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保证丰产丰收
中央气象局副局长 饶兴
春末到秋初之间,是灾害性天气比较多、比较集中的时期,同时也正是生产的主要季节。在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控制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天气灾害就成为各项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敌人。
一般来说,灾害性天气来势凶猛,危害甚大,但持续时间较短,事先比较容易发现,只要我们善于掌握和运用预报,平时做好预防准备,当收到灾害性天气预报或者警报以后,采取措施,紧急处理,就可以减轻或者避免损失。如黑龙江省宝清县去年9、10月份出现了三次霜冻、大风和中雨,由于预报和警报及时,县委及早作了安排和部署,避免损失粮食七百六十多万斤。又如,江苏省泗阳县去年10月份,防了三次霜,使棉花增产三百万斤。像这样的例子,在今年的夏收夏种中,各地也已经开始出现。因此,只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防御,灾害性天气并没有什么可怕。
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气象工作是一支尖兵。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高速度发展的需要,这支尖兵正在日益扩大为生产服务的范围。要使这支尖兵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进一步贯彻以服务生产为纲,以农业服务为重点的方针,一切从生产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各地党委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服务工作。在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广泛、深入、细致、扎实;既要做出一般性的天气预报,还要做出适合各种不同专业要求的专业预报。做好预报,做好为生产的服务工作,是气象工作的根本任务。服务得好,既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气象业务的进展。
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关键就在于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在当前必须抓住三件大事。
第一,巩固气象服务网。气象服务网是开展气象服务的组织基础。十年来,气象服务网的建设是很迅速的。过去,在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面向广大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就做得极为不够。在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的新形势下,矛盾更加突出。经过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解放了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群众路线,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了专区有台、县县有站、社社有哨、队队有组。过去仅依靠少数气象台做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现在是专业科学机关与群众性气象组织密切配合,由点到面,台、站、哨、组都要开展预报服务,人民公社的哨、组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服务最直接的单位。哨、组全部是新建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组织,还必须大力巩固和提高。巩固、提高的关键在于开展服务,服务得好,就能巩固,巩固得好,一定服务得更好。
第二,做好补充预报。只有准确地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才有利于安排和进行生产活动。当前,提高预报质量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气象台大范围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通过广大的气象站、哨、组,层层补充,级级订正。这样,既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又加强了服务效果。
第三,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做好农业气象预报,充分利用自然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防止和战胜自然界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对保证农业丰产丰收,有着重大的作用。
最后,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使之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领导。我们认为,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和生产部门,应正确地掌握和使用天气预报,不要绝对化。因为,天气变化随着地形、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各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俗话说:“雷雨隔牛背”,这句话虽然看来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天气变化的地区性和复杂性。目前,气象台做的大范围天气预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预报出管辖区内每个具体的地方天气情况,二十四小时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平均只有76%。所以,除了收听气象台的预报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听取当地站、哨、组的补充预报。因为站、哨、组在掌握本地天气的特点方面,比台具体,经验也多。大范围天气预报,经过补充订正后,准确率一般能提高一些,但还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因此,在使用预报时,必须由各地党、政领导机关作最后的分析判断。
正因为气象台所做的大范围天气预报不能十分细致、具体、密切结合各地生产上不同的要求,所以是“四海不皆准”。因而上级领导机关在根据天气预报下达决策性指示的时候,必须留有机动余地,好让地方多听取站、哨、组的补充订正预报,采取因地因事制宜的生产措施。又因为天气预报还不可能做到每次都绝对准确,因而各地党、政领导机关还需要有应付天气突然变化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以弥补气象技术条件的不足,尽量减免自然灾害的损失。


第6版()
专栏:

做好气象预报 确保安全生产
各级气象部门为防汛防洪和夏收夏种积极服务
本报讯 夏季天气灾害已经相继出现。继春旱以后,东北南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旱象还没有解除,而江南地区和沿海江苏、浙江等省汛期已经开始,台风季节就要到来。这些天气灾害正威胁着水利建设以及渔业、盐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安全生产,特别是今年夏季农业的丰产丰收。
为了保证夏季农业的大丰收和各项生产的安全进行,各级气象部门对于提高天气预报质量和时效,特别是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中央气象局早在4月下旬已经向各省、市、自治区气象部门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今年的防汛气象预报工作。各地气象部门如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河北、河南等省气象局,也都根据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中央气象局的指示,迅速布置了工作。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曾经在北京召开了八省一市下半年降水长期预报讨论会,研究了今年5到9月全国降水长期预报,并从5月中旬开始每日增发全国降水量预报广播,以指导各地气象单位的降水预报工作。浙江省气象局召开了台风暴雨预报研究会。各级气象单位也都安排了做好夏收夏种的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现在全国各级气象部门正以配合防汛防洪和夏收夏种为中心,掀起一个做好气象预报服务的热潮,而且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作出一些成绩。
上海地区5月4日出现了雷暴雨,总降雨量达五十三点六毫米,上海市的气象台对这次雷暴雨的预报很准确。市防汛总指挥部事先召开了紧急电话会议,做了动员和部署,郊区各县、各人民公社和市区各工厂、机关、企业都召开了电话会议或者广播会议,向社员和干部作了紧急动员,全市组织了二十万大军,采取了紧急的预防措施,投入战斗,打了一个有比较充分准备的胜仗。贵州省罗甸县罗烟人民公社5月2日接县气象站预报4到7日内将有暴风骤雨和冰雹。为了确保夏收作物颗粒还家,公社党委立即向全体社员和干部做了紧急动员,组织了六千三百多人的抢收大军,早起晚睡,连日激战,苦干三天,抢收了二千八百零一亩已经黄熟的小麦。到5月4日晚上,一阵大风到来,紧接着雷雨冰雹交加的时候,社员们已在兴高彩烈地开会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并研究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四川省从4月份起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现象,5月3日成都中心气象台和区气象台会商天气,预计将有暴风雨出现,就由各专区气象台分别发出4、5两日的大风大雨和暴雨天气警报,并提出了抢水蓄水和抢收已经成熟的小春作物的重要措施,经各地气象(候)站又根据当地情况分别做出了更具体的预报和措施,立即向各级党委汇报,各级党委都很重视,立即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带头,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抢水蓄水保水和抢种工作。
现在各级气象部门正在加紧戒备,抓紧进行有关做好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学习和技术总结;检查各级气象单位对防汛和夏收夏种的气象服务组织工作,加强各台、站、哨间的情报联系和协作;了解各生产部门对气象方面的新要求;并号召所有气象台、站、哨组,广泛开展补充预报和农业气象预报,发挥各级气象单位对于做好防汛、夏收夏种的气象服务的积极作用。(附图片)
我国第一部气象雷达探测站,已经在上海建立起来了。它能在瞬息之间,看到方圆八百公里内的雷雨变化情况,和测定台风中心位置。 隋文芳摄
广西梧州市郊红旗人民公社农业气象哨和气象小组的气象员们,接到专区气象台的预报后,正在观看当地天气,听取老农经验,准备进行补充预报。 (中央气象局供稿)


