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北京师大附中学生 王敏茹 李宜玮 沈长宁
六年的中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将走向新的生活。这个时刻对于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今后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呢?这是每个人都要慎重考虑的。
我们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考师范,到祖国教育战线上去!但是我们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认识得并不深刻,我们非常渴望听听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教导。这一天终于来了。
一天下午,大家最敬爱的徐老接见了我们,并且对我们考虑志愿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极重要的指示。
我们走进花园时,徐老正在一把藤椅上坐着。他一见我们走来,就连忙起身迎上前来,和我们亲切地握手。徐老一面问我们的情况,一面请我们坐下。我们向徐老问过好以后,就把我们一些同学对待考师范的一些想法和问题向徐老谈了出来。对于每个问题,徐老都作了详细的解答。尖端科学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要小看教师工作。一个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过去觉得尖端科学特别重要,要求的人材高,功课好、品质好的同学都应该到尖端科学事业的岗位上去;而师范不太重要,一般的同学去学师范也就足够了。
徐老听了我们的话以后,说:“尖端科学当然是很重要的;同时,‘能者为师’,不一定只有学过师范的人才能教书。师范既要学教育的专门知识,还要学广博全面的科学知识,这样教起书来会更好一些。”徐老还说:“科学是发展着的,但它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识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教师传播知识,谁能一个人搞出个尖端呢?不要小看了教师的工作,一个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的教育事业水平不是都很高吗?苏联如果没有那样发达的教育事业,怎么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就在科学上超过美国呢?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今后也要有很大发展的。”
徐老谈到这里停了停,慈爱地望着我们,我们也互相看了看。是呀!我们祖国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各方面都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祖国需要多少掌握高度科学文化的建设者呀!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没有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又怎么能成呢?一年多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可是离需要还远得很啊!我们的教育事业还要有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一个很大的改变,谁能说这样的事业不重要呢?
接着徐老又强调说:“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师本身的好坏往往影响学生的好坏。一个人不仅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社会知识,就是说要会作人。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把他染成红色就是红色,染成黑色就是黑色。小孩子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要让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建设者,这就首先要有又红又专的教师。所以我们的教师都必须有优秀的共产主义品质,不然,怎么能对孩子们有好影响呢?”徐老谈到这里就非常激动地回忆起自己六十多年的教育生活。徐老从十六岁就教书,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革命者来。徐老说:“我从前教书的湖南第一师范是个红色的学校,那里出来的学生很多都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他还非常感慨地说:“很多好教师都是好党员,像毛主席、李维汉、张鼎丞,还有在长征时牺牲的何叔衡同志也都曾作过小学教员呢!”
我们自己好好地想了想,如果没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好教师,我们今天会怎么样呢?我们非常希望能有好的老师来教育自己,可是自己却不愿意去作老师。如果没有一批有热情有理想的优秀青年来从事教育工作,来继承先辈的事业,祖国的教育事业怎么能有飞跃的发展呢!社会主义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出色要大家出色。再说,一个人的前途并不决定于你的职业,而决定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只要你是为国家就会有前途。
我们过去还曾经想过:当教师只是学习别人已得的研究成果,再传授给别人,不能有发明创造,不如搞尖端轰轰烈烈。搞尖端钻几年就可以有所成就,而当教师就太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意思。教好了,学生说:“这个老师还不错”;教不好,意见一大堆,太不合算。
徐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很严肃地说:“有些人不爱考师范,是受了旧社会的影响。那些人不考虑这也是国家需要的,这种不为集体只为个人的思想是没有出路的。”
徐老接着又谈到前途问题:是不是只有搞尖端才有前途,搞师范就没有前途呢?他说:“社会主义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出色要大家出色,要我们的事业出色,而不能一个人出色。再说,一个人的前途并不决定于你的职业,而决定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态度,只要你是为国家,有热情,肯用脑,关心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就会有前途,有成就,而思想上的懒汉不论他多么聪明,也将一事无成。所以一个人要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不要总想‘跳行’。古语说得好‘行行出状元’嘛!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对我们国家有利,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去作。”
是呀,徐老的话是对的。如果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并没有换来什么特殊的荣誉,而只是给社会作了某些贡献,别人也并不知道有自己这样一个人,那自己就不愿意去作了。这是什么思想呢?只想“闻名于世”,不能“默默无闻”。这样怎么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呢?祖国需要的是无数的无名英雄!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特殊,就必须搞特殊的工作。共产党员是特殊的人,可是他们什么工作都做:低的干,高的干,没有人干的自己就去干。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我们又问:“有些同学觉得师范是国家需要的,可是搞尖端也是国家需要的呀,那有什么错呢?”
