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希腊军事法庭上的几个角色
董逢亚
如果把对格列索斯的审讯看作是一出丑剧,那么,有几个角色的精湛演技,实在应该评介一下。
第一个是希腊军事法庭庭长,这是戏最多的一个角色。他有些类似我们中国戏里经常扮演恶霸豪强的那种大花脸。他粗暴、阴险、狡黠,喜欢以势压人。哇呀呀地大声怪叫,惊堂木连连拍得山响,总以为这样,别人就可以被屈打成招。这种角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强中干。当一遇到英雄豪杰,以理同他质对的时候,他便理屈辞穷,张口结舌,然后便要恼羞成怒,再接着便耍无赖。希腊军事法庭庭长,对这一点运用得非常娴熟。这种手法,运用在希腊的“民主”审讯里,就是打断被告辩护人的发言。这种手法总是当戏剧矛盾尖锐到无法圆场的时候才使用的。这位军事法庭庭长,却几乎场场都用这种手法,可见这出戏的戏剧性冲突达到了怎样使人惊心动魄的地步。例如,在13日上午审讯的那一幕里,当被告辩护人揭露了原告证词是非法捏造的,并用实例证明格列索斯无罪的时候,军事法庭庭长已经无话可说了,戏剧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如果再不想办法圆场,戏本身也要决撒了。于是,军事法庭庭长便粗暴地打断被告辩护人的话,说是他要“禁止替希腊共产党辩护”。其实,这同希腊共产党有什么相干!又如,在14日上午审讯的那一幕中,被告辩护人用事实证明:格列索斯并不会分身法,他不可能既在腊菲纳镇又同时在日尔曼街。因此,辩护人问:格列索斯当时是在腊菲纳镇的,他怎能又同时跑到日尔曼街的房子里去同“间谍”会面呢?庭长无话可说了,便又打断被告辩护人的发言。
这种“打断”,原是从希特勒式到美国式的“民主”审讯里的一种绝技,希腊军事法庭庭长能够运用得这般到家,的确证明他有极深的西方“民主”的修养。
另一个重要演员是警官帕帕斯皮罗普洛斯,他在“民主”审讯里扮演原告证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点是既狡猾又诚实,既有着多般阴暗的鬼聪明又非常的愚蠢,这位警官把这一角色刻划到了令人倾倒的程度。例如他耍弄阴谋,挖空心思地捏造了对格列索斯控告的假证词,自以为是天衣无缝了,但到了法庭上,经被告辩护人一质询便漏洞百出,显出了件件都是假的来。这是多么的可笑。当被告辩护人指明他没有一点关于被告进行间谍活动的具体证明的时候,这个狡猾无比的原告证人,竟然老实地回答:
“对,没有这些证明。”立即引起了全场人哄堂大笑。以致庭长不得不命令他不要再回答问题;下一次的审讯中竟然不敢再要他出来说话,而干脆违法宣读起原告证人的书面证词来了。请看,原告证人既不曾死,又不是不会说话的三岁孩提,庭长这样作法岂不荒唐和滑天下之大稽吗?
希腊一位当权人物扮演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角色。这个角色好像在戏内,又好像在戏外,他的演出好像在舞台上,又好像是在舞台下。比如戏一开场,他就出台说话了:他宣布格列索斯案件是“一个破坏国家安全的间谍案件”各国人民要求释放格列索斯是“对(希腊政府)职权的干涉”。然后,他就隐没到幕后去了;正当丑剧演到热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突然又出台了,宣布:他要撤公共秩序和治安副大臣的职,因为这位副大臣,“只是拚命把控告建筑在猜想、怀疑、推测上……;而没有提出任何材料可以做为控告犯间谍罪的根据。”这真是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使这一小撮人的面目丑上加丑了。这种时隐时显,时而其中时而其外的手法,颇有神龙露尾不露头的妙处。
最后,还应该不漏掉检察官。这个角色台词不多,但很重要。他每次出场,在法庭庭长旁边一坐,看起来没有多少戏,但正当庭长暴跳如雷的时候,他却不紧不慢地插了一句:“冷静一些”,这一来可就使戏味浓厚了不知多少倍。
假借“民主”审讯,陷害和平战士,打击进步力量,以遂战争和独裁阴谋的主题,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戏剧里,已经是不新鲜的了。通过这些丑恶的暴露,不由得便使人怒从心上起,而更加挺身起来同那些罪恶的制造者们搏斗了。这大概是剧作家兼导演的美国国务院的大老板们所没有意料到的收效吧。


