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
各族干部迅速成长
本报讯 活跃在内蒙古各个战线上的广大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少数久经锻炼的蒙汉老干部的耐心帮助和培养,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过程中,进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迅速成长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培养出少数民族干部十三万多人。这些干部已成为自治区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对推动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内蒙古有不少优秀的民族干部,在各级政府、党委担任着领导工作。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四十五个委员中就有二十个委员是蒙古族,占委员总数44%以上,加上回、满、达斡尔族委员就占委员总数的51.12%。在全区一百二十六名旗党委书记中,蒙古族干部就有六十八名,占53.96%。这些干部中已经有66%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这样,使党的各项政策与自治区的实际就更易于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了党对自治区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各族人民群众的联系。
自治区成立初期,蒙古族干部很少,有些部门几乎没有蒙古族干部。经过十二年来贯彻执行“大量培养、放手提拔、大胆使用”的方针和蒙汉老干部“带徒弟”,以及开办各种学校,办各种训练班,送区外专科学校深造等办法,已经培养出大量知识分子和农牧民出身的干部。现在,不仅党委、政府系统有民族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在工厂、农牧场、公司商店、高等、中等学校中均有民族干部担负着领导工作。还有一批从事理论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工作的民族干部。这些部门的民族干部已占其干部总数的12.4%。如建设在自治区的国家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包头钢铁总公司一开始,党就注意了对区内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工人的培养。目前,已有蒙古族干部九十四名,其中有包钢总公司副经理、包钢直属公司经理、副经理、工程师等。这个公司最近规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还将配起三百四十五名蒙古族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期内,还将使蒙古族职工达到四千人左右。目前已有蒙古族、达斡尔、回、满、鄂温克等民族工人一千七百多人在包钢工地和技术学校胜任愉快地参加生产和学习。散布在内蒙古农村、牧区的蒙古族干部,绝大部分是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或贫苦农牧民子弟,他们生活刻苦,立场坚定,善于联系群众,熟悉生产知识,在领导和发动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中,都起着重大作用。如在旧社会当过奴隶,现在当了副盟长的宝音必力格(蒙古族),他在四子王旗当旗长时,一到牧区,就生活在牧民群众中,帮助牧民喂羊羔、扫羊圈、拉羊草,有时还同牧民一道去放牧,甚至冒着风雪给病人请大夫。因此,牧民都热爱他,把内心的话向他讲,还亲热地称他“玛乃好希棍达热嘎”(蒙语:我们的旗长)他当了副盟长后牧民还经常去看他。
(李支云、师海云)


第5版()
专栏:

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奎璧
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以后,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个新变化。区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在解放以后建立起来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随着祖国和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日益巩固和发展。
内蒙古人民曾经有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帝国主义的压迫,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蒙古民族内部封建阶级的压迫,使蒙古民族人民处于贫穷落后、疾病、衰亡的境地,曾经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和互不信任。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内蒙古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经过了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在蒙古民族和各民族人民自己的努力下,在汉族劳动人民的帮助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事业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摆脱了贫穷、落后、疾病、衰亡的历史状况,人们的政治面貌、精神面貌、物质文化生活面貌,都起了深刻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化。从政治方面看,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民族内部的关系彻底改变了,蒙汉民族之间和区内各少数民族之间出现了平等友爱、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从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看,从自治区成立的1947年起到1958年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四倍以上,在大跃进的1958年,生产了八万多吨铁,一万多吨钢,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历史;以包钢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正在形成,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面貌的根本改变,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的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已经初步建成。粮食产量增加了二点四倍;牲畜头数增加了将近两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从1947年到1958年底,全区城乡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四倍半,蒙古族人口增加了三十万,区内少数民族人口也有很大的增长,到处呈现着人财两旺的繁荣景象。
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关系为什么能够在很短时间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呢?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因。
第一,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正确。内蒙古各族人民从自己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到,只有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才是各族人民走向繁荣幸福的道路。因为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蒙古族和各族人民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大发扬了民族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精神,提高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建设上的积极性,因而自治区的生产建设就得以飞跃地向前发展。
第二,是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实行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族人民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造了资产阶级,废除了剥削制度,同时也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就会随之消失。”(共产党宣言)正因为如此,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间的关系、民族内部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经济文化建设的大发展,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蒙古族和区内各少数民族逐步走向祖国先进民族的行列,经济文化差别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关系就进一步密切。工业、农业、牧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但为内蒙古自治区各项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而且在政治上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例如,因为工业的发展,本民族的工人阶级生长起来了,解放以前蒙古族的工人寥寥可数,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万三千多职工,区内各少数民族职工,现在已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仅包钢一个企业内,现在就已经有了成百的蒙古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企业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千七百个工人。一个民族内部工人阶级的成长,标志着这个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提高。
第四,是在各种实际斗争中,进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一系列阶级教育,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的觉悟水平。革命的实际斗争一步一步的前进,阶级教育一步一步的深入,各民族人民的阶级觉悟就一步一步的提高,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就在人民的阶级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起来。
第五,是在各种实际斗争中,在政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中,培养了蒙古族和区内各民族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干部。现在内蒙古全区十三万干部中,已经有两万一千名蒙古族干部和五千七百多名达斡尔、鄂温克、回、满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以这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有一定共产主义觉悟水平的干部为核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更好的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教育和组织各族人民群众建设伟大的祖国,建设自治区,建设各民族人民无限美好的光明自由的将来。
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电报中指示我们说:“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指示我们要为:“建设新的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我们过去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指示,今后我们一定要用更大的努力,为执行这个指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为创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内蒙古的自由光明的历史——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5版()
专栏:

团结互助 传授技术
包钢大力培养各族工人
本报讯 内蒙古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成长的摇篮——包头钢铁公司全公司一千七百多名蒙、回、满、朝鲜等各民族工人,在汉族老师傅耐心帮助下,边做边学,成长很快。这些少数民族工人有许多是从部队转业来的,有的是从牧区、农村来的,经过短时间的实习训练,现在他们大多数都能够独立操作。
选矿烧结厂加工修理车间蒙古族徒工黑子,去年9月间开始学电焊,汉族老师傅就把着手教给他电焊技术,现在他已经学会了平焊、立焊、仰焊比较复杂的技术,还学会了汽焊,达到二级工水平。炼铁厂机械加工车间徒工、回族姑娘门桂英,去年7月在小学毕业后来到包钢。她刚一进车间,看见到处是电线,车床一开动,怕得不行,汉族老师傅就热情地给她讲安全知识,讲车床构造,告诉她不要怕,以后又耐心地教她如何上料,如何上床子工作,如何套缧丝等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现在她在技术理论上已懂得一大套,什么英、公制换算,斜度、多边形、车床、交换齿轮、切削速度等计算她都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她学习了扒毛坯、扣基础缧丝、切缧丝垫圈、部分零件的修理和制造等比较复杂的技术,而且做这些活还能达到质量要求。
在白云鄂博矿山上,有一批蒙古族工人正在操作着电气机车、穿孔机、“乌拉尔巨人”(一次可挖掘四立方公尺矿石的大电铲)等现代化生产工具,为包钢一号高炉生产储备着大量矿石。他们是半年多以前才到矿山的。那时候,他们也和黑子一样,连汉话也说不好,文化程度都不到高小,技术名词听不懂,老师傅讲课连笔记也记不上。汉族老师傅白天带他们到机器上实习,晚上就到他们宿舍去帮助绘图,进行详细的讲解。有一次,汉族老师傅李德润,为了帮助蒙古族徒工金山了解电流控制仪表的构造,翻阅参考书,寻找金山能够接受的字句,整整忙了一夜。冬天的主矿山顶,常常是风雪弥漫,寒风凛冽,电铲机司机刘宗禹忍受着严寒,整整一个冬天没有离开主矿,手把手地教给蒙古族徒工照日格图操作,现在照日格图已经正式担任了电铲副司机的工作。从鞍山来的老工人金德礼,为了尽快地把蒙古族徒弟色吉拉呼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电铲手,把色吉拉呼接到自己的宿舍里,利用晚上时间教给色吉拉呼技术,经过了四个多月时间,色吉拉呼就学到了过去通常需要二、三年才能掌握的技术。
(赵永西、王文亮)(附图片)
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绒线工区前纺粗纱车工蒙族李秀英(右)在师傅包秀珍(左)的亲切帮助下,技术很快熟练。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第5版()
专栏:

各族协作土变金
翁牛特旗生产大发展
本报讯 一个自觉的、全面的、全旗性的共产主义大协作,正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农村牧区广泛实行。今春以来,全旗各牧区人民公社的牧民们已把大批健壮的耕牛和质量很好的羊粪支援旗内各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各农村人民公社也派出一批富有农业生产经验的汉族农民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木匠及制砖、缝纫等技术工人到牧区去帮助建立饲料、蔬菜基地,砖厂、缝纫厂以及赶制与修理牛车等牧业生产工具,并把很多优良的粮食蔬菜种籽运给牧区。这个旗蒙汉人民协作建成的乳品联合加工厂,就要投入生产了。全旗各农区人民公社援助白音汗牧区公社一万多民工,修筑少勒河拦河坝,白音汗牧区人民公社也为各农村人民公社改良牲畜和拨划草场的协议已经达成并执行。最近,白音汗人民公社的蒙古族社员们,常常赶着二、三头或四、五头役牛,拉着许多粪肥,向农业区进发,支援汉族社员。这个公社的党委书记包哲(蒙古族)说:白音汗的牧民同其他地区汉民的协作和支援,完全成了自觉的行动。去年春耕时,山咀乡红旗人民公社的役畜不足,肥料缺乏,白音汗的牧民就主动送去四十五头耕畜和大批羊粪,帮助汉族社员们完成了春播任务。红旗人民公社根据白音汗的牧民不会种地和缺乏种籽、油料的情况,派出有经验的农民帮助建立饲料和蔬菜基地,并给了大批种籽和油料。牧民感激地说:“汉族兄弟的帮助,我们永远忘不了。”去年秋翻时,牧区七个苏木了解到农区役畜不足,就支援了四百多头牛,帮助五个农业乡翻地一百零八万亩,使全旗深翻地面积由过去的60%—70%,提高到90%以上。
自从全旗各族人民这种新的协作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经济面貌迅速改观。1958年全旗粮食比1957年增长43%,牲畜纯增7.18%(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一向缺乏农业生产技术的牧区,在汉族农民的帮助下,不仅粮食蔬菜的种植面积空前扩大,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很大提高,去年牧区饲料基地每亩平均产量由过去的几十斤,提高到二百八十多斤,蔬菜已能基本自给,并且,在许多地方还发展了养兔、养猪、养鸡等多种副业生产,丰富了牧区经济内容。
(白树廉)(附图片)
翁牛特旗乌丹镇汉族木匠潘云祥、赵海山等帮助牧民制造牛车。
本报记者 白树廉摄


第5版()
专栏:

友谊的花朵
团结院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东落凤街上,有一个普通的院落。院内住着七户人家。一户蒙古族、三户满族,另外三户是汉族。平日,他们友爱互助,人们称赞为“团结院”。
“团结院”里的蒙古族妇女尼吉玛,自从担任了街道的居民委员会主任以后,成天废寝忘食地在外奔波。同院汉族妇女李秀兰看到尼吉玛这种热心公益的精神,深受感动,于是,她经常在尼吉玛外出工作的时候,主动地把尼吉玛的家里整理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还替尼吉玛做好了香喷喷的中午或晚上的饭菜,等她归来。尼吉玛一谈到这件事,就激动起来。热诚地关心集体和别人,已成了这个院子里各族人民的生活风尚。满族干部王增福的爱人去年生孩子时,院里的各族妇女,都热诚地前来帮忙,有的蒙古族妇女还把炒米和黄油送给产妇保养身体。(王文亮)
深夜救亲人,百里送柴草
今春,解放军某部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哈里察布湖挖碱。一天晚上,战士们正准备睡觉,忽然从远方飞奔来一个骑马的蒙古人。这个人表现得很紧张。指挥部的蒙古族公务员小包连忙问他:“同志,你有什么事?”那人说:“有急事,我家大人和孩子病得很厉害,听说解放军来了,我特来求求解放军的大夫给治病。”当时在场的李政委立即命令医生赵民安带领卫生员康全马上乘救护车去抢救。李政委还对司机说:“病人情况很严重,车越快越好。”
深夜,汽车在草原上急驶。突然阴云密布,狂风暴起,霎时间大雪复盖了原野。汽车到达老布旦的蒙古包后,医生急忙下车为一个青年妇女和两个小孩患者诊断,给病人打了针、服了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医生就留下药品,作了吩咐,告辞回去了。不几天,患者的病都好了。
大雪一直不停的下着,草原上益加寒冷了。对解放军深怀感激的老布旦,怕寒冷的天气冻坏了战士,特从百里之外送来了五千斤干草。他激动地说:“解放军的汉族医生,救活了我的亲人,我永远忘不了解放军的恩情,这几天天气很冷,特送来些干草,请同志垫在铺上。”老布旦的热心肠深深感动了战士的心。战士们再三谢绝无效,就收下了干草,送给老布旦两只黄羊作为酬谢。
(张并志文)
蒙汉亲如兄弟
内蒙古杭锦后旗沙海公社建设大队,今年的小麦播种任务增加到六千亩。在紧张的播种时期,又要耙地撒粪,还要下种,感到劳力非常困难。大队党总支特为此发出紧急动员令,动员全队社员抓紧一切时间,突击播种工作,动员令发出后,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岁上下的儿童,全队干部、炊事员、饲养员、保育员、铁木匠等都热烈响应,马上就掀起了春播高潮。阴山以北的三位蒙古族牧民,路经此地,看到这种情景后,也主动地参加了这个战斗的行列。他们穿着蒙古民族的服装,唱着蒙古小调,挥舞着借来的铁锹,干得非常带劲,两小时就撒开了四十车土粪。当地汉族农民高兴地说:真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好,蒙汉人民亲密的像兄弟一样。(段随柱)(附图片)
萧林插画


第5版()
专栏:

地上地下资源多
由于历史上造成的民族偏见,不少人把内蒙古看作是荒凉的地方。一提起内蒙古,就会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首从北齐时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歌谣。事实上,祖国边疆这块土地,不仅山河壮丽,土地肥沃,而且拥有无限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我国发展现代化钢铁工业、农业、畜牧业、森林工业的大好基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这些资源才逐渐被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约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蒙、汉、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藏等十九个民族,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自治区。全区由东向西南延伸两千多公里,形成一个辽阔的狭长地带,绝大部分是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高原。大兴安岭纵贯东部地区,西部有阴山山脉横贯其间,构成了蒙古高原的边缘。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等,许多大面积平原布满全区。
经过近年来地质工作者的勘探,证明内蒙古矿藏极为丰富。全国闻名的白云鄂博大铁矿,已经成为我国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的原料基地。国家迫切需要的铬铁矿,也在这里找到了。煤炭储量也很大,仅桌子山、乌达等处已探清的煤炭埋藏量,已居全国第二位。此外,全区还有铜、油母页岩、铅锌、金、云母、石棉、水晶等矿藏。自实行区域自治以后,已初步建立起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学等骨干工业。一些原来只有少量手工业或根本没有工业的山林地带和草原,都建起了各种工厂。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也热情地和本区各族人民一道进行各项建设事业。
从大兴安岭到贺兰山,全区有着丰茂的草原、肥沃的农田和茂密的森林。著名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牧场,每年生产出大量的牲畜、肉类、皮毛、乳制品和各种畜产,供应国家和人民需要。呼伦贝尔草原城市海拉尔,已成为我国乳品工业的主要基地。粮食和技术作物的产量也逐年增长。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去年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长了两倍多。世世代代经营猎业的鄂伦春族,正在由单一的狩猎经济向多种经营发展,建立粮食蔬菜基地,开展副业生产,并出色地担负着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工作。在各个农村、牧区,最近还勘查出上千种野生植物,可作纺织、酿造等轻工业原料;其中胡麻纤维一项,每年就可织布六百万匹,能满足全区用布需要。内蒙古的森林面积占全国第二位。去年一年内,从大兴安岭林区运出的木材就达二百多万立方公尺,有力地支援了各地煤矿、铁道、水利工程和城市等建设。


