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别陕北
——长诗“赶车传”第四部“毛主席”中的一段
田间黄河来自天上,浪涛奔出天门。天门是在昆仑,天门是在天顶。莽昆仑呵昆仑,枉费你的青春。你的这把宝剑,只好交给巨人。人说黄河岸上,有过一把天斧。人说黄河岸上,出过一位神人。我要请问昆仑,哪有什么天斧?我要请问昆仑,哪有什么神人?黄河上的儿女,如今万马奔腾。延安已经收复,南北号角齐鸣。山歌手呀你唱,兄弟们呵请听。人间新的乐园,定要筑在昆仑山顶。
唱吧,黄河,
笑吧,延安,
唱吧,人民,
笑吧,昆仑。
巨人,巨人,
正在前进,
黑暗逃遁,
光明来临。
昆仑呀昆仑,
五千年血泪,你已经化为,
战斗的鼓声。
大河上下,
长城内外,
一杆红旗,
万里飞腾。狂风、暴雨、雷鸣,送走1947年;红旗、巨人、炮声,迎来1948年。黄河早已解冻,柳树业已发青;柳枝摇在空中,晴空万里无云。毛主席来到河边,坐在一块石头上,身子对着黄河,目光望着昆仑。他所望的地方,那里就要光明;他所望的地方,那里就会幸福。黄河好像金蛇,昆仑山上飞来,黄河这是宝剑,满身都是黄金。他要倚着青天,抽出这把宝剑,要把雪山剖开,叫它变做春莺。几千年的雪山,还能沉睡不醒?如今应该起飞,变作和平之星。杭唷、杭唷、杭唷、嗨嗬、嗨嗬、嗨嗬、船夫划过船来,木船来接亲人。杭唷——杭唷,嗨嗬——嗨嗬。祖国呵好比是船,毛主席就是舵手;主席立起身来,稳步登上船头。不久他侧过脸来,望着英雄的儿女,望着蓝天和黄土,举起他的一只手。他向英雄的陕北,他把他的手举起,他向革命的源头,他把他的手高举。陕北看见他的手,群山一同抬起头,昆仑看见他的手,冰山升起一把火。黄河看见他的手,浪涛停止了脚步,站在领袖的身边,捧起浪花来欢呼。风停了,浪息了,主席站在船上;向陕北,向黄河,再一次招着手。接着他走近船夫,又向船夫来招呼;脸上露着笑容,感激这位船夫。船夫抬起眼看看——这人好像见过?面孔这样熟识——见过、一定是见过!船夫再定眼一看,他就知道是谁个——
“主席你老人家好!”这时他才把话吐。
“中国是一条大船,主席你就是舵手;我们祝你健康,我们祝你长寿。”主席回敬老梢公,祝他寿比不老松:—“我们有了船伕,才能把船开走,在风雨中摇橹,在浪涛上开路。”杭唷、杭唷、杭唷,船夫摇着木桨;嗨嗬、嗨嗬、嗨嗬,大船向前划去。主席坐在船上,不时回过头来;望着那些原野,望着那些山头。时代好像是车子,穿过狂风和暴雨。主席正在召唤,车子奔向前去。使那反革命车轮,走向复灭的道路;使这革命的车轮,走向胜利的道路。“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主席这样号召,主席这样吩咐。他告别了陕北,要向长城走去;他从群众中来,他到群众中去。在我们这些人中,是最英明的一人;在我们这些人中,是最勇敢的一个。前进、前进、前进,这是他的脚步;长征、长征、长征,这是他的一生。他从陕北走来,他从黄河上岸;黄河已在背后,前面就是长城。黄河八千里浪涛,正在为主席送行;长城一万里风云,也在向领袖致敬。毛主席的目光,正在望着长城;毛主席的身影,已经落在长城。天在摇、地在动,长城上风砂滚滚;我们伟大的领袖,各个民族的亲人,双手挥去乌云,站在万山之顶。他带来了红霞,他带来了星星,他带来了自由,他带来了号令,他以马克思主义之
箭,射穿五千年的城门。他命令解放大军,巨炮一齐轰鸣;
打到南京去,
解放全中国;横扫祖国大地,日夜追击敌人!他命令百万大军,日夜兼程前进;一步也不许放松,一步也不许停!他命令大海歌唱,他命令大地起身,他命令长江架桥,他命令群山出征!他号召工人农民,他号召矿工牧民,他号召车倌渔人,他号召教授诗人,要为人民立功,要为祖国献身!目光像火样通明,脚步比泰山还稳;手臂向天空挥着,踏上北方的征途;衣上带着灰尘,肩上风砂滚滚。六亿人的脚步,跟他一同前进;推倒两座大山,迎接旭日上升。他使野牛惊恐,他使怪物现形;“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这时万山丛里,太阳正在运行,人间红的太阳,太阳呵正在上升。黄河八千里浪涛,高歌吧前来送行;长城一万里风云,飞来吧迎接巨人!
〔1959年6月,为纪念党的生日和迎接开国十周年而作。“毛主席”全诗发表于“北京文艺”七月号上。〕