第8版()
专栏:

赫拉斯之子(注)(摘自长诗)
希腊诗人 彼得罗斯·安提奥斯在那离我遥远的地方,夜阑人静小窗前,你的妈妈在等待你,曼诺里斯。她头发斑白,也确实有些驼背了,她穿着黑衣裳,就像哀伤的我们赫拉斯,但是,她在等待你,曼诺里斯!她像当年五月之夜在雅典那样等待你,那时法西斯匪徒煞神般地射击着雅典的天地。她仿佛觉得,颗颗子弹都射向她的儿子。儿子还没有回来……如果死神凝视着她的儿子,母亲的心怎能平静?她不寒而栗,她无法温暖身心,时间像僵化的顽石,度日如年……她要在黎明前的窗前,和你一道亲眼看看:赫拉斯还活着;巴德嫩神殿大理石的光芒未熄;雅典古城堡在希腊的碧空下闪烁着光辉;这一夜我们的雅典古城堡又为我们复活了。高高昂起头来,希腊人,赞美这只手吧,是它使你们的勇气重生!在那离我遥远的地方,夜阑人静小窗前,你的妈妈在等待你,曼诺里斯。她头发斑白,也确实有些驼背了,她穿着黑衣裳,就像哀伤的我们赫拉斯。但是,她在等待你,曼诺里斯!你回到妈妈身边吧,就像当年五月深夜在雅典那样!
(许华译)(注)赫拉斯是希腊的别名


第8版()
专栏:

波兰工人运动的史诗
——读波兰小说“一个人的道路”
孙玮
波兰作家伊戈尔·聂维尔利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道路”(原名“纤维工厂回忆录”)1952年出版后,在波兰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好感。有些人不断询问书中的主角施泽斯尼的原型是谁,甚至也有人自以为已经找到了他。有些人很想知道书中描写的波兰共产党的一架名叫“朱丽安”的旧印刷机的下落。也有些人很渴望早些读到这部小说的续篇。因此,作者不得不在这本书的第五版后记中对上述问题分别作了解答。
这本书不但叙述了一个工人的曲折的生平,而且描写了一个工人在二十年间的生活与认识的变化,同时也描写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起革命作用的力量。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多少事情啊!书的主人公施泽斯尼从沙皇统治下的波兰跟随父母到了俄国,又从革命后的俄国回到资产阶级统治的波兰。他们身处异乡时,波兰农村的“田园生活”曾使他们昼思夜想,然而真实的波兰农村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终于被赶入城市的工业中心。施泽斯尼想做个工人也非易事,他得向帐房行贿,做压低别人工资的工具,受基督教工会的利用。当他一旦在工人的队伍中站稳了脚,跟着来的仍然是苦恼的日子:工作是为了活着,学习是为了向上爬。他看出“红色分子”才真正在战斗,但他还不愿放弃一切走上这条道路,个人奋斗的倾向支配了他。庸俗的爱情使他更感到社会的冷酷。服兵役期间的遭遇虽然提高了一些他的认识,但真正给他指出道路的却是波兰共产党。他最苦闷的时候,在车站附近的公园里偶然遇见了一个陌生的少女——党的地下工作者,她听了他的自叙后,给他分析了原因,指点了出路。这个少女告诉他,他感到绝望是因为离开了自己的人,这样做他会付出极高的代价,或者他将仍然尽力钻营而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或者他将走到敌人那边去,靠压迫别人发财致富;所以,他应当回到自己的阶级里去,跟他们共同斗争。当他找到党的组织,参加了党的工作以后,为了那种轻举妄动和个人英雄主义,他受了同志们的批评,但是他接受不了。党在这时派了一位久经锻炼的老同志奥列尼查克去和他交谈。在维斯杜拉河岸上的篝火堆旁,奥列尼查克看出了也分析了他的思想上的错误。奥列尼查克指出他的孤芳自赏的倾向必须消除,因为这种倾向发展下去会使人目空一切,会觉得工人阶级和人民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指出他被仇恨的烈火吞噬了,对最亲近的人也不够关心。奥列尼查克还用严峻的语气告诉他:“我们是为共产主义作战。你采取的应该是什么态度呢?应当像一名小兵似的!只要你在队伍里一天,就要执行完一个任务,再执行一个任务……永远、一辈子作个共产党员,没有任何报酬,永远要赤胆忠心——这才算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施泽斯尼没有辜负党的忠告和希望,他继续积极工作,逐渐成熟。他在长期斗争之后终于掌握了真理。
通过施泽斯尼的经历,作者还写出了本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波兰生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农村的分化与农民觉悟的提高,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与工人为敌的资产阶级和教会的活动,以及资本主义波兰的军队生活、知识分子的命运等等。波兰共产党的斗争史在书中占了主要的地位,它的不少插曲和领导人物都写得鲜明而生动。因此,可以说它是波兰工人革命运动文献性质的史诗。
作家伊戈尔·聂维尔利今年五十六岁,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做过木匠、速记员、校对、订书匠、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拘留在希特勒的集中营里,后来参加了波兰工人党。“一个人的道路”是他的第三部作品,曾获得1952年波兰国家奖金一等奖。他为了构思这本书,曾查考过许多档案,阅读过许多材料,同许多与书中所写的事件有关的人谈过话,仔细从这一切中选择了最必需的东西,经过艰苦的创作完成了这部书。
“一个人的道路”充满了对工人革命斗争的无限乐观精神。这除了因为全书真实地反映了波兰历史的发展外,同时也因为作者对于工人阶级的事业有着高度的忠诚与热情,他把为工人阶级写作看成是他的崇高“义务与光荣”。书中的许多场面写得出色有力,许多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像浮雕似的,它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是强烈的爱与信心。


