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太阳的光辉
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陶铸
谁都知道,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的标志。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是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待问题的。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为:主观和客观上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主观认识客观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而想一下子就把工作做得十全十美,完整无缺,愿望虽然是一个好愿望,但是它不合乎实际,是个没法实现的好愿望。因此,我们从来就不认为我们的工作会百分之百的正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党是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到底的政党,因此,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失掉缺点和错误外,任什么都不会失掉。而得到的却将是使工作更顺利的进行,是广大人民群众更热烈的拥护。本来,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说来,这是很老的道理了。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不懂得或是懂得不够深刻。
有的人怕谈缺点和错误,也许是从维护我们的事业出发吧,他们认为一谈就会影响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影响我们所做的工作的正确。要知道,像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在正确的路线引领下,成绩总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总是次要的,而且总是要被克服和改正的。远的不说,从开国十年来的情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十年的时间远远地超过了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的成就。尽管如此,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十年来的工作丝毫没有缺点和错误。我想,认真地对待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无损于我们事业的伟大与工作的成绩。相反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成绩的巨大,才能更好地在今后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常想到太阳的光辉。我看用太阳的光辉来比喻我们党所领导着的、六亿人民所从事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试想想看,山川大地壮丽奇瑰,可谓多采多姿了,但如果没有太阳的照耀,它将顿然失去光采;万物生灵蓬蓬勃勃,可谓生机万类了,但如果没有太阳的浴泽,它们将逐渐枯萎以至死亡。更不要说,太阳的光与热给我们的生存所带来的所必须的东西了。
我看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点理解得是很深刻的。他们用“黑夜”来形容过去剥削阶级的统治;他们以“漫漫长夜何时旦”的心情来渴望解放,争取解放;他们以“东方红,太阳升”来形容我们伟大事业的朝气勃勃;他们以“如日之恒”来祝福我们伟大事业的日益发展和巩固;他们以太阳来歌颂我们的事业,歌颂我们的党和领袖。这都是很明显的例证。
但是,又有谁说过太阳毫无缺点呢?尽管太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但总还是有人批评太阳的某些过失。譬如当大暑天骄阳似火,晒得人们流汗的时候,人们就会埋怨,说太阳的光和热发射得过分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本身上还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可以不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了它的灿烂光辉呢?没有。我想,我们的党,我们的党所领导下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如此。我们用不着怕提缺点和错误,相反地,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以及工作中所取得的胜利和成绩的巨大性以后,我们更应该虚怀若谷地倾听大家议论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它将会帮助我们大踏步地前进。这本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但我们往往在工作顺利的情况下,把这种作风忘掉了。
有些同志不愿听缺点和错误,还由于缺少一种革命者所必须具有的宽阔胸襟。还是看看那普照大地的太阳吧,你看它从朝到晚,把它的光和热照在每一个角落,从不吝惜,从不偏袒,从不计较报酬,它那样大公无私,那样一心一意地为人民发射光和热;这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如果有了这样的胸怀,还有什么容不下的东西呢?还为什么不能听取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尤其是当他理解到缺点和错误的改正和克服,对人民利益将更大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革命工作者,不都是应该具有太阳一样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吗?
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做了。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我们同六亿人民一起,对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抱着强烈的愿望,奋不顾身地工作着,难道这不是太阳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么?我们既然有这样一种崇高的强烈的愿望,既然有这样一种奋不顾身的工作精神,那我们为什么怕提缺点和错误,为什么怕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呢?
