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准备烧柴!准备饲草!
南阳地委组织力量
突击割草积极造林
河南日报消息 中共南阳地委采取措施,大力发动群众,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突击贮备烧柴和饲草。目前,部分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正积极打柴拾草。
柴草是群众生活中必需的燃料和牲畜的饲草。过去由于个体经济的限制,群众每年为解决烧柴、饲草问题,要花费大量的劳动时间和经济开支,大大影响了生活与生产。近两三年来,特别是公社化以后,柴草随着粮食的增产有所增长,公共食堂的普遍建立和集体饲养事业的发展,更节约了大量的烧柴、饲草。但是,由于牲畜的大量发展和社办工业需用柴草的增加,高秆作物的减少,和部分干部对贮存柴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计划安排不周和管理不善,缺乏柴草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
中共南阳地委曾经专门研究了解决柴草问题的具体措施,决定既抓突击性的拾柴贮草运动,也搞柴草的“基本建设”,把短期安排和长远打算结合起来,把开源和节流结合起来。地委要求缺柴草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根据需要,因地制宜的作出造烧柴林的规划,分片包干,以食堂为单位种植,谁种归谁所有。不能种庄稼的岗坡、丘陵地区,制定统盘规划,由集体单位造林;同时发动社员在宅旁空场种树。在县、社分配农作物种植计划时,尽量照顾当地习惯,多种高秆作物,扩大复播面积,在增产粮食的同时,增加柴草收入。与此同时,地委决定大力发动群众开展贮备柴草运动,要求有一定劳力的社员担负一定数量的拾柴任务。
在解决烧柴问题的同时,要求统筹作好牲畜饲草的规划,加强对饲草的管理和贮存。凡缺饲草的地区,都要首先留足饲草,保证饲草供应。
现在,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办法,解决柴草问题。一方面积极栽种烧柴林,另一方面及早动手拾柴割草增加贮备。南阳县溧河公社“三八”生产大队合理安排劳力后,突击五天收回麦茬五十一万斤,足够这个大队的食堂烧三个月。镇平县侯集公社袁营生产大队已经栽植洋槐树四千七百多棵,培育树苗一万多株,拾回柴草一千多万斤。目前,各公社生产队正在“一柴不丢,斤两归垛”的口号下突击拾柴,同时积极栽植烧柴林。(附图片)
(赵志方 插画)


第3版()
专栏:

积畜肥 种绿肥 造化肥 沤粪肥 养海肥
建立基地 常年有肥
祥芝公社精肥充足 作物生长整齐茂盛
本报福州9日电 福建省晋江县祥芝人民公社因地制宜从五方面建立肥料基地,常年积造优质肥料,有力地促进了农田增产。全社今年种的早稻、花生、大豆、早甘薯等,施肥量都比去年增加二成到五成,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各种作物都长得整齐茂盛,丰收在望。已经大量登场的春大豆,产量一般都比去年增产二、三成以上。
祥芝公社背山面海,土质瘠薄,需要大量好肥。但是在过去突击积肥运动中,往往强调肥料的数量,没有充分重视肥料的质量,因此积的土杂肥肥效不高,不能适应增产需要。今年春季以来,公社各大队从养、种、积、造等方面入手,发动群众大搞肥料基地建设,迅速建立了五大肥料基地,为农作物经常输送大量精肥。
他们的五大肥料基地是:
一、饲养家畜、家禽,大积畜肥。现在全社养猪已由去年底四千一百多头增加到五千九百多头,羊五千多头;家禽由五万二千多只增加到十二万二千多只。所有家禽家畜都有圈有栏。全公社按牲畜头数规定积肥定额,实行专人负责、定期交肥和超额奖励制度。这样全社每月所积畜肥已由原来的六万多担增加到九万三千多担。
二、利用空地和花生、大豆、甘薯田,扩种或套种绿肥作物。现在全社已种植绿肥四千八百多亩,冬季也将利用冬闲地大种绿肥。
三、十三个土化肥厂就地取材,常年生产土化肥。目前,全社已经生产氯化钾、氯化镁、炭酸钙等土化肥四十二种,每月产量达十五万多斤。土化肥生产专人配料、化验,因此成本低,肥效高。
四、大量修建沤肥坑、厕所、粪地,积制沤肥和粪肥。全社已在屋前屋后和田头修建九千多个沤肥坑、厕所,每月用土杂肥、污水、青草、牛粪等可沤制混合肥三十多万担,积蓄人粪、尿十五万担。
五、大量养殖海肥。把海滩、小岛、礁石划给各生产队,负责繁殖海藻等海肥。现在全社平均每月可积海肥五万二千多担。
祥芝公社能迅速建立起五大常年积造肥料基地,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一、公社党委对社员作了“肥是农家宝”和常年积肥的思想教育,提高了社员对常年积肥和突击积肥相结合的认识,积极参加经常性的积肥造肥。各生产队通过算肥源和施肥账,发现沿海缺有机质肥,山区缺海肥,缺肥数量还相当大。经过研究,大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突击积肥,一年仅能积肥三、四次,积的质量不好,数量也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注意常年积肥,就能保证肥料质量,并且能迅速改变光采不种、光捞不养的作法。因此,各队在短期中就利用空隙时间套种和扩种了绿肥四千八百多亩,养殖海肥一千四百多亩。
二、建立常年积肥造肥定额和超额奖励制度,并使积肥造肥和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甘薯、花生等地里间种套种和扩种绿肥,是结合这些作物的中耕除草进行的,省力省工。
三、采用养、种、积、造四管齐下的办法,大大扩大了肥源,提高了肥效。例如过去是单纯依靠采积野生绿肥的办法,现在一面采积绿肥,一面有计划地扩种、套种绿肥。过去对海肥仅是突击采积,现在是按季节常年养殖和采积,产量也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
四、就地取材,互相调剂。祥芝公社各生产队在建立肥料基地、开展常年积造肥料工作中,在公社统一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就地取材、互相协作、互相调剂等办法,由沿海和靠山地区的生产队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分别多养多种多积多造海肥和绿肥,等价交换、相互调剂,从而充分发挥了各生产队和社员积造肥料的积极性。
(陈魁元、刘葵华)(附图片)
沤绿肥(原载云南日报)


第3版()
专栏:

繁殖成千累万细毛羊
全国绵羊改良工作座谈会讨论了今年继续扩大改良绵羊配种头数的任务,要求各地赶快确定改良指标,把种公羊养好,作好技术、器材准备,保证适时配种。
据新华社讯 今年各地将在去年绵羊改良工作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良绵羊的配种头数。最近农业部召开全国绵羊改良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去年绵羊改良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讨论了今年的任务和措施。
把我国绵羊逐步改良为细毛羊或半细毛羊,为毛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这个工作已经进行几年了,以去年成绩为最大。去年全国适龄母羊约有三分之一是用细毛羊杂交配种的,杂交头数达九百二十八万多只,相当于1952年到1957年改良配种总数的一倍半,比1957年增加二点七倍。
会议认为:各地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绵羊改良工作的领导,是取得去年大跃进的基本原因。去年各地改良绵羊工作的县(旗),大部分都建立了绵羊改良委员会或指挥部,由党政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并组织检查团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各地普遍建立了人工授精技术网,训练了大批人工授精员;同时发动了群众,因而改良绵羊工作进行得又普遍又迅速。
会议认为:今年绵羊改良工作的条件更好。各地农牧民看到杂交所产的改良羊羔个大、毛厚、洁白细软,非常喜爱,提高了改良绵羊的积极性。同时有去年的经验和去年创造的一套物质基础、技术力量,只要好好依靠人民公社,抓得早、抓得好,今年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目前重要的是进一步把指标落实到公社和生产队,把种公羊养好,把人工授精的技术、器材等准备好,以便适时配种。


第3版()
专栏:

阿不都阿郎
巩乃斯种羊场的出色牧工
阿不都阿郎是伊犁草原上巩乃斯种羊场的牧工。六年多来,他精心饲养和培育种羊,不断提高羊只繁殖成活率,连续创造高产纪录,在富饶的伊犁草原上树起了一面牧业生产的红旗。根据1953年至1958年统计,他平均每年牧放羊三百五十余只,育羔二千三百三十六只(不包括今年的早春羔);由他培育成长的新疆细毛羊,体重和产毛量每年都超过规定指标;繁殖成活率也一直上升:1954年为120%,1958年提高到151%。在继续大跃进的1959年,早春羔又获得大丰收,全群二百只母羊产羔三百一十六只,其中双羔一百一十三只,三胎两只,繁殖率达156.5%,创造了该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阿不都阿郎出生于贫苦的牧工家庭,现年四十岁,哈萨克族,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四次被评为场的先进生产者,1957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1958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受到中央农业部的奖励。
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激情的阿不都阿郎,平时很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经常主动和其他牧工交流经验,也能下苦工钻研业务。为了实现高产丰收计划,他选出一小群母羊,牧放在草质不同的草场上,了解饲养对羊只发情的作用。观察结果,牧放在干枯芦草地带的羊上膘慢,发情的只有一、两只;放在靠河岸附近嫩绿草地的羊上膘快,发情的有五十只。他总结了这个经验,进一步改进了牧放方法,羊的体重普遍增加,全部发情,受胎率达100%,第二年获得丰产。其他牧工学习了他的经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羊羔出生后的“假死”现象,对丰收很有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面向兽医和其他牧工请教,吸取科学知识;一面在实际生产中研究分析,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因而掌握了从死亡中挽救羊羔的技术。几年来,他用人工呼吸等办法救活了不少羊羔。
现在,阿不都阿郎又提出了年内增产羊只300%的跃进计划,要使二百只母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六百只羊的“高产群”。全场二百余名牧工,也提出了学习和赶过阿不都阿郎的口号,要以创造高产丰收,为祖国培育更多更好的新疆细毛羊的出色成绩,迎接国庆十周年。


第3版()
专栏:小资料

细毛羊
用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美利奴羊、高加索羊等)改良普通绵羊,可以把我国产毛量低、毛质粗劣的绵羊,变成产毛量高、毛质纤细的细毛羊。
我国普通绵羊每只每年产毛二市斤左右。经过改良的一代绵羊的产毛量,一般可以达到四市斤;二代绵羊的产毛量可以达到五、六市斤。改良绵羊的产毛量比普通绵羊多一倍到两倍。
没有改良的绵羊,毛质粗,不能用于毛纺织工业。改良绵羊的羊毛纤细,二代以上改良羊的羊毛的细度,一般可以达到六十支纱,基本上符合毛纺织工业的要求。


第3版()
专栏:编后

多养改良绵羊
改良绵羊配种季节就要到来了。这个工作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注意。首先因为这是促使我国毛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细羊毛和半细羊毛还不多,毛纺织工业需要的羊毛有一部分还要由外国进口。如果我们在去年改良绵羊的经验基础上加快速度,争取在不长期间把我国大部分粗毛羊改良成为细毛羊或者半细毛羊,就有可能使毛纺织工业提早实现原料自给。其次,经过改良的绵羊体重体高一般都超过了粗毛羊,产毛量一般比粗毛羊高一两倍,毛质洁白细软,价格也比粗羊毛高。所以,抓住季节,积极配种,大量繁殖改良绵羊,又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群众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办法。(附图片)
内蒙古乌兰敖都牧业社用本地羊和兰布利美利奴羊配种,改良的细毛羊比本地绵羊的体重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摄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道姆都戈比人民公社的良种羊羔群。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摄


第3版()
专栏:

向大自然索取更多优质肥料
陈启桐
在争取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的斗争中,肥料问题是越来越重要了。人们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肥料,创造了很多积肥造肥的方法和经验。今天本报发表的福建省晋江县祥芝公社从五方面建立肥料基地的消息,又提供了常年大量积肥造肥的有效经验。
祥芝公社建立肥料基地的作法有很多值得重视的特点。譬如他们把积造肥料工作当作农业增产中的一种基本建设和根本措施,广泛地发动群众,使社员人人参加这个工作,从而不用花多大劳力和资金,就很快地建立了五个方面的常年积造肥料的基地。这样作既可大大提高积肥效率,又可大大改进肥料质量。到目前止,由这些肥料基地提供的人粪尿、厩肥、绿肥、海肥和土化肥等精肥,已占全社田地需肥量70%,使今年全社农田施肥量比去年增加二成到五成。再如,他们不但重视建立积聚人畜粪尿的基地和土化肥生产基地,同时还坚决地改变了过去“光采不种、光捞不养”的习惯,把种养和采积密切结合起来。这一作法十分必要,这是向大自然索取更多肥料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大自然是十分丰饶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切生产和生活的资源,也提供了丰富的积肥造肥的资源。但是,只有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善于开辟、利用和培养这些资源,大自然对人们的赐予才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祥芝公社的同志们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仅把早已行之有效的积造肥料的方法——如大量发展家畜、家禽,扩大绿肥的播种面积等认真地大力地搞起来,而且从千百种野生植物中,有计划地选择了一批质量高、产量大、又可综合使用(如当饲料、轻工业原料等)的品种,改用人工培植的办法,建立新的肥料基地,大量产制。这种作法,从当前来说,一可以大大节省采积肥料的劳力,二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肥料,从而进一步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保证农业更大丰收。从长远来看,因为建立了坚实可靠的肥料基地,就为今后源源取得大量肥料创造了条件,只要坚持下去并继续发展,在国家化学肥料工业日益发展的配合下,就可以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肥料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更快发展。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加强果树管理
陕西省共栽植有各种果树三十万亩,各公社果树生产专业队正在加强保护和管理。柑桔主要产地城固县,最近发动了一千多人,对四千多亩桔园全面防治了一次大石蝇虫害,效果良好。绥德、乾县、兴平、三原等地,也都加强了果树的管理。
大量种植药材
广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和岑溪县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两个县共种植有药材四万五千多亩,封山培育野生药材两万多亩,共有药材三百多种。


