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无锡千方百计节约用煤多产生铁
济南青岛职工改进设备提高烧煤技术创造省煤经验
据新华社南京10日电 无锡市炼铁系统职工,在“爱煤如爱粮,省煤多炼铁”的口号下,千方百计地节约用煤,增产生铁。全市容积在十三立方米到十五点八立方米的小高炉,炼每吨生铁的耗煤量第二季度已平均比规定标准少零点八四吨。据市冶金局统计,由于节约冶炼用煤,全市小高炉在第二季度共多炼了一千四百吨生铁,同时还调出四千八百多吨焦炭支援其他工业部门。
无锡市炼铁工业经过一年来的发展,在设备和技术力量上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工人的操作技术也比较熟练。但是,当地不产煤,离产煤地区又比较远,煤炭运输比较困难,因此如何以较少的煤炼出更多的铁,从节约中求增产,就成为全市增产生铁的关键。根据这种情况,中共无锡市委和无锡市冶金工业主管部门以节约用煤为中心,加强了对运输、洗煤、炼焦、炼铁等部门的具体领导、经常检查这些部门节约用煤用焦的情况,规定按生铁产量定量供应焦炭等办法,控制焦炭的消耗量;同时将节约用煤用焦的指标列为各部门评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共无锡市委到工厂党支部,各级党组织都经常教育职工节约煤、焦。通过教育,使各部门的职工们树立起牢固的节约思想,齐心协力地从各方面设法减少煤耗,降低焦比。
各炼铁炼焦单位,普遍改善了运焦运煤的道路,有的还铺设专门的轨道,减少煤、焦在运输中的损失。全市两家炼焦厂全部的煤都经过了洗选,他们制成了一种半洋半土的跳汰式联合洗煤机,把人工洗煤改为机械洗煤,使煤洗得既快又好。他们还改进了炼焦土窑结构,提高了窑温,并且实行勤检查、勤通火、勤封闭的操作方法,使出焦率比去年下半年提高10%,同时降低了焦的含硫量和灰分。各个炼铁厂也从改进操作技术,加强料场管理等方面减少焦炭的消耗。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全市第二季度小高炉焦比平均达到一点二八五,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一点一五,铁的质量也提高了。
本报济南电 山东省青岛、济南两市,发动职工找窍门想办法节约工业用煤,已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省煤经验。
青岛市城阳第二钢铁厂改进烧煤设备,用“连续窑”代替“地跑窑”焙烧矿石,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并大大降低煤耗,改进后每吨煤可焙烧矿石三十吨,较原来降低耗煤量63%以上。在锻铁方面,节约用煤的潜力也很大,青岛文盛炉工厂创造“锻铁预热炉”,在炉上增设一个预热道,利用烟道余火每次可预热十二根钢料,大大减少正式加热时间,每根后轴套管可由过去用煤五十六公斤降到二十公斤。
节约工业用煤,提高烧煤技术是很重要的一环,济南针织厂5月份改进了烧煤技术,掌握“勤添、少添、撒匀烧透”的原则,并采取炉外焖火的办法,使每月平均耗煤量由一百吨降为六十吨,每炉锻烧时间由十小时降到四点五小时,产品质量良好。在炼焦方面,城阳化工厂用降低点火台,加宽火道和将烟囱改细加高的办法改进了炼焦技术,同时在操作方法上掌握了勤打洞、勤看火、勤赶顶(即看火色封顶避免化焦)的三勤操作法,出焦率由50%提高到78%。济宁市炼焦厂还试验成功以炼焦废火烧石灰,每三十吨的焦池可烧石头五千斤,出净石灰三千斤。
目前,山东省正在各地有组织有步骤的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初步经验,使节约煤炭获得更大成绩。(附图片)
张福财和他所领导的大连工矿车辆厂锻热车间大炉小组。曾荣获旅大市节煤红旗的光荣称号。这是张福财在表演他创造的“一少(加煤少)二勤(勤加煤、勤扒渣)”节煤烧炉法。左上图是张福财。
新华社记者 苗明、贾承滨摄


第2版()
专栏:

提高工人技术 加强维修工作
铁道部制定机车节约煤炭措施
据新华社11日讯 铁道部最近制定了节约煤炭的技术组织措施。
他们的措施中,首先是加强对工人的技术教育。铁道部现有的机车司机和司炉中,有25%是今年上半年才参加开车的新手;同时,今年又要增加很多过去没有使用过的“友好型”新机车。因此,要节约煤炭,首先要提高工人的技术。铁道部正在从基本技术教育和推广先进经验两个方面来进行这一工作。在基本技术教育方面,主要是组织新工人和使用新机车的工人短期脱产或在职学习,学会基本技术理论和操作方法。锦州铁路局司机孟繁本和司炉杨维学的“操作焚火”经验,已由铁道部编印成册,发给了每个司机和司炉学习。另外,铁道部还从九个铁路局抽调了机车司机、技术员和部里的工程师,共同根据各种机车节约用煤的经验,编成机车乘务人员操作规程,作为每个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一工作7月中旬就可以完成。
其次,要加强机车的维修工作。铁道部正在修整热力技术状态不良的机车,消灭或防止机车失散热力的现象,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的热能。货运机车锅炉洗炉的间隔时间,原来二十天以上的改为至多不超过十五天,这样就可以提高煤炭热能的利用程度。与此同时,还规定增加机车定期检查的次数,修订了维修作业细则,大力贯彻维修工艺规程。目前,铁道部正在研究调整各铁路局机车的煤耗定额,拟订节约煤炭的指标。今后,将继续按月通报各局节约用煤的成绩,鼓励大家节约煤炭。


第2版()
专栏:

力争做到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
北京市大搞副食品生产
新华社11日讯 一个群众性的大搞副食品生产的运动,已经在北京市开展起来。北京各国营农、牧场、郊区人民公社,公社社员和机关、部队、学校各路副食品生产大军,在商业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正鼓足干劲、抓紧时机、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牛奶和猪、鸡、鸭、鱼、兔等生产。
现在,近郊区各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生产的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三十多种新鲜蔬菜已经陆续成熟供应市场,每天正常上市量达四百多万斤,城市每人每天平均能吃上一斤多菜。由于生产旺季已经到来,蔬菜供应量正在逐渐增多。北京市商业部门和有些人民公社正在有计划地贮藏和加工一部分蔬菜,弥补淡季供应。牛奶生产目前虽然处在夏季,每天供应市场奶量仍然达十万多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5%。家畜、家禽生产在认真贯彻执行公养和私养并重的方针以后,也有很大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跃发展,城市就业人口增加,去年农村公社化和生产大跃进以来,广大郊区农民对副食品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了适应这个新形势,中共北京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搞好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工作。近几年来,郊区逐步建立了蔬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蔬菜和牛奶的产量不断增加。1952年,城市每人每天平均吃菜零点五三斤,几年来城市人口虽然有很大增加,但是去年每人每天平均吃菜量却增加到零点八一斤。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去年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五十五万多亩,比1949年解放初期扩大了七倍半,总产量增加十四倍以上。今年,郊区蔬菜种植面积还要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蔬菜供应将可得到保证。
由于建立了乳牛生产基地,牛奶产量也增加很快。解放初期奶牛还不到两千头,牛奶产量和质量都很低。1952年以后,陆续在郊区国营农场建立了三个主要的乳牛生产基地,采取农牧结合、建立饲料基地、培育健康牛群和高产牛群等方法,使乳牛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各国营农场共有乳牛一万一千多头,其中成乳牛五千多头;今年上半年产奶量达两千多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百多万斤,基本上满足了全市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大饭店、食品业和一部分居民的需要。
北京市肉类、蛋品和水产的供应,历来主要依靠外地调拨。战斗在副食品生产战线上的各路大军,正在积极发展这方面的生产,力争做到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现在郊区的五千二百多个集体猪场和许多集体鸡场、鸭场、养鱼场,已经形成了进一步发展副食品生产的基地。郊区各公社普遍拨给社员饲料地和贯彻执行收购生猪以后给农民留肉留油政策以后,社员养猪、养鸡的积极性大为高涨,据6月底统计,社员私人养猪占全市养猪数量的比例,已经从5月底的27%增加到32%以上。
北京市的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已经普遍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积极地着手发展副食品生产。石景山钢铁公司已经种菜三百多亩,养猪二百多头,养鸡五千多只。


第2版()
专栏:

