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生产和科学研究相互推动
武钢第二工程公司群众性科学研究成绩显著
本报讯 武汉钢铁公司第二工程公司,采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围绕生产进行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个公司是一个土木建筑公司,工人的文化水平很低,新工人和徒工占的比重很大。但今年担负的任务则相当繁重而艰巨。在材料供应困难、劳动力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继续实现今年的大跃进,该公司在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时,掀起了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在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这个公司以施工任务的需要带起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又以研究成果促进并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完成。他们根据施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和解决比较缺乏的原材料,用研究代用原材料的方法,先后完成了“以土代灰”、“以玻璃丝代钢筋”,以及其他“以旧代新”、“以小代大”等研究课题,试制成功了稻草压制纤维板、废木定型、粘结木料、矽酸盐制品等十多种代用建筑材料。这些代用材料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原材料,而且质量都合乎标准。以后,为了改变手工操作现状,在各工种工序中,职工们又开展“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的研究活动,使施工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大大减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个公司能在研究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就,主要是认真贯彻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方针。领导干部亲自抓这项工作,并在研究工作的关键问题或薄弱环节上,亲自参与解决问题,大大鼓舞了职工的钻研干劲。为了发动群众,在研究项目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实行公司办与工地办并举,洋土并举,革新创造与学习推广并举。在重点研究项目上,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与单位原有物质技术力量,合理分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实事求是态度,能洋就洋,不洋就土,使土化洋。及时推广革新成就和经验,使广大职工能应用、掌握技术。这样,提高了职工研究兴趣,提高了工效;生产中又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促使职工深入地钻研,使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深入地开展。(附图片)
沈阳五三工厂的副厂长范天贵(右第二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在一起进行研究工作 新华社记者于 肇摄


第6版()
专栏:

技术人员和老农互为师徒
山东蓬莱县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本报讯 山东蓬莱县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深入实际,与公社的技术队、老农密切协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科学研究活动,既指导了生产,又促进了各项科学研究。
蓬莱县在今年1月成立由县委第一书记任组长的科学领导小组和工、农、卫生、文教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科学工作委员会。经过讨论,确定了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为总结今年的小麦丰产经验,他们在小麦成熟前的几十天,就组织了十多名技术人员,分山区、平原、盐碱地等几种类型,进行调查研究,与老农一起总结了九份能代表全县不同情况的材料,采集了深翻、密植、施肥、浇水等方面的作物对比标本,拟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召开有老农参加的学术辩论会,这就为秋季种麦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个县的科学研究活动,与人民公社的技术队、老农密切合作。现在,全县已有二百六十个青年技术队。县的科学研究所按照不同地区、农作物,与县委基点社结合,同十一个技术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此推动全县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每个项目的试验之前,科学技术人员帮助技术队制订操作规程,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制度。日常的观察、记载,由技术队自己负责;科学人员经常去作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这对培养技术队成员独立试验,解决科学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都有很大的好处。科学技术人员与老农合作,不仅使老农把实际经验提高到理论上来,技术人员也向老农学到了不少丰富的实际经验。陈连海在花生栽培方面很有经验,但对这些问题不知所以然;技术人员在与他一起总结去年花生丰产经验时,使他懂得了花生后期浇水过多,不利花生生长的科学道理;而技术人员也向他学习了“少时浸,多时润”的花生浸种等经验。
中共蓬莱县委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是这个县科学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县委的负责人经常了解科学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并且有一名书记分工管理这一工作。 (孙静)(附图片)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王洪春(左),和上海郊区一个公社的党委生产委员、种稻能手陆琴昌,在田头漫谈早稻播种后的管理工作
新华社记者 赵 成摄


第6版()
专栏:编后

就地取“经”
一谈到取“经”,人们就要想到老远老远的地方。中国的小说家还以这个为题材,写了一本小说,叫“西游记”。武钢第二工程公司职工就在本公司职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取到了“经”。这个“经”既推动了当前的生产,又带动整个公司的科学研究,所以称得起是真经。他们取经的方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三结合,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学习、推广先进经验。这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诚心诚意地尊重群众的创造,下定决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就一定能够取到“经”。


第6版()
专栏:

劳动和教学揉合为一
哈尔滨十八中、十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细致
本报讯 哈尔滨市第十八、第十中学深入细致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生产劳动因素,作有机的联系;在生产劳动中又尽可能联系运用课堂讲授内容,使学生更巩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学期开学不久,哈尔滨十八中学和第十中学即根据学校的生产劳动应尽量结合教学,适合普通初中学生年龄、体力、兴趣爱好等特点,整顿了去年办起来的几个小工厂。这些工厂,有的与校外工厂挂钩成为工厂设在学校的小车间,有的为校外工厂或商店加工订货,有的利用大工厂的边材废料作原料;因而一般能保持经常生产,给学校提供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地。
为了使教学内容和生产劳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学期开学时,各教研组就组织教师全面研究教材;学校的各个工厂也具体制订了生产劳动联系教学的计划。这就改变了过去教学中不能经常联系的情况,教师灵机一动就联系,想不起来就不联系,该联系的不联系,不该联系的硬联系,而能在平时备课和教课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联系生产实际。像哈尔滨十八中学数学教师广泛引用木工、金工、裁缝等劳动中应用的原理和数字关系,编写了很多算术、代数、几何习题;物理教师用锻工打铁、筑堤打夯等实例,使学生很快就透彻地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及能量中质量、速度和高度的关系。第十中学几何教师用车床上皮带轮和皮带的关系,讲解圆的内、外公切线定理;物理课联系学校附近基建工地工人创造“斜桥式绞车送砖机”节省劳力的实例,讲解力学中斜面、滑轮等原理。这样引用生产实例进行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启发学生从实践中去理解新知识的原理,减少死记硬背的负担,加强了思想活动能力。
另方面,教师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中注意结合各科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在实际中得到验证,如在氯化钡、精盐工厂劳动中结合化学知识;在温室和农场进行各种生物实验;在学生使用斧子拔钉子或其他工具时,联系物理的杠杆原理;在小变压器厂生产劳动中,使学生了解物理课讲过的“电磁感应”原理,怎样运用在变压器的制造中。这样就在生产实践中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十八中学学生在木工厂劳动中,发现做好的窗框安不上窗户,就知道运用几何学中“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定理,检查出窗框不合矩形规格;做写字台的花纹图案中需作等腰三角形,而木工厂没有测角器,学生就用“作正方形,锯对角线”的办法解决工具不足问题。有些学生还运用物理的电学知识安装了学校金、木工厂的全部电路和炼焦厂的照明灯。又如在今年这两个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毕业考试中,教师都满意地反映:过去考试题只要求笔答一些基本概念及进行一些计算;今年除笔试外,还结合口试和实际操作,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考试的要求高了,而学生获得优良成绩的也增多了。(附图片)
成都第四中学通过生产劳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他们提出带着书本知识下工厂农场,带着劳动知识上课堂。这是学生们在检修汽车。通过检修,学习物理学的知识
 新华社记者 金学琪摄


第6版()
专栏:

教师的新职责
祖年
教师要把书教好,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既能从字面上了解书本知识,还能通过生产实践真正理会书本知识中的原理,并在实际中运用和发挥。这是教师把书教好的职责。哈尔滨十八中、十中的教师们,在教学中,真正地担负起了这个教师的光荣职责,因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优良成绩的学生增多了。
过去,教师们只是教书本知识,“为教书而教书”,因而学生们也往往是“死读书”。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把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作到“活读书”。怎样联系呢?哈尔滨十八中和十中的教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和生产劳动、书本知识和生产知识相结合的初步经验。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内容,找出联系生产实际的关键地方,用生产实际进行课堂讲授,使学生们更巩固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中,密切注意结合各种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在实际中得到验证。这个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不忘联系实际,在生产实践的活动中,又紧紧抓住生产中的实际例子,进行理论上的阐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们对生产实际进行分析的能力;既避免了学生们死记硬啃的毛病,又避免了单纯地“为联系而联系”的现象。
当然,教学和生产劳动、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是多种多样的,哈尔滨两个中学的经验也是初步的。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多方摸索,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符合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第6版()
专栏: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国家体委、全总、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电贺慕士塔格登山队全体队员
新华社9日讯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9日致电中国男、女混合慕士塔格登山队全体队员,祝贺登上慕士塔格山顶峰的胜利。
国家体委的贺电说:我们热烈地祝贺你们全体三十三名男、女队员胜利地登上“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创造了集体登上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高峰的世界纪录和女子高度及集体世界纪录。望你们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我国登山运动取得更大的成绩而努力。
新华社9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9日致电中国男、女混合慕士塔格登山队全体队员,对他们所取得的胜利,表示热烈的祝贺。
全国总工会的贺电说:祝贺你们三十三名男、女运动员集体安全地登上了慕士塔格山,创造了登上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以上高山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和女子登山最高及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希望你们刻苦锻炼,提高体质,提高技能,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
新华社9日讯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今天致电中国男、女混合慕士塔格登山队全体队员,热烈祝贺他们在攀登慕士塔格山所获得的光辉成就。电报说:“你们在登山运动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的决心和集体主义精神,这对全国青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9日讯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今天打电报给中国男、女混合慕士塔格登山队全体女运动员,热烈祝贺她们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攀登慕士塔格高峰,创造了女子登山最高和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电报说:“你们取得的这个光辉的成绩,不仅为祖国争取了荣誉,而且你们的胜利将使各个不同岗位的妇女,从你们所表现的高度的勇敢和坚毅,以及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中,获得鼓舞和启发,并学习你们坚持攀登高峰的榜样,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团结,刻苦锻炼,虚心学习,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第6版()
专栏:

千载难逢的事
金星遮住轩辕十四
新华社9日讯 北京时间7日夜里,天空里发生了一个罕见的“行星掩恒星”现象,太阳系中的金星运行到地球和狮子星座中的一个一等星“轩辕十四”的中间,像“日蚀”一样,把“轩辕十四”遮住了。这是千载难逢的事。据说,自从人类在三百多年前发明和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以来,还没有碰到过金星掩
“轩辕十四”。而且据估计,今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碰到。
各国科学家根据事前早就精确地推算出来的材料观测了这次金星掩“轩辕十四”。并且拍摄了电影。这种现象一共持续了八分多钟。从北京时间二十二时二十二分四十秒,呈上弦月形的金星就开始遮住“轩辕十四”,到二十二时三十一分,“轩辕十四”又重新从金星后面显露出来,重放光明。
据科学家用望远镜观测,当“轩辕十四”还没有被金星遮住前的一个瞬间,“轩辕十四”的光亮度显著地变暗。这一事实说明了金星周围有大气存在。
研究这次罕见现象的科学价值有二:一,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研究金星周围大气的温度和密度,这在订定将来用宇宙火箭前往直接探测金星大气的计划时,非常有用;二,可以更精密地确定金星的运行轨道。(附图片)
上图:7月1日到16日金星在天空中移动的路线。
(北京天文馆供稿)


第6版()
专栏:小常识

  小常识
金星
金星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比我们的地球更靠近太阳,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二百二十五天。它的大小和质量,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和地球最相像。由于它周围有稠密的大气层,它的真面目还没有观测到。发生这次行星掩恒星现象的时候,它离地球约九千万公里。
轩辕十四
“轩辕十四”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恒星,它的直径比太阳还要大一百倍,距离地球也非常遥远,它发射的光到达地球也要七十年。而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


第6版()
专栏:

我国历年来的登山运动纪录
新华社9日讯 我国历年来的登山运动纪录
1955年:
团结峰(苏联境内),拔海六千七百七十三米,十九人在8月14日登上顶峰(其中中国运动员四人,苏联运动员十五人)。
十月峰(苏联境内),拔海六千七百八十米,十九人在8月15日登上顶峰
(其中中国四人,苏联十五人)。
1956年:
太白山主峰(陕西境内),拔海四千一百一十三米,三十四人在4月25日登上顶峰(中国三十二人,苏联二人)。
厄尔布鲁士峰(苏联境内),拔海五千六百三十三米,三十四人在6月27日登上顶峰(中国十三人,苏联二十一人);六人在7月15日登上顶峰(中国五人,苏联一人)。
慕士塔格山峰(新疆境内),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三十一人在7月31日登上顶峰,(中国十二人,苏联十九人)。
1957年:
贡嘎山峰(四川境内),拔海七千五百九十米,六人在6月13日登上顶峰。
1958年:
镜铁山峰(甘肃境内),拔海五千一百米,十一人在5月3日登上顶峰。
七一冰川主峰(甘肃境内),拔海五千二百一十五米,四十五人在8月10日登上顶峰,其中包括四名女运动员;六人在8月13日登上顶峰。五十四人在12月20日登上顶峰,其中包括十名女运动员。
列宁峰(苏联境内),拔海七千一百三十四米,三十八人在9月7日登上顶峰(中国十七人,苏联二十一人);十六人在9月9日登到拔海六千九百米处(中国男七人、女三人,苏联六人)。
莫斯科—北京峰(苏联境内),拔海六千八百五十二米,八人在9月8日登上顶峰(中国四人,苏联四人)。
疏勒山峰(青海境内),拔海六千三百零五米,十三人在9月18日登上顶峰。
1959年:
念青唐古拉山东北峰(西藏境内),拔海六千一百七十七米,七十二人在2月4日登上顶峰,其中包括八名女运动员。
太白山主峰(陕西境内),拔海四千一百一十三米,四十六人在5月28日登上顶峰,其中包括十二名女运动员。
慕士塔格山峰(新疆境内),拔海七千五百四十六米,三十三人在7月7日登上顶峰,其中包括八名女运动员。


第6版()
专栏: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事迹

炊事房里十三年
共产党员吴坤,从1946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现在,绝大部分时间做炊事工作。十三年来,他不论在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总是想尽办法把饭菜做得清香可口,人人愿吃。他有句口头语:“只要大家见到饭菜笑呵呵,能够吃饱喝足,有劲打仗和工作,我老吴就心满意足了。”
吴坤出生在东北,家贫如洗,年青时失去双亲,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二十五岁那年参加解放军,在一个医院里当过运输员、炊事员、饲养班长,以后一直当炊事班长。他在当饲养班长时,正是战争环境,经常行军转移,为了让大家休息好,一到宿营地他就给大家找铺草搭床铺,三更半夜起来喂牲口。不久,他升任了代理排长,依然凡事带头,时常回到炊事房帮助干活。有人笑他:“放着排长不干,去刷锅,何必!”他说:“人是铁,饭是钢,搞伙食可是大事!”后来他又回到了炊事班。他起早贪晚,常常早晨生好火,烧好水才叫醒大家。全班在他带动下,干劲起来了,伙食也搞好了。
以后,他长期在休养所工作。他关心病人的饮食像医生关心病人的病情一样,经常到病房征求意见,了解病人的口味。他经常抽空把饭送到病人身边,看病人吃饭时的神态,那个病人吃少了,他就放不下心,不是劝说就是问咸问淡。有一次几个病人想吃地瓜,伙房没有,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居民家里买来十多斤,按病人口味做好送去了。还有一次,结核科有个病人食欲不佳,想吃鱼,一时又买不到,他知道以后连午饭也没吃,跑到河里去捉。当病人午睡醒来时,他端着炖好的鲜鱼来了,病人高兴地大吃一顿。还有一次,有个病人病重,不想吃饭,他过去两次,说了十多样饭菜,病人只是摇头,他忽然想起病人平日对他讲的口味说:“炖萝卜好吗?”病人被他一说有了吃饭的兴趣。于是他又去东找西找,找来萝卜,炖好送给病人。
本来做病号饭容易浪费,可是他想尽办法来节约。他除了坚持点菜预约制度以外,在摸病人口味时,总是问一问吃什么,吃多少,问准再做。平时那怕是一撮鸡毛,一根骨头,他都很注意收集,以便集中出售。他常对班里的同志说:“干革命嘛,咱们不爱护为革命负伤、生病的同志谁爱护!”


