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城市乡村焕然一新 僧俗群众生气勃勃
西藏各族人民走上新生道路
班禅额尔德尼电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敬意
新华社拉萨19日电 班禅额尔德尼在回到拉萨后,致电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敬意。电文如下:敬爱的毛主席 刘主席 朱委员长 周总理:
我和汪锋副部长于6月15日自青海省噶尔穆同乘专机平安返抵拉萨。在我这次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和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首次会议留居首都北京期间,受到了中央各首长和首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情招待,对此,我谨表衷心的和崇高的敬意。
我通过这次会议和往返途中的参观,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党中央、敬爱的毛主席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大团结已无限巩固,任何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必定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声讨,必定遭到最可耻的失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和外国反动派蓄谋挑起的叛国叛人民的武装叛乱,被迅速彻底粉碎,就是一例。我更清楚地看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震撼着世界的辉煌成就,各项大型工业体系都已建立了,从前我们自己不能制造的东西,现在都已经能大量生产了。社会主义农业的大发展是古今中外从所未闻的。人民公社化更推动了我国人民工农业和文化科学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全面发展。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汉族人民的亲切大力支援下,经过了民主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充分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已胜利地走上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切,已标志着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我返回拉萨后,立即有了许多新鲜的印象。一种非常显明、非常生动、非常活跃和欢天喜地的景象呈现在西藏的农村和城镇中。今年4月初,我离拉萨去北京开会的时候,拉萨市人民还刚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的灾难中解放出来,不少地方的僧俗群众还在叛匪烧杀奸掠的残害中,与叛匪进行着斗争。今天,虽然只过了两个月,但在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内地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进藏人民解放军和藏族人民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各地叛匪已基本肃清,社会秩序已安定下来,人民已安居乐业。很多地区已建立了县人民政府及平叛生产委员会。西藏人民已经开始摆脱封建农奴统治的罪恶枷锁,走上了当家作主的新生道路。许多被迫乞讨流浪和贫苦无靠的人,逐步得到了各地军管会和人民政府的救济和介绍参加工作。农牧民子弟踊跃入了学,或在群众自办的夜校中积极进行学习。广大农民在谁种谁收、逐步改革残酷的旧制度的鼓舞下,精神焕发,干劲百倍,积极热情地管理田间的庄稼。以前被荒芜的田地,很多也开垦耕种了。这一切,使西藏痛苦的、沉闷的、黑暗的旧面貌,改变得焕然一新,生气蓬勃了。但是,这一切仅仅是西藏人民从反动封建农奴主暴力统治下解放出来走上新生道路的开始。现在,摆在我们西藏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在彻底平定叛乱的基础上,迅速进行民主改革工作,埋葬掉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制度,把西藏人民完全从封建农奴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这是一场艰巨的伟大的革命任务。我一定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在西藏工委直接领导下,在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领导和努力下,团结全藏僧俗人民,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和逐步建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祝党中央和国家各领导同志身体健康!
班禅额尔德尼 1959年6月16日于拉萨


第1版()
专栏:

人民公社开的花 八字宪法结的果
萧县出现万亩高产麦
皇藏公社一万多亩小麦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多
据新华社讯 安徽、河南和浙江各省相继传来小麦和大麦大面积丰收喜报。
安徽省萧县皇藏公社一万零一百四十一亩七分小麦,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五两,其中七百零五亩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五百一十五斤。
河南省孟津县白合公社白合大队一千零三十六亩小麦,平均亩产七百一十七斤;郾城县空冢郭公社空冢郭大队十一亩四分小麦,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三斤九两。
浙江省舟山县沈家门公社鲁家峙生产队十亩一分八厘大麦,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一斤半。
据新华社合肥19日电 安徽省萧县皇藏人民公社一万零一百四十一亩七分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八百二十斤五两,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皇藏人民公社今年共种小麦六万多亩,有三万多亩较好的小麦已经脱粒,这一万零一百四十一亩七分高产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一万多亩小麦中,单种小麦的有三千四百七十一亩七分,同豌豆混种的有六千六百七十亩(豌豆占25%)。
在单种小麦的麦田中,有七亩九分八厘小麦平均亩产二千四百四十八斤半,有三亩八分小麦平均亩产二千二百四十二斤半,有七百零五亩小麦平均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五百一十五斤。
豆麦混种的麦田中,有三亩八分小麦平均亩产二千斤以上,有八十九亩二分小麦平均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五百七十二斤。
皇藏人民公社地区,解放前小麦亩产量只有五、六十斤。除了政治的原因而外,还由于该地四面环山,淤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经常遭受山洪和旱灾的侵袭,因此基本上是贫瘠的低产之区。
解放后几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这个地方进行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使产量逐年有所提高。1957年小麦亩产一百四十七斤。1958年虽然遭受严重的风灾和病虫灾害,小麦平均每亩仍产一百二十五斤,较好的达到两三百斤。这就超过了解放前的四倍到五倍之多。今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夏收,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了解放前的十几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在这里放出了灿烂的光辉。
皇藏人民公社的丰收,是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的结果。1958年秋季种麦以前,全社经过一年多来的大兴水利,山上普遍筑了等高线、鱼鳞坑,修了水库,山下开渠筑坝,把贯串全社南北的倒流河整修得能节节自流灌溉,做到了全社土地基本不怕旱涝灾害。
去秋种麦和种麦以后,人民公社又在耕种和田间管理工作中进行了空前的重大改革。这里往年的麦田只耕五、六寸深,每亩只下种十四、五斤,施基肥少,追肥也少,没有浇灌小麦的习惯,从种到收只锄草一次到二次;可是去年秋天,全社用改良的深耕犁普遍耕到八寸以上,丰产田耕得更深。基肥比过去增加很多;并增加了下种量实行适度的密植;麦种全部选用碧蚂一号良种。小麦生长期间,全社固定有专业干部和组织有专业队来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普遍实行了冬灌和春灌。在过返青、拔节等关时,公社各生产队又特别加强了田间管理的人力,实行了按人定质定量,分工负责管理,十天一验收等制度。由于公社党委会和各队党组织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得紧,对麦田的检查抓得紧,全社对争取今年小麦丰收的干劲一直很高,麦田管理工作一直没有放松。


