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9-06-22

1959-06-22新闻联播 文字版

加工加肥,叫晚稻高产 萍乡县湘东公社掀起晚稻超早稻运动

第2版()<br/>专栏:<br/><br/> 加工加肥,叫晚稻高产<br/> 萍乡县湘东公社掀起晚稻超早稻运动<br/> 本报南昌21日电 江西省萍乡县湘东人民公社一手抓夏粮,一手抓秋粮,在力争早稻丰收的同时,又及早为种好管好晚稻、争取晚稻丰收进行了安排和准备。目前,一个以作好一切准备工作为中心的争取晚稻产量超早稻的运动已经在各生产队之间全面展开了。<br/> 湘东公社是双季稻连作地区,早稻与晚稻占有差不多的比重。今年全社种植早稻二万三千五百多亩,由于提早了插秧,5月下旬以来已普遍开始孕穗抽穗,预计到“小暑”前后即可收割和栽插晚稻。公社党委认为,在这半个多月的期间,除继续加强早稻的后期田间管理,确保早稻丰收以外,如何为种好、管好晚稻及时做好准备,是争取晚稻丰收的重要关键。而争取晚稻丰收又是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增产计划完成的重要关键。<br/> 公社党委抓紧时机在5月下旬组织社员讨论和安排了种好、管好晚稻的准备工作。讨论中,开始有部分社员认为:历来晚稻产量就低,“早稻是宝,晚稻是草”,再想办法也增产不了一百斤谷,还是按过去的办法该播种播种、该插秧插秧,抱着“有就收,没就丢”的思想。针对这种思想,公社各级领导一方面向社员讲清争取种好、管好晚稻对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意义,一方面进一步引导社员对过去晚稻产量为什么比早稻低,能不能和如何提高晚稻产量开展了辩论。<br/> 通过辩论、对比,查清了晚稻低产的原因,主要是对晚稻不够重视,缺少加工加肥和容易遭受旱灾和病虫害,只要改变这种情况,晚稻同早稻一样能成“宝”。这样就在群众中树立起积极争取晚稻丰收的思想,找出了保证种好、管好晚稻增加晚稻产量的措施和办法:①选用耐旱高产的良种,并加以药剂处理,以防止发生稻热病。②适时提早播种,培育壮秧,以便栽插后能立即转青发蔸。③合理增加密植的程度,根据晚稻生长期间气温高、阳光强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确定晚稻的密度比早稻适当增加。④大量积肥,施足肥料,改变过去晚稻不施基肥和少施追肥的情况。⑤由于晚稻虫害严重,要求从消灭早稻田的虫害做起,尽量防止早稻虫害带到晚稻田里;同时由各队土农药厂继续大量生产农药,辅以购买的化学农药,以备晚稻插秧后发现虫害立即消灭。⑥根据当地夏季用水缺,秋季易旱的规律,确定早稻灌溉尽量先用河水,不用或少用水库水塘的水,并切实加强水库水塘的蓄水保水工作,以备晚稻防旱。⑦作好夏收夏种的工具准备,以确保收一块种一块,使晚稻插得早、插得好,不误季节,保证质量。<br/> 此外,为了贯彻多种多收的方针,全社还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二季晚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二万八千六百多亩,比早稻增加五千多亩。<br/> 在确定以上种好、管好晚稻的措施后,各生产队和社员们对争取晚稻更大丰收信心百倍,并立即抓住时机,行动起来,开展了争取晚稻产量超早稻的运动。到现在为止,全社四千多亩晚稻秧田已全部按照要求播种。播种前公社专门举办了种籽处理训练班传授技术,推广了盐水选种和石灰水选种。晚稻密植规格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方案。

夏收晚归(图片)

第2版()<br/>专栏:<br/><br/> 夏收晚归 (原载山西日报)

