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芝麻耐旱 收成稳定
广西组织群众讨论多种芝麻的好处
据广西日报报道 广西各地正在播种芝麻。到5月23日统计,全区已播下十二万一千多亩。南宁专区进度较快,已播下六万七千多亩,占专区种植计划38.3%。在种植芝麻中,各地都注意了对群众宣传增产油料的意义,种植芝麻的有利条件和好处,不少县和公社还在播种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工作,通过算细账扭转干部、群众不愿种芝麻的思想,使种植任务很快落实。如武鸣府城公社各大队,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为扩种芝麻可以弥补花生种植任务的不足,并且认识到种芝麻有五大好处:费工少,投资也少,收入大,每亩只需十至十二两种子和六个工,一般可收七十至一百斤,价值十七至二十四元;在玉米地间种芝麻不影响玉米增产;芝麻耐旱,收成稳当;芝麻出油多,一百斤籽能榨出油四十五斤以上,味道又好;芝麻叶子能肥沃土地。这就坚定了大家完成种植任务的信心,使全公社由原计划种五千亩扩大到六千五百亩。各地在扩种当中,遇到土地不足的困难,大家便挖土地潜力,开垦生、熟荒地,实行间种。
在种植芝麻中,各地还注意了改进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争取多收。


第3版()
专栏:

如皋花生播种面积超过去年
据新华日报报道 江苏如皋县已种好十二万一千八百二十八亩花生,占计划面积的97.5%,比去年扩大近一万亩。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还在进行播种的扫尾工作,力争超过计划面积。
如皋县是花生重点产区,沙质土壤,适宜种植花生,群众多年来就有培植花生的经验。中共如皋县委总结了去年的丰产经验,决定今年从头抓起,播种期间主要是抓早播,密植,下足基肥,毒谷治虫等措施,保证不误农时、扩大面积、全苗壮苗。
今年全县播种花生,一般比去年提前十天到十五天,质量也比往年高。今年全部选用西洋生良种;在茬口安排上也比去年适宜。
目前,早花生出苗齐全,生长旺盛,田间一片嫩绿。各公社生产队正对个别缺塘进行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附图片)
广东潮安县磷溪公社幸福大队的社员们正在加强花生田间管理
 郭伟祺摄


第3版()
专栏:

永兴垦复油茶林
据新华社讯 湖南永兴县在抓好稻田管理的同时,正抓紧油茶的垦复和中耕工作,力争茶油丰产。到6月初,全县已垦复、中耕油茶十七万多亩。
永兴是湖南著名油茶产区之一,全县有五十八万多亩油茶林。在早、中稻插秧工作结束后,县委即合理安排了垦复油茶林的劳动力,组织专业队、组,并在专业队、组内普遍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质量、定工分的四定生产责任制。


第3版()
专栏:

合江垦区播种大豆130万亩
本报讯 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所属十四个国营农、牧场,从4月下旬到5月底,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一百三十万亩大豆的播种任务。播种质量全部合乎技术要求。
今年合江垦区各农牧场在大豆播种过程中进一步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为了保证大豆施足肥料,去冬今春,全垦区共积制各种肥料一百三十七亿多斤。这些肥料绝大部分施在大豆地里。
目前,早下地的大豆已经放青,为了抢时间、争主动,保苗全苗,苗壮苗齐,已经播完大豆的单位,一面抢播饲料、粮食等秋季作物,一面安排和开始了夏锄工作。 (合江农垦报)


第3版()
专栏:

以夏促秋争取全年丰收
老城公社运用夏季丰产经验掀起夏种高潮
贯彻多种多收方针,扩大播种面积,建立丰产区,以点带面
本报郑州8日电 河南偃师县老城人民公社,接受麦季搞丰产区带动大面积丰产的经验,乘胜前进,在晚秋播种和早秋管理工作中,继续大搞丰产区高额丰产和多种多收相结合的丰产运动。现在,这个公社已经成立了秋田丰产区指挥部,同时也确定了专人抓一般田,订出丰产和一般田的不同丰产要求和丰产措施。以麦季的丰产经验推动秋季更大丰产,响亮地提出了“丰产全年红”。
老城人民公社党委会在研究秋田丰产计划的时候,根据麦季搞丰产方的经验,确定全公社种晚秋作物五万三千九百亩,将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全部能够机灌、井灌的一万八千亩地划为玉米和谷子丰产区;在二万五千亩棉花中,划出三千七百亩棉田,搞了两个棉花丰产区。在大搞丰产区中,又有八百亩粮食、六十一亩棉花为高额丰产指挥田,以便小区带大区、丰产区带动一般区,达到全面增产。
大搞丰产区和一般田相结合,完整地贯彻执行多种多收和少种高产多收同时并举的方针,是通过麦季实践,总结了麦季搞丰产方的经验之后,明确和发展起来的。老城人民公社夏季在万亩小麦丰产区的六千亩土地上,获得了大面积高额丰产,比一般麦子高出一倍左右;同时丰产区带动了周围的一般田,推动了整个丰产运动。这样大面积的丰产区,只有在公社化以后,才有条件、有力量搞,因而,丰产区在群众中树立了信仰。夏收夏播之前,原来不在丰产区范围的各个大队,纷纷要求扩大丰产区范围,参加丰产区。公社党委研究了夏季的经验,认为搞丰产区带动一般田,共同计划共同抓措施,既可使丰产田获得高额丰产,又能搞好大面积丰产,这种领导丰产运动的良好方法,是保证增产粮食的正确方针。于是,从小麦推广到秋粮,从秋粮推广到棉花,完整地运用起来。
为了使这一方针贯彻执行,老城公社采取了六项措施:(1)定领导。粮食和棉花都建立指挥部,确定了两个党委书记和一个副书记挂帅,并配备了四个党委委员和三个技术干部,各大队也确定了专人领导丰产方。同时,党委并确定一个党委副书记、四个党委委员抓一般田。在抓法上是高额丰产指挥田带动丰产区,丰产区带动一般田,共同前进。(2)定密度、定指标。根据丰产田和一般田不同的水、肥条件和管理要求,定出切合实际的产量指标和种植要求。(3)定人员,建立专业队。丰产区和一般田分别管理,但又互相支援协作,丰产区和一般田的劳力使用,大体上是40%在丰产方,60%的劳力抓大田。丰产区和一般田都建立了责任制,从干部到社员,从种到收,层层有领导,块块有定额,一包到底。
(4)定机器。秋粮丰产区的一万八千亩土地,大部用拖拉机耕地,深耕八寸以上,二十三部提水灌溉机器,全部固定在丰产区,保证浇三遍至五遍。一般田旱地,无法浇水、抗旱时,丰产区可以调劳动力支援。(5)定肥料。本着先丰产区后一般田,丰产田与一般田兼顾的原则。(6)定作物区。根据土壤情况,丰产地确定多种谷子、玉米,一般田多种些抗旱的棉花,还种了一些豆类。
老城人民公社在贯彻多种多收和少种高产多收同时并举方针的时候,是有阻力的。如在大搞丰产区的同时,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片面的看法。他们认为“种多不如种少,种少不如种好”,“夏播的多了,缺水、缺肥、劳力顾不过来,来年的麦子收成差”等论调。因此,有的大队打算把麦茬夏播面积缩小到60%左右。公社党委及时用算账的方法,教育干部和群众,说明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只有将高额丰产区和多种多收的大面积增产同时搞好,才能保证多打粮食;而劳力只要丰产区和一般田安排好,也是可以搞好的。寺沟生产大队经过算账分析,一亩岭地一年种一季岱旱麦,可以收三百五十斤,而谷茬麦子亩收二百五十到三百斤,麦茬谷子又可以收二百斤到二百五十斤,一季种两茬能收四百五十斤到五百斤。多种能够多打粮食,又能多收草,经过仔细算账,这个大队将麦茬夏播面积提高80%。这样全公社在具体安排丰产区和一般田的措施以后,全公社七万一千多亩麦田,计划夏播五万三千九百亩,占夏收面积的75%。
现在,老城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夏季大丰产的鼓舞下,生产情绪高涨。丰产区的棉花已锄过三遍草,治过三遍虫,一般棉田也锄过两遍草,治过两遍虫,生长得茁壮旺盛。晚秋的播种正本着“随收随犁苗种足,种早种好苗出齐”的要求进行。在收割了麦子的土地上,犁整的平坦,畦打的一般大小,播下了晚秋的种子,水浇的滋润润的,大麦茬的玉米已长出二寸多高的嫩苗。 (张励中)