徐老说:“当然,我们各项事业都需要人来作,尖端科学对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的尖端科学也要有发达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基础。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都需要无数的人来完成。这里面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特殊,就必须搞特殊的工作。共产党员是特殊的人,可是他们什么工作都做:低的干,高的干,没有人干的自己就去干。共产党员总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应该有集体的事业心,而不是个人名利心,所以我们就应该去作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现在祖国的教育事业需要很多人,这就需要很多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走上这个岗位。你们能决定搞这个工作,很好,希望你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作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徐老最后还拍着我们的肩膀亲切地说:“我非常高兴你们都作我的同行。”他又说:“可要注意身体啊!作教师也需有适当的运动和休息,身体坏了可是国家的损失。”望着和蔼可亲的徐老,我们真有说不出来的激动。
是的,我们都是共青团员,是在党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党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要求我们继承前辈的事业。但是,我们过去还总想挑挑拣拣的,想考师范,又舍不得扔下尖端。最初我们考虑自己条件时总是只强调上科技,航院……是合适的,就没有很好考虑考师范也很合适。考师范不也是祖国需要的吗?而自己又有一定的条件,为什么不报考师范呢?听了徐老的话,使我们更懂得了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觉得过去自己为国家想得是太少了,更觉得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对的。我们决心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附图片)
徐特立同志正在和师大附中应届毕业生谈投考师范问题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6版()
专栏:

人民需要教师 教师无上光荣
天津师大新老同学座谈人民教师工作
本报讯 记者黄晓报道:天津师范大学为了帮助四年级学生了解将要开始的工作,最近组织了一系列的新老同学座谈会。在这些座谈会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和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亲热地交换了彼此对作教师工作的感想。
历史系应届毕业生杨承训,认为教师工作是一种光荣的职务。因为他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使他看清了这一点。他说:“我的家几辈子没有念书人,村上没有一个大学生。当我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农业社就要求我回家乡去教书。那时我就想过: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渴望着知识啊!从那时起,我决心选择教师的职业。在师范大学念书期间,到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实习,学生里有一位头发斑白了的老干部对我讲:如果分配几个像你们这样的教师到我们这里来,就会使我们很快地学好文化啦!还有一次,我们到开滦煤矿作社会调查,工人同志们问我:“你们这些大学生将来干什么啊?”“教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个工人听了十分高兴地对我说:“那么,你们毕业后到我们这里来几个好吗?我们非常需要教师啊!”
当然,由于自己还年青,没有经验,从大学校门走向讲台,不是样样事情都顺利的,有许多事要经过自己的摸索和体验,接受前人的经验,进一步充实自己,才能把教育人的工作逐渐学会、学好。1955年毕业的李德元就是这样的,他在座谈会中讲述了自己初作教师时的一段经历。李德元到校的那一天,师生们热烈地欢迎了他。分配给他的工作是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当天下午,便开始了第一堂课。最初,他板起面孔,很严肃地给学生上课,以为那样学生就会尊敬他。结果却相反,一下课,学生远远地逃开了他。日久天长,李德元不免有些苦闷。后来一位老教师告诉他:你要了解少年们的心理,必须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于是,在学生们下课后,他试着和学生们谈心。学生回家时,有时他还伴学生走上一段路程。半年以后,李德元差不多和他所教的学生都熟悉了,学生们所作的、所想的,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学生们就同老师有了感情,对老师无话不讲了。李德元说:“我作教师四年,一年比一年感到责任重大。自己慢慢体会到了,生活在学生之中,一定要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例如,学生在上自习时,自己也就在这个时间学习,学生来向老师问功课,看到老师也在读书,自习就更专心了。
这时张素云站起来讲她的经历。她还在中学的时候,看过电影“乡村女教师”,自己就想将来作个教师多好啊。1955年大学毕业了,她曾经是一帆风顺地走过了最初的道路。她一开始就教初中三年级,教得不坏,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出名的学校——南开中学(现在的天津第十五中学),第二学期便当了班主任。于是,自己有点满足起来,不再刻苦钻研业务,和学生关系也逐渐淡了,开始失掉了学生们的尊敬。伟大的整风运动惊醒了她,使她重新振作起来……她在会上感慨地谈到自己:“三年走过的道路,不是一开始就到了平坦的道路上的。要真正克服自己的缺点,热爱自己的工作,才是事业的开始!”
