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真理压下资本主义邪气
赫鲁晓夫妙语说倒尼克松
新华社莫斯科25日电 “真理报”和“消息报”25日发表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的美国展览会上的对话。
赫鲁晓夫是在参观美国展览会的时候同尼克松交谈的。在参观的过程中,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不止一次地进行热烈的交谈。
“消息报”记者报道谈话的经过和内容摘要如下:
在尼克松先生陪同下,苏联领导人走进了“标准的”美国房屋。宾主双方在厨房里停下来,赫鲁晓夫问尼克松,厨房设备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尼克松回答说,是用钢和铝做的。
“我认为,用塑料做会更好、更便宜些。”赫鲁晓夫接着建议尼克松参观最近在莫斯科落成的一些新住宅。
他说:“那时您就会相信,我们的新厨房毫不亚于你们的厨房。”
尼克松说,在美国,人们关心家庭主妇的需要。
赫鲁晓夫回答说:“可是毕竟是我们这里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尊重妇女。”
赫鲁晓夫接着说,他了解美国的建筑技术,虽然他没有到过美国。
“当然,你们展出的房屋是漂亮的。不过,我们不准备建筑这种房屋。这种房屋是用胶合板做的,它们保持不过二十年。这不仅是我的看法。美国建筑公司的代表自己也这样说过。过去我们自己曾经向芬兰买过这种房屋,但是现在我们不再买了,因为这是不上算的。房屋必须用钢筋混凝土和砖牢固地建造起来,使我们的子子孙孙能住下去。”
尼克松先生说,子孙们的爱好可能不同。赫鲁晓夫反驳说:“不错,这的确是可能的”。他补充说:“不过家具可以更换,而房屋却不必拆毁和烧掉。这(按指拆毁和烧掉——新华社编者注)仅仅符合私人建筑公司的利益,而不符合居民的利益”。
赫鲁晓夫对尼克松说:“美国的宣传机构不正确地宣扬了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尼克松先生,我想对您讲一个东方的笑话。一个伊斯兰教士有一次在路上走。当时有人问他到哪儿去,他回答说,就到那儿,到那座山上去,据说,那里免费发给肉炒饭。于是人们便向这个伊斯兰教士所指的方向涌去,当这个伊斯兰教士看到这种情况时,他本人也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可能,那里真的免费发给肉炒饭?于是他就跟大家一起跑去了。贵国的宣传就是这样的——赫鲁晓夫在周围人的笑声中说——你们自己凭空想像出苏联人的稀奇古怪的模样,而后你们自己也就相信了自己的凭空想像。这次你们展出了设有厨房的房屋,认为这种房屋能使苏联人感到惊异。可是一个美国人买得起这样房屋,他就得有很多美元,而苏联人却有权向市苏维埃主席要住房。谁都知道,在我国,住房费用是非常非常之低的。住房费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您谈你们的自由谈得很多,可是在这些自由中也有这样一种自由,那就是在桥底下过夜的自由。”
尼克松副总统转了话题,对赫鲁晓夫说,注意一下洗衣机,在洗衣机生产方面进行竞赛,这要比在火箭生产方面进行竞赛好。
 赫鲁晓夫同志打趣说:“我竟认不出是尼克松先生了,如果您的想法真像您所说的那样,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和你们达成协议。不过你们的将军们在叫嚷的是火箭,而不是厨房里的用具,是他们在用火箭威胁我们,是他们在耍威风,说能够把我们从地球上消灭掉。我们当然不会允许任何人这样做的。而对那些想这样干的人,我们要告诉他们,正如我们俄国俗话所说的,给点儿颜色瞧瞧。”
这个成语把翻译们难住了。
尼克松先生建议说,“我们下一次再来谈这个问题吧。”
赫鲁晓夫反对说,“干吗下一次?就现在谈吧。”
尼克松副总统认为,在国际关系中不应当发号施令和提出最后通牒,因为这样会促使某一方面走向战争。
赫鲁晓夫回答尼克松先生说,他同意尼克松的看法,但是全部问题在于是谁在实际上发号施令和提出最后通牒。至于说到关于战争的言论,那末这种言论是一个威胁。
赫鲁晓夫警告说:“但是威胁对我们不起作用,而且永远不会起作用。拿这个来对付我们,你们得不到什么结果。你们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况且比你们的好些。不过,我们交朋友难道不更好吗?我们愿意同美国和所有其他国家交朋友。所以最好把发号施令和最后通牒的谈论丢开。我们不要去抓死猫的尾巴吧。”
尼克松说:“我喜欢您所说的话,在我们美国您会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
赫鲁晓夫开玩笑说:“我抓住死猫的尾巴是为了使谈话活跃起来。但是我想说的主要死猫是在外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谁主张保持这样的基地,他就是反对和平,谁主张取消它们,他就是拥护和平。我们取消了自己的军事基地,我们大大裁减了自己的武装部队,我们希望消灭战争的严重的遗迹——希望签订对德和约,并且取消西柏林占领制度。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那末和平就能得到保证,我们也不用再去抓死猫的尾巴了。”
尼克松问赫鲁晓夫是否认为日内瓦会议可能取得成功?
赫鲁晓夫说:“当然是,因为我们不是白花钱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呆在日内瓦的。葛罗米柯同志是一个好人,我们不久以前奖给他列宁勋章。但是要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谈判的所有参加者必须进行合作。是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争论和讨论的问题。这样做不会得到好结果。对这一问题只有一个回答——和平。”
尼克松打趣说:“据说葛罗米柯先生像我。”
赫鲁晓夫接着回答他说:“只是外表上像罢了。”他接着又转过来谈日内瓦会议问题。他说:“如果你们希望这个会议成功,那就不应该用僵局来吓唬我们。这正同发号施令一样是白费气力的。”
赫鲁晓夫同厨房设备的解说员,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女人握手。
他说:“谢谢您,女主人,您给了我们机会在厨房里进行这场辩论”。
在“标准的”美国房子的出口处,赫鲁晓夫指给尼克松看两个苏联青年人。
赫鲁晓夫说:“您看,多么棒的雄鹰!有这样的雄鹰,我们政府还用得着怕什么威胁呢。请您更仔细地看看他们吧,他们像奴隶吗?!而你们在美国举行所谓‘被奴役国家周’。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奴隶?”
小伙子们微笑着回答说:“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我们甚至忘记了这个词,忘记了这个词的意义。”
尼克松也指着那里的两个美国青年说:“难道我们的雄鹰不好吗”?
赫鲁晓夫说:“那就正应该让他们交朋友。他们可以共同做出多少好事情来!”