提高单株单穗产量 赣县和德清县五四生产队力争早稻多产

第2版()<br/>专栏:<br/><br/> 提高单株单穗产量<br/> 赣县和德清县五四生产队力争早稻多产<br/> 本报赣州21日电 江西赣县四十万亩早稻大部分已经抽穗扬花,全县人民正在抓紧后期田间管理,提高单株单穗产量,争取每亩田在原计划基础上增收四十斤稻谷。<br/> 全县各公社普遍对禾苗进行了一次检查,分类分田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缺肥的以追肥为主,有虫害的以防虫为主,要倒伏的着重防止倒伏。<br/> 今年赣县早稻田由于底肥足和插得密,禾苗生长旺盛,部分禾苗茎秆细弱发生徒长现象,有倒伏的趋势。因此,防止倒伏是后期田间管理中最突出的一项工作。各地采取了各种防止倒伏的措施。<br/> 全县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领导,从县到生产队的主要干部都深入到田间,和群众一起参加管理工作。 (刘光辉)<br/> 本报杭州21日电 浙江德清县三乔公社五四生产队,加强早稻田间管理,开展了争取多收百斤谷运动。<br/> 五四生产队今年种了六百九十二亩早稻,稻苗已开始圆秆拔节,生长普遍很好。<br/> 稻谷虽然长得好,但五四生产队的社员并不满足,许多农民积极地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当地的农谚说:“浑水摸一摸,便可多收五斗谷”;“粪杓动到稻桶响,还有三斗米好长”。这就是说只要加强耘耥和追肥,就可以使早稻增产。于是他们提出了“加强早稻田间管理,每亩多收一百斤谷”的口号。<br/> 由于思想动员工作做得好,准备充分,劳力安排得宜,从6月6日到9日的四天中,全部早稻田在已经耘耥了三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耘耥和拔草。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全部稻田多施了一遍人畜粪肥或灰肥,每亩平均施了十四担以上。接着又普遍进行了搁田,以便稻根深扎,稻秆粗壮,谷粒饱满。 (陈廉)

多种夏玉米——增产秋粮的重要一环

第2版()<br/>专栏:短评<br/><br/> 多种夏玉米<br/> ——增产秋粮的重要一环<br/> 玉米的产量高,用途广,近几年发展很快。1958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二亿四千万亩,比1950年扩大46%;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9.5%提高到12.2%。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夏玉米。冬小麦收获以后,在麦地里尽可能多种夏玉米,对全年的粮食丰收有重大的意义。<br/> 事实证明,凡夏玉米种得多的地区,晚秋作物产量一般都比较高。例如河南一年两熟地区,秋粮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几个县中,夏玉米的面积也都最大。博爱县1957年种了十九万亩秋粮,平均亩产二百三十二斤,其中夏玉米就占十四万亩。在其他地区,这种例子还很多。<br/> 种夏玉米还有一个好处:玉米收获期比较早,茬口好,对秋季复种小麦十分适宜。北方一年两熟地区,多实行小麦和夏玉米连作,道理就在这里。<br/> 玉米是一种对栽培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摄取较多的肥料和水分。为了多种夏玉米并且种好,确实做到亩亩增产,必须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当前播种时期,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br/> 第一件事是施足肥料。玉米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今年许多地区冬春两季所积的肥料,大部分已经施到麦地和春地里,现在可以用到夏玉米地里的肥料是不很多的。怎么办?除了继续积肥以外,为了节约用肥、充分发挥肥效,可以采取“刨窝抓把粪”的施肥方法,即刨窝撒粪以后再点籽。如果腐熟的肥料不够用,可以把肥料先用到比较瘦些的麦茬地里,那些原来比较肥的地可以不施底肥,出苗以后,再补施追肥。<br/> 第二件事是抓紧时间把地整好,争取尽早播种。夏玉米种得越早,生长期越长,产量就越高,因此一定要早种。玉米种在硬茬地上是长不好的,要把种夏玉米的地尽可能耕翻一遍。如果由于夏播面积大,几天内不能全部耕翻,又不可延悞适时播种,怎么办?可以采取顺行串犁或按穴深挖的办法;这样虽然不能把整块土地都耕松,但是玉米仍然可以种在土壤疏松的行子或窝子里。不过,这样做,出苗后一定要在行间深中耕,以促进根系伸展。<br/> 第三件事是要采用优良品种,并精选种子。去年各地培育的玉米杂交第一代种子,增加了一倍到几倍;其他优良品种繁育得更多。这些杂交种和优良品种增产效果显著,一般都比当地农家种增产15%到30%,甚至一倍。今年夏播的时候,要把这些种子全部种上。有些地区由于种子不够用,调用了一部分粮库中的商品粮作种子。这些商品粮比较混杂,有的还夹杂有晚熟的春玉米种子,在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精选种子,除能保证出苗茁壮、提高产量外,还能节约一部分粮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下乡看丰收