第6版()
专栏:短评

正确使用天气预报,战胜灾害
我国幅员广大,气候复杂,每年总有部分地区遭受到冰雹风雨或者干旱的袭击。在同这些灾害的斗争中,天气预报站在斗争的最前哨。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气象工作人员的努力,天气预报准确率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在预防和战胜灾害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科学水平的条件下,天气预报还难以做到完全准确。对于这一情况,我们也要有正确的理解,以便在与灾害做斗争中,正确运用天气预报。
目前的情况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只能达到76%,而有些使用部门,对于天气预报,不是把它看成绝对的准确,就是看成绝对的不准确,所以往往也不能正确地预防灾害,有时麻痹大意,该防的不防,遇到灾害,措手不及,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就气象部门来说,必须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由知之不多,达到知之甚多。为此,必须加强总结气象预报经验和气象科学研究工作,以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就使用部门来说,必须正确掌握和使用预报。对于天气预报,既不能将信将疑,也不能绝对依赖。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具体掌握,灵活应用。为此,必须从认识和使用两个方面来解决。
在认识上,不能片面。我们必须了解:客观实际是无限的,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而且总是落后于客观实际的;任何科学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和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即使在同一天气系统的控制之下,因当地自然条件的不同,也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根据研究大气发生和发展中已经发现的规则,目前气象台只能预报出大范围的天气变化,至于小范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还需要气象站、哨、组,根据本地自然地理特点,对气象台预报加以补充订正。因此,对灾害性天气,要加强戒备,预防万一,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力争最好的效果,要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在使用上,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因为天气对各个地区和各项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使用天气预报的部门,应该把本部门生产计划、工作部署、对天气预报的要求等,及时通知气象部门,以便做出适合本部门需要的预报,同时要特别注意收听和使用当地站、哨、组的补充预报,然后结合生产需要,加以分析判断,再用来指导生产。
现在已经进入夏季,正是各种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季节,有关部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坚决同自然灾害作斗争。


第6版()
专栏:

你知道吗?
蜜蜂出窝天放晴
天空笼罩着灰暗色的云幕,找不出半点隙缝。山东济宁专区气象台的几个年青人仰望天空,讨论着未来的天气情况。但谁也没有把握说今天会放晴。
碰巧,他们的话被对面的养蜂老农听到了。老农对他们说:“今天不会下雨了,因为,一清早蜜蜂都出窝采蜜去了,如果要下雨,蜜蜂就不会出去采蜜。”
几个年青人回台后,就果断地按照他的意见发布了天气预报。这天的天气实况是:上午天气阴沉,下午云渐裂开,傍晚天气转晴。
蜜蜂的活动,所以能够预示出晴天,一方面是因为天气转晴时气压升高,湿度减小,有利于蜜蜂的外出活动;另方面是因为花蕊分泌的甜汁和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在分泌甜汁时,会发散出能引诱昆虫的气味,天气转晴时,诱惑昆虫的气味厉害,这就更能引诱蜜蜂外出采蜜。
鸡不入笼阴雨来
已经傍晚了,怎么鸡还迟迟不愿入笼?
夏天下雨前,气压低,湿度大,许多小昆虫高飞困难而贴地低飞;有些在洞里的小动物不舒服起来,多半跑出地面或者附着在草叶上。这给鸡造成了觅食的好机会,它当然迟迟不愿进到笼里去。
还有一个理由。鸡满身是羽光,当夏天气压低、湿度大的时候,它要回到笼里,闷热得太不舒服了;如果是在四害没有除尽的地方,它回到笼里还要忍受蚊虫的袭击。这一来,它当然也迟迟不愿入笼。
广西容县第二中学教师林凤麟,在他们学校里利用这一现象做了天气预报。
泥鳅游动天将变
江西九江市新塘人民公社气象哨的屋子里,摆着一个大玻璃瓶,瓶里一条泥鳅孤寂地呆着。
气象哨的工作人员,每天在一定时间都要去瞅瞅这条泥鳅。大晴天,它下沉瓶底一动也不动。阴天,或者多云的天,它在瓶中活跃起来,来回游动。下雨天,它游动得更厉害,一会上游,一会又下沉。人们一连观察了五十七天,它总是在天气变化前几小时就开始活动起来。
这是这个气象哨的工作人员凌仕松,在参观了别的气象哨用蚂蝗预报天气以后想出的办法。泥鳅和蚂蝗的生活习惯很相似,试验结果证明,用泥鳅预报天气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6%以上,比蚂蝗还好。
“龟背潮,下雨兆”
湖南谚语:“龟背潮,下雨兆。”在夏天和春末秋初,可以利用乌龟预报天气。乌龟是冷血动物,龟甲容易散热,它的温度比气温低。天将要下雨的时候,空气中掺入了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随着地面温度的增高而受热变轻,升入高空时,遇冷凝结就成雨水;接近地面的水蒸气中,有部分也会在低温的龟背上凝结而产生湿润。因此龟背湿润的时候,证明天将要下雨了。
龟背,对测定夏天和春末秋初常发生的热雷雨,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夏天阳光强烈,雷雨前空气中的水蒸气充足,但也不一定每一次下雨之前,水蒸气都多得足以使龟背湿润,所以龟背湿时常常下雨,龟背干时却不一定不下雨。