第6版()
专栏: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事迹

补鞋送上门
鞋工蔡稳玉,参军三年多,当过炮手,烧过饭,养过猪,补过鞋,还学会了理发、补衣服。上级叫他干什么,他就愉快地去干什么,而且样样干得都很出色。
开始,蔡稳玉当炮手,学习成绩门门是优秀、良好,成了训练标兵。以后,连里缺炊事员,有人怕脏怕累不愿干,他说他愿去。一天,他正在做饭,团里军需主任来了,问他会不会补鞋,他说他从小当工人,做过布鞋。主任告诉他有人认为参军后不能扛枪操炮,补破鞋“不光采”。他说他不是这样想,他愿干。这门手艺,他虽然不陌生,可是修胶鞋、补皮鞋、上帮、换底没干过,于是他就东奔西跑,找皮鞋店、补鞋摊,拜师学艺,不到半年就能熟练地补各种鞋了。过去,鞋工订了条规矩,破鞋要集中送来,而且要不脏不臭。他说这不合理,背起工具箱,从这个连到那个连,送到门上去补。有个时期,部队驻地分散,相隔几十里,他经常冒着风雪,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没有工棚,他露天摆摊,风太大,他找个山凹,手吹裂了,指头冻僵了,他搓搓再干。今年1月,部队要出发,有三百双破鞋要补。时间紧,鞋子多,他连续几天寸步不离工棚,深夜还在工棚里双手如梭,飞快工作。在修鞋中,他想尽办法节省新皮子,拾来的断车胎、破球皮,总是泡泡捶捶,夹在新料中使用。今年1月,他所在部队党委接受他为中共党员。


第6版()
专栏: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事迹

病人的好保姆
护士富祥武从1949年4月做护士,从来没有缺过勤,没发生过医疗事故,成了沈阳地区部队医院工作者的标兵。
这个以病房为家,热爱本职工作的共产党员,开始工作时情绪有过波动,有人对他说:当护士整天端屎端尿,男子汉干啥也比这行强。当时领导上就对他进行了教育,告诉他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什么工作都光荣。以后,他就决心终生献给伤病员,做他们的好保姆,做他们的知心人。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病房里像病人的亲人一样照料安慰着病人,帮助病人寄款、送信、买东西。他说:只要能使病人满意,我什么事都愿干。有一次,他护理一位腰椎结核患者。这个病人因长年睡在石膏床上,性情变得很暴燥,经常发脾气。他想:一个人重病在身,一年到头不能下地,该多么痛苦。于是,他加倍地体贴照顾他,给病人喂饭、喂水,病人大便后给他洗洗下身,一有空还坐到病人的床边上拉拉家常。这样,他整整服侍了他一年,病人出院时热泪盈眶地说:“你减轻了我病中的痛苦。”
富祥武是有六个孩子的爸爸,家务事很多。有一次,他妻子怀孕临产住院,家里孩子生了病。他当时在小儿科工作,正在为别人的孩子换尿布、喂水、打针吃药。领导上要他回家看看,他说:别人的孩子和我的一样,生病了父母都焦心,我不能丢下别人的不管,去顾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中他还始终如一地谨慎负责,从不马虎大意,他对每一张药单都是耐心核对、钩销,发现疑点反复请示医生,向药房查对,不少差错在他手上挡住了。(附图片)
  肖林插图


第6版()
专栏:编后

平凡出非凡
这里介绍了人民子弟兵中的三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数年如一日地献身于他们所担负的工作。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勤勤恳恳,舍己为人,不嫌脏,不怕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事迹,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吴坤同志说得好:“干革命嘛!”干革命,就可以“放着排长不干,去刷锅”。干革命,就可以终生献给伤病人,做他们的好保姆。干革命,就可以当炮手,烧饭,养猪,补鞋,理发,补衣服,什么都去干。他们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为了革命,可以不计较名誉地位,不计较报酬,不讲什么条件,不贪图任何享受,埋头苦干,爱护公物。为了革命,可以担负这些平凡而又艰苦的工作,克己奉公,数年如一日地冲破困难,竭尽心力,任劳任怨。
本来,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可以自我牺牲地终生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他们可以没有个人私念,临危不惧;可以坚决服从国家的和集体的利益,以及党和国家的工作需要,表现出人类的最优良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里介绍的三个共产党员,正是发扬了千百万革命者、共产党员艰苦奋斗、自我牺牲光荣传统的人物。他们所表现的这些共产党员的美德,将永远为人们所传诵和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