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心理学是怎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陈大柔
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科学论据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起源、发生、发展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的规律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反映过程的科学不仅是心理学,历史唯物主义也研究这些问题,心理学必须以它为指导。但是,心理学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区别于历史唯物主义。例如,关于社会意识及其一般反映规律的研究,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领域,而并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社会科学所用的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也并不是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是作为社会具体存在物的人的意识及其反映过程,首先是研究心理活动——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言语、思惟、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所有心理现象都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研究这些心理现象。他们从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和人类个体的发育(由婴儿到成年)方面,去探索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从人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客观事物如何引起人的大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主观意识;同时还运用自然科学上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径直去探索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大脑活动的规律,以便阐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心理学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的方向是揭露人类意识活动最终的“秘密”。
意识活动,或人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极端复杂的精神现象。精神现象的本质以及它与物质现象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根本问题和分歧所在。这个斗争和分歧,同样贯穿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唯心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就是“灵魂”,是先于物质而存在或超于物质之外的。他们利用心理现象的高度复杂性,把心理学作为宣扬神秘和迷信的堡垒。唯物主义心理学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心理”是物质的属性,是“以特别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高级产物”(列宁)。他们以科学的方法去揭露心理现象的“秘密”,阐明各种心理现象的实质,阐明人如何通过大脑的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这就彻底地打击了各种各样的迷信和偏见,并且进一步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因此,列宁认为心理学是构成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础科学之一。解决劳动、教育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心理学不仅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作用。大跃进以来,实践不断地提出了许多心理学问题,要求心理学工作者去解决。对于有些方面的问题,心理学工作者已经着手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对推动实践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劳动生产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要求心理学配合进行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心理学工作者曾协助工业部门举办了操作合理化训练班,并协助工厂对冲压车间工人的操作活动开展了研究。他们从劳动操作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研究了如何发挥人的感觉和知觉的效能,以随着生产过程的变化进行精确的动作反应等问题。他们应用心理学中关于合理操作的原理和动作分析的方法,探索出在冲压工操作中应用视觉和触觉预先定位、双手协同操作、加强操作节奏性,以及减少多余动作等合理操作的原则,协助工厂改进了二十种冲压件的操作方法,使一向被认为“手慢”的工人变成了“快手”。这个研究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如何有效地促进创造发明,这是我国正在开展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中对心理学提出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技术革新的过程包括着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思惟活动,思惟活动的效果依赖于适当的客观条件,思惟活动过程也有内在的规律。他们初步分析了群众创造发明的经验,运用心理学中关于联想的原理和“原型”启发的方法,与技术人员合作提出了能够启发工人创造性思惟活动的各种“原型”(即能促进发明的草图、模型和事物等),结果大大促进了创造发明的过程。通过了对于创造性思惟规律的探讨,不但从理论上粉碎了资产阶级心理学认为创造发明是个别天才偶然的“灵感”和“顿悟”等谬论,而且对于推动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运动有着重要意义。加速技工培训,这是与心理学工作密切有关的另一重大任务。心理学工作者为了配合我国钢铁增产,曾对转炉炼钢工人操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掌握火候”进行了研究。在转炉炼钢工作中,工人要凭炉口喷出的火焰的微小变化,来判断炉内冶炼情况,据以进行操作,这原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术。心理学工作者根据老工人看火的经验和转炉炼钢的理论,结合视觉心理学的原理,找出对火焰和火花的颜色、明度和形状等微小变化与炉内温度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有效观察判断的方法,编成教材,协助工人对炼钢徒工进行快速培训,使工人经过短期(十七天)的训练就在不同程度上学会了根据火焰特征进行视觉判断的技术。此外,保证安全生产也是与心理学有关的重要任务。因为工业事故的产生与人的注意、疲劳和错误操作等有密切关系,心理学工作者曾协助工矿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过初步的分析研究,并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措施。心理学在劳动生产上能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劳动心理学必将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武器之一。
