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人人动手 件件鉴定 一边检查 一边处理
武钢检查全部设备
本报武汉16日电 近两个月来,武汉钢铁公司对生产系统的全部设备进行了普遍的保养维修,使设备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事故大大减少。一号高炉经过6月1日的停风检修,更换零件,设备的密闭性更好了,风温从摄氏八百度提高到九百度,最高达到一千度以上;风量从两千九提高到三千;炉顶压力过去一般是一点二公斤,现在可以提高到一点四公斤。这样就为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冶铁矿的设备利用率,检修前只有70%,现在提高到80%以上。
武钢的设备绝大部分是现代化的,利用效率较高。如一号高炉的机械设备,从投入生产到现在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损坏事故,利用率达到99%。但是,近半年多来,由于原担任设备检修和备品制造的机械总厂忙于生产成套设备,使生产系统部分设备的零件、部件因为缺乏保养而缩短了使用寿命,备品供应不足。武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4月份起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的设备大检查。检查的方式是群众性的检查和专业检查队检查相结合;领导挂帅,人人动手,件件鉴定。由武钢总公司组织了一支有总机械师、区域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和各厂矿的设备助理、机械技师参加的专业检查队,发动群众性的检查的同时,对大冶铁矿、炼铁厂、焦化厂、机械总厂、动力总厂等生产单位的四万多吨设备进行了普遍的检查,对重要设备的润滑油都经过取样化验。5月中下旬二十天内,根据工人提出的线索而经专业检查队检查出来的设备问题达七百多项,发现许多设备的润滑油已经变质,有的进去了水和泥砂甚至大量的金属渣屑;有的已经乳化;有的则使用不当,如齿轮接手应该用黑机油却用了黄干油,这种油流动性不好,没有润滑作用。
检查中还发现许多单位对设备维护很差,长期不清扫。如焦化厂炼焦车间筛焦系统的设备,灰尘都有寸把厚,空气压缩机汽缸的外套,也积了厚厚一层灰,散热片因为落满了灰尘不能向外散热。这些,都使机械过早磨损,甚至造成设备事故。检查队一边检查一边处理。润滑油变质或使用不当的都换上了新油;积灰都清扫干净。除了一般的普查以外,在不影响生产的原则下,对减速机等重要设备还作了比较细致的“解剖”性检查,坏零件都重新更换。这一期间,武钢机械总厂专为设备检修就制造了七十多吨的备品、配件。
为使各项设备得到经常的保养和检修,最近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有关设备维护的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维护规程、润滑油和滚动轴承管理规程、起重机管理规程、备品管理办法等等。这些规程、办法都印成袖珍本,发给工程师、技术员、管理干部每人一册。各个车间还把这些规程进一步通俗化,按照操作岗位的不同,再订出每一岗位在设备维护上应该注意什么,向工人公布,便于工人在操作中贯彻执行。
为了改变备品供应不足的状况,武钢机械总厂已经恢复制造备品。仅5月下半月,这个厂就为一号高炉制造了二十三项备品和配件。
 (刘奇宏)


第2版()
专栏:

全国电炉炼钢会议确定生产方针
优质 高产 品种多
要求各厂建立制度严格检查防止废品出厂
新华社旅大16日电 全国第一次电炉炼钢经验交流会议6日到13日在旅大举行。会议要求采用电炉设备的炼钢厂继续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电炉钢的产量、质量,增加品种,进一步满足国家对优质钢种的迫切需要。
会议指出,去年以来电炉炼钢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钢产量增长很快,电炉平均利用系数由1957年的十八点六二提高到二十二点六六;同时创造了多种新钢种。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工厂和一些产品出现了质量下降的趋势,最近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会议认为,质量问题的产生,除了原料和技术方面的因素以外,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思想上对提高产量必须同时提高质量重视不够,因而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能够及时跟上去。会议认为,大连钢厂的实践证明,产量和质量之间没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工厂的原料条件并不特别好,由于他们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条件,积极采取措施,不仅电炉利用系数在全国居于首位,电炉钢的质量也是最好的,今年以来钢锭合格率一直在99%以上。
会议指出,今后电炉炼钢生产必须贯彻“高产、优质、多品种”的方针,当前要着重抓质量问题。会议订出了改进质量的措施,要求各厂对职工群众加强重视质量的思想教育,加强技术管理,迅速建立技术监督制度,严格检查产品质量,执行技术标准,防止废品出厂,认真贯彻原始纪录和质量分析制度,定期举行质量会议,及时提出改进质量的措施。在原料材料管理上实行分类排队,分级管理的办法,以便合理使用。
会议在广泛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项提高钢的产量和质量的重大先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纳入新修订的电炉炼钢操作规程,在全国各电炉钢厂推行。这些经验包括在炉顶装料的电炉上采用备用炉体,充分发挥变压器的潜力,实行原料炉外预热,合理超装,在熔化末期提前吹氧或加矿石,综合脱氧和混合炼钢等。
会议还提出了扩大新钢种生产的初步方案,要求科学研究部门和各厂的中心试验室加强新钢种的研究工作,生产、研究、使用单位三者协同试制,以迅速发展我国合金钢的品种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十七个炼钢企业和有关研究机关、大专学校的代表。


