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百里金海开镰 海岛传来捷报
舟山金塘岛早稻越割心越欢
本报讯 浙江舟山群岛早稻大丰收的序幕揭开了。
公社化后第一年的金塘岛早稻生长空前良好,田野里铺满了厚厚的金黄谷子。前几天,有几户社员的小鸭偶然钻进了稻田。可是,走进容易走出难,一钻进稻丛,就被密密层层的稻株搞得昏天黑地,钻不出来了。主人在田岸上唤,小鸭在田里“啾啾啾”乱叫,就是走不出来,主人的脚插不进密密层层的稻丛,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社员们都把家里的小鸭关起来了,大家都说:这样好的稻子,哪能让小鸭钻进去糟蹋呢!
这么好的早稻,一亩能收多少斤?社员们谁也估不准。17日晚上,卫平生产队决定把已成熟的早稻试割一下。大家来到第一小队的田头,就估计产量,有的说这一亩可收七百斤,有的说等着看吧,老农民殷阿善说:“算八百斤吧!”出村的时候,大家带来十六只箩筐,收好打好,所有箩筐全部装满,又从家里拿来三只,社员们把谷子压了又压、摇了又摇才装下去,一过秤,共计湿谷一千三百九十四斤半,打七折折合干谷九百七十六斤半。大家高兴极了,社员们说:这样高产量,真是越割心越热,整天割稻也不吃力。19日又收割了一片稻子,亩亩都是千斤多。社员心花怒放,到处张贴丰收喜报,编写快板诗,歌颂党的领导,歌颂人民公社,歌颂大丰收。徐银兴的一首诗写道:热了,热了,百里金海开镰了,手舞镰刀卷金海;脚踏打稻机,满眼金花飞;一粒汗水一斤谷,汗水越多越幸福。老农民也说:金塘岛自古以来没有这么高的产量,这是托毛主席的福。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殷余庆说:今年早稻一季可抵解放前的三年收成。
人民公社化带来了今年的早稻大丰收。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人都说公社好。今年早稻密植程度高,实行了深耕,劳力需要量大大增加。但是因为办了食堂、托儿所,解放了妇女劳力,大批妇女参加了生产,不但没有耽误季节,相反还比往年提早了。俗话说:“小暑出谷,大暑生育,中伏开镰。”但是,今年却在大暑前五天开镰了。社员说:如果季节不提早,台风来时,正是扬花时候,就会打得颗粒无收;但是今年台风来时,稻已黄熟,损失不大。妇女们特别高兴,第一小队方瑞弟说:“有了人民公社,我们能和男人一起干活,春天学会了种田,现在就获得了丰收的果实,真正高兴。”
认真贯彻“八字宪法”,是这片早稻获得高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如比去年适当提早了早稻种植的时间;密植程度,也比去年增加近一倍;稻田基肥很足,深耕八寸,稻根扎得深。前几天台风过境,稻子全部倒伏,稻穗一批压一批,稻子像晒场上铺的谷子一样。有人曾在稻田里专门寻找被台风打下的谷子,结果找不到。农民说:不是合理密植,稻头一定被刮倒在泥地里,谷子会变成泥浆谷;如果不适当提早季节种,台风过境,一定要影响灌浆结实。因此,认真贯彻“八字宪法”对抗台风也有好处。
全岛有一万七千多亩早稻,现在正在继续收割。已收割的早稻田,已经全部耕好,有部分田已插下了晚稻秧苗。


第3版()
专栏:

哪里有问题 就到哪里去
沅江干部深入最前线早稻收打质量提高
本报长沙25日电 在紧张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战斗中,为了提高打谷质量,减少掉谷现象,湖南省沅江县各地人民公社四千八百多名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早稻不仅收得快,而且收得精细。全县平均每张扮桶
(四个人)每天扮谷一千八百至二千斤,比去年增加三百至五百斤,一般都超过了定额。
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南大膳公社收好早稻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个公社12日开始收割早稻。头几天,平均一人一天只能扮二百五十斤谷,赶不上割禾的速度,许多稻谷割了下来不能及时收打。而且细收细打做得很不好,扮禾、出桶、运谷几道工序中都掉了不少谷,平均一亩田掉三十斤到五十斤左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社员对细收细打重视不够;有的则是劳力组织得不够好,割禾的劳力强,扮禾的劳力弱;而且妇女、学生很多技术不熟练,他们也影响收打质量。而当时干部对抢收工作一般号召多,深入解决问题少,特别是没有到薄弱环节的地方去。公社党委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进行了研究,认为干部必须深入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根据当时收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决定从公社干部到作业组长,凡是领导抢收的都要深入到扮禾桶边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以后,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向群众反复宣传了“三包一奖”、按劳分配等政策,对劳动力进行了合理搭配,使每张扮桶有老手又有新手,老手传授技术,改进操作方法。同时还及时发现标兵,插红旗,总结经验,开展竞赛。改进领导方法以后,扮禾工效、质量就大大提高了。15日,全公社二千八百五十五张扮禾桶,平均工效达到二千二百斤,平均每人达到五百二十斤,同时还做到了细收细打,很少掉谷。
中共沅江县委书记齐保通发现这个公社的领导经验以后,随即作了总结,在全县提出干部深入最前线,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公社干部和作业组长深入到最前线以后,鼓舞了群众的干劲,密切地联系了群众,及时解决了具体问题。赤山公社南里大队党总支书记王尚文发现有个扮禾桶四个人中就有二个十多岁的少年,劳力搭配得不合理,工效很低,质量也不高,平均每人每天只扮三百五十斤谷。王尚文便建议他们调少年去做别的事,换了两个成年人扮禾,平均每人每天工效便提高到六百五十斤。王尚文又发现张永发等人的扮禾桶因为作到了“三齐”(人齐、心齐、工具齐),思想上重视,协作又搞得好,平均每人每天扮禾六百八十斤谷,当即在全大队推广了他们的好经验,并且进一步开展了“四查”(查工具、查稻草、查工效质量、查操作技术)。群众写了一首快板表扬他:“文武双全王书记,艰苦深入数第一,白天生产带头干,晚上领导出妙计,工效质量都提高,大家都学王书记。”
为了收好早稻,最近全县开过一百七十多次现场会,举办实物展览一百八十九次,收打质量显著提高。 (李进挺、王达智)


