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论降低产品成本
许毅 戴园晨
产品成本是由工资和耗用的原材料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等构成的。产品成本的降低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消耗的节约、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就是用同样多的劳动耗费,创造出更多的国民收入,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在1958年,我国国营企业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中央各工业部直属工业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5%。如果把1958年国营企业因为成本降低而节约的资金,用之于基本建设,可以建设九个年产一百五十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或者建设一百六十个拥有十万纱锭、四千台布机的新型纺织厂。1959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必然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更迅速地降低成本。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体现了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的省的方面,它和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时候,必须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要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消耗。它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节约原材料消耗等。而这也正是增加产品生产数量的主要途径。因为生产中劳动消耗的节省,就是用同样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增加产品生产数量,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的关系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总是同生产的高速度增长同时出现。这不仅因为生产的增长,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减少(折旧费和企业管理费是比较稳定的,生产的产品增加了,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上的这些费用即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从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等方面入手,生产是不可能迅速增长的。所以,几年来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一般和生产增长的情况相适应。1956年生产发展快,全国工业企业可比产品生产成本较上年降低8.08%;1957年生产增长的速度比1956年低了一些,成本降低的幅度只有4.16%;1958年生产大跃进,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在建筑业中,每多完成一百万元的生产任务,由于少开支间接费用和避免窝工损失,使成本一般可以降低二十万元左右。其它经济部门都有类似情况。
生产劳动的意义,是使一种使用价值转化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比如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服;把铁矿石和煤炭炼成生铁,再炼成钢,做成机器,等等。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必然有另一种产品的消耗,即使是农业种植和矿山采掘,劳动对象直接是土地和天然矿源,也还是要消耗种子、肥料、农具和坑木、矿山机器的。但是人们要求新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所消耗的价值,这才算真正增加了生产。
一个企业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原材料消耗来增产,也可以从增加劳动者人数和使用好料、多用原材料来增产,因此增加产量,不一定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有可能使生产成本提高。反过来,仅仅从节省原材料消耗着眼,可以用同样多的原材料生产更多的产品,也可能使同样多的生产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例如,电缆厂电缆镀铅用正公差产量高,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大,如果为节省原材料消耗而改用负公差,就会使产量降低。轴承厂用冲压法制造滚珠,冲压用的胎模时间拉长,模膛便会扩大,多耗用原材料;而换一次胎模的时间,则要少生产两万套滚珠。纺织厂多掺用次棉,皮辊花、落地棉,就不能加快车速。这些都表明,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有时候是矛盾的。
正因为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有时候有矛盾,所以,我们组织生产决不能够单打一,决不能够只问劳动成果有多少,不顾劳动消耗了多少;也决不能够只讲节省劳动消耗,不问劳动成果有多少。目前有少数企业有忽视经济核算、不讲成本耗费的倾向,以为只要完成生产任务,成本高一些无所谓,这种情形是要纠正的。但是,在提倡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必须防止因为怕生产成本提高,而不敢积极增产的偏向。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矛盾,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来解决。1958年很多纺织企业在加快车速的初期,机物料消耗增加,而且棉卷粘卷,钢丝棉网不匀,断头多,回花多,成本曾经一度上升。但是经过相应的技术改革,清花加了均匀装置和防粘装置,棉卷粘卷问题解决了;钢丝加快了锡林速度,增强了分梳作用;细纱加装了档板和车面自动清洁器,减少了断头,并且改进了工艺操作,结果机物料和原料消耗就趋于正常,实现了高产,还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针。对于某些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产品,我们应当首先尽全力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够用与不够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无到有,逐步提高的,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逐步降低的。试制新产品成本虽然高一些,但不应当因此放弃试制,否则我们将永远制不出新产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表现在经济核算突破了个别企业的狭隘范围,而以是否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利为前提。所以,成本高的企业不会被成本低的企业所排挤,还可以从“高级”赢利出发,对某些暂时亏损的产品进行补贴。但是,把“有比没有好”夸大到根本不计较生产成本的程度,也是不对的。新产品试制期间还是要进行技术改革、加强管理、尽量防止浪费。在试制成功,正式生产之后,更要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假如炼一吨铁的生产成本超过了一吨钢的价格,便不能说“有比没有好”,很可能是生产的物资远抵不上消耗的物资。在这时候,生产成本便成了主要问题;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使生产前进。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也是不可分割的。
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关系