第8版()
专栏:

拔钉子有感
葛超海
最近,我们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到得工地上,看到那大厦将成的动人景象,大家磨拳擦掌,想立刻大干一番。但是,分配给我们的工作,却是到地面工段去捡木料、拔钉子。
一听说“拔钉子”,大家相视而笑。这笑的意思不外是:拔钉子么,是小事情,简单易行。只是觉得有些不大“过瘾”似的。
到现场一瞧,那里到处堆满了旧木方子和旧木板子,上面满都是歪歪斜斜、弯弯曲曲的四寸来长的钉子,有些上面还沾满了一片片、一层层凝固的水泥。我们的任务就是拔掉这些钉子,挖掉这些水泥,把木料送进电锯房,锯成薄薄的木片。而电锯房呢,就是这大楼工程的木料供应站。电锯在飞速地旋转,木工们在紧张地战斗,木料像流水一样拥进又吐出,形成一股紧张气氛。抬头一看,墙上有诗一首:
电锯如飞转得好,加工木材效率高;
一个钉子不算多,耽误事情可不少。
读了这些诗句,看看这般光景,心头为之一动。看来拔钉子也还有关大局。万一供不应求或者出了“漏子”怎么办?这时,大家默默地相互看看,预感到这形势有些逼人了。
接着,大家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干了起来。到正午时分,大家清点战果时,才发现木料虽然清理了一大堆,但合格的却很少。木料上漏下了拔断的和不露头的钉子,木缝里残存着硬硬的水泥。这时旁边一位工人提醒说:“你们可得注意呀!前几天因为钉子没有拔干净,电锯房一小时出了七次事故,弄坏了电锯,还耽误了施工用料。”大家听了这话,再看看墙上的诗句,真有些难以为情。
好在“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立刻收拾残局,重新干了起来。这时才发现这活儿不但重要,而且也不像原来想像的那么“简单易行”。这里既有个工序问题,又有技术要求问题。所谓工序,就是挑选木料查明钉子、校正钉子方向、拔出钉子、清理残钉和水泥、检查验收,等等。工序要依次进行,不能乱来,否则就会走弯路,影响劳动效率。至于技术要求,就更加明显了。一开始,大家不但不会拔断钉和伏钉,就是连工具也不知干啥用,只是用斧头和钳子乱敲、乱拔一通。结果,钉子钳断了,木料扳裂了,钉子满天飞,差一点出危险。
比起盖造那个大建筑物来,拔钉子虽是小事,却是那大建筑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任何一个疏忽,也足以影响工程的进度。
碰了钉子,但我们却从中得到了教育,这也许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一种收获。


第8版()
专栏:

决不让“条顿剑”再行动
韦维
历史的篇页翻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动荡的年代。
……1934年10月9日。在法国南部要港马赛。一辆豪华的敞篷汽车,载着刚从亚得里亚海畔前来作国事访问的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和来迎接他的法国外长路易·巴图,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徐徐行进。突然间,几个法西斯暴徒以令人措手不及的迅速行动,刺杀了这两位准备共商对付希特勒侵略对策的政治家。礼车忽然变成柩车,隆重的欢迎场面也顿时演为一场混乱的格斗……。
这就是我们在电影“条顿剑在行动”中看到的二十五年前曾经轰动欧洲的国际性政治谋杀案的历史镜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电影工作者,运用许多珍贵的历史材料和杰出的剪辑手法,通过被称为“条顿剑在行动”这个政治暗杀计划的策划、布置和行动,生动有力地揭露了希特勒纳粹匪帮准备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行,和今天西德正在复活军国主义的事实。它是一篇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有力的政论。
从暗杀巴图和亚历山大开始,希特勒得寸进尺地为自己的侵略扩张开辟道路。在马赛暗杀发生六年后,纳粹的卐字旗就插上了巴黎的爱弗尔铁塔。这时,奉命执行“条顿剑在行动”这个罪恶计划的德国驻法大使馆助理武官汉斯·斯派达尔上尉,也已踏着欧洲人民的鲜血与白骨而登上了法国太上皇的宝座。随着,斯派达尔又以纳粹将领的身份到东线战场进行活动。由于他忠实地执行着希特勒的阴谋,使许多城市被毁灭,使千百万人民陷于浩劫。他的“功绩”使希特勒亲自颁发给他骑士勋章,升他为中将。
影片所以要着重揭露斯派达尔当年的累累罪行,因为就是这个希特勒的忠臣斯派达尔,今天又摇身一变而成为西德军国主义的一根支柱,成为北大西洋侵略集团的红人。就在当年他起草法国投降协定的枫丹白露宫里,今天他又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欧地面部队总司令的身份,在策划着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毁灭人类的原子战争。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纳粹战犯和希特勒的军火大王们今天都在西德窃据要津,大肆活动了。他们正想把希特勒的战争机器重新装配和开动起来,把法西斯奴役的灾难再一次强加在欧洲人民的身上。
这部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有力地告诉我们,尽管斯派达尔之流和他们的美国主子今天仍然在策划着当年希特勒的反苏反共战争阴谋,但是,今天的欧洲已不是当年的欧洲。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成为维护欧洲与世界和平的强大因素。在柏林,在德国,在整个欧洲,人民反对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的斗争,已经汇成了一股洪流。他们决不容许那把“条顿剑”重新出鞘行动。他们将坚决进行斗争,粉碎帝国主义对人类的威胁!


第8版()
专栏:祝你健康

夏天更要讲卫生
傅连暲
我国90%以上的地区处在温带,四时分明,万物兴旺,而夏天正是果树成实,禾苗茁壮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有益于人的季节。
有人说:夏季要多发些疾病。是的,好事里也可能带来些坏的因素。但是人总可以征服自然,并不是为自然所征服,只要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就使我们能健康而愉快的度过夏天。
夏天容易发病有三条原因:第一、因为夏季酷热容易发生中暑。第二、天热容易吃生冷的东西,而夏天的气温又有利于细菌生长,食物易于腐败,这就造成了患痢疾和其它肠胃炎的可能性。第三、蚊蝇在夏季孳生,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除四害讲卫生是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就拿痢疾来说吧,据北京市个别地区的统计,1958年较1957年痢疾发病率下降了60%,今年1至5月份又比1958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这就是除四害讲卫生预防疾病的效果。苍蝇就是传播痢疾和其它肠道传染病的媒介,此外肠道传染病还可以从自己的手和不洁的饮食物或食具带来细菌。人手的接触面最广,如像用手同朋友们握手,用手去数钞票,用手推厕所的门等等都可能使你沾上一点细菌,细菌又是那样的小,有时千百万的细菌在你的手上集居起来,甚至你还觉得你的手是十分洁净无尘的。沾上细菌的手,去拿窝头馒头送进口里,就有效地帮助了细菌进入你的消化道。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脑炎等疾病。近年来这些病的发病率也大大的下降了,例如全国近40%左右的疟疾流行地区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疟疾。这又一次说明了除四害讲卫生的巨大成果。不要看我们打扫卫生时辛苦,其实我们每个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卫生运动的很大益处,所以这个运动还要深入的展开,彻底的消灭四害,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将会受到更大的益处。
发生中暑是暑热给我们带来的又一种坏处。它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是恒温的,人在生活和劳动中都要消耗热能,所以人要吃进食物,在身体内不断氧化不断产生和供应热能,但是人体要维持摄氏三十七度左右的恒定的体温,就必须把多余的热量放散出去。人体放散余热主要有四种方式,即传导、辐射、对流、汗水蒸发,当然还有呼吸和大小便等也可以放散一定的热。传导、辐射、对流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周围的气温比体温要低一些,如果气温与体温很接近甚至还要高些,这就很困难了,剩下的就只有依赖于出汗蒸发,汗水变成水汽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但如空气的湿度大,水汽已近饱和时,蒸发也就不容易。还有人在大量出汗以后,损失很多水分,水是生理上最需要的东西,汗中还带有盐分,大量出汗会使盐耗损过多,而盐是维持身体内水分的正常张力、酸碱平衡以及肌肉的紧张度等不可缺少的因素,失盐太多,可以引起肌肉抽筋。在高温的条件下,或者在烈日直射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特别是重的体力劳动,由于高热的影响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余热放散困难或脱水失盐太多,就有可能发生头昏、头痛、眼花、四肢无力甚至昏倒,这就叫做中暑。中暑同样是可以预防的,如像高温环境下工作,就要有通风防暑降温的设施,准备一些清凉或者带盐的饮料。在开始出现头昏不适的感觉时很快到荫凉通风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喝些清凉的饮料以及服用一些解暑的药物。
“凡事豫则立”,懂得了这些道理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有效的防止疾病,使我们在夏天生活得健康而愉快。