对教师的最大安慰,对教师工作的最高报酬,也许是那些毕业后的学生,从天南地北,从各个工作岗位上写来的信吧?这些字迹是这样熟悉,稚气,但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的怀念……作为一个老师,读着这些信的时候,就像看到自己亲手栽培的幼苗,长成了大树,结出了果子,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工人看到了发光的产品!1955年毕业的一个华侨学生陈如意,在座谈会上读着学生给他的信,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个座谈会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未来的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岗位是重要的、光荣的,千百万学生在等待着他们。
(附图片)
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了解将要开始的工作,天津师范大学最近组织了一系列的新老同学座谈会。这是他们在交谈对教师工作的感想
本报记者 崔占柱摄


第6版()
专栏: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
——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柏生
一个仲夏的傍晚,在一座小花园里,微风送来幽香。八十二岁的革命老教育家徐特立,病后刚刚恢复健康,就在这儿亲切地接待了一群高中毕业生。
像慈祥的老祖父在静静的夏夜里和孩子们讲故事一般,徐老坐在一张藤椅上,青年人坐在他身旁的石凳上。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青年人把自己火一样的志愿——去进师范,告诉给徐老。教了几十年书的徐老,亲切地望着这群后继者,赞美他们的志愿,支持他们的要求。
徐老亲切地告诉青年们,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正因为这样,学师范也就需要学习、思想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来学。
谈到教书,徐老接下去说:“当然并不是只有学师范的人才能教书。可是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教师,教起书来总要比较好些。何况学了师范,已经初步树立了做人民教师的思想感情呢!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徐老不正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位老教育家吗?他是怎样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莘莘学子”啊!那些和学生共艰苦,时时刻刻关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事迹,多么感动人啊!徐老在长沙女子师范教书时代,曾经一身兼任校长、教员和校工。每天除教课外,还亲自摇铃,扫地。夜晚,他还要坐在煤油灯下为学生批改作业。在长沙师范以及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教书时代,徐老经常在熄灯后到学生宿舍去巡视,关怀学生的睡眠和健康。因此,那时第一女子师范的女学生们就亲热地称呼他叫“外婆”。甚至现在还有些他当年的学生到北京来的时候,还要亲切地探问“外婆”的健康呢!
在徐老严肃地说过“一个人要想轰轰烈烈地搞什么,对社会作出贡献来,那他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以后,青年们的思想更加豁然开朗了。他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以能够生活得这样幸福,不就是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换取来的么?革命先辈常常前仆后继地把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那是多么大的代价!难道我们学师范做人民教师,为祖国培养新的一代,这点小小的贡献都不肯给社会么!”
沉默了一下,青年人都在回味着徐老的话。徐老又说:“一个人如果思想好,学习热情,又肯用脑,对各种事物也比较关心,那他的进步是很快的,所学得的知识也就会不断增加。这样的青年,无论学什么都好,都会有成绩,有前途。”
徐老,这位老教育家、老革命前辈,这时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情景来。他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因那个学校是个革命的红色学校,我和许多师生都一起接受了革命的影响,那时真是师生互相帮助进步,许多好教员、好学生都是好党员,可惜我的许多学生都已为革命事业牺牲了。”
徐老十六岁的时候,就在乡村教蒙馆,全年只得三串铜钱,可是那时买一部“十三经注疏”却要十五串铜钱。教育事业在那个时候是无人过问的。徐老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教书生活来,他感慨地说:“我过去想学师范都没有你们这样好的机会呢!我只上了几年蒙馆。到我十六岁时,就去教蒙馆,以后我又教小学、中学和师范,一直教了几十年的书。我因为热爱自己的教书职业,把自己的收入也拿出来办学,没钱时,我就出力。就这样边教边学,“水涨船高”,我获得了许多知识。”
徐老的回忆,深深地感动了青年学生们,也感动了我。毛主席在二十多年前祝贺徐老六十寿辰的信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亲切地道出了学生们对教师永远敬爱的心声。一个人是永远不会忘记教导过自己、培养自己成长的教师的。他们总是经常充满了感激之情来回忆自己的老师的。
静谧的黄昏,青年人个个屏静着。徐老循循善诱的声音,透过了仲夏的暮色,深深地响在青年们的心上,记在青年们的心里。


第6版()
专栏:

中学生们,怎样选择?
