带仅有十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少四成到九成。按农作物的需水量,此时一般都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由于雨水奇缺,除沿江河及灌溉地区外,干旱显得特别突出。这是解放以来,黄河以南地区发生的较严重的一次干旱。与历史上1925年到1958年的三十四年间发生的六次严重干旱相比较,干旱的范围和程度极相似。那六次严重干旱发生在1928、1932、1934、1935、1942、1944年,旱期一般都长达三个月。
今年6月以前,干旱地区集中在黄河以北的河北和东北三省。这些地区1月到6月的总降雨量在九十到一百五十毫米左右,比常年同期少二成到四成左右。从7月开始,由于主要雨带突然北移到华北、东北南部一带,原来这个地区的干旱大部解除。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一带雨量比较集中,北京7月30日、呼和浩特7月26日的日雨量都超出了当地历史记载最高日雨量,部分地区发生了涝情。
这次大范围的干旱和部分地区多雨,是和太平洋高气压的强度、位置以及高空主要气流的运行有很大关系。从气流运行情况看,正常年份到了6月中旬,江南一带就进入梅雨期,这时太平洋上的暖气流抵达长江两岸上空,江南便是冷暖空气交绥的地方。今年与往年不同,太平洋暖气流6月上旬伸入华南上空以后,迟迟不向北移,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区发生暴雨,而长江以南一带的梅雨季节却下雨很少。7月上旬以后,这个暖气流又迅速向北推进,一下跳跃过江淮流域直伸入华北上空,致使江淮大部地区7月以来降雨零星稀少,酿成旱象。与此相反,华北地区和东北南部,由于处在西伯利亚冷气流和太平洋暖气流的交绥线上,每当有低气压过境,就有大雨或暴雨出现。7月以来,华北地区低气压过境频繁,因而平均三五天就有一次降雨。到目前,这种气流运行的形势还保持着,因而使我国北方,主要是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部分地区多雨。
中央气象局根据对现有气象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目前这种雨量的反常分布情况,8月中、下旬还要继续维持,江淮等地的抗旱和华北、内蒙古等地的防汛工作不能放松。此外,根据气象局的预测,8、9两月还可能各有一、二次台风,沿海地区的预防台风工作也要注意。


第3版()
专栏:

  园艺事业欣欣向荣
本报乌鲁木齐8日电 号称“瓜果之乡”的新疆,今年果树园艺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疆春季已栽培桃、杏、梨、苹果、葡萄、胡桃、石榴等各种果树十六万七千多亩,比去年全年增加将近一倍;同时,各地还培育了果苗八千七百多亩。
目前全疆各人民公社和园艺场正在进一步规划土地,整理渠道,计划在今年秋季,再种植果树二十万亩。
新疆今年发展果树园艺事业中有两个显明的特点。一个特点是人民公社化后,大面积发展果林和苗圃;另一个特点是兰新铁路沿线各专区、县,都重视果树的生产。自治区铁路沿线的哈密、吐鲁番、昌吉、玛纳斯、精河、塔城、伊犁等地,采用边规划、边建场、边生产的办法,建立了七个国营园艺场。
新疆历年来种植的果树面积到去年已达五十万亩,共有二十个果树种类,三百多个品种,年产各种鲜果四亿多斤。其中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苹果、喀什的樱桃、叶城的石榴、吐鲁番盆地的无核白葡萄,都是我国果类中的第一流佳品。


第3版()
专栏:

  伊犁苹果上市
伊犁河沿岸的果农充分利用公社的有利条件,加强果园管理,战胜了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虫害,使苹果产量比1957年增产30%以上。伊犁苹果共有四十多个品种,约四十余万株果树,分布在伊宁、霍城、绥定、特克斯、新源等县、市,其中以伊宁市和伊宁县的果树为最多。被誉为花果城市的伊宁市,就有果树二十余万株,除郊区三个公社有二百多个较大的果园外,市内居民几乎家家都有果园。伊宁市和伊宁县今年结果的果树在四五万株以上,比去年增加了近20%。霍城、绥定、特克斯等县的结果林也较去年增多。
今年入春以来,由于各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风害,特别是巢娥虫、红蜘蛛、食心虫等灾害,因而苹果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由于各族社员及时展开了消灭虫害的斗争,采取了适时浇水、除草和增施肥料等措施,产量仍比1957年有所增加。根据重点调查,伊宁市红旗公社早熟苹果的产量,每株达七十余斤,比1957年增产近一倍,平均亩产可达一千斤,比1957年增产33%。
目前,伊犁苹果已源源上市,果农们一面忙着摘收,一面又掀起了保产保质的中后期田间管理高潮。社员们提出“小年赶大年,欠收变丰收”,以增产更多更好的苹果迎接国庆十周年。
(文龙)


第3版()
专栏:

  库尔勒梨香甜多汁
有名的库尔勒香梨,今年长得很好。据估计,产量可能比去年增加五、六倍。
库尔勒的香梨,以皮薄、肉嫩、香甜多汁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赞扬。解放前,由于广大人民衣食尚且不全,谈不到对香梨的经营管理。一九四九年,全部梨树只有三十八亩,十年来已发展了十几倍,尤其是去年公社化以后,从县到公社、大队、小队都重视了对梨树的栽植和管理。现在全县已经有一万零五百七十棵梨树,占地四百五十四亩。
为了使香梨长的好,结果多,县和各公社今年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年春天,县里开办了园艺训练班,召集公社负责园艺的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农短期学习。接着,各公社都成立了果树管理专业队,开展了消灭各种害虫运动;加施追肥、多锄草、勤浇水。这些措施是从来不曾有过的。现在,每棵树结梨在一千个左右,铣克其公社河南大队培育的十二棵梨树,每棵结梨在三千个以上。
(袁重庆)