第2版()
专栏:

天津动力机厂采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组织均衡生产保证产品成套
本报天津16日电 天津动力机厂调整部件、零件生产不均衡的状况,组织成套生产,加速了成品出厂时间,减少了资金积压。
天津动力机厂生产的八十和一百二十马力的柴油机和空气压缩机等产品,是当前矿山、铁路等建设中迫切需要的动力设备。但是,这个厂的零件部件的生产极不均衡,有的生产得多,而且越来越多,有的生产得少,而且越来越少。因而今年以来,生产情况不正常,出厂的成品,一月比一月少。以八十马力的柴油机为例,在它的一千多种零件中,到5月份,工厂库存或在制中的零件,有些足够装配三、五千台,到明年第一季度都装配不完;而有些关键性的零件,少到连一件毛坯也没有。结果,许多产品不能按时装配,成套出厂、严重积压了工厂的流动资金。
这个问题的形成,据分析,有如下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工厂的铸工车间和负责大件加工的第二机工车间,历来就是薄弱环节,今年以来的各种临时任务,又经常冲击这两个车间,就使各种零件产量的差别,越来越大。其次,有些零件,经常返工或报废。第三,因为有些原材料欠缺,或质量较差,加上工厂不加控制,来什么料,就作什么活,因而使这个矛盾更加突出。
工厂党委会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以后,就连续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思想工作,统一了认识,党委决定宁可影响些产值,也要扭转这个局面,加速成品出厂。因此便向全体职工提出了“卡长线,补短线”的生产方向。紧跟着,从领导到工人就全面行动起来。首先从计划管理上停止了过多的零件的生产,调整了劳动组织,把有经验的老技术工人抽调出来,支援“不足的”零件的生产。铸工和第二机工车间的设备能力不足,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就采取三结合的方法,设计赶制一些简易设备;同时广泛地开展全厂范围内的大协作,发动热加工、机修、装配等车间的职工挤出自己的设备支援薄弱环节。在领导方面,也把组织成套性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列为头等重要的任务。
从6月开始,全厂职工围绕着这两项头等重要的任务,信心百倍地积极行动起来。铸工车间的职工,针对铸件质量不好和报废率高的不正常现象,大闹技术革新。冲天炉吃土铁的效果不好,就改建热风炉;并且把冲天炉的炉衬由酸性改为中性,外加水套,以提高去硫能力。全厂的技术人员也紧紧地跟上了工人的步伐。工艺科、设计科的技术人员正和工人在一起分析、审查改进工艺和图纸,以保证产品质量。技术科、生产科、检验科的技术人员也对全厂的代用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工厂既能生产优良的产品,又能合理使用各种原材料。
天津动力机厂自6月1日开始,执行均衡生产的措施以来,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截止6月10日止,已有五十台、套柴油机的关键零件投入了生产;有十九台八十马力柴油机的全套零件进入了装配车间。6月份,全厂将能有九十六台八十马力的柴油机和二十台空气压缩机及八台一百二十马力的柴油机出厂,支援矿山和铁路的建设。


第2版()
专栏:

工商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安排
武汉扩大日用百货生产
新华社武汉16日电 武汉市轻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安排日用工业品生产。
最近半个多月,武汉市的化工、纺织、搪瓷和医药等轻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在中共武汉市委领导下,讨论了当前日用品生产和市场供应问题。商业部门根据社会购买力迅速提高的情况,提出了增加日用品的数量、花色品种的计划;工业部门挖掘生产潜力和增加原料来源,决定扩大日用品的生产。全市各区的民政和商业部门,调查了所管辖和联系的街道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情况,帮助它们制订生产计划,改进设备,增产日用小商品。
工商部门首先注意增加需要量大、季节性强和品种规格不全的日用品的生产。武汉市百货批发站和有关工厂,最近决定增加鞋带、鞋扣、鞋眼、裤钩、素线和尖足女袜等四十三种商品的产量,这些都是目前市场上需要大量供应的。市场上对蚊帐的需要量大,但是生产能力不足,这个批发站就积极帮助织布厂改装机器,赶织蚊帐纱,6月份预计能生产蚊帐十八万七千多顶。五金交通电工器材公司和工业部门共同安排二百二十六种民用五金交电器材的生产,目前已经和工厂签订合同、先后投入生产的有一百九十多种。其中有千层锁、家用保险丝、铝丝做的面捞子和化学灭火弹等八十多种商品,过去是依靠上海、广州等地供应的。剪刀、锅铲、拉链和小铁锤等日用品的生产能力,也正在扩大。
目前,中共湖北省委已决定从物资供应部门调拨钢材、楠竹、木材等原料材料,供给武汉等地区的工厂增产日用品。全市商业部门也准备进一步开展废品回收业务,以便回收更多废旧物资供给工厂。