第3版()
专栏:

赫鲁晓夫在美国展览会开幕式上讲话
苏联不久就要在和平竞赛中胜过美国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等在24日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展览会开幕式。
当赫鲁晓夫、科兹洛夫和苏联政府其他领导人来到展览会时,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等人在展览会门前迎接他们。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赫鲁晓夫在讲话中表示相信,展览会的开幕将有助于苏美两国人民的进一步接近。
赫鲁晓夫说,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是我们主张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他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联将赶上美国这样的工业“快跑能手”。
赫鲁晓夫说,苏联曾不止一次地希望在互利的基础上不受限制和歧视地同美国发展贸易。但是十分遗憾,苏联这种立场并没有得到美国某些人士的应有的谅解。
赫鲁晓夫说,个别的美国报纸公然说,美国展览会是指望吹嘘“私人经营的优越性”,用这种办法来爆破苏维埃国家的社会基础,使苏联人产生回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他说,只有不理解我国人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赫鲁晓夫说,如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先生有机会访问苏联,那我们是非常高兴的。我认为,这样的访问对改善我们两国关系和巩固世界和平将有很大益处。
尼克松在讲话中说,不久前苏联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生动地反映了苏联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尼克松指出,如果说美国在生产消费品方面走在苏联的前面,那末,苏联在其他方面,例如在用于研究星际空间而制造的火箭的体积方面超过了美国。
尼克松承认,美国还存在着失业现象和种族歧视问题。
他又指出,必须在会议桌上,而不是在战场上讨论和解决分歧。
尼克松还宣读了美国总统祝贺展览会开幕的信。艾森豪威尔在信中说,苏联在科学和工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使他感到惊叹。他又说,政府政策的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同盟中造成了裂痕。必须尽力求得美苏两国的彼此接近,他还表示一直期望到苏联访问。
数千名客人参加了美国展览会的开幕式,并且参观了展览会。


第3版()
专栏:

日本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决定
积极开展活动庆祝我国庆
据新华社24日讯 东京消息: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在今天举行的常任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在9、10两月积极展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和争取恢复日中邦交的各种活动。
根据这项决定,国民会议将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来组织各项活动。这个委员会将由访问过中国的日本各界人士以及和中国有关团体有往来的日本工会、文化科学团体的代表组成。


第3版()
专栏:

我艺术团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据新华社维也那25日电 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中国青年艺术团,24日在维也纳罗纳哈尔剧院举行首次招待演出。演出时,整个三层楼的剧院里席无虚座,后廊和两旁还站着许多观众。被邀观看演出的有奥地利政治界、工商界、文化教育界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奥地利共产党主席柯普勒尼希、第一书记费恩伯、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主席柏尼尼、国际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贝利康以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驻奥地利使节等也出席观看了演出。
中国青年艺术团演出的节目获得观众的热烈喝采和掌声,每个节目都谢幕多次。许多节目还一再加演。演出休息时,许多奥地利观众同中国代表团团员握手致意,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充分显示了奥地利人民对中国艺术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我国青年代表团是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青年代表团一起于22日到达维也纳的。代表团在车站上受到当地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3版()
专栏:

参加国际书籍艺术展览
夏衍离京去来比锡
新华社25日讯 去来比锡参加国际书籍艺术展览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去来比锡。代表团的七名团员已在国外。


第3版()
专栏:

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 接见我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哈瓦那24日电 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罗加昨天接见了正在古巴访问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接见时在座的还有人民社会党全国委员会执行局的委员。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是应古巴报业联盟的邀请到古巴进行友好访问的。在此以前,已受到古巴政府和“7月26日”运动领导人的接见。


第3版()
专栏:

“我为什么离开了美国”
——一个美国人的真心选择
本报讯 美国前空军少校里伯罗·里恰德利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全家离开了美国来到苏联,要求在苏联工作和做苏联公民。7月19日,苏联“真理报”和“消息报”都刊登了他向苏联新闻界发表的声明。
里恰德利在声明中说:我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最后采取了坚决的决定:全家到苏联去!要求作一个苏联公民。我这样作的主要原因是,我确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我全家都没有前途。
他说:我忠于人类自由的思想。然而,在美国,自由是有限的,它为洛克菲勒和摩根等集团所垄断。真正的自由是在社会主义世界。
我1917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父亲是一个泥水匠。当三十年代经济萧条时期,我被迫辍学,同父亲一起工作,后来又到航空公会企业当一名工人。1942年我志愿参加空军,要求派到欧洲去同法西斯分子作战。我曾驾驶“B—24”型轰炸机,五十次飞行于敌人后方,由于战斗功绩,到退伍时我已升为少校。
还在战争期间,政府就对我们许愿说,将来回家以后前程万里。我也曾期望回国后,能同我新婚的妻子和未来的孩子们过着温饱的生活。然而我的期望破灭了。我曾想在住宅建设方面作一番事业,但生活使我认识到,美国没有小企业家的位置,他们备受大企业集团的排挤。在野的共和党限制给小企业者的贷款。我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我的理想的事业,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工作没找到,回家也不成了,因为房子由于经济困难被迫卖掉了。
日复一日,我的眼界开始扩大,我逐渐认识到,我的痛苦经历如果同工人们的悲剧比起来是不值一提的。我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了多年,我亲眼看到数十个工人家庭,他们走了一个州又一个州也找不到工作,有时不得不四五个人睡在一张床上,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多次看到人们为了反对纳粹和争取民主而牺牲了生命。今天我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我们过去就是为了给麦卡锡主义开辟道路,为了迫害一切观点不同的人这样的所谓民主而战斗的吗?
不能把充满了种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的社会称作是民主的。佛罗里达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如果商人需要廉价劳动力,他们可以在“有色”劳动市场上得到。1958年,同我一起在森林里干活的一个黑人,因为饥饿晕倒,不醒人事。类似这种现象,在美国南部是屡见不鲜的。
近几年来,我和几个朋友在读资本家们所控制的报纸上关于苏联、共产主义和国际政策的报道时,终于学会了评定是非。被虚假的宣传故意掩盖的真理逐渐被人们认清。我深为大商人政府和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的侵略政策所震惊。
过去在战争中,我知道是向我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敌人掷炸弹。现在我扪心自问,下一次要我向谁掷炸弹呢?不,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向和平的俄国城市和乡村丢炸弹。
作为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不能不考虑美国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影响。难道他们命定地要在一次新的战争冒险中牺牲吗?难道他们命定地要遭受失业的苦难吗?他们在这个“平等”的国家里有可能免费获得高等教育吗?我的孩子不会被儿童犯罪的巨浪吞没吗?
我获得了莫大的幸福来到了苏联。我亲眼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新的社会主义世界之间的天壤之别。我观察到,几十个民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我证实,苏联人根本没有发财致富、种族歧视等个人主义的野心。这里的人们满怀热望注视着未来,他们对明天没有任何恐惧。在这里的气氛中,我不由得自己想干些事。我愿意把我的余生献给公正的、人道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的经历使我作出结论:共产主义是人类唯一的救星。
里伯罗·里恰德利以激动的、感激的心情最后在声明中写道:我决定做苏联公民,这是我真心的选择。我衷心感激杰出的苏联人民,让我留下来工作,同他们共享美好的现在和灿烂的未来。


