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分配适当工作 发放补助费用 组织优抚慰问
广大烈军属得到妥善安排
新华社31日讯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农村对烈属、军属的生产和生活作了妥善的安排,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群众。
各地人民公社对烈属、军属中的劳动力、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都适当的分配了工作,使他们能尽可能地增加收入。例如,福建省连江县坑园人民公社八十八户烈属、军属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四十多岁的军属陈顺莲,生产队分配她养母猪,每年可得七百多个工分。左脚曾经负重伤的残废军人庄维义,被安排在供销社作售货员,每月收入够全家开支。安徽省无为县响山人民公社分配劳动力弱的烈属、军属和残废军人当饲养员、食堂管理员、保育员或参加各种副业生产。广西僮族自治区东兰县中和人民公社那烈生产大队,除妥善安排烈属、军属参加社内劳动外,并组织他们搞好家庭副业生产,全队十七户烈属、军属,现在已养猪十一头、鸡一百多只。
有些烈属、军属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很弱,他们虽然参加了生产,但收入要比一般群众少。人民公社对这一部分烈属、军属就另外给予补贴劳动日或发放优待金的优待,使军属的生活不低于一般群众的水平,烈属的生活水平稍高于一般群众。目前,山西、安徽、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半数以上的公社已将上半年应给烈属、军属补贴的劳动日数或工资数评议完毕,全部评议工作即将结束。一些进度较缓的省、市、自治区正在积极评议中。结束评议工作的人民公社,结合夏收分配,已将一部分优待粮、款分配给烈属、军属。据山西省大同、河曲、和顺、运城等十三个市、县的统计,享受优待的烈属、军属和残废军人的平均收入,都要较一般社员稍高一些。
在享受人民公社优待以后生活上仍有特殊困难的或临时发生困难的烈属、军属和残废军人,当地政府还发给生活补助费。据山东省五十七个县、市的统计,1月到5月共为烈属、军属发放了生活补助费九十三万六千多元。北京市郊各区、县已先后拨出十九万三千多元发给有困难的烈属、军属。
对烈属、军属中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或病人、残废者,许多地方都组织了优抚小组为他们服务。辽宁省凤城县东汤乡每个作业区都由干部和优秀社员组成优抚小组,经常为烈属、军属修理房屋、照顾病人或担水、打柴。山西省武乡县坚持了十多年的二百五十多个妇女优抚小组,上半年为烈属、军属缝洗衣服八千五百多件。对烈属中的孤老户,各地人民公社除优先吸收他们到公社的敬老院,并给他们较一般老人优厚的待遇外,在烈属较多的地区还专门举办了烈属养老院。河北省各县、市入烈属养老院的老人有一千九百多人。江西省仅革命老根据地的三十五个县,就办了光荣敬老院七十四个,入院的烈属老人和老革命同志有二千二百多人。
目前,有的农村在优待烈属、军属的工作中,还存在着抓得不紧、做得不够细致、甚至忽视的现象。各地正结合庆祝“八一”建军节对优抚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使农村优待烈属、军属的工作更加提高一步。


第4版()
专栏:

光荣传统教育开花结果
“狼牙山五壮士”所在连队保持荣誉称号
本报讯 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所在连队,经常以本连的英勇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向新战士进行教育,大大提高了战士的政治觉悟,推动了工作。