第3版()
专栏:

深入薄弱环节
蜀嘉
搞生产,做工作,能不能取得胜利,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干部能否做到领导有方、指挥得宜,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干部工作作风是否深入。
所谓深入,就是真正地到群众中去、到生产中去,在和群众同劳动同生活的过程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和群众一起共同研究、共同设法解决问题。这样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并且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不但可以避免和减少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毛病;而且可以进一步鼓舞群众的劳动热情,加强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干部深入下去,以身作则,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往往能够在决定性的关头,大大提高士气、鼓舞斗志,从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生产,首先应当深入到工作和生产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也就是问题最多、最需要领导的环节,也往往是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加强了对薄弱环节的领导,突破了薄弱环节,就能够推动全面搞好工作。薄弱环节在每个地区、每个时期、每项工作中都可能存在,领导者要善于发现薄弱环节,并且要及时消除薄弱环节,以推动全局。湖南沅江县南大膳公社在收割早稻中,干部深入下去,发现了扮禾进度太慢、收打得不细致这个薄弱环节,及时加强了领导,研究了解决的办法,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示范,很快就使扮禾工效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做到了细收细打。南大膳公社干部深入薄弱环节的经验推广以后,沅江县各公社的扮禾进度都大大提高,收打得也比往年细致,掉谷现象很少。
沅江县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干部深入生产、深入薄弱环节,确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


第3版()
专栏:

两种领导作风 两种不同效果
一队干部深入到田间,认真执行政策,“双抢”又快又好
四队干部作风不深入,政策没有落实,“双抢”进度迟缓
据江西日报消息 江西南昌县小蓝人民公社小蓝大队的第一和第四小队,在“双抢”中,由于两种不同的领导作风,带来了两种显明不同的效果。一小队党支部工作深入细致,认真贯彻执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充分发挥了社员的积极性,目前全队的早稻已收割了一半多,还有六十多亩田插上了二季晚稻。第四小队的党支部限于一般的号召,特别是在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上,不够坚决、不够积极,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前早稻收割才完成了21%,夏种刚刚开始,劳动出勤和劳动效率与一小队比较,大约低15%—20%。
今年“双抢”中,这两个队比较起来,四队要比一队条件好一些。第一小队每个劳动力负担的收、种任务,有十四亩多;第四小队每个劳动力只负担九亩四分田。面对夏收夏种任务都较去年大的事实,这两个队的干部,一开始就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队的党支部根据公社党委的指示,首先在支部会上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推行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制,作为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缓和劳动力紧张的主要关键。他们分头深入各组向群众交任务,交政策,摆问题,启发群众找办法。于是,从上到下,分工合作,一个以高工效、高质量为中心的
“双抢”运动,迅速在全队开展起来,劳动出勤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百分之百,劳动效率日益上升。
第四小队在指导思想上,不是面向群众,而是伸手向上级要支援,请求减少种植任务。对于大队党总支关于“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迅速推行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制”的指示,起初是强调太麻烦,时间来不及,执行不坚决;后来虽然勉强推行了,既没有做思想动员工作,也没有和群众研究商量,因而其中许多规定不符合实际,推行不下去。社员感到多劳不能多得工分,劳动效率提不高,有20%的女社员很少出勤,全队割禾进度每天每人平均达不到六分田。
另一个鲜明的对照,是一小队的干部,亲自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把领导工作紧紧地和群众路线融成一体。他们做的工分,大部分都比一般社员多。这不仅有力地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和社员一起劳动中,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田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了具体的领导。支部书记罗时海同志,从第二组到第一组参加生产时,割了二天禾,感到一组部分社员劳动情绪没有二组高,工效比二组低;经和群众漫谈,发现原来割禾是分片定工、定额计酬,总分按每人底分平均分摊,因此劳动强的社员劲头鼓不起来。罗时海当即和社员们商量后,参照二组的办法,改为底分活评,次日十二个社员割禾,有七个都突破了定额。第四队的干部在“双抢”开始后,很少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小队长罗玉水同志整日忙于事务工作,忙于在禾场上验收产量;有时到田间参加劳动,也很少和群众谈谈心。由于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作出的决定也很主观。如第三组复种中缺少犁耙,他不问第一组犁够用不够用,就要一组去支援,结果一组犁也不宽裕,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影响了三组的插秧进度和质量。
目前,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总支正着手帮助四小队改进领导作风。同时运用这两个队领导工作的典型事例,教育所有干部,从一小队的领导工作中吸取经验,从四小队领导工作中接受教训,武装自己,发扬干劲,力争多快好省的完成“双抢”任务。