第2版()<br/>专栏:<br/><br/> 下乡看丰收<br/> 本报记者 吴钢 薛永林<br/> 陕西渭北旱原蒲城县城关公社八福村生产队,在公社的帮助下,经过繁重而紧张的劳动,总算把丰收的小麦割倒、运回来了。<br/> 5月31日傍晚,当记者一到八福村,七十三岁的元存宏老汉就拉着记者,去看昨天割倒的小麦。他指着满地放着的一堆堆麦子说:“看,这八亩麦长得多美!突击队八个年轻小伙子干了一整天,才割了六亩多。第二天,小伙子们胳膊腿都硬了。”他眨了眨眼吃惊地说下去:“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没见过这样好的小麦呵!”<br/> 在八福村的西南角,第四生产小队正在那里割麦。这块地共有一百二十五亩。小麦长得真好,齐胸高,一行接一行,一株靠一株,齐臻臻地,秆子粗,穗子大。队长李天佐告诉记者,今年割麦和去年大有不同:去年这块小麦也不错,今年除了密还比去年高三分之一;去年割很长一段才放一堆,今年屁股一拧就一堆;去年割几个来回磨一次刀,今年七分长的地段,一趟过去就得磨刀;去年这块地一大车能拉五亩,今年两个大车整整一天加上半夜,才拉了二十一车,还不到二十亩小麦。<br/> 小麦收割两天之后,问题都来了。割不动,割下的拉运不回,场面小,仓库、席囤都不够用。处在渭北高原的八福村,向来是低产区,小麦收成最好的1956年,亩产才是一百八十四斤。人们有低产的经验,从没有像这样高产的经验。在那种低产的情况下,虽然八福村生产队地多、人少、畜力少,仍然可以及时收割、运输和碾打完毕。今年的情况可不同了。尽管他们夏收前动员了全队男女老少,组织了四个突击队,把场面由去年的四十亩扩大到六十多亩,把仓库由过去的三十多间房子扩大到七十多间……但是在收割过两天之后,这些原来的计划,远远落在实际状况的后面了,必须重新研究。<br/> 八福村生产队党支部书记王兰英,队长王忠义和各小队的干部连日来彻夜不眠,研究怎样把丰收的小麦拿回来。按照他们计算,全村共有男女全半劳动力三百三十五人,除去运输、打场的人,一人一天割二亩,二千九百亩麦子得十多天;全村共有十七个大车,一天拉一百七十大车,才是一百七十多亩,拉运就要半个月;运回来场里堆不下,打出来仓库、口袋都不够用。怎么办?最后,他们决定,除大车换人换畜不停车外,动员人力白天割麦,夜晚突击运输,再增加九个(共四十五亩大)田间场面;一季交清全年的公粮,卖完征购粮,这样可以减少七个仓库;另外,再借一千条麻袋,才能解决问题。<br/> 这种情况被公社发觉了,全社就向他们伸出了支援之手。公社把前来支援的国家机关干部和林皋公社社员、东阳管理区社员都调来了,城关、贾曲和翔村管理区的大车也调来了。在三百二十八个人和三十多辆大车的帮助下,割了两天,运了三天,才基本上完成了收、运任务。