要知道,由于我们主观上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在工作中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所以,我总认为,一个好的革命者,只要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不在于工作中有没有缺点和错误(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而是要认真地对待缺点和错误。在工作中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除非他不做工作。一个政党也是如此。
同样的问题,还有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问题。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无疑是非常恰当的。但是,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谈一个指头;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有些同志听不得人家的批评,看不得人家的批评文章,一听到看到就跳了起来,说人家为什么不看到九个指头,说人家为什么否定我们的成绩。这是片面的看法,对我们的事业是有害的。
我认为,只要是本着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我们应该允许大家自由地议论,九个指头可以议论,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可以同时议论,一个指头也可以议论。我们的事业本身早已证明,一个指头,正如同太阳中的黑点也仅只是黑点一样,指出来正应该欢迎,为什么要反对呢?孟子说:“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如果说一个古君子能做到这样,一个党员,一个革命者,就更能做到这样了,因为我们为群众工作之心,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知比古君子要高多少倍。
有些同志还怕谈缺点会被反动派利用。我看这一点不用怕。因为我们不谈缺点他们也会造谣中伤。他们就是唯恐我们不“天下大乱”。所以,从骨子里来看,反动派是怕我们谈缺点的,因为这将对我们的事业更加有利,而对他们却更加不妙。
为了我们的事业有着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也希望有些同志不但善于听取别人议论成就,也善于听取别人议论缺点和错误。
(1959年5月中旬于汕头)


第7版()
专栏:

在工业战线上继续大搞群众运动
杨永直
1958年我国在工业战线上取得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这条经验,应该在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继续发扬光大。
我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要变贫穷为富强,落后为先进,不进行工业革命是万万不行的。要进行工业革命,就不能不依靠亿万群众,也就是不能不大搞群众运动。
既见人的作用、又见物的作用
工业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人们用更好的生产工具和更高的生产技能生产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资料的问题。因此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也就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随着生产工具的变革,人们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运用生产工具的本领也随之提高和发展起来。生产工具变革了,劳动经验、劳动技能发展了,那么丰富的物质资料的产生就有了可能。在这一伟大的斗争中,看不见“物”的作用,看不见生产工具、原材料、机物料等等的作用是不对的。我们大闹群众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物质财富的贫困状况。我们是唯物论者,看不见“物”的变化,或不重视“物”的变化,那显然是不对的。
可是,一切物质财富究竟由谁创造,一切劳动经验由谁来积累,最先进的劳动技能究竟由谁来掌握,各色各样的生产工具究竟由谁去变革、改造?归根结蒂,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离开人,离开人的劳动就什么也办不成功。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是生产工具的发动者,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俗话说:“事在人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见人不见物”的观念固然不对,“见物不见人”的观点则尤其错误。
加强对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
要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就要大做人的工作。做人的什么工作呢?自然是做人的政治思想工作。那就是说,要大搞群众运动,大做人的工作,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大搞政治思想运动,大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因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着自然界,而且彼此互相影响。如果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互助合作、集体主义的关系,那么这种生产关系,就能迅速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如果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关系,那就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搞工业,在我国工业化的革命斗争中,有有革命干劲的和没有革命干劲的,有保守落后的和先进、进取的,他们之间都形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无不反映在生产上,因为他们是以不同的目的和方法来实现社会生产的。对待生产还有摆老爷态度的,还有垂头丧气丧失革命气概的,还有半心半意或是三心二意的。也有具有冲天干劲但缺乏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也有只冷不热缺乏革命干劲的。也有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敢想、敢做的,也有如小脚女人,顾虑重重,东摇西摆的。这一切意识形态,思想方法,无不在各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无不影响着群众运动的前进和发展,无不影响着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就要同时大大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才能保证运动健康地蓬勃地发展。