第3版()
专栏:

上升
——红光公社见闻杂记之二
田流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没有到四川省以前,对这“天府之国”的人民的富裕生活就早有所闻,但是我们看到的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形,比以前听到的还要好,比我们自己原来设想的也好得多。
我们刚到红光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所在地犀浦乡的时候,看到的一切简直使我们有些迷惘,还以为是走进了一个城市。我敢说,犀浦乡同北方一般的县城比起来毫无逊色。街上商店林立,有农具等生产资料供应商店,有货物较全的百货商店,有文具店和书店,有从吃饭、喝茶到洗澡、理发的一系列的服务性行业;还有农具机械工厂、野生纤维工厂、酒和调味品的酿造工厂、糕点等副食品制造工厂等等。各个商店里都是顾客盈门、高朋满座。入夜,电灯辉煌,更比白天热闹三分,人们熙熙攘攘,在田间在工厂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这时到街上来了,有的去洗澡,有的去理发,有更多的人坐在茶馆里喝茶。有线广播开始播音了,新闻、歌曲、农业生产当前应注意的问题,而后是优美动听的四川戏。喝着盖碗茶,听听国家大事的新闻,欣赏着动人的“秋江”、“谭记儿”,一天的疲劳消失了,为第二天劳动又准备好力量。——当然,这只是刚到红光公社时的第一个印象,这一切也只是一个外表的现象。当我们住下来,对情况了解得多了一点的时候,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生活的更为真实的面貌。
社会购买力的变化
社会购买力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像犀浦这样的商业繁盛的居民点全红光公社共有五处。虽然规模各有不同,但各种行业也都应有尽有,很适合农民生活需要。今年1月份到6月底,红光公社各商业部门的营业总额是一百六十七万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以上。其中生活日用百货的销售额和服务性的饭馆、茶馆等行业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时增长了168%以上。在日用百货中销售量最大的是布匹,计十六万四千多公尺,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其次是针织品、文化用品和毛巾、香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向来农村销售量较少的某些高挡商品如毛衣、绒衣、棉毛衫裤、竹壳保温水瓶、胶鞋、金笔等等,销售量大大增加了,如绒衣、胶鞋增加四倍到五倍以上。社会购买力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但并不是唯一的尺度,更不是最准确的尺度。在有些国家里,譬如在美国,它的社会购买力尽管看起来很高,但却有大量大量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群。因此,我们还应该看看社会购买力的分布状况,看看购买力最低的人家的状况和变化。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看那生活最高的,也要看社会平均数,更要看生活最低的人家。
再也没有
“超支户”了
“我们已经完全消灭了超支户”。同干部或社员谈起公社化以后人民生活变化或公社优越性的时候,人们总是略带炫耀地这样说。
“超支户”是农业社时代一部分农户由于家里劳动力少、由于婚丧嫁娶、由于生病或其他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凭自己的劳动报酬不够生活,于是农业社就多支给他一部分粮食、现金,第二年再从他的劳动报酬中扣除的人家。这种超支户除少部分人家因农业社生产水平提高变为“平衡户”或稍有节余以外,大部分仍然继续超支,原因是农业社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生产水平提得很高,超支户自己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造成超支的根本原因——如人口多劳力少等等彻底改变。所以有些超支户慢慢地又变成了“老超支户”。公社化以前,组成红光人民公社的六十七个农业社里,社社都有超支户或者“老超支户”。全公社一万六千多户社员中大约有10%即一千六百多户是超支户。十二管理区是红光公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最早的原红光农业社,从1952年就搞互助组,1954年就成立起农业社,而且生产也发展的很快。粮食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从1954年的每亩五百六十一斤,发展到1955年的五百八十五斤,1956年的六百二十八斤,1957年的七百六十七斤,1958年的一千二百一十七斤半。副业收入也由1954年的六百九十九元发展到1958年的十万零一千五百六十五元。农副业的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相当于1954年的三倍。但是在转入公社以前,在九百四十九户社员总户数中,仍有五、六十户社员是超支户。
“再也没了超支户”,这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全体农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涵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极为丰富的内容。消灭了超支户而且再也不会产生超支户这个事实说明:我国农民已经稳固地走上了共同富裕、普遍提高的道路。这个生动深刻的事实是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先进的分配制度而产生的。由于公社化以后农村经济的全面的高速度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实行先进的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样,正如六中全会决议中所说的,全国农民就得到了最重要最可靠的社会保险。一切老人、小孩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公社负责供养,这就把造成超支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人口多劳力少的现象消除了。红光人民公社共有二百多个无有依靠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残废者,现在都在三所敬老院里无忧无虑地安度着他们的晚年;有近万个幼儿在近五百所托儿所、幼儿园里,自由自在地幸福的成长;那些没有入敬老院的更多的老人,也由公社按同样的供给标准供养着。其他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劳动者生病后的补助制度的建立等等,都是不再存在和产生超支户的重要因素,都是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和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个普通的家庭
社员个人收入情况的变化,是衡量人民生活状况的又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最准确最基本的尺度。公社化以后,人们的收入比以前是增多了呢,还是减少了?我们不必找那劳动力最强、技术最高的壮年男社员,因为他们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无疑是全社收入最多的;只找那最能够说明问题本质的一般的、甚至劳动力较弱和技术较差的人,来作例证会更好些。张安林是一个壮年妇女,一贯参加田间劳动,公社化前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她的收入的情况是这样:1957年她的家庭副业搞得最好
