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来部生产队用事实教育群众全面加强稻田管理
浇水锄草追肥环环抓紧
本报南京3日电 江苏省高邮县临泽人民公社来部大队的党支部,研究了当地农民在水稻管理上重视灌溉、除草,不重视积肥追肥的习惯后,用大量事实说服群众,开展了“灌溉、积肥、追肥三关一齐过”的田间管理运动。
来部大队是临泽公社的一个先进队。到6月25日为止,全大队五百多亩单季早稻锄完了第二遍草,一部分早栽的中稻也开始锄草和耥耙松土工作。在灌溉方面,一千多亩自流灌溉的田,都有放水员管理;不能自流灌溉的一部分田,有重点地安装了风车提水。但是,积肥工作却放松了,走遍了全大队,看不到有人忙积肥。根据6月18到24日七天统计,全大队三百七十五个劳力,每天用于灌溉方面的占16%,用于锄草方面的占66%,用于副业和牲畜管理方面的占18%。
党支部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队干部和社员忽视积肥追肥有三个原因:(一)历年习惯是:第一忙水,第二忙草,第三才忙肥。老农吴广仁说:“抗旱年成是忙水,不抗旱就除草,草也不多就忙肥。”按照他的意见,水、草、肥不能同时兼顾,只能顺次序地做。(二)多数小队干部和社员看到秧苗长势很好,产生了自满的情绪。老农王裕山说:“今年有了自流灌溉,水不成问题了。草多会欺苗,现在人人忙除草,全大队抓水又抓草,我看有了这两样,秋熟就可以丰收。”这反映了很多人的看法。(三)许多人认为基肥下得足,就不需要追肥;要追肥的,也只是少数底肥不足的三类苗。
党支部根据这些情况,组织小队干部讨论了两次,并以小队为单位,发动社员研究“水、草、肥三关一齐过”,对于争取秋熟更大丰收有什么好处?经过深入细致的讨论与研究,许多小队干部和社员都认识到水稻田间管理先抓水、后抓草、有余力再抓肥的做法,是公社化以前条件差、力量弱,只求有收,不保丰收的不得已的做法。这个大队去年水稻田间管理的情况,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做法是应当改变的。去年夏插以后,子英生产小队劳力用于抗旱,田间管理抓了灌溉,放松了锄草和追肥,三百多亩水稻平均亩产三百八十斤,产量最低。中心生产小队既抓抗旱,又抓锄草,三百多亩水稻,平均单产是四百一十斤。徐中生产小队有七十亩中稻田,灌溉和除草农活做得好,在抽穗前又追了一次肥,结果平均亩产五百一十斤。通过“比产量,找原因”的讨论,干部和群众一致认为:“水、草、肥三关一齐过”,是增产的好办法。单抓锄草和灌溉,放松了积肥追肥,只能小丰收,不能大丰收。
各队在讨论中,进一步分析了今年的有利条件,想出许多积肥办法,大搞积肥。徐中、子英、双沟三个生产小队的社员,原来认为锄草任务重,抽不出人来积肥。经过讨论以后,大家认为今年条件比去年好,去年抗旱连夜踏水车,今年有了自流灌溉,应该省出劳力来积肥。因此,这几个队先后抽出15%—20%的劳力去搞积肥和追肥工作。原来车水灌溉任务较大的来东、来西两个生产小队,也根据田间管理水、草、肥三结合的新要求,重新调整了风车布局,想办法扩大了灌溉面积,节省了二十多个劳动力,成立积肥和追肥的专业小组。
到6月29日为止,来部大队已经组成了七十五人的积肥与追肥的专业队伍,有六只小船下荡割青草,每天能积绿肥一万五千多斤。五百多亩早稻田的追肥工作已经完成了70%。去年全队一千九百多亩田只有20%追过肥,今年全队根据现有的家肥、化肥、以及开展积肥运动攒积的肥料,预计一千九百多亩稻田,可以全部施一次追肥。这就有效地保证了今年秋熟作物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动群众 加强田间管理
宜良开展稻谷高产竞赛
本报昆明3日电 宜良全县十五个公社开展大面积稻谷双千斤高额丰产竞赛,并力争超计划增产。
这个竞赛是在蓬莱公社倡议下开展起来的。蓬莱公社在小满结束插秧以后,即提出水稻过好四关的口号,要求作好薅草、追肥、防洪、除治病虫害四项工作,争取全社三万多亩稻田亩产两千斤,并向全县各公社提出开展竞赛。
当6月中旬,蓬莱公社提出竞赛倡议的时候,中共宜良县委及时作了研究,认为开展这一运动是全面贯彻多种多收与在一部分土地上争取高额丰产的生产方针,鼓舞全县人民树立不断跃进的思想,再接再厉打好中耕战役,力争稻谷增产的良好组织形式。立即成立了高额丰产指挥部,由县委第一书记亲自领导。指挥部下设三个工作组,由两个具委委员和一个农业部长带领,深入到片负责总结中耕当中的各项先进技术措施,组织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进行检查评比,统一领导整个竞赛运动。此外县指挥部还设了二十多亩水稻高额丰产指挥田,以这里为基点,经常研究高额丰产的一些技术措施,摸索病虫等灾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便加强大面积高额丰产竞赛运动的具体领导。县委还要求各公社和管理区也分别设立高额丰产指挥部和指挥所,普遍设立指挥田,直接加强对高额丰产专业组的领导。
在大面积高额丰产竞赛运动中,全县各地十分注意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辩论: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使粮食更多增产。
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都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条件,选出土质较好的农田,建立稻谷高额丰产片,响应倡议,开展竞赛。五星公社从三万多亩稻田里,选出一万五千亩参加竞赛。他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开展每人积千斤绿肥运动;每亩追肥从三千五百斤增加到六千斤;建立田间管理责任制,做到不涝、不漏、无草、无虫。蓬莱公社五四管理区已经按时按质薅完了头道秧,追施了一千亩田的肥料,二道秧已经薅了30%。全县薅秧日进度已从三千七百四十五亩,提高到近五千亩。
随着运动的逐步深入,增产技术措施也更踏实具体。各地都要求在八十天内,认真薅四道秧,实行合理灌溉,施二至三次追肥。特别强调合理追肥,看苗追肥。一般一类苗追施标准厩肥三千斤,二类苗五千斤,三类苗一万斤。全部高额丰产田每亩加施一百斤热制磷肥和一百斤草木炭,切实过好稻谷“三关”(返青发棵关,圆秆孕穗关和籽粒饱满关),保证每丛苗棵有效分蘖不少于十五苗,每亩不低于二十万穗,每穗不低于一百粒谷子,粒粒饱满,力争亩产稻谷二千斤。
本报讯 为了加强禾苗田间管理,云南大关县盐津公社柏树管理区建立了干部管到片,社员管到块,四定插牌到田,田间管理到人的生产责任制,做到片片有将,块块有兵,措施踏实,管理认真。
建立田间管理责任制以后,社员反映很好,有的社员把自己管理的田称做“责任田”,说对“责任田”都要多看它几眼。全管理区十几个队长以上干部,对所负责任的片都深入加强了领导。社员生产劲头也更大了,很多社员天蒙蒙亮都跑到自己的“责任田”去检查一遍才出工,收了工也要去看看才放心。发现问题也积极地提出建议,全管理区仅四天就提出了二百五十多条。如社员周保明发现“责任田”里防洪沟和拦山堰没有疏通,就提出建议,队长马上调派四人去培修了七条防洪沟。(附图片)
四川温江县万春公社展开薅秧竞赛。这是飞龙管理区的社员们在加劲薅秧。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管禾苗和管思想
梁光景
秋熟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了。适时追肥,合理灌溉,细致除草,预防病虫等等工作都摆在眼前。怎样才能把这些工作都作得很好呢?
有人认为:只要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适时地灌水、施肥、中耕、防害就可以了。他们对技术操作规程很重视;可是,在执行这些技术操作规程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思想障碍?它同农民原有的管苗习惯有什么抵触?就不大注意了。
在生产技术方面,是不是没有什么思想问题可以注意呢?就以施肥来说,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农民谁不知道肥料的重要呢!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各地农民积肥、施肥的习惯大有不同:有的地方习惯于冬春积肥,有的地方习惯于夏秋积肥;有的地方重视基肥,轻视追肥,有的地方既重视基肥,也重视追肥。这些习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今天,有些地方条件已经变了,农民原有的习惯却还没有变。遇到田间管理上的一些措施同农民原有习惯发生了矛盾,那就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研究解决的办法,吸取群众意见的正确部分,同时用具体事实来说服群众改变在新条件下显得不合理的旧习惯。
这些情况说明:田间管理工作要真正做得好,不仅要管禾苗,而且要管人的思想。
思想怎样才能管得好?要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懂得技术。空谈思想工作是不行的。有人说:管苗需要有科学知识,做思想工作就不需要科学知识。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我在临泽人民公社来部大队亲自见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干部到田头和老农谈心,干部说:“今年要增产,每亩稻田至少要施一次追肥。”这位老农不赞成这个意见,他说:“我看,瘦田可以施追肥,底子肥的田就不要施追肥。”他指着身旁一块已经发棵封行长得很好的中稻田说:“你看这块田也要追肥吗?”这位干部由于对水稻追肥缺少研究,被老农问得没有话说了。这个事例说明:要说服农民,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学问。