防倒伏专家——刘应祥

第2版()<br/>专栏:<br/><br/> 防倒伏专家——刘应祥<br/> 本报记者 张励中<br/> 从偃师县车站去岳滩村,要经过这县的小麦万亩丰产区。看那片麦子长得多好,株又多,穗又大,秆又高。我在河南走过不少小麦产区,还没有看到有这么好的;可惜倒伏得太多了。等我来到岳滩村,麦子长得更好。出奇的是那一千多亩麦子很少见到倒伏的。因此,我特地去访问刘应祥同志,请教他这里边有什么好经验。刘应祥是全国先进生产者、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偃师老城公社岳滩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总客气地说没有什么。后来还是副支书李甲寅同志给揭开了这个秘密。<br/> 这里的麦地本来是深翻过的;地经过深翻,麦根生得多,长得壮,根深柢固,一般能起到防倒伏的作用;但是刘应祥并没有因此满足,他进一步研究了深翻后的施肥问题。他从去年麦根生长情况中发现,中间部分根长得多,最上和最下根都长得少。因此决定把50%的底肥施在土壤的中层,上下各施25%。这就叫作“因根施肥壮根法”,可以使麦苗根系发育良好,麦子不易倒伏。<br/> 过去,河南有浇返青水、拔节水的经验。万亩丰产区有些大队以为今年麦子底肥足,应该早浇返青水和拔节水,催促麦苗增加分蘖。刘应祥根据今年小麦生长情况,却缓浇返青水,晚浇拔节水,使麦根往下蹲,麦苗健壮。这个办法也起了防倒伏的作用。<br/> 尽管采取了以上一些措施,过了清明,这个队的麦子仍然长了尺把高。过去这里有句农谚:“清明淹住狗(指麦苗高度),一亩打一斗;清明淹住雁,一亩打一石”,说明麦子早期徒长没好处。刘应祥想起1958年这里倒伏了三十多亩麦子,就是因为早期生长过旺。一定得千方百计防止小麦倒伏!于是他特地找出去年倒伏的麦秸标本和没倒伏的麦秸标本作对比,发现倒伏的麦子根部两节比没倒伏的麦节都要长。原来倒伏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有什么办法能叫根部两节长得短短的?他苦苦想了很久,没有结果。今年2月下旬,社员纷纷去到邻村段弯赶庙会。刘应祥偶然想起来,往年看到庙会周围的麦子被人踩来踏去,为什么以后反而长得好,不倒伏呢?他跑到段弯村,找到他的姨,想问出个原因来。他姨说:“那是神不亏人。”刘应祥一听这话,是反贴门神——不对脸,扭头就到庙会的麦地里仔细观察。只见那被踩倒的麦子长起来后,秆子都十分粗硬。他回家便在麦地里量了一平方公尺,用脚把麦苗都踩倒了。过了五、六天他再去看,麦子又长起来了。但麦秆受挫折的地方却长出了硬疙瘩。他在党支部会上报告了研究经过,还把社员们领到那块试验地里去看。社员都口服心服了。大家一齐动手,把一千多亩麦田连着镇压了几次。下边是他们镇压两次的记录(单位:公分):<br/> 时间 处理方法 第一节长 苗高 分株头数 有效分蘖<br/> 没镇压 1.5 29.9 21 15<br/> 2月27日 镇压一次 0.73 27.6 19 15<br/> 3月12日 镇压二次 0.76 24.5 18 16<br/> 从这里可以看出,经过镇压后,麦苗第一节缩短了一半左右,大大增强它的抗倒伏能力。<br/> 以上这些,就是刘应祥防止小麦倒伏的措施。当然,除此以外,刘应祥还根据秋季玉米培土防倒伏的经验,在小麦地一亩培一至两万斤老墙土,老墙土中所含磷、钾肥起了壮秆作用。清明前后,有七百亩地每亩又追施了二百斤草木灰,也起了防止倒伏的作用。

图片

第2版()<br/>专栏:<br/><br/> 北京红星人民公社的社员在晒麦 王立加摄(新华社稿)

唱丰收

第2版()<br/>专栏:<br/><br/> 唱丰收<br/> 太阳出来照山岗,<br/> 远看麦地一片黄,<br/> 风吹麦穗点头笑,<br/> 一闪一浪放金光。<br/> 昨晚社里开了会,<br/> 抓紧时间收麦忙,<br/> 东方发白天刚亮,<br/> 社员起身出了庄。<br/> 一边走来一边唱,<br/> 歌唱丰收好时光,<br/> 生产一年好一年,<br/> 公社道路就是强。<br/> 公社人多力量大,<br/> 霎时割好挑上场,<br/> 有的翻来有的打,<br/> 金黄新麦堆满仓。<br/> (安徽民歌)

全面预防晚稻病害 陆川县采取五项措施

第2版()<br/>专栏:<br/><br/> 全面预防晚稻病害<br/> 陆川县采取五项措施<br/> 本报南宁21日电 广西陆川县的晚稻,从播种开始,便注意了对稻热病和胡麻叶斑病的防治。<br/> 这个县的部分早稻在后期发生了稻热病和胡麻叶斑病。这两种病害传播迅速,只要有一定的温度、湿度等适宜条件,通过种子、茎叶、土壤、空气就可以使水稻感染。<br/> 这个县在晚稻选种时,发现种子普遍寄生各种病菌,土壤和禾秆因为早稻发生病害,含菌必然很多。根据这一情况,陆川县采用下列办法大力防治晚稻病害:<br/> ①种子进行彻底消毒,用扫把枝药液消毒,用温汤消毒,用盐水或石灰水选种;②在播种时,每亩秧田施石灰八十斤以上,把潜伏的各种病菌杀死;③育秧时,每亩施五担左右火灰;④早稻染有稻热病的禾秆不还田,一律烧掉;⑤在本田施石灰一百五十斤。<br/> 各公社在浸种前都研究了防治病害的消毒工作。城厢公社组织一百二十人参观了万丈大队的种子消毒技术后,队队建立了选种站、消毒缸,全部晚稻种子都选种消毒,秧田普遍施了石灰。全县已烧制石灰八万三千多担,积火灰七万九千多担。为防治病害增加了物质基础。