第3版()
专栏:

认识苏联现实的大学
苏联 恩·乌尔茹莫夫
在一幢未安装窗户和未加装饰的高大的楼房的大门上,有一行严正而朴素的题字:“苏联科学、技术、文化展览会”。这里没有故意诱人的灯光,也没有大吹大擂的广告,然而美国人却川流不息源源不绝地涌入这敞开的殷勤好客的大门。
有一家报纸向读者建议说:“用不着申请护照上苏联去旅行,乘地下铁道的电车到五十九号街,走进‘科洛西姆’大厦,你直接从哥伦布广场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社会主义的世界。”应该说,每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按照这个建议变成了真正的哥伦布:他们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当然,不同的东西吸引着不同的人。展览会的第一名参观者、十五岁的学生拉利·茹尔金,从早上六点站队到十一点。他感到最惊奇的是,在苏联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里学习都是免费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对于医疗和房屋建筑的部分很感兴趣。五岁的黑人女孩一定要玩一下木偶台上的木偶,不然就不肯离开木偶台。著名的政治家史塔生久久地观看宇宙火箭的模型和“列宁号”破冰船的模型。而不愿说出姓名的参观者,了解到苏联的经济发展计划不会产生危机和失业时,惊讶地说:“这比原子和火箭还厉害!”
布置在各部分的上万件展品,实际上显示出苏维埃国家生活的全部面貌。
看过展览会以后,参观者自然就会了解到:四十年以来苏联做了些什么,目前正在做什么,以及按照正在实现的1959—1965年计划将要做些什么。这一切都反映在展出的机器、仪器、模型、图表以及照片、地图和书籍中。专程从苏联来的许许多多的专家给参观者作了详细的解释,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莫斯科时装之家”举办了苏联的时装表演。展览会大楼外边的电影院在放映苏联的全景电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其他苏维埃共和国的皮雅特尼茨基合唱团、歌舞团和剧团的二百多名演员,这些天来一直在“麦迪逊—哈敦花园”演出,表演苏联多民族的艺术。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把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的苏联展览馆叫做“认识苏联现实的独特的大学”。这个评语应用于在纽约举办的苏联展览会更为恰当。与拥有许多新展品的布鲁塞尔展览会相比,在这些“旧的”、“布鲁塞尔”的展品和资料里有很大的改变和补充。除了三颗人造卫星以外,又加上了第一颗人造行星。正在建筑中的世界上最大的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模型,现在成了已投入生产的电站的模型了。在布鲁塞尔用全景照片介绍过的正在建筑中的房屋,现在已经住上人家了。在纽约的展览会上又展出新的建筑物的照片。
苏维埃国家成就展览会在1958年出现在布鲁塞尔,在1959年出现在纽约,而在这段时间内,苏联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大步。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增加了10%,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11%,创造了一百六十万种新型的机器和器械。八百个新的大型企业投入了生产。国民收入增加了11%。在不减少工资的条件下,继续缩短了工作日,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国家给予居民的补贴和优待增加了。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兹洛夫在美国的访问是一个重大的事件。科兹洛夫及其随行的政府活动家,在美国各城市参观访问以后,以亲身所获得的印象加深了对于美国人的生活和愿望的了解,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亲自或通过报刊,听到了有关苏联人民的生活和愿望及其政府政策的真实情况。
在纽约举行的苏联展览会,对于渴望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认识苏联真情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实物教材。
成千上万件展品是苏联人民劳动功勋与和平愿望的有力见证人。这些展品促使许许多多的美国人对他们随身带走的赠品——小册子里的很少的话加以深思。赫鲁晓夫同志为纽约苏联展览会开幕讲了这样几句话:“苏联政府希望,通过交换举行展览会能有助于我们两国人民进一步相互了解。毫无疑问,这也将同时促进和加强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两国间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关系的确立将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很好的保证。”


第3版()
专栏:

关于美国展览会二三事
展览馆建筑的插曲
7月25日在莫斯科索科利尼克公园开幕的美国展览会场地是一所奇形怪状的建筑,前面是一间“圆顶屋”,像半个贴在地上的大橘子;后面是主要展览厅,像一把张开的扇子,再后面是几个比较小的展览馆,在一个角落上是环幕电影院。
展览馆建筑过程中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圆顶屋”的安装工作是苏联工人在美国工程师帕里斯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在安装前发现图样中有个错误,那位美国工程师认为只有扩大地基来补救,但是苏联工程师阿勃拉莫夫帮助他解决了困难——把地基移动了一米半。
帕里斯谈到这件事情的经过时说:“阿勃拉莫夫提出了我在建筑实践中至今尚未遇见过的建议:移动地基,起初我们都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快就信服了阿勃拉莫夫是对的。他的方法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是优异的,并且减少了三分之二的费用。”
美术品引起风波
一年以前,美国艺术作品在布鲁塞尔博览会上曾经引起了观众的嘲笑。艾森豪威尔闻讯大发雷霆,命令美国新闻署署长立时启程前往调查。这件事还没有从美国人的记忆中消失。
为了评选美术品出国参加这次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展览会,美国官方再三研究、反复评选,最后选定了七十幅绘画和若干件美术雕刻品。
可是,美术品未出国前,华盛顿就起了风波。7月1日艾森豪威尔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展品不满。他说:“应该多选一些像在座诸君这样的人参加评选委员会。我们不大懂得到底什么是艺术,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形象、也知道美国的形象……”艾森豪威尔举出画家杰克·列文的作品“欢迎归来”为例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讽刺品,算不得是艺术。”
艾森豪威尔的谈话,引起了纽约市商业区美术品陈列馆馆长哈尔帕特的反唇相讥,她说:“我们的官员们并没有艺术眼光。他们没有权利对有资格的批评家热烈赞扬的作品,发表那样的声明……”
无所不管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出国的美术展品及其作者进行了一番审查,该机构负责人华尔特在众议院故意危言耸听,宣称发现一半以上的美术家“有共产党或亲共背景。”华尔特说,“欢迎归来”这幅画所描绘的美国将军的形象,表明作者对这位美国将军充满了敌意。他认为列文的这幅作品,不仅是“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嘲笑”而且“破坏美国的安全”,“其手法犹如共产党人”。
华尔特还列举了其他几位美术家的“罪状”。画家埃弗古特是“危险的亲共人物”,因为他于1949年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文化科学界保卫和平会议,1951年,他又创作了一幅题为“和平鸽”的宣传画。画家歇恩也被扣上了一顶“红帽子”,因为他于1948年创作了一幅题为“我们要和平”的画,“更严重的”是他曾经要求修改美国的远东政策和制止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冒险行为。
骗人的时装展览
7月12日,美国展览会的时装展览,在纽约举行了赴苏以前的预展。四十多名参观了预展的时装专家、时装记者,联合发表声明,指出这种时装展览不能正确反映美国生活方式。他们举出时装展览中的一些弄虚作假的场面,例如:一对黑人举行婚礼时,白人充当伴随,又如一个白人私人住所举行晚会时,有黑人参加。
时装专家与时装记者的联合声明,揭露了展览会筹备人员粉刷美国种族歧视的丑态。负责美国展览会时装展览的“时装工业展览委员会”只得作了一些欲盖弥彰的修改。该委员会联络负责人称:“时装展览中的新郎、新娘及其伴随,将完全是白人。黑人将列入客人中。”他又说:“所谓晚会只是一个郊外野餐。这是某个公司或企业举办的郊游。参加的人是公司或企业的职工,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黑人。”(附图片)
这是美国时装展览的一个场面,有黑人参加的白人晚会。
这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它“是一个讽刺品,算不得艺术”的作品——“欢迎归来”。


第3版()
专栏:

“美国儿童在奇迹之国”
——纽约的苏联成就展览会深深吸引了无数小观众
“美国儿童在奇迹之国”是苏联“劳动报”最近发表的美国记者鲁利寄自纽约的一篇通讯的标题。这位美国记者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纽约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所介绍的幸福、新鲜的世界,怎样深深地映入了这些小观众纯洁无邪的心灵中。
鲁利写道,苏联展览会对美国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奇迹之国,从它开幕的第一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清早,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涌向“科洛西姆”大楼,他们在那长长的观众队伍中,争先恐后地抢占“第一个”,而且骄傲地对别人说:“哼,我们从八点钟就来了!”尽管展览会要十一点钟才开放,可是他们都以早到为荣。
他们为什么这样热烈地渴望着到这里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记者随便采访了站在长队中的几个小观众。当记者刚向他们提出了问题,两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要来看一看俄国”。另一个孩子带着比较沉着的神情回答道:“我是为了来看看俄国人究竟为什么总是在很多方面走在我们的前边……”,记者反问他:“在哪些方面呢?”这孩子毫不费思索地冲口而出:“呶,在控制宇宙、在教育、在……”
孩子们一跑进展览会,无论是年龄稍大些的还是稍小些的,都首先直奔苏联的卫星而去,他们俨然以敬仰的心情围绕着三个卫星的复制模型转来转去,不停地喊着:“喂!快看,小狗莱伊卡就坐在这里面。”……小小的嘴唇一秒钟也不能包住他们那一连串的想要发出的问题,有的孩子极不耐烦地拖着自己父母的手,争着向这里向那里去看“奇迹”。
在教育馆里,孩子们向展览会的讲解员提出了简直数不清的问题:在苏联几岁就上学?他们有几门功课?他们最喜欢什么?家庭作业多不多?老师们是很可亲的吗?讲解员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完,又被另一群孩子包围了。
文化馆中展出的戏剧场面简直把孩子们迷住了。在展出的一些图画面前,记者听到了一番极为有趣的议论: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站在一幅苏联画家所作的油画面前,其中有一个惊奇地叫道:“哎咿!这种画该有多好!”他身旁的一个同伴点头表示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可是,第三个又插口说:“你们记得吗,咱们美术老师说过,绘画假若看起来真像画的话,那末无论怎样也是吃不开的!?”这孩子的几个伙伴带有一种嘲笑的神情大笑起来,“那是胡扯!”——他们其中有一个大胆地反驳说——“教员他只欣赏那种抽象派的破烂货,可我就是喜欢这种像画的画”。
记者写道,至于这个展览会给美国孩子们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最好还是从他们自己在留言簿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所写下的留言中寻找答案吧!
“在这里一切都可爱,一切都美丽——小女孩格莱吉斯用小姑娘的字体写道——我感到我好像来到了俄国”。克洛迪亚中学的一个女学生看样子刚刚开始学习俄文,她用不太熟练的俄文字母写着:“我能看到你们,该多末高兴”。
记者还提到了一段动人的“小观众”的留言。这位署名是“一个中学生”的学生在一个“观众”写下的一段对苏联充满敌意的话后面紧接着写道:“你们不要去相信他的鬼话,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你们的国家,我们的教员对你们的国家简直什么也不知道,或是,他们明明知道,也不敢告诉我们,他们害怕。可是,我真为你们的成就而感动,我们需要像你们一样地生活。”
在苏联展览会的入口处有一条大的标语:“所有的人们都会看到,苏联的计划是和平建设的计划”,所有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进门时很少有人能耐心地停留下来读一下这条标语,但是,当他们看完了展览会之后,这条标语所说的话却深深地回响在他们那纯洁、幼小的心灵中了。
(新华社)(附图片)
在纽约的苏联展览馆里,一个美国孩子站在列宁雕像面前,注视着全世界劳动人民革命导师的庄严而又慈祥的面孔。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真理压下资本主义邪气
赫鲁晓夫妙语说倒尼克松
新华社莫斯科25日电 “真理报”和“消息报”25日发表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的美国展览会上的对话。
赫鲁晓夫是在参观美国展览会的时候同尼克松交谈的。在参观的过程中,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不止一次地进行热烈的交谈。
“消息报”记者报道谈话的经过和内容摘要如下:
在尼克松先生陪同下,苏联领导人走进了“标准的”美国房屋。宾主双方在厨房里停下来,赫鲁晓夫问尼克松,厨房设备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尼克松回答说,是用钢和铝做的。
“我认为,用塑料做会更好、更便宜些。”赫鲁晓夫接着建议尼克松参观最近在莫斯科落成的一些新住宅。
他说:“那时您就会相信,我们的新厨房毫不亚于你们的厨房。”
尼克松说,在美国,人们关心家庭主妇的需要。
赫鲁晓夫回答说:“可是毕竟是我们这里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尊重妇女。”
赫鲁晓夫接着说,他了解美国的建筑技术,虽然他没有到过美国。
“当然,你们展出的房屋是漂亮的。不过,我们不准备建筑这种房屋。这种房屋是用胶合板做的,它们保持不过二十年。这不仅是我的看法。美国建筑公司的代表自己也这样说过。过去我们自己曾经向芬兰买过这种房屋,但是现在我们不再买了,因为这是不上算的。房屋必须用钢筋混凝土和砖牢固地建造起来,使我们的子子孙孙能住下去。”
尼克松先生说,子孙们的爱好可能不同。赫鲁晓夫反驳说:“不错,这的确是可能的”。他补充说:“不过家具可以更换,而房屋却不必拆毁和烧掉。这(按指拆毁和烧掉——新华社编者注)仅仅符合私人建筑公司的利益,而不符合居民的利益”。
赫鲁晓夫对尼克松说:“美国的宣传机构不正确地宣扬了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尼克松先生,我想对您讲一个东方的笑话。一个伊斯兰教士有一次在路上走。当时有人问他到哪儿去,他回答说,就到那儿,到那座山上去,据说,那里免费发给肉炒饭。于是人们便向这个伊斯兰教士所指的方向涌去,当这个伊斯兰教士看到这种情况时,他本人也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可能,那里真的免费发给肉炒饭?于是他就跟大家一起跑去了。贵国的宣传就是这样的——赫鲁晓夫在周围人的笑声中说——你们自己凭空想像出苏联人的稀奇古怪的模样,而后你们自己也就相信了自己的凭空想像。这次你们展出了设有厨房的房屋,认为这种房屋能使苏联人感到惊异。可是一个美国人买得起这样房屋,他就得有很多美元,而苏联人却有权向市苏维埃主席要住房。谁都知道,在我国,住房费用是非常非常之低的。住房费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您谈你们的自由谈得很多,可是在这些自由中也有这样一种自由,那就是在桥底下过夜的自由。”
尼克松副总统转了话题,对赫鲁晓夫说,注意一下洗衣机,在洗衣机生产方面进行竞赛,这要比在火箭生产方面进行竞赛好。
 赫鲁晓夫同志打趣说:“我竟认不出是尼克松先生了,如果您的想法真像您所说的那样,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和你们达成协议。不过你们的将军们在叫嚷的是火箭,而不是厨房里的用具,是他们在用火箭威胁我们,是他们在耍威风,说能够把我们从地球上消灭掉。我们当然不会允许任何人这样做的。而对那些想这样干的人,我们要告诉他们,正如我们俄国俗话所说的,给点儿颜色瞧瞧。”
这个成语把翻译们难住了。
尼克松先生建议说,“我们下一次再来谈这个问题吧。”
赫鲁晓夫反对说,“干吗下一次?就现在谈吧。”
尼克松副总统认为,在国际关系中不应当发号施令和提出最后通牒,因为这样会促使某一方面走向战争。
赫鲁晓夫回答尼克松先生说,他同意尼克松的看法,但是全部问题在于是谁在实际上发号施令和提出最后通牒。至于说到关于战争的言论,那末这种言论是一个威胁。
赫鲁晓夫警告说:“但是威胁对我们不起作用,而且永远不会起作用。拿这个来对付我们,你们得不到什么结果。你们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况且比你们的好些。不过,我们交朋友难道不更好吗?我们愿意同美国和所有其他国家交朋友。所以最好把发号施令和最后通牒的谈论丢开。我们不要去抓死猫的尾巴吧。”
尼克松说:“我喜欢您所说的话,在我们美国您会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
赫鲁晓夫开玩笑说:“我抓住死猫的尾巴是为了使谈话活跃起来。但是我想说的主要死猫是在外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谁主张保持这样的基地,他就是反对和平,谁主张取消它们,他就是拥护和平。我们取消了自己的军事基地,我们大大裁减了自己的武装部队,我们希望消灭战争的严重的遗迹——希望签订对德和约,并且取消西柏林占领制度。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那末和平就能得到保证,我们也不用再去抓死猫的尾巴了。”
尼克松问赫鲁晓夫是否认为日内瓦会议可能取得成功?
赫鲁晓夫说:“当然是,因为我们不是白花钱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呆在日内瓦的。葛罗米柯同志是一个好人,我们不久以前奖给他列宁勋章。但是要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谈判的所有参加者必须进行合作。是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争论和讨论的问题。这样做不会得到好结果。对这一问题只有一个回答——和平。”
尼克松打趣说:“据说葛罗米柯先生像我。”
赫鲁晓夫接着回答他说:“只是外表上像罢了。”他接着又转过来谈日内瓦会议问题。他说:“如果你们希望这个会议成功,那就不应该用僵局来吓唬我们。这正同发号施令一样是白费气力的。”
赫鲁晓夫同厨房设备的解说员,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女人握手。
他说:“谢谢您,女主人,您给了我们机会在厨房里进行这场辩论”。
在“标准的”美国房子的出口处,赫鲁晓夫指给尼克松看两个苏联青年人。
赫鲁晓夫说:“您看,多么棒的雄鹰!有这样的雄鹰,我们政府还用得着怕什么威胁呢。请您更仔细地看看他们吧,他们像奴隶吗?!而你们在美国举行所谓‘被奴役国家周’。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奴隶?”
小伙子们微笑着回答说:“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我们甚至忘记了这个词,忘记了这个词的意义。”
尼克松也指着那里的两个美国青年说:“难道我们的雄鹰不好吗”?
赫鲁晓夫说:“那就正应该让他们交朋友。他们可以共同做出多少好事情来!”


