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以老带新发展地方科学事业
吉林新建科学研究机构迅速成长
本报讯 新建的地方科学研究机构如何迅速成长,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的经验是:争取老所带新所,同时争取高等院校、有关生产部门,在人力、设备等方面给予帮助。
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是在去年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适应全省工农业大发展的要求,在7月间建立的。建院初期,人力、物力都不足。在中共吉林省委领导下,他们本着科学研究密切结合本省生产实际,建所与建厂结合,洋法与土法结合,科学研究与培养干部结合的方针,把一切科学技术力量调动了起来。在短短几个月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先后建立了原子能、半导体、金属物理、地理、冶金、采矿和哲学、教育、经济、法学等二十多个研究所。现在,这些研究所大多初具规模,并且建立了一支相当壮大的拥有专职和兼职的科学研究队伍。
吉林分院在和各方面广泛协作中,共进行了二百六十多项专题研究,其中有些是国家和省规定的重要项目,大多是当前工农业生产中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目前,这些研究项目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院新建的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的老研究所、各高等院校紧密协作,在它们帮助下解决了科学技术力量、仪器设备不足等困难,也使彼此间的科学研究工作互相促进,更加丰富起来。不论新、老研究所和高等院校都围绕自己的工作重点,共同协作进行一部分研究工作。如金属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不锈钢,由吉林大学协助进行;而吉林大学现在主要研究耐热钢,由研究所协助进行。他们在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相互支援和帮助。去年底金属物理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协作研究成功了用于摄氏六百度汽轮机的耐热钢和用于摄氏七百度燃汽轮机的耐热钢。冶金研究所和冶金专科学校也充分实行协作。冶金专科学校缺少师资,冶金研究所的科学研究人员就去兼课,并且帮助培养师资;冶金专科学校则把试验室拨出供研究所分析鉴定铁矿石。
在研究活动中,分院各研究所利用自己现有的科学技术力量和设备,积极主动地为生产部门解决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争取各方面人力和设备的支持。凡是能够联系本省生产部门的研究所,都同生产部门协作。矽酸盐研究所派出水泥和耐火材料研究组,分别深入到有关工厂研究稳定水泥标号和延长炉衬寿命的问题,并且同有关厅、局先后开设了矽酸盐分析和土法检验耐火材料训练班,为生产单位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土木建筑、冶金等研究所,采取在有关协作单位建立研究小组或者试验基地的办法,形成了一个科学研究网。各协作单位的研究小组或者试验基地,除了结合本单位生产上的问题开展研究和试验工作以外,并且向研究所提供有关资料和仪器设备,而研究所除了在一般的科学技术上对他们帮助以外,并且把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列为研究所的研究课题,共同研究解决。采矿研究所同蛟河煤矿、沈阳煤矿设计院协作,在现场研究水力采煤的水封深孔爆破法获得初步成功,对硬质煤层采用水力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消耗材料,降低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倍以上。
分院各研究所为了争取中国科学院的老研究所、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在培养科学研究人员方面的帮助,分别聘请了六十多个单位的五百多名兼职研究人员。这些兼职研究人员一般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分院特别注意同这些兼职研究人员搞好协作关系,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和主导作用。这些兼职研究人员除了帮助各研究所制定研究计划,还指导帮助青年研究人员。根据兼职研究人员的不同情况,指导帮助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亲自带徒弟,做具体的研究工作,有的是定期召开会议给予指导。有些兼职研究人员在原单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到研究所具体指导,就由青年研究人员登门请教。有的研究所把青年研究人员“送上门去”培养提高,如基本化学工业研究所,把研究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分送到兼职研究人员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的化学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和长春煤气公司等单位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就更多地发挥了兼职科学研究人员的潜力,迅速为分院各研究所培养出大批青年科学研究人员。
(李德天、张开欣)(附图片)
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研究成功了一套完整的森林火灾预报的科学资料。根据这套资料可以及时、精确地预报火灾的危险度。这是该所的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多要素预报的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 菱鸣摄(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帮助地方办科学事业
金文
为了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发展整个科学事业,就要大力发展地方科学事业。去年以来,各地纷纷建立了科学研究机构,地方科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很好的事情。
有些地方科学事业,已在发展中得到了不少经验;有的已经取得了巩固和提高的经验。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争取老所带新所,争取高等学校有关生产部门在人力、设备等方面给予帮助,使新的科学研究机构得到了发展和巩固。这是切合实际的办法。许多地区都有着和吉林分院一样的条件,即有着中国科学院的比较老的研究机构,有着高等院校以及多少不等的生产单位,新建的科学研究机构是可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它们的帮助的。吉林分院争取帮助的经验是,同各有关方面密切协作。
吉林分院的实践证明,广泛协作,对新建的科学研究单位大有好处,对参加协作的其他单位也大有好处。比较老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生产部门在协作中,在短时期内,就可以看到自己身边新建的科学研究机构成长起来,共同负担起国家和地方所规定的研究课题,并且自身的研究工作也因而得到发展,老的研究人员也受到了锻炼和提高,原有设备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这样的协作,对长远的科学研究工作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地方上新建的科学研究机构发展、成长、巩固了,就可以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当地生产建设。各单位协作进行科学研究有了更好的条件,就将研究得更多更好。地方科学事业是全国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地方科学事业有了基础,就有可能更好地推进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吉林分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的科学研究机关重视。其他地方老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生产部门,如果能够在协作中给新建的地方科学研究机构以支援和帮助,那末,地方的新建科学研究机构就有可能迅速成长,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整个科学研究事业。