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尤其是在精神疾病的防治方面是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的。医疗工作从去年大跃进以来已经向心理学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心理学工作者与医学工作者密切合作,目前正在对神经衰弱进行快速综合治疗的试验研究。大跃进以前,神经衰弱一向被认为是一种不易短期治疗的慢性病,以往医院中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所得的疗效都很差。心理学工作者与医学工作者协作,在应用药物和理疗的同时运用了心理治疗,合称为综合性治疗。他们应用这种综合治疗法,在学校、工厂和医院的门诊部中,曾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参加治疗的病人共二百人。病人在基本上不脱离原来工作和学习的条件下,经过为期仅四周的疗程,取得了很高的疗效:病情全部好转,其中痊愈和显著好转占接受治疗病人总数80%—82%以上。经过随访证明,用综合治疗法迅速治疗的病人,其中绝大多数的疗效是巩固的。同时,治疗的试验和病人的反映,都证明心理治疗是神经衰弱快速综合治疗法中所不能缺少的部分。心理学工作者目前临床所用的心理治疗法,主要是一种觉醒状态下的说理疗法,内容包括:一、介绍神经衰弱有关的知识,使病人消除对疾病的焦虑,唤起和增强病人对快速治疗的信心;二、教给病人克服疾病的具体措施,鼓舞病人主动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三、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病因,帮助病人分析并扭转其对致病因素的不正确认识,从而树立正确处理的态度。从治疗试验中可以看到: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注射奴弗卡因和胰岛素等)和物理治疗(应用电刺激、电睡眠和针灸等)的作用,经常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心理治疗在打破病理恶性循环、提高皮层活动张力和在病因治疗方面可能起较大的作用。为了探明神经衰弱的发病机制,他们在治疗中还结合进行病因的调查分析和病人高级神经活动皮层动力的实验研究。心理治疗在神经衰弱治疗中的效用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目前不少医疗机关已广泛地在神经衰弱的治疗中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并也都已取得了较高的疗效。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能发挥的作用并不限于在某些精神疾病中应用心理治疗。就以一般疾病的治疗而论,心理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科医生在他们的医疗工作中,不仅要处理病人的有机体(身体)上的问题,也要处理病人的思想上和个性上的问题。医生在进行治病时常会遇到病人的“心理作用”,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他们所接触的病人会起很大的影响。医生掌握了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是有所帮助的。
在教育实践中,1957年党的教育方针公布以后,教育工作者即向心理学提出了许多迫待解决的问题。1958年在我国教育大跃进的形势下,向心理学提出的任务就更加多了。例如,“小学儿童入学年龄的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心理学工作者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与教育工作者协作,举办了六岁儿童入学实验班进行试验。他们已经着手研究六、七岁儿童在掌握学科知识上,主要是在掌握语文知识和算术知识上的年龄差异,企图从比较六、七岁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注意、记忆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年龄特征方面,对入学年龄问题提供心理学上的根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是教学上的重大任务之一。心理学工作者曾协助教师研究了关于小学算术四则应用题的教学问题。他们试图打破原有小学教学的体系,根据儿童思惟活动的特点,自行编写教材,在小学五年级中试验教授代数的基本知识,并以代数为工具来解决算术四则应用题。试验结果证明,学生学习成绩良好,而且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这对改进小学数学课的教材教法和学习年限是有意义的。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有些心理学工作者正在进行学生关于参加生产劳动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有些心理学工作者正在探索各科教学(尤其是物理课和自然课等)如何更好地结合生产劳动,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是有帮助的。加速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这也是当前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配合这个任务,一些心理学工作者曾研究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学校试行集体食宿制对于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他们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研究分析促使共产主义思想品质成长的因素,提供有效的培养方法,协助学校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加强联系实际和重视理论研究
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很广的。上面所举在劳动、医学和教育实践方面的一些工作,只不过是实践向心理学已经提出的任务和心理学工作者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国防、体育、艺术事业中,心理学也同样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大跃进以来,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已经不断地向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力量的关系,许多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进行或仅仅开始进行。可以肯定地说,心理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建设实践是有它的重大作用的。但是,不能否认,由于心理学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门比较薄弱的科学,所以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还远远不能承担和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它所提出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因而还需要大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要为生产建设解决更为重大的问题,心理学就必须更加深入地联系实际。实践向心理学提出了许多任务,大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广大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有关心理学的宝贵经验,心理学工作者有责任把它们加以总结和提高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这也就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加强联系实际的同时,应该相应地更加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从心理学为实践服务的经验证明:理论更加提高,实际问题也才能解决得更好。由于心理学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对许多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付出巨大的劳动。