重庆革新技术合理用煤
据新华社重庆11日电 重庆市工矿企业、交通运输部门和广大居民想出多种办法节约用煤。
用煤占全市耗煤量90%以上的工矿、企业单位,准备在第三季度降低煤耗8%。办法主要是大闹技术革新,改进烧煤操作技术。重庆合众玻璃厂领导干部采用搞试验田的办法,改进了炉子的烟道闸门,统一了上煤操作法,定时定量上煤,保持煤层厚薄均匀,从而使化一吨玻璃料的耗煤量,由一点八吨下降到一吨。许多厂矿企业单位还采用按煤的品种分别合理使用、改善原煤管理等办法节约煤焦。
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重庆市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居民已普遍注意节约生活用煤;到目前为止,已由原来每人每日平均用煤十八两降低到十四两。全市人民正在继续想办法,争取在今年第三季度每人每天再节约生活用煤二两。


第2版()
专栏:

田屯煤矿乘胜前进
决心超额完成季度计划
新华社济南11日电 连续四个月保持万吨矿光荣称号的山东枣庄矿务局田屯煤矿,第三季季首又旗开得胜,1日到8日煤炭平均日产量超过计划指标2%;在掘进方面,获得煤量的可采期限也达到了五个多月。现在全矿职工正在乘胜前进,决心提前超额完成第三季度的生产任务,响应京西等矿务局职工所提出的竞赛倡议。
早在6月下旬,田屯煤矿就由下而上地讨论和制订了第三季度的生产计划,并且决定进一步推行前四个月大面积丰产的经验,作为全面完成第三季度计划的保证。这个矿从几个月的实际工作中得出结论,组织大面积丰产,是推动掘进、机电、运输、提升等各项工作前进,确保全面完成任务的关键。为适应大面积丰产的需要,他们集中优势力量快速掘进,平巷还采用对穿掘进的方法,迅速扭转了掘进落后的被动局面。在井下运输工作方面,也采取了快速移装、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等有效办法,使井下运煤的溜子基本保持了正常运转。
坚持经常定期评比,是使广大职工始终保持饱满情绪的有效方法。从3月份以来,田屯煤矿一直坚持每天公布各班组完成计划指标的情况,五天或十天一评比,树立标兵,推动全面。同时,矿上领导干部也每天轮流到井下现场指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矿上并且多方设法改善工人的伙食和居住条件,使工人吃好住好。


第2版()
专栏:

江西五万下放干部奋战两年
二百个荒山变成副食品基地
新华社南昌11日电 江西省五万名下放干部在二百多个山头上刻苦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千方百计地发展副食品生产。
目前,这些山头共饲养有五十七万多头生猪,四百万只鸡、鸭、鹅,三十五万只兔、羊、奶牛;建立有三千多个酿酒、糕点、木耳、香菇、醋、酱等加工厂和作坊;此外还种植了大量瓜菜和桃、李、苹果、柑桔等果树。大量的副食品不断地运下山来,支援城市和工矿区。今年上半年已调运两万五千头肥猪、一千多只鸡鸭和十万斤鲜蛋下山。
江西山区十分富饶,遍山的青草可以养猪养羊,千百种野生植物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糕饼,发展副食品生产的条件极好。五万名下放干部于1957年年底来到山区后,在二百多个山头上,一面发展农业工业生产,一面发展副食品生产,刻苦地建设。他们披荆斩棘,伐木挖地,建立起禽舍畜栏和加工厂房,制造出生产工具。他们克勤克俭,一面紧缩基本建设开支,一面经营临时性副业生产,把所得的收入作为建设资金。红星垦殖场一千多名下放干部自己烧砖瓦,上山砍木料,苦战一个月,盖起了三百多栋猪舍,接着,开垦了三千多亩荒地,播种了青饲料作物,现在全场已养生猪三万多头。催功山上有二千多种野生植物,其中有许多种可以酿酒、制糖和制饼干糕点。下放在这个山头上的干部,搭起茅棚,制造设备,不到两个月就建成了二十六个副食品加工厂,到现在已酿造了二万七千多斤酒,生产了几十万斤糕点和淀粉。
许多下放干部过去不熟悉生产,但是经过努力钻研,现在已掌握了一项或几项副食品生产技术。大茅山盛产杨梅,下放在这里的干部就学习利用杨梅酿酒。他们一面派人到城市酿酒厂学习,一面参看书本,边学边做,几月内就有一百多人掌握了全套酿酒技术。现在,大茅山上建立了两个酿酒厂,生产的杨梅酒味美爽口,极受市场欢迎。南昌垦殖场五百多名干部中,原来只有十多名干部懂得饲养技术;今年这个垦殖场开展“九大养”(养猪、牛、羊、兔、马、鸡、鸭、鹅,蜂)运动,干部们个个钻研饲养管理技术,现在全场已有三百名干部成为养猪或养禽能手。障公山、桂竹山、西山坪等垦殖场的上千名干部,今年学习生产白木耳、香菇等的技术,建立起木耳、香菇生产工厂,已开始大量生产。
下放干部们在发展副食品生产中,得到了林垦、商业等部门的帮助。今年以来,这些部门拨出了三百五十万元资金,供应了大批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仅家畜家禽方面,就供应了一千多只种猪,一万多只种鸡,二万只种兔。省林垦厅、商业厅都组织了有工程师、技术员参加的辅导组,巡回到各山头指导下放干部生产。


