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学会想问题
刘心洁
古人提倡“三思而行”,这看来似乎有些过份,但是这种精神却是值得学习的。鲁迅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篇文章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至少看两遍,也就是说,至少要想两遍,如果光看不想,那也就不必看了。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想两遍,那末,在写之前和写的时候,想的遍数就要更多了。
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反复思考,多次推敲,要办好一件事情,又何尝不需要深思熟虑,再三琢磨。
客观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有表面现象,有事物本质;表面现象是有形的,事物本质却是内在的,无形的。因此,首先被人们抓住的,总是那些孤立的、互不相关的、五花八门的有形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是靠不住的,它是凌乱的,片面的,有真有假的,如果我们不对这些东西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不好好想一想,拣了封皮就是信,把片面当全面,把局部当整体,把现象当本质,那只会把事情办坏,决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毛主席说过:“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呢?那只有多想一想,下一番判断和推理的工夫。开初,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但一想,感觉事物里面还有点什么东西;又一想,又感觉事物里还有点什么;想的次数越多,积累的材料也就越多,想到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这样,想一次,对事物的认识就深一层。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就能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它,运用它。
想,是一种脑力劳动。它和任何劳动一样,有多大耕耘,就有多大收获;付出多少心血,就有多少成果。要想在这里开花结果,获得丰收,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需要进行辛勤的劳动。
不想,任何复杂的事物,看来都是简单的、平常的,没有什么可值得注意,但细细一想,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能发现里面鱼龙变化,奥妙无穷。水壶蒸汽冲动壶盖,这是我们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千千万人看了都没动脑子,但瓦特却在这里想出道理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说过“蒸汽机给你一个资本家的社会”,从一把普通的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的水壶上,却把整个人类社会推上一个新的世纪;这能说,那样的事情太小、太平常,没意思,不值得一想吗?
我们中国也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宋朝大学者王安石写了一首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第三句里的
“绿”字曾修改了五次。开始写的是“到”字;一想,感觉“到”字不如“过”字好;又一想,觉得“过”还不如“入”字贴切;再一想,又感觉“入”字不如
“满”字生动;最后才想到一个绝妙的“绿”字,多形象!这说明:任何心得和收获,都是血汗换来的;想得越多、越殷勤,就越能发现事物的真髓,深入事物的妙处。懒得动脑子的人,不勤于动脑子的人,只得交“白卷”,吃零分。
一首诗歌,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一个计策(办法、措施),也有上策中策下策之别。不用脑子,固然谈不上写好诗篇、出好主意,但用了脑子,如果不深思苦虑,穷根究底,不像王安石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可能写出上等的诗篇,出出上等的计策,把工作做到家。
“脑子越用越灵”,越想,越能想;因为脑子是物质的,它和人身上任何部位一样,肩越挑越有力,腿越跑越有劲,脑子也就越用越发达。反之,水不流则腐,刀不用则生锈,脑子不用则迟钝。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总是在运动中求发展,一静止下来,就会衰退,腐败,最后到消亡。
客观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想,是无穷的,没有止境的,这时得想,那时还得想,今天得想,明天还得想。只有不断地琢磨它,研究它,分析它,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掌握住事物的规律。在做事以前,必须“三思而行”,考虑好这样做的作用和效果,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最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在做的时候,也必须边做边想,及时纠正偏向,改进方法。做完以后,更得好好想想,总结经验教训——即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客观实际,我们当然不可能要求把什么都想好了才去做,更不能要求什么事情只能做好,不能做坏。试验性的、摸索性的工作还是要做,有时候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先,或许考虑得还不很周到、全面,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做工作了,这里重要的问题是:只要勤于用脑子,苦于用脑子,不断地进行思索,边做边想,就可以不断地修改它,充实它,使它日益完善。有时即算是失败了,也不要紧,“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这是事物的辩证法;只要我们好好想想,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下一次有了经验,就不会重遭复辙了。这里最怕的是这一种人:事前,既没有周密的考虑和安排,事中,又没有“再想两遍”的精神,事完了也就算完了,不再好好总结,做坏了,也不知坏在哪里,结果,一错再错,一直错到底,下一次还得跌交!