薛雅
不同的思想,决定不同的志愿。好的志愿,一定是经过了正确的选择。
在旧社会里,许多中学毕业生报考了师范学校;在新社会里,有更多的人报考师范学校。从表面上看,都是选择了教师的志愿,可是他们的思想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在旧社会里,有些中学生因为家境不好,上不起大学,才考了师范学校,将来好找个糊口的工作。在那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为了吃饭问题,真不知道断送了多少青年的宝贵青春,埋没了多少有才能的青年!新社会的中学生,报考师范学校,就像报考其他学校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他们要把六亿人口的又穷又白的国家,变成一个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国家。他们既没有失学的痛苦,也没有失业的威胁,就像自由的天使一样,可以在祖国的自由广阔的天空下,任意翱翔,要飞多高就飞多高。他们不知道“迫不得已”为何物,他们一心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尽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才智。
可是,中学生中间也还有极少数人,对报考师范学校的看法,受着旧社会的那种看法的影响。有些中学毕业生说,我要报考工科、理科,学尖端科学,将来扬名世界。有的看到有些同学报考了师范学校,就认为是不敢争取上游,不敢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甘居中游,打算冷冷清清地平庸地活一辈子。事实真是这样吗?
请看,在那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人们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不可得,哪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更有千百万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在我们新社会里,情况完全两样。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还要过渡到共产主义去。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优秀的青年,正踏进又红又专教师的行列。这不是没出息的工作,而是崇高、光荣的事业。党和国家随时随地关注教师工作,帮助教师提高、再提高。在祖国晴朗的天空下,中学生们永远抛掉了“失学”、“失业”的痛苦,永远挣脱了“生活无着”、“前途暗淡”的锁链,你们应当像自由的小鸟,无拘无束地飞翔,可是,你们中间的那些人却让那看不见的绳索绊住了脚,飞不起来,飞不高,这真要警惕啊!
单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选择,不可能是正确的选择;从个人出发的志愿,也是难能达到的。有了个人主义思想的人,即使选择了工科、理科,或其他什么专科,都难能有好的结果。很显然,在新社会里,个人主义到处碰壁,这种人才叫人看不起呢。从个人的小天地里打圈子的想法,同新中国青年为了祖国光明灿烂的未来而贡献一切才智的理想,不是相距太远了吗?
当你们要报考新的学校的时候,面临着选择志愿这个问题,中学生们,请你们选择吧!