第3版()
专栏:

赫鲁晓夫在美国展览会开幕式上讲话
苏联不久就要在和平竞赛中胜过美国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等在24日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展览会开幕式。
当赫鲁晓夫、科兹洛夫和苏联政府其他领导人来到展览会时,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等人在展览会门前迎接他们。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赫鲁晓夫在讲话中表示相信,展览会的开幕将有助于苏美两国人民的进一步接近。
赫鲁晓夫说,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是我们主张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他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联将赶上美国这样的工业“快跑能手”。
赫鲁晓夫说,苏联曾不止一次地希望在互利的基础上不受限制和歧视地同美国发展贸易。但是十分遗憾,苏联这种立场并没有得到美国某些人士的应有的谅解。
赫鲁晓夫说,个别的美国报纸公然说,美国展览会是指望吹嘘“私人经营的优越性”,用这种办法来爆破苏维埃国家的社会基础,使苏联人产生回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他说,只有不理解我国人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赫鲁晓夫说,如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先生有机会访问苏联,那我们是非常高兴的。我认为,这样的访问对改善我们两国关系和巩固世界和平将有很大益处。
尼克松在讲话中说,不久前苏联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生动地反映了苏联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尼克松指出,如果说美国在生产消费品方面走在苏联的前面,那末,苏联在其他方面,例如在用于研究星际空间而制造的火箭的体积方面超过了美国。
尼克松承认,美国还存在着失业现象和种族歧视问题。
他又指出,必须在会议桌上,而不是在战场上讨论和解决分歧。
尼克松还宣读了美国总统祝贺展览会开幕的信。艾森豪威尔在信中说,苏联在科学和工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使他感到惊叹。他又说,政府政策的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同盟中造成了裂痕。必须尽力求得美苏两国的彼此接近,他还表示一直期望到苏联访问。
数千名客人参加了美国展览会的开幕式,并且参观了展览会。


第3版()
专栏:

日本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决定
积极开展活动庆祝我国庆
据新华社24日讯 东京消息: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在今天举行的常任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在9、10两月积极展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和争取恢复日中邦交的各种活动。
根据这项决定,国民会议将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来组织各项活动。这个委员会将由访问过中国的日本各界人士以及和中国有关团体有往来的日本工会、文化科学团体的代表组成。


第3版()
专栏:

我艺术团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据新华社维也那25日电 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中国青年艺术团,24日在维也纳罗纳哈尔剧院举行首次招待演出。演出时,整个三层楼的剧院里席无虚座,后廊和两旁还站着许多观众。被邀观看演出的有奥地利政治界、工商界、文化教育界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奥地利共产党主席柯普勒尼希、第一书记费恩伯、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主席柏尼尼、国际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贝利康以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驻奥地利使节等也出席观看了演出。
中国青年艺术团演出的节目获得观众的热烈喝采和掌声,每个节目都谢幕多次。许多节目还一再加演。演出休息时,许多奥地利观众同中国代表团团员握手致意,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充分显示了奥地利人民对中国艺术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我国青年代表团是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青年代表团一起于22日到达维也纳的。代表团在车站上受到当地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3版()
专栏:

参加国际书籍艺术展览
夏衍离京去来比锡
新华社25日讯 去来比锡参加国际书籍艺术展览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去来比锡。代表团的七名团员已在国外。


第3版()
专栏:

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 接见我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哈瓦那24日电 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罗加昨天接见了正在古巴访问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接见时在座的还有人民社会党全国委员会执行局的委员。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是应古巴报业联盟的邀请到古巴进行友好访问的。在此以前,已受到古巴政府和“7月26日”运动领导人的接见。


第3版()
专栏:

“我为什么离开了美国”
——一个美国人的真心选择
本报讯 美国前空军少校里伯罗·里恰德利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全家离开了美国来到苏联,要求在苏联工作和做苏联公民。7月19日,苏联“真理报”和“消息报”都刊登了他向苏联新闻界发表的声明。
里恰德利在声明中说:我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最后采取了坚决的决定:全家到苏联去!要求作一个苏联公民。我这样作的主要原因是,我确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我全家都没有前途。
他说:我忠于人类自由的思想。然而,在美国,自由是有限的,它为洛克菲勒和摩根等集团所垄断。真正的自由是在社会主义世界。
我1917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父亲是一个泥水匠。当三十年代经济萧条时期,我被迫辍学,同父亲一起工作,后来又到航空公会企业当一名工人。1942年我志愿参加空军,要求派到欧洲去同法西斯分子作战。我曾驾驶“B—24”型轰炸机,五十次飞行于敌人后方,由于战斗功绩,到退伍时我已升为少校。
还在战争期间,政府就对我们许愿说,将来回家以后前程万里。我也曾期望回国后,能同我新婚的妻子和未来的孩子们过着温饱的生活。然而我的期望破灭了。我曾想在住宅建设方面作一番事业,但生活使我认识到,美国没有小企业家的位置,他们备受大企业集团的排挤。在野的共和党限制给小企业者的贷款。我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我的理想的事业,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工作没找到,回家也不成了,因为房子由于经济困难被迫卖掉了。
日复一日,我的眼界开始扩大,我逐渐认识到,我的痛苦经历如果同工人们的悲剧比起来是不值一提的。我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了多年,我亲眼看到数十个工人家庭,他们走了一个州又一个州也找不到工作,有时不得不四五个人睡在一张床上,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多次看到人们为了反对纳粹和争取民主而牺牲了生命。今天我不禁要问自己:难道我们过去就是为了给麦卡锡主义开辟道路,为了迫害一切观点不同的人这样的所谓民主而战斗的吗?
不能把充满了种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的社会称作是民主的。佛罗里达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如果商人需要廉价劳动力,他们可以在“有色”劳动市场上得到。1958年,同我一起在森林里干活的一个黑人,因为饥饿晕倒,不醒人事。类似这种现象,在美国南部是屡见不鲜的。
近几年来,我和几个朋友在读资本家们所控制的报纸上关于苏联、共产主义和国际政策的报道时,终于学会了评定是非。被虚假的宣传故意掩盖的真理逐渐被人们认清。我深为大商人政府和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的侵略政策所震惊。
过去在战争中,我知道是向我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敌人掷炸弹。现在我扪心自问,下一次要我向谁掷炸弹呢?不,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向和平的俄国城市和乡村丢炸弹。
作为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不能不考虑美国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影响。难道他们命定地要在一次新的战争冒险中牺牲吗?难道他们命定地要遭受失业的苦难吗?他们在这个“平等”的国家里有可能免费获得高等教育吗?我的孩子不会被儿童犯罪的巨浪吞没吗?
我获得了莫大的幸福来到了苏联。我亲眼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新的社会主义世界之间的天壤之别。我观察到,几十个民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我证实,苏联人根本没有发财致富、种族歧视等个人主义的野心。这里的人们满怀热望注视着未来,他们对明天没有任何恐惧。在这里的气氛中,我不由得自己想干些事。我愿意把我的余生献给公正的、人道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的经历使我作出结论:共产主义是人类唯一的救星。
里伯罗·里恰德利以激动的、感激的心情最后在声明中写道:我决定做苏联公民,这是我真心的选择。我衷心感激杰出的苏联人民,让我留下来工作,同他们共享美好的现在和灿烂的未来。