我们应当结合联系实际,大大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还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不管是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是联系实际为实践解决问题,都应该充分注意最新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由于心理现象的高度复杂性,所以只有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来对它进行研究和摸索,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目前,自然科学许多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已经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不少可能的新的途径。例如,应用信息论、控制论及无线电技术、电子计算技术等开展关于脑电模的研究,不但对阐明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大脑心理活动的机制具有主要意义,而且反过来探明了大脑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对于有关尖端科学技术(例如用以代替人脑某些机能的高度复杂的电子计算机等)的设计也可以提供帮助。
总之,以探讨人类意识(心理)活动的“秘密”为主要任务的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远景将是非常宽广的,它能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做出的贡献也将是巨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要继续加强与各方面生产建设的联系,倾听实践的呼声,从实践中吸取充沛的生命力,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工作水平,进行忘我的劳动,以更好地完成生产建设对心理学提出的许多重大的光荣的任务,为生产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并通过这样的实践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7版()
专栏:

颂“比”
刘子久
从各方面反映的材料看来,“比”是一种大搞群众运动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地发挥并且显示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冲天干劲、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旺盛的进取精神、不怕困难的顽强斗志种种高贵的品质。这些品质每一种都是值得我们加以颂扬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得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群众运动的形式就是社会主义竞赛。竞赛就是“比”。因此,有的时候有些人就干脆叫竞赛为比赛。什么“比先进”“比干劲”“比作风”“比措施”“比产量”“比质量”“比降低成本”“比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在个人或集体之间进行竞赛的时候,挑战应战的条件几乎没有一项没有“比”或者包含“比”的意思在内。在竞赛过程中,群众方面那种力争上游的冲天干劲,如果用群众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谁是英雄谁好汉,群英会上比比看。”“谁英雄谁好汉,月底评比来见面。”
有人要问,为什么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干劲那样大,共产主义的风格是那样高,进取精神是那样旺盛,斗志是那样昂扬呢?
这首先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的知识分子已经彻底地消灭了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他们的劳动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劳动,而不是为了给资本家增加利润而劳动。因此,在他们看来,劳动再也不是可诅咒厌恶卑鄙下贱的事情,而成为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
其次,是由于他们首先是工人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力量。而这种新生的社会力量,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之下,他们所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新民主主义论)。这种新生的社会力量,岂是那种早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资本主义势力及其事业所能够比拟和抗衡呢?这种新生的社会力量,在开始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虽然不像旧势力那样庞大,但是它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却是一颗“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再次,是由于这些新生的社会力量有着正确的坚强的共产党的领导。而且这种领导力量的斗争经验日益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水平日益提高,组织力量日益发展扩大。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有了这种领导,就好像老虎长了翅膀一样,无敌于天下。
此外,“比”又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和宣传方法。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是非曲直,利害得失,往往不能够一下子看清楚,弄明白。但是如果采用“比”的方法,就很容易看清楚,弄明白。语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利相权(比的意思)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都是说明“比”的作用和好处的。毛主席是最善于运用这种“比”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说明问题的。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战争中,持久战那个指导并且保证了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就是毛主席对于敌我友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作了具体地比较(分析)之后得出的。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书,其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对于敌我友三个方面情况的对比中进行论述的。“比”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来说,在工作或斗争的环境困难的时候,它可以提高人们的胜利信心;在工作或斗争的环境有利的时候,它可以防止或者消除人们的自满情绪。前者的例子,如1930年中国革命处在低潮的时候,有些同志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缺乏胜利的信心,毛主席为了提高同志们对于当时革命斗争的胜利的信心,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篇文章中,对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采用“比”的方法作了精辟而有说服力的分析之后,并且在结论中用生动的比喻指出了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情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人们在看了或者听了这种对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透彻的分析和生动的说明之后,谁能不精神焕发,信心万倍呢?后者的例子,最明显的是在1949年春,全国革命胜利的大局已定,在党员干部之中很可能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和享乐思想的时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就及时地指出:“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的这个比喻,深入于党的各级干部的脑海之中。它对于防止因为革命的胜利党内可能滋长的自满情绪和享乐思想,起了一种“防疫针”的作用。