想,不但要勤想、苦想,也有善想与不善想的差别。善想的,真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预见效果;不善想的,想来想去,还是跳不出原来的圈子。所谓善想,并不是说要有特殊的天赋,或者有神机妙算的本领,这里主要是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因为:只有有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处处从客观事实出发,尊重客观事物,实事求是地观察问题;只有掌握了辩证的方法,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的变化,科学地分析事物。
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根本观点,道理大家都懂了,但是在实际考察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志却还不能完全做到,有时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观点。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因为客观事物首先是通过人们的认识来反映的,这里不但包括人们的思想观点,也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深浅程度,因此,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带着某些主观成份来认识客观事物的。要想减少或者消除这种主观成份,就必须认真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怎样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呢?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深入实际;一是多听听群众意见。深入实际,就能使自己了解实际。毛主席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不深刻了解实际,也就说不上从实际出发,说不上实事求是地观察问题。多听听群众意见,就能补充、修改和充实自己的意见;因为个人的所见所闻总是有限的,只有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是无穷的。
辩证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同志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有些同志看问题,还往往只看到了这一面,没有看到那一面;看到了事物的本身,没有看到事物的周围;看到了现在,没看到过去和将来;看到了静,没看到动;看到了此时此地,没看到彼时彼地……这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当然不可能正确地思考问题,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会想的人,总是把问题想得很宽泛、很深远,善于联想,善于比较,善于抓特点,善于判断,善于推敲。去年春天我到过江苏常州一次,常州有个小酒厂,原本因原料不足经常停工,但他们有一次听谁说过稻草里面含有淀粉,他们就想:做酒的原料谷物主要是靠淀粉,既然稻草里含有淀粉,想必也可以酿酒。果然不错,经过多次试验,成功了,酒味纯正强烈。他们已投入了生产。
最近看报,湖南长沙县有个青年农民张守功,一年做了七百一十多个劳动日。一年才三百六十五日,怎么能做这么多劳动呢?除了勤奋以外,就是他会想。过去出凼粪,总是一人挑一担,他想道:水不是有浮力吗,如果改用拖泥船拉,既省事,又省力。改进后,工效提高五六倍。以往的圆凼都是挖在田角上,到开春出粪时,再往田里各个地方送,往返距离远,浪费工,他想道:如果把凼子作在田中间,把圆凼改成长形凼,就方便多了。社员从后山运肥,中间隔了一条小溪,要绕一段弯路,他就想出搭一条便桥的办法,提高工效二十一倍。他早上、中午出工,总是顺便带一担肥料下田,晚上收工就顺便挑饲料回家。去犁田就带一把耙头,犁田活重,犁了一阵,耕牛要休息,他就拿起耙头去挖田角弯,这样,既省了挖田角的人工,人和牛也休息了。根据他自己介绍的经验,就是:看事想事,看事安排事,做这宗想那宗,干今天的活想明天的事。
这些人,可能没学辩证法,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辩证的,他们没有把活的事物想死,而是把看来是死的事物想活了。因此,他们工作起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路子越走越宽。