降低产品成本是省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是好的要求,好和省是辩证地统一的。以同样多的生产成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比如,靴鞋一双可以顶两双穿,机床一台可以顶两台用,干电池放光时间延长一倍,这实际上等于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如果生产的鞋子是“礼拜鞋”,袜子是“过街通”,干电池放光时间从五百分钟缩短到一百分钟,那末,尽管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并未提高甚至有所降低,但是产品质量下降实际上等于产品数量的减少。五个质量差的干电池只顶上一个质量好的干电池的放光时间。除非是质量差的干电池的生产成本,相当于或者低于质量好的干电池的生产成本的五分之一,否则,要求干电池放光五百分钟所需要耗费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提高而不是降低。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提高产品质量就是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好和省之间也有矛盾。前些时在有些产品的生产中,简化了工序,改变了工艺过程,节省了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成绩固然很大;但其中也有一些因为简化过多,影响了产品质量。有的是节省工时有限,影响质量不小,例如轴承不上油,既影响机器运转,又加速机器磨损。有的还因为原料、材料供应不富裕,在大力节省原料、材料消耗的过程中,在利用较次的原料或者采用代用品的过程中,也有某些产品质量降低。
因为好和省之间还有矛盾,有些同志就感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要好就不能省,要省就不能好。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时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才有意义,否则得不偿失。要使产品质量好,也并不是必须多耗工时,而只是不能把必要的工序任意简化,不能任意破坏生产的正常秩序。质量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要比质量差的产品多耗用原料、材料,有时多用了原料、材料,产品质量反而下降。凸版印刷纸每一平方米重五十二克,质量是优等的,要是多用了纸浆,使重量达到六十克以上,纸张就会太厚,质量反而降低了。可见,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一定要增加成本。
关心产品质量,在保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我国目前来说更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降低废次损耗率,减少返工修理,正是我国目前许多工厂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建筑业中,有些建筑因为施工过程中降低了工程质量,不得不返工重修,造成很大浪费;有些机械工厂,铸件的废品率达到30%以上,制出来的成品精度差,效能低,不得不返工重修,甚至报废,这都会使生产成本提高。在轻工业中,残损率的大小,常常是很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或者降低的关键性问题。可见,促使广大职工群众关心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半制品、在制品的检验,防止在完工后再来返修,并且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反对那些足以降低产品质量的盲目压缩工时和节约原材料的措施,从而降低废次损耗率,是可以在保证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的,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降低成本还要注意到长远和
整体的经济利益
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不仅要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严格注意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而且要做到:既注意到今天的生产,又考虑到明天的生产;既注意到局部的经济效果,又从整体的经济利益出发;既关心生产,又关心群众生活。
今天的生产和明天的生产息息相关。我们为了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实现了增产节约的要求,当然是很好的事情。譬如,在纺织部门,把细纱机前罗拉速度从二百多转加快到三百以至四百转,车速加快;在公路运输部门实行双班运输,延长了检修时间;在电力部门实行了超铭牌运行,有的发电出力甚至超过设备铭牌的30%,等等。但是,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设备磨损必然加速。这就必须注意设备的保护和维修,否则设备损坏会加速。从今天来看是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则可能提前报废,减少产量,提高成本。而且,不注意设备保护和维修,还容易发生事故。在电力部门今天多发了几度电,明天因为设备损坏而突然停电,高炉就要因无法继续供热而使铁水凝结,必须拆毁重建;印染厂就要因为染布后无法进行水洗、烘干而使布匹霉烂,在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可见,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
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必须既注意局部的经济利益,又服从整体的经济利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要以各个企业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为基础,整体的经济利益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整体的经济利益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从整体经济利益出发,暂时放弃局部经济利益。比如机械的生产,如果成批大量生产,就可以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只注意成批大量的生产,而延迟了交货时间,这就可能使机器设备的配套发生阻碍,从而影响建设进度和投入生产的时间,使钢铁工厂安装了转炉,却因缺少轧钢机而不能炼钢成材,使发电厂安装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却因缺少变压器而不能供电。机械工厂为了按照计划及时交货,必须分批生产。这样虽然可能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小些,然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成本核算的眼界,不能仅限于一个企业范围,还必须要有全局观点,服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
在地区、企业之间调拨供应原材料,组织协作生产,完成产品计划等方面,也是这样。产棉地区愿意把好棉花留给当地企业来用,但是把好棉花调运到上海;可以纺成一百二十支乃至二百支的细纱,国家所得的经济利益更大;完成协作生产任务可能使本企业在组织生产上遭到一些麻烦,但对方却可蒙利;全面完成产品计划,可能不利于发挥本企业专长,还可能生产一些产值小、费工多、成本高、利润少的产品,但却保证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在遇到这些情形的时候,就应当把本地区、本企业的增产节约的利益服从国家计划的要求。
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时候,必须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不应当靠过分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方面多动脑筋。节约开支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厉行节约而省掉了必要的劳动保护、安全设备、福利卫生的开支。这不仅是因为过分的提高劳动强度,节减了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卫生方面的开支,有可能引起企业职工出勤率降低,不利于劳动力调配和劳动组织工作,最终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关心安全生产,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使生产高速度发展。
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我们必须认真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但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只是组织企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即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方面;而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统一体。而且随着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各方面的关系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防止工作中的片面性,防止“单打一”的倾向。只顾一面、不问其余,会使正确的事情转化为错误的事情。因此,组织企业生产必须从全面出发,不能孤立地只从产品数量或成本、质量等一面来考虑。只有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的继续跃进。


第7版()
专栏:

苏联心理学界在研究什么?