用“比”这种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说明问题的例子,我们在毛主席的著作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在此,为了节省报纸的篇幅起见,就不多举了。
在我们运用“比”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想得到它应有的效果,有两点必须特别予以注意:
第一,必须分清什么是新生的事物和什么是衰老的事物;哪是事物的现象和哪是事物的本质。新生的事物(不管它在开始的时候或者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弱小)与衰老的事物(不管它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强大)“比”(斗争)的结果,最后,总是新生的胜过衰老的。全部社会的和自然的历史,是一部新生的事物和衰老的事物“比”(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新生的事物最后“比”(战)胜衰老的事物的历史。至于分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重要性的问题,毛主席在上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第二,必须要有旺盛的进取精神。不然,如果抱着一种甘居中游甚至甘居下游的精神去“比”,那就决不会得到好的结果。在工作方面而不是在地位待遇方面,我们常常遇到的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就是这种甘居中游的思想的典型。
“比”之为用大也哉,可是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人民才能够“比”(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问题)也敢于“比”。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巴甫洛夫全集”中译工作接近完成
“巴甫洛夫全集”中译本的翻译工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力量进行,现已接近完成。
伊·彼·巴甫洛夫是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他早年关于循环和消化生理学的卓越研究,就已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生理学大师。他所创立的学说,包括神经论,机体统一整体性、机体环境统一性的原理,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中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个学说不仅在生物科学和医学中引起了深刻的革命,而且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以无数准确的实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进一步奠定了坚强的自然科学基础。
“巴甫洛夫全集”分为六卷,计有八册。第一卷收载循环系统方面的论文,其中有关营养神经支配和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是最突出的。第二卷都是消化系统方面的论文,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对于消化腺活动所作精湛的研究和独创的研究方法。第三卷和第四卷都涉及高级神经活动,是全集的重要部分。其中第四卷为“大脑两半球工作讲义”,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有系统的阐述。第三卷包含作者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的六十三篇讲演。第五卷为巴甫洛夫在医学院所作的生理学讲义,清楚地体现出巴甫洛夫讲课的特点:先作示教实验,得出概念,而后开始讲解。第六卷主要收载巴甫洛夫在各种场合所作的讲话,从此可以窥见巴甫洛夫的思想、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一斑。
“巴甫洛夫全集”中译本是根据俄文原本翻译的。第四卷已于1957年出版。第二卷已出上册,下册即将出版。第一卷和第五卷在印刷中,将在最近出版。第三卷和第六卷不久也将付印。
关于“经络和针灸”问题的讨论
根据“科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和上海第一医学院,不久前曾联合召开了有其他单位参加的,关于经络和针灸问题的学术座谈会。会议就研究经络、针灸的方法和途径,展开了讨论。
关于研究经络的问题,意见很分歧。有的同志认为经络是机体中复杂机能联系的反映,这种联系和形态结构也有关。另一些同志认为,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实现的。又有同志认为,经络不可能是一条未知的形态结构,在形态上下功夫是徒劳的。有的同志企图从胚胎发育中来寻找经络的依据。有位同志则认为,针灸有疗效是事实,也应该研究,但经络学说则是没有根据的,它只能称为假说,要研究它是十分困难的。
关于如何研究针灸的问题,也有些不同的看法。不少同志企图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机体的表里关系来寻找解决针灸作用机制的途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针灸的作用机制是很复杂的,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有的同志则主张从分析具体病例出发来进行研究。
关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5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如何加强统计学讲义的理论性”问题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该校统计系教师,北京有关学校教师,各省市财经院校的教师,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同志。在会上关于统计学的对象问题,发生了争论。
有的同志表示不能同意关于统计学对象的这样的定义,即:“统计学是独立的社会科学。它密切联系着大量社会现象的质的方面来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量的方面,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在具体的地点和时间条件下的量的表现。统计学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当中去研究社会生产的量的方面,并研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现象的量的方面”。他们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上述定义是正确的。并且说,不能因为过去工作中发生了为统计而统计等的偏向,现在就否认统计学的对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方面;不能为了强调对质的研究而否定对量的研究。
此外,在会上也提出了别的定义,如有的同志说,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从数量方面揭露和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有的同志认为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统计方法本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