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评比检查 促秋田增产
林县检查团深入平原山区,及时解决问题,就地推广经验
本报郑州15日电 中共河南省林县县委最近在全县展开了一次群众性的秋田管理检查评比运动,促使各项增产措施更加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秋田管理工作。
这次检查评比是分两段进行的。第一段是在公社内部发动群众互相检查;第二段是组织县、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四级党委书记和社员代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检查评比。在7月2日到4日三天内,共检查评比了全县的十五个公社、二百零四个大队、三千零九十二个生产队、八千零一十七个生产组。检查评比秋田面积占秋播总面积的65%。
这次群众性检查评比的特点是:规模大,范围广,检查深入细致。县委检查评比团不但检查了交通方便的大路两旁,还特别深入到了交通不便的偏辟山区。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全县还有一万六千多亩谷子、玉米没有定苗,二万四千多亩秋苗没有中耕,虫害面积达八万七千多亩,全县大约有50%左右的秋田中耕追肥,部分作物种植过稀。
在检查评比当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解决了。如检查团在姚村公社发现六个生产队的秋田杂草特别多,便立即督促公社干部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从周围的十多个生产队抽出近千个男女劳力实行大协作,突击锄草。横水公社的横水大队投入农业的劳力只占总劳力的60%,因此有四百多亩秋苗还没有锄头遍。检查评比团帮助这个大队调整了劳力比例,从幼儿园、食堂中以及饲养员中抽出二百三十多劳力,加强了秋田管理。小店公社康街生产队的干部原来以为自己的秋田管理得已经不错了。在这次检查评比中,才发现全队的八十亩玉茭中有四十亩株数过少,每亩只有八百株到一千五百株,至少要少收一万一千多斤粮食。全队立即研究出四项补救措施:一、没定苗的要留双株;二、定了苗的要移苗补栽;三、大抓追肥,促使结大穗,催饱粒;四、在缺苗多的地方补种绿豆和菜蔬。
检查评比团还广泛总结和交流了秋田管理的经验。据统计全县结合检查评比、开战地会、现场会一千零八十二次,参加的干部和群众共七万九千多人,秋田管理方面的许多先进经验都迅速得到推广。例如城关公社宋家庄生产队的红薯中耕器,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十二倍。检查团发现后,便组织了周围各队的木匠就地仿制,七天内制成一百七十七张,使各队的三万多亩红薯很快锄了一遍,共节约劳动日二万四千九百多个。检查评比团在河顺公社总结了秋田管理的经验:一、是领导决心大,环环抓得紧;二、实行了劳动定额,普遍建立了地块责任制;三、干部改进作风,和群众作到了“五同”,即同劳动、同记工、同生活、同商量决定问题、同学习;四、社员生活安排好,群众生产情绪高;五、全社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开展了学先进、赶先进的劳动竞赛。参加检查评比的许多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党委书记,都连夜向家打电话,推广河顺公社的经验。
通过检查评比,全县掀起了争上游,争先进的秋田管理的竞赛热潮。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互相开展竞赛的有八个公社,一百零六个大队,二千一百四十二个生产队,六千多个生产组。在社员中的人与人竞赛更加广泛。目前全县劳动出勤人数已经从过去的十六万多人增加到十九万人。为使这一群众性的竞赛运动能够持久,县委已决定在8月初在全县进行第二次群众性的检查评比,并且具体规定了检查评比的内容,号召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加强对这一竞赛运动的领导,确保秋季大丰收。(附图片)
为秋田适时追肥 惠贤


第3版()
专栏:

扩大种植面积 多种高产作物 加强田间管理
山东力争秋季超产一至三成
本报济南15日电 山东各地的经验证明,人民公社在包产落实的基础上,集中全力开展一个超额增产运动,是促进秋季丰产的动力,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自6月下旬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超产一、二、三成运动的指示以来,各地人民干劲倍增,增产措施一再加码,许多人民公社出现了以肥为主、肥料带头的大秋作物田间管理高潮。这个运动开展最快的历城县和泰安市,50%以上的生产队修订了保证超产的措施计划。泰安市争取在包产落实的基础上超产二、三成,掀起了以肥为主的田间六无运动(无杂草、无病虫害、无缺苗断垅、无空闲地、无三类苗、无旱涝成灾)。现在七十六万亩春播作物,每亩已普遍追肥四千斤,其中二十多万亩又追了二遍肥,又抽调二万五千人参加了专业积肥队,边积边追。其他聊城、青岛、临沂等地区,也纷纷调兵遣将,当成一个中心任务。
各地还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增种高产作物等各种超产措施,例如推广间作套作,种空闲地,多种地瓜等。进行间作套作最有经验的掖县各人民公社,玉米间作大豆、土豆、绿豆,地瓜间作玉米、芝麻等占整个夏播面积的60%。
在贯彻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超产指示中,最中心的环节是发动群众。各地发动群众的有效方法,是认真总结小麦丰产经验,发动群众鸣放辩论,坚定超产信心;通过夏季分配,使超产奖励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开展田间管理评比竞赛运动。临沂专区总结夏收时,还普遍选举模范表扬奖励。全区有许多公社和生产队得到小麦超产奖,共发奖金十二万八千元,粮食一万七千八百斤。沂源县除二百二十六个先进单位受奖外,还有二千二百二十五个模范人物受奖,受奖者人人情绪高涨,纷纷表示大干三个月,保证多超产。未受奖者,也一致要立起直追,赶先进,争取秋季超产受奖。
各级领导干部为了踏踏实实地领导超产运动,层层抓点、搞试验田和大面积丰产方,使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胡雷)


第3版()
专栏:

洞庭湖滨割稻忙
扮禾桶不断鸣响,高大的围堤变成晒谷场,大谷堆一个接一个伸展到远方,不少地方把办公室俱乐部腾出来作了谷仓
本报长沙15日电 在广阔的洞庭湖滨扮禾桶咚咚地响起来了。湖南常德专区已收割早稻五万多亩,经过脱粒晒干过秤,一般每亩产量较丰收的去年增产一成到两成左右。这是人民公社化后第一个早稻丰收季节。
洞庭湖滨平原是湖南省的早稻主要产区。这里今年有三百八十多万亩早稻,约占水稻面积的一半以上。早稻丰收带给农民莫大的鼓舞。在一望无边的垸田里,男女社员们在愉快地突击收割。在纵横交织的渠道上,小船往来如梭地把晚稻肥料运下田,又满载着金黄色的稻谷回家。宽大结实的堤防是湖区农民的好晒谷场,金光闪闪的大谷堆,一个接一个,伸展到远方。今年这个地区早稻丰收的特点是:大面积平衡增产,处处丰收,社社增产。在田间、在打谷场上,在食堂、在社员家里,到处传播着:“今年丰产真突出,三类苗扮出了一类谷”的喜讯。
早稻丰收了,稻谷到处堆积如山,有些地方谷子多得连翻晒收藏的地方都成了问题。南县、常德等县农民在收割早稻的同时,都适当安排劳动力,平整晒谷场,盖临时谷仓、谷棚。南县在最近就盖了两千多个临时谷棚,才把谷子及时收藏起来。还有不少地方把办公室、俱乐部等公房都暂时腾出来堆谷。
洞庭湖滨平原约有三千多平方公里,一向被群众叫做“一脚踩得出油”的肥沃地带。但是,解放前,这里不淹就渍,连年闹水灾。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水利建设,这几年基本上消灭了水灾。但是由于修水利占去很大部分的劳动力,顾不上精耕细作,稻谷产量虽逐年提高,增长比例不很大。去年9月这里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就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公社兵分两路,修水利、积肥同时进行,而且对垸里排灌系统进行了初步整理,减少了渍水灾害;同时稻田施肥多,比较全面地贯彻了“八字宪法”,因此获得早稻大丰收。
(王挺坚)


第3版()
专栏:

合理安排秋粮种植面积
万年县经过调查和发动群众讨论,把全县划分为三类地区,合理安排播种面积和作物种类,把播种计划同当地的不同条件密切接合起来。
本报南昌15日电 江西省万年县在安排当前夏种时,因地制宜地积极贯彻多种多收的方针,做到既能多种,不荒一分田,不留一寸土;又能保证种好,争取多收。
按照这个原则,全县各地经过调查研究和发动群众讨论,大秋作物的播种计划已全部落实,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0%以上。各地群众争取多种多收的信心和干劲很足。
万年县邻近鄱阳湖,是个平原、丘陵和山区兼有的地方,因此劳力、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各有不同。为了很好作到多种多收,中共万年县委决定把全县的播种计划同不同地区的条件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播种面积和作物的种类,避免千篇一律下达任务,不合实际情况,招致损失。为此县委采取了自上而下的调查与自下而上发动群众讨论的办法,即一方面由县调查摸清不同地区夏种的面积、劳力、土质、水源、肥源等条件,一方面发动群众讨论多种多收的需要和可能,挖掘潜力。最后按照各地不同情况和群众意见,将全县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是平原滨湖地区,有三个公社。这类地区劳动力充足,土质肥沃,秋季作物能够尽量多种。但是,大部分高田全靠人力车水排水,只宜种植黄粟、大豆、芝麻、红薯等旱作物;另一部分低洼地水利好,宜种二季晚稻。第二类是丘陵地区,有七个公社。这类地区劳动力也还充足,应该种的田有一半水利设施较好,作好蓄水保水工作,都可以种植二季晚稻;另一半因水利设施较差,或根本没有水利设施,秋季容易受旱,只宜种各种旱作物。第三类是山区,有三个公社。这类地区水源好、肥源足、适宜种植晚稻。但不利的条件是田亩多劳力少,只要在插秧时能支援一部分劳动力,晚稻面积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有一些不适宜于种植晚稻的田,也可以种植花工少、经济价值高的旱作物。
在调查摸底和群众讨论的基础上,县委又进一步要求各人民公社,对种植秋季作物的土地分别不同地区逐块排队规划,在首先保证多种晚稻的前提下,切实做到各种作物计划落实,合理可行。滨湖区的团结、大黄、石镇等公社,为了进一步扩大晚稻种植面积,共同修建了一条河港,使两万多亩荒芜的湖田沙地,都能种上二季晚稻。丘陵地区的陈营公社,把经过整修渠道可以提高抗旱能力的五千多亩水田,全部确定种植二季晚稻,水源、水圳两旁也计划利用起来种二季晚稻。水源不足的田则按照当地习惯分别种植大豆、芝麻等旱作物。
由于秋季作物安排合理,计划落实,各地群众争取秋季多种多收的信心很大,干劲很足。各地紧紧抓住夏收夏种以前的时机,大搞晚稻秧田培育管理,并为计划播种的秋杂粮和经济作物准备了充足的种子。所有大小水利工程都蓄满了水,有的还经过整修或开挖了渠道。各公社现都做好了劳力准备,季节一到,突击二十天,保证做好抢收抢种。
(马钟明)


第3版()
专栏:

高坡旱地小麦增产
稷山小麦总产量比去年提高64.6%
芦台农场近七千亩盐碱地小麦亩产452斤
本报太原15日电 山西稷山县今年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全县七十六万多亩小麦,总产量比去年产量提高了64.6%,平均每亩产量也比去年提高了92.9%。
稷山县地势高,90%以上的土地是高坡旱地,历年的小麦产量一般都不超过一百三十斤。去年秋种时,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中共稷山县委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有利条件,领导群众因地制宜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改变低产面貌。在这一斗争中,县委首先发动各公社建立了群众性的试验田——“小农场”,用试验田的成功经验,指导大田生产。全县绝大部分麦田深翻八寸左右,平均每亩施底肥八千多斤,超过了往年一倍多。播种量水地每亩三十斤左右,旱地二十斤左右,基本上作到了合理密植。小麦生长期中,各公社都加强了田间管理。对占麦田总面积25%的三类苗,管得更勤,采取多追肥、多耙耧、多锄草的办法,很快使三类苗赶上了一类苗。这样,就保证全县小麦获得了全面大丰收。
据新华社天津15日电 国营芦台农场的小麦获得大丰收。全场六千九百七十一亩七分小麦,用联合收割机在十二天内全部抢割脱粒完毕,现在已晒干扬净,过磅入库。根据入库总数计算,平均亩产小麦四百五十二点一六斤,比去年增产67%。其中五千五百三十三亩七分大面积丰产田,平均亩产五百十一点六六斤,一亩丰产试验田,亩产一千六百五十八斤。
芦台农场位于天津市汉沽区渤海沿岸,地势低洼,土壤含盐含碱量高。过去当地没有大量种植小麦的习惯,有的仅在零星高地、菜园内种植。芦台农场早在1951年就开始试种,但亩产仅有三十八点四斤。以后经过水旱轮作、淡水洗碱和增施有机肥料等,土壤逐渐得到改良,到1953年,小麦亩产达到两百斤,1958年亩产量进一步跃进到二百七十斤。
据新华社济南15日电 山东烟台市姜格庄人民公社六千三百三十多亩小麦,获得大面积丰产。这六千多亩小麦,经中共烟台市委工作组验收、验打、过秤核实,平均亩产五百零五斤,比去年每亩一百五十三斤增加二点三倍。
姜格庄公社位于昆嵛山下,是一个半山、半丘陵地区,其中土质瘠薄的丘岭、沙滩和山塂即占耕地面积的65%,因此,历年小麦平均产量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今年,这个公社的小麦获得大面积丰产,主要是根据当地特点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
据新华社天津15日电 怀来县新保安公社东园生产小队,今年在长城外高寒地带试种的一百零三亩冬小麦获得丰收。经过核实,平均亩产四百零八斤,其中有十七亩九分丰产麦亩产达到五百四十斤。最近,张家口市农业生产委员会,在新保安召开了有各县、公社、生产队代表参加的现场会,研究和推广他们的经验。