第8版()
专栏:

新邮票
邮电部将在7月1日发行“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面值为四分和八分两种。二种图案均用1919年“五四”运动为背景。第一图前景是在马列主义光辉旗帜下,前进的中国革命青年;第二图以工、农、商、学、兵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奋勇前进等形象为前景。邮票用影写版三色套印。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在今天的日历上

一颗大陨星
五十一年前的今天,1908年6月30日上午七点钟,在中西伯利亚的天空,有一个雪亮的火球飞速地从东南向西北掠空而过,紧接着发生了隆隆般的响声。地面上也好像发生地震一样:门窗的玻璃碎了,许多旧建筑物也倒塌了。
这是一个几十万吨重的大流星落在中通古斯卡河以北所引起的现象。当时从叶尼塞河到勒拿河之间一千五百公里的范围内都曾看见,爆炸声则在直径为二千公里的范围内都曾听到,世界各地的地震仪上都有地震波纪录下来。流星降落后的头几夜中,夜天光非常明亮,甚至在高加索,不用点灯就可以看报。
像通古斯卡这样大的巨型陨星,至今发现的只有十个,其中最大的两个都落在西伯利亚。另一个于1947年2月12日上午十一点钟,落在海参崴附近的老爷岭山脉中,因而称为老爷岭陨星。
据苏联科学家们研究:老爷岭陨星和通古斯卡陨星不同。前者是从地球后面追上来的,速度只有每秒十一到十二公里;后者是迎面冲向地球来的,速度大到每秒五十到六十公里。所以尽管通古斯卡陨星比老爷岭陨星大得多,但由于速度太大,在空中都烧毁了,地面上难以找到它的碎片。老爷岭陨星由于速度小,落在地面上的碎片就比较多,现在已经收到三十七吨碎片。利用这些碎片可以直接研究天体的化学成分。
通古斯卡陨星碎片难以找到这件事实,苏联罗基昂诺夫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说:陨星引起爆炸的原因并不是陨星本身,而是由于它以高速飞行时所产生的冲击波所致。他作的一些计算证明,直径为三十到一百米的陨星,每秒以十到五十公里的速度运动时所产生的冲击波,相当于一千万吨炸药的效应,比原子弹厉害得多。幸而地球有大气作盾牌,人类得免于这种“宇宙炸弹”的袭击。因此,他认为通古斯卡陨星的碎片不应在爆炸中心去找,而应在中心的西北方向即目前尚未考察的方向寻找。所以对于通古斯卡陨星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
这些大陨星都是从哪里飞来的?过去几年总认为是小行星和地球相遇。但最近苏联科学家卡赞切夫提出了通古斯卡陨星是来自火星的宇宙飞船。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如何,还要等待以后研究。
(云平)


第8版()
专栏:

牡丹鸽子 (首都第五届国画展览作品) 于非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