这个连队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连队,他们十分珍惜全军和本连的光荣历史,经常抓紧光荣传统的教育。每年新兵入伍,他们都首先由指导员讲解军史,连长讲述本连的战斗故事,副连长讲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此外,还请二等功臣王安科介绍本连在正规训练中怎样保持了英雄连队的本色。俱乐部为了配合传统教育,组织展览会,把奖旗、奖状、光荣榜都挂起来,并说明它的来历。他们还出黑板报、大字报、连环画等。在“迎新晚会”上,演唱“狼牙山五壮士”、“独胆英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节目。通过这些活动,使新战士对我军的光荣传统有了初步认识,都感到参加解放军是非常光荣的。新战士冯兴艺刚入伍时,嫌部队的生活紧张,怕苦、怕累。班长就向他进行了人民军队性质的教育,对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讲吃,不讲穿,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人民。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击敌人,在弹尽路绝时跳崖。人家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人民。”这个新战士听了这些道理,提高了觉悟。老战士退伍时,也进行传统教育,号召大家保持光荣,发扬光荣。因此,不少老战士回到生产岗位以后,成了劳动模范。这个连队,年年在“迎新”“送老”的时候进行传统教育。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都由领导干部比较系统地讲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9月25日,是“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七连都开会纪念,宣扬英雄事迹。七连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同志,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今年7月,葛振林同志来七连专门进行了访问。给部队很大教育和鼓舞。
这个连队还结合进行人民军队性质和建军原则的教育。每年检查一、两次官兵关系,发扬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光荣传统。并且反复宣传本连“南下三千里、团结如兄弟”的生动事迹。所以,这个连队的官兵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连长帮助驭手铡草喂马;指导员、副连长和战士一同锄草、浇地。战士对干部很尊重。
这个连队还经常以军民一致的原则教育部队,他们和一个生产大队建立了联系,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帮助群众生产,向群众学习。由于部队懂得军和民是鱼水的关系,因此,只要听说是帮助老百姓作事情,干部、战士都是积极参加。最近,群众送公粮缺乏运输力,连里在紧张的施工任务中抽出四十名战士,帮助群众送公粮。因为军民关系好,地方上赠给七连十几面锦旗。
由于这个连队重视了传统教育,在各项工作中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几年来,他们又增添了不少新的荣誉。1955年,上级授予
“二级训练模范连”的光荣称号;1958年,被评为“五好连队”,并获得“发扬军事民主,提高训练质量”的奖旗一面。现在,七连共有四十面锦旗和十个奖状。


第4版()
专栏:

艰苦朴素作风不减当年
驻上海南京路八连受到群众称赞
据新华社讯 警卫上海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在上海市南京路上住了三年多了。他们住的这个地方,虽然是上海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但是八连官兵仍然一直保持着人民军队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士兵杨光品,在这方面是全连的“标兵”。每年发新军衣交旧军衣的时候,他上交的衣服都是好好的,连个磨破的地方都没有,自己却穿着几经修补的衬衫。那件衬衫,本来有几次要扔掉了,但是每一次,他翻过来看看,调过去瞧瞧,就觉得只要补一下还能穿些日子,结果几次也没扔掉。杨光品小时候在家打过铁,还跟父亲学过瓦匠活,他知道劳动人民怎样过日子。他知道,现在国家比过去富了,但是富日子还要当穷日子过,能多节省一点就多节省一点。连里的洗脸盆破了,他不让拿到街上去修,自己从垃圾堆里找了块废铁片,用了两个午睡的时间,将旧脸盆换上了“新”底。后来杨光品调到炊事班当炊事员,赶上上级号召节约用煤,他想:如果能想出个节约用煤的好办法来,自己对支援上海工业也算出了一把力。他日夜琢磨,终于想了一个办法,将鼓风灶改成了吸风灶,为连里节省了不少用煤。