第3版()
专栏:

管好零星地上的作物
姜韦才
江苏扬中县在管好大田作物的同时,又管好“十边”——即田边、路边、河边、屋边等零星地上的作物。他们这种作法,值得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推广。
今年,各地都利用空地和荒滩荒坡种植了粮食、油料等作物,扩大了种植面积。把零星土地上的作物管好,使它块块丰收,就能增加公社和社员很大的一笔收入。扬中县几年来利用空闲地、种植“十边”的经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县由于一年比一年重视管好“十边”作物,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成一年比一年好。1956年至1958年利用“十边”种植的三麦,平均亩产量由七十多斤提高到一百一十多斤;今年更提高亩产二百斤,全县七千亩“十边”三麦,总共收麦子一百四十万斤。
有些地区在种植“十边”田时轰轰烈烈,在管理时却不太热心。他们认为种植空闲土地是一项“外快”收入,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可以多管,也可以少管,反正“收多少算多少”。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多种多收精神的。既然在播种时千方百计地“寸土不让”,花去很多工本,扩大了种植面积;那么,就应当种一块,管一块,块块管好,达到多种多收的目的。最近中共扬中县委算了一笔账,全县种植的八千多亩“十边”油料作物,如果加工管理,每亩至少可收到黄豆二百斤,总共可收黄豆一百六十多万斤。由此可见,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具体,零星土地种植的作物,确实大有作为。
合理安排劳力,是管好一切零星土地作物的重要关键。扬中县在管理大田作物时,抽出一定数量的劳力组成专业组,按人分地段管理“十边”作物,并建立了管理的责任制度,他们把“十边”作物管得很好。扬中县的作法,对于所有人多地少、劳力较多的地区来说,都是可能办到的。至于人少地多、劳力较少的地区,在管理上的困难可能多些,只要适当安排劳力和时间,并通过建立责任制来加强零星土地的作物的管理,还是可以管好的。我们建议各地加强零星地的管理,尽一切可能从零星土地上获得更多的粮食、油料和其他农产品。


第3版()
专栏:

对水稻田间管理的几点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一)重施穗肥攻穗攻粒。目前各地中稻、一季晚稻正处在分蘖和幼穗分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水稻一生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水稻需要肥料最多、最快的时期。肥力充足,能促使穗子发育,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产量。但是,施肥过多过早也会增加空壳率,使最后一到三片叶子加快伸长,引起倒伏。所以施穗肥的时期应当注意掌握。施穗肥一般应在出穗前一个月左右(依作物成熟的迟早或肥料的性质,可提前或推迟三、五天),按发育时期说,就是穗生长点开始分化时期。雌雄蕊分化期(约抽穗前半个月)如果有缺肥现象,也可再薄施速效肥一次,帮助颖花的发育,减少不实粒。追肥的种类和数量要看苗看地决定,一般以施用化肥、发酵的人粪尿、绿肥等速效肥为好。
(二)实行浅水湿润灌溉。根据各地经验,稻田长期保持较深水层,土壤还原性强,易形成沼气及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影响根系生长,发生倒伏,甚至产生烂根死苗。因此采用浅水湿润灌溉,适当的增加晒田次数,是防止中稻和一季晚稻早期徒长倒伏的有效办法。
1958年各地群众创造的湿润(使土地达到湿润程度)与水层(稻田保持一定的水位)相结合的灌溉法,是适应密植要求的。1956—1957年两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证明,在稻田湿润、水分饱和的状况下,有机养料易于向水稻根部运输,利于根系发育;而用水层灌溉,即易向茎叶部运输,利于地上部生长。因而湿润与水层相结合的灌溉,可以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相对生长的关系,控制茎叶徒长,对防止倒伏有显著作用。但具体掌握时,应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稻苗的颜色、土壤透水性的好坏,天气的阴、晴、冷、热等,决定灌水和烤田的次数和程度。
(三)清除田间杂草,多次耘田。耘田可以清除杂草,搅动土壤,增进土壤的通气性,促进肥料的分解,促进稻根的发育,对达到苗全株壮,穗大粒多有极大作用。因此要求早耘、精耘、多耘。耘田要掌握“精、深、浅”的原则,即头遍要精,二遍要深,三遍要浅。耘田时一般要将田水放浅,耘田后要放水晒田,使土壤通气,提高地温,促使根系发育,对防止倒伏有显著作用。
(四)及时防治虫害。今年虫害来势较凶,如不及早防治,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枯心、麻叶、烂秆、倒伏等现象影响产量。因此各地应加强虫情预测预报工作,药械准备力求充足,本“治早、治小、治了”的方针,在虫害盛发前,一网打尽。7、8、9月份正是雨季、汛期,沿海更常有台风侵袭,这些都直接威胁水稻的安全生长。应加强防水、防风的预报工作,并修好排水沟渠,准备好排水设备,争取主动,避免损失。
(五)挽救水稻徒长倒伏的办法。防止倒伏最根本的办法是深耕,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选用抗倒伏品种,采用浅水湿润灌溉,适时的掌握好灌水排水和晒田时间等等。这一系列的栽种技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我们如能紧紧掌握每一个环节,就能有效的防止倒伏。但是如果因掌握不当,仍然发生徒长倒伏,还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挽救。
1、排水晒田。发现稻苗浓绿徒长,发生披叶或在早晨有露水搭蓬现象,应立即放水晒田。此外,还可以用绳子拉去露水,或采用深耘田、踩蔸等办法挽救。
2、打老叶、割叶尖。如用以上办法不生效,可结合晒田打掉一部分老叶子,以利通风透光,促使植株粗壮。如徒长势猛,还可以割去一部分叶子。早期徒长,可以多割一点;如在后期割叶,不要把最后一片剑叶割掉。
3、稻株低头散粒后倒伏的,如果劳力条件许可,也可以把倒在下面的穗子轻轻提起,放在前排的禾秆上,一行搭一行,使穗子多受阳光,不致发芽霉烂。有些丰产田使用扎把子、绊绳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
倒伏的水稻最易罹稻飞虱和浮尘子为害而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在倒伏稻田认真除治虫害,也是减少倒伏损失的一个重要措施。(附图片)
广西已经进入夏种的大忙季节。这是陆川县城厢公社的社员们在边起秧、边插中稻。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摄


第3版()
专栏:

一切通过试验
——山西稷山县小麦增产经验
本报记者
山西省稷山县的小麦,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今年小麦总产量比去年提高了64.6%,亩产比去年提高92.9%。全县超额完成了出售余粮的任务,社员的口粮比往年提高了85.7%。全县到处呈现欢乐的景象。
一个县在一年之内,把小麦的总产提高了64.6%,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速度。是不是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增产条件呢?情况并非如此。稷山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在晋南地区来说,它属于三类或者四类地区。全县七十六万零五百多亩小麦田,90%以上都是旱地和坡地;汾河沿岸还有许多碱地;靠近黄河的地方,多为沙滩地,很难长苗。在这样的条件下,稷山县是怎样赢得了小麦大丰收呢?
播种扎下丰收根
稷山县的群众,从几辈子种小麦的经验中摸到了一条增产规律。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麦在种,秋在锄”。去年稷山小麦从秋分开始到寒露(即去年阳历9月23日至10月9日)即全部下种完毕。根据调查,在同等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下,播种期是否适时,是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情况如下:
10月1日播种,小麦亩产五百九十斤;
10月5日播种,亩产六百四十斤;
10月10日播种,亩产六百零五斤;
10月15日播种,亩产五百三十斤;
10月20日播种,亩产四百五十五斤。
10月25日播种,亩产三百七十斤;以10月1日至10日播种为最好。
为了把小麦种好,由县委管农业的书记、管农业的副县长、县委农村工作部长、办公室主任、农林局长等,组成一支小麦播种的领导力量。采取县包社、社包管理区、区包队的办法,层层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好,面积不得少,下种要适时。全县还抽出十四万个劳力,组成小麦专业队,及时抢种。与此同时,县委用很大的力量,组织改造了旧耧,推广了“四四耧”(即行距四寸宽,播幅四寸宽),普遍训练技术员,作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了小麦播种质量。
因地制宜贯彻
“八字宪法”
“八字宪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增产措施,孤立地强调那一个字都不行。今年稷山小麦生产贯彻“八字宪法”比较全面。全县麦田深翻了八寸左右;消灭了白茬下种的现象,每亩平均施肥量达到八千斤左右,超过往年一倍多;基本上做到了合理密植,全县平均下籽量为二十四斤四两,水地平均每亩下种子三十斤左右,旱地每亩平均下种子二十斤左右。许多管理区试验结果表明,以上这个播种量是适当的。例如河津公社辛封管理区在同等条件下,水地播种量二十四斤的,亩产四百七十五斤二两;播种量三十二斤的,亩产四百七十四斤半;播种量四十斤的,亩产四百八十九斤六两。
各人民公社都根据当地多年种植的经验,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并且用药剂拌了种。加上下种时普遍治了一次虫害,因此今年的小麦普遍达到了苗全、苗壮。在小麦的管理上,县委采取了“承认差别,消灭差别”的方针,一年来不断分类排队,加强管理。在小麦返青时,全县有26%的三类小麦,经过加工管理,下降为8.6%。不断消除不平衡,不断前进,使小麦管理越来越细,越做越好。
当然,贯彻“八字宪法”,是经过了一番斗争的。表现最突出的是深翻和密植。最初一部分干部和青年人主张土地要翻它三尺深,种子要下个四、五十斤,五、六十斤。一些老农则持相反的看法,主张浅耕稀植。于是深与浅,密与稀的问题,全县到处展开了争辩。真理越辩越明,绝大多数人认为,密植的确能增产,可不能太密,也不能各地一模一样。有的地方提出“五看”密植方案:一看土壤厚薄,二看粪土多少,三看籽粒大小,四看播幅宽窄,五看播期迟早。一句话,要活种庄稼。活种庄稼,这就是生动的辩证法。县委大受启发,改变了原来的死硬规定,提出了一个一般的幅度,而且允许各地在执行中因地制宜。县委这条正确的方针,鼓励了人们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灵活地运用“八字宪法”。
小田试验大田推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稷山县今年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都通过了试验的场所——“小农场”。经过小田试验再大田推广。
在去年小麦播种之前,为了获得在全县不同地区贯彻“八字宪法”的一套完整的经验,稷山建立了十一个小麦“小农场”。这些“小农场”里有平地、有坡地、有水地、有旱地,应有尽有。“小农场”的场长多半是公社党委书记。每个“小农场”普遍进行深翻、施肥、密殖、品种、播期等对比试验,因此,它为大面积丰产田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河津公社“小农场”的小麦播种期对比,下种过早或过晚的小麦生长很坏,唯有适时播种的小麦生长肥壮,事实非常明显,对干部群众教育很大。翟店公社翟店管理区主任黄顺元说:“有了‘小农场’的试验资料,说话就大胆了。”今年稷山各地共在“小农场”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达二十一次,公社领导把它当作推广新技术的课堂。因为“小农场”对大面积丰产真正起了推动作用,所以群众都把“小农场”叫做“带头田”或“科学田”。
共谋增产大计
稷山县所采取的一切增产措施,都是和群众商量的结果。去年小麦播种以前,县委曾召开过三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人曾建议缩小小麦播种面积。但老农不同意,他们说,稷山自然条件不好,少种小麦一定要吃亏。在下种期间,有人提出晚种,为的是使次年小麦发苗迟,不致受晚霜侵害。把这件事和群众商量,他们也不同意,他们强调不违农时下种。县委最初考虑把今年下种量规定为水地每亩四十斤,旱地每亩三十斤,群众却主张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总之,县委在决定每一项重大措施以前,都和群众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
一个人智慧有限,群众的力量无穷。稷山县委运用座谈会、现场参观、请“参谋”等多种多样办法,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让他们参加领导,参加管理,共商小麦增产大计。这种生动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今年小麦获得空前大丰收经验当中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