第6版()
专栏:

为西藏人民歌唱
新华社记者 冶峰 徐学增
在解放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上,来自西藏高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特别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
几年来,他们一直活跃在西藏高原,全心全意地为驻藏部队和西藏人民服务。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他们同西藏人民一起经历了战斗的日子。在平叛胜利的欢呼声中,他们又热情地歌唱藏族人民的新生。
拉萨叛乱被彻底粉碎的当天,文工团团长张俊飞兴奋得一夜没睡觉,领导着四、五个人在灯光下编写了一个反映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的末日与西藏人民胜利的活报剧。在拉萨市一次三万多人庆祝平叛胜利的大会上,文工团员们载歌载舞,欢唱着西藏人民的新生:
严寒的冬天过去了,
布谷鸟在大声欢唱,
阳光驱散了乌云,
吉祥降临在西藏。
……
让我们尽情地歌唱吧,
歌唱西藏的新生,
歌唱救星共产党。
从皮鞭、棍棒下解放出来的农奴们,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激动过。一个节目演完了,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震山谷。受了几辈子压迫的农奴们,第一次这样宏亮地高呼着:“亚姆!亚姆!”(好!好!)并且随着台上的音乐奔放地跳起舞来。
这个深受藏族同胞热爱的文工团,从和平解放西藏以来,一直活跃在西藏高原上。有一次,他们从拉萨出发,到亚东去演出,在“不放过一个村庄、不放过一个兵站”的口号下,在千里途中不管是经过几百人的大村,还是遇到三、五户的小庄,村村停下来进行慰问演出。他们有时一昼夜走一百八十里,连演三场不休息。在修建康藏、青藏公路期间,他们同藏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劳动了一天,晚上还同藏胞兄弟姐妹们到白桦林中点燃起篝火,吃着炒青稞和炒豌豆,尽情地舞蹈和歌唱。
1953年3月,这些文艺战士们在曲水、朗嘎子、江孜、日喀则、亚东、格林岗等地演出了藏族人民在1904年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活报剧。这件事在年老的藏胞中记忆犹新。四十多年前,他们亲眼看到英帝国主义的军队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破坏寺庙等血腥罪行。许多人看了活报剧流出了眼泪。亚东一位当年参加过反英斗争的八十三岁的格浪白吉老人,将他四十九年前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使用的弓箭,赠给了文工团。他说:“现在有解放军保护我们,用不着它了,请你们转到北京给祖国留作纪念吧!”
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文艺战士们,几年来同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每当文工团团员们背着道具、服装和乐器,跋山涉水为西藏人民演出时,藏族人民就赶来用牦牛给他们送东西,争着让房子和帐篷给他们住,并且热情地招待他们。1951年夏天,文工团随着进藏部队到达拉萨以东的太昭一带进行宣传,在一个偏僻穷困的山村里,他们一面工作,一面帮着藏民放牛挤奶,拾柴打水,同村里的居民们结下了友谊。文工团临别时,山村里的人家彻夜不眠,他们炒好青稞,烙好油饼,准备了胡桃和杏干,给文工团送行。文工团出发时,全村的人都来欢送。
这些文艺战士们,不仅是西藏人民新生活的歌唱者,而且是藏族民间艺术遗产的整理和保存者。他们从进入西藏的第一天起,就热情地向藏族人民学习歌舞。每到一地,他们就拜访藏民,将藏族戏曲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再演唱给藏民们看。在拉萨市,文工团邀请了当地的民间艺人阿麦惹、多吉、扎西顿珠和安尼(女)等为老师,来传授几乎将要失传的囊玛、堆谢和藏戏。