第2版()
专栏:

中共天津市委机关从1954年以来一直坚持利用空闲地种菜、养猪,去年起又增加了养鱼。机关工作人员每半月有一批人轮换来从事这些劳动。几年来,他们已积累了一套种菜、养猪的经验。今年他们种的蔬菜获得了丰产。养的一百五十多头猪也很肥,八十亩水塘里放养了两万多尾鱼。上图是轮流参加劳动的机关工作人员在菜园里除草。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第2版()
专栏:

北京石景山钢铁公司正在大搞副食品生产。这个公司所属的农场已种植蔬菜三百多亩,养猪一百九十多口,奶牛六十多头,公司和各厂所办的食堂、招待所和职工家属也根据具体条件,分别养了猪、鸡、鸭等。右图是食堂炊事员正在喂猪。
新华社特约通讯员 马立昆摄


第2版()
专栏:

武钢一号高炉三季度旗开得胜
生铁日产计划天天超额完成
太钢钢铁产量继续上升
新华社武汉10日电 武钢一号高炉从7月1日至8日天天超额完成生铁日产计划,每天平均比第二季度时多产铁一百吨。炼铁工人们正继续鼓足干劲,决心在第三季度使生铁日产量再逐步提高,以出色的生产成就迎接国庆十周年。
武钢炼铁厂6月底就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有关一号高炉安全运转、优质高产的问题。他们在苏联炼铁专家谢尔柏柯夫的帮助下,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其中包括稳定炉况、改善炉顶煤气分布、稳定炉渣的碱度、改善渣子的流动性、按时出铁出渣、改进炉顶布料情况等等。一号高炉也连续召开生产会议,炉前工会议等,细致研究了实现这些措施的具体办法。碾泥工改进了碾泥机的质量,使泥的精度均匀,水分稳定,克服了铁口潮的缺点,炉前工做到了勤放勤堵,按时出铁出渣,保证高炉顺行。炼焦厂和大冶铁矿分别改进焦炭和矿石的质量,也对高炉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新华社太原11日电 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太原钢铁公司的钢铁生产在继续地逐步上升。7月1日至8日的钢材产量,比上月同期增加了四百多吨,钢和铁的产量也都有所提高。
太原钢铁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生铁、钢、钢材的产量都比去年同期大有提高,特别是钢的质量比去年下半年提高得更为显著。但是今年下半年的生产计划比上半年又提高很多,如钢提高16%,钢材提高21%。为了保证完成这一繁重的任务,公司各单位的职工正在从多方面着手,加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对提高生产起决定作用的几项技术改造工程,也在同时加紧进行。
提高钢产量的关键之一,是缩短平炉的冶炼时间。炼钢厂的职工分析了平炉冷修时间长、冶炼时间长和炉子维护不够好的原因以后,采用各种办法加以改进。目前有些平炉的冶炼时间已逐炉缩短。三号平炉在最近几天内,平均每炼一炉钢的时间已由十三小时四十八分缩短到十二小时零五分。


第2版()
专栏:

登山队员安全返回大本营
据新华社慕士塔格山11日电 我国登上“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顶峰的三十三名男、女运动员,已分别于7日、8日和9日全部安全地返回了大本营基地。
由于这次登山队伍庞大,登上顶峰的人员前后时间不一。三十三名男、女运动员,分好几批陆续下山。第一批返回大本营的是登山运动员穆炳锁和藏族运动员拉巴才仁二人,他们在7日登上顶峰后,以五个多小时就赶回大本营报告喜讯。国家体委登山处处长史占春和大部分女子登山运动员在拔海七千二百米处休息一夜后,第二天返回了大本营。登山队队长许竞、副队长石竞、阎栋梁、运动健将陈荣昌和其他队员是最后返回营地的,沿途他们清理了高山各个营地,把那些沉重的装备和余下的食品运了回来。
在攀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中的科学工作者还进行了慕士塔格山区地貌的观察,以及在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观察和辐射强度的观察等科学考察工作。一部登山彩色纪录片,也在登山过程中拍摄成功。


第2版()
专栏:

行行出状元
——记北京商业服务行业的技术表演
巫德华 张志清 周定舫
最近两天,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里非常热闹。在这个古柏参天金碧辉煌的场所,人们欣赏了很多技术高超的精彩表演,这些表演不是情节感人的戏剧,也不是轻盈优美的舞蹈,是北京全市的一千五百多位商业和服务行业的技术能手在这里表演。这些人中有五十岁上下的老人,也有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表演的项目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从售货包装到切面炒菜,从剔肉量布到理发照像,应有尽有。在两天的参观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日夜为人们辛勤劳动而锻炼出来的精湛技术,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敬意。
一秒钟包一个馄饨
馄饨是人们爱吃的早点、夜宵。可是,别看它是这么小的东西,却包含着精湛的技术。
一个青年小伙子表演的包馄饨引起全场一阵阵的掌声,他手掌里放着厚厚的一叠馄饨皮,一手用筷子打馅,一手指头一转,就包好一个。馄饨像小鱼跳跃一样,一个又一个地从他手里蹦了出来,参观人的眼睛简直有点使唤不过来。馄饨皮薄、馅大,很不容易包好,一般技工在每分钟内,只能包四十多个,这个小伙子平均每分钟却包到六十多个。
这个小伙子叫陈宝增,今年十九岁。是北京著名的“馄饨侯”老技师侯廷杰的徒弟。他参加工作后,就爱上了这一行。他看到旧的包馄饨方法,一手拿皮,一手打馅,两手包,又慢又费力气。吃馄饨的人很多,常常等候很长的时间。这个年青人就日夜思索,怎样才能加快包馄饨的速度呢?在名师的指点下,在实践中刻苦锻炼,逐步摸索出了加快速度的窍门,他右手打馅后,拿着馄饨皮的左手中指一顶,筷子一卷,大姆指一掯一推,?眼间就包成一个外形好看、份量准、下锅后不碎、不烂的馄饨。
在场观看陈宝增表演的他的师傅侯廷杰,看到自己的徒弟受到人们这样的赞赏,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夸他的徒弟说:过去我煮馄饨,一次就二十来碗,一般要两三个人跟我包,现在小陈一个人顶下来,还富富余余。
天衣无缝
洗染业技术表演项目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织补衣服技术表演,因为它同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一件心爱的衣服,偶然不慎,保管不好,被虫子咬了,被烟头烧了,或者划破了一个小口子,心里总是十分懊恼,感到特别别扭,但是只要织补一下,立刻就能整旧如新。
在织补技术表演中,有一位是中央普兰德洗染店的黄金元技师。他表演的是织补一块细毛哔叽,织完后,仔细观看,真是天衣无缝,两面不见痕迹,假如不是“明察秋毫”,是很难找到原来的破洞的。
织补技术是一个很精细的手艺,眼手不到,挑针不准,就要留下痕迹。这里面的学问很多,既要熟悉质料的纤维组织,又要挑针准确,还要用力均匀,松紧合适。最见功夫的还是织补得两面不露痕迹。这不是一般技工所能做到的。
为人织补二十年的黄金元,在掌握这门独特技巧的时候,真是千难万难。那时候,同行就是冤家,手艺高的人,不大肯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黄金元是在一边“偷艺”,一边摸索,一边苦练中成长起来的。他把别的技师织好的衣服拆开来详细地观察、琢磨、研究,如此连续很多年,再加上自己刻苦锻炼,才掌握了“两面光”的织补技术。