连里擦地板用的拖把,是他们自己利用废品作的;用水和用电都很节省,每月节约水电费二十多元。战士们零用钱也不多花,每月津贴费一发下来,不是寄回家去,就是存到银行里。士兵黄长根,在十九个月里,除了买钢笔和毛衣以外,只花了七元六角零用钱。他不抽烟,也不买糖吃,把积存的钱寄回家里。剩下的钱买些书,“毛泽东选集”就已经买齐了。
连队干部在这方面处处是战士们的榜样。指导员刘仁福和副连长张继宝,每人每月零用钱都不超过两元。连长刘裕民虽然会抽烟,每月也用不到四元。干部们从来没有凑在一块吃吃喝喝过,大家吃、穿、用都很俭省。副连长张继宝的那双球鞋,上面已经缝补了层层皮子和布,也还在穿着。
八连官兵保持艰苦朴素作风三年如一日,是党的经常教育的结果。连的领导和党支部十分强调保持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思想工作做得很细致。他们还经常教育全连官兵学习上海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学习上海工人阶级建设新上海的革命干劲,而不要沾染那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讲排场、摆阔气的习气。这些都给战士们很大的教育。
在八连的俱乐部里,有一个拾物展览柜,它充分显示出八连同志拾金不昧的共产主义品德。自从进驻市区以来,八连官兵拾物交公的共有三百一十人次,其中有钱九十多元,钢笔五十四支,其他物品五十多件。许多东西已经找到失主,没找到失主的便暂时陈列到展览柜来。
八连官兵的这种优良作风,受到了人民的称赞,称他们是“南京路上的好八连”。(附图片)
左图:自从进驻市区以来,八连官兵拾物交公的已有三百多人次。这是战士业恩胜(左),把在市区值勤时拾到的钱,交给八连的失物保管处
下图:战士们把用过几次的擦枪布,收集起来清洗一下,下次再用。这个连已经有八个月没领擦枪布了
新华社记者 张 萍摄


第4版()
专栏:编后

真金要火炼
艰苦朴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色。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这种优良传统,总像纯金一样闪烁着光芒。全国人民引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在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仍然保持和发扬了这种特色,上海“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就是一个例子。到过上海的人,都会知道南京路是多么繁华的街道,再看一看士兵杨光品的所作所为,我们很自然感到一个人民战士的高贵品质。一个沾染了一些资产阶级习气的人,在和平建设的环境里,又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少不得也要讲讲排场,摆摆阔气。“好八连”虽然生活在繁华的南京路上,但他们所追求的却是另一个目标:怎样把自己一点一滴的心血,献给革命事业。
八连真是人民的好儿女!他们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最伟大的本质,在任何一个炼炉里,都把自己越炼越纯。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好八连”就像真金一样,不但不怕火炼,而是越炼越好。


第4版()
专栏:

党,灾民信心和力量的泉源
——从东江重灾区来
新华社记者 杜导正
所有关心广东省东江灾情的读者,我们猜,一定和我们一样,不满足于知道它的轮廓,还迫切地希望知道它的细节。抱着和大家同样的愿望,我们在7月初访问了东江重灾县份之一的增城县,和县委谈过,又访问了六个重灾村庄。
有过英勇的抵抗
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西江、北江的洪峰压境时,党组织率领人民进行了抵抗,并且战胜了它;而东江由于洪水大洪水猛,猝不及防,因此没有抵抗,便被洪水卷走了“一切”。其实,不是这样。