(养猪),因此,这一年是她家在公社化以前,收入最多的一年,共从农业社分得粮食四千斤,现金五十元;家庭副业收入一百一十元。粮食是按家庭人口参照劳动工分分配的,当时她家七口人:夫妇两个,四个孩子,一个老人。平均每人五百七十斤的样子。现在,公社化后举办了公共食堂,实行了伙食供给制,粮食供应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半,平均每人全年五百四十斤。看起来比她家1957年的平均数少一些,但是第一,今年公社除实行伙食供给制外,每家还发了一百斤粮食作为家庭储备粮;第二,那时的粮食人吃马喂都在内,如果除去饲料(像现在公社这样),实际上每人平均的口粮远不是五百七十斤,而是五百、四百五甚至更少。所以,粮食问题我们可以不去管它,只看现金收入。1957年她家共收入一百六十元现金,公社化以后,从去年的11月到今年的5月底,共领得工资三十多元,家庭副业收入五十多元,两项合计将近九十元。1957年一年一百六十元,现在半年九十元,看起来数量增加不多,半年才增加了十元左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钱的用途,分析一下家庭开支的各种项目,就会发现其中大有不同了。那时张安林家有一半以上的钱用在伙食上,油、盐、酱、醋都由它开支。现在这笔开支没有了,公共食堂全包了。这里的伙食标准是每月四元左右,但因为菜是自己种的,柴是自己打的,都不算钱或者算得很少,如果按市场价格计算,每月八元左右,水平大大超过了原先这一带富裕中农的水平,这就是说红光公社每一个人的伙食水平都已经超过富裕中农了。如果张安林家在1957年的饭食要像现在公共食堂这样的水平,她说,“把钱都用到伙食上也办不到”。第二,另一部分钱用在养老育幼上面,张安林家这笔开支约占现金总收入40%左右,张安林两手一拍,微笑着说:“用在自己身上的就没有几个了”。所以,几年来张安林全家漆置的新衣裳不多,那时棉布的供应标准虽然比现在少,可是仍然年年有剩余——不是布票太多用不了,而是钱少不能买啊。公社化后,抚老育幼的这笔开支也大大减少了,今年上半年度的布票张安林早已把它统统买回布来,人人都缝了新衣。我们在打麦场上看到她的时候,她和别的年青妇女一样,浑身上下一色新,海昌蓝细布褂子,藏青的细布裤子。“现在的一个钱顶过去三个钱用,”她说,“吃饭不要钱,孩子在托儿所不要钱;只是穿衣、零用才用得着它。”随后又补充说:“我又不吸烟,不喝酒,钱更没处花了。”
从社会购买力方面看,从再也没有超支户、家家户户都有收入方面看,从社员个人收入增加以及开支用途方面看,都雄辩地证明:公社化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大大地提高了,而且是普遍地提高了。但是这一切只是物质生活方面的,虽然物质生活在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占据着前提的重要地位,但在全面地考察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时候,就不能仅只限于物质生活方面,也应该包括文化生活方面。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文化生活在人们的全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了。
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
红光人民公社的文化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大踏步地前进了。少年儿童受着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成年人又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公社化以前,这里只有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和二十九个小学。公社化以后,不仅原有的这些学校有了很大的扩大,学生人数有了极大的增加,而且出现了很多的公社自己举办的正规的和业余的各种学校。公社建立后,直接兴办了一所正规的普通中学和五所半日制的农业中学,三十三所正规小学和二十六所业余性质的红专学校。现在红光人民公社共有各种学校九十五所,除红专学校以外,共有学生一万三千人左右,教师四百多名,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儿童,已经有82%以上入学(小学已经普及,学龄儿童已经全部入学了)。我们访问了一所农业中学和一个小学。在这些学校里可以看出有两个十分鲜明的特点:教育为政治服务,学习与生产结合。中等学校都设有政治课程,系统地学习时事和党的政策,前一个时期的政治课就是以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作教材的。农业中学是半日制,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农忙时还停课放忙假。我们去访问十二管理区的农业中学时,他们开学不几天——夏收夏种时放了近两个月的忙假,老师们正在加紧授课,想在放大秋忙假以前,把这一学年的功课按公社规定的教学计划授完。各级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劳动时间,小学的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是每周二次,每次二小时,普通中学和师范是每周二次每次三小时,农忙时短期停课参加生产。农业中学的学生虽然都是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劳动起来还是真有两手,不仅有很多新的农业知识,而且干劲更大。十二管理区农业中学的学生在夏收夏种中,还参加了高工效运动,和大人们比着干,有十几个学生(这个中学共五十三个学生)还得了高工效超额奖励。社员们看了这些学生都很高兴,说他们是“世事通达懂政治,能文能武新农民。”
同学校教育相媲美的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去,农民生了病想找个医生看看、吃付药,那个困难劲儿是人人都了解的。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不仅各个生产队都设立了诊疗室,队员们有个头疼脑热、伤风咳嗽,不用出村就可以就近治疗了;而且公社还在各个管理区有计划地设立了五个医院,五个保健室,九个妇产院,有较严重的病,也不用跑多远的路就可到医院得到治疗了。现在红光公社共有六十六名中医、十四名西医,五十六名护理人员和五名助产员,另外还有四十七名不脱离生产的助产人员和八十四名保健人员。五所医院共有二十七个床位,妇产院有十五个床位。全公社平均一千人有一个医生,二千五百人有一个床位,三百人有一个专业的和不脱离生产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这些医疗保健部门都是公社化以后才建立起来的,社员看病只收医药成本费,住院只按伙食供给标准收费,所以人人称便。
社员们经常的文化生活更是饶有兴趣,富有教育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全公社有四个文化馆,里面的报纸画报和适宜农民阅读的书籍。劳动余暇、假日,社员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里面阅览。另外,还有三个广播站,四百五十个喇叭。广播站早、午、晚广播三次,各个管理区、生产队都能收听。社员们最喜欢听广播了,在广播中既能知道国家大事,也能听到鼓舞人心的丰产消息和动人的音乐戏曲。在农村,过去谁能看到电影呢?现在,红光公社竟有两个电影放映队了。电影队轮流到各个管理区、生产队放映。每个社员每月能看到两次电影。各个生产队还有业余的剧团和歌咏队,每逢假日或开什么社员大会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的演出。
这就是我们了解的红光人民公社社员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情形。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红光公社成立前后人民生活变化的轮廓。


第3版()
专栏:

准备烧柴!准备饲草!
南阳地委组织力量
突击割草积极造林
河南日报消息 中共南阳地委采取措施,大力发动群众,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突击贮备烧柴和饲草。目前,部分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正积极打柴拾草。
柴草是群众生活中必需的燃料和牲畜的饲草。过去由于个体经济的限制,群众每年为解决烧柴、饲草问题,要花费大量的劳动时间和经济开支,大大影响了生活与生产。近两三年来,特别是公社化以后,柴草随着粮食的增产有所增长,公共食堂的普遍建立和集体饲养事业的发展,更节约了大量的烧柴、饲草。但是,由于牲畜的大量发展和社办工业需用柴草的增加,高秆作物的减少,和部分干部对贮存柴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计划安排不周和管理不善,缺乏柴草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
中共南阳地委曾经专门研究了解决柴草问题的具体措施,决定既抓突击性的拾柴贮草运动,也搞柴草的“基本建设”,把短期安排和长远打算结合起来,把开源和节流结合起来。地委要求缺柴草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根据需要,因地制宜的作出造烧柴林的规划,分片包干,以食堂为单位种植,谁种归谁所有。不能种庄稼的岗坡、丘陵地区,制定统盘规划,由集体单位造林;同时发动社员在宅旁空场种树。在县、社分配农作物种植计划时,尽量照顾当地习惯,多种高秆作物,扩大复播面积,在增产粮食的同时,增加柴草收入。与此同时,地委决定大力发动群众开展贮备柴草运动,要求有一定劳力的社员担负一定数量的拾柴任务。
在解决烧柴问题的同时,要求统筹作好牲畜饲草的规划,加强对饲草的管理和贮存。凡缺饲草的地区,都要首先留足饲草,保证饲草供应。
现在,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办法,解决柴草问题。一方面积极栽种烧柴林,另一方面及早动手拾柴割草增加贮备。南阳县溧河公社“三八”生产大队合理安排劳力后,突击五天收回麦茬五十一万斤,足够这个大队的食堂烧三个月。镇平县侯集公社袁营生产大队已经栽植洋槐树四千七百多棵,培育树苗一万多株,拾回柴草一千多万斤。目前,各公社生产队正在“一柴不丢,斤两归垛”的口号下突击拾柴,同时积极栽植烧柴林。(附图片)
(赵志方 插画)


第3版()
专栏:

积畜肥 种绿肥 造化肥 沤粪肥 养海肥
建立基地 常年有肥
祥芝公社精肥充足 作物生长整齐茂盛
本报福州9日电 福建省晋江县祥芝人民公社因地制宜从五方面建立肥料基地,常年积造优质肥料,有力地促进了农田增产。全社今年种的早稻、花生、大豆、早甘薯等,施肥量都比去年增加二成到五成,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各种作物都长得整齐茂盛,丰收在望。已经大量登场的春大豆,产量一般都比去年增产二、三成以上。
祥芝公社背山面海,土质瘠薄,需要大量好肥。但是在过去突击积肥运动中,往往强调肥料的数量,没有充分重视肥料的质量,因此积的土杂肥肥效不高,不能适应增产需要。今年春季以来,公社各大队从养、种、积、造等方面入手,发动群众大搞肥料基地建设,迅速建立了五大肥料基地,为农作物经常输送大量精肥。
他们的五大肥料基地是:
一、饲养家畜、家禽,大积畜肥。现在全社养猪已由去年底四千一百多头增加到五千九百多头,羊五千多头;家禽由五万二千多只增加到十二万二千多只。所有家禽家畜都有圈有栏。全公社按牲畜头数规定积肥定额,实行专人负责、定期交肥和超额奖励制度。这样全社每月所积畜肥已由原来的六万多担增加到九万三千多担。
二、利用空地和花生、大豆、甘薯田,扩种或套种绿肥作物。现在全社已种植绿肥四千八百多亩,冬季也将利用冬闲地大种绿肥。
三、十三个土化肥厂就地取材,常年生产土化肥。目前,全社已经生产氯化钾、氯化镁、炭酸钙等土化肥四十二种,每月产量达十五万多斤。土化肥生产专人配料、化验,因此成本低,肥效高。
四、大量修建沤肥坑、厕所、粪地,积制沤肥和粪肥。全社已在屋前屋后和田头修建九千多个沤肥坑、厕所,每月用土杂肥、污水、青草、牛粪等可沤制混合肥三十多万担,积蓄人粪、尿十五万担。
五、大量养殖海肥。把海滩、小岛、礁石划给各生产队,负责繁殖海藻等海肥。现在全社平均每月可积海肥五万二千多担。
祥芝公社能迅速建立起五大常年积造肥料基地,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一、公社党委对社员作了“肥是农家宝”和常年积肥的思想教育,提高了社员对常年积肥和突击积肥相结合的认识,积极参加经常性的积肥造肥。各生产队通过算肥源和施肥账,发现沿海缺有机质肥,山区缺海肥,缺肥数量还相当大。经过研究,大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突击积肥,一年仅能积肥三、四次,积的质量不好,数量也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注意常年积肥,就能保证肥料质量,并且能迅速改变光采不种、光捞不养的作法。因此,各队在短期中就利用空隙时间套种和扩种了绿肥四千八百多亩,养殖海肥一千四百多亩。
二、建立常年积肥造肥定额和超额奖励制度,并使积肥造肥和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甘薯、花生等地里间种套种和扩种绿肥,是结合这些作物的中耕除草进行的,省力省工。
三、采用养、种、积、造四管齐下的办法,大大扩大了肥源,提高了肥效。例如过去是单纯依靠采积野生绿肥的办法,现在一面采积绿肥,一面有计划地扩种、套种绿肥。过去对海肥仅是突击采积,现在是按季节常年养殖和采积,产量也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
四、就地取材,互相调剂。祥芝公社各生产队在建立肥料基地、开展常年积造肥料工作中,在公社统一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就地取材、互相协作、互相调剂等办法,由沿海和靠山地区的生产队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分别多养多种多积多造海肥和绿肥,等价交换、相互调剂,从而充分发挥了各生产队和社员积造肥料的积极性。
(陈魁元、刘葵华)(附图片)
沤绿肥(原载云南日报)


第3版()
专栏:

繁殖成千累万细毛羊
全国绵羊改良工作座谈会讨论了今年继续扩大改良绵羊配种头数的任务,要求各地赶快确定改良指标,把种公羊养好,作好技术、器材准备,保证适时配种。
据新华社讯 今年各地将在去年绵羊改良工作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良绵羊的配种头数。最近农业部召开全国绵羊改良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去年绵羊改良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讨论了今年的任务和措施。
把我国绵羊逐步改良为细毛羊或半细毛羊,为毛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这个工作已经进行几年了,以去年成绩为最大。去年全国适龄母羊约有三分之一是用细毛羊杂交配种的,杂交头数达九百二十八万多只,相当于1952年到1957年改良配种总数的一倍半,比1957年增加二点七倍。
会议认为:各地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绵羊改良工作的领导,是取得去年大跃进的基本原因。去年各地改良绵羊工作的县(旗),大部分都建立了绵羊改良委员会或指挥部,由党政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并组织检查团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各地普遍建立了人工授精技术网,训练了大批人工授精员;同时发动了群众,因而改良绵羊工作进行得又普遍又迅速。
会议认为:今年绵羊改良工作的条件更好。各地农牧民看到杂交所产的改良羊羔个大、毛厚、洁白细软,非常喜爱,提高了改良绵羊的积极性。同时有去年的经验和去年创造的一套物质基础、技术力量,只要好好依靠人民公社,抓得早、抓得好,今年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目前重要的是进一步把指标落实到公社和生产队,把种公羊养好,把人工授精的技术、器材等准备好,以便适时配种。


第3版()
专栏:

阿不都阿郎
巩乃斯种羊场的出色牧工
阿不都阿郎是伊犁草原上巩乃斯种羊场的牧工。六年多来,他精心饲养和培育种羊,不断提高羊只繁殖成活率,连续创造高产纪录,在富饶的伊犁草原上树起了一面牧业生产的红旗。根据1953年至1958年统计,他平均每年牧放羊三百五十余只,育羔二千三百三十六只(不包括今年的早春羔);由他培育成长的新疆细毛羊,体重和产毛量每年都超过规定指标;繁殖成活率也一直上升:1954年为120%,1958年提高到151%。在继续大跃进的1959年,早春羔又获得大丰收,全群二百只母羊产羔三百一十六只,其中双羔一百一十三只,三胎两只,繁殖率达156.5%,创造了该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阿不都阿郎出生于贫苦的牧工家庭,现年四十岁,哈萨克族,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四次被评为场的先进生产者,1957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1958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受到中央农业部的奖励。
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激情的阿不都阿郎,平时很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经常主动和其他牧工交流经验,也能下苦工钻研业务。为了实现高产丰收计划,他选出一小群母羊,牧放在草质不同的草场上,了解饲养对羊只发情的作用。观察结果,牧放在干枯芦草地带的羊上膘慢,发情的只有一、两只;放在靠河岸附近嫩绿草地的羊上膘快,发情的有五十只。他总结了这个经验,进一步改进了牧放方法,羊的体重普遍增加,全部发情,受胎率达100%,第二年获得丰产。其他牧工学习了他的经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羊羔出生后的“假死”现象,对丰收很有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面向兽医和其他牧工请教,吸取科学知识;一面在实际生产中研究分析,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因而掌握了从死亡中挽救羊羔的技术。几年来,他用人工呼吸等办法救活了不少羊羔。
现在,阿不都阿郎又提出了年内增产羊只300%的跃进计划,要使二百只母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六百只羊的“高产群”。全场二百余名牧工,也提出了学习和赶过阿不都阿郎的口号,要以创造高产丰收,为祖国培育更多更好的新疆细毛羊的出色成绩,迎接国庆十周年。


第3版()
专栏:小资料

细毛羊
用细毛羊(新疆细毛羊、美利奴羊、高加索羊等)改良普通绵羊,可以把我国产毛量低、毛质粗劣的绵羊,变成产毛量高、毛质纤细的细毛羊。
我国普通绵羊每只每年产毛二市斤左右。经过改良的一代绵羊的产毛量,一般可以达到四市斤;二代绵羊的产毛量可以达到五、六市斤。改良绵羊的产毛量比普通绵羊多一倍到两倍。
没有改良的绵羊,毛质粗,不能用于毛纺织工业。改良绵羊的羊毛纤细,二代以上改良羊的羊毛的细度,一般可以达到六十支纱,基本上符合毛纺织工业的要求。


第3版()
专栏:编后

多养改良绵羊
改良绵羊配种季节就要到来了。这个工作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注意。首先因为这是促使我国毛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细羊毛和半细羊毛还不多,毛纺织工业需要的羊毛有一部分还要由外国进口。如果我们在去年改良绵羊的经验基础上加快速度,争取在不长期间把我国大部分粗毛羊改良成为细毛羊或者半细毛羊,就有可能使毛纺织工业提早实现原料自给。其次,经过改良的绵羊体重体高一般都超过了粗毛羊,产毛量一般比粗毛羊高一两倍,毛质洁白细软,价格也比粗羊毛高。所以,抓住季节,积极配种,大量繁殖改良绵羊,又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群众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办法。(附图片)
内蒙古乌兰敖都牧业社用本地羊和兰布利美利奴羊配种,改良的细毛羊比本地绵羊的体重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摄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道姆都戈比人民公社的良种羊羔群。
 新华社记者 阿尔泰摄


第3版()
专栏:

向大自然索取更多优质肥料
陈启桐
在争取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的斗争中,肥料问题是越来越重要了。人们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肥料,创造了很多积肥造肥的方法和经验。今天本报发表的福建省晋江县祥芝公社从五方面建立肥料基地的消息,又提供了常年大量积肥造肥的有效经验。
祥芝公社建立肥料基地的作法有很多值得重视的特点。譬如他们把积造肥料工作当作农业增产中的一种基本建设和根本措施,广泛地发动群众,使社员人人参加这个工作,从而不用花多大劳力和资金,就很快地建立了五个方面的常年积造肥料的基地。这样作既可大大提高积肥效率,又可大大改进肥料质量。到目前止,由这些肥料基地提供的人粪尿、厩肥、绿肥、海肥和土化肥等精肥,已占全社田地需肥量70%,使今年全社农田施肥量比去年增加二成到五成。再如,他们不但重视建立积聚人畜粪尿的基地和土化肥生产基地,同时还坚决地改变了过去“光采不种、光捞不养”的习惯,把种养和采积密切结合起来。这一作法十分必要,这是向大自然索取更多肥料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大自然是十分丰饶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切生产和生活的资源,也提供了丰富的积肥造肥的资源。但是,只有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善于开辟、利用和培养这些资源,大自然对人们的赐予才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祥芝公社的同志们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仅把早已行之有效的积造肥料的方法——如大量发展家畜、家禽,扩大绿肥的播种面积等认真地大力地搞起来,而且从千百种野生植物中,有计划地选择了一批质量高、产量大、又可综合使用(如当饲料、轻工业原料等)的品种,改用人工培植的办法,建立新的肥料基地,大量产制。这种作法,从当前来说,一可以大大节省采积肥料的劳力,二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肥料,从而进一步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保证农业更大丰收。从长远来看,因为建立了坚实可靠的肥料基地,就为今后源源取得大量肥料创造了条件,只要坚持下去并继续发展,在国家化学肥料工业日益发展的配合下,就可以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肥料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更快发展。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加强果树管理
陕西省共栽植有各种果树三十万亩,各公社果树生产专业队正在加强保护和管理。柑桔主要产地城固县,最近发动了一千多人,对四千多亩桔园全面防治了一次大石蝇虫害,效果良好。绥德、乾县、兴平、三原等地,也都加强了果树的管理。
大量种植药材
广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和岑溪县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两个县共种植有药材四万五千多亩,封山培育野生药材两万多亩,共有药材三百多种。