这位“天衣无缝”的补衣能手,现在日夜穿针引线,为人们织补一件又一件的衣裳。
一刀准
副食、粮食业技术表演室内,有两位乔装的“顾客”买猪肉,一位买六两,一位买四两。东城区和平里副食品中心商店营业员杜永江拿起刀来,嚓嚓两下,在二十二秒钟内切了两份整整齐齐的猪肉;观众用秤一称,这两份猪肉不多也不少,一份六两,一份四两。
猪肉有厚有薄,有松有紧,一刀就准,是不容易作到的。这个被人们称为“一刀准”的杜永江,他的技术是在最近三年内才锻炼出来的。过去他卖猪肉时,也是一刀不准两刀差,拉上三刀才顶数。他看到顾客候买的时间长,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速度,于是就整天琢磨切肉的速度。一天,他突然发现了“秘密”,原来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一刀下去,切得不准。怎样才能切得准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研究,他终于摸透了猪肉的性质,哪里厚,哪里薄,哪里分量重,哪里分量轻。由于他掌握了猪肉的规律,所以现在他在卖猪肉时,总是一刀准。熟悉他的顾客们,一见卖肉的是杜永江,就信赖地说:“别称了,你切的肉没错!”
美化衣着
这是熨烫衣服表演,技师们手里拿着经过烈火烧热的烙铁,熟练地烫来烫去,原来绉折不堪、色泽灰暗的衣服,立刻明亮、平挺“精神”了。裁判员拿着跑表在表演者中间走来走去,一场比赛结束后,他高声宣布:杨琪有技师烫四件胶领衬衫,用了二十二分零五秒钟。他话音未落,观众中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内行人告诉我们,熨烫是洗染业中一个独特的工种,需要心灵、手巧,目察秋毫,一秒钟和一个细节,都要全神贯注,不能丝毫疏忽。分秒之失,就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烫衣服,人人会烫,可是奥妙不同,高明的技师,都有很多讲究,就是烫一件普通胶领衬衫,光领子的一部分,就要烫得硬朗、平挺、形圆、光亮,手指一弹,锵锵有声。这样才有持久性,一直穿到下次洗换时,领子还保持原状,不走样。一套毛料衣服,烫出自然的鲜艳光泽,丝毛竖立发挺,好像带有“劲骨”,使裤线长期不变样。
熨烫衣服的主要工具就是烙铁,掌握烙铁的温度,就得下一番苦学苦练的功夫。高明技师的手,真像“温度计”一样准确,只要拿着烙铁,立刻就知道准确的温度。更巧妙的,运用温度自然散失,正确掌握衣服耐温程度,先后次序,分别熨烫,一件衣服烫好,烙铁温度消失,合丝合缝,恰到好处。这不仅节省了燃料,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动作,加快烫衣服的速度。
在这次技术表演中,中央洗染店吴永增技师以三十分五十六秒烫完一套毛料制服;陈智远技师以三十分五十五秒,烫完一件带折舞裙。他们的速度,要比一般技工快一倍,质量也好。
愿君青春常在
在一间镶嵌着大玻璃的理发室里,三十个理发员拿着木梳、电推刀和吹风机,像琢磨一件艺术品似地,细心地给顾客打扮着。不一会功夫,顾客们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镜子照照,脸上显出非常满意的神气,笑着向理发员同志点点头,就十分英俊地走出表演室。
理发是一门艺术,高明的理发师能够根据顾客的年龄、胖瘦和脸型,理出不同的发型,使顾客显得年青而英俊。在表演中,四联理发馆的理发员田永源接待了一位脸型瘦的青年顾客。他在吹风时,把顾客头部两边的鬓角吹得微微鼓起,前面的头发吹得稍低而带蓬松,形成方圆形的状态。这种发型弥补了面颊瘦的缺陷。仙宫理发馆的理发员蔡德祥恰恰相反,接待的顾客是一位胖子,头部后面还有一个大疤。他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理发经验,稍为端详一会,就拿着推子和剪刀,把上面的头发取得短一些,两边鬓角包得稍紧。后部留得厚一些,把疤掩盖起来。这位顾客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型显得比理发前清秀而漂亮时,禁不住高兴地笑了起来。
在其他几个表演室里,还有量布、数纸张、点钞、算账、称包饼干、剔猪肉、鳝鱼开膛、刀削面、包饺子等一百八十多个工种同时进行了比赛,能手们表演的精湛技术,也不断引起观众们的掌声。人们向这些平凡而光荣的服务人员致敬。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儿童玩具厂的工人们,把废品公司收购来的破小孩车修整成能用的,右图是他们修整好的一批小孩三轮车。
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