第3版()
专栏:

江西瑞金沙洲坝“红色战士丰产试验片”的社员正在收割早稻。
 熊卓然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四川川南地区各公社正大力抢收早稻,并作到边收边晒。这是泸州市沙湾公社的社员们在晒新谷。
金嘉华摄(四川农民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南乡公社割稻能手多
黄秀佳小组超过夏祖群小组
本报讯 广西横县南乡公社南乡大队在超包产运动中,上渡口生产队黄秀佳小组三人,创造每人日割二亩一分四厘的新纪录,超过了夏祖群小组(见24日本版)。
7月13日,全大队二百六十一人(占参加农业总劳动力的78%)报名参加标兵能手竞赛。这天早晨天一亮,社员就赶到田里,用比平日加倍的速度干活;中午,干部四出劝告,社员们才离田休息。从夏祖群小组分出来的商秀珍插秧组,见李少英插秧组插得比自己快,说什么也不肯休息,终于在下午两点多钟,超过了李少英组。这天的竞赛结果,黄秀佳小组三人创造最高纪录,平均每人割禾二亩一分四厘。
第二天统计,全大队一千四百四十五亩早稻田,黄熟的已全部割完,共计割了一千二百余亩;犁耙八百九十七亩,插晚稻秧一百二十八亩四分一厘。预计全大队夏收夏种可在7月25日(即立秋前十五天)完成。在竞赛中,各项工作都能保证质量。13日检查黄秀佳标兵组割的一分禾田,只发现漏掉五穗谷。
目前,南乡大队的竞赛高潮还在继续中。每一次竞赛之后,都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在休息期间作好下一次竞赛的准备。因此,社员们始终情绪饱满,身体健康。


第3版()
专栏:

公社力量大 低产变高产
海山大队早稻增产近一倍
新华社福州23日电 福建海澄县浮宫公社海山大队在公社化后的第一个夏收中,由低产地区变为高产地区。全大队二百七十多亩早稻经过收打、晒干扬净和由公社验收过秤以后,平均亩产六百零五斤,比去年增加九成以上,比原订的亩产指标多了五斤。
海山大队地处浮宫港外的海门岛上,土地瘠薄、水利条件很差,全岛二百五十户居民,解放前一直过着贫困生活。解放后,生产虽然获得很大发展,但仍然是全县产量最低地区之一。
为了改变低产面貌,从去年秋收结束以来,全队社员在公社统一领导下,在春耕前先后挖掘土石方十四万多公方,新修了八十二处蓄水和引水等水利工程,使岛上一千二百亩耕地免受旱灾威胁,抗旱能力达到七十天。在早稻插秧后虽然数次遇到久晴不雨的天气,但所有稻田仍有足够的水灌溉,再加上认真实行农业增产“八字宪法”其他增产措施,终于实现了早稻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丰收小景万里汪洋连白云,风起波伏现人群,镰刀挥舞大海倾,顷刻“海”干“山”入云。车龙滚滚烟雾腾,满载欢笑满载金,千仓万囤尽装满,龙尾遥遥未进村。
黄一举


第3版()
专栏:

全社一条心 稻谷一斩齐
黄昏,我又来到沙河坂。
今年,沙河坂的稻谷,的确长得爱人。粗看金黄一色;细看,你就会看出:第一、没有一根稗草,第二、一掌平,第三、穗子密密层层,像是用人工堆集起来的,针插不进,风吹不动。看着看着,我看出了神。
“谷,委实是长得好!”身后有一个声音把我唤醒。回头一看,啊!原来是李中仪老头。
他邀我在田埂上坐了下来。我们就一边吸烟,一边扯起来。
“这两件事,今年算是真正的说到做到了!”老人开头就是这一句话。
“哪两件事?”我确实没有领会老人的意思。
“就是无杂种、无稗子呀!你看这谷长得多齐斩,比起前两年……”
他一句话,也把我的思潮带到前几年去了。
1957年,我在这里住过。也正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高级社里为着割谷的事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到立秋只半个月时间了,当时的早稻照老人们的说法是长出一个“公孙班”、“三层楼”——即有60%已经黄熟了,伏在田里等待收割,这算第一层,老一代;30%几才刚刚勾头,直起腰身,迎风摇摆,还正好长哩,这是第二层,第二代;还有百分之几刚从稻苞里抽出来,笔挺笔挺地站在田里,像是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这算是最高的一层,也是最小的一代。因此有人主张要蓄一个时期,也有人主张就动手割。争来争去,两头都只救得一头,最后就决定救大头丢小头。
这一年,大家下了一个决心:要来年的种子全部进行粒选。
1958年,早稻品种是纯得多了,谷长得一斩齐。可是稗草却多得出奇!它骄傲地耸立田里,遮在谷穗上,使金黄的谷子放不出光彩。
问起原因,人们说法不一。然而摆在面前的难题,却比1957年更难克服。早稻收割正处在久旱不雨情况下,丘丘晚稻田都要车水,劳力实在忙不来,因此顾不得在田间选种,谷是同稗子一起割起来的。1959年的种子还是没有着落。
今天,我是来这里参加夏收夏种的。下了火车,一个人又先跑到沙河坂来。老实说,这回走在路上,我想着今年这里的早稻,也许要出现一个“四层楼”哩!真是出人意外,今年这里的早稻竟长得这样好!
“到底是怎样说到做到的呢?”我不觉脱口说了出来。
“嘿嘿!这头一件就要归功人民公社!”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可也不容易呀!开春,公社号召要实现无杂种、无稗草。可我们这里人说头一条就达不到,问题反映到公社,就来了一个全公社大支援,这个队一万,那个队一万五,谷换谷。据说人家还特别拣好的送给我们,才换了这些好种。”
“早稻插下去了,干部们接连熬了几个夜,定出了管理办法:一个生产队三户、五户划一个小组,把耘草、追肥、拔稗子都分到组里,又包了工,一直到早稻收割。”
“这个办法很有效,”老人十分称许地说:“在早先只有站底分的人才下田,可现在老人孩子也都行动了,这叫做发挥了群众积极性呀!”
“稗子是拔肥的霸王,除光了稗子就当得上一次大粪。”他又用烟袋从左到右划了一个半圆圈,“你看,这个谷还能长得不好呀!”
九江市农业局 熊光淮


