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密不密,看事实
张凤仪
小时,我跟哥哥一起上坡,锄地瓜。他锄地,我就翻蔓,我边翻蔓边弯腰捡草,怕大草不容易晒死、遇雨再活了。哥哥边锄边讲些农活上的经验给我听。他说:“地瓜要长好、就得宽打垅、多施粪。”随着,顺口就唱出“宽打垅、多施粪、瞎了地瓜我不信”的农谚来。
哥哥比我大三岁,他还总结不出这样洗炼的谚语来,我知道他这是从邻村王家,又同我们是地邻,一个老庄稼把式王守信趸来的。王守信家的庄稼确是长得好,比起俺家,还有别的几家,都是拔顶子的。
这都是许久以前的事了,后来我离开家,不作农活,这些话也就渐次忘却了。
去年春暮栽瓜时,我偶尔回家一趟,哥哥和我谈起社里生产时候说:“什么都好,依我的老眼光看地瓜肯定是密了。你知道过去一脱栽四棵,今年栽七八棵呢?”他是生产小队长,他的话恐怕反映了部分社员的意见。我说:“打破旧习惯吧!”话虽这样说,但心里也感到密些。秋后我又回家,母亲迎着我,指着门外场院中一堆像山也似的地瓜笑着说:“你看啊!地瓜收个大海。”哥哥也眉飞色舞的说:“咳!管保够两年吃的。”但他们都只管夸丰收,却好像忘记密植的事了,没褒它也没贬它。
但提到种麦子,哥哥却又说:“麦种播的多啊!一亩比上往年二亩。”我没作声。今春小麦拔节时,他有时从乡间来,还不时摇头说:“密了、太密了”,看来他是多么耽心着麦收。
最近,我因事外出路过家乡时,顺脚弯到家去望望。我望见遍坡确是一片好麦田啊!5月,麦子在太阳底下蓬勃地生长着,又高又密,油黑闪亮的,真是拥拥这头,那头晃动。但当我到家和大哥夸起这坡好麦田时,他还说:“麦子是好,可惜太密,穗恐怕长不大。”但我亲眼见麦穗并不小。到了麦收前,连瞎子也说小麦丰收是稳定了,可巧我又在区上碰到他,他是来参加四级干部会的,见了我他就说:“要收麦了,我一定会忙得要死,我被选为全村麦收保管员呢!”当时,我在暗地里笑,心想他一定又要在夸丰收中默认密植的好处了。
这就是说合理的“密”是好的,在不断实践中,人们——像无数我哥哥这样的农民,会逐渐摆脱旧观念,旧习惯,认识了它,接受了它。
但我也确看到密植过度,庄稼长成“十穗顶一穗,干赚九根棍”的麦田,庄稼减了产,引起了群众对密植丰收的怀疑。我也看到一个生产大队的肥料少,但干部却强调密植,社员偷偷将密植变成稀植的。但难道这能够把减产的罪名归罪于密植吗?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片面强调密、水、肥,管理跟不上,密到会造成薄收,便由合理变成了荒谬,为此,越密就越不好。因此,在耕作方面,一定要推广八字宪法,不能是一字或二字宪法,例如“密”的宪法,或“水”的宪法,而且就是八字宪法,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尊重长期实践的经验,在这种基础上去进行合理的密植,才可望获得丰收。这样的经验,对我们是大有用处的啊!


第8版()
专栏:

五朵红云南海来
游惠海
看了广州部队战士歌舞团演出的“五朵红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得到很多鼓舞和启发,对舞剧艺术形式表现现代题材作了新的尝试。
以海南岛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迫害的暴动为中心事件的“五朵红云”,表现了黎族人民一部血泪斗争史。它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残暴,描写了黎族人民过去的苦难和寻求解放的斗争道路。
这个舞剧有着一个情节清晰、矛盾突出的戏剧结构,舞剧的编导们(查烈、张永枚、毕永钦、周醒等)在选择题材和进行戏剧结构时抓到了许多矛盾尖锐和情感激动的戏剧性的场面,从而为整个舞剧的艺术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内在基础。
整个戏的矛盾是开展得很迅速的。继敌人的掠夺破坏黎族人民的和平生活揭开了矛盾的开端以后,全剧的情节在大起伏的行进中发展。在“劫笼”一场中,被俘的黎族人民被当作动物关在笼里准备运去展览,敌人的这种残暴和污辱,对于被损害的人是无法忍受的,抗议的情感是强烈的,因而行动和反抗的斗争也是强烈的。但是,经过第一次反抗(劫笼)的胜利,黎族人民受到了敌人更大的残害,舞台上出现的是使人发指的敌人的暴行:丈夫被杀、婴儿被扔入燎起烈火的茅屋中——这就是女主角黎族姑娘柯英的悲剧遭遇。从这里把戏引向了矛盾的高潮,揭开暴动的誓师的场面。全剧的戏剧气氛到达顶点的地方是在血泪岭的那一场,暴动受挫折了,反抗的英雄陷在敌人围困的饥寒绝境中,疲惫的行列,残破的旗帜,但是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斗志还是那么昂扬,从迎敌、擂鼓到写血书找党这都是一系列鲜明的富有情感的形象。接下来就是以比较明快的手法介绍了琼崖挺进支队的援救和黎族人民的解放和胜利。
在逐步上升向高潮发展中所展示出的艺术形象,有着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情感气质的强烈的因素。这是这个舞剧在创作上的第二个优点。在舞剧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黎族人民生活的场景:狩猎,姑娘们编织裙带的生活、胜利以后在篝火旁的饮乐欢舞,从这里使我们看到了许多黎族人民的有特色的习俗和舞蹈形式,特别是那些和戏剧的气氛有着紧密联系的民族生活和发抒情感的方式,如暴动前的盟誓,擂鼓、用椰子碗喝鸡血酒,在血泪岭上用竹筒传血书这些场面,都是既有情感又是富有特殊的色彩的,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风格,形成舞剧形象上总的色彩和调子。
舞剧的第三方面的优点是较好地运用了舞蹈形象(尽管这些舞蹈形象,有许多现在看起来还很不足,有时还仅只是某一个形象的开端和萌芽,而尚未充分的展开。)舞剧编导们是努力想为舞剧的情节和人物寻求完整的舞蹈形象手段的。
几个主要人物,虽然有时舞蹈色彩比较单纯,但是戏剧形象还是鲜明的。“五朵红云”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基本上是通过了人物的行动,在行动中展现出来的。这些行动有时是运用哑剧,有时是通过舞蹈来体现,因而形象比较鲜明。
情节清晰、有着尖锐的戏剧矛盾和情感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情感气质,这就是舞剧“五朵红云”的主要优点。而这些优点也正是作为一个好的舞剧,特别是现代题材舞剧的重要条件,“五朵红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然而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创作,尤其是以舞蹈手段作为主要形象的舞剧艺术,“五朵红云”的创作,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作为黎族人民斗争的转折,取得解放的关键的找党和挺进支队的挺进这一方面的表现是比较不够的,支队挺进像是一场过场戏。他们的战斗生活和海南人民的血肉关系应该有鲜明的体现,现在处理得一般化了。党和支队在黎族人民中的威信和寄托的希望,现在只是用简短的黎族青年公虎的回忆,和仅靠在全剧中表现过四次的绣有红星的毛巾来传达也不够有力和生动。
不管是某些舞蹈的场面或者是主要人物的舞蹈,舞蹈形象的发展也还是不够的,在篇幅上有时安排的音乐长度太短了,形象无法展开。某些舞蹈场面,本可以抓住那些有性格、有特征的形象和动作为主导动机加以重复和发展,形成动人的带有独立性的舞蹈场面,但是现在常常是有趣味的东西只是偶尔短促地出现而过快地结束,形成只有一个开始,而没有经过发展留给观众更强烈的印象。同时主要人物的语汇也比较贫乏,缺少精巧的富有造型的组合。
值得提出来商榷的是,剧里用了十多段歌曲作为舞剧的形象手段,这些歌曲本身写得很有情感,很美,词也很动人,在剧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份量。但是,大部分歌曲只是起着解释画面的作用,有些是舞台上形象已经很鲜明,再用歌曲表现就使形象显得重复了;有些是可以在舞蹈形象加强单纯用舞蹈来传达丰富全部感情的,有些是应该集中在用舞蹈或者哑剧手段上寻求更合适的表达手段的而不依靠歌词的作用的(追述归来者的经历,在舞蹈形象上就是不鲜明的,离开了歌词就看不明白)。歌,在舞剧中不是不可以用,但是它只是有时被作为音乐的情感形象的手段之一,不能超出这个用它去直接解释和表达事件和剧情,而这些主要是应通过舞蹈的视觉形象去完成的,用得过多了或者离开了音乐在舞剧艺术所应起的作用,就会破坏了以舞蹈形象为主要基础的舞剧艺术的完整性和艺术形象上的和谐。
舞台美术有着海南岛、五指山的自然特色,服装和人物造型也具有黎族人民的特殊风格。但是总的感觉是造型色彩上过于自然真实。整个戏的美术造型也没有根据剧的发展形成美术上的戏剧结构,在色彩对比的发展上树立起戏剧所要求的调子和气氛,还没有满足动作性强、想像活跃的舞剧艺术的要求。
“五朵红云”的创作,在坚持贯彻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上作出了成绩,这个创作在思想内容上艺术形象上有着很好的基础。