第6版()
专栏:

三十年英雄史诗尽成好题材
解放军文艺会演为艺坛增色
本报讯 记者周泽民报道:有人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是一个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大百花园。这确是一个很形象的概括。会演从6月1日开幕以来,十六天中,来自全国各地千里海防、万里边疆线上的二十五个专业和业余的演出单位,共演出了二百一十六个节目。这些节目,不但绝大部分都是部队官兵和文艺工作者去年以来的新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部队特点,而且题材广泛,丰富多采,从各个不同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讴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和沸腾的现实生活。
舞剧话剧新花怒放
舞剧,在我国艺坛上是一支很年青的艺术花朵。部队文艺工作者,只是近两年来才开始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但是,他们由于坚决贯彻了党的文艺方针,在运用舞剧形式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斗争生活等方面,努力地进行了艺术实践,并且在创造我国民族舞剧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这次会演,相继涌现出来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大、中型舞剧就有“蝶恋花”、“五朵红云”、“萎拉姑娘”等。这些舞剧的出现,生动地反映了部队舞剧艺术日益兴旺、繁荣的景象。
这次演出的歌舞和话剧,全都以反映现代题材为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之过去也大有提高。在音乐舞蹈和曲艺方面,各部队的节目已以本地区或本部队的生活题材和地方色采形成各自的特色。这里有表现前线战斗生活的“大炮封锁金门岛”、“烈火真金胡德安”、“前沿访问记”、“战歌”、“姑嫂月下守海防”、“火线仲秋夜”,也有表现部队生活和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事迹的“毛主席来到咱们连”、“海上练兵”、“当兵为什么光荣”、“跳木马”、“咱们俩都是炊事员”、“老水兵”等。另外,还有表现战斗故事的“飞夺泸定桥”、“红旗插上四二四高地”,有地方民族色彩很浓的“鼓舞”、“打馕舞”、“维语演唱”、“四川民歌”和彝族、藏族战士的合唱,以及大交响乐“祖国交响乐”和杂技等,真是百花齐放,艳丽多姿。
话剧方面,广州部队话剧团演出的“南海战歌”和火线文工团的“三八线上”两个多幕剧,都比较成功。“三八线上”相当深刻地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间无限深厚的战斗友谊,并且揭露了美李匪军蓄意破坏朝鲜停战协定的卑鄙阴谋,是一个甚为出色的喜剧。“南海战歌”则相当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我军克服渡海作战的重重困难,以木船战胜敌人的装甲舰队、解放海南岛的英雄史诗。全剧气魄宏伟,并且在舞台工作上有创造性的收获。特别是在琼州海峡海面丁军长指挥船上的一场戏,可以说是绝妙的艺术构思。幕启,场内灯光渐暗,乌云密布天空。舞台上波涛滚滚,碧浪滔滔,炮火红光闪闪。丁军长屹立在颠簸摇晃的帆船上,指挥千军万马横渡海峡……。这个气势磅礴的生动画面,使观众突破了舞台空间的限制,宛如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激战的大海之上,和英勇的指战员一起经历着惊心动魄的伟大战斗。这个场景,对于突出全剧主题,起了良好的作用。它把解放海南岛战役我军战胜暂时占有海空优势的残余蒋匪,和难以驯服的海洋的伟大气魄,形象地再现于观众面前,是表现战争题材的话剧,比较新颖出色的一种艺术处理。
群众文艺万紫千红
这次会演,各个业余代表队的演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他们节目丰富,题材广阔,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紧紧地结合了当前的斗争和工作,生活气息特别浓郁。不少节目还在创作和艺术表演方面,有了新的创造。
诗朗诵“难忘的航行”、“怀念杨靖宇将军”和“火人的故事”,引起首都观众的一致赞扬。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业余文艺爱好者。表演者也大多是头次登台的部队官兵。“难忘的航行”的作者,是少尉机电长梅明亮等。它以“千条江河归大海,朵朵葵花向太阳,水兵的心啊,永远怀念毛主席,一次幸福的远航,使我们终身难忘……”的抒情笔调,描写了某舰水兵和毛主席在一起的一次远航之后的内心激情。“怀念杨靖宇将军”的作者,是中尉助理员孙绍基等,他们通过东北一个普通农村的人民对杨靖宇将军的怀念,写出了东北千百万人民对抗联英雄的深沉感念。“火人的故事”的作者,是中尉助理员颜廷瑞等。他们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形象。它通过朝鲜老人向小孙女讲“火人的故事”,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松骨峰战斗”情景:松骨峰在烈火中燃烧,一队坚守山头的志愿军战士弹尽粮绝了,他们全身披火,高唱着“燃烧吧,我们是火中的金刚,用敌人烧在我们身上的烈火,把敌人烧死在松骨峰……”。
英雄们扑向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我们面前又出现了须发斑白的朝鲜老人和天真烂漫的小孙女。淡淡的星光下,孩子听的出了神,她真想看看火人在那儿?老人用手指着天空,深情地说:“你看,北边上空,那些亮晶晶的星星,那就是火人,他们还在望着平壤——北京。”
这几首诗篇的表演,都突破了一般诗朗诵的形式,创造性地把单人朗诵、集体朗诵、音乐伴奏和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比较单调的诗歌朗诵,收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感人力量。(附图片)
战士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南海战歌”第二场中的一个场面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海军业余文艺演出队演出潮汕民间舞“姑嫂岛”。姑嫂二人感情深厚,这是二人来到杨梅林中寻找杨梅花的场面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第6版()
专栏:文物