第3版()
专栏:

情意深长
福建前线部队支援夏收散记
前几天,部队领导机关刚发出了积极支援公社夏收夏种的通知,大家都自动地做起了参加收割的准备工作。有人拿出了自备的镰刀——这镰刀已经用了两三年了——磨了又磨;服务社的草帽一批一批的卖光了;更多的人加班加点工作,把该做的事尽量提前完成。7月11日,上级终于下达了“停止办公和操课,下乡支援割稻”的通知,谁不高兴万分!
在政治部门口操场上,人们很快的编好了队,直奔新店公社水头大队。在村头迎接着我们的是大队长涂月清。她和同志们是老相识了。每年这个时候,她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在这里迎接着前来参加劳动的官兵们。
去年冬天,官兵们在这里冒着寒冷积过肥料,三个月前他们在这里插上了青青的秧苗。如果追溯到去年、前年……,这一带的田地里,那一处不渗透着从将军到战士的汗水呵!如果追溯得更早一些,十年前,他们曾跨过这块田野,追歼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了福州。八年前部队的土改工作队在这里帮助农民搬掉了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的大山;成立农业社的时候,部队同志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去年大跃进期间,部队的总路线宣传队也常来这里;今年春天,政治机关的工作组,也是在这里和社员们一起整顿公社。很多同志获得了“优秀社员”的称号,载誉而归。
收割开始了,这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那干劲怎样形容也不过份。太阳像火燎,怕什么,我们年年都在这里和它比赛过“光”和
“热”;稻叶像小刀,在腿肚子上划开一个个的小口子,没有一个人去理它;摔倒了,爬起来;手破了,用胶布贴起来。这时候同志们心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颗粒归仓”,因为这颗颗谷粒都渗透了农民和自己的汗水,因为这颗颗谷粒都是“宝中之宝”,都是社会主义的财富。
“同志们,收工了!”社员们在高声喊着。
“不!我们突击割完这块稻田再回去!”官兵们在回答着。
镰刀映着夕阳,放出朵朵金光,那是军民友谊的光辉,那是丰收的光芒。
(原载福建日报)(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3版()
专栏:

夫妻双“状元”
7月11日晚上,江西宜春县洪塘公社洪塘大队五百里生产小队召开了全体队员会,小队长曾喜荣传达了大队规定的“考‘双抢状元’”的条件。第二天清晨,曾才方与刘秀英夫妇就跑到小队长家里要求让他们夫妇两人合在一起干几天。小队长早已预料到他俩要考“状元”,就满口答应了。
这天他们夫妇两人分的是栽禾工。按大队的规定,男人白天要栽一亩五分田(5×8寸的禾)才算中了状元;女人要栽八分田。要完成这个任务,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曾才方管栽插,刘秀英扯秧。俩人连腰也不愿伸一伸,加劲地干。中午收工的时候,秀英问才方栽了多少禾。才方说:“栽完了一亩一分田。俩人要中状元,还少一亩二分田。”
秀英听说还未完成一半任务,望着才方笑了笑。才方有点不服气地说:“你呢?”“我?已扯了六百把秧,够栽二亩三分田了。”
“唉,别人说你的技术好,我今天才相信!去年你都不大会扯秧,今年就变得这样快。……”下午秀英把秧装好,送到栽禾田里以后,接着也栽起禾来。两人你一行,我一行地并排栽过去,谁都不服输。傍晚,小队长曾喜荣来田边验收,他俩已栽完了二亩五分田,株行距5×8寸,每蔸均在十二根以上,栽的深、稳、正,完全合乎标准。他俩考中了“夫妇双抢状元”。
第三天,他们的干劲更足了,又向队长报了考刈禾打禾状元。按大队规定男人一天包刈包打四担谷(每担一百四十斤计算),女人完成二担半就能中状元。结果他们夫妇俩人连刈带打一天完成了十二担。
大队党支部书记亲自到五百里小队,在群众大会上发给他俩“夫妇双抢状元”的奖状。在他俩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一个人人考状元的高工效运动。


第3版()
专栏:

百里金海开镰 海岛传来捷报
舟山金塘岛早稻越割心越欢
本报讯 浙江舟山群岛早稻大丰收的序幕揭开了。
公社化后第一年的金塘岛早稻生长空前良好,田野里铺满了厚厚的金黄谷子。前几天,有几户社员的小鸭偶然钻进了稻田。可是,走进容易走出难,一钻进稻丛,就被密密层层的稻株搞得昏天黑地,钻不出来了。主人在田岸上唤,小鸭在田里“啾啾啾”乱叫,就是走不出来,主人的脚插不进密密层层的稻丛,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社员们都把家里的小鸭关起来了,大家都说:这样好的稻子,哪能让小鸭钻进去糟蹋呢!
这么好的早稻,一亩能收多少斤?社员们谁也估不准。17日晚上,卫平生产队决定把已成熟的早稻试割一下。大家来到第一小队的田头,就估计产量,有的说这一亩可收七百斤,有的说等着看吧,老农民殷阿善说:“算八百斤吧!”出村的时候,大家带来十六只箩筐,收好打好,所有箩筐全部装满,又从家里拿来三只,社员们把谷子压了又压、摇了又摇才装下去,一过秤,共计湿谷一千三百九十四斤半,打七折折合干谷九百七十六斤半。大家高兴极了,社员们说:这样高产量,真是越割心越热,整天割稻也不吃力。19日又收割了一片稻子,亩亩都是千斤多。社员心花怒放,到处张贴丰收喜报,编写快板诗,歌颂党的领导,歌颂人民公社,歌颂大丰收。徐银兴的一首诗写道:热了,热了,百里金海开镰了,手舞镰刀卷金海;脚踏打稻机,满眼金花飞;一粒汗水一斤谷,汗水越多越幸福。老农民也说:金塘岛自古以来没有这么高的产量,这是托毛主席的福。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殷余庆说:今年早稻一季可抵解放前的三年收成。
人民公社化带来了今年的早稻大丰收。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人都说公社好。今年早稻密植程度高,实行了深耕,劳力需要量大大增加。但是因为办了食堂、托儿所,解放了妇女劳力,大批妇女参加了生产,不但没有耽误季节,相反还比往年提早了。俗话说:“小暑出谷,大暑生育,中伏开镰。”但是,今年却在大暑前五天开镰了。社员说:如果季节不提早,台风来时,正是扬花时候,就会打得颗粒无收;但是今年台风来时,稻已黄熟,损失不大。妇女们特别高兴,第一小队方瑞弟说:“有了人民公社,我们能和男人一起干活,春天学会了种田,现在就获得了丰收的果实,真正高兴。”
认真贯彻“八字宪法”,是这片早稻获得高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如比去年适当提早了早稻种植的时间;密植程度,也比去年增加近一倍;稻田基肥很足,深耕八寸,稻根扎得深。前几天台风过境,稻子全部倒伏,稻穗一批压一批,稻子像晒场上铺的谷子一样。有人曾在稻田里专门寻找被台风打下的谷子,结果找不到。农民说:不是合理密植,稻头一定被刮倒在泥地里,谷子会变成泥浆谷;如果不适当提早季节种,台风过境,一定要影响灌浆结实。因此,认真贯彻“八字宪法”对抗台风也有好处。
全岛有一万七千多亩早稻,现在正在继续收割。已收割的早稻田,已经全部耕好,有部分田已插下了晚稻秧苗。


第3版()
专栏:

哪里有问题 就到哪里去
沅江干部深入最前线早稻收打质量提高
本报长沙25日电 在紧张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战斗中,为了提高打谷质量,减少掉谷现象,湖南省沅江县各地人民公社四千八百多名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早稻不仅收得快,而且收得精细。全县平均每张扮桶
(四个人)每天扮谷一千八百至二千斤,比去年增加三百至五百斤,一般都超过了定额。
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南大膳公社收好早稻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个公社12日开始收割早稻。头几天,平均一人一天只能扮二百五十斤谷,赶不上割禾的速度,许多稻谷割了下来不能及时收打。而且细收细打做得很不好,扮禾、出桶、运谷几道工序中都掉了不少谷,平均一亩田掉三十斤到五十斤左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社员对细收细打重视不够;有的则是劳力组织得不够好,割禾的劳力强,扮禾的劳力弱;而且妇女、学生很多技术不熟练,他们也影响收打质量。而当时干部对抢收工作一般号召多,深入解决问题少,特别是没有到薄弱环节的地方去。公社党委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进行了研究,认为干部必须深入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根据当时收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决定从公社干部到作业组长,凡是领导抢收的都要深入到扮禾桶边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干部深入到扮禾桶边以后,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向群众反复宣传了“三包一奖”、按劳分配等政策,对劳动力进行了合理搭配,使每张扮桶有老手又有新手,老手传授技术,改进操作方法。同时还及时发现标兵,插红旗,总结经验,开展竞赛。改进领导方法以后,扮禾工效、质量就大大提高了。15日,全公社二千八百五十五张扮禾桶,平均工效达到二千二百斤,平均每人达到五百二十斤,同时还做到了细收细打,很少掉谷。
中共沅江县委书记齐保通发现这个公社的领导经验以后,随即作了总结,在全县提出干部深入最前线,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公社干部和作业组长深入到最前线以后,鼓舞了群众的干劲,密切地联系了群众,及时解决了具体问题。赤山公社南里大队党总支书记王尚文发现有个扮禾桶四个人中就有二个十多岁的少年,劳力搭配得不合理,工效很低,质量也不高,平均每人每天只扮三百五十斤谷。王尚文便建议他们调少年去做别的事,换了两个成年人扮禾,平均每人每天工效便提高到六百五十斤。王尚文又发现张永发等人的扮禾桶因为作到了“三齐”(人齐、心齐、工具齐),思想上重视,协作又搞得好,平均每人每天扮禾六百八十斤谷,当即在全大队推广了他们的好经验,并且进一步开展了“四查”(查工具、查稻草、查工效质量、查操作技术)。群众写了一首快板表扬他:“文武双全王书记,艰苦深入数第一,白天生产带头干,晚上领导出妙计,工效质量都提高,大家都学王书记。”
为了收好早稻,最近全县开过一百七十多次现场会,举办实物展览一百八十九次,收打质量显著提高。 (李进挺、王达智)