第2版()
专栏:

广西商业部门多方寻找原料
大力协助工厂增产日用百货
新华社南宁16日电 广西商业部门贯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积极协助工业部门生产日用工业品。今年1月到5月,自治区商业部门日用工业品的收购量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1%以上。
自治区各地商业部门在总结了去年的经验以后,广大职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商业工作必须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他们采取各种措施来协助生产单位搞好生产。商业部门派出驻厂员到工厂了解生产情况,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协助各厂安排生产计划和克服原料、设备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商业职工采取了大力收购、利用代用品、组织协作、清理库存物资等办法,为工厂增加原料来源。南宁、梧州等市商业职工积极采购木材、硬化油、牛油、野生纤维等,供给火柴、肥皂等工厂;又通过到外地采购、互相调剂等方法,帮助纺织厂和针织厂解决机器设备和零件材料等问题。玉林化工厂有液体油但缺少硬化油,而南宁化工二厂硬化油库存较多却缺乏液体油。商业部门便帮助他们互相调剂,使两个厂都能正常生产。
为了帮助生产日用品的工厂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商业部门一方面积极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工厂;一方面用组织观摩、举办样品展览会等方式,帮助工厂提高技术水平。如南宁百货批发站职工组织工作队,在本市人民群众中调查访问,征求消费者对本地工业产品的意见;同时组织人力到外地学习生产技术,代为搜集先进产品的样品,供工厂学习仿制。现在全市已增加了一千多种新品种,皮鞋、皮箱的式样也大有改进。河池县皮鞋生产社原来生产的紫色、绿色凉鞋,因为式样较差,又没有这种颜色的鞋油,因此销售困难;县商业局就建议他们生产黄色与黑色皮鞋,改进规格式样,结果成了畅销货。(附图片)
重庆七星岗化工厂用土法生产洗衣粉供应市民需要。这是一批半成品,经过晒干磨细,就成为质量良好的洗衣粉。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宁夏交通网初步形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的交通运输网。
自治区境内现在已经有四百一十公里铁路。同铁路直接或间接衔接起来的三千九百多公里公路,可以通达区内所有的县城。岗峦起伏沟壑交错的南部山区,不仅县与县之间都通了汽车,县与大多数的公社、矿区也有汽车往来。黄河通航里程达到三百九十五公里。自治区成立后,还开辟了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到北京的航空线。
内昆线上最长的隧道
内江昆明铁路最长隧道——且乌大隧道,正在快速施工。北口工地的铁道兵某部在5月中旬曾经创造了日进成洞九点三二三公尺的铁道兵全军最高纪录。这条隧道全长二千五百六十五公尺,位于滇东北边境的乌蒙山南麓,横锁黔滇,是控制内昆路全线工期的关键工程。
广州造纸厂生产硫酸
广州造纸厂附设的硫酸厂最近建成,并开始试车生产。
这个厂全部投入生产后,按照设计能力将年产硫酸七千二百吨,可以基本上满足目前广州市轻工业对硫酸的需要。
福州兴建抗菌素工厂
福州抗菌素厂正在紧张建设。
这个厂是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规模较大的抗菌素厂之一。它的主要产品有金霉素、维生素B—2等,还有可以作饲料的副产品干菌丝等。
山西改造一批小煤井
山西省在地方煤矿系统中掀起了一个小煤窑技术改造运动。现在,有二十六个小窑实行了土机械化、改建了巷道,利用小平车搬运,马拉绞车提升。有十六个实现了半土半洋机械化,利用了汽绞车(或电绞车)提升、土道轨煤车和水泵排水等。全省小煤窑的生产能力因此由原年产五十八万吨,提高到一百九十二万吨。
这些小煤窑生产的煤绝大部分是供应当地钢铁基地和其它工业需用的。
(车崇庆)