第5版()
专栏:

“母亲之湖”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个面积达二十五平方公里的盐湖。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盐。今天人们从湖里捞了一吨白晶晶的盐,过几天,那个地方又会长出一吨盐来。如果有人来的时候没带装盐口袋,只要他随便找根棍插在湖里,就会结上厚厚的盐晶,那他就可以提着这些盐走。因此,蒙古族牧民们亲切的称这个湖为“额吉诺尔”,汉文的意思就是“母亲之湖”。用这个称呼表明这个湖的盐,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永不枯竭地满足草原各族人民的需要。
上图 牧民们在“母亲之湖”运盐。
下图 棍棒插在盐湖里结成的盐晶。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摄


第5版()
专栏:

兽中珍宝
三河牛
三河牛,是内蒙古的优良牛种。产地在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旗,它是由苏联、日本等国输入的一些不同品种的牛交配改良而成的混血种牛。经过五十年的杂交培育,三河牛已成为品种优良,乳肉兼用的良种。
目前,数万头三河牛大部分集中在国营牧场里饲养。三河牛平均每年产奶量(一个泌乳期约二百七十天)已超过三千公斤,比一般蒙古牛产奶量高出十倍左右。这种牛还具有容易育肥、体型高大等特点。
最近,呼伦贝尔盟巴克西敖包牧场出现了一头“卫星犊牛”,它出世只有半年,体重就增加到三百六十八公斤,据说三河牛的优良后代生长到二岁时,体重可达到一千公斤。
马鹿
在大兴安岭深山密林间,生长着成群马鹿。这种鹿,比驼鹿小一点,身长而细,脚也长,雄鹿体重约四、五百斤,雌鹿约三、四百斤。马鹿是兽中之宝,它的茸角、胎、尾、鞭、硬角和心血,都是珍贵药品原料,鹿皮、鹿筋可以缝制衣服,制作皮鞋、手套,其肉味美,富有营养,经过鞣制的鹿皮可以用来擦精密光学仪器。内蒙古境内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猎民,每年都从林区猎取马鹿卖给国家。现在正在建设人工养鹿场,保护鹿源,开展养鹿业。
大青羊
大青羊,又名青山羊,因产于内蒙古的大青山而得名。大青羊是一种耐寒性的野生动物,长年栖息于山峰悬崖绝壁之处,越是天冷风大,它越喜欢攀登高处,顶风而卧。大青羊腿细、蹄硬、行走如飞,几丈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因此,人们很难捕捉。大青羊皮是一种珍贵的防寒用品,以大青羊皮制成的皮袄轻而耐寒。大青羊血是一种良好的药材,主治妇女经血不调,并用于其他活血等病症。其肉较黄羊肉细嫩,当地群众欢喜食用。  (张国潘)(附图片)
田禾摄
赵连升摄
田禾摄


第5版()
专栏:

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
各族干部迅速成长
本报讯 活跃在内蒙古各个战线上的广大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少数久经锻炼的蒙汉老干部的耐心帮助和培养,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过程中,进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迅速成长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培养出少数民族干部十三万多人。这些干部已成为自治区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对推动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内蒙古有不少优秀的民族干部,在各级政府、党委担任着领导工作。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四十五个委员中就有二十个委员是蒙古族,占委员总数44%以上,加上回、满、达斡尔族委员就占委员总数的51.12%。在全区一百二十六名旗党委书记中,蒙古族干部就有六十八名,占53.96%。这些干部中已经有66%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这样,使党的各项政策与自治区的实际就更易于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了党对自治区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各族人民群众的联系。
自治区成立初期,蒙古族干部很少,有些部门几乎没有蒙古族干部。经过十二年来贯彻执行“大量培养、放手提拔、大胆使用”的方针和蒙汉老干部“带徒弟”,以及开办各种学校,办各种训练班,送区外专科学校深造等办法,已经培养出大量知识分子和农牧民出身的干部。现在,不仅党委、政府系统有民族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在工厂、农牧场、公司商店、高等、中等学校中均有民族干部担负着领导工作。还有一批从事理论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工作的民族干部。这些部门的民族干部已占其干部总数的12.4%。如建设在自治区的国家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包头钢铁总公司一开始,党就注意了对区内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工人的培养。目前,已有蒙古族干部九十四名,其中有包钢总公司副经理、包钢直属公司经理、副经理、工程师等。这个公司最近规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还将配起三百四十五名蒙古族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期内,还将使蒙古族职工达到四千人左右。目前已有蒙古族、达斡尔、回、满、鄂温克等民族工人一千七百多人在包钢工地和技术学校胜任愉快地参加生产和学习。散布在内蒙古农村、牧区的蒙古族干部,绝大部分是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或贫苦农牧民子弟,他们生活刻苦,立场坚定,善于联系群众,熟悉生产知识,在领导和发动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中,都起着重大作用。如在旧社会当过奴隶,现在当了副盟长的宝音必力格(蒙古族),他在四子王旗当旗长时,一到牧区,就生活在牧民群众中,帮助牧民喂羊羔、扫羊圈、拉羊草,有时还同牧民一道去放牧,甚至冒着风雪给病人请大夫。因此,牧民都热爱他,把内心的话向他讲,还亲热地称他“玛乃好希棍达热嘎”(蒙语:我们的旗长)他当了副盟长后牧民还经常去看他。
(李支云、师海云)


第5版()
专栏:

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奎璧
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以后,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个新变化。区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在解放以后建立起来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随着祖国和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日益巩固和发展。
内蒙古人民曾经有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帝国主义的压迫,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蒙古民族内部封建阶级的压迫,使蒙古民族人民处于贫穷落后、疾病、衰亡的境地,曾经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和互不信任。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内蒙古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经过了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在蒙古民族和各民族人民自己的努力下,在汉族劳动人民的帮助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事业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摆脱了贫穷、落后、疾病、衰亡的历史状况,人们的政治面貌、精神面貌、物质文化生活面貌,都起了深刻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化。从政治方面看,民族之间的关系和民族内部的关系彻底改变了,蒙汉民族之间和区内各少数民族之间出现了平等友爱、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从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看,从自治区成立的1947年起到1958年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四倍以上,在大跃进的1958年,生产了八万多吨铁,一万多吨钢,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历史;以包钢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正在形成,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面貌的根本改变,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的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已经初步建成。粮食产量增加了二点四倍;牲畜头数增加了将近两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从1947年到1958年底,全区城乡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四倍半,蒙古族人口增加了三十万,区内少数民族人口也有很大的增长,到处呈现着人财两旺的繁荣景象。
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关系为什么能够在很短时间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呢?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因。
第一,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正确。内蒙古各族人民从自己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到,只有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才是各族人民走向繁荣幸福的道路。因为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蒙古族和各族人民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大发扬了民族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精神,提高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建设上的积极性,因而自治区的生产建设就得以飞跃地向前发展。
第二,是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实行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族人民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造了资产阶级,废除了剥削制度,同时也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就会随之消失。”(共产党宣言)正因为如此,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间的关系、民族内部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经济文化建设的大发展,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使蒙古族和区内各少数民族逐步走向祖国先进民族的行列,经济文化差别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关系就进一步密切。工业、农业、牧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但为内蒙古自治区各项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而且在政治上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例如,因为工业的发展,本民族的工人阶级生长起来了,解放以前蒙古族的工人寥寥可数,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万三千多职工,区内各少数民族职工,现在已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仅包钢一个企业内,现在就已经有了成百的蒙古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企业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千七百个工人。一个民族内部工人阶级的成长,标志着这个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提高。
第四,是在各种实际斗争中,进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一系列阶级教育,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的觉悟水平。革命的实际斗争一步一步的前进,阶级教育一步一步的深入,各民族人民的阶级觉悟就一步一步的提高,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就在人民的阶级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起来。
第五,是在各种实际斗争中,在政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中,培养了蒙古族和区内各民族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干部。现在内蒙古全区十三万干部中,已经有两万一千名蒙古族干部和五千七百多名达斡尔、鄂温克、回、满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以这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有一定共产主义觉悟水平的干部为核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更好的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教育和组织各族人民群众建设伟大的祖国,建设自治区,建设各民族人民无限美好的光明自由的将来。
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电报中指示我们说:“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指示我们要为:“建设新的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我们过去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指示,今后我们一定要用更大的努力,为执行这个指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为创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内蒙古的自由光明的历史——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5版()
专栏:

团结互助 传授技术
包钢大力培养各族工人
本报讯 内蒙古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成长的摇篮——包头钢铁公司全公司一千七百多名蒙、回、满、朝鲜等各民族工人,在汉族老师傅耐心帮助下,边做边学,成长很快。这些少数民族工人有许多是从部队转业来的,有的是从牧区、农村来的,经过短时间的实习训练,现在他们大多数都能够独立操作。
选矿烧结厂加工修理车间蒙古族徒工黑子,去年9月间开始学电焊,汉族老师傅就把着手教给他电焊技术,现在他已经学会了平焊、立焊、仰焊比较复杂的技术,还学会了汽焊,达到二级工水平。炼铁厂机械加工车间徒工、回族姑娘门桂英,去年7月在小学毕业后来到包钢。她刚一进车间,看见到处是电线,车床一开动,怕得不行,汉族老师傅就热情地给她讲安全知识,讲车床构造,告诉她不要怕,以后又耐心地教她如何上料,如何上床子工作,如何套缧丝等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现在她在技术理论上已懂得一大套,什么英、公制换算,斜度、多边形、车床、交换齿轮、切削速度等计算她都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她学习了扒毛坯、扣基础缧丝、切缧丝垫圈、部分零件的修理和制造等比较复杂的技术,而且做这些活还能达到质量要求。
在白云鄂博矿山上,有一批蒙古族工人正在操作着电气机车、穿孔机、“乌拉尔巨人”(一次可挖掘四立方公尺矿石的大电铲)等现代化生产工具,为包钢一号高炉生产储备着大量矿石。他们是半年多以前才到矿山的。那时候,他们也和黑子一样,连汉话也说不好,文化程度都不到高小,技术名词听不懂,老师傅讲课连笔记也记不上。汉族老师傅白天带他们到机器上实习,晚上就到他们宿舍去帮助绘图,进行详细的讲解。有一次,汉族老师傅李德润,为了帮助蒙古族徒工金山了解电流控制仪表的构造,翻阅参考书,寻找金山能够接受的字句,整整忙了一夜。冬天的主矿山顶,常常是风雪弥漫,寒风凛冽,电铲机司机刘宗禹忍受着严寒,整整一个冬天没有离开主矿,手把手地教给蒙古族徒工照日格图操作,现在照日格图已经正式担任了电铲副司机的工作。从鞍山来的老工人金德礼,为了尽快地把蒙古族徒弟色吉拉呼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电铲手,把色吉拉呼接到自己的宿舍里,利用晚上时间教给色吉拉呼技术,经过了四个多月时间,色吉拉呼就学到了过去通常需要二、三年才能掌握的技术。
(赵永西、王文亮)(附图片)
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绒线工区前纺粗纱车工蒙族李秀英(右)在师傅包秀珍(左)的亲切帮助下,技术很快熟练。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