第1版()
专栏:

孟津千亩小麦亩产七百多斤
郾城十亩小麦 舟山十亩大麦平均亩产千斤以上
据新华社郑州19日电 河南孟津县白合公社白合大队第一小麦丰产区一千零三十六亩小麦,经过实收实打,晒干扬净,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七百一十七斤。其中有五百三十六亩平均亩产八百六十一斤。县妇联会主任徐明等种的二十一亩五分试验田,平均亩产一千五百一十七斤。
这个丰产区的全部麦田在播种前都用套犁法,深耕一尺二寸以上,其中五百三十六亩高产田和干部种的试验田,耕得更深一些;结合深翻,平均每亩施底肥二十车以上;全部采用“碧蚂一号”、“白玉皮”、“碧蚂四号”良种,普遍实行了合理密植。全丰产区的麦田,还实现了畦田化,能够自流灌溉。在整个管理期中,做到了“五水四肥”。中耕锄草也比往年做的好。在田间管理中特别注意了消灭三类苗,以“水肥一齐攻,拔草带中耕”的办法,大施速效肥,使丰产区的全部小麦都成了一类苗。
据新华社郑州19日电 河南省郾城县空冢郭人民公社空冢郭大队一块十一亩四分红薯茬小麦,获得高额丰产。经脱粒后晒干扬净,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三斤九两。
这块红薯茬小麦,全部深翻一尺二寸以上;结合深翻,每亩施底肥二百担左右;并全部播种了南大二四一九良种,每亩下种量三十斤;种后又培垅打畦。这块丰产田由青年队负责培育。先后共浇水五次,施肥九次,保证了小麦在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时期生长的需要,并防止了倒伏。
据新华社杭州19日电 浙江舟山县沈家门公社鲁家峙生产队的十亩一分八厘丰产畈大麦,收割后经过晒干扬净和逐袋逐箩实称验收,共收大麦一万零六百零三斤,平均亩产一千零四十一斤半。
鲁家峙是舟山群岛一个小岛。全岛土地贫瘠,一向以渔业生产为主。今年获得大麦的大丰收,是实行渔粮双丰收、争取海岛粮食自给方针的胜利,是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附图片)
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麦海机声响,快收万石粮。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张青云摄
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收,农场人员在晒麦。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张青云摄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会议通过中匈友好合作条约
核准中国和伊拉克文化协定
新华社19日讯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九十次会议在19日上午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并且决定将这个条约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会议还核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伊拉克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关于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问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通过了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这两个组织条例草案都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会议最后通过了任免名单。


第1版()
专栏:

扎夏迪科副主席离京回国
新华社19日讯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扎夏迪科和随行的四位苏联贵宾,结束了在我国的参观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薄一波副总理和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张霖之、姬鹏飞等都到机场欢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苏达利柯夫到机场送行。


第1版()
专栏:

通盘安排人民经济生活
湖北抽回专业人员和设备,增产百货和蔬菜
本报武汉19日电 湖北省各级党委全面加强对有关人民经济生活工作的领导。部分地区的市场供应开始出现新气象。
5月、6月份以来,湖北省委常委和以省委书记、省长张体学为首的领导小组,接连召开了会议,从思想上、组织上研究了加强经济工作,全面关心人民生活的措施,并且决定立即实行。省委指示各地将1958年从财贸机构和手工业部门抽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等,基本上全部调回原岗位。到目前为止,各专区财贸干部归队的已有四千四百六十多人。6月底以前,一万多名被抽调的财贸干部,将全部陆续归队。手工业部门的归队工作也在积极进行。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日用品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有关部门根据省委的决定,正陆续拨给武汉等地钢材、铜、矽钢片、镁、锌、纱包线、漆包线、铸造生铁、木材、楠竹及棉纱,作为生产各种日用品的原料和材料。武汉百货批发站和废品批发部还组织了一支突击队伍,分别深入六个区的十六个仓库、商店,三天清出各种原料、材料六十九吨多。
为了组织城乡物资交流,互通有无和调剂市场需要,第二季度内,全省各地陆续召开了三类物资交流会。最近,全省又召开了一、二类物资平衡调剂交流大会。各企业通过清仓普查,调出了大批呆滞物资用到当前生产中去。据初步统计,已经清理和调剂出的钢材,约相当于1958年国家分配给全省的指标的44.5%,调剂出的其他物资也很多。这对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要,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进一步改善副食品供应方面,各地除大力发展城郊蔬菜生产外,正在开展鱼类的捕捞和家畜家禽的饲养工作。武汉市各级党委都配备了专业班子,大抓副食品生产。东西湖农场决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并已把品种、出菜时间等具体安排到生产小队;城郊各公社也正积极抢种快熟蔬菜。在沙市和襄樊市,正在开展一个群众性的以种菜为主,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的群众运动。
经过这一时期的努力,各地经济工作正在日益活跃,部分地区的市场供应已随着出现了新的气象。在武汉市,仅百货站已经安排生产的日用百货就有四十三个品种;各区还安排了数百种日用杂品的生产。有的已经开始上市。鄂城县城关6月上旬日用品生产的总产值比5月下旬增加了20%以上。黄冈专区黄州镇的市场,三天内便增加菜刀等细小日用品五十多种,基本上满足了本地的需要。(附图片)
湖北汉川县国营养殖场,在端阳节前已经捕捞十万多斤鲜鱼支援武汉市。这是养殖场的工人在捕鱼。 黄池轩摄(新华社稿)


第1版()
专栏:

送菜进城 元津标 (原载福建日报)


第1版()
专栏:

挖掘水源 抢种保苗
辽宁百万抗旱大军节节胜利
吉林水稻地区人民抗旱插秧
本报沈阳19日电 一个月来,辽宁省百万抗旱大军,以“不降伏旱魔誓不休”的顽强斗志,抗旱播种,浇地保苗,取得了重大胜利。最近十天中,全省各地久旱逢甘雨,绝大部分地区都得了透雨,只有朝阳地区下雨较少,但旱象也减轻。广大农民趁雨突击栽插水稻,抢种晚田,查田补种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工作。
辽宁省从5月份以来只下雨三至五公厘,干旱现象由南往北逐渐扩延。受旱较重的地区,有些早播作物的禾苗枯黄,生长受到严重威胁;晚播作物出苗迟缓;后期播种进度也非常慢。
旱象开始发生的时候,各地就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利用一切水源,想尽一切办法,同干旱作斗争。许多市、县、社都成立了抗旱指挥部或办公室。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和指导抗旱。工农商学兵一齐动员开赴抗旱前线。在抗旱斗争中,各人民公社全面安排劳动力,划分战线,抗旱播种、查田补苗、中耕锄草、间苗定苗。并普遍推行“小包工”的计酬方法和责任制度,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管理区与管理区、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抗旱保苗大协作。仅旅大、锦州两个地区参加抗旱斗争的就有七十七万多人。
在抗旱斗争中,各地人民提出了“水源不足,劲头足;天不下雨,人造雨”的战斗口号。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抗旱浇地外,还千方百计地挖掘新的水源,保证抗旱用水。安东、凤城、岫岩三县利用五千一百多处水利工程灌田十一万多亩。新金和金县两县从抗旱以来共挖河二千六百三十一条,掏井一千二百三十六眼,挖泉眼和土井七千五百五十五处,阻截拦河坝一千零七十五处。
为了尽量多种多收,各地普遍采取了浇水播种、催芽和育苗移栽等方法,大力进行栽苗补种和抢播晚播作物。全省从5月15日到6月10日的二十五天时间里,共抗旱播种各种作物一千四百多万亩,另外还补种各种作物一百多万亩。
新华社讯 吉林省产稻地区广大人民,千方百计抗旱、插秧。
吉林省去冬以来未下一次透雨,今年风又大,大部分河流、水库、塘坝干涸,水田普遍缺水。最近连降几场小雨,旱象缓和,但水田用水仍不足,目前全省旱播、插秧仅及去年水田面积四分之一左右。
为战胜当前严重旱象,力争多种水稻,全省各地已展开了抗旱斗争。柳河县柳树河管理区几天挖泉四十一个,挖成两条泉水河,解决了二百二十亩水田用水。磐石县烟筒山公社有四千多人参加抗旱,已打井十五眼,挖泉三十六眼,解决了二万二千五百亩水田用水问题。各地也很注意节约用水。如先用河水、后用库水,少灌勤灌,随用随放,循环灌水等。
目前各地一边继续挖掘水源,一边组织人力突击插秧。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用水的水田,都采取了同时播种旱田作物和水稻的办法,视降雨情况决定留一种苗,以此保证不扔一亩地。全省力争夏至前完成水田播种、插秧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