第2版()
专栏:

在叛乱头子拉鲁的一个庄园里
新华社记者 袁定乾
记者最近访问了叛乱头子、大农奴主拉鲁·策旺多吉在拉萨附近的一个溪卡(庄园)。这里只是拉鲁二十多个溪卡和近十个牧场中的一个小溪卡。这个溪卡里农奴的生活说明,西藏吃人的农奴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难,以及农奴是怎样迫切地要求进行民主改革。
这个溪卡里有一幢楼房,是拉鲁·策旺多吉避暑的地方。楼房有二十间房间和汽车房,室外有宽大的草坪和一条溪水。虽然拉鲁在房屋修成后总共不过住了几天,但室内却存放着无数珍贵豪华的用具和食品。这座楼房就是拉鲁从当地和其他溪卡中抽调农奴用无偿劳役建成的,来建筑这座楼房的农奴不仅没有工资,连食物和工具都要从家中带来,只有几个会木工和石工的农奴,每天才领到一点仅能充饥的糌粑。
这个溪卡有十五户差巴和十七户堆穷,拉鲁在溪卡里设有一个“溪堆”(庄园管理人)和一个“列本”专门监督农奴劳动。十五户差巴世世代代都是拉鲁的农奴,十七户堆穷虽然多数不属于拉鲁,也没有耕种这个溪卡的土地,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领主,有的属于哲蚌寺,有的属于原西藏地方政府,有的属于叛国头子宇妥·扎西顿珠,他们每年要分别向自己的领主缴纳人头税和担负一定的差役。
请从这个小溪卡来看农奴受到差役、租税、高利贷压榨的情况:差役分内差和外差两种,内差是农奴向各自领主支的差;外差则是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支的差。外差本来应由领有土地的农奴主支应的,而农奴主却以少数分地给农奴耕种,把外差也转嫁到农奴的身上。拉鲁这个溪卡的十五户差巴,溪卡给他们分地总共只有三百二十五克,但他们在内差方面,仅向溪卡支的常年乌拉(差役)就有十六个半,即要派出十六个半人(隔一天去一人为溪卡服役,叫做半个乌拉)终年在溪卡的自营地上劳动和为溪卡服一切杂役。在这个溪卡担任乌拉的农奴中,有五十七岁的老人,也有十五岁的孩子,其中一个叫罗布的农奴已经在溪卡里为拉鲁服了十二年乌拉。到溪卡里为拉鲁服乌拉的农奴,很多方面同朗生(家奴)处在同等的地位。他们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但需从家中自带食物和农具,晚上就露宿在农奴主的院内或牛棚马棚里,农奴主规定他们不能回自己家里去住,连回去取点糌粑也要取得“溪堆”的允许,虽然他们的家就在溪卡附近,最远也不过相距四、五百公尺。在这些服乌拉的男女农奴中,有些已经结了婚,他们回到家里睡上一夜,就得受处罚,还要向溪卡缴纳半两藏银的罚金,有时甚至被任意敲诈。
除了常年乌拉外,农奴向溪卡和领主支的差还有很多,农奴要为领主修建、粉刷房屋,运送物品,春季和秋季还要为溪卡无偿劳动若干天,运送肥料、种子、柴草、粮食和收割庄稼等等。
溪卡在使用人力、畜力上都享有优先权,一到农忙,就把全溪卡的人力、畜力动用起来为溪卡服役,从耕作、播种至收割、打场,溪卡没有一样不在农奴之前,因此,农奴常常不得不推迟自己分地的耕作。拉鲁家里吃的糌粑,是由农奴一粒一粒选出好的青稞,炒好和磨成糌粑后送去的,做糌粑的工具,装糌粑的口袋,都由农奴自备。还有一种叫做“暑十”的差,几乎每年夏天都有,那时青稞抽穗后尚未成熟,而拉鲁却要吃这种青稞,于是全溪卡的农奴都要出动,连续几天选摘青稞穗,煮熟后送到他在拉萨的家里去。
差巴的外差也是很繁重的,他们讲出的外差名目,实在记不胜记,出差之多,使一个差巴全年最多只有半年时间耽在家里,甚至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在外面支差。扎西顿珠是一户耕种十五克分地的差巴,他除了要向溪卡支一个常年乌拉和上述无数杂役,外差方面仅向原地方政府支的运输差一项,其名目就达二、三十种,如运酥油、茶叶、皮革、青稞、木炭、牛羊肉、羊毛、草料等等,每年每样要去一人,每次二至三天。有一种叫“绥茹”的差,是到原西藏地方政府然巴拉牧场去放牧牛羊,十多户差巴,每年轮流派一人去放牧二十二天,放牧得稍微不好就要挨打受骂。此外,还有送信、筑堤、修桥等等,尤其是送信差,每年要轮到很多次。扎西顿珠说:“一年究竟要出多少差,说也说不清,差一来就得去,根本不管你地里有活没活,那怕你正在吃糌粑,也得把水碗放下去支差。”