毛主席教导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这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钥匙。我们必须很好掌握它,什么事情,必须经过认真的比较、分析、联系和推理;分别它的粗和精,辨别它的真和伪,认识它的此和彼、表和里;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它的精髓,透过它的表面的和虚假的现象,深入揭发它的本质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想,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但要有勤思苦想的精神,也要有观察问题的正确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任何思想懒汉,和主观主义者、自以为是的人,是会碰壁的。毛主席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告诉我们:“列宁斯大林经常劝人要善于思索,我们也要这样劝人。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语说: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这些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第7版()
专栏:

研究和实现飞往月球、金星、火星的新计划
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 赫列勃切维奇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著作中探讨的关于组织星际飞行的计划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一、制造并发射不载人的自动火箭——卫星;
二、星际飞行学家在宇宙空间建立飞行站或固定型的载人的人造地球卫星;
三、实现载人的沿着环绕地球轨道的定时飞行,同时实现自动操纵的飞船围绕月球的飞行;
四、实现载人的第一次星际旅行,在月球降落,然后再降落到太阳系以内的其他行星上。
在“星际交通问题”一书中叙述了这个计划,这本书简要介绍了所有国内外有关星际飞行学的一百一十五种著作,这些著作是1956年国家技术情报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发表的,还有斯特恩菲尔德、基利津、波别多诺斯切夫、谢道夫、格卢什科、科罗列夫、多勃隆拉沃夫、卡尔品科、瓦尔瓦罗夫和很多其他苏联和外国作者的书、小册子和文章中也是这样叙述的。
作者和负责实行这些草案工作的领导人都谈到必须有巨额的投资,实现这个计划要克服巨大困难,可能牺牲很多的人,也谈到实现这个计划的日期遥远——不会早于二十世纪末或二十一世纪初。
但是,现在不仅是发展火箭技术、原子能、化学的时代,而且也是发展这样一些新的、强大的科学技术部门的时代,如自动化学和遥控力学、无线电定位学、电子学、电视、半导体技术、快速电子计算机。最后,还有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无线电遥控技术。这些科学技术正在很多工业部门中进行真正的革命,它们的意义也一年年增大。
因此,没有任何必要遵循这个过时的计划,因为只有当科学和技术还没有达到像现在这样的成就和情形的时候,这种计划才有某种意义和可能是必要的。当然这丝毫没有贬低在这个世纪初叶奠定了星际飞行学和喷气技术基础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巨大功勋,但是后一代专家绝不应该盲目地遵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完全过时了的或者是正在过时的东西。
根据笔者许多年来从科学技术上研究出对宇宙火箭的无线电遥控的许多新原则和方法,研究和实现飞往月球、金星和火星的计划将按照下列的方式进行或已经开始进行:
第一阶段
从地面用无线电遥控的宇宙火箭把不大的人造地球卫星,更确切地说,就是把宇宙试验室引入各个轨道。宇宙试验室应该很好地装置各种自动的和遥控的仪器和装置。这些仪器和装置通过无线电把自己的记载发送到地球,而这些仪器和装置的工作也是通过无线电,依靠程序装置操纵。当宇宙实验室在控制和收集材料的主要点上空飞过时用磁性带记录测量的材料并且通过无线电将这些材料发回地面。利用变太阳能为电能的半导体变电器和电池一道作为仪器的电原。用空中和地面无线电仪器联合工作的方法测定坐标。
揭示宇宙空间和地球的某些秘密。研究有关实现星际飞行的问题:流星危险性、检验防御宇宙中流星的工具的效能、根据各种材料和结构研究宇宙空间的变化、依靠通过无线电发出记录的仪器以及通过电视室来研究作为试验对象的动物的情况。
这些材料以后还有助于进行下列工作:为建立宇宙火箭和宇宙试验室创造按其特点和质量来说是十分完善的材料;设计宇宙飞船船舱的特别装置;创造未来星际飞行者的衣服;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和训练措施,这些措施是使人体适应宇宙飞行条件所必须的。
沿着特定的轨道把宇宙实验室推到离地球中心四万二千一百八十八公里的轨道上,这样来解决一些国民经济任务:(甲)借助无线电遥控电视装置在地上观察和拍摄云层和暴风雨锋分布情况和确定它们移动的方向,以求改善长期的天气预测;(乙)借助无线电遥控转播的小马力的装置来实现集中和洲际的电视和扩大无线电通讯的可能性。这个阶段可能在1960年前实现。
第二阶段