东江洪水比西江、北江的大。在夏街村我们看到的水文记载就说明了这一点。夏街村小山坡旁有一座高大的青砖门楼,上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百年来各次洪水水位的纪录。清咸丰3年6月24日那次是最高的,快淹到门楼的正门顶了。但是这次洪水还比它高三分米。此次洪水能把路基高达一两丈的广(广州)深(深圳)铁路的铁轨,像玩面筋一样扭成各种奇形怪状。洪水疯狂到极点了。但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照样进行了极其英勇的抵抗。
中共增城县委的负责同志对我们说,洪峰出现于6月14日、15日。但是,11日,暴风雨初到,来势便和平常大不相同。暴雨的雨柱,有麻绳一般粗一般白,一条条挂满黑暗的天空。县委感到形势凶险,便召开紧急会议,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出发,决定一切工作服从防洪,一切物资听候防洪调拨。县委五个书记,三个带领一百三十个干部立刻分头到最危险的堤上抢险,两个组织后勤,支援抢洪。
11日晚间和12日,在狂风暴雨中,全县所有党组织都举行过紧急会议。身体健康的党员,正职党委书记,全部上堤,副职党委书记,身体弱的党员率领群众在后方抢收,支援堤围上的抢险斗争。
增城县六个灌溉万亩以上农田的中型水库,就是经过英勇的保护、全部抢救出来的。如今年新建未竣工的联安、联和水库,因承受不了洪水过大的压力,出现险象。联安水库洪水水位以时速四分米的速度上涨,四十米高的副堤只差五分米就要漫顶崩裂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水库护库总指挥、中新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宋岳,率领民工紧张抢救,水高一寸,坝高一尺,保证了坝顶没有发生漫溢。洪水从坝顶冲不出去,猛力冲击溢洪道,溢洪道内少数地方被洪水冲深达三点三米;溢洪道又危及副坝坡角,这时,工地上两千多民工斗志昂扬,打桩堆石,有不少干部、民工在暴风雨和洪水急流中坚持两天两夜,手脚砸得到处是伤痕,不下火线,终于保证了水库的安全。
当人们胜利地护卫水库的同时,所有堤围都抵住了洪水的初次侵袭。13日晚,洪水、雨水太大,六个大型水库虽然仍保持安全,蓄满了大量洪水,但是堤围外的江河洪水和堤围内的暴雨渍水一块暴涨,洪水雨水夹攻堤围,使堤围告急。增博大围沙塘段四公里大堤全部漫顶。堤上民工一千多人,在县委书记钟景阳、公社党委书记谭宜信等率领下,奋勇加堤,水涨堤高,加高子堤五到七分米,与洪水争高,从早晨八点坚持到下午一点。以后子堤出现破口,大家又堵口,堵而复缺,缺而复堵,一直坚持到下午六时,才撤离残堤。
抢救人命高于一切
14日、15日,增城县出现洪峰后,所有大小堤围全部漫顶,路基高达一两丈的广深铁路许多地方水深及膝,沿江村庄全被洪水侵入,成百成千的人民群众被洪水包围,增城县中部和南部地区一片汪洋,露出水面的只有少数小山头、堤顶、铁路路基、房顶、树梢。在这样大的洪水袭击下,防不胜防,党组织和群众被迫弃守堤围,转入抢救人命的工作。
党组织碰到了通讯联络全部中断的巨大困难。公社与县委,公社与生产队的电话线路被冲断淹没,电话机大都被雷电击毁。一个生产队的支部同志说,“再没有比接不到上级指示更痛苦的了”,在这危急的时刻,被洪水分割、孤立的各个党组织,进行了非常紧张的工作。接不到上级党的指示,自己独立的决定;房里开不成会,在山上开,在小艇上开,在危楼上开;书记被洪水困住回不来,别的同志主持开会。所有的会,都通过了救人高于一切,党员最后撤走的决议。我们访问过的六个村庄,都是党员分街分片包干,组织本地的小艇,或临时绑扎木筏,或用其它方法,用全力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县委同志介绍说,全县99%的党员,在这生死关头,作到了拼命救人,撤走在后,表现了很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全县绝大部分老人、病人、小孩,早在洪水漫溢堤围以前,便由公社统一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区。其他的人,也有一些陆续迁移到安全地区。洪水侵入村庄。将门口封了的时候,围困在村里危楼、房顶、树顶、小山、堤顶的人,大多数是那些自恃有经验,熟水性,动员几次不肯转移的人。另外是从堤围上撤下来的抗洪队伍。被围困的人相当多,夏街村一千六百人,被围的一千人。此时天上风雨交加,地下洪水一小时以两分米到四分米的速度暴涨,房屋一片一片地倒塌,到处传来求救的声音。这时候,还是那些党员同志,带领干部和会游泳的社员,废寝忘食,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家庭,挺身而出,到处救人。增城县的许多灾民是从窗口、房顶、树上、深水中救出来的。夏街村有些灾民躲在高房内的阁楼上,门口被洪水封住,楼上没有窗口,党员黎焕新、黎耀初从墙上挖开洞口,从洞中将人一个个掏出来。红花地村一户农民全家七口(其中五个小孩)被洪水冲去一公里多,被部队救起。类似的事情,差不多每个村庄都有。