徐联仓
6月29日到7月4日,全苏心理学会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代表大会。大会报告并讨论了近年来心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心理学界如何响应苏共的号召为实现宏伟的七年计划而努力等问题。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正式代表一百七十三人,列席代表三百四十七人,还有应邀到会的外国心理学家二十八人。会上宣读的科学报告共有一百三十余篇,此外还有因时间关系不及报告而收入报告集的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了报告集三册。斯米尔诺夫院士在全体大会上作了“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精神与心理学的任务”的报告,全面论述了近年来苏联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成绩,特别强调了心理学为实践服务的迫切性,指出配合党中央所提出的学制改革问题是心理学家的光荣任务,并且在有关劳动生产、医药卫生方面心理学家也不能袖手旁观。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也贯穿在大会的全部日程里。例如,有关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心理的问题举行了八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四十五篇论文;有关劳动心理心理学举行了三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十五篇论文;医学心理方面举行了三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十六篇论文;缺陷学举行了二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九篇论文。以上有关实际问题的报告共八十五篇,约占全部报告65%以上。苏联心理学家在理论性问题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例如,普通心理及心理生理组举行了七次会议,提出论文三十六篇。在儿童心理、比较心理和心理学史等方面,也都举行了专门的报告和讨论。在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心理的研究中,有些工作是直接与学生参加劳动生产这一课题有关的。这方面的报告有: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变化(谢里凡诺夫、基联科等),在农业劳动中学生积极意志的发展(柯拉斯诺达而),高年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动机的研究(纳吉莫夫),以及高年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兴趣的形成(道夫加罗),等等。在这些报告中,作者一般都抓住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了研究,借以阐明学生参加劳动对其个性的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会有好处,怎样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有利条件,等等。例如,有的心理学家具体地研究了劳动组织的好坏对参加劳动的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形成速度的影响,认为不是把学生放到生产中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而是还需要作妥善的安排和科学的研究。另外,参加生产要与正课学习密切结合,使生产活动不但不妨碍正课的学习,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正课学习的知识。有的心理学家发现在生产
中所培养起来的注意力,在生产中看到了知识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对学生的正课学习都是有良好作用的。并且,他们认为,在生产中需要很高的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和创造性的思考,这些品质的获得也都对正课学习有利。因此,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时加强这些方面品质
的培养。也有的心理学家把学生参加劳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例如,他们研究了学生在参加农业劳动时所遇到的“外部困难”(如炎热、大雨和劳累等)与其主观上的反映、即“内部困难”(如各种矛盾情绪之间的冲突)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另一部分工作是更具体地研究了生产教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这方面的报告有:在普通学校生产劳动教学中教导工作的心理学研究(古里扬诺夫等),高年级学生生产技能迁移的心理特点
(米列良),高年级学生生产熟练形成中的个别差异(米斯秋克),劳动在掌握植物学知识中的作用(库德列采娃),等等。在这些报告中,报告人都根据实验材料,论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关于正课教学的问题以及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问题等,也有许多研究报告。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大部分的报告论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特别注意到了集体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例如学生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施民尔曼),在寄宿学校中学生的个体特点的形成及其与集体的关系(热沃龙科),模效的心理学问题(鲁洛茨基),道德品质的发展(维金莫夫等)。
劳动心理学方面有些是理论性的报告。例如,关于劳动活动与生产操作的问题(丘沙宁),报告人引用了实际工作的材料来阐明劳动心理的研究对生产可能起什么作用,同时分析了生产操作的特点以及工人的劳动活动与生产操作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生产的发展远景——自动化——与劳动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关于工程心理学,列昂节夫等在“自动化机构的心理学研究中的动力学原则”的报告中,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心理学家的“工程心理学”中“人与机器的统一系统”这一概念中的机械论的错误。关于劳动活动中意识的作用也有专门的报告,格列尔施坦在他的报告中讨论了劳动活动中有意识成分与无意识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根据对“时间知觉”的研究,说明心理学家借助于特殊的训练方法,使一些不能意识到的感觉变得更为清楚(如对极短暂时间的知觉),从而促进某些技能的掌握。
在直接联系生产劳动的研究方面,劳动心理学家把自己的力量放到当前最重要的题目上。例如,苏沃洛娃等研究了传送带生产中的产品质量以及完成操作的时间方面的心理学问题。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普希金),讨论了现在生产中的一个新问题——远程控制——中的心理学问题。报告人研究了某交通枢纽控制站的操作,论述了有关操纵员的各种职业心理特点。关于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心理学问题,有里加津斯基的报告——农业机械化的心理学研究,他报告了他对拖拉机手的职业听觉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发展这种能力对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关于航空心理学,有一篇综合性的报告(普拉东诺夫)。报告人首先对航空心理的研究作了历史的追述,并列举了心理学在航空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如有助于仪表设计及安排,航空员的选择及培训,航空员工作生活制度的安排等),最后介绍了有关宇宙飞行心理学的问题。