第3版()
专栏:

收早稻种晚稻的紧张战斗即开始
江西大修大造夏收夏种农具
萍乡周到安排农忙期间社员的生活
本报南昌3日电 江西省各地正大修大造各式农具,为夏收夏种准备数量足质量好的武器。
“春争日,春争时”,紧张繁忙的夏收夏种季节就要到来。江西全省二千三百万亩早稻要及时收上来,二千多万亩晚稻要及时种下去,这些农活要在二十天左右完成。因此,抓紧时机,做好夏收夏种准备就成为当务之急。各地人民公社根据夏收夏种需要,提早制定了修理和添置工具的计划,并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按计划修置。抚州专区临川县李渡公社,人人动手修置工具,经过二十多天的苦战巧干,全社需要的镰刀、谷箩、口袋、晒垫和打谷机等已准备得一应俱全,并确定了专人负责保管。宜春专区各人民公社根据今年早稻密植、晚稻面积扩大的新情况,算劳力,排工具,算时间,克服了麻痹思想,全区一个月内就修理和新制了一百八十万件农具。
江西各地人民公社在准备夏收夏种工具中,特别注意发挥手工业的力量,使工具准备做到了既快又好。临川县各公社组织了数百名手工业能工巧匠,建立了十多个修配厂和四十多个修配站,半月之内就制造了十五万多件工具,修理了五十万件小农具。吉安专区组织一万多名手工业工人背着生产工具下乡,巡回检修农具,不到一个月,就为公社社员修理和制造了各种工具三百多万件。
由于原材料供不应求,交通运输繁忙,江西各地在准备收种工具中,还认真贯彻了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供应的方针。 (刘光辉)
本报南昌3日电 再过二十天左右,一场割早稻种晚稻的紧张战斗就要开始了。为了打好这一仗,中共萍乡县委十分注意安排社员的生活需要。
早在今年4月,县委就对夏收夏种中的社员生活作了安排。各公社根据县委的指示,从多方面抓副业生产的领导,增加副业收入。至6月初,很多公社的副业收入已经达到每人平均十元左右。湘东公社用副业收入已为社员购买了一批仁丹,救急水等防暑药品,并储备了大量的腌菜、糖片,保证社员在大热天能吃上美味的腌菜汤和糖片汤。这个公社还组织了一批有经验的社员,制作了一批土药“凉茶”供社员饮用。宣风、河下、空彻等公社腌制了一批皮蛋,保证社员在收割下种中人人都能吃上。上粟公社准备把农闲时节省起来的茶油在夏收夏种供应社员。山区一些公社还为平原地区运来了笋干。
商业部门也在积极安排生活资料的供应,准备组织一千个货郎担,每人一把镰刀一担货,把货送到田塍,为夏收夏种服务。卫生部门正在筹划“医疗包上田塍”,做到病发药到,不误生产。
为使生产、生活同时抓好,县委最近召开了扩大会议,对夏收夏种中的社员生活又作了具体部署,并计划在最近作一次检查评比。


第3版()
专栏:

和农副业结合 组织多家经营
四川扩大生产著名干菜酱菜
本报成都3日电 四川省商业部门在积极组织副食品生产中,大力发展干鲜著名小菜,供应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
到目前为止,全省生产的各种小菜已增加到三百多种,包括与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黄花、木耳、榨菜、笋干、腌大头菜、冬菜、芽菜、玉兰片,以及豆腐乳、糟蛋、酱菜、泡菜等。生产加工的地区,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遍及农村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四川省是各种副食杂品生产基础较好的一个地区,品种繁多,原料充足,历来就有生产的技术和习惯。为了满足省内外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今年商业部门对各种名小菜的生产及时作了安排。南充专区采取统一安排、多家经营的办法后,今年已加工了二十万斤冬菜。在主产木耳的广元、旺苍、通江等山区,商业部门组成巡回小组,帮助公社合理安排劳力,上山搞木耳生产。旺苍县经过农副业统筹安排以后,已从各公社抽出一万多个劳动力,突击生产和加工木耳。在各大、中城市,也利用现在蔬菜旺季,组织郊区公社、酱园加工酱腌菜。万县市各综合商店,副食品经理部克服了没有厂房的困难,在短短半个月内,加工了三十五种酱腌菜,共一百六十五万多斤。制造酱菜需要的各种原料,商业部门也保证优先供应。
今年各地还注意开辟新的产区,扩大生产。如著名的四川榨菜今年不仅扩大了涪陵、万县等老产区的种植面积,就是内江、乐山、泸州、南充、达县等专区也开始生产。过去四川黄花主要集中在渠县一地生产,现在经过人工移植,全省已有十个专区、二个市开始生产,质量良好、产量亦高。为了准备大量生产笋干,目前泸州、乐山、雅安等专区正在调查秋笋的生产潜力。 (范眭)(附图片)
四川成都市口同嗜的豆豉历史悠久,香味可口。这是工人正在包装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广东各河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
各地正全力排除渍水抢收抢种
新华社广州3日电 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各江河水位2日已全部降到警戒水位以下。
由于广东这次洪水延续时间相当长,各江河水位从超过警戒水位到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一般超过半个月以上,因此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堤围内渍水一时无法往外排,不少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受淹。到目前为止,还有六十万亩左右的耕地受围内渍水的淹浸。现在各地已出动抽水机、龙骨水车等所有排水工具,全力排除渍水和进行抢收抢种。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内蒙古家兔养得多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昭乌达盟等地人民公社养兔场的社员们,正在忙着接产仔兔,大量繁殖家兔。在1957年的时候,自治区还只有少数农民喂养家兔,但是公社化后到今年年初,全区已拥有各种家兔四十六万多只。
河南发展药材生产
河南各地积极组织中药材生产。据洛阳、信阳、南阳、许昌、开封、新乡六个专区到5月底的统计,春播药材面积已达二十三万七千多亩,占全年生产计划的64.83%,比去年同期增加88%。
河南省今年开辟了许多药材新产区。历史上从未种植过生地的开封、信阳、洛阳等专区,今年都试种了生地。
中共遂平县委号召全县人民每人在屋边宅旁种瓜蒌一至二棵,并且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各地还加强了对野生药材的采集和收购工作。
湘西油桐结实累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产——“金色桐油”,今年结实累累。今年,自治州油桐的采摘面积将有一百五十万亩。各族农民正在林间加强对油桐的培育管理,力争桐油更大丰收。据最近初步统计,全州已中耕垦复油桐十一万六千多亩。


第3版()
专栏:

锦城的酱菜
脍炙人口的川菜,以它独有的浓馥、丰富,使人难以忘怀;但是,四川的酱菜更别具风味:一碟豆瓣酱、几块泡萝卜,或者一碗腌盐菜,也令人吃得津津有味。
四川的小菜以成都最有名。在这里,几乎每条街巷,都有酱园铺。一块香辣豆酱乳只要三分钱,一碗盐泡菜二分钱就可买到。在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化上几分钱角把钱,就有一顿适口的佐餐菜。
最近我访问了成都联合酿造厂,这是一家专门生产豆腐乳和酱腌菜的工厂。它的产品远近驰名。我去时,这里正在加工白菜豆腐乳。一走进车间,就看到穿着洁白服装的女工,熟练地把用盐腌过的白菜包在豆腐坯上,然后拌上干海椒、豆瓣、花椒等香料,装入坛内让它发酵成熟。工人们告诉我,这个车间目前生产的豆腐乳,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半,但仍不能满足市场供应。最近,工人们想法挖掘生产潜力,用细磨、慢磨的办法,提高了黄豆的出浆率。过去每斤黄豆只能制二十三块豆腐乳,现在提高到三十块。仅这一措施,一年就可以增产五万多斤豆腐乳。
在各个酿造厂里,都有一些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亲自操作。在成都联合酿造厂。潘德明老师傅作的酱菜,便具有嫩、脆、鲜、香、久藏不变的优点。我看见他时,他正在热心地教导年青工人,把刚腌渍过的鲜菜进行排水。他说,我作了几十年酱腌菜,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繁忙过,许多老办法已经不够用了。最近,他和工人们一起大闹技术革新,在车间里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把古老的传统作法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他们在切菜,拌香料等部分工序中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建立了新式烘房,采用无盐发酵等先进技术,缩短生产过程。过去这个厂的豆腐乳,装坛以后至少要等八个月才成熟;现在放在烘房里用人工发酵,四个月后就能供应市场,并且质量和自然发酵的一样好。
成都的酱腌酿造厂工人,不仅生产各种传统的名产品,还竭力扩大新品种。今天,成都生产的酱腌菜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除了原有的酱冬菜、酱大头菜、五香萝卜干、酱黄瓜、酱小青椒外,最近酱腌笋瓜、窝笋、蒜台、江豆也获得成功。不久以前,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又带回了制作八宝酱菜、什锦咸菜的手艺,使成都的酱菜更加丰富多彩。
今年成都的著名小菜除了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左右,还要增加更多的新品种,以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范眭


第3版()
专栏:

扩大四川名小菜的生产
四川省商业厅副厅长 黎雪
四川人民制造了许多享有盛名的酱腌菜和干菜。这些名小菜都具有味道鲜美、价格低廉的特点,是广大城乡人民喜爱的佐食品。
几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名小菜的生产和发展。如涪陵榨菜,在四川刚解放时,年产量只有三万多担。解放后,政府成立榨菜生产辅导委员会,合理调整原料收购价格,新建和扩建了五十个榨菜加工作坊,到1956年底产量就达到四十万担左右,比解放前夕增加了十二倍以上。其它像冬菜、芽菜的产量,也比刚解放时上升五倍到九倍。
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需要量的增加,供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党委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作好酱腌菜、干菜的生产,仍是商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有一些地区,名小菜的生产仍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作好劳力、耕地、肥料的安排,以及原料、配料的供应,不用很长时间产量就可以增加。现在,许多地区已经采取国营工厂、国家和公社合办、组织公社加工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发展名小菜的生产。但是,为了更快地增加四川名小菜的生产,我们认为必须采取这样几个办法:
第一,把名小菜的生产和当地农副业紧密结合起来。各种名小菜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季节性。如黄花、木耳、榨菜、冬菜等,都是时间性很强的产品,如不抓紧,稍纵即过。因此,各地商业部门应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动协助人民公社安排劳力、技术,采取农业与副业结合、突击生产与正常生产结合、集体生产与分散生产结合的办法,组织生产。在一些名菜的主要产地,还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产、购、运、销,一气呵成。
第二,恢复和扩大名小菜老产区,开辟新产区。由于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过去只限于某一地区生产的名小菜,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开辟新的生产基地。事实上,许多名小菜是可以移植的。如四川黄花过去只有渠县一地生产,现在经过人工培植,已有十个专区、两个市开始生产;著名的涪陵榨菜,现在内江、泸州、乐山、南充等专区也成批生产,并且风味依然不变。
第三,加强地区协作,作好原料供应。大部分名小菜需要特殊的配料。如榨菜配料就有十多种,包括八角、草果、花椒、辣椒、胡椒、沙头等,主要是靠外地供应。四川省商业部门除了在省内调拨以外,还应协助从省外采购供应,以保持名小菜的质量。
第四,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名小菜的生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各酿造厂都有一些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亲自操作或作技术指导,保留着传统的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注意改进设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使生产、管理更加合乎科学原则。现在,全省部分酿造厂已建立了新式烘房,采用无盐发酵等先进技术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过程。省内有关部门,还专门召开了名小菜技术交流会,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第五,加强生产领导,建立生产专业队伍。扩大名小菜生产,除主要依靠群众,进行季节性突击加工生产外,必须适当地建立一些固定的厂、坊。有了固定的专业工人,既可以保证提高质量,又可以作为推广技术、培训新工人的基点。


第3版()
专栏:

地尽其力
——安徽萧县皇藏公社小麦大面积丰产初步调查
本报记者 于明 王林祥
安徽萧县皇藏人民公社,今年获得万亩小麦亩产八百斤以上的丰产纪录。(见本报6月20日一版)
皇藏小麦历来产量很低。今年为什么突飞猛进,一跃为高产地区呢?
据我们极为粗浅的调查,有以下三个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小麦和豌豆混种;耕作和田间管理适时细致。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往年皇藏每亩下种量为十五斤到十八斤,每亩十五万穗左右,每穗平均二十粒。
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据抽查:白土大队第十八生产队的一块八亩小麦田,(可代表周围三百亩小麦的生长情况)每平方公尺有七百四十六穗,每亩合四十九万七千多穗,每穗平均二十七点六粒。
高庄大队代村庄西有一块小麦田可代表周围一百二十亩小麦。每亩有五十万七千多穗,每穗平均二十七点五粒。
高庄大队费村生产队有一块小麦田,每亩四十九万九千多穗,每穗平均虽只有十九点三粒,但因另有三成豌豆,所以产量仍然高。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每亩的穗数都比往年增加了几倍,粒数也大大增加。
上面几块麦田实收的产量都很高。
皇藏公社去年下种量,各队情况不一,大多在三十五斤到五十斤之间。据调查,获得八百斤以上的丰产麦,一般下种量都在四十斤左右。夏村生产队和圩子生产队的两块小麦共七亩多,每亩产量平均二千多斤,下种量都是四十八斤。这个公社也有少数是每亩下种六十斤,八十斤,以至一百斤以上的,但是这些麦田在清明时就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清明后采取间苗的办法,使之通风透光。因为间苗早,后期管理好,这些间了苗的麦田还是达到了合理的密度,所以产量仍旧不低。另外,每亩下种三十五到五十斤的麦田却都没有间苗,也很少倒伏。
今年小麦收割以后,社员们对密植感到了兴趣,一般人认为明年以每亩下种四十斤左右为宜。看来下种四十斤左右,是适合当地条件的。
豆麦混种共同增产
豆麦混作能充分利用土地潜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白土大队有两个对比实例(对比麦地,土质等条件相似):
(一)种纯麦的三百一十亩,亩产八百零二斤;豆麦混种的六百四十二亩,亩产达到八百五十二斤;
(二)一块田净麦亩产一千零二十斤,另一块豌豆麦混种的则为一千一百二十斤。
又如庙街大队是皇藏有名的麦囤子,历年来小麦的总产量比赵楼大队要高三分之一。今年面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因为庙街有20%的麦地实行豆麦混种,而赵楼有90%的麦地实行了豆麦混种,结果赵楼总产量赶上了庙街。
当地群众认为,豆麦混种不但能够多打粮,而且能够多收草。豌豆麦比小麦多出面,又顶饱。豌豆秸和麦秸混在一起,牛也喜欢吃。
豌豆、小麦混种能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因为小麦可利用豆类作物的根瘤菌从空气中吸收氮。另外,豌豆麦在春天天旱时,豆叶可以遮住阳光,少晒地面,有保持水分作用,因此比净麦耐旱,而麦子则又能帮助豌豆防止干雾为害。根据群众经验,种豌豆麦的地,土质比较松疏,而净麦地则容易板结。
皇藏公社豆麦混种比例,有二、八混种,三、七混种,四、六混种和二五、七五混种。群众认为以三、七和二五、七五混种为最适当。多一分工多一成粮
皇藏公社麦田下种量每亩一般都在四十斤左右,生长整齐,很少倒伏。这除了因为当地土质较好外,还因为耕作和田间管理工作做得细致。例如创造了适合本地的双层犁保证了麦地深耕;创造的密植耩子(播幅四寸,行距一寸五),把土地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同时保证了畦与畦之间的通风透光。
田间管理实行了专人负责,平时全公社有三千多人管理小麦,突击管理时,增加到七千人。有了专人负责制,领导工作又抓得及时,所以分期看苗追肥和灌溉工作都作得比较适时。特别在耕种时的底肥上的充足,在返青拔节时人尿水、各种速效肥料准备得多,使小麦真正吃饱喝足。在小麦拔节时期,及时对部分过密的小麦进行了间苗,保证了合理密度。又由于细致的田间管理,使大部分小麦顺利地渡过了倒伏关和锈病关。(附图片)
萧县皇藏公社白土大队社员们把新收下的麦子晒干扬净,准备交公粮。
 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第3版()
专栏:

来部生产队用事实教育群众全面加强稻田管理
浇水锄草追肥环环抓紧
本报南京3日电 江苏省高邮县临泽人民公社来部大队的党支部,研究了当地农民在水稻管理上重视灌溉、除草,不重视积肥追肥的习惯后,用大量事实说服群众,开展了“灌溉、积肥、追肥三关一齐过”的田间管理运动。
来部大队是临泽公社的一个先进队。到6月25日为止,全大队五百多亩单季早稻锄完了第二遍草,一部分早栽的中稻也开始锄草和耥耙松土工作。在灌溉方面,一千多亩自流灌溉的田,都有放水员管理;不能自流灌溉的一部分田,有重点地安装了风车提水。但是,积肥工作却放松了,走遍了全大队,看不到有人忙积肥。根据6月18到24日七天统计,全大队三百七十五个劳力,每天用于灌溉方面的占16%,用于锄草方面的占66%,用于副业和牲畜管理方面的占18%。
党支部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队干部和社员忽视积肥追肥有三个原因:(一)历年习惯是:第一忙水,第二忙草,第三才忙肥。老农吴广仁说:“抗旱年成是忙水,不抗旱就除草,草也不多就忙肥。”按照他的意见,水、草、肥不能同时兼顾,只能顺次序地做。(二)多数小队干部和社员看到秧苗长势很好,产生了自满的情绪。老农王裕山说:“今年有了自流灌溉,水不成问题了。草多会欺苗,现在人人忙除草,全大队抓水又抓草,我看有了这两样,秋熟就可以丰收。”这反映了很多人的看法。(三)许多人认为基肥下得足,就不需要追肥;要追肥的,也只是少数底肥不足的三类苗。
党支部根据这些情况,组织小队干部讨论了两次,并以小队为单位,发动社员研究“水、草、肥三关一齐过”,对于争取秋熟更大丰收有什么好处?经过深入细致的讨论与研究,许多小队干部和社员都认识到水稻田间管理先抓水、后抓草、有余力再抓肥的做法,是公社化以前条件差、力量弱,只求有收,不保丰收的不得已的做法。这个大队去年水稻田间管理的情况,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做法是应当改变的。去年夏插以后,子英生产小队劳力用于抗旱,田间管理抓了灌溉,放松了锄草和追肥,三百多亩水稻平均亩产三百八十斤,产量最低。中心生产小队既抓抗旱,又抓锄草,三百多亩水稻,平均单产是四百一十斤。徐中生产小队有七十亩中稻田,灌溉和除草农活做得好,在抽穗前又追了一次肥,结果平均亩产五百一十斤。通过“比产量,找原因”的讨论,干部和群众一致认为:“水、草、肥三关一齐过”,是增产的好办法。单抓锄草和灌溉,放松了积肥追肥,只能小丰收,不能大丰收。
各队在讨论中,进一步分析了今年的有利条件,想出许多积肥办法,大搞积肥。徐中、子英、双沟三个生产小队的社员,原来认为锄草任务重,抽不出人来积肥。经过讨论以后,大家认为今年条件比去年好,去年抗旱连夜踏水车,今年有了自流灌溉,应该省出劳力来积肥。因此,这几个队先后抽出15%—20%的劳力去搞积肥和追肥工作。原来车水灌溉任务较大的来东、来西两个生产小队,也根据田间管理水、草、肥三结合的新要求,重新调整了风车布局,想办法扩大了灌溉面积,节省了二十多个劳动力,成立积肥和追肥的专业小组。
到6月29日为止,来部大队已经组成了七十五人的积肥与追肥的专业队伍,有六只小船下荡割青草,每天能积绿肥一万五千多斤。五百多亩早稻田的追肥工作已经完成了70%。去年全队一千九百多亩田只有20%追过肥,今年全队根据现有的家肥、化肥、以及开展积肥运动攒积的肥料,预计一千九百多亩稻田,可以全部施一次追肥。这就有效地保证了今年秋熟作物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动群众 加强田间管理
宜良开展稻谷高产竞赛
本报昆明3日电 宜良全县十五个公社开展大面积稻谷双千斤高额丰产竞赛,并力争超计划增产。
这个竞赛是在蓬莱公社倡议下开展起来的。蓬莱公社在小满结束插秧以后,即提出水稻过好四关的口号,要求作好薅草、追肥、防洪、除治病虫害四项工作,争取全社三万多亩稻田亩产两千斤,并向全县各公社提出开展竞赛。
当6月中旬,蓬莱公社提出竞赛倡议的时候,中共宜良县委及时作了研究,认为开展这一运动是全面贯彻多种多收与在一部分土地上争取高额丰产的生产方针,鼓舞全县人民树立不断跃进的思想,再接再厉打好中耕战役,力争稻谷增产的良好组织形式。立即成立了高额丰产指挥部,由县委第一书记亲自领导。指挥部下设三个工作组,由两个具委委员和一个农业部长带领,深入到片负责总结中耕当中的各项先进技术措施,组织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进行检查评比,统一领导整个竞赛运动。此外县指挥部还设了二十多亩水稻高额丰产指挥田,以这里为基点,经常研究高额丰产的一些技术措施,摸索病虫等灾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便加强大面积高额丰产竞赛运动的具体领导。县委还要求各公社和管理区也分别设立高额丰产指挥部和指挥所,普遍设立指挥田,直接加强对高额丰产专业组的领导。
在大面积高额丰产竞赛运动中,全县各地十分注意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辩论: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使粮食更多增产。
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都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条件,选出土质较好的农田,建立稻谷高额丰产片,响应倡议,开展竞赛。五星公社从三万多亩稻田里,选出一万五千亩参加竞赛。他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开展每人积千斤绿肥运动;每亩追肥从三千五百斤增加到六千斤;建立田间管理责任制,做到不涝、不漏、无草、无虫。蓬莱公社五四管理区已经按时按质薅完了头道秧,追施了一千亩田的肥料,二道秧已经薅了30%。全县薅秧日进度已从三千七百四十五亩,提高到近五千亩。
随着运动的逐步深入,增产技术措施也更踏实具体。各地都要求在八十天内,认真薅四道秧,实行合理灌溉,施二至三次追肥。特别强调合理追肥,看苗追肥。一般一类苗追施标准厩肥三千斤,二类苗五千斤,三类苗一万斤。全部高额丰产田每亩加施一百斤热制磷肥和一百斤草木炭,切实过好稻谷“三关”(返青发棵关,圆秆孕穗关和籽粒饱满关),保证每丛苗棵有效分蘖不少于十五苗,每亩不低于二十万穗,每穗不低于一百粒谷子,粒粒饱满,力争亩产稻谷二千斤。
本报讯 为了加强禾苗田间管理,云南大关县盐津公社柏树管理区建立了干部管到片,社员管到块,四定插牌到田,田间管理到人的生产责任制,做到片片有将,块块有兵,措施踏实,管理认真。
建立田间管理责任制以后,社员反映很好,有的社员把自己管理的田称做“责任田”,说对“责任田”都要多看它几眼。全管理区十几个队长以上干部,对所负责任的片都深入加强了领导。社员生产劲头也更大了,很多社员天蒙蒙亮都跑到自己的“责任田”去检查一遍才出工,收了工也要去看看才放心。发现问题也积极地提出建议,全管理区仅四天就提出了二百五十多条。如社员周保明发现“责任田”里防洪沟和拦山堰没有疏通,就提出建议,队长马上调派四人去培修了七条防洪沟。(附图片)
四川温江县万春公社展开薅秧竞赛。这是飞龙管理区的社员们在加劲薅秧。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管禾苗和管思想
梁光景
秋熟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了。适时追肥,合理灌溉,细致除草,预防病虫等等工作都摆在眼前。怎样才能把这些工作都作得很好呢?
有人认为:只要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适时地灌水、施肥、中耕、防害就可以了。他们对技术操作规程很重视;可是,在执行这些技术操作规程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思想障碍?它同农民原有的管苗习惯有什么抵触?就不大注意了。
在生产技术方面,是不是没有什么思想问题可以注意呢?就以施肥来说,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农民谁不知道肥料的重要呢!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各地农民积肥、施肥的习惯大有不同:有的地方习惯于冬春积肥,有的地方习惯于夏秋积肥;有的地方重视基肥,轻视追肥,有的地方既重视基肥,也重视追肥。这些习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今天,有些地方条件已经变了,农民原有的习惯却还没有变。遇到田间管理上的一些措施同农民原有习惯发生了矛盾,那就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研究解决的办法,吸取群众意见的正确部分,同时用具体事实来说服群众改变在新条件下显得不合理的旧习惯。
这些情况说明:田间管理工作要真正做得好,不仅要管禾苗,而且要管人的思想。
思想怎样才能管得好?要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懂得技术。空谈思想工作是不行的。有人说:管苗需要有科学知识,做思想工作就不需要科学知识。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我在临泽人民公社来部大队亲自见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干部到田头和老农谈心,干部说:“今年要增产,每亩稻田至少要施一次追肥。”这位老农不赞成这个意见,他说:“我看,瘦田可以施追肥,底子肥的田就不要施追肥。”他指着身旁一块已经发棵封行长得很好的中稻田说:“你看这块田也要追肥吗?”这位干部由于对水稻追肥缺少研究,被老农问得没有话说了。这个事例说明:要说服农民,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学问。