第3版()
专栏:

深入薄弱环节
蜀嘉
搞生产,做工作,能不能取得胜利,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干部能否做到领导有方、指挥得宜,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干部工作作风是否深入。
所谓深入,就是真正地到群众中去、到生产中去,在和群众同劳动同生活的过程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和群众一起共同研究、共同设法解决问题。这样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并且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不但可以避免和减少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毛病;而且可以进一步鼓舞群众的劳动热情,加强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干部深入下去,以身作则,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往往能够在决定性的关头,大大提高士气、鼓舞斗志,从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生产,首先应当深入到工作和生产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也就是问题最多、最需要领导的环节,也往往是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加强了对薄弱环节的领导,突破了薄弱环节,就能够推动全面搞好工作。薄弱环节在每个地区、每个时期、每项工作中都可能存在,领导者要善于发现薄弱环节,并且要及时消除薄弱环节,以推动全局。湖南沅江县南大膳公社在收割早稻中,干部深入下去,发现了扮禾进度太慢、收打得不细致这个薄弱环节,及时加强了领导,研究了解决的办法,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示范,很快就使扮禾工效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做到了细收细打。南大膳公社干部深入薄弱环节的经验推广以后,沅江县各公社的扮禾进度都大大提高,收打得也比往年细致,掉谷现象很少。
沅江县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干部深入生产、深入薄弱环节,确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


第3版()
专栏:

两种领导作风 两种不同效果
一队干部深入到田间,认真执行政策,“双抢”又快又好
四队干部作风不深入,政策没有落实,“双抢”进度迟缓
据江西日报消息 江西南昌县小蓝人民公社小蓝大队的第一和第四小队,在“双抢”中,由于两种不同的领导作风,带来了两种显明不同的效果。一小队党支部工作深入细致,认真贯彻执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充分发挥了社员的积极性,目前全队的早稻已收割了一半多,还有六十多亩田插上了二季晚稻。第四小队的党支部限于一般的号召,特别是在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上,不够坚决、不够积极,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前早稻收割才完成了21%,夏种刚刚开始,劳动出勤和劳动效率与一小队比较,大约低15%—20%。
今年“双抢”中,这两个队比较起来,四队要比一队条件好一些。第一小队每个劳动力负担的收、种任务,有十四亩多;第四小队每个劳动力只负担九亩四分田。面对夏收夏种任务都较去年大的事实,这两个队的干部,一开始就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队的党支部根据公社党委的指示,首先在支部会上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推行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制,作为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缓和劳动力紧张的主要关键。他们分头深入各组向群众交任务,交政策,摆问题,启发群众找办法。于是,从上到下,分工合作,一个以高工效、高质量为中心的
“双抢”运动,迅速在全队开展起来,劳动出勤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百分之百,劳动效率日益上升。
第四小队在指导思想上,不是面向群众,而是伸手向上级要支援,请求减少种植任务。对于大队党总支关于“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迅速推行劳动定额小段包工制”的指示,起初是强调太麻烦,时间来不及,执行不坚决;后来虽然勉强推行了,既没有做思想动员工作,也没有和群众研究商量,因而其中许多规定不符合实际,推行不下去。社员感到多劳不能多得工分,劳动效率提不高,有20%的女社员很少出勤,全队割禾进度每天每人平均达不到六分田。
另一个鲜明的对照,是一小队的干部,亲自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把领导工作紧紧地和群众路线融成一体。他们做的工分,大部分都比一般社员多。这不仅有力地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和社员一起劳动中,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田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了具体的领导。支部书记罗时海同志,从第二组到第一组参加生产时,割了二天禾,感到一组部分社员劳动情绪没有二组高,工效比二组低;经和群众漫谈,发现原来割禾是分片定工、定额计酬,总分按每人底分平均分摊,因此劳动强的社员劲头鼓不起来。罗时海当即和社员们商量后,参照二组的办法,改为底分活评,次日十二个社员割禾,有七个都突破了定额。第四队的干部在“双抢”开始后,很少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小队长罗玉水同志整日忙于事务工作,忙于在禾场上验收产量;有时到田间参加劳动,也很少和群众谈谈心。由于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作出的决定也很主观。如第三组复种中缺少犁耙,他不问第一组犁够用不够用,就要一组去支援,结果一组犁也不宽裕,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影响了三组的插秧进度和质量。
目前,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总支正着手帮助四小队改进领导作风。同时运用这两个队领导工作的典型事例,教育所有干部,从一小队的领导工作中吸取经验,从四小队领导工作中接受教训,武装自己,发扬干劲,力争多快好省的完成“双抢”任务。