蓬勃发展的共产主义生产队运动自然不会被心理学家所忽略。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亚贡柯瓦同志作了关于共产主义生产队中个性形成问题的报告。她根据实地研究的材料,论述了青年工人在生产队中个性形成的问题,例如自觉性的成长,生活方面修养的提高,劳动动机的转变,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同时,她还论述了在生产队中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结合如何促进技术才能的发展等问题。
在医学心理学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很广泛的。总括性的报告有:“心理学在大脑机能的恢复及其诊断中的作用”(鲁利亚),“心理学在神经症的研究、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妙西谢夫等),“意识在代偿过程中的作用”(柯岗)等。另一些心理学家则偏重于研究思惟的病理现象。例如,查果利尼克报告了他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思惟病理现象进行的研究。也有不少报告是关于一些精神病患者的思惟特点的。其他高级神经过程的病理现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病理情况下语言的调节作用,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方面的代偿作用,都有专门的报告。关于缺陷学方面,报告了有关智力落后,智力发育不全,以及在听觉、言语方面有缺陷的儿童的研究。
普通心理学及心理生理学组经常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因为这里报告的是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方面的报告很多,例如空间知觉问题(阿纳尼也夫),视觉中枢调节问题(波哥斯洛夫斯基),时间知觉中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爱尔金),运动表象的形成问题(布尼),记忆的反射机制问题(布谢尼基科夫)。关于语言思惟问题,有许多篇实验研究报告。也有一系列的报告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研究。这些报告不是单纯地从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着眼,而是努力去联系心理学问题,讨论了高级神经活动一般类型与气质、个性的关系(米列良),类型与注意的关系,思惟活动中神经活动灵活性的个别差异等问题。对研究方法也有一些专门的探讨。定势论学派这次在会议上也报告了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一些有名的生理学家,如安诺兴、阿斯拉羌和瓦祖罗等,都在会上作了有关生理心理学的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在普通心理的研究中已开始联系像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模拟仪器这样一些最新的科学问题。例如,索克洛夫报告了知觉过程及其模拟方法。他指出现代的“有感觉能力的机器”的发展向知觉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把知觉过程图式化变算为公式,以便为管理这些“有感觉的图机”的电子计算机设计其所需的控制程序。另一方面,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知觉这一反映过程的各种成份。查哈洛夫把被试在试验中解决课题的过程与根据信息论原理计算推断这一课题所需要的解决途径作了对比,借以研究人的思惟活动的某些特点。任金在对猿猴的“言语”的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有关信号传递的问题,对今天大家所热心研究的机器翻译问题是有关系的。
此外,学龄前儿童心理组报告和讨论了有关学龄前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想像力的特点,听觉、运动觉的年龄特征,朝向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心理学组的大部分报告是关于猿猴的研究。心理学史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门问题的报告。最后,全体会议听取了列昂节夫、妙西谢夫和克斯秋克等老一辈心理学家关于才能问题的报告。
报告和讨论结束后,主席团作了总结报告,并选举了心理学会的领导机构。在会议期间,出版了反映苏联四十年来心理科学成就的巨著——苏维埃心理科学——第一卷。


第7版()
专栏:

论降低产品成本
许毅 戴园晨
产品成本是由工资和耗用的原材料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等构成的。产品成本的降低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消耗的节约、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就是用同样多的劳动耗费,创造出更多的国民收入,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在1958年,我国国营企业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中央各工业部直属工业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12.5%。如果把1958年国营企业因为成本降低而节约的资金,用之于基本建设,可以建设九个年产一百五十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或者建设一百六十个拥有十万纱锭、四千台布机的新型纺织厂。1959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必然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更迅速地降低成本。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体现了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的省的方面,它和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时候,必须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要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消耗。它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节约原材料消耗等。而这也正是增加产品生产数量的主要途径。因为生产中劳动消耗的节省,就是用同样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增加产品生产数量,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的关系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总是同生产的高速度增长同时出现。这不仅因为生产的增长,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减少(折旧费和企业管理费是比较稳定的,生产的产品增加了,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上的这些费用即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从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等方面入手,生产是不可能迅速增长的。所以,几年来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一般和生产增长的情况相适应。1956年生产发展快,全国工业企业可比产品生产成本较上年降低8.08%;1957年生产增长的速度比1956年低了一些,成本降低的幅度只有4.16%;1958年生产大跃进,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在建筑业中,每多完成一百万元的生产任务,由于少开支间接费用和避免窝工损失,使成本一般可以降低二十万元左右。其它经济部门都有类似情况。