要做人的工作,就要关心人,关心工人群众的思想、生活、生产技能,关心群众的一切。社会生产的发展,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能够自动完成的,社会生产是要人去完成的。人是开动机器、操纵机器、制造机器的,人消极了,落后了,机器也就消极了,落后了,人积极起来,先进起来,机器也就积极起来,先进起来。所以凡是热心社会生产发展的,就应该热烈地关心人,凡是热心于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的,就应该热烈地关心人。
进行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
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是广大群众认识社会生产发展客观规律的运动。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我们认识了一部分,但还有很多客观规律我们并不懂得。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只有千千万万的物质资料生产者行动起来,人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人人努力去认识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掌握它,并运用它,才能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度向前发展。要认识社会生产的客观规律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要掌握它、运用它则需要新的技术。因此,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就需要大闹文化革命,大闹技术革命。我们要接受前人的经验和外国人的经验,但千万不能被这些经验所束缚。因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虽有其普遍性,但还有其特殊性。不从事物的特殊性出发,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乱套,那么认识只能是枯槁的和僵硬的东西。有人认为在棉纺厂里加快车速是不行的,因为国际规定的临界线一分钟一锭只能由九千转到一万三千转,再多是不可能的了。可是在1958年,我们许多棉纺厂的锭速却由一分钟一锭的一万五千转转到一万六千转。速度加快了,效率提高了,产量增加了,质量也好了,国际规定的临界线打破了。若问为什么如此,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认识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的时候,运用了群众的力量,运用了群众所创造的洋土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结合、少数和多数结合、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相结合的结果。于是教条主义被冲破了,老经验被突破了,新的经验被创造出来。
广大群众从操作方法、生产工具、产品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技术革命,并运用文化科学知识使手工操作、机械设备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这是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的主要内容,离开这个内容,就不可能有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
向群众交“底”要群众作主人
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就是大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与工人的联系与全体无产者的亲密联系是搞好群众运动的根本关键。实行工业革命只靠领导者的经验是不够的,必须以工人群众的经验来补充领导者的经验。
在工业战线上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有先做群众学生,再做群众先生的精神。即既要向群众学习,又要教育群众。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能走群众路线,不善于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生活情况,不善于运用共产主义的原则去教育启发、提高群众的觉悟,仍然不能走群众路线。我们同群众的联系,愈能向他们学习,愈具有平等待人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风格,就愈能联系他们;愈能教育群众,群众共产主义的觉悟愈高,也就愈能联系他们。因此,要在工厂企业里大搞群众运动,领导干部就必须继续发扬整风精神,深入现场,深入群众,熟悉群众,熟悉生产,以一部分时间参加劳动,更好的和群众打成一片。
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应当向群众交“底”,应当把我们的理想,一定时期的生产计划,技术措施,实现计划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向群众交代清楚,放手发动群众讨论、修改、补充。交“底”的目的,是使领导心中之数成为群众心中之数,以群众心中之数补充领导心中之数。对于生产规律的掌握,一人或少数人心中有数是少数,少数往往是不全面、不透彻的。群众心中有数是多数,领导同群众结合,由少数到多数必将引起事物或认识由量到质的变化。群众心中有了数,群众成为生产的主人。一人当主人,少数人当主人,不如多数人当主人来得好。群众的多数当了生产的主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自觉的发扬起来,从而自觉地学习文化,钻研技术,挖掘潜力,战胜困难,以先进而又切实的姿态实现生产上的不断变革,不断跃进。
上海国棉十三厂,加快车速之后,细纱断的很多,有时一台车细纱几乎全部断光,只剩下一根。可是一当群众觉悟起来,当了生产的主人,广大群众就振臂而起,为降低断头而斗争,机动、保全部门工人为消灭机械断头而战,挡车女工为提高操作水平而战,青年工人为供应机物料而战,其他车间工人为支援细纱间而战。全厂上下,人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个个搞技术革命,操作革命,结果,车速加快了,断头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产量增加了,这岂不又是生动的一例么?