第8版()
专栏:

·椰子树·
七月海南像蒸笼,
九月海南刮台风;
我们是撑天椰子树,
不怕热来不怕风。
(海南驻军苏志祖)


第8版()
专栏:

纪念柳亚子先生
何兵凝
亚子先生逝世已经一年了。去年6月,我是在杭州接到他去世的消息的。失去这样一位知交挚友,使我十分悲痛。亚子先生自早年参加同盟会的活动以来,一直坚定的站在人民革命的立场,他一生坚贞不屈,爱憎分明,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革命派从来没有屈服过。仲恺和我自1920年与他认识,他当时就很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蒋介石暴露了他背叛革命的阴谋,当时会议尚未闭幕,亚子先生就离开广州了。蒋介石反动派还想通缉他。从此,亚子先生就和进步人士一起,开始走上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前列,二十多年来,一直不屈不挠,没有向反动势力低头。“一二八”淞沪战役,我在上海和各界人民展开了慰劳抗日将士和救护伤兵的工作;其后还组织了一支救伤队到东北救护抗日将士,为了筹款赈济灾民难民,我们组织了书画义卖会,义卖筹款;为了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无理迫害残杀革命青年,我多方写信写文章向社会各界呼吁。以上的一系列活动,亚子先生都积极支持和协助。(承志和李少石被捕,亚子先生为他们奔走,不遗余力。)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发动全面的抗日战争,亚子先生积极拥护抗日。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反动政府迫害新四军,我们在香港联合发表宣言,对蒋介石反动派提出抗议。当我一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亚子先生立即赞同,宣言就是由他起草的。他不但在宣言上签字,并且积极为这件事四出奔走。为此,蒋介石反动派竟“开除”了亚子先生的“国民党党籍”。抗日战争以后,亚子先生在香港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发起组织的工作,并担任秘书长的职务,积极响应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所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亚子先生来到北京之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几年以来,亚子先生身体不大健康,活动少了,但他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一直到他最后一息。
亚子先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聪颖,有奇才。抗战以前,我和三数画家合作国画义卖筹款,亚子先生常常即席挥毫题诗,其中有很多是表白坚定的革命立场和讽刺反动派的。其后,他又创作了很多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诗篇。他的诗词很多都结合到他的政治活动。他的诗词也明显地反映了他拥护人民革命,爱憎分明,坚守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性格。
我和亚子先生深交三十多年,真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亚子先生题在我画的松菊巨幅上,有两句诗:“文章有道交有神,唯我与君同性真。”亚子先生去世已经一年了,我痛失良友,真是万分悲伤。但是回念亚子先生一生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一生致力于维护三大政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人民大革命,这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已经达到了。但是,可惜的是,1958年大跃进的辉煌成绩,亚子先生是看不到了;东风进一步压倒西风的新形势,亚子先生也看不到了。我最近以“东风压倒西风”为题,写了一首诗:“东风和暖胜西风,春日名花处处红,萧瑟西风吹叶落,悲秋憔悴叹时穷。”亚子先生,你若然泉下有知,看到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形势,一定也是很安慰的。
 1959年6月2日