石滩公社的一位党员干部叙述当时救人的情景时说:从增江到东江几十里,在白茫茫的一片汪洋里,尽是党派来的救生船。有小艇,有载二百人的大船,有海军的舰艇。石滩公社党委会的材料说,那时候,从县里、邻县、广州开到石滩公社救人的船只就有七十八只,公社内部出动救人的船四百五十只。石滩公社五万零二百七十一人,没有淹死一个人,就是党的组织这种大规模地英勇地抢救的结果。
增城县被洪水围困的十几万灾民,到17日18日就先后全部抢救到安全地区,牺牲的仅仅十六人。把人抢救到安全地区后,男党员率领精壮社员,继续划艇抢救耕牛财物,女党员留在安全地点烧水煮饭,照顾老幼。原来住在安全地区附近的机关、农民,腾出房子,拿出衣服、粮食、木柴照顾灾民,县委和公社及时给灾民调来大米,广州起飞的空军天天投下饼干、熟食。增江公社的灾民转移到凤凰山等高地后,除第一天只吃到半斤大米以外,以后每天都能吃到一斤大米,在山上还恢复了
日托幼儿组织,夏街幼儿院一百多幼儿,在那种困苦的条件下,还能隔日吃到“叔叔”们从别处弄来的饼干和糖果。
这里看不到受灾的情绪
6月20日起,洪水渐渐退去,灾民陆续回家。重灾区灾民不回家还好,一回家,一些老年妇女便忍不住地痛哭。洪水不仅把辛勤经营、吃到嘴边的稻子,漫成一片烂泥巴,更惨的是将每个人的家毁了。我们访问的六个百户以上的村庄,有三个村的房子可说全部倒塌了。
重灾的村庄,除完整地保存了人——这一项最宝贵的财产,保存了99%的耕牛以外,其它如农作物、家畜、家私、水利工程都坏了七八成或八九成。增城县十六个公社有四个公社属于重灾公社,九个属于一般受灾公社,三个属于轻灾公社。全县水稻毁一半,经济作物毁三分之一,塌房三万一千多间。水利工程损失更大,只石滩公社冲掉的水利工程土方就在一百三十万立方米以上。
在这种史无前例的灾害面前,增城县不少群众和少数党员曾经在短暂时间里有过悲观与消极情绪。但在党委和大多数党员的带动下,很快地振作起来了。党和群众救出了全部的人,几乎全部的耕牛,就是准备日后翻身的。当洪水还在大肆作孽的时候,重灾区的石滩公社党委就用船只将一个个干部接到高山上来开了六百人的三级干部大会,布置恢复生产,号召“一造要收一年粮”。会后,许多生产队派人回村潜入水底捞谷种。石滩公社抢救出的谷种有二千五百五十担。元洲生产大队的党员决定洪水一退就要插晚稻,因此要在洪水退出以前播种育秧。但是他们全生产大队的田地统通浸在洪水中,没有一寸土地可以播种。他们便从公社林业大队的高山上找到一块秧田,将种子播下去。
增城县各重灾村庄的党组织,都是洪水退一块,经营一块,边安排生活,边恢复生产的。增城县绝大部分地方的洪水在6月底退清,但到6月30日,晚稻已播种八万零一百亩,完成晚稻播种任务的97%。犁田七万六千亩,耙田五万七千亩,抢收早稻九万亩,种早熟作物八千多亩。全县二十一万劳动力,6月30日一天出动的劳动力有二十万零一千一百二十人。
对灾区晚造生产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堵口复堤和修复水利的工作,到我们访问的7月1日到5日,更进行得热火朝天。如增博大围沙口段复堤工程,每日出动四千人,6月27日一个劳力平均做土方工程零点七四立方米,以后逐渐上升,7月1日民工在党员鼓动下提出向党的生日献礼,当日每人完成土方工程上升到一点七八立方米。有个牛塘突击队,五十个人,这天每人更创造了六点八立方米的纪录。牛塘队每日拂晓前便自动赶到工地开工。这个队干得这么积极是有原因的,牛塘队贫农出身的社员姚周应说:洪水漫堤时,生产队长动员我们到安全的地方去。有的人还说:不要紧!不要紧!队长急了,将这些人从房里拖了出来。我们离村不远,洪水进村了,房屋一间接着一间倒塌。队长领着我们刚逃到一个地方,洪水又将我们包围了。我想,这下可跑不了啦!突然,同志们驾着电船(指机动船)到了跟前,把我们救到山上。以后,天上一架又一架飞机,放饼干下来,救了我们的命。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真是说不完。如果是国民党,碰上这么大水,十条命九条死,谁睬我们啊!现在,党又领导我们抢修堤围,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为什么不干呢?