第6版()
专栏:

高山女英雄
新华社记者 杨克现 张克灿
四年以前,一个叫做克·郭刚的法国女子登山运动员,曾经从尼泊尔境内登上了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拔海七千四百五十六米的加内什山峰。从那时以后,人们都把这个法国女运动员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意思是说,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妇女比她登上的高度更高了。
的确,从1934年世界出现女子登山运动员二十五年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女子登山运动员攀登上比克·郭刚登上的山峰更高。但是,我国开展女子登山运动只一年的光景,就有九名女子登山运动员打破了克·郭刚保持的这个世界纪录。其中有八名女运动员攀登到了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的慕士塔格山顶峰,集体创造了世界女子登山的最高纪录。
我国这八名汉、藏族女子登山运动员,最大的只有二十六岁,最小的才二十岁。其中有四名是学生,两名是农场的女工,一名是医生,一名是技术工作人员。她们在登山事业中发挥了敢想、敢说、敢作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征服“冰山之父”以前,她们曾经在拔海四千五百米的大本营基地向祖国、向人民宣誓:“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不把慕士塔格踩在脚下,决不回头。”
稍有登山知识和航空知识的人都会懂得,征服一座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的高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人们只有不畏困难,以及能够适应高山的低气压、缺乏氧气和极度严寒等气候,才能够达到高山的顶峰。
7月2日,她们和男子登山运动员并肩出发,当天就到达了雪线以上的第一号高山营地(拔海五千五百米)。途中,她们和男队员一样,冒着大风雪越过了无数冰雪裂缝,爬过了不少冰坡和雪坡。她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的升高。她们帮助集体,集体也帮助了她们。藏族女队员西绕除了背自己的装备外,还抢着背小组其他三人的一部分食品。她是拉萨“七一”农场的女工,多年的劳动生活,锻炼出她超乎一般男子的体力。女副队长、共产党员袁扬因为经常对同志体贴备至,一些队员都亲切地叫她“袁扬姐”。在拔海六千二百米的雪地上宿营,她常常帮助其他男同志煮饭。在接近拔海六千八百米的冰雪裂缝地区,男队员穆炳锁脚冻得麻木了,女队员王贵华便赶上去替他按摩,然后又一起前进。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所有女子登山运动员的共同口号。在登山途中,内科医生、共产党员王义勤嘴唇冻裂了,鲜血点点滴滴洒到胸前,洒到雪地上。许多队员都劝她休息,但她考虑到休息会影响集体的行军速度,还是坚持前进。
高山上的食欲不振,给女子登山运动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她们到达拔海六千二百米的高处以后,一天里只能吃一两勺大米稀饭;到达拔海六千八百米以上的地区以后,多数女队员只能喝一些开水。雪山行军大大消耗了她们的体力,严寒和缺氧使得她们嘴唇和手指麻木发紫。七岁就跟着母亲讨饭、解放后进入拉萨藏族干部学校学习的藏族女队员、共青团员齐米,到了拔海七千二百米的第四号高山营地时,脚已经冻得疼痛难以移步。但是,有一个信念支持着这些祖国的优秀女子登山运动员,这就是祖国和人民的荣誉,使她依然不顾这些困难,一步一步地向顶峰前进。
7月7日,有九名女子登山队员和大队一起,从第四号高山营地出发去攀登慕士塔格山顶峰。行至拔海七千五百米的地方,三天来经常呕吐的女副队长袁扬体力显然已经支持不住了,但她仍然坚决地说:我还能走!我还能走!她走一步便倒在雪地上,然后爬起来又走,一走又倒在雪地上……,为了不使她发生意外,队部决定护送她下山,才使得她不得不停止了向顶峰挺进的脚步。内科医生王义勤和北京地质学院学生丛珍、王贵华在这样的高度,腿也发软了,但她们依然坚持前进。王义勤当时曾经这样想:难道剩下这么近的距离也走不到了吗?困难、困难,这样的困难和中国共产党人两万五千里长征和革命斗争漫长的岁月相比又算得上什么呢?她每走一步,就要气喘三四下。由于高山缺氧,张大口呼吸也感到困难。她数着自己的步伐,一步、两步……,她计算着自己的呼吸,十次、二十次……。
国家体委登山处处长史占春和登山队队长许竞等六名男子登山队员最先到达山顶。他们高兴地望着我国女子登山运动员和后面的男队员一个个地上来了,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这是多么高的高空啊!我国女子登山运动员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一次登到了世界上没有其他女子登山运动员曾经达到过的高度。要叙述人们当时激动的心情,是十分困难的。
 一场和“冰山之父”的艰苦斗争胜利地结束了。我国女子登山运动员虽然脸上被强烈的紫外线反射一次又一次地脱皮了,有些人的手脚也冻肿了,但她们在这场斗争中却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附图片)
上图:中国男、女慕士塔格登山队副队长、女运动员袁扬。在7月7日的登山运动中,她达到了海拔七千五百米的高度,打破了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