这里的差巴除种分地外,多数还以缴纳地租的形式租种溪卡的一些土地,有些堆穷也租种部分土地。租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波辛”,每年缴纳定额租,租额是每一克种子的地交租一克或稍多一点,但这种土地多数是坏地,农奴租到这种土地的也很少;另一种叫做“协辛”,即所谓分益地,收获一般是溪卡和农奴对分。拉鲁溪卡的租地大部分是“协辛”地,由于对分时不扣除种子,农奴实际得到的比领主少得多,租额往往高达70%到80%。如差巴慈尼种“协辛”地六克,去年收获三十克,对分后自己除去种子实际只得到九克,收获量的70%被拉鲁剥削去。又如差巴登珠种“协辛”地八克半,去年收获三十克,给溪卡十四克,自得部分扣除种子只有七克半,租额达75%。许多农奴受不了这样繁重的差役、偿不清越来越多的债务,不得不逃亡他乡。记者在访问时发现,这个溪卡的十五户差巴中,一半以上是拉鲁从其他领地迁来的,有的来此一、二十年,有的只有几年,当地的老差巴都逃亡了。
农奴们无法生活,不得不向领主告贷,拉鲁溪卡里的这些差巴没有一户不负债,全溪卡十五户差巴总共负债青稞二千九百四十四克,藏银五百五十三秤(每秤合三元三角三分)。十七户堆穷也有十三户负债。差巴的这个欠债数字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不是本而是每年固定要向债主交的利息,他们过去究竟借了多少,连本带息还了多少,已经无法弄清。全溪卡约有一半(七户)差巴负有所谓“代还息”的债务,这些债务都是债户逃亡后,债主强迫把债务转嫁到未逃亡的差巴身上,由他们来归还。一些农奴谈起过去债主逼债的情形说:每年秋天,当粮食还没收割时,债主就派人来催债了,那块地的庄稼好,就在地里放上一块土坯,土坯上盖上个大印,农奴不等到债主来时就不能收割,一些老农奴说,无论白天夜间,只要铃铛(收债人骑的马脖子上系有铃铛)一响,几乎十室九空,大家都争先躲藏起来。
据调查,拉鲁这个溪卡的三十二户农奴,每年粮食够吃的只有两三户,缺粮户占到绝大多数,一般农奴在缴纳地租和偿还高利贷利息后,只能维持两三个月的生活,有几户人家粮食一收下连种子也全部还了债。这个溪卡的平叛生产委员会委员次仁对记者说,今年春耕时如果不是军管会发给了无息农贷,将要荒废大量的土地。在记者访问过的十多家农奴中,亲眼看到有七、八家吃的是豌豆糌粑,喝的是清茶,根本没有酥油。堆穷的生活更是困苦,他们多数衣不蔽体、忍饥挨饿,连豌豆糌粑也吃不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靠乞讨度日。与此相反,溪卡的九头奶牛和三条狗,却专门有出乌拉的农奴喂养,每天吃着上好的青稞糌粑。
叛匪头子拉鲁和其他反动大农奴主发动的叛乱平息后,这里的农奴就迫切要求进行民主改革,他们说:“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雨过总是要天晴的,共产党是穷人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叛乱平息前这里有一个老妈妈已经病得快死了,她经常对十四岁的女儿格桑多杰说:“欠下这样多的债,我死后你们怎么还?”老妈妈和格桑多杰正无限忧虑的时候,叛乱平息了,军管会的工作队来了,当这个十四岁的姑娘知道农奴制度将要废除后,她赶快跑回去告诉老妈妈说:“阿妈啦,现在你可不能死呀!幸福的太阳出来了。”在拉鲁溪卡附近的农村里,最近农奴们唱着一首自己编的歌:“挖掉穷根,栽上富根,我们的幸福太阳高升。”(附图片)
这位东噶宗拉鲁溪卡(庄园)的农奴阿乃老人,住在一个半露天的屋子里。他的眼睛由于日夜艰苦劳动,已经熬坏了。 新华社记者 王纯德摄(传真照片)
平叛胜利后,拉鲁庄园的农奴们在田里谈论民主改革。
新华社记者王纯德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新安江工地一角(套色水印木刻) 马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