生产劳动的意义,是使一种使用价值转化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比如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服;把铁矿石和煤炭炼成生铁,再炼成钢,做成机器,等等。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必然有另一种产品的消耗,即使是农业种植和矿山采掘,劳动对象直接是土地和天然矿源,也还是要消耗种子、肥料、农具和坑木、矿山机器的。但是人们要求新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所消耗的价值,这才算真正增加了生产。
一个企业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原材料消耗来增产,也可以从增加劳动者人数和使用好料、多用原材料来增产,因此增加产量,不一定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有可能使生产成本提高。反过来,仅仅从节省原材料消耗着眼,可以用同样多的原材料生产更多的产品,也可能使同样多的生产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减少。例如,电缆厂电缆镀铅用正公差产量高,而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大,如果为节省原材料消耗而改用负公差,就会使产量降低。轴承厂用冲压法制造滚珠,冲压用的胎模时间拉长,模膛便会扩大,多耗用原材料;而换一次胎模的时间,则要少生产两万套滚珠。纺织厂多掺用次棉,皮辊花、落地棉,就不能加快车速。这些都表明,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有时候是矛盾的。
正因为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有时候有矛盾,所以,我们组织生产决不能够单打一,决不能够只问劳动成果有多少,不顾劳动消耗了多少;也决不能够只讲节省劳动消耗,不问劳动成果有多少。目前有少数企业有忽视经济核算、不讲成本耗费的倾向,以为只要完成生产任务,成本高一些无所谓,这种情形是要纠正的。但是,在提倡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必须防止因为怕生产成本提高,而不敢积极增产的偏向。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矛盾,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来解决。1958年很多纺织企业在加快车速的初期,机物料消耗增加,而且棉卷粘卷,钢丝棉网不匀,断头多,回花多,成本曾经一度上升。但是经过相应的技术改革,清花加了均匀装置和防粘装置,棉卷粘卷问题解决了;钢丝加快了锡林速度,增强了分梳作用;细纱加装了档板和车面自动清洁器,减少了断头,并且改进了工艺操作,结果机物料和原料消耗就趋于正常,实现了高产,还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针。对于某些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产品,我们应当首先尽全力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够用与不够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无到有,逐步提高的,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逐步降低的。试制新产品成本虽然高一些,但不应当因此放弃试制,否则我们将永远制不出新产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表现在经济核算突破了个别企业的狭隘范围,而以是否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利为前提。所以,成本高的企业不会被成本低的企业所排挤,还可以从“高级”赢利出发,对某些暂时亏损的产品进行补贴。但是,把“有比没有好”夸大到根本不计较生产成本的程度,也是不对的。新产品试制期间还是要进行技术改革、加强管理、尽量防止浪费。在试制成功,正式生产之后,更要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假如炼一吨铁的生产成本超过了一吨钢的价格,便不能说“有比没有好”,很可能是生产的物资远抵不上消耗的物资。在这时候,生产成本便成了主要问题;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使生产前进。
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也是不可分割的。
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关系
降低产品成本是省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是好的要求,好和省是辩证地统一的。以同样多的生产成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比如,靴鞋一双可以顶两双穿,机床一台可以顶两台用,干电池放光时间延长一倍,这实际上等于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如果生产的鞋子是“礼拜鞋”,袜子是“过街通”,干电池放光时间从五百分钟缩短到一百分钟,那末,尽管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并未提高甚至有所降低,但是产品质量下降实际上等于产品数量的减少。五个质量差的干电池只顶上一个质量好的干电池的放光时间。除非是质量差的干电池的生产成本,相当于或者低于质量好的干电池的生产成本的五分之一,否则,要求干电池放光五百分钟所需要耗费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提高而不是降低。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提高产品质量就是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好和省之间也有矛盾。前些时在有些产品的生产中,简化了工序,改变了工艺过程,节省了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成绩固然很大;但其中也有一些因为简化过多,影响了产品质量。有的是节省工时有限,影响质量不小,例如轴承不上油,既影响机器运转,又加速机器磨损。有的还因为原料、材料供应不富裕,在大力节省原料、材料消耗的过程中,在利用较次的原料或者采用代用品的过程中,也有某些产品质量降低。
因为好和省之间还有矛盾,有些同志就感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要好就不能省,要省就不能好。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时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才有意义,否则得不偿失。要使产品质量好,也并不是必须多耗工时,而只是不能把必要的工序任意简化,不能任意破坏生产的正常秩序。质量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要比质量差的产品多耗用原料、材料,有时多用了原料、材料,产品质量反而下降。凸版印刷纸每一平方米重五十二克,质量是优等的,要是多用了纸浆,使重量达到六十克以上,纸张就会太厚,质量反而降低了。可见,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一定要增加成本。