第3版()
专栏:

江西瑞金沙洲坝“红色战士丰产试验片”的社员正在收割早稻。
 熊卓然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四川川南地区各公社正大力抢收早稻,并作到边收边晒。这是泸州市沙湾公社的社员们在晒新谷。
金嘉华摄(四川农民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南乡公社割稻能手多
黄秀佳小组超过夏祖群小组
本报讯 广西横县南乡公社南乡大队在超包产运动中,上渡口生产队黄秀佳小组三人,创造每人日割二亩一分四厘的新纪录,超过了夏祖群小组(见24日本版)。
7月13日,全大队二百六十一人(占参加农业总劳动力的78%)报名参加标兵能手竞赛。这天早晨天一亮,社员就赶到田里,用比平日加倍的速度干活;中午,干部四出劝告,社员们才离田休息。从夏祖群小组分出来的商秀珍插秧组,见李少英插秧组插得比自己快,说什么也不肯休息,终于在下午两点多钟,超过了李少英组。这天的竞赛结果,黄秀佳小组三人创造最高纪录,平均每人割禾二亩一分四厘。
第二天统计,全大队一千四百四十五亩早稻田,黄熟的已全部割完,共计割了一千二百余亩;犁耙八百九十七亩,插晚稻秧一百二十八亩四分一厘。预计全大队夏收夏种可在7月25日(即立秋前十五天)完成。在竞赛中,各项工作都能保证质量。13日检查黄秀佳标兵组割的一分禾田,只发现漏掉五穗谷。
目前,南乡大队的竞赛高潮还在继续中。每一次竞赛之后,都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在休息期间作好下一次竞赛的准备。因此,社员们始终情绪饱满,身体健康。


第3版()
专栏:

公社力量大 低产变高产
海山大队早稻增产近一倍
新华社福州23日电 福建海澄县浮宫公社海山大队在公社化后的第一个夏收中,由低产地区变为高产地区。全大队二百七十多亩早稻经过收打、晒干扬净和由公社验收过秤以后,平均亩产六百零五斤,比去年增加九成以上,比原订的亩产指标多了五斤。
海山大队地处浮宫港外的海门岛上,土地瘠薄、水利条件很差,全岛二百五十户居民,解放前一直过着贫困生活。解放后,生产虽然获得很大发展,但仍然是全县产量最低地区之一。
为了改变低产面貌,从去年秋收结束以来,全队社员在公社统一领导下,在春耕前先后挖掘土石方十四万多公方,新修了八十二处蓄水和引水等水利工程,使岛上一千二百亩耕地免受旱灾威胁,抗旱能力达到七十天。在早稻插秧后虽然数次遇到久晴不雨的天气,但所有稻田仍有足够的水灌溉,再加上认真实行农业增产“八字宪法”其他增产措施,终于实现了早稻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丰收小景万里汪洋连白云,风起波伏现人群,镰刀挥舞大海倾,顷刻“海”干“山”入云。车龙滚滚烟雾腾,满载欢笑满载金,千仓万囤尽装满,龙尾遥遥未进村。
黄一举


第3版()
专栏:

全社一条心 稻谷一斩齐
黄昏,我又来到沙河坂。
今年,沙河坂的稻谷,的确长得爱人。粗看金黄一色;细看,你就会看出:第一、没有一根稗草,第二、一掌平,第三、穗子密密层层,像是用人工堆集起来的,针插不进,风吹不动。看着看着,我看出了神。
“谷,委实是长得好!”身后有一个声音把我唤醒。回头一看,啊!原来是李中仪老头。
他邀我在田埂上坐了下来。我们就一边吸烟,一边扯起来。
“这两件事,今年算是真正的说到做到了!”老人开头就是这一句话。
“哪两件事?”我确实没有领会老人的意思。
“就是无杂种、无稗子呀!你看这谷长得多齐斩,比起前两年……”
他一句话,也把我的思潮带到前几年去了。
1957年,我在这里住过。也正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高级社里为着割谷的事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到立秋只半个月时间了,当时的早稻照老人们的说法是长出一个“公孙班”、“三层楼”——即有60%已经黄熟了,伏在田里等待收割,这算第一层,老一代;30%几才刚刚勾头,直起腰身,迎风摇摆,还正好长哩,这是第二层,第二代;还有百分之几刚从稻苞里抽出来,笔挺笔挺地站在田里,像是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这算是最高的一层,也是最小的一代。因此有人主张要蓄一个时期,也有人主张就动手割。争来争去,两头都只救得一头,最后就决定救大头丢小头。
这一年,大家下了一个决心:要来年的种子全部进行粒选。
1958年,早稻品种是纯得多了,谷长得一斩齐。可是稗草却多得出奇!它骄傲地耸立田里,遮在谷穗上,使金黄的谷子放不出光彩。
问起原因,人们说法不一。然而摆在面前的难题,却比1957年更难克服。早稻收割正处在久旱不雨情况下,丘丘晚稻田都要车水,劳力实在忙不来,因此顾不得在田间选种,谷是同稗子一起割起来的。1959年的种子还是没有着落。
今天,我是来这里参加夏收夏种的。下了火车,一个人又先跑到沙河坂来。老实说,这回走在路上,我想着今年这里的早稻,也许要出现一个“四层楼”哩!真是出人意外,今年这里的早稻竟长得这样好!
“到底是怎样说到做到的呢?”我不觉脱口说了出来。
“嘿嘿!这头一件就要归功人民公社!”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可也不容易呀!开春,公社号召要实现无杂种、无稗草。可我们这里人说头一条就达不到,问题反映到公社,就来了一个全公社大支援,这个队一万,那个队一万五,谷换谷。据说人家还特别拣好的送给我们,才换了这些好种。”
“早稻插下去了,干部们接连熬了几个夜,定出了管理办法:一个生产队三户、五户划一个小组,把耘草、追肥、拔稗子都分到组里,又包了工,一直到早稻收割。”
“这个办法很有效,”老人十分称许地说:“在早先只有站底分的人才下田,可现在老人孩子也都行动了,这叫做发挥了群众积极性呀!”
“稗子是拔肥的霸王,除光了稗子就当得上一次大粪。”他又用烟袋从左到右划了一个半圆圈,“你看,这个谷还能长得不好呀!”
九江市农业局 熊光淮