夏玉米 产量大 多种多收 乾县烽火公社烽火生产队倡议多种

第2版()<br/>专栏:<br/><br/> 夏玉米 产量大 多种多收<br/> 乾县烽火公社烽火生产队倡议多种<br/> 据陕西日报消息 乾县烽火公社烽火生产队,最近重新修订了秋田增产计划,决定种回茬玉米七百亩,比去年多种七十五亩;平均亩产五百四十斤,比去年增产28%。其中一百四十亩大面积丰产田,亩产八百斤,十亩高额丰产田,亩产两千斤。这个生产队已细致地安排了增产措施,并已向陕西省各兄弟生产队发出倡议,开展丰产玉米的竞赛,争取秋田的更大丰收。<br/> 最近,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同志在烽火生产队检查生产的时候,曾勉励社员: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秋田更大的丰收。这一指示立即得到社员的拥护,他们马上开会具体讨论,确定把复种面积由75%扩大到90%;玉米播种面积由六百亩扩大到七百亩。<br/> 在讨论中,大家还提出了许多发挥劳动潜力的办法,比如办公共食堂、改良工具等等。社员刘桂梅建议说:“可用开沟器给玉米地开沟灌水,比用铁锨开沟灌快五倍。七百亩玉米都用开沟器,就能节省二百六十多个劳动日。”大家都说他的意见好。生产队便决定今年全部用开沟器开沟,并提出大量制造手推喷雾器,共可节省一千六百多个劳动日。<br/> (附图片)<br/> 河南襄城县十里铺公社薛园生产大队精心管理秋田,这是社员们正在玉米地里进行第三次除草。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罕见的小麦

第2版()<br/>专栏:<br/><br/> 罕见的小麦<br/>  山东蓬莱县刘家沟人民公社发现三种少见的小麦。<br/> 双穗麦<br/>  双穗麦的两个麦穗并挂在一根麦秆上。据技术人员测量,株高四十八公分,在略显扁状形的麦秆顶部开叉,两个麦穗各长约六公分,共有八十个饱满的麦粒。<br/> 小麦王<br/> 一般小麦每株分蘖五、六个株秆,而这一株“碧蚂四号”小麦,却分蘖出六十五根株秆,其中六十三根株秆的顶端都生长了籽粒饱满的麦穗。经测量,它的最高株秆是一百一十六点五公分,最长的麦穗为八点三公分,麦粒共有三百四十二个,平均每个麦穗有四十八个多麦粒,麦粒的总重量有三两二钱四分。<br/> 多粒穗<br/> 人们常见的麦穗都是三十个麦粒左右,这个公社却选出了七个百粒以上的大麦穗,其中有一穗麦粒竟高达一百四十个。<br/> 科学研究人员已把这些小麦制成标本。

找到了合理的密度

第2版()<br/>专栏:<br/><br/> 找到了合理的密度<br/>  李进青<br/> 小麦密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这个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中争执很大。有的青年人主张越密越好,他们的道理是种子多,株数就多,穗多产量多;老年人不以为然,主张越稀越好,理由是种稀麦秆粗壮,穗长粒大产量多。究竟密度以多少为宜?中共贵州印江县委进行了多次研究。最初决定每亩用种一百斤,在试验田里搞了一下,证明太密了。于是便采取全民讨论的方法,通过总结过去的丰产经验,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相结合订出了密植规格,全县以每亩用种二十至三十斤的占绝大多数。<br/> 在密植的方法上,普遍实行了宽幅条播。行距一般是五至七寸,播幅是三至四寸,行距比往年缩短一倍,播幅增宽二至三寸,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保证每株麦苗的营养需要。<br/> 根据收割时的调查,在同样的条件下,每亩用种二十斤以下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十五倍到二十倍;用种二十斤至三十斤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十二倍到二十倍;用种四十斤至八十斤的,一般比原种子量增长一倍至二倍;用种一百斤以上的,一般产量比原种子增长半倍或达不到原用种量。<br/> 实践证明,在当前的情况下,小麦用种量一般以每亩二十斤至三十斤为合适。印江县今年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加48.2%,单产增加38%,和合理密植有很大关系。