第6版()
专栏:迎接首届全运会

最后三十秒
——记上海女篮胜解放军队
五十五比五十三,上海女子篮球队在最后三十秒钟内,以二分之差,胜解放军女子篮球队,荣获全运会篮球分区预赛杭州竞赛区女子篮球冠军。这一场历时三十六分钟的白热化战斗,自始至终紧紧地吸引着近四千名观众。
自预赛开始以来,这两队都是五战五捷,取得了决赛权。为了夺取冠军,双方在思想上和战术上都作了充分准备。在紧张的比赛中,队员们的干劲、球艺,基本上都发挥出来,打得既勇又快,既巧又稳。
球赛开始,双方面临强敌,都以主力上阵。解放军队以许敏、王文菁、陈常凤、曹若献四名运动健将和石文苑组成快攻的双中锋阵容;上海队由盛妲妮、徐建华、王慧珠、徐为丽四名运动健将和主力陈敏英,以反击性联防迎战。中圈球起,互有争夺。一分钟时,上海队王慧珠和解放军队陈常凤先后罚中一球,一比一。解放军队接着几次快攻,中锋许敏、王文菁都连续传切成功,以七比四领先。上海队场外喊停,换上运动健将王佩珍,场上五员健将一面积极加强防守,紧逼盯人;一面抢篮板球快攻,局势稍有起色。一度追到十二比十四,仅相差一球。以后解放军队也调上运动健将葛莉。这时场上十员虎将,角逐激烈,互有上下。上半时铃响,解放军队以三十比二十五领先。
双方重整旗鼓,易地再战,短兵相接,高潮迭起。结果是三十一比三十一。这时,解放军队当即发起猛攻,前锋许敏、陈常凤锐不可当,出现了截球快攻的精彩场面,一度以四十三比三十三,胜上海队十分。上海队采取了一贯的轮番战法,沉着应战,王佩珍几次中距离投篮,屡次建功,又追到四十八比四十八,观众掌声四起。旋而,双方越战越猛,上海队谢蕴怡篮下跃起,又获两分,解放军队王文菁罚中一分。这时铃声已响,时间已到最后三分钟,场上比分五十比四十九,上海队领先一分。
决定胜负的时刻到了。上海队求胜心切,在抢球中犯规,解放军队葛莉罚中一分,五十平,四次拉到平局。解放军队喊停,部署最后战斗。终场,时间只有最后二分钟,全场空气十分紧张。双方队员互有犯规罚球,先后又拉成五十一平、五十三平,胜负难分。最后三十秒钟了,解放军队许敏不慎阻挡犯规,被上海队盛妲妮罚中一分。底线发球,解放军队快传反击,力图挽回败局。不料球刚传出,被上海队前锋截获,几下快传,王必秀刚要切入上篮,解放军队葛莉打手犯规,终场铃声已响。王必秀又罚中一分,上海队终于在最后的紧张关头,以二分之差,战胜强敌解放军队,而获得分区预赛杭州竞赛区冠军。


第6版()
专栏:迎接首届全运会

争夺激烈 勇敢顽强 作风良好
全运会球类预赛打得漂亮
一些较弱的队勤学苦练在比赛中开始占上风
据新华社28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足、篮、排、手、棒、垒球分区预赛,已经全部结束了。预赛从5月27日到6月27日共举行了一个月。参加预赛的三千多名运动员中,包括二十多个民族,共组成了二百一十四个各类球队,他们在全国二十个城市举行了五百五十九场循环比赛,吸引了几十万名观众。这是我国对这六项球类实力的一次盛大检阅。
新手多、干劲足、争夺激烈,是这次预赛的突出特点。参加比赛的三千多名男、女运动员,年龄大多在二十岁左右,其中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全国性球类比赛。他们既勇敢顽强,又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道德作风。各地球队技术水平也普遍有所提高,因此许多场比赛在最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还很难分出胜负,有些比赛直到终场时,还打得难解难分,最后不得不延长时间再战或以平局来结束战斗。
从预赛开始最早的足球赛中,可以看出各地年轻的运动员们正在大步前进。参加预赛的二十七个足球队经过七十九场激烈的争夺,有五场踢成平局,有二十七场双方得分只相差一球或两球。许多场比赛胜负属谁,事先都很难预测。例如在郑州竞赛区的最后一战中,去年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第四名湖北队,竟以二比一战胜了去年甲级队亚军辽宁队,以五战五胜的纪录赢得了这个竞赛区的冠军。
参加篮球预赛的球队最多,共有五十八队(男、女各二十九队),争夺也最激烈,新手战胜老手的情况不断出现。去年刚由丙级队升为乙级队的广东男子队,在比赛中表现最为出色。他们同全国第一流水平的北京和江苏男子队的两场比赛,竟打得难解难分。在哈尔滨竞赛区,去年乙级队第三名山西队也以七十比六十九战胜了去年甲级队第四名广东队,获得这个竞赛区的第二名。年轻的新疆队虽然没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们也赢了黑龙江队、宁夏队,而且只输给广东队五分。去年乙级队冠军辽宁队、亚军安徽队,在比赛中竟连吃败仗,以致被“淘汰”而没能取得决赛权。这些情况说明:一些原来比较弱的队由于思想解放,勤学苦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因而给强队很大威胁,甚至战胜了强队。