关心产品质量,在保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我国目前来说更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降低废次损耗率,减少返工修理,正是我国目前许多工厂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建筑业中,有些建筑因为施工过程中降低了工程质量,不得不返工重修,造成很大浪费;有些机械工厂,铸件的废品率达到30%以上,制出来的成品精度差,效能低,不得不返工重修,甚至报废,这都会使生产成本提高。在轻工业中,残损率的大小,常常是很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或者降低的关键性问题。可见,促使广大职工群众关心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半制品、在制品的检验,防止在完工后再来返修,并且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反对那些足以降低产品质量的盲目压缩工时和节约原材料的措施,从而降低废次损耗率,是可以在保证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的,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降低成本还要注意到长远和
整体的经济利益
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不仅要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严格注意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而且要做到:既注意到今天的生产,又考虑到明天的生产;既注意到局部的经济效果,又从整体的经济利益出发;既关心生产,又关心群众生活。
今天的生产和明天的生产息息相关。我们为了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实现了增产节约的要求,当然是很好的事情。譬如,在纺织部门,把细纱机前罗拉速度从二百多转加快到三百以至四百转,车速加快;在公路运输部门实行双班运输,延长了检修时间;在电力部门实行了超铭牌运行,有的发电出力甚至超过设备铭牌的30%,等等。但是,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设备磨损必然加速。这就必须注意设备的保护和维修,否则设备损坏会加速。从今天来看是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则可能提前报废,减少产量,提高成本。而且,不注意设备保护和维修,还容易发生事故。在电力部门今天多发了几度电,明天因为设备损坏而突然停电,高炉就要因无法继续供热而使铁水凝结,必须拆毁重建;印染厂就要因为染布后无法进行水洗、烘干而使布匹霉烂,在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可见,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
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必须既注意局部的经济利益,又服从整体的经济利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要以各个企业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为基础,整体的经济利益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但是,整体的经济利益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从整体经济利益出发,暂时放弃局部经济利益。比如机械的生产,如果成批大量生产,就可以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只注意成批大量的生产,而延迟了交货时间,这就可能使机器设备的配套发生阻碍,从而影响建设进度和投入生产的时间,使钢铁工厂安装了转炉,却因缺少轧钢机而不能炼钢成材,使发电厂安装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却因缺少变压器而不能供电。机械工厂为了按照计划及时交货,必须分批生产。这样虽然可能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小些,然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成本核算的眼界,不能仅限于一个企业范围,还必须要有全局观点,服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
在地区、企业之间调拨供应原材料,组织协作生产,完成产品计划等方面,也是这样。产棉地区愿意把好棉花留给当地企业来用,但是把好棉花调运到上海;可以纺成一百二十支乃至二百支的细纱,国家所得的经济利益更大;完成协作生产任务可能使本企业在组织生产上遭到一些麻烦,但对方却可蒙利;全面完成产品计划,可能不利于发挥本企业专长,还可能生产一些产值小、费工多、成本高、利润少的产品,但却保证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在遇到这些情形的时候,就应当把本地区、本企业的增产节约的利益服从国家计划的要求。
在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时候,必须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不应当靠过分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要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方面多动脑筋。节约开支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厉行节约而省掉了必要的劳动保护、安全设备、福利卫生的开支。这不仅是因为过分的提高劳动强度,节减了必要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卫生方面的开支,有可能引起企业职工出勤率降低,不利于劳动力调配和劳动组织工作,最终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关心安全生产,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使生产高速度发展。
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我们必须认真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但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只是组织企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即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方面;而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统一体。而且随着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各方面的关系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防止工作中的片面性,防止“单打一”的倾向。只顾一面、不问其余,会使正确的事情转化为错误的事情。因此,组织企业生产必须从全面出发,不能孤立地只从产品数量或成本、质量等一面来考虑。只有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的继续跃进。


第7版()
专栏:

苏联心理学界在研究什么?