第8版()
专栏:

诗词六首
柳亚子 遗作
寄延安毛主席兼柬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张曙时诸公
一九四一年
弓箭桥陵寂不哗,万年枝上挺奇花。
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
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
商山诸老欣能健,头白相期奠夏华。
寄陈毅将军一九四五年
兼资文武此全才,重向江东卷土来。
我喜故乡消息好,前锋直指雨花台。
浣溪纱 二首 一九五○年
十月三日,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歌声唱澈月儿圆(注)。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注)新疆哈萨克族歌舞团有圆月一歌。
叠韵呈毛主席
落魄书生戴二天,每吟佳句舞翩?,愿花长好月长圆。平等自由成合作,匈奴南诏更于阗,骅骝开道着鞭前。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 一九○八年
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能为顽石方除恨,便作词人亦太痴。
但觉高歌动精鬼,不妨入世任妍媸。
只惭洛下书生咏,洒泪新亭又一时。
送廖仲恺归粤兼呈何香凝夫人
一九二三年
星云山斗望中遥,才识荆州便故交。
早向天南称柱石,恰从海上送征轺。
疮痍吴地来苏后,图象云台列宿高。
一幅流民新粉本,闺中湘管待重描。


第8版()
专栏:

列车飞越娄山关
喻光韶
奔向云贵高原的汽车列车,沿着川黔公路,使劲地往娄山关挺进着。驾驶员陈万堂透过车窗,望望眼前的巍巍关隘,心里又紧张、又激动:娄山关呀娄山关,我们今天要你低头啦!
要娄山关低头,不是件容易事。过去,还没有人像他这样,用主车拖住一辆大挂车,满载九吨货物,奔过关去。特别是初春的这些天,海拔两千多公尺的娄山关上,雨雪纷飞;坡陡弯急的公路,冰凌遍地。单车行驶已很困难,何况列车?陈万堂想起这些,不免感到几分棘手;可是他仍紧握方向盘,驱车挺进。
自从党号召发展运输力以来,平原上的汽车列车跑起来了;但是山区的长途汽车,却还是“单干”。有的带个小拖斗,也没装满过;而在这冰封雪冻的日子里,就连小拖斗也不带了。
陈万堂是重庆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公司这次派他跑川黔公路,给贵州人民运去盐巴,给重庆的钢厂运回锰矿。又重又急的任务,使他深感单车运输,远不能适应祖国的需要。娄山关是阻碍川黔路开行列车的难关,攻下它,用事实打破不能开列车过娄山关的说法,奔驰在这条路上的几百辆汽车,以及其他山区公路上的成千上万辆汽车,才会结束“单干”生涯。领导上热情地赞助了他,向他指点了应注意的问题。但当他找组内同志研究时,却也有人风言冷语:“娄山关跑列车?哼,奇怪!”
“不,不是奇怪,那是奇迹!”陈万堂严肃耐心地进行辩解。又同大家讨论明白:平路跑挂车,引擎还有余力,把这部分力量充分使用起来,自己再心灵手巧一点,娄山关不就可能开关投降?在保修工人的帮助下,他又第一个在主车上安上了加力箱,增强了爬坡力量。于是,五节列车,便满装货物,向云贵高原飞奔而来。车轮滚过陡峭险峻的吊丝岩,爬上盘旋曲折的七十二拐,一股劲来到娄山关下。
耸入云天的娄山关,仿佛有意跟驾驶员们作对。路,滑溜溜的,人行也要拄拐棍、套草鞋;山,浓雾茫茫,一眼望不到几尺远。列车艰难地前进着。可是艰难对于他们,那在话下?陈万堂同伙伴们,把防滑链条套上车轮,在链条也不能止滑的陡坡上,他们就在冰上凿起冰道子,铺上沙石,不准车轮向后滑。浓雾袭来,他们就打开避雾灯指引车道,有时甚至把头伸出车外,一分一寸地探索前进。