第3版()
专栏:

认识苏联现实的大学
苏联 恩·乌尔茹莫夫
在一幢未安装窗户和未加装饰的高大的楼房的大门上,有一行严正而朴素的题字:“苏联科学、技术、文化展览会”。这里没有故意诱人的灯光,也没有大吹大擂的广告,然而美国人却川流不息源源不绝地涌入这敞开的殷勤好客的大门。
有一家报纸向读者建议说:“用不着申请护照上苏联去旅行,乘地下铁道的电车到五十九号街,走进‘科洛西姆’大厦,你直接从哥伦布广场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社会主义的世界。”应该说,每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按照这个建议变成了真正的哥伦布:他们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当然,不同的东西吸引着不同的人。展览会的第一名参观者、十五岁的学生拉利·茹尔金,从早上六点站队到十一点。他感到最惊奇的是,在苏联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里学习都是免费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对于医疗和房屋建筑的部分很感兴趣。五岁的黑人女孩一定要玩一下木偶台上的木偶,不然就不肯离开木偶台。著名的政治家史塔生久久地观看宇宙火箭的模型和“列宁号”破冰船的模型。而不愿说出姓名的参观者,了解到苏联的经济发展计划不会产生危机和失业时,惊讶地说:“这比原子和火箭还厉害!”
布置在各部分的上万件展品,实际上显示出苏维埃国家生活的全部面貌。
看过展览会以后,参观者自然就会了解到:四十年以来苏联做了些什么,目前正在做什么,以及按照正在实现的1959—1965年计划将要做些什么。这一切都反映在展出的机器、仪器、模型、图表以及照片、地图和书籍中。专程从苏联来的许许多多的专家给参观者作了详细的解释,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莫斯科时装之家”举办了苏联的时装表演。展览会大楼外边的电影院在放映苏联的全景电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其他苏维埃共和国的皮雅特尼茨基合唱团、歌舞团和剧团的二百多名演员,这些天来一直在“麦迪逊—哈敦花园”演出,表演苏联多民族的艺术。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把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的苏联展览馆叫做“认识苏联现实的独特的大学”。这个评语应用于在纽约举办的苏联展览会更为恰当。与拥有许多新展品的布鲁塞尔展览会相比,在这些“旧的”、“布鲁塞尔”的展品和资料里有很大的改变和补充。除了三颗人造卫星以外,又加上了第一颗人造行星。正在建筑中的世界上最大的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模型,现在成了已投入生产的电站的模型了。在布鲁塞尔用全景照片介绍过的正在建筑中的房屋,现在已经住上人家了。在纽约的展览会上又展出新的建筑物的照片。
苏维埃国家成就展览会在1958年出现在布鲁塞尔,在1959年出现在纽约,而在这段时间内,苏联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大步。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增加了10%,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11%,创造了一百六十万种新型的机器和器械。八百个新的大型企业投入了生产。国民收入增加了11%。在不减少工资的条件下,继续缩短了工作日,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国家给予居民的补贴和优待增加了。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兹洛夫在美国的访问是一个重大的事件。科兹洛夫及其随行的政府活动家,在美国各城市参观访问以后,以亲身所获得的印象加深了对于美国人的生活和愿望的了解,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亲自或通过报刊,听到了有关苏联人民的生活和愿望及其政府政策的真实情况。
在纽约举行的苏联展览会,对于渴望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认识苏联真情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实物教材。
成千上万件展品是苏联人民劳动功勋与和平愿望的有力见证人。这些展品促使许许多多的美国人对他们随身带走的赠品——小册子里的很少的话加以深思。赫鲁晓夫同志为纽约苏联展览会开幕讲了这样几句话:“苏联政府希望,通过交换举行展览会能有助于我们两国人民进一步相互了解。毫无疑问,这也将同时促进和加强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两国间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关系的确立将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很好的保证。”


第3版()
专栏:

关于美国展览会二三事
展览馆建筑的插曲
7月25日在莫斯科索科利尼克公园开幕的美国展览会场地是一所奇形怪状的建筑,前面是一间“圆顶屋”,像半个贴在地上的大橘子;后面是主要展览厅,像一把张开的扇子,再后面是几个比较小的展览馆,在一个角落上是环幕电影院。
展览馆建筑过程中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圆顶屋”的安装工作是苏联工人在美国工程师帕里斯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在安装前发现图样中有个错误,那位美国工程师认为只有扩大地基来补救,但是苏联工程师阿勃拉莫夫帮助他解决了困难——把地基移动了一米半。
帕里斯谈到这件事情的经过时说:“阿勃拉莫夫提出了我在建筑实践中至今尚未遇见过的建议:移动地基,起初我们都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快就信服了阿勃拉莫夫是对的。他的方法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是优异的,并且减少了三分之二的费用。”
美术品引起风波
一年以前,美国艺术作品在布鲁塞尔博览会上曾经引起了观众的嘲笑。艾森豪威尔闻讯大发雷霆,命令美国新闻署署长立时启程前往调查。这件事还没有从美国人的记忆中消失。
为了评选美术品出国参加这次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展览会,美国官方再三研究、反复评选,最后选定了七十幅绘画和若干件美术雕刻品。
可是,美术品未出国前,华盛顿就起了风波。7月1日艾森豪威尔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展品不满。他说:“应该多选一些像在座诸君这样的人参加评选委员会。我们不大懂得到底什么是艺术,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形象、也知道美国的形象……”艾森豪威尔举出画家杰克·列文的作品“欢迎归来”为例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讽刺品,算不得是艺术。”
艾森豪威尔的谈话,引起了纽约市商业区美术品陈列馆馆长哈尔帕特的反唇相讥,她说:“我们的官员们并没有艺术眼光。他们没有权利对有资格的批评家热烈赞扬的作品,发表那样的声明……”
无所不管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出国的美术展品及其作者进行了一番审查,该机构负责人华尔特在众议院故意危言耸听,宣称发现一半以上的美术家“有共产党或亲共背景。”华尔特说,“欢迎归来”这幅画所描绘的美国将军的形象,表明作者对这位美国将军充满了敌意。他认为列文的这幅作品,不仅是“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嘲笑”而且“破坏美国的安全”,“其手法犹如共产党人”。
华尔特还列举了其他几位美术家的“罪状”。画家埃弗古特是“危险的亲共人物”,因为他于1949年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文化科学界保卫和平会议,1951年,他又创作了一幅题为“和平鸽”的宣传画。画家歇恩也被扣上了一顶“红帽子”,因为他于1948年创作了一幅题为“我们要和平”的画,“更严重的”是他曾经要求修改美国的远东政策和制止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冒险行为。
骗人的时装展览
7月12日,美国展览会的时装展览,在纽约举行了赴苏以前的预展。四十多名参观了预展的时装专家、时装记者,联合发表声明,指出这种时装展览不能正确反映美国生活方式。他们举出时装展览中的一些弄虚作假的场面,例如:一对黑人举行婚礼时,白人充当伴随,又如一个白人私人住所举行晚会时,有黑人参加。
时装专家与时装记者的联合声明,揭露了展览会筹备人员粉刷美国种族歧视的丑态。负责美国展览会时装展览的“时装工业展览委员会”只得作了一些欲盖弥彰的修改。该委员会联络负责人称:“时装展览中的新郎、新娘及其伴随,将完全是白人。黑人将列入客人中。”他又说:“所谓晚会只是一个郊外野餐。这是某个公司或企业举办的郊游。参加的人是公司或企业的职工,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黑人。”(附图片)
这是美国时装展览的一个场面,有黑人参加的白人晚会。
这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它“是一个讽刺品,算不得艺术”的作品——“欢迎归来”。


第3版()
专栏:

“美国儿童在奇迹之国”
——纽约的苏联成就展览会深深吸引了无数小观众
“美国儿童在奇迹之国”是苏联“劳动报”最近发表的美国记者鲁利寄自纽约的一篇通讯的标题。这位美国记者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纽约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所介绍的幸福、新鲜的世界,怎样深深地映入了这些小观众纯洁无邪的心灵中。
鲁利写道,苏联展览会对美国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奇迹之国,从它开幕的第一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清早,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涌向“科洛西姆”大楼,他们在那长长的观众队伍中,争先恐后地抢占“第一个”,而且骄傲地对别人说:“哼,我们从八点钟就来了!”尽管展览会要十一点钟才开放,可是他们都以早到为荣。
他们为什么这样热烈地渴望着到这里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记者随便采访了站在长队中的几个小观众。当记者刚向他们提出了问题,两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要来看一看俄国”。另一个孩子带着比较沉着的神情回答道:“我是为了来看看俄国人究竟为什么总是在很多方面走在我们的前边……”,记者反问他:“在哪些方面呢?”这孩子毫不费思索地冲口而出:“呶,在控制宇宙、在教育、在……”
孩子们一跑进展览会,无论是年龄稍大些的还是稍小些的,都首先直奔苏联的卫星而去,他们俨然以敬仰的心情围绕着三个卫星的复制模型转来转去,不停地喊着:“喂!快看,小狗莱伊卡就坐在这里面。”……小小的嘴唇一秒钟也不能包住他们那一连串的想要发出的问题,有的孩子极不耐烦地拖着自己父母的手,争着向这里向那里去看“奇迹”。
在教育馆里,孩子们向展览会的讲解员提出了简直数不清的问题:在苏联几岁就上学?他们有几门功课?他们最喜欢什么?家庭作业多不多?老师们是很可亲的吗?讲解员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完,又被另一群孩子包围了。
文化馆中展出的戏剧场面简直把孩子们迷住了。在展出的一些图画面前,记者听到了一番极为有趣的议论: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站在一幅苏联画家所作的油画面前,其中有一个惊奇地叫道:“哎咿!这种画该有多好!”他身旁的一个同伴点头表示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可是,第三个又插口说:“你们记得吗,咱们美术老师说过,绘画假若看起来真像画的话,那末无论怎样也是吃不开的!?”这孩子的几个伙伴带有一种嘲笑的神情大笑起来,“那是胡扯!”——他们其中有一个大胆地反驳说——“教员他只欣赏那种抽象派的破烂货,可我就是喜欢这种像画的画”。
记者写道,至于这个展览会给美国孩子们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最好还是从他们自己在留言簿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所写下的留言中寻找答案吧!
“在这里一切都可爱,一切都美丽——小女孩格莱吉斯用小姑娘的字体写道——我感到我好像来到了俄国”。克洛迪亚中学的一个女学生看样子刚刚开始学习俄文,她用不太熟练的俄文字母写着:“我能看到你们,该多末高兴”。
记者还提到了一段动人的“小观众”的留言。这位署名是“一个中学生”的学生在一个“观众”写下的一段对苏联充满敌意的话后面紧接着写道:“你们不要去相信他的鬼话,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你们的国家,我们的教员对你们的国家简直什么也不知道,或是,他们明明知道,也不敢告诉我们,他们害怕。可是,我真为你们的成就而感动,我们需要像你们一样地生活。”
在苏联展览会的入口处有一条大的标语:“所有的人们都会看到,苏联的计划是和平建设的计划”,所有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进门时很少有人能耐心地停留下来读一下这条标语,但是,当他们看完了展览会之后,这条标语所说的话却深深地回响在他们那纯洁、幼小的心灵中了。
(新华社)(附图片)
在纽约的苏联展览馆里,一个美国孩子站在列宁雕像面前,注视着全世界劳动人民革命导师的庄严而又慈祥的面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