文物
上海来的历史文物
上海博物馆最近在所藏的历史文物中,精选七十九件送给正在筹建中的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批精品中,包括有三千年前西周时代的许多珍贵文物。例如西周著名铜器之一的“不?簋盖”,上面刻有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长篇铭文。又如“盂鼎”,形制宏伟,制作精美,它是西周初期青铜工艺中形制和花纹的标准器,上面刻有二百九十一个字的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
这批文物中还有现存的最古量器,战国“子盉子釜”;最早而著名的银器,战国“甘游银杯”,和在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国的草鞋和篾席,以及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的“秦权”。
这是上海博物馆今年第二批支援兄弟单位的文物。今年2月间,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曾运出三万多件文物,给了十一个省市的博物馆。
南京发现千年铁佛
南京市郊区最近发现了后唐同光年代的铁观音佛像一尊。这尊出土的佛像高五十九公分,重二十斤。佛像周身披纱,腰系佛珠,脚踏莲座。在底座上铸有“大唐同光年十二月九日古佛寺众僧造像一躯”的阳文款字。同光二年是公元924年。同光是五代时后唐庄宗的年号。后唐建国共十三年(公元923年至935年),庄宗在位仅三年,所以留传下来的文物很稀少。这尊佛像现已交市文管会保存。
博物馆流动展览
上海自然博物院筹备处第一次在郊区展出一部分动物植物标本和图片,向农民宣传有关农副业生产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知识。
从16日开始在上海县工人文化宫展出的标本和图片,有“怎样防治农作物十六病虫害”和“怎样养兔”。这两组展品都同当前上海郊区人民公社防治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和发展家禽家畜的生产密切配合。计划在上海县展出一星期后,再到附近人民公社流动展出。自然博物院筹备处并派专人作详细讲解。
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也挑选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和“延安革命历史文物”两组图片,在郊区奉贤县萧塘人民公社等地流动展出。(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