第3版()
专栏:

抢修夏收农具(木刻) 杨志印


第3版()
专栏:

全面系统总结小麦丰产经验
枣阳七方岗公社实地调查专题讨论
黄骅县总结夏收经验指导秋季生产
本报武汉7日电 湖北省枣阳县七方岗人民公社在麦收前后,采
用田间参观调查和专题讨论相结合、干部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认真
总结小麦丰产经验,为明年小麦的更大丰产创造条件。
今年七方岗公社的小麦长得比往年好,公社党委对今年小麦丰产经验极为重视,早在5月中旬,就由党委书记挂帅,着手组织干部和群众共同来总结有关的经验。为了把这个工作抓好,党委决定分两个
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组织各管理区、生产队的主要领导干部和一些丰产模范、老农去现场参观,任务是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生产队和田块的参观、调查和专题讨论,就小麦生产
的关键性的环节如播种方法、播种期、深耕、密植、施肥等,提出初步总结。第二阶段,把这个初步总结交各生产队,组织各队干部和群众结合本队情况展开讨论,以便吸取更多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使总结更加充实和切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今冬播种小麦的具体措施。第一阶段在割麦前开始,已在5月下旬全部结束。第二阶段正在进行。
已经获得的实际效果证明,这种总结方法是成功的,它使干部和群众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增强了明年继续提高小麦产量的信心。如关于深耕问题,有的群众过去思想不通,认为深耕会造成减产,这次经过田间参观、调查并专门就深耕问题展开讨论后,把这种认识改变了。事实说明,凡是深耕并且增施了肥料的,都大大增产。七方岗生产队有块十五亩的岗地,历年只耕三寸深,平均亩产小麦一百斤左右;去冬由于深耕达一尺以上并增施了肥料后,今年小麦长得很好,据估算的产量,可比去年提高二倍以上。登寨生产队有块十七亩的麦田,其中八亩实行深耕,九亩实行浅耕,其它条件相同,结果是:八亩的平均单产比九亩高出四成以上。大家一致认为深耕有防倒伏、防涝、减少杂草、保墒和促使穗大粒饱的好处。关于播种期和播种密度问题,经干部和群众共同讨论后,认为应该注意适当和合理,过早、过晚和过密、过稀,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从田间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材料看,理想的播种期是寒露后五天到霜降这一段时期。但大家认为在具体执行时,要充分注意劳动力和气候条件:劳动力不足的地区,应在寒露左右就开始播种;有时为了抢住墒情,也可适当提早播种。至于播种密度,要考虑到地质和品种等条件,一般以每亩三十斤左右为好。此外,对播种方法、施肥量和良种使用等问题,也都通过总结得到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经过这次总结后,干部和群众对小麦增产的途径更加明确了,这就是:坚决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目前,各生产队干部和群众对明年小麦继续增产满怀信心,他们正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年小麦增产的措施和安排有关各项准备工作。
(方堤、罗重璋)
本报天津8日电 中共河北省黄骅县委总结小麦增产经验,力求使这些经验及时运用到夏种和秋田管理方面,为今秋粮食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入夏以来,黄骅县委采用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先后组织各公社党委书记、管理区书记、主任、生产队长、农业技术干部和老农,分别深入到羊二庄、城关、南大港、旧城公社田间地垅,参观检查评比,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小麦增产经验。经过检查评比,肯定了今年小麦增产的主要经验是“三好三合理”,即深翻土地技术掌握好,籽种质量要选好,早种比晚种好;浇水、施肥、密植一定要合理。这些经验,尤其是密植、早种的经验,对当前夏种、插秧、田间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夏种和秋田管理方面去,县的领导部门在南大港公社周青庄管理区召开了现场会议。会议针对这个管理区的部分群众和干部对今年稻田提前插秧存在着“时间尚早,不必着忙”的麻痹思想,以及对于插秧密度底码不清的情况,发动群众结合总结小麦丰产经验进行讨论。首先大家围绕着今年稻田插秧密了好还是稀了好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辩论。如旧城公社常郭生产队一百亩小麦,管理措施一样,其中七十亩行距四寸,每株分蘖四个,穗长五点二公分,每穗四十四个粒;其余三十亩行距六寸,穗长二点八公分,每穗二十七个粒。经过摆事实,算细账,反复对比,肯定了合理密植的益处。大家参照小麦密植的情况和去年插秧的密度,确定今年稻田每亩插秧两万墩至两万五千墩比较适宜。关于稻田插秧早了好,还是晚了好?会议也进行了充分的鸣放辩论。大家举出城关公社扣村生产大队的八亩地为例,白露和秋分季节各种了小麦四亩,经营管理条件一样,但早种的穗长五点一公分,每穗四十三个粒;晚种的穗长四点三公分,每穗三十四个粒。讨论中还对去年插秧早的多收、插秧晚的少收的情况作了对比。群众一致表示,今年插秧现在就应当开始。  (杨复保)