第3版()
专栏:

上升
——红光公社见闻杂记之二
田流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没有到四川省以前,对这“天府之国”的人民的富裕生活就早有所闻,但是我们看到的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形,比以前听到的还要好,比我们自己原来设想的也好得多。
我们刚到红光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所在地犀浦乡的时候,看到的一切简直使我们有些迷惘,还以为是走进了一个城市。我敢说,犀浦乡同北方一般的县城比起来毫无逊色。街上商店林立,有农具等生产资料供应商店,有货物较全的百货商店,有文具店和书店,有从吃饭、喝茶到洗澡、理发的一系列的服务性行业;还有农具机械工厂、野生纤维工厂、酒和调味品的酿造工厂、糕点等副食品制造工厂等等。各个商店里都是顾客盈门、高朋满座。入夜,电灯辉煌,更比白天热闹三分,人们熙熙攘攘,在田间在工厂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这时到街上来了,有的去洗澡,有的去理发,有更多的人坐在茶馆里喝茶。有线广播开始播音了,新闻、歌曲、农业生产当前应注意的问题,而后是优美动听的四川戏。喝着盖碗茶,听听国家大事的新闻,欣赏着动人的“秋江”、“谭记儿”,一天的疲劳消失了,为第二天劳动又准备好力量。——当然,这只是刚到红光公社时的第一个印象,这一切也只是一个外表的现象。当我们住下来,对情况了解得多了一点的时候,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生活的更为真实的面貌。
社会购买力的变化
社会购买力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像犀浦这样的商业繁盛的居民点全红光公社共有五处。虽然规模各有不同,但各种行业也都应有尽有,很适合农民生活需要。今年1月份到6月底,红光公社各商业部门的营业总额是一百六十七万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以上。其中生活日用百货的销售额和服务性的饭馆、茶馆等行业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时增长了168%以上。在日用百货中销售量最大的是布匹,计十六万四千多公尺,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其次是针织品、文化用品和毛巾、香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向来农村销售量较少的某些高挡商品如毛衣、绒衣、棉毛衫裤、竹壳保温水瓶、胶鞋、金笔等等,销售量大大增加了,如绒衣、胶鞋增加四倍到五倍以上。社会购买力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但并不是唯一的尺度,更不是最准确的尺度。在有些国家里,譬如在美国,它的社会购买力尽管看起来很高,但却有大量大量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群。因此,我们还应该看看社会购买力的分布状况,看看购买力最低的人家的状况和变化。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看那生活最高的,也要看社会平均数,更要看生活最低的人家。
再也没有
“超支户”了
“我们已经完全消灭了超支户”。同干部或社员谈起公社化以后人民生活变化或公社优越性的时候,人们总是略带炫耀地这样说。
“超支户”是农业社时代一部分农户由于家里劳动力少、由于婚丧嫁娶、由于生病或其他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凭自己的劳动报酬不够生活,于是农业社就多支给他一部分粮食、现金,第二年再从他的劳动报酬中扣除的人家。这种超支户除少部分人家因农业社生产水平提高变为“平衡户”或稍有节余以外,大部分仍然继续超支,原因是农业社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生产水平提得很高,超支户自己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把造成超支的根本原因——如人口多劳力少等等彻底改变。所以有些超支户慢慢地又变成了“老超支户”。公社化以前,组成红光人民公社的六十七个农业社里,社社都有超支户或者“老超支户”。全公社一万六千多户社员中大约有10%即一千六百多户是超支户。十二管理区是红光公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最早的原红光农业社,从1952年就搞互助组,1954年就成立起农业社,而且生产也发展的很快。粮食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从1954年的每亩五百六十一斤,发展到1955年的五百八十五斤,1956年的六百二十八斤,1957年的七百六十七斤,1958年的一千二百一十七斤半。副业收入也由1954年的六百九十九元发展到1958年的十万零一千五百六十五元。农副业的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相当于1954年的三倍。但是在转入公社以前,在九百四十九户社员总户数中,仍有五、六十户社员是超支户。
“再也没了超支户”,这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全体农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涵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极为丰富的内容。消灭了超支户而且再也不会产生超支户这个事实说明:我国农民已经稳固地走上了共同富裕、普遍提高的道路。这个生动深刻的事实是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先进的分配制度而产生的。由于公社化以后农村经济的全面的高速度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实行先进的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样,正如六中全会决议中所说的,全国农民就得到了最重要最可靠的社会保险。一切老人、小孩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公社负责供养,这就把造成超支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人口多劳力少的现象消除了。红光人民公社共有二百多个无有依靠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残废者,现在都在三所敬老院里无忧无虑地安度着他们的晚年;有近万个幼儿在近五百所托儿所、幼儿园里,自由自在地幸福的成长;那些没有入敬老院的更多的老人,也由公社按同样的供给标准供养着。其他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劳动者生病后的补助制度的建立等等,都是不再存在和产生超支户的重要因素,都是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和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个普通的家庭
社员个人收入情况的变化,是衡量人民生活状况的又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最准确最基本的尺度。公社化以后,人们的收入比以前是增多了呢,还是减少了?我们不必找那劳动力最强、技术最高的壮年男社员,因为他们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无疑是全社收入最多的;只找那最能够说明问题本质的一般的、甚至劳动力较弱和技术较差的人,来作例证会更好些。张安林是一个壮年妇女,一贯参加田间劳动,公社化前后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她的收入的情况是这样:1957年她的家庭副业搞得最好