经常提出鼓舞群众的口号
工业战线上群众运动的口号要随着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和运动不同的进展程度,不同性质的矛盾,随时变换,要善于提出切中时弊,富有吸引力量,不断鼓舞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到另一个胜利的口号。
1958年,上海工业战线上群众运动的开始,提出了大整大改的口号。继之又提出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继之又提出反保守、反浪费的口号,继之又提出比先进赶先进比多快好省的口号,继之又提出继续整改,大闹技术革命的口号,继之又提出跃进再跃进的口号。广大职工群众,在这一系列的口号吸引下,投入不同时期的生产斗争。这些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不断出现新的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矛盾的斗争过程。在一个工厂、企业里同样如此。当生产质和量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应当引导群众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当劳动生产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况的时候,就应当引导群众搞技术革命,操作革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人与人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正常的状况的时候,就应当进行整风,克服三风五气,变革生产关系。当工厂的管理工作与车间生产的矛盾成为突出问题的时候,就应当改进生产管理,实行两参一改。当指标提得过低,出现保守思想的时候,就应当反对保守,树立先进的指标。当指标提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超越客观条件的允许程度的时候,就应当提倡冷热结合,提倡科学分析。
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是事物矛盾不断出现,不断克服,不断统一的反复斗争的过程。如果要出色的领导工业战线上的群众运动,就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学会认识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本领。在工业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是成千成万的工人群众在矛盾的斗争中学会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运动,这一运动的辩证发展,将大大提高我国工人阶级唯物辩证主义的实际运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发展社会生产上的具体运用。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科学书籍和翻译书籍的出版
一九五六年苏联均占第一
根据不久前发表的1958年联合国统计年鉴所载关于各国书报出版情况的报道,1956年苏联出书总数五万九千五百三十种。这一年苏联出版的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书籍占世界第一位。1956年在翻译书籍出版方面苏联也占第一位。这一年三十个国家共出版二万七千六百十七种翻译书籍,苏联占了四千六百四十一种。据报道1957年的出版情况是:(年鉴中没有1956年以后的有关苏联的数字)按出版书籍的内容来说,这一年出版哲学书籍最多的是日本,出版宗教书籍最多的是印度,出版理论科学书籍最多的是英国。这一年新闻纸消耗量最大的是美国,占全世界新闻纸消耗量的50%(但较1956年减少3%),其次是英国,占8%(较1956年增6%)。各国日报的销售量最多的是英国,每千人有五百七十三份,其次是瑞典,每千人有四百六十二份。随后是:卢森堡、芬兰、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美国(每千人三百三十七份)。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第一次国际蒙古语学者大会
将在乌兰巴托召开
根据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大学教授德·策伯格密德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文艺报”第一百二十期发表的答读者问文章表明,第一次国际蒙古语学者大会正在积极筹备中,这次大会将于今年9月1日到7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大会筹备委员会已向苏联、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美国、印度、日本、西德、英国、法国、芬兰、土耳其和阿富汗等国的三十四位著名学者发出了请柬。蒙古人民共和国将有策·达木丁苏伦等十四位学者参加。他们和出席大会的其他各国学者均将在大会作学术报告,他们准备提出的报告有关于蒙古文学遗产问题(达木丁苏伦)、关于蒙古语音问题(洛布桑旺丹)、关于蒙古国立大学蒙古语文研究任务问题(帕格瓦)、关于蒙古人所著蒙藏词典问题(多尔济)、关于蒙古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仁亲)等。为了配合这次大会的召开,蒙古人民共和国将出版一系列有关蒙古语言著作方面的研究丛书,例如,“蒙古研究”丛书(约五十印张)、“口头文学研究”丛书(四十余印张)、“蒙古文字碑铭”丛书(二百七十印张)等。会后各国学者将参观历史遗迹和利用图书馆进行工作。文章说,这次大会将有利于发展蒙古语言科学和扩大蒙古语学者研究成果的交流。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英国哲学家罗素新著
“常识和核武器战争”
世界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柏特隆·罗素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常识和核武器战争”。他在书中论述了核武器战争的灾难性,他指出,小规模的战争会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现在还没有看见禁止制造核武器保证,因此,防止核武器生产的唯一的办法是避免战争,并逐步地消除导致战争的紧张根源。他认为资本主义同共产主义之间的纠纷不应该被看成严重到足以毁灭半个世界的理由。他认为,意识形态的狂热和好战的民族主义必须予以制止,而对对方的真诚不妨合理地轻信一下,他主张台湾应该归还中国;一切外国军队必须撤出欧洲。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一九六○到一九六一
将大规模勘探印度洋
南非联邦国家物理研究实验室海洋科学处处长安德生不久前宣布,在1960年和1961年将对印度洋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勘探,估计有十五个国家参加,并将使用苏、美、英、法、日及其他国家的约二十艘船只。勘探的目的是得到关于水流、海底温度和地质结构等方面的情报,并希能对解决将原子废料倾入深海的问题有所帮助。开普顿或德班将作为勘探基地。南非联邦国际地球物理年委员会正在为这次勘探进行准备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