第3版()
专栏:

情意深长
福建前线部队支援夏收散记
前几天,部队领导机关刚发出了积极支援公社夏收夏种的通知,大家都自动地做起了参加收割的准备工作。有人拿出了自备的镰刀——这镰刀已经用了两三年了——磨了又磨;服务社的草帽一批一批的卖光了;更多的人加班加点工作,把该做的事尽量提前完成。7月11日,上级终于下达了“停止办公和操课,下乡支援割稻”的通知,谁不高兴万分!
在政治部门口操场上,人们很快的编好了队,直奔新店公社水头大队。在村头迎接着我们的是大队长涂月清。她和同志们是老相识了。每年这个时候,她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在这里迎接着前来参加劳动的官兵们。
去年冬天,官兵们在这里冒着寒冷积过肥料,三个月前他们在这里插上了青青的秧苗。如果追溯到去年、前年……,这一带的田地里,那一处不渗透着从将军到战士的汗水呵!如果追溯得更早一些,十年前,他们曾跨过这块田野,追歼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了福州。八年前部队的土改工作队在这里帮助农民搬掉了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的大山;成立农业社的时候,部队同志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去年大跃进期间,部队的总路线宣传队也常来这里;今年春天,政治机关的工作组,也是在这里和社员们一起整顿公社。很多同志获得了“优秀社员”的称号,载誉而归。
收割开始了,这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那干劲怎样形容也不过份。太阳像火燎,怕什么,我们年年都在这里和它比赛过“光”和
“热”;稻叶像小刀,在腿肚子上划开一个个的小口子,没有一个人去理它;摔倒了,爬起来;手破了,用胶布贴起来。这时候同志们心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颗粒归仓”,因为这颗颗谷粒都渗透了农民和自己的汗水,因为这颗颗谷粒都是“宝中之宝”,都是社会主义的财富。
“同志们,收工了!”社员们在高声喊着。
“不!我们突击割完这块稻田再回去!”官兵们在回答着。
镰刀映着夕阳,放出朵朵金光,那是军民友谊的光辉,那是丰收的光芒。
(原载福建日报)(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3版()
专栏:

夫妻双“状元”
7月11日晚上,江西宜春县洪塘公社洪塘大队五百里生产小队召开了全体队员会,小队长曾喜荣传达了大队规定的“考‘双抢状元’”的条件。第二天清晨,曾才方与刘秀英夫妇就跑到小队长家里要求让他们夫妇两人合在一起干几天。小队长早已预料到他俩要考“状元”,就满口答应了。
这天他们夫妇两人分的是栽禾工。按大队的规定,男人白天要栽一亩五分田(5×8寸的禾)才算中了状元;女人要栽八分田。要完成这个任务,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曾才方管栽插,刘秀英扯秧。俩人连腰也不愿伸一伸,加劲地干。中午收工的时候,秀英问才方栽了多少禾。才方说:“栽完了一亩一分田。俩人要中状元,还少一亩二分田。”
秀英听说还未完成一半任务,望着才方笑了笑。才方有点不服气地说:“你呢?”“我?已扯了六百把秧,够栽二亩三分田了。”
“唉,别人说你的技术好,我今天才相信!去年你都不大会扯秧,今年就变得这样快。……”下午秀英把秧装好,送到栽禾田里以后,接着也栽起禾来。两人你一行,我一行地并排栽过去,谁都不服输。傍晚,小队长曾喜荣来田边验收,他俩已栽完了二亩五分田,株行距5×8寸,每蔸均在十二根以上,栽的深、稳、正,完全合乎标准。他俩考中了“夫妇双抢状元”。
第三天,他们的干劲更足了,又向队长报了考刈禾打禾状元。按大队规定男人一天包刈包打四担谷(每担一百四十斤计算),女人完成二担半就能中状元。结果他们夫妇俩人连刈带打一天完成了十二担。
大队党支部书记亲自到五百里小队,在群众大会上发给他俩“夫妇双抢状元”的奖状。在他俩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一个人人考状元的高工效运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