第6版()
专栏:

培养儿童品德 提高教学质量
南京长平路小学按照儿童特点安排生产劳动
本报讯 南京长平路小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细致地安排生产劳动,使生产劳动既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又直接培养了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长平路小学共有二十五个班,一千二百多学生(其中有三个幼儿园班)。他们对学生劳动的安排,一、二年级不排劳动课程。其它班的劳动课每周两次,中年级每次一小时;高年级每次一点五小时。每个学生每周还轮流从事十五分钟的卫生劳动。总起来,每人每周劳动不超过四小时。
长平路小学的教师们认识到生产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增长儿童知识和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因此,他们非常注意不使儿童从事力不胜任的劳动。
 他们安排的生产劳动项目,都是能增长儿童知识、使儿童感兴趣的。每个班都分有一小块园地。晴天,学生们就从事植树、种花、修枝、拔草、除虫、扒土、浇水等整理园地的劳动;阴天就在室内劳动。如糊火柴盒、糊纸口袋、剪塑料、扎扇子花、缝手套口……等等。为了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学校还买了一些兔子、鹅,让学生们在业余时间喂养。有饲养任务的班级,按儿童兴趣和需要成立饲料采集、喂养、卫生、医疗等小组。学校还从高年级各班抽调爱好农作物试验的学生成立科学研究小组。科学研究小组在几块像办公桌大小的园地内种植了“黄豆大王”、“蓖麻大王”、“花生大王”等试验作物。
长平路小学由于教师们能配合劳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而学生们很懂得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热爱公共财物,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个学校的设备并不好,但在学生们辛勤打扫和精心维护下,人们一走进学校就会产生一种清新的感觉:窗明几净,绿树成荫。学生们对于自己亲手培植的花木非常爱护,没有人去摘一朵花或一个果子。他们说:“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就是爱祖国!”
幼儿园的孩子在哥哥姐姐们的影响下,也从不损坏一朵花。他们用茶杯舀水浇花,围着花儿做游戏。花儿直到枯萎,仍然留在花枝上。
长平路小学的教师们本学期认真地学习了党的教学方针以后,明确了学校劳动不仅要培养儿童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且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组织学生劳动时,注意对学生讲解有关知识。例如,种植银杏花时,就对学生说明“白果”的用途,经济价值,种银杏对国家的意义,银杏的特性等等知识。现在,学校里种有一百多种花木。许多学生对于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经济树木与一般树木、木本花与草本花……都能区别;对于花木的品种、种植时间和管理方法也都有些了解。高年级学生还通过计算花木行距、棵距等劳动,丰富了算术知识。由于劳动时间不长,劳动份量不重,上课与劳动时间互相交错,因此学生听课时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这学期学生学习成绩比上学期有所提高,绝大多数班级的考试分数都上升了。例如四四班这学期的语文平均分数由上学期的68分上升到80分,算术由72分上升到83.5分。
长平路小学的教师对于已经获得的成绩并不满足。他们正在进一步学习党的教学方针,总结经验,以便把生产劳动安排得更能符合教学要求,更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鲍春光)(附图片)
南京长平路小学,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安排劳动课程。当哥哥和姐姐们去参加劳动时,他们就在一块做游戏。
为了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学校还买了一些鹅、兔子等,让学生们在业余时间喂养。
苗地插图


