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赞安业民烈士
郭沫若安业民同志,英勇的安业民同志,你,党的优秀的儿子,祖国的优秀的儿子!你没有死,没有死,永远也没有死,你像董存瑞和黄继光一样,将永远挺立着你浓眉大眼的英姿。你的血飞溅上五星红旗,你的英姿永远地顶天立地。你不仅保护了比生命还要宝贵的武器,你不仅惩罚了美帝国主义者的猪仔,你是永远征服了谁也难免的那一个死!安业民同志,你虽然仅仅二十岁,但你永远是,永远是二十岁。你怒放着的青春之花焕发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永远地,永远地不会凋萎。你是东北平原的农民的儿子,你受过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你看过杨靖宇烈士胃中的草根树皮,(注一)你更受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你哪能容忍台澎金马的同胞们依然身受着你幼年时代的地狱苦趣?你是光荣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员,你随时都在准备着:把生命献给党的事业。党已追认了你为光荣的党员,你是求仁得仁,舍生取义。你的热情比猛烈的火焰还要猛烈,是你征服了那无情的烈火,不是那无情的烈火毁灭了你!你是坚强的海岸炮兵战士,你曾说:“海岸和你是生死不可分离”,你眼皮下的敌人看来如同蚂蚁。东海哪有你的心胸那样宏阔,太平洋哪有你的态度那样宽余?你思想上不仅没有“埋汰”泥污,(注二)任何“埋汰”泥污都已被你彻底冲洗。你是标准的方向瞄准手,你曾说:“要像海边的青松不怕风雨”,其实海边的青松哪能和你相比!你对革命的方向瞄得更十分准确,你真无愧于我们革命的先烈,你也“给下一代播下了幸福的种籽”。安业民烈士,不朽的安业民烈士,你,党的优秀的儿子,祖国的优秀的儿子!你将永远挺立着你浓眉大眼的英姿,使千年万代的青年、老年都向你学习。学习你瞄准着党所指定的方向,英勇地,坚强地,走向共产主义!
1959,6,18。
(注一)杨靖宇烈士的尸体曾被日寇解剖,在胃中尚残留一些草根树皮,现保存于哈尔滨烈士纪念馆。安烈士在生前曾谈到此事。(见“海边青松”)
(注二)“埋汰”犹肮脏,乃东北土语。安烈士曾说“亲眼看到合作化的好处,真是把思想上埋汰泥污都冲洗干净了”。诗中凡有用引号的话都是安烈士的语录,具见“海边青松”。


第8版()
专栏:

不认识的客人
胡忆肖
中午时分,我正在休息,通讯员小吴来对我说,有一个老头找我。我急急忙忙地跑到办公室。办公室是锁着的;门口摆了一张椅子,大概是小吴给那位老头坐的;可是现在椅子空着,人不知上那儿去了。我开了锁,坐在办公室里等了一会,还不见有人来;于是就走出办公室,沿着走廊散步。当我走到一个教室旁边时,那里传来了谈话声:“扶紧!扶紧!别放松……”跟着,就听到一阵当当的敲击声。我走到教室里,发现几个学生和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正围在窗台上修理窗户。那个人背对着我,穿一身油渍斑斑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只搬手,正在把那和窗台脱离了的窗板,给安上一道铁环环扣住。直到小学生们说:“校长来了”,他才抬起头来。这时,我才看清他是个老年人,头发和胡子已经花白,不过脸上倒是红光闪闪,蛮有精神。他连忙说:“校长同志,是我找您。不过请您等等,这个铁环搞好了,我就跟您谈。”
当我们走向办公室的时候,他对我说:“这些小家伙真有意思。他们看见我手里拿着搬手,又穿着工人服,便问我是不是来修窗户的。真有意思……”到了办公室,他说,有件事想找我谈谈,可是又找不到恰当的时间,所以就趁上班前的空隙,找我聊一聊。
他谈出来的事情,真使人意想不到!原来三天前,老头的小儿子给他念了一段报纸,说是湖滨小学有个学生,长大了想要做个炼钢工人,因此他就不好好读书。他觉得,当炼钢工人只要有力气就行,不需要文化。所以他老是旷课,考起来也多是两分。老头当时就想,湖滨小学离工厂很近,可以去了解了解;他又想,人家老师是专管孩子的,老师都没有办法,他有什么办法呢?不过他又想,他是一个工人,既然那孩子为了想当个工人才不好好学习,那他就有责任管这件事。于是他就到湖滨小学——我们这儿来了。经他这一说,我的脸不禁红了。他所说的这个孩子,是五年级的刘平。由于家庭的长期影响,使这孩子错误地认为,只要劳动好就行,学习好不好没有关系。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帮助他,但是效果不大。他们班有个少先队员,把这事写了封信给报社,报纸登出来了。我把情况向他谈了,并谢谢他的关心,要求他给予帮助。他说他想跟刘平见见面。
刘平来了,很不好意思地在我对面坐下。老工人问了他一阵,便很亲热地和他谈开了。老头告诉刘平,自己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没办有法养活他,就让他给人放牛。放牛的孩子只能吃一点残粥剩饭,还吃不饱,穿的呢,热天只有一条破裤子,冷天的袄子是破麻布包一层芦花。这还不说,东家动不动就用放牛的鞭子抽他,抽得浑身都是血迹。那时候,性命都难保住,更别说能像现在的孩子这样读书。讲着,讲着,我看见老工人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孩子的心是容易感动的,听着,听着,刘平也哭起来了。老工人讲完了他的身世,喝了两口茶,掏出一段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把车刀,继续讲他的。他说:“孩子,你别以为当工人不需要文化,其实当工人就是需要文化。技术这玩艺,是个复杂的东西。大前年,我们厂搞红旗竞赛,那时我是个车工,我的对手是刚从我手下出去的徒弟;论理,徒弟的技术总赶不上师傅吧?可是那孩子是个初中毕业生,他从技术书上看到一条先进经验,把车刀的角度照那上面说的磨了一下,车起来又快又好,结果我被抛在后面。打这以后,我就下决心学习文化,一直学了三年,现在一般的书都能看懂了。”说到这里,他就从我桌上抓起那本“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大声地念起来。他念了一段,念得很好,一个字也没念错。接着他又对我说:“校长!时候不早了,我还要上班。星期天我就叫我的小儿子来,你让刘平和他一起到我家去,我再和他好好谈一谈。……”
老工人走了。我推开窗户,望着他那在春天的阳光下渐渐走远了的背影,摸着刘平的头,心里有许多感触,可是一下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8版()
专栏:

浣溪纱
 田汉
(纪念柳亚子先生逝世一周年,用亚子和毛主席韵)
其一
又是黄梅六月天,名园疏柳意翩?,待寻此老梦难圆。南社豪情馨八桂,东坡词笔润和阗,须眉肝胆各无前!?
其二
两载扶筇对海天,乘风犹幸羽毛?,光明今见太阳圆。?创业十年追不岛,?歌声一片接于阗,公应含笑宝山前。
?亚子在桂林六十寿时我曾赠诗,有“卢梭抵死争民主,李白甘心住酒乡,犹有须眉能娬媚,更无肝胆比芬芳”句。
?亚子一九四七年冬自上海飞香港,避蒋匪缯缴,抱病两年,以毛主席电召,于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七日登“华中”轮,离港赴东北解放区。二十八日登程有作云: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滨。
?指不列颠岛。


第8版()
专栏:

初游索非亚
——保加利亚散记之一
凌鹤
得有机会访问保加利亚,而且是作为完成一次中保两国文化交流的任务,这对于我是光荣而幸福的事。
经过两天的航行,我到了保加利亚首都附近的上空。下望一片又一片的森林,绿树成荫;菜花铺地,麦浪翻风,真是河山秀丽。飞机在千万座建筑物的市郊盘旋下降,我在索非亚着陆了。日丽风和,多么清新的景象啊,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下午七时了,祖国正是黄昏,可是这里却是太阳还挂在西空高处。我在旅馆的饭厅中,隔窗窥望十分整洁的马路,故宫旁的花园绿草如茵,古木参天,浓荫如盖。最使人注目的是玫瑰盛开在茸茸的草地上,窗中每一桌上都有芍药插在瓶中,美丽的颜色教人心醉。
保加利亚的贾密流同志懂得我的喜悦,他在饭后陪我到近处的公园中散步。太阳落下了,天空仍然十分明朗。满街是散步的人群,穿着各色各样的漂亮的服装,脸上泛着悠闲的微笑,磨肩接踵,你来我往。她们打扮得那末美,他们中无论是老者或是青年,都那末怡然自得。这个国度的人们啊,太懂得享受社会主义的幸福了。
我们倘佯在花园中,呼吸着密叶花丛的浓香,原来是玫瑰成畦,花朵肥大,馥郁欲滴。贾密流同志告诉我,玫瑰是保加利亚的黄金,因为驰名世界的玫瑰油,和黄金等价,每年可换取不少外汇,以资社会主义建设。他并约我改日同游有名的玫瑰谷,我期待着这别有风味的旅行。
公园游归,街灯辉煌犹如白昼。兴有未尽,不能入睡,欣然得五古二十句如下:
初游索非亚,故国荼?罢,
东欧尚暮春,花发浓荫下。
芍药万千枝,玫瑰迎初夏;
奇香扑鼻闻,何须让兰麝?
少女摘新葩,瓶插明窗榭。
花笑女儿娇,花香无论价,
窗外欲黄昏,窗中不知夜。
玫瑰酿香精,世界堪称霸。
保国建设新,生活应美化;
努力争前驱,艳色夸欧亚!
(附图片)
〔图为索非亚的苏联红军纪念碑〕


第8版()
专栏:

试验的成功和失败
张志平
听一个同志说,最近他曾参观了某公社一个生产大队总支书记的试验田。试验田约二亩,种的是小麦,一半长的非常好,秸高穗大,籽粒饱满;另一半是密麻麻的一片,和杂草一样,有的根本没有抽穗,有的抽了穗也只有一“小不点”。在他参观的时候,那个总支书记很难为情,觉得自己的试验田种成了这个样子很过意不去。
事情是这样的:去秋小麦播种时,为了动员社员密植,总支书记首先在自己的试验田里每亩播下了约一百斤种籽。他当时只知道密植好,但究竟该密到什么程度,该怎样个密法,心中没底,也没有去想这些。出苗之后,开始长得真逗人爱。不久,上级党委就发现有些麦田过分密,为了防止倒伏减产,指示要适当进行疏苗。但是总支书记在疏苗的过程中,拔着拔着手就软了,眼看着自己亲自种植的长得这样好的苗苗,怎么也不愿下手,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就是怕群众笑话自己,于是只拔了一边,结果就成了现在这种样子。现在他觉得过意不去的主要是没有接受上级的劝告,没有倾听群众意见,结果把试验田种“糟”了。
其实,据我看来,这块试验田倒是一块真正的试验田。因为它向我们证实了几点真理:第一,必须认真地执行上级党的指示,必须善于吸取群众的丰富经验,否则就会把事情办糟。第二,试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密植必须适当,它要根据土壤、气候、品种,以及管理条件来决定,密植是增产的办法,但太密了也会减产。
常常有这样一些人,自觉与不自觉地把试验田看成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了就好像犯了什么大错一样。这种看法实在是不懂得试验的规律。既然是试验,就不是按照常规办事。一切不是按照常规办的事,就是没有先例可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就没有把握一定成功。对试验来说,失败不仅不可怕,而且也是有益的。西药“六零六”如果没有以前六百零五次失败的教训,第六百零六次也不会成功。可见,成功的经验,首先就包括在成功之前的许多失败的教训在内。因此,就不能怕失败。
我们说试验本身就意味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但却不能因此就认为试验完全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恰恰相反,试验是这样一种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要通过试验寻找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试验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工作,进行试验的计划、措施,都应该力求有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不应该是妄作非为企图侥幸。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刻苦认真钻研,力求成功。万一失败了,也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失败的教训。
“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是大跃进的主要经验之一。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了试验的意义,发动更多的人来进行试验,我们就会突破一切困难,学会和获得一切我们不会的和没有的东西。