徐联仓
6月29日到7月4日,全苏心理学会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代表大会。大会报告并讨论了近年来心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心理学界如何响应苏共的号召为实现宏伟的七年计划而努力等问题。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正式代表一百七十三人,列席代表三百四十七人,还有应邀到会的外国心理学家二十八人。会上宣读的科学报告共有一百三十余篇,此外还有因时间关系不及报告而收入报告集的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了报告集三册。斯米尔诺夫院士在全体大会上作了“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精神与心理学的任务”的报告,全面论述了近年来苏联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成绩,特别强调了心理学为实践服务的迫切性,指出配合党中央所提出的学制改革问题是心理学家的光荣任务,并且在有关劳动生产、医药卫生方面心理学家也不能袖手旁观。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也贯穿在大会的全部日程里。例如,有关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心理的问题举行了八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四十五篇论文;有关劳动心理心理学举行了三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十五篇论文;医学心理方面举行了三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十六篇论文;缺陷学举行了二次报告和讨论,共提出九篇论文。以上有关实际问题的报告共八十五篇,约占全部报告65%以上。苏联心理学家在理论性问题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例如,普通心理及心理生理组举行了七次会议,提出论文三十六篇。在儿童心理、比较心理和心理学史等方面,也都举行了专门的报告和讨论。在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心理的研究中,有些工作是直接与学生参加劳动生产这一课题有关的。这方面的报告有: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变化(谢里凡诺夫、基联科等),在农业劳动中学生积极意志的发展(柯拉斯诺达而),高年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动机的研究(纳吉莫夫),以及高年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兴趣的形成(道夫加罗),等等。在这些报告中,作者一般都抓住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了研究,借以阐明学生参加劳动对其个性的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会有好处,怎样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有利条件,等等。例如,有的心理学家具体地研究了劳动组织的好坏对参加劳动的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形成速度的影响,认为不是把学生放到生产中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而是还需要作妥善的安排和科学的研究。另外,参加生产要与正课学习密切结合,使生产活动不但不妨碍正课的学习,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正课学习的知识。有的心理学家发现在生产
中所培养起来的注意力,在生产中看到了知识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对学生的正课学习都是有良好作用的。并且,他们认为,在生产中需要很高的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和创造性的思考,这些品质的获得也都对正课学习有利。因此,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时加强这些方面品质
的培养。也有的心理学家把学生参加劳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例如,他们研究了学生在参加农业劳动时所遇到的“外部困难”(如炎热、大雨和劳累等)与其主观上的反映、即“内部困难”(如各种矛盾情绪之间的冲突)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另一部分工作是更具体地研究了生产教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这方面的报告有:在普通学校生产劳动教学中教导工作的心理学研究(古里扬诺夫等),高年级学生生产技能迁移的心理特点
(米列良),高年级学生生产熟练形成中的个别差异(米斯秋克),劳动在掌握植物学知识中的作用(库德列采娃),等等。在这些报告中,报告人都根据实验材料,论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关于正课教学的问题以及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问题等,也有许多研究报告。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大部分的报告论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特别注意到了集体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例如学生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施民尔曼),在寄宿学校中学生的个体特点的形成及其与集体的关系(热沃龙科),模效的心理学问题(鲁洛茨基),道德品质的发展(维金莫夫等)。