(养猪),因此,这一年是她家在公社化以前,收入最多的一年,共从农业社分得粮食四千斤,现金五十元;家庭副业收入一百一十元。粮食是按家庭人口参照劳动工分分配的,当时她家七口人:夫妇两个,四个孩子,一个老人。平均每人五百七十斤的样子。现在,公社化后举办了公共食堂,实行了伙食供给制,粮食供应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半,平均每人全年五百四十斤。看起来比她家1957年的平均数少一些,但是第一,今年公社除实行伙食供给制外,每家还发了一百斤粮食作为家庭储备粮;第二,那时的粮食人吃马喂都在内,如果除去饲料(像现在公社这样),实际上每人平均的口粮远不是五百七十斤,而是五百、四百五甚至更少。所以,粮食问题我们可以不去管它,只看现金收入。1957年她家共收入一百六十元现金,公社化以后,从去年的11月到今年的5月底,共领得工资三十多元,家庭副业收入五十多元,两项合计将近九十元。1957年一年一百六十元,现在半年九十元,看起来数量增加不多,半年才增加了十元左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钱的用途,分析一下家庭开支的各种项目,就会发现其中大有不同了。那时张安林家有一半以上的钱用在伙食上,油、盐、酱、醋都由它开支。现在这笔开支没有了,公共食堂全包了。这里的伙食标准是每月四元左右,但因为菜是自己种的,柴是自己打的,都不算钱或者算得很少,如果按市场价格计算,每月八元左右,水平大大超过了原先这一带富裕中农的水平,这就是说红光公社每一个人的伙食水平都已经超过富裕中农了。如果张安林家在1957年的饭食要像现在公共食堂这样的水平,她说,“把钱都用到伙食上也办不到”。第二,另一部分钱用在养老育幼上面,张安林家这笔开支约占现金总收入40%左右,张安林两手一拍,微笑着说:“用在自己身上的就没有几个了”。所以,几年来张安林全家漆置的新衣裳不多,那时棉布的供应标准虽然比现在少,可是仍然年年有剩余——不是布票太多用不了,而是钱少不能买啊。公社化后,抚老育幼的这笔开支也大大减少了,今年上半年度的布票张安林早已把它统统买回布来,人人都缝了新衣。我们在打麦场上看到她的时候,她和别的年青妇女一样,浑身上下一色新,海昌蓝细布褂子,藏青的细布裤子。“现在的一个钱顶过去三个钱用,”她说,“吃饭不要钱,孩子在托儿所不要钱;只是穿衣、零用才用得着它。”随后又补充说:“我又不吸烟,不喝酒,钱更没处花了。”
从社会购买力方面看,从再也没有超支户、家家户户都有收入方面看,从社员个人收入增加以及开支用途方面看,都雄辩地证明:公社化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大大地提高了,而且是普遍地提高了。但是这一切只是物质生活方面的,虽然物质生活在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占据着前提的重要地位,但在全面地考察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时候,就不能仅只限于物质生活方面,也应该包括文化生活方面。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文化生活在人们的全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了。
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
红光人民公社的文化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大踏步地前进了。少年儿童受着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成年人又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公社化以前,这里只有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和二十九个小学。公社化以后,不仅原有的这些学校有了很大的扩大,学生人数有了极大的增加,而且出现了很多的公社自己举办的正规的和业余的各种学校。公社建立后,直接兴办了一所正规的普通中学和五所半日制的农业中学,三十三所正规小学和二十六所业余性质的红专学校。现在红光人民公社共有各种学校九十五所,除红专学校以外,共有学生一万三千人左右,教师四百多名,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儿童,已经有82%以上入学(小学已经普及,学龄儿童已经全部入学了)。我们访问了一所农业中学和一个小学。在这些学校里可以看出有两个十分鲜明的特点:教育为政治服务,学习与生产结合。中等学校都设有政治课程,系统地学习时事和党的政策,前一个时期的政治课就是以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作教材的。农业中学是半日制,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农忙时还停课放忙假。我们去访问十二管理区的农业中学时,他们开学不几天——夏收夏种时放了近两个月的忙假,老师们正在加紧授课,想在放大秋忙假以前,把这一学年的功课按公社规定的教学计划授完。各级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劳动时间,小学的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是每周二次,每次二小时,普通中学和师范是每周二次每次三小时,农忙时短期停课参加生产。农业中学的学生虽然都是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劳动起来还是真有两手,不仅有很多新的农业知识,而且干劲更大。十二管理区农业中学的学生在夏收夏种中,还参加了高工效运动,和大人们比着干,有十几个学生(这个中学共五十三个学生)还得了高工效超额奖励。社员们看了这些学生都很高兴,说他们是“世事通达懂政治,能文能武新农民。”
同学校教育相媲美的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去,农民生了病想找个医生看看、吃付药,那个困难劲儿是人人都了解的。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不仅各个生产队都设立了诊疗室,队员们有个头疼脑热、伤风咳嗽,不用出村就可以就近治疗了;而且公社还在各个管理区有计划地设立了五个医院,五个保健室,九个妇产院,有较严重的病,也不用跑多远的路就可到医院得到治疗了。现在红光公社共有六十六名中医、十四名西医,五十六名护理人员和五名助产员,另外还有四十七名不脱离生产的助产人员和八十四名保健人员。五所医院共有二十七个床位,妇产院有十五个床位。全公社平均一千人有一个医生,二千五百人有一个床位,三百人有一个专业的和不脱离生产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这些医疗保健部门都是公社化以后才建立起来的,社员看病只收医药成本费,住院只按伙食供给标准收费,所以人人称便。
社员们经常的文化生活更是饶有兴趣,富有教育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全公社有四个文化馆,里面的报纸画报和适宜农民阅读的书籍。劳动余暇、假日,社员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里面阅览。另外,还有三个广播站,四百五十个喇叭。广播站早、午、晚广播三次,各个管理区、生产队都能收听。社员们最喜欢听广播了,在广播中既能知道国家大事,也能听到鼓舞人心的丰产消息和动人的音乐戏曲。在农村,过去谁能看到电影呢?现在,红光公社竟有两个电影放映队了。电影队轮流到各个管理区、生产队放映。每个社员每月能看到两次电影。各个生产队还有业余的剧团和歌咏队,每逢假日或开什么社员大会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的演出。
这就是我们了解的红光人民公社社员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情形。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红光公社成立前后人民生活变化的轮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