第8版()
专栏:杂志架上

欢迎“多读好书”的出刊
江苏仪征师范 叶必达
最近看到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编印的“多读好书”第一辑,感到这样的刊物以服务于读者的精神,向广大读者推荐最近出版的好书,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广大读者对政治理论读物和优秀的文学著作的阅读,如饥似渴,看到一本好书,莫不争相介绍,竞相阅读。因此,帮助青年学生选择图书,是目前很重要的工作。但是教师忙于教学,不可能浏览很多的书,推荐起来也较困难,同时,机关学校图书馆规模较小,购买图书需要多加选择,在这样情况下,有了“多读好书”的推荐,就可以选择供应一些必要的精神食粮。以我校为例,因为看到了“多读好书”,就把上面重点推荐的书各买了十多本,并且在黑板报上作了扼要的介绍,这就推动了全校的读书运动,指导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希望“多读好书”能经常出刊,不要中断得太久。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季风和雨量
章基嘉
我国是一个季风性的国家,一年中雨量集中在夏季季风盛行的各个月份。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理纬度悬殊,因此各地雨季开始早晚不一。但是在气候平均情况上,由春到夏,我国平均雨带却显示出一个由南向北发展的趋势,这与夏季季风活动在这一时期由南向北推进的趋势密切有关。一般而论,这种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月15日左右以前的时期,在这时期中,广西西南地区雨量自4月中起即开始急增,华南沿海各省雨量也随之有显著增加。这是来自东南诸海的暖空气和来自大陆西北方的冷空气在这一带频繁相遇所造成的。因此从3月到4月及4月到5月,华南各省雨量一般增加50%—100%。
第二个阶段大体从6月15日到7月15日。这阶段开始的特征,在气候上表现为印度西南季风向北推进到达我国江南上空,同时,由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气压增强,并西伸到我国华南上空,经过南海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岛,常有南半球带来的暖湿气流沿着这个西伸的太平洋高压西南部北上,这样就使得南来的暖湿空气在长江流域附近与北来的冷空气交锋,使这一地区的雨量骤然上升。这正是我国江南的梅雨时期。
第三个阶段大致在7月15日以后。这阶段的特点是西南太平洋上暖高压更向西推移,并经常稳定在我国江淮以南地区的上空,其西南部的东南气流代替了西南季风,即东南季风开始出现,它把冷暖空气交绥的地带由长江流域向北推至华北地区,因此,华北、东北、内蒙古雨季开始。不过这时华南地区热雷雨及台风雨开始占了优势,并在年雨量分布上造成次高点。长江流域特别是在中下游地区内因为在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雨量减少。
到了8月底以后,西伯利亚冷高压逐渐增强,由它发散出来的冷气流逐渐把冷暖空气交绥的地带由华北一带向南推移。与此同时,我国主要雨带也随之南移,这个南退的过程,经常在我国南方平原地区造成一个雨量的次高峰。9月以后,冷空气显著地控制了我国大陆,暖空气被迫南退。冬季华南阴雨天气,就是这个时期中衰退下来的暖空气在来自大陆西北方的冷空气上滑升减温而导致水汽凝结的结果。但就全国而论,自9月以后由于干冷空气控制,雨量就显著减小了。


第8版()
专栏:

潮州河畔(国画) 黎雄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