我们访问的六个村庄,灾民的口粮已经安排到8月底,主要劳动力一天能吃到一斤大米,普通人吃到半斤左右,还能吃到一点鱼一点菜瓜。公共食堂都恢复了。托儿所、幼儿院、小学校也大部分恢复了,困难最大的是房子都已倒塌,但是现在也已经消灭了露宿现象,有的住在公共建筑里,有的住在临时搭盖的工棚或草棚里,有的几家挤在未倒塌的房屋里。不过建筑房屋的材料已在积极筹备,增城县已经准备好了十万多根木材,几十万担石灰,准备大烧砖瓦,等到夏收夏种大忙过去,就将大兴土木新建房屋。
到增城灾区访问的人都说“这里看不到受灾的情绪”,我们相信这句话,也相信增城县重灾区在年底前能出现“不见灾痕见新村”的奇迹。


第4版()
专栏:

祖国领空保卫者
——访赵德安歼击机大队
新华社记者 姜庆肇 苏天中
我们去赵德安歼击机大队的路上,不由地记起去年7月30日美国合众国际社发出的一条空战消息:“超音速的共产党米格十七型飞机昨天在台湾海峡上空进行的一次使国民党人透不过气来的一边倒的二比零战斗中,击落了两架国民党的F——八四雷电喷气机。”这场空战发生在去年7月29日上午,不过它不像合众国际社说的在“台湾海峡”,而是在我汕头和南澳岛上空;前来窜扰的四架美制蒋机,不但被击落了两架,还有一架被击伤。这场出色的空战,就是我们所要访问的赵德安歼击机大队打的。参加战斗的是赵德安大队的四员虎将——赵德安、黄振洪、高长吉和张以林。
走进这个飞行大队的营房后,迎面就看到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面锦旗,和一排排奖状。显然,像去年7月29日那场出色的空战,在这个大队里并不只一次。几年来,赵德安歼击机大队一直站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最前列。它愈战愈强,先后击落击伤敌机十二架,自己一无伤亡;并且创造了七年多安全飞行纪录,成为人民空军的“空战标兵”。
我们先访问了赵德安大队长。他长得高大、结实、身材魁伟。八年前,他刚从陆军部队调到航校的时候,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在学习上遇到不少困难。那时候党和上级鼓励他:“你只要下苦功,一定能够飞起来!”赵德安听信党的话,苦苦用功,边学文化边练飞行。赵德安从航校毕业后,来到了野战机场。白天在机场上,他闪烁着深思的目光,看飞行员怎样起飞和着陆;晚上回到宿舍,又对着自己画来贴在床头上的飞机仪表图煞费苦心,还用一根木棒代替飞机操纵杆,坐在床上练“蹬舵”和“拉杆”。甚至在乘汽车的时候,也习惯成自然地练习目测汽车前的角度。每次看电影,他都挑选楼上后排的座位,顺便利用一下居高临下的位置,锻炼他的目测力。他为使自己能够在空中持久,苦苦地练习打篮球排球,练长跑短跑,练跳高和游泳……。
“我一定要驾驶着喷气式飞机飞上天空!党这样要求我,人民这样要求我,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也这样要求我!”赵德安在练习中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那是在酷热的夏季,机场上像火一样灼热。他一有空,就坐到像用火烤过一样烫人的飞机上去,进行舱座练习。最后,赵德安终于像一位骑士驯服了一匹烈性的骏马那样,驯服了“战鹰”。
1956年1月31日,赵德安跟他当时的僚机飞行员吕世明,曾经把一架窜扰我国领空的美制F—八六型蒋机,打得走投无路,被迫落到香港启德机场。敌机上的蒋帮空军少校驾驶员李盛林吓得丧魂落魄,飞机降落时仓惶中摔坏起落架一根,险些连命搭上。这是赵德安歼击机大队在我国东南沿海打的第一个胜仗。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决心更好地提高本领。飞行员们风雨无阻、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实战练兵运动。在飞行练习中,他们常常把空中的一小块飞云,当作搜索的目标,练习射击技术。赵德安连续几次得到“优秀射手”的称号。在1956年国庆节的那天,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时候,守卫在东南沿海的赵德安歼击机大队,击伤了前来骚扰的美制蒋机一架,从此以后他们创造了七战七捷的光辉战绩。
赵德安歼击机大队的虎将之一黄振洪,现在是赵德安的僚机。人们常用“爱如兄弟、亲如手足”来比喻飞行员之间、特别是长机和僚机之间的关系,这个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赵德安和黄振洪两人,很早就成了亲密战友。黄振洪是个高中毕业生,人又机灵,一有空就为赵德安补习文化;赵德安便给黄振洪讲解战术。平时两个人形影不离,在战斗中更像一个人一样。黄振洪的父亲参加过“二七”大罢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惨杀。黄振洪和赵德安一谈到这件事,两个人都满肚子怒火。他们曾一起站在银色的喷气式战斗机旁,对着蔚蓝的天空表示决心:“今天祖国有了我们,决不让帝国主义空中强盗再来横行霸道!”