第8版()
专栏:

华沙城的守卫者
——波兰影片“华沙美人鱼”观后
谭冶
很久很久以前,在维斯杜拉河的岸边鲁巴基村庄里,住着一对正相爱着的青年男女。男的叫做华士,是一个勇敢而聪明的铁匠,女的名叫沙娃,她是那么的温柔,美丽而善良,然而,他们纯洁的爱情却遭到沙娃的继母巫婆库贝利查和住在维斯杜拉河的水怪的妒嫉和仇恨。因为“预言说,在维斯杜拉河岸上,当乡村铁匠跟一个巫婆的继女儿结婚的那天,美人鱼就会把水怪赶走,在那儿将建立一座大城市。那一位证婚人就是那座城市的守护神。”所以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破坏华士和沙娃的结合。
住在离鲁巴基村不远森林中小水泉里的美索纹平原的河神——美人鱼在库贝利查每次施用魔术破坏这一对青年的爱情的时候,就唱起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儿,唤醒那些被巫婆诱惑的善良的心。一次再次的揭露了巫婆的阴谋诡计。
当然美妙的歌声同时也激起巫婆和水怪更凶恶的反扑。水怪先是指使库贝利查迷惑华士,这个诡计不成,又利用贪婪的商人把美人鱼捆走卖掉,并把沙娃推下河去,占做奴隶。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这时,华士向美人鱼求援,但是,美人鱼只是真善美的化身,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美丽和善良,如果缺少力量,也是软弱无能的。”只有当华士用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剑和盾武装起美人鱼的时候,真善美才能战胜邪恶。
经过华士和美人鱼的斗争,最后赶走了水怪,救出了沙娃。美人鱼作了华士和沙娃的证婚人,预言实现了,维斯杜拉河两畔的居民再也不受水怪的骚扰和残害。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而美人鱼也成了维斯杜拉河畔兴建起来的城市——华沙的守护神。
“华沙美人鱼”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而且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一首颂诗。歌颂了忠贞的爱情,歌颂了诚实的友谊,歌颂了光明必定战胜黑暗,歌颂了善良终于战胜邪恶,歌颂了取得胜利的力量和坚强的斗志。
对于人身上的各式各样的弱点,影片也给予善意的鞭斥。我们看到了那位一心一意想当“大学士”的隐士受到了生动的讥讽;而那个快嘴快舌的马茜克不也得到了应有的教训了;一时被名誉、名望所迷惑的华士也挨了批评。就是对那懦弱到极点的斯拉夫,也不免带着眼泪去鞭挞他们,而流露出怜惜之情。影片对人充满了信心,人是世界的主人。尽管人还有各式各样的弱点,人终于战胜了妖魔鬼怪。不是一切魑魅魍魉,也只能利用人本身的弱点来玩弄人吗!让我们用水把我们身体洗得干干净净吧,不让任何的敌人钻我们的空子。正是拍摄和放映这个片子的现实意义。
这部片子有它独特的风格。清新,俊逸和活泼就正是它的风格。我们知道波兰是一个快活而富于幽默的民族。在影片中我们随时都会被一些传奇式的情节逗得发笑,而且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了真理。
多少年来,一手举盾一手执剑的“华沙美人鱼”一直做着波兰首都华沙的标志。这个善良和力量的化身日日夜夜保护着华沙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从每个华沙人心灵中唱出来真正的优美的歌声!