由地球上用无线电控制的装有电子望远镜仪器的宇宙火箭在月球上着陆飞行。降落时发出电报,并在地球上记录电视映像和测量结果。
揭示月球可见侧和非可见侧的地质详细情况。确定月球大气层的密度和成份、温度和月球上有什么样有机的生物存在。选择下一阶段无线电操纵的宇宙火箭降落的地点。这个阶段可能在1960年前实现。
第三阶段
从地球上用无线电来控制的宇宙火箭在月球上(已选好的地点)着陆。用由地面操纵的燃料补给火箭在固定轨道上加燃料。把特殊的仪器和从地球上用无线电控制的、带有电视和测量仪器的可移动的小坦克实验室运去。
各种专业的科学家利用小坦克实验室从地球上对月球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电视发射中心,把月球上的电视材料反映到地球上的电视机银幕上来。确定人到月球去的可能性,检验用无线电遥控装置送上月球的生物防护工具,以免使人受到伤害。并研究送到月球上去的、作实验用的动物的行动。这个阶段可能在1960—1965年之间实现。
第四阶段
在月球上建立有人的永久性科学站。通过小坦克实验室在月球上选择科学站地点。利用小坦克实验室的仪器作为无线电指标。根据第三阶段的计划,从地球上用无线电操纵的宇宙火箭把科学站的设备、月球上工作人员的生活资料和工作用品以及人返回地球用的火箭燃料送到选好的地点。设备用装有专门控制器的小坦克实验室来安装,控制器由地面用无线电操纵。按照第三阶段的计划,把人送往月球,单程飞行完全由地面控制。月球上工作人员的情况通过装有防护套的仪器传到地面上来。同他们保持可靠的无线电视联系。在发生意外的情况时,用无线电操纵的宇宙火箭补给物资。返回:在月球上添加燃料,用由地面操纵的燃料补给火箭在固定轨道上加燃料,在地球大气层的部分阻力和有计划的降落完全由地面无线电控制。
准备和保证工具,实现月球和地球之间无线电控制的宇宙火箭的定期航行。这个阶段可能在1960—1965年之间实现。
第五阶段
从地球用无线电操纵并装有电子望远仪器的宇宙火箭掉落在金星和火星上。用从地球上操纵的作为燃料站的火箭在固定的轨道上加燃料。在飞行和降落的时候,从火箭上发出电报,并在地球上记录下来,然后用快速电子计算机整理,以得出图形和测量结果。
揭示火星和金星上的秘密:详细的地质情况,有无水池、金星自转的周期、有无动植物、“火星运河”的秘密、在火星和金星上有无人工建筑物、在这二个行星上有无有理智的居住者的其他痕迹、确定大气的密度、组成和温度。为下一阶段的无线电操纵宇宙火箭选定降落地点。这个阶段可能在1962——1967年间实现。
第六阶段
由地球上操纵的宇宙火箭飞往火星和金星,然后使它们成为行星的卫星。通过向行星和火箭发出射线的强力的地面电达站,通过火箭上的回射器在接收直接信号或行星上的反射信号时发出的脉冲信号来高度精确地确定火箭对行星的坐标,通过地球上的无线电指挥使火箭带着极精致的仪器进入行星卫星的轨道。在这阶段拍摄行星表面情况的照片,其方法同前一个阶段一样,时间较长,由于行星自转,拍摄的几乎是行星的整个表面。这个阶段可能在1967——1971年间实现。
第七阶段
从地球上用无线电操纵的宇宙火箭在火星上降落,然后在金星上降落。从地球上操纵的火箭燃料补给站加足燃料。运去由地球用无线电操纵的专门仪器和活动坦克实验室。各方面的专家通过坦克实验室从地球上极其详细地研究火星和金星。从火星和金星上发来无线电实况传真通过电视中心在地球上电视机银幕上映出。
如果火星和金星上发现有理智的居住者,就同他们建立接触,其办法是:研究这些居住者的语言和文字,通过装在小坦克上从地球上操纵的电视收发器和发报机以及控制器,把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告诉他们。这样一来,对这些行星的秘密的揭示和今后人往哪个方面的飞行会变得非常简单。如果没有有理智的居住者,那么就要确定人居留在这些行星上的可能性,把带有无线电遥测器的工具送上行星,来检查在生理上保护人免受有害影响的工具。研究送到火星和金星上去的实验用动物的情况。这个阶段可能在1970年至1975年之间实现。
第八阶段
在火星上建立有人住的永久性科学站,然后用第四阶段中所进行的在某种程度上同样的方法在金星上建立这种科学站。这个阶段可能在1975年至1980年实现。
重要的是应当指出,实现所有这几个阶段,与旧计划相比较,需要的经济开支要少得多,在技术方面大大的简化,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全人的生命,并在1960——1965年前分期开始探索月球、金星和火星的秘密。
(本报专稿)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对中医理论的探讨
新近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9年第二期,发表了崔宏的“如何研究整理祖国医学遗产”一文。作者对祖国医学理论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这些意见是可供讨论的。