上边已经提到,参加去年7月29日那场被美国合众国际社称为“一边倒”的空战的,除赵德安和黄振洪外,还有高长吉和张以林,他们两人也是赵德安大队的虎将,而且是大队里的一对优秀双机。长机高长吉在空战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可是他当年却是步兵部队的一个小卫生员,背着红十字药囊跑遍班、排。他的性格细致、温和,对飞机的热爱却达到了“迷”的程度,虽然整天开飞机、坐飞机还嫌不够,衣袋里还老是装着两只铝制的小飞机模型,一没事就掏出来摆弄着玩。僚机张以林,更是一员有名的猛虎将,从十四岁就离开了胶东半岛老根据地,放下儿童团的红缨枪,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先在步兵当
“突击班”班长和爆破手,随军奋战过大江南北,参加过抗美援朝,荣立过七、八次战功。
我们访问这一对虎将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讲了这样一段紧张的战斗故事:在福建前线的一次空战中,赵德安率领了自己大队的一个中队和别的大队的一个中队,共八架飞机跟十二架美制F—八六型蒋机遭遇了。这是“二对三”的一场空战——敌人在数量上占了优势,而且当时我方的飞机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敌机先我一步占了我后上方的有利位置。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飞行员们听到赵德安一声令下,立刻猛然反转身来插入敌阵。辽阔的天空立刻变成了一个犬牙交错的战场:我们的一对双机被敌机“咬”住,“咬”我的敌机又被我另对双机“咬”住;后面又有敌机跟踪,而那对敌机的尾巴早落在我一对双机手中。只见万里晴空划出白烟道道,炮声不时从天空传到地面。
这时,八号僚机飞行员张以林,正紧紧地掩护着长机高长吉向敌机进攻,没料到有两架敌机从后面接近了他的机尾。这时候,长机高长吉已经把前面的一架敌机“咬”住,只要再靠近一步,就可以把那架敌机击落。可是他猛然听到赵德安呼着他的机号,让他注意警戒,他一回头看到了僚机张以林已落入敌机的炮火有效射程以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长吉果断地放弃了一按电钮就把敌机打落的战机,“援救战友要紧!”他一个急转弯,用自己的战鹰,向敌机迎头冲去。敌人的飞行员一见有人迎面撞来,吓得他转身就逃。另一架敌机上的飞行员也慌了手脚,来不及准确瞄准,就乱开了炮。高长吉的僚机张以林,抬头看见一串曳光弹从他座舱上空飞过,顿时发现后边敌机在大速度地向他逼近。他急中生智,猛然一煞车,突然减低了飞行速度,而敌机措手不及,“唰”地一声冲到张以林的前方去,张以林从被攻击的地位转为攻击的地位,加大速度从后面追上去,猛然一按电钮,敌机中弹爆炸,飞机变成了“烧鸡”,一头栽进了大海。
去年7月29日上午十点钟,天上乌云密布,细雨纷纷。四架美制蒋机利用了这个天气,悄悄窜入了我汕头和南澳岛上空。赵德安飞行大队的一个中队四架歼击机,由赵德安亲自带领起飞迎敌。他们打破了云上编队的常规,在低云下编好队形,直冲向敌人。在那次战斗中,高长吉和张以林各击落敌机一架,赵德安击伤敌机一架。这次云中歼敌后,英雄的赵德安大队受到了国防部的嘉奖。(附图片)
几年来,赵德安歼击机大队,一直站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最前列。它愈战愈强,先后击落击伤敌机十二架,并且创造了七年多安全飞行纪录,成为人民空军的“空战标兵”。这是在一次空战胜利返航后,战友们在他们的飞机上喷红五星的情景 牛嵩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