第8版()
专栏:

建设中的华沙
波兰  康斯坦丁·索波奇科


第8版()
专栏:百花坛

要有这样的影评
贾萌
我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部尚未公映的好影片,——“老兵新传”,我又很高兴地读到了一篇很出色的影评——“一员亲切可爱的闯将”。(大众电影今年第十三期,荒煤作)这篇影评中所说的那员闯将,就是“老兵新传”中的“老兵”。
看了好影片之后再看到好影评,这是一种愉快。老实说,对我来说,近年来,能够享受到这种愉快的机会实在不太多。理由甚明,好影片不多,好影评更少。
我不想谈这部影片,我想这部影片公映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谈它。我想讲的,就只是近年来好影评太少的问题。
影评,应该说,是推动电影事业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中国进步电影的成长与发展,进步的、生动而又具有战斗性的影评起了很大的作用。好的影评不仅对电影工作者有益处,对电影观众也有益处。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不论是好是坏,总觉得有点感受、有点看法、有点意见。可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常常是不能有分析、有系统地把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讲出来的。觉得好,不知好在何处,觉得不好,也说不出不好的所以然。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篇好的影评,将这部影片分析一下,把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那一场戏会感动人、为什么那一段戏会使人感到沉闷……等等道理讲一讲,这就会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文艺修养。
话讲回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怎样的影评呢?归纳起来有两类。一类是例行公事式的影评,先介绍一下故事梗概,接着笼统地讲几句好话,如主题思想是好的之类,再笼统地加上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如主人公的形象不突出、性格没有发展等等。另一类是学究式的“论文”,既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言,又加上一套观众看不懂的技术术语,这一类文章常常长达万余言,使普通电影观众一看到篇幅就“望而生畏”。前一类影评很像“世故老人”,讲话吞吞吐吐,生怕得罪了编剧、导演、演员,对影片的具体优缺点尽可能避而不谈,即使非讲不可的时候,也一定要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性的形容词,如“有较好的成就”、“有一定的缺点”、“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等等。这一类文章,只要看题目,不必看内容,因为即使看了,也不会给你任何明确的印象。后一类文章呢,那倒很有点像欢喜搬弄教条的“迂夫子”,讲话絮絮滔滔,引经据典,深则深矣,博则博矣,奈读者看不懂何!这类文章即使不一定“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最少也是对观众毫无亲切之感的。除此之外,当然也还有一种“尖嘴姑娘”式的,目的只在于惩人炫己的幼稚粗暴的批评。
由于看到这两类的影评太多了,所以对荒煤同志的这篇散文式的影评发生了很大的好感。这篇文章既没有叙述故事,又没有“蒙太奇”之类的术语,他把编剧、导演、演员当做同志,当做朋友,对他们有感情,所以话讲得坦率,既有由衷的欢喜,又有中肯的批评,而对观众来说,这篇短文章——据我的体会——却说出了一条很重要的道理,这就是这部影片之所以好,所以动人,就是电影作者不在情节故事里兜圈子,而只是着力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使人看了难以忘记的形象。我觉得,对中国电影来说,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训。十年来,新中国的电影中的确也曾塑造出了一些可爱的、使人看了之后久久不会忘却的典型性格的人物,但是,也应该说,能够使我们从人物性格中得到艺术享受的影片决不是多数而只是少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都是好小说,可是在成万上亿的读者中,能够清清楚楚记得这些小说的故事情节的人并不多,而一提起张飞、林冲、林黛玉,那么,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的性格永远是鲜明生动的。提起夏伯阳,我们记忆里立刻浮映出一个鲜明的、生龙活虎般的形象来,可是要我再讲一遍“夏伯阳”这部影片的故事,也许我特别健忘,我的确已经讲不出来了。“董存瑞”里有个配角名叫“郅振标”片子看了三年了,一提起他就像是个老朋友,他的声音笑貌、甚至他的生理特征,在我的记忆里是很鲜明的,这部片子的故事呢,大轮廓记得,具体细节早已记不起了。中国电影要提高质量,我看这是在创作思想上必须及早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在“一员亲切可爱的闯将”中,作者没有讲“理论”,却把这个问题很扼要地讲出来了。
我们要有这样的影评。这样的影评不仅容易读,而且对我们有益处。尽管作者说:“像我们这样以看电影为职业的人……来写影评,是不大恰当的”,我说不然,很恰当,恰当得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