第3版()
专栏:

淮北河网化工程战胜涝灾
颍上县洼地小麦丰收
安徽开始早稻二次追肥耘草
据新华社合肥7日电 安徽省八百八十一万亩早稻一片碧绿,生长良好,有的返青发棵,有的已经封行,各地正根据禾苗生长不同情况,加紧追肥、耘草、烤田。据6月2日统计,全省95%以上的早稻已经过追肥、耘草。
安徽省在5月上、中旬早稻插秧即结束,各地随着及时查苗补棵、追肥、耘草。安庆专区二百七十万亩早稻全部进行了查苗补棵,并且耘草二百五十万亩,追肥二百二十三万亩。芜湖专区为切实管好早稻,每天参加田间管理的达二十七万人,他们要在早稻苗期就改变三类苗。截至2日止,全区已追肥、耘草三百万亩。这个专区还普遍推行了田间管理包到户,措施到田,责任到人,检查评比,插标验收的责任制度。各地在追肥、耘草过程中,都根据土壤、底肥、品种、秧棵等不同情况合理追肥。
现在,安徽省各地在取得第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正加速进行第二次追肥、耘草。青阳县在组织第二次追肥、耘草中,首先批判了“结束头交草(即第一次耘田结束),安心等收成”和“早稻长得好,用不着多管理”的松劲麻痹思想,全面开展了评比检查,掀起了田间管理高潮。
据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颍上县湖洼地区的近三十万亩小麦已经全部割完。脱粒工作已经结束的公社,不断传出低产变高产的喜讯。杨湖公社已经收打完毕的一万零七十五亩洼地小麦,平均每亩实收三百七十五斤,比去年亩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垂岗乡一万亩洼地小麦,在1952年、1954年、1956年都因受涝减产,亩产最多三、四十斤。今年由于利用河网化工程战胜了涝灾,平均每亩实收三百二十斤。农民们高兴地说:“收了一亩湾(即湖洼地),胜似岗上二亩三。”老农王文田说:“今年连阴雨多,要是没有河网化,洼地早就行船了,那有这样好的收成。”
颍上县位于淮河和淮河支流颍河的汇流处,境内共有大小湖洼七十二处,湖洼地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土质肥沃。但是,由于湖洼地区地势低下,每年春夏雨量集中,经常受涝成灾,小麦产量很低。为了战胜涝灾,使湖洼低产地区,变为高产地区,中共颍上县委经过调查研究,制订了兴修河网化工程为中心的全面治涝保收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从1957年冬季以来,累计完成土石方一亿七千八百多万公方,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河河相通、沟塘相联的完整的水利体系。今年颍上县从1月到5月底的降雨量比往年大,而且比较集中,据5月2日到9日统计,全县降雨量达一百四十多公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同期降雨量。但是,由于河网及时蓄水一亿四千多万立方,有效地减少了洼地积水量,保证洼地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第3版()
专栏:编后