作者首先肯定了祖国医学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他说,阴阳五行学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但是作者认为,由于祖国医学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所以它就带有直观性、局限性和自发性。因此,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整理和提高的工作,以便使它脱离朴素的状态,使祖国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作者例举了祖国医学理论的若干缺点。他说,五行学说应用到生理学上说明了有机体各部分机能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然而要是把一切事物间的联系都归纳为五类,那就似乎简化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再则,五脏间到底如何具体地联系,如何完成生克“制化的作用”,是需要作进一步探讨的。这说明祖国医学理论在对总结有机体活动的具体的特殊的规律方面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现代生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的神经论原则,在祖国医学中体现得不多。五行学说概括不了神经活动的规律。按照五行学说,有机体的统一性和有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是五行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按照神经论的原则,神经系统不论是在有机体自身的完整统一上,还是在有机体同环境的统一上都是起主导作用的。那末,神经系统同有机体各部分间的这种关系,应该放在五行中的哪一行呢?五行学说在说明有机体间的普遍而又复杂的联系方面显出了它的弱点。“天人相应”的学说反映了有机体同环境统一的原则,但是它对事物的理解难免有牵强之处,如“天有日月,人有耳目”之类的解释显然是不恰当的。此外,这种直观性的局限性的理论,也限制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如目前在针灸治疗中打破很多禁穴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研究、整理和提高祖国医学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工作,作者提出,这需要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合作,以及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并且作者着重提出,这并不等于主张简单地以某些理论来代替阴阳五行。进一步提高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作者认为,首先要有意识地目标明确地整理、总结和概括已有的许多事实,其次要用近代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验研究分析和应用,这就可以再加以总结,提高为新的理论。这时虽然有了新的理论,但是还不能一下放弃原来的东西,而还必须继续发掘。只有这样不断发掘、研究、整理和提高,才不致使祖先遗产受到损失。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多肽合成化学的进展
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季刊)五卷二期,发表了该校生物化学教研室关于“催产素的合成”的报告。报告说,他们为展开关于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合成的研究,重复了催产素的合成。合成的方法,基本上是根据Boissonnas的方法,但在合成步骤和操作方法上作了一些更改。在合成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上的改进,使一些中间产物,例如,N—苄氧羰酰—L—亮氨酰—甘氨酸乙酯,γ—L—谷氨酸甲酯HCI,N—苄氧羰酰—L—谷氨酰胺酰—L—门冬酰胺酰—S—苄基—L—半胱氨酸甲酯等,在产率上超过了文献的记载。关于催产素的合成,已见文献的已有四个国家找到了合成的方法。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多肽合成方法的进展很快,除了催产素外,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例如,加血质素、短杆菌环肽S、α黑色细胞激素等都已分别由人工合成了。因此,可以设想,多肽合成化学的进展,终将导致科学界长期探求的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出现。(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去年也合成了催产素。人工合成催产素,即纯催产素,是孕娠中毒产妇引产用的良药,它没有增加产妇血压的副作用,而在人工合成的催产素产生以前,一般使用的天然催产素则有不利于产妇的增加血压的副作用。因此,催产素合成的成功,仅仅对产科医药来说,就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