第3版()
专栏:

收早稻种晚稻的紧张战斗即开始
江西大修大造夏收夏种农具
萍乡周到安排农忙期间社员的生活
本报南昌3日电 江西省各地正大修大造各式农具,为夏收夏种准备数量足质量好的武器。
“春争日,春争时”,紧张繁忙的夏收夏种季节就要到来。江西全省二千三百万亩早稻要及时收上来,二千多万亩晚稻要及时种下去,这些农活要在二十天左右完成。因此,抓紧时机,做好夏收夏种准备就成为当务之急。各地人民公社根据夏收夏种需要,提早制定了修理和添置工具的计划,并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按计划修置。抚州专区临川县李渡公社,人人动手修置工具,经过二十多天的苦战巧干,全社需要的镰刀、谷箩、口袋、晒垫和打谷机等已准备得一应俱全,并确定了专人负责保管。宜春专区各人民公社根据今年早稻密植、晚稻面积扩大的新情况,算劳力,排工具,算时间,克服了麻痹思想,全区一个月内就修理和新制了一百八十万件农具。
江西各地人民公社在准备夏收夏种工具中,特别注意发挥手工业的力量,使工具准备做到了既快又好。临川县各公社组织了数百名手工业能工巧匠,建立了十多个修配厂和四十多个修配站,半月之内就制造了十五万多件工具,修理了五十万件小农具。吉安专区组织一万多名手工业工人背着生产工具下乡,巡回检修农具,不到一个月,就为公社社员修理和制造了各种工具三百多万件。
由于原材料供不应求,交通运输繁忙,江西各地在准备收种工具中,还认真贯彻了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供应的方针。 (刘光辉)
本报南昌3日电 再过二十天左右,一场割早稻种晚稻的紧张战斗就要开始了。为了打好这一仗,中共萍乡县委十分注意安排社员的生活需要。
早在今年4月,县委就对夏收夏种中的社员生活作了安排。各公社根据县委的指示,从多方面抓副业生产的领导,增加副业收入。至6月初,很多公社的副业收入已经达到每人平均十元左右。湘东公社用副业收入已为社员购买了一批仁丹,救急水等防暑药品,并储备了大量的腌菜、糖片,保证社员在大热天能吃上美味的腌菜汤和糖片汤。这个公社还组织了一批有经验的社员,制作了一批土药“凉茶”供社员饮用。宣风、河下、空彻等公社腌制了一批皮蛋,保证社员在收割下种中人人都能吃上。上粟公社准备把农闲时节省起来的茶油在夏收夏种供应社员。山区一些公社还为平原地区运来了笋干。
商业部门也在积极安排生活资料的供应,准备组织一千个货郎担,每人一把镰刀一担货,把货送到田塍,为夏收夏种服务。卫生部门正在筹划“医疗包上田塍”,做到病发药到,不误生产。
为使生产、生活同时抓好,县委最近召开了扩大会议,对夏收夏种中的社员生活又作了具体部署,并计划在最近作一次检查评比。


第3版()
专栏:

和农副业结合 组织多家经营
四川扩大生产著名干菜酱菜
本报成都3日电 四川省商业部门在积极组织副食品生产中,大力发展干鲜著名小菜,供应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
到目前为止,全省生产的各种小菜已增加到三百多种,包括与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黄花、木耳、榨菜、笋干、腌大头菜、冬菜、芽菜、玉兰片,以及豆腐乳、糟蛋、酱菜、泡菜等。生产加工的地区,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遍及农村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四川省是各种副食杂品生产基础较好的一个地区,品种繁多,原料充足,历来就有生产的技术和习惯。为了满足省内外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今年商业部门对各种名小菜的生产及时作了安排。南充专区采取统一安排、多家经营的办法后,今年已加工了二十万斤冬菜。在主产木耳的广元、旺苍、通江等山区,商业部门组成巡回小组,帮助公社合理安排劳力,上山搞木耳生产。旺苍县经过农副业统筹安排以后,已从各公社抽出一万多个劳动力,突击生产和加工木耳。在各大、中城市,也利用现在蔬菜旺季,组织郊区公社、酱园加工酱腌菜。万县市各综合商店,副食品经理部克服了没有厂房的困难,在短短半个月内,加工了三十五种酱腌菜,共一百六十五万多斤。制造酱菜需要的各种原料,商业部门也保证优先供应。
今年各地还注意开辟新的产区,扩大生产。如著名的四川榨菜今年不仅扩大了涪陵、万县等老产区的种植面积,就是内江、乐山、泸州、南充、达县等专区也开始生产。过去四川黄花主要集中在渠县一地生产,现在经过人工移植,全省已有十个专区、二个市开始生产,质量良好、产量亦高。为了准备大量生产笋干,目前泸州、乐山、雅安等专区正在调查秋笋的生产潜力。 (范眭)(附图片)
四川成都市口同嗜的豆豉历史悠久,香味可口。这是工人正在包装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广东各河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
各地正全力排除渍水抢收抢种
新华社广州3日电 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各江河水位2日已全部降到警戒水位以下。
由于广东这次洪水延续时间相当长,各江河水位从超过警戒水位到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一般超过半个月以上,因此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堤围内渍水一时无法往外排,不少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受淹。到目前为止,还有六十万亩左右的耕地受围内渍水的淹浸。现在各地已出动抽水机、龙骨水车等所有排水工具,全力排除渍水和进行抢收抢种。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内蒙古家兔养得多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昭乌达盟等地人民公社养兔场的社员们,正在忙着接产仔兔,大量繁殖家兔。在1957年的时候,自治区还只有少数农民喂养家兔,但是公社化后到今年年初,全区已拥有各种家兔四十六万多只。
河南发展药材生产
河南各地积极组织中药材生产。据洛阳、信阳、南阳、许昌、开封、新乡六个专区到5月底的统计,春播药材面积已达二十三万七千多亩,占全年生产计划的64.83%,比去年同期增加88%。
河南省今年开辟了许多药材新产区。历史上从未种植过生地的开封、信阳、洛阳等专区,今年都试种了生地。
中共遂平县委号召全县人民每人在屋边宅旁种瓜蒌一至二棵,并且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各地还加强了对野生药材的采集和收购工作。
湘西油桐结实累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产——“金色桐油”,今年结实累累。今年,自治州油桐的采摘面积将有一百五十万亩。各族农民正在林间加强对油桐的培育管理,力争桐油更大丰收。据最近初步统计,全州已中耕垦复油桐十一万六千多亩。


第3版()
专栏:

锦城的酱菜
脍炙人口的川菜,以它独有的浓馥、丰富,使人难以忘怀;但是,四川的酱菜更别具风味:一碟豆瓣酱、几块泡萝卜,或者一碗腌盐菜,也令人吃得津津有味。
四川的小菜以成都最有名。在这里,几乎每条街巷,都有酱园铺。一块香辣豆酱乳只要三分钱,一碗盐泡菜二分钱就可买到。在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化上几分钱角把钱,就有一顿适口的佐餐菜。
最近我访问了成都联合酿造厂,这是一家专门生产豆腐乳和酱腌菜的工厂。它的产品远近驰名。我去时,这里正在加工白菜豆腐乳。一走进车间,就看到穿着洁白服装的女工,熟练地把用盐腌过的白菜包在豆腐坯上,然后拌上干海椒、豆瓣、花椒等香料,装入坛内让它发酵成熟。工人们告诉我,这个车间目前生产的豆腐乳,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半,但仍不能满足市场供应。最近,工人们想法挖掘生产潜力,用细磨、慢磨的办法,提高了黄豆的出浆率。过去每斤黄豆只能制二十三块豆腐乳,现在提高到三十块。仅这一措施,一年就可以增产五万多斤豆腐乳。
在各个酿造厂里,都有一些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亲自操作。在成都联合酿造厂。潘德明老师傅作的酱菜,便具有嫩、脆、鲜、香、久藏不变的优点。我看见他时,他正在热心地教导年青工人,把刚腌渍过的鲜菜进行排水。他说,我作了几十年酱腌菜,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繁忙过,许多老办法已经不够用了。最近,他和工人们一起大闹技术革新,在车间里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把古老的传统作法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他们在切菜,拌香料等部分工序中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建立了新式烘房,采用无盐发酵等先进技术,缩短生产过程。过去这个厂的豆腐乳,装坛以后至少要等八个月才成熟;现在放在烘房里用人工发酵,四个月后就能供应市场,并且质量和自然发酵的一样好。
成都的酱腌酿造厂工人,不仅生产各种传统的名产品,还竭力扩大新品种。今天,成都生产的酱腌菜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除了原有的酱冬菜、酱大头菜、五香萝卜干、酱黄瓜、酱小青椒外,最近酱腌笋瓜、窝笋、蒜台、江豆也获得成功。不久以前,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又带回了制作八宝酱菜、什锦咸菜的手艺,使成都的酱菜更加丰富多彩。
今年成都的著名小菜除了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左右,还要增加更多的新品种,以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范眭


第3版()
专栏:

扩大四川名小菜的生产
四川省商业厅副厅长 黎雪
四川人民制造了许多享有盛名的酱腌菜和干菜。这些名小菜都具有味道鲜美、价格低廉的特点,是广大城乡人民喜爱的佐食品。
几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名小菜的生产和发展。如涪陵榨菜,在四川刚解放时,年产量只有三万多担。解放后,政府成立榨菜生产辅导委员会,合理调整原料收购价格,新建和扩建了五十个榨菜加工作坊,到1956年底产量就达到四十万担左右,比解放前夕增加了十二倍以上。其它像冬菜、芽菜的产量,也比刚解放时上升五倍到九倍。
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需要量的增加,供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党委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作好酱腌菜、干菜的生产,仍是商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有一些地区,名小菜的生产仍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作好劳力、耕地、肥料的安排,以及原料、配料的供应,不用很长时间产量就可以增加。现在,许多地区已经采取国营工厂、国家和公社合办、组织公社加工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发展名小菜的生产。但是,为了更快地增加四川名小菜的生产,我们认为必须采取这样几个办法:
第一,把名小菜的生产和当地农副业紧密结合起来。各种名小菜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季节性。如黄花、木耳、榨菜、冬菜等,都是时间性很强的产品,如不抓紧,稍纵即过。因此,各地商业部门应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动协助人民公社安排劳力、技术,采取农业与副业结合、突击生产与正常生产结合、集体生产与分散生产结合的办法,组织生产。在一些名菜的主要产地,还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产、购、运、销,一气呵成。
第二,恢复和扩大名小菜老产区,开辟新产区。由于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过去只限于某一地区生产的名小菜,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开辟新的生产基地。事实上,许多名小菜是可以移植的。如四川黄花过去只有渠县一地生产,现在经过人工培植,已有十个专区、两个市开始生产;著名的涪陵榨菜,现在内江、泸州、乐山、南充等专区也成批生产,并且风味依然不变。
第三,加强地区协作,作好原料供应。大部分名小菜需要特殊的配料。如榨菜配料就有十多种,包括八角、草果、花椒、辣椒、胡椒、沙头等,主要是靠外地供应。四川省商业部门除了在省内调拨以外,还应协助从省外采购供应,以保持名小菜的质量。
第四,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名小菜的生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各酿造厂都有一些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师傅,亲自操作或作技术指导,保留着传统的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注意改进设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使生产、管理更加合乎科学原则。现在,全省部分酿造厂已建立了新式烘房,采用无盐发酵等先进技术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过程。省内有关部门,还专门召开了名小菜技术交流会,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第五,加强生产领导,建立生产专业队伍。扩大名小菜生产,除主要依靠群众,进行季节性突击加工生产外,必须适当地建立一些固定的厂、坊。有了固定的专业工人,既可以保证提高质量,又可以作为推广技术、培训新工人的基点。


第3版()
专栏:

地尽其力
——安徽萧县皇藏公社小麦大面积丰产初步调查
本报记者 于明 王林祥
安徽萧县皇藏人民公社,今年获得万亩小麦亩产八百斤以上的丰产纪录。(见本报6月20日一版)
皇藏小麦历来产量很低。今年为什么突飞猛进,一跃为高产地区呢?
据我们极为粗浅的调查,有以下三个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小麦和豌豆混种;耕作和田间管理适时细致。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往年皇藏每亩下种量为十五斤到十八斤,每亩十五万穗左右,每穗平均二十粒。
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据抽查:白土大队第十八生产队的一块八亩小麦田,(可代表周围三百亩小麦的生长情况)每平方公尺有七百四十六穗,每亩合四十九万七千多穗,每穗平均二十七点六粒。
高庄大队代村庄西有一块小麦田可代表周围一百二十亩小麦。每亩有五十万七千多穗,每穗平均二十七点五粒。
高庄大队费村生产队有一块小麦田,每亩四十九万九千多穗,每穗平均虽只有十九点三粒,但因另有三成豌豆,所以产量仍然高。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每亩的穗数都比往年增加了几倍,粒数也大大增加。
上面几块麦田实收的产量都很高。
皇藏公社去年下种量,各队情况不一,大多在三十五斤到五十斤之间。据调查,获得八百斤以上的丰产麦,一般下种量都在四十斤左右。夏村生产队和圩子生产队的两块小麦共七亩多,每亩产量平均二千多斤,下种量都是四十八斤。这个公社也有少数是每亩下种六十斤,八十斤,以至一百斤以上的,但是这些麦田在清明时就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清明后采取间苗的办法,使之通风透光。因为间苗早,后期管理好,这些间了苗的麦田还是达到了合理的密度,所以产量仍旧不低。另外,每亩下种三十五到五十斤的麦田却都没有间苗,也很少倒伏。
今年小麦收割以后,社员们对密植感到了兴趣,一般人认为明年以每亩下种四十斤左右为宜。看来下种四十斤左右,是适合当地条件的。
豆麦混种共同增产
豆麦混作能充分利用土地潜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白土大队有两个对比实例(对比麦地,土质等条件相似):
(一)种纯麦的三百一十亩,亩产八百零二斤;豆麦混种的六百四十二亩,亩产达到八百五十二斤;
(二)一块田净麦亩产一千零二十斤,另一块豌豆麦混种的则为一千一百二十斤。
又如庙街大队是皇藏有名的麦囤子,历年来小麦的总产量比赵楼大队要高三分之一。今年面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因为庙街有20%的麦地实行豆麦混种,而赵楼有90%的麦地实行了豆麦混种,结果赵楼总产量赶上了庙街。
当地群众认为,豆麦混种不但能够多打粮,而且能够多收草。豌豆麦比小麦多出面,又顶饱。豌豆秸和麦秸混在一起,牛也喜欢吃。
豌豆、小麦混种能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因为小麦可利用豆类作物的根瘤菌从空气中吸收氮。另外,豌豆麦在春天天旱时,豆叶可以遮住阳光,少晒地面,有保持水分作用,因此比净麦耐旱,而麦子则又能帮助豌豆防止干雾为害。根据群众经验,种豌豆麦的地,土质比较松疏,而净麦地则容易板结。
皇藏公社豆麦混种比例,有二、八混种,三、七混种,四、六混种和二五、七五混种。群众认为以三、七和二五、七五混种为最适当。多一分工多一成粮
皇藏公社麦田下种量每亩一般都在四十斤左右,生长整齐,很少倒伏。这除了因为当地土质较好外,还因为耕作和田间管理工作做得细致。例如创造了适合本地的双层犁保证了麦地深耕;创造的密植耩子(播幅四寸,行距一寸五),把土地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同时保证了畦与畦之间的通风透光。
田间管理实行了专人负责,平时全公社有三千多人管理小麦,突击管理时,增加到七千人。有了专人负责制,领导工作又抓得及时,所以分期看苗追肥和灌溉工作都作得比较适时。特别在耕种时的底肥上的充足,在返青拔节时人尿水、各种速效肥料准备得多,使小麦真正吃饱喝足。在小麦拔节时期,及时对部分过密的小麦进行了间苗,保证了合理密度。又由于细致的田间管理,使大部分小麦顺利地渡过了倒伏关和锈病关。(附图片)
萧县皇藏公社白土大队社员们把新收下的麦子晒干扬净,准备交公粮。
 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