第3版()
专栏:

  吐鲁番葡萄结实累累
著名的火洲吐鲁番盆地,目前正是葡萄成熟,西瓜和哈密瓜上市的时候。葡萄园和瓜田里结实累累,到处一片丰收景象。维吾尔、回族社员正为晾制葡萄干和瓜干作各项准备工作。新鲜无核的葡萄、马奶子葡萄,以及沙瓤的大西瓜和皮薄肉厚的哈密瓜,每天都大批运往乌鲁木齐和附近工矿区。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栽培面积比1949年增加一倍以上,现有的葡萄、桃、杏、梨等果树共五万多亩,按吐鲁番、鄯善和托克逊三县的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果园零点三亩。去年各种果品和瓜类的总产量,每人平均有五百五十斤以上。
吐鲁番盆地的葡萄,早已著名全国。解放前栽培面积小,发展慢,产量低。现在葡萄面积比解放时增加了17%以上,著名无核白葡萄干,年产量达到一千六百万斤,供应国内外人民。在火焰山两侧盛产葡萄的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和沙河子等地农民,今年普遍改进了葡萄栽培技术。吐鲁番县葡萄人民公社葡萄沟管理区的维吾尔、回族社员,今年给二万八千多墩结果葡萄平均每墩施基肥五百斤,比去年增加近一倍,追肥三次,追加了固氮菌和硫酸铵等,同时平整了行间土地,适时进行剪枝、打尖和摘心等工作。根据目前葡萄的结实情况,估计每亩可产葡萄一千斤左右,比去年增产30%左右。
位于盆地东侧的鄯善县是新疆著名的哈密瓜产地。哈密瓜脆甜、香味浓,其中东湖瓜含糖量高达13%,可以制成甜腻如密的瓜干。目前东湖瓜开始成熟,瓜田里阵阵芳香扑鼻,社员们正忙碌地准备着晒制瓜干的工具。今年东风人民公社和当地商业部门签订了合同,计划以五万公斤瓜干供应各地。
(王立忱)(附图片)
吐鲁番县葡萄公社第五生产队队长依布拉因喜看丰收的葡萄。 武纯展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花子岗抗旱记
  韩寒
汽车到达花子岗,刚一下车,便看到了公路两旁二尺来宽的水沟,浑浊的水流正沿着沟渠向公路两旁的田里流去。这些田里的焦渴的庄稼,贪婪地吮吸着这些甜美的水。这水,是人们一滴滴汗水换来的!
花岗公社是安徽省肥西县干旱较严重的一个公社,全社有二万七千多亩土地受旱。可是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并没有因为干旱而失去了夺取丰收的信心。8月1日的夜晚,公社党委书记带领记者参观了公社的一个有一千多亩面积,可灌溉三万多亩田地的大官塘。在这里,我看到了公社干部和群众与干旱作斗争的惊人干劲和“人定胜天”的雄心。
临近塘边,车水的人们响亮的号子声和抽水机隆隆的马达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夜班的车水大军正乘着夜间的凉爽,和干旱展开激烈的斗争。到塘边时,首先看到的是几十个身体强壮的青年人正在安装刚由县里调来的第二部抽水机水管。其中一个青年已累得满头大汗了。“他也是来抗旱的社员吗?”“不,他是我们工地的医生。因为我们劳动保护得好,几天来一个中暑的也没有,医生只得转业了。”一位工地负责同志诙谐地笑着回答了我。九十六部水车在有节奏地滚动着。一辆插有红旗的水车特别引人注意。水车上,一位老人正边车着水,边唱着号子。他是第六大队鹿经强。公社一号召抗旱,他就一直带头干。干部劝他休息,他却生气地说:“这正是瓢水抢碗稻的时候,怎能叫我去休息?”他常对其他社员说:“抗旱如救火,抢水如抢粮!老天不下雨,我们就车干大官塘的水来争丰收!”他的话正反映了花岗公社全体社员的心意。
在花岗公社所有的大队中,不论是男女老少,都已投入抗旱斗争。他们有机器的用机器,有水车的用水车。在水源缺乏,而工具又少的生产队,他们便用水桶、面盆、瓦罐……。2日的上午,我们来到地势高、工具少的群光大队。老远地便看到了男男女女的抗旱大军,分布在各个池塘边和水田里;有用水车车水的,而更多的是两人合用一只水桶用绳索舀水。最引人注意的是出没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的八十多个小学生。他们没有提水工具,却从家里找来了小水桶、面盆、瓦茶壶……大一点的孩子两人合抬一桶水,小点的有的用脸盆端水。孩子们提着一罐罐一壶壶的水在旱得已经卷叶的玉米地里一棵棵细心地浇灌着。有的还用双手将已浇过的玉米根用干土盖起来。他们提着水来回地奔跑着,一边浇灌,一边唱着:“……只要我们决心大,旱灾再大都不怕!”
连日来经过全体干部和社员的奋力抗旱,全社受旱较重的作物都已经得到灌溉,三万亩中稻已经能够保收,五千多亩玉米也都普遍浇灌了一交至两交。公社党委书记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有信心夺回所有受旱的庄稼,不让一亩田受旱,不报一亩灾!”


第3版()
专栏:

  讨水
  龙王:“行行好,给我一坛水罢,两个月没下雨了!”     
                    韦启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