篮球预赛中,另一个可喜的情况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但一般体质较强,而且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高个子”。广东男子队和吉林男子队中,都拥有一名身高两公尺零二公分的高大中锋。哈尔滨竞赛区,男子队中有二十四人身高一公尺九十公分以上,女子队中有十六人身高一公尺七十五公分以上。这些“高个子”的增多,也使得篮球运动的攻守战术向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了。
参加排球分区预赛的球队队数仅次于篮球队,共有五十一个队(男二十七队、女二十四队),队队兵强马壮。其中几个全国闻名的排球队也遭到了后起之秀的严重威胁。例如在济南竞赛区,著名的解放军男子队经过五局的激烈争夺,才以三比二赢了不大闻名的贵州男子队。在南昌竞赛区,去年甲级队亚军、拥有六名运动健将的广东男子队,同去年甲级队第九名江西队的比赛,也是经过五局争夺,广东队才以三比二获胜的。
男、女手球和男子棒球、女子垒球这几项球类运动,是最近一两年内才在我国普遍开展的。但这次参加比赛的球队,已比往年举行全国性比赛时增加了好几倍。其中手球共有三十五个队(男十五队、女二十队),男子棒球共有二十三队,女子垒球共有二十队。许多球队运动员的个人技术和集体战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这次预赛另外显示了各地球队之间的技术水平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相差还比较悬殊,有些运动员的体力也还不够好,因而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最后几分钟,常常因为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以致反胜为败;有些球队也因为经验不够丰富,以致战术运用不当或者不能随机应变,而遭到了败局。人们相信:各地运动员和教练员本着“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继续刻苦锻练,将能很快地进一步提高我国这些球类运动的水平。
(附图片)
在西安竞赛区,解放军棒球队,以五战四胜一平(得九分)取得了男子棒球冠军。这是解放军队与陕西队激战  新华社记者 杨绍夫摄


第6版()
专栏:迎接首届全运会

1比1——保中足球友谊赛踢成平局
据新华社28日讯 本社记者王元敬报道:一比一——这是保加利亚国家足球队第二队今天在北京作访华第一次友谊比赛时,同北京足球队激战九十分钟后所形成的不分胜负的战果。
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足球赛,传球快速的客队上场不到一分钟,就获得一分,而北京队直到全场比赛还剩最后九分钟的时候,才同客队扳成平局。
客队中线开球后,立即出其不意地来了个“闪电”式快攻。身材最高的队员、中锋约尔丹诺夫在北京队端线左方得球后,马上长传中路,右边锋索契罗夫顺势用力把球顶向球门,这个球来得是那样突然,以致于北京队守门员张俊秀还没来得及扑救,球已入网,看台上随即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失球后,北京队虽然努力反攻,但队员显得有些慌乱,停球、传球屡屡失去了准确性,特别是前锋传球过慢,以致攻势常常半途而废。场上的主动权越来越明显地掌握在客队手中。
客队先得一分以后,一方面加强防守,有时甚至两个内锋也常常退回中线,同两个前卫和三个后卫,组成一道道的防线;另一方面由最活跃的中锋约尔丹诺夫和右边锋索契罗夫,在北京队禁区附近左右穿梭,组织进攻,威胁北京队的球门。第十八分钟时,客队右内锋卡拉杰里耶夫在二十多公尺外的一记冷射,又使观众心情紧张起来,张俊秀连扑了两次才把这个险球扑住。
第二场比赛开始后,北京队士气大振,多次利用快速传递和强劲的射门,使客队守门员瓦尔昌诺夫应接不暇。瓦尔昌诺夫今天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下半场比赛过了半小时的光景,他竟把北京队右前卫张京天主罚的“十二码”球准确地抱在怀中,使观众大为称赞。
北京队攻势越来越猛,从看台上多次传出了鼓舞他们的呼声。他们的攻势在下半场第三十六分钟时,获得了成效。右后卫孙玉明发的界外球,经过张宏根、孙福成两次传递,就落到中锋年维泗的脚下,他举足猛射,使瓦尔昌诺夫的球门第一次失守,观众欢腾不已。
比赛还在继续,但直到终场谁都不能再次得分。比赛结束了,在烈日下观看比赛的近三万名观众再一次响起了感谢双方精彩表演的热烈掌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