过一弯,又一拐,娄山关顶峰近在车前。陈万堂年青的心,腾起了胜利的喜悦:山区拖挂一跑开,我们就能为祖国多运千万吨货物。但在这时,伙伴陈启森的列车出问题了:路太滑,挂车拉着主车往后退。他加大油门,开足马力,车子仍然退个不停。跑在前面的陈万堂,灵巧地开动“加力箱”,用“放长线,吊大鱼”的方法,在自己列车的尾部系上钢绳,用力把陈启森的列车拉出了陷槽。终于五节列车轰轰隆隆开上娄山关。从此,娄山关日夜敞开关口,恭顺地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汽车列车了。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让蚕快吐丝让鸡多下蛋
——巴甫洛夫学说在生产上的应用
 祥夫
蚕子吐丝总是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怎样才能使每条蚕子很快地吐完它那三百丈丝呢?
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蚕子吐丝的速度就加快了。温度加得更高些,蚕子吐丝的速度也就更快些。当然,加高温度总得有个限度,不然蚕子就要热死了。而且温度升高的时间长了,对于蚕子的正常生理也有妨碍,因而会影响到丝的质量。经过进一步实验,在升高温度的同时,配合着光线的刺激,比方说,开一盏红色的电灯,过一些时候,使温度恢复正常,却仍然保持着红光的刺激,而蚕子仍然很快地吐着丝。
这种方法,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在生产上的应用。
巴甫洛夫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喂狗的时候,开亮电灯或者按一次电铃,这时候狗便流出口水。为吃到食物,这样实验几次以后,只开电灯或者只按电铃而不给食物,狗也会照样流出口水来。
巴甫洛夫说:狗吃食物总是要流口水的,这叫做“非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的发生是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的。可是狗几次在灯光或者铃声中进食以后,灯光或者铃声就成了一种有关的刺激,成为食物到来的信号,这时即使没有食物,狗也会流出口水来。这种情形就叫做“条件反射”。
这和上面开红灯使蚕子加快吐丝的方法,岂不是一样的吗?
应用同样的道理,也可以使鸡一天生两个蛋。
在我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今年五月号“科学大众”上,何婉同志介绍了他们的实验:把五——六个月的莱亨鸡二十只,从早晨五点到九点,关在黑暗的鸡舍里(用黑布严密遮盖);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放它们到运动场上自由活动,接受自然光照;下午四点到八点再关进黑暗的鸡舍里;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用四百瓦的灯泡照射。结果,其中有十二只鸡断续地出现一天生两个蛋的情况。
这些鸡本来是一昼夜生一个蛋的,这是非条件反射。由于上面这样处理,一天二十四小时内出现了两个“白天”和两个“黑夜”,也就是说,附加了人工光照的条件刺激,所以一昼夜生下了两个蛋。
当然,只是这样做还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强饲养和管理,不然鸡也没有这么多蛋可生。
至于鸡一天生几个蛋的事情,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如6月1日中国少年报载,延边和龙镇第一完小红领巾饲养场106号莱克亨鸡,竟创造了七个半小时下十个蛋的纪录。根据他们的试验,也是让鸡吃得多,吃得好,晚上喂食,还点上灯。基本道理和上面所说的一样。


第8版()
专栏:

湛江港(速写) 黄笃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