劳动心理学方面有些是理论性的报告。例如,关于劳动活动与生产操作的问题(丘沙宁),报告人引用了实际工作的材料来阐明劳动心理的研究对生产可能起什么作用,同时分析了生产操作的特点以及工人的劳动活动与生产操作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生产的发展远景——自动化——与劳动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关于工程心理学,列昂节夫等在“自动化机构的心理学研究中的动力学原则”的报告中,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心理学家的“工程心理学”中“人与机器的统一系统”这一概念中的机械论的错误。关于劳动活动中意识的作用也有专门的报告,格列尔施坦在他的报告中讨论了劳动活动中有意识成分与无意识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根据对“时间知觉”的研究,说明心理学家借助于特殊的训练方法,使一些不能意识到的感觉变得更为清楚(如对极短暂时间的知觉),从而促进某些技能的掌握。
在直接联系生产劳动的研究方面,劳动心理学家把自己的力量放到当前最重要的题目上。例如,苏沃洛娃等研究了传送带生产中的产品质量以及完成操作的时间方面的心理学问题。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普希金),讨论了现在生产中的一个新问题——远程控制——中的心理学问题。报告人研究了某交通枢纽控制站的操作,论述了有关操纵员的各种职业心理特点。关于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心理学问题,有里加津斯基的报告——农业机械化的心理学研究,他报告了他对拖拉机手的职业听觉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发展这种能力对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关于航空心理学,有一篇综合性的报告(普拉东诺夫)。报告人首先对航空心理的研究作了历史的追述,并列举了心理学在航空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如有助于仪表设计及安排,航空员的选择及培训,航空员工作生活制度的安排等),最后介绍了有关宇宙飞行心理学的问题。
蓬勃发展的共产主义生产队运动自然不会被心理学家所忽略。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亚贡柯瓦同志作了关于共产主义生产队中个性形成问题的报告。她根据实地研究的材料,论述了青年工人在生产队中个性形成的问题,例如自觉性的成长,生活方面修养的提高,劳动动机的转变,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同时,她还论述了在生产队中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结合如何促进技术才能的发展等问题。
在医学心理学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很广泛的。总括性的报告有:“心理学在大脑机能的恢复及其诊断中的作用”(鲁利亚),“心理学在神经症的研究、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妙西谢夫等),“意识在代偿过程中的作用”(柯岗)等。另一些心理学家则偏重于研究思惟的病理现象。例如,查果利尼克报告了他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思惟病理现象进行的研究。也有不少报告是关于一些精神病患者的思惟特点的。其他高级神经过程的病理现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病理情况下语言的调节作用,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方面的代偿作用,都有专门的报告。关于缺陷学方面,报告了有关智力落后,智力发育不全,以及在听觉、言语方面有缺陷的儿童的研究。
普通心理学及心理生理学组经常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因为这里报告的是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方面的报告很多,例如空间知觉问题(阿纳尼也夫),视觉中枢调节问题(波哥斯洛夫斯基),时间知觉中两种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爱尔金),运动表象的形成问题(布尼),记忆的反射机制问题(布谢尼基科夫)。关于语言思惟问题,有许多篇实验研究报告。也有一系列的报告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研究。这些报告不是单纯地从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着眼,而是努力去联系心理学问题,讨论了高级神经活动一般类型与气质、个性的关系(米列良),类型与注意的关系,思惟活动中神经活动灵活性的个别差异等问题。对研究方法也有一些专门的探讨。定势论学派这次在会议上也报告了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一些有名的生理学家,如安诺兴、阿斯拉羌和瓦祖罗等,都在会上作了有关生理心理学的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在普通心理的研究中已开始联系像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模拟仪器这样一些最新的科学问题。例如,索克洛夫报告了知觉过程及其模拟方法。他指出现代的“有感觉能力的机器”的发展向知觉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把知觉过程图式化变算为公式,以便为管理这些“有感觉的图机”的电子计算机设计其所需的控制程序。另一方面,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知觉这一反映过程的各种成份。查哈洛夫把被试在试验中解决课题的过程与根据信息论原理计算推断这一课题所需要的解决途径作了对比,借以研究人的思惟活动的某些特点。任金在对猿猴的“言语”的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有关信号传递的问题,对今天大家所热心研究的机器翻译问题是有关系的。
此外,学龄前儿童心理组报告和讨论了有关学龄前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想像力的特点,听觉、运动觉的年龄特征,朝向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心理学组的大部分报告是关于猿猴的研究。心理学史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门问题的报告。最后,全体会议听取了列昂节夫、妙西谢夫和克斯秋克等老一辈心理学家关于才能问题的报告。
报告和讨论结束后,主席团作了总结报告,并选举了心理学会的领导机构。在会议期间,出版了反映苏联四十年来心理科学成就的巨著——苏维埃心理科学——第一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