第6版()
专栏:

爱车如命 爱油如血
新疆军区某汽车团节约汽油一千多吨
本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某汽车团,在最近四年的两千三百多万公里行车中,延长修理间隔里程一千零两万多车公里,节约汽油一千一百多吨。
几年来,这个团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安全、节约为中心的革命竞赛活动。官兵们“爱车如命,爱油如血”,不断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加强车辆保养,坚持途中量油对比等各种节约用油的制度,并想出许多节省非生产用油的办法。如:清洗机件少用油,洗引擎用肥皂水,加油时用棉花沾干油桶等。因此节约油的成绩不断上升,按上级规定的耗油标准,1955年节约了9.9%,去年一至三季度节约了25.46%,今年第一季度虽然载重量增加,油的质量也稍有下降,仍节约了16%。四年来,他们节约的油料折价达八十七万元之多。
与节约油料的竞赛的同时,汽车驾驶员们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千方百计延长车辆的修理间隔里程。他们全面学习了苏联改进搪缸限额的先进经验以后,全团所有车辆都超过了上级规定的中修和大修间隔里程的指标。四年来,为国家节下的修理费用等一百零四万元。
今年,这个团进一步改进了车辆调度工作,实行了任务包干,并把利用回空车辆的权限下放到连队,激发了连队干部和驾驶员的积极性,因此在安全行车、利用回空车辆和节省油料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跃进。今年1月到6月20日,全团已安全行车近三百万公里,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并上缴了利用回空车辆运费一百万元。


第6版()
专栏:

欢乐的抓喜秀龙
美丽宽广的草原啊!
花儿散发着芳香。
画眉鸟飞了下来,
为幸福的牧人歌唱。
——藏族民歌
在乌鞘岭顶侧沿着马牙山麓,有一条宽广的带形草原,藏族人民称呼它“抓喜秀龙”。这里群山环抱,碧草如茵,澄澈如镜的金强河水,从它底身旁潺潺流过。许多世代以来,藏族人民就在这里放牧。如今他们早已辞别了黑暗辛酸的日子,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欢乐地生活着。
这个地方,属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永丰人民公社,去年大跃进中得到国务院嘉奖的红圪塔牧业生产队就在这个草原上。当我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金强河畔的一排排粉刷得雪白的砖房,这是草原上新建的发电厂、奶粉厂、油面厂……。在大跃进的1958年里,利用金强河水发电的第一个电厂,给草原送来了光明。
在新建的居民点里,现在还有医院、藏文学校、幼儿园、敬老院、食堂、商店、饲料加工厂,并且给牲口修建了避风遮雨的圈棚等。红圪塔牧业队的居民点在金强河畔厚绒绒的草地上,由两长列架设得很整齐的黑色帐篷组成,牧业队的同志对我说:这不过是临时性的。公社今年已拨出好几万元,将要在夏天开工兴建三百间永久性的砖房,其中包括住宅、俱乐部、剧院、图书馆、百货商店……。到秋后,牧民们就将全部从帐篷迁入这个新的草原城市居住。
晚间,我们坐在明亮的帐篷里,由队长李才华嘉和队上其他同志,介绍草原的变迁。他说:原来,这个地方叫“黑圪塔”。整个草原和大批牛羊,都霸占在大牧主莫科族哇的手里。草原上流行着各种疾病,贫苦牧民们沉陷在极端饥寒困苦中。他们住着破烂的帐篷,冬不蔽风雪,夏不避炎热。他们用的是烂木碗,只能以野菜和炒面来充饥,还要给牧主和寺院纳供、斋布。就这样,过去的草原一天天被破坏,生产萎缩,牲口大批死亡。1949年刚解放时,才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一头牲口。解放后,党领导牧民进行了民主改革,彻底推翻了几千年来束缚牧区生产力和压在牧民头上的封建剥削制度;领导牧民走互助合作化的道路,发展生产,逐步战胜了贫困。到去年10月,草原上又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年,牧民们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以冲天干劲掀起了建设草原的热潮,在草原上兴修水渠、铲除毒草,使二十万亩草原达到九无:无石头、无土堆、无杂骨、无毒草、无灌木、无瞎老、无寄生虫、无粪堆、无哈拉;并且依据夏放高山、冬放河谷的规律,把草原划大段、定小区,整编畜群,实行分区轮牧,保证牲畜终年吃到好草,和吃过的牧草能恢复再生。经过这样努力,在牲畜的繁殖和保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绩:牧业队在1957年共有牲畜八千七百三十头,1958年激增至一万零八百六十四头,净增殖率24.2%,每人平均占有牲畜由1957年的三十头,净增加到三十九头,比刚解放的1949年,牲畜数目增加了八倍。
由于生产上的大发展,牧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58年牧业队总收入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三元五角三分,平均每户收入一千零四十一元四角二分,每一劳动力收入五百五十元六角六分。现在,你随便走进哪一家,都可以看到新的被子、皮衣,在旧社会里许多衣不蔽体的贫苦牧民,现在不仅穿上了又新又暖的皮衣,而且按照藏族习惯在皮衣边角上镶上了他们心爱的各种颜色的呢子,差不多每个牧民都购置了大礼帽、毛袜、毡靴。再以吃的来说,所有的贫苦牧民,现在都可以吃到白面、大米,都可以喝上砖茶;全队六十多个一至六岁的幼儿,每天还有四至六两牛奶,二十五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都有奶茶、酥油糌粑、烩菜、白馒吃。
为了把草原建设得更加美丽,目前藏族人民投入了一个更大的生产跃进浪潮。五十一岁的老牧人牛抓喜,牧放着一百零八只羯羊,个个如小老虎一样。他兴奋地对我说:即使在目前春乏关头,他的羯羊,最大的已超过二百斤了。他正在培养每个三百斤的羊群。在过去春乏关头,羊吃不到好草,一般是不会超过五十斤的。牛抓喜八岁开始牧羊,现在他能从每一只羊的表情和叫声里,知道羊的情绪是欢乐、是不舒服、还是需要什么。如今,他正以几十年的牧羊经验,在草原上和其他牧羊人展开饲养竞赛。我们又看了贺华功才郎的第三代改良种绵羊,它的毛稠密细软,这种羊第二代的能产毛十二斤左右,三代的产十八斤左右,四代的产二十五斤左右,而普通的土种羊一般产毛二至四斤,这对于抓喜秀龙草原来说,正是一场大革命呢。贺华功才郎说:不要很久,草原上就将全部实现绵羊良种化了。目前正是春羔生产的季节,牧人们都带着准备随时接羔的毡包。牧人金九义满怀信心地说,他放的二百三十八只母羊,一个也没有空怀,他正在为争取羔羊成活率达到100%而奋斗。今年,红圪塔牧业生产队给自己提出了十分豪迈的生产指标:全年产仔畜三千九百五十九头,成活98%以上,要把牲畜净增殖率由去年的24.2%提高到35%,赶年底各类牲畜要达到一万四千四百零六头,平均每人有牲畜五十一点七头,比1958年增加十二头。现在,全体牧民正为实现这一指标而努力着。
本报记者 郑伯亚(附图片)
草原上的一座水力发电站已经投入生产,藏族工人甲扬抓喜正在操纵调速器
司马摄(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资料

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东南部。东面和南面界原?兰县,西界青海互助、亹源,西南界青海民和、乐都,东北界永昌、武威,一九五八年古浪县全部划入该县管辖。全县面积六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三万,包括藏、汉、土、蒙、回、侗、满、东乡、撒拉等族。一九五○年五月六日实行区域自治,成立了天祝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一九五五年七月十九日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解放前,这里的土地全部为寺院和地主所有,地租从二八到对半不等。高利贷剥削很严重,普遍借粮一斗,加息五升到一斗,本年未还,第二年利上加利,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解放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各项经济建设。该县解放后除农牧业有很大发展外,在工业方面,到现在已建立起冶金、机械、农具制造等厂矿三千七百八十二个。新建的天祝炼油厂,已炼出合乎规格的汽油、轻重柴油等十一种。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三十二倍。全县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到一九五八年全县有中小学三百七十四所,入学人数达四万二千四百多人。此外建立了医院十四处,保证了各族人民身体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