以夏促秋
总结经验,是提高干部思想水平、教育群众的重要方法。通过总结经验,会使我们作了一件工作之后,回过头来看看,那些作对了,那些方法好,应该继续发扬;那些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求得改进。总结经验就是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去组织战斗和改造客观世界。好比打仗一样,打一个战役总有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到下一次战役中去,就能战胜敌人。农业生产是同自然界打仗,同样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向前跃进。
各地入夏以来,有计划地用参观、评比、现场会议等方法,摆事实,算细账,作对比,总结小麦生产经验,并结合秋田作物的具体情况,运用这些经验,掀起了新的生产高潮。这种作法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抓住了有利时机,用群众亲眼看到的事实教育群众,用干部切身的经验来提高干部。


第3版()
专栏:

大方长石公社坚持多种经营方针
“不毛之地”一片兴旺
本报贵阳8日电 贵州大方县长石公社几年来坚持以粮食为主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使这个过去号称“不毛之地”的高寒山区根本改观。
现在,长石公社已造林十万多亩,约占宜林面积的60%左右。其中油桐、生漆、乌?等经济林四万多亩,柑桔、苹果、梨树近万亩,茶叶树二万多亩,其余是杉、松等用材林。这一带还出产一百多种野生药材,现经人工培植的有天麻、黄莲、甘草等十多种药材,面积近两千亩。烤烟、苎麻、甜菜、花生等经济作物,解放前当地根本没有,经过历年试种成功后,今年种植近一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过去这里的农民很少喂牲口,如原长石乡在1949年只有三头猪,平均五、六户才有一头牛。自从1953年发展畜牧业以来,全公社牛、马、猪、羊有很大增加,目前每户平均有一头牛、三头猪,还发展了五千多只羊,建立了十二个较大的牧场和一个养兔场,池塘养鱼四十多万尾。至于粮食更是连年丰收。
随着农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公社1951年每人平均收入不到二十元,1958年上升到一百三十六元。根据三个管理区的调查统计,在农民的收入中,多种经营的收入(不包括工业),1954年只占25%,1958年占到42%。
长石公社多种经营的成绩,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才取得的。1954年春,中共长石区委书记薛巨明带领干部,勘察了许多山头和河谷,进行了地势、土壤、气候和各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到1956年正式提出发展多种经营的全面规划草案,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生产。如高山区注意发展用材林,半山多种木本油料,坡脚发展果树、茶园,草多地区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平坝就多种经济作物。这样布局既利于种植和管理,又便于美化山区。
在发展多种经营的过程中,公社贯彻“自力更生、发动群众”的方针,来克服资金短少和经验不足等困难。如1954年山坝乡组织三百多个劳力,给国家搞运输和基本建设,得到工资两千多元,便用来购买七百多只羊。缺少经验和技术,公社首先总结、推广当地的经验,同时组织干部和群众到外地学习参观。在1958年以前的三、四年中,每年至少要召开十多次经验交流会,分头到外地“取经”。


第3版()
专栏:

营山县每户平均有家禽十一只半
本报成都8日电 四川出现一个家禽生产模范县——营山县。这个县到4月底止,鸡鸭总数是一百四十二万多只,平均每户十一只半,比公社建立前增加了103%。
由于家禽大发展,使国家、公社和农民个人都得到了很大好处。在去年一年内,全县约产鸡鸭蛋五百多万斤,供应了附近城乡人民食用,还输出了近二万斤鸭绒鸭毛。全年鸡鸭蛋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每一农户出售鸡鸭蛋收入平均达二十三元四角。
四川省农业厅最近在营山县召开了养鸡养鸭现场会,总结了这个县的经验:一、开展全民养鸡鸭运动。县委书记亲自领导这项工作,层层建立专门机构;在群众中召开现场会、辩论会,使大家认识到发展鸡鸭的好处,并在会上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具体帮助解决困难。二、千方百计解决饲料问题。营山县解决饲料的办法是由公社分配给社员一定数量的碎米、脚粮、谷糠等;发动社员利用屋前屋后荒坡隙地增种饲料;广泛采集野生饲料;加工培制昆虫(用堆肥、草皮或牛粪、谷糠加污水,十天内可沤出大批虫子);把家禽赶到空田、空地放牧。三、大搞孵化,解决禽源问题。去冬今春,全县开展了群众性的家禽孵化运动,孵出小鸡小鸭八十余万只。并号召群众暂时少杀鸡,少吃鸡鸭蛋,给孵化运动作好了思想和物质准备。四、加强管理,采用各种方法防止糟踏庄稼和病疫发生。
(刘宗棠)


第3版()
专栏:

白手起家的养鸡场
常青
一辆汽车开到了密山金沙农场南山鸡舍,这是来运鸡蛋的。二分场八队养鸡组,第一次向国家交货了!
当大家打发三万个鸡蛋坐上汽车开走时,养鸡姑娘们向腾起的烟尘挥着手,她们兴奋地说:“到北大荒这一年,我们没有使党失望!”
这个养鸡组是去年春天由一批下放军官,和他们的家属在这杂草丛生、野狼周旋的小山坡上,亲手搭起了小草房建立起来的。这里没有“家禽专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甚至窗帘也都是他们用草亲手编织的。仅仅一年,他们养了二千三百四十只雪白的卵用母鸡。每天要收蛋一千七百个左右。这是一份光荣的任务呵!
旭日东升,这小小的鸡场,鸡声喔喔,雏声啾啾。这里有刚刚啄碎蛋壳钻出头来的绒球样的小鸡,也有“呱呱”下蛋的体重五斤的母鸡。
这里有孵卵室,但没有暖气,火墙又达不到标准温度,他们就把地下挖空,昼夜蹲在灶口,从地下燃烧,使室内卵眠温度达到三十八、九度。
在育雏室里,没有油漆或电度的育雏架,而是用向日葵秆子代替它;没有绳子和钉子,就上山寻找小椴树的皮来代替。没有电灯,值夜班的姑娘不得不一手提着柴油灯,一手去拨散挤压在一起的鸡群。
“咕,咕!”鸡要吃,饲料那里来?二千多只鸡,每天需要七百多斤饲料。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粒粮食,喂的是秕糠、草籽;秋天高粱地里捎带种的大窝瓜、小白菜,长豆角或到河里寻找贝壳、蝌蚪;还有场园抛弃的瘪高粱、瘪棒子。今年春天,青饲料缺乏,影响产卵。支部就在地皮刚露出草芽时,号召每人每天给母鸡送礼物——“一斤青饲料”。这时养兔、蜂、猪的人全部出动去寻找青饲料。
条件很差,理想很高,就不能不付出艰辛的劳动。看一看育雏室夜班姑娘姜秀芝、耿希琴的紧张工作吧,为了怕小鸡受冻,她们要烧热火墙;为了防止挤压,她们要不断地巡视鸡架;天亮了,紧张地喂食工作又开始了。
去年7月,严重的鸡瘟传来了。大头针、钢笔尖,蘸着疫苗在鸡翅膀下进行注射,瘟情终于消失了。
有这样好的饲养员,在荒凉的山坡白手起家建起养鸡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明年,后年,大后年这里将成为鸡的家乡,那时的鸡舍不是今年计划的一千公尺,而是几倍几十倍的扩大。更多的人将吃到北大荒出产的鸡蛋!


第3版()
专栏:

浙江吴兴县菱湖公社大力发展淡水养鱼。这是东方红管理区第一渔业队社员在鱼塘里种植水草饲料。 新华社记者 章耕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