要选播良种

第2版()<br/>专栏:<br/><br/> 要选播良种<br/> 安徽界首县在夏收作物的评比总结中,对小麦品种和增产的关系作了认真的鉴定。<br/> 在同样土质、同样播种量和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只是由于品种不同,生长情况也不同,产量悬殊。如光武人民公社所种的三个品种,收打结果是:“碧玛一号”比“界首白”的产量高9.5%,“南大二四一九”比“界首白”高11%。<br/> “南大二四一九”秸秆粗壮,一般高达四尺以上,穗大粒饱。在今年5月连日风雨的情况下,很少倒伏;而且抗病力强,没有发生锈病。这是一个好品种。<br/> 星甫 祥仁

管理工作步步跟上

第2版()<br/>专栏:<br/><br/> 管理工作步步跟上<br/> 今年江西进贤县小麦获得空前丰收(全县平均单产比去年高两倍,有一万五千多亩,亩产量达到四百斤),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从种到收抓紧了麦田管理。在管理上推行了措施到丘,责任到人的档案制度。<br/> 在技术措施方面,着重以追肥、松土、排渍为中心,抓住分蘖、拔节和孕穗等主要环节。在小麦生长期间,全县先后组织了四大管理高潮。在“大雪”到“冬至”间,小麦普遍出苗,当时遇到冬旱缺肥,影响了麦苗返青发蔸。这时便在全县开展了“施腊肥”运动,每亩施水粪十到十五担。在“大寒”到“立春”间:下了冬雨,水的问题基本解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展开了第二次追肥。追肥过程中把麦苗分类排队,先追三类苗,后追二类苗,再追一类苗。在“惊蛰”前后春雨连绵,麦田板结,影响麦苗正常生长(拔节),这时又开展了麦田三突击:突击追肥、突击松土、突击开沟排水。在“春分”前后正当麦苗孕穗阶段,时有狂风暴雨出现,部分高额丰产田小麦因播种过密,施肥过多,成片倒伏了;边远地区少数三类麦长得又瘦又黄。县委根据群众座谈的意见,展开了第四次管理高潮——消灭三类苗和防止倒伏。<br/> 通过这四大管理高潮,全县二十二万亩小麦,共施肥一百零五万担,松土一至两次,保证了麦苗的正常生长。 邢海川

深翻和整地施肥的关系

第2版()<br/>专栏:<br/><br/> 深翻和整地施肥的关系<br/> 王文富<br/> 前些时候,我们在云南开远县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作了关于小麦深翻问题的调查。调查说明,深翻以后,还要晒好垡子、碎好土,才能充分发挥深翻地的作用。有下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br/> 深度 株高 茎粗 穗长 穗粒数 根数 根长 产量 备注<br/> (尺)(公分)(公分)(粒)(根)(公分)(公分)(斤)<br/> 0.8 109.1 0.32 8.7 40 23 20.6 526 晒垡三天,土<br/> 块细碎、干燥。<br/> 1.1 97 0.31 8.2 37 27 20.1 466 未晒垡,土块<br/> 大。粘重。<br/> 1.5 103 0.36 9.16 45 28 25.1 598 晒垡三天,<br/> 土块细碎、干燥。<br/> 从上表看来,深耕一尺五寸的麦子长得最好,茎粗壮,穗大粒多,根系发达,产量比深耕八寸的每亩多七十二斤。深耕一尺一寸的,由于未经晒垡,土壤粘重,根系不能正常发展,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比深耕八寸的还少六十斤。这说明深耕以后,还要晒透垡子和碎好土。<br/> 据在城关的实地调查,深耕后必须增施肥料,否则达不到深耕增产的效果。详细情况见下表:<br/> (图表略)<br/> 深耕的程度应当根据土壤的类型和水利等条件来决定。一般土质是鸡粪土、胶泥土、黄沙土、黑油沙土、黑钙土、灰泡土的田,土层深厚,可以深耕;如果土质是白沙土的田或者砂子田,一般土层较薄,田底子都是石砂底和石底,深耕的时候就要分别情况对待。地下水位低的麦田,要采取隔层深耕的办法,就是土壤上层和底层要有一层原土隔着。比如有一尺深的土层,只能深耕九寸,有一寸隔层,这样就能保持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如果上下土层衔接处没有隔层,土壤就会失去保水、保肥的能力,立春后地温一增高,作物就会被烤死。一般地下水位高的夹沙土土层都很浅,不宜深耕。 (原载云南日报)(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