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培养新一代的红色医生
上海第一医学院加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本报讯 上海第一医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十分注重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为学生安排了各种学科的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通过总结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经验,根据医学科学的特点,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的红色医生,必须正确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工作必须加强。
目前,上海第一医学院开设各种课程三十一门,其中为打好学习临床技术根基的基础医学课程有十五门,占学习总时数的55%。这些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由教授、讲师担任。讲课教师除了编写讲义以外,都写出教案和讲稿,许多教研组还有试讲制度。对于学术问题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派的学说,像生理学,除了向学生讲授巴甫洛夫学说外,也介绍东西方的各种学说,分别说明他们的异同及其价值,给学生以明确的概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教学还注意做实验。这些学科的教研组保存有十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几十万例的病理资料以及尸体标本等实物,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且在教师指导下写出报告,或者进行课堂讨论,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使学生阅读各种现代的医学学术资料,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外文学习时间,各系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一种外国语以外,还要选修第二种外国语课程。对于近代世界医学上的最新成就,现在也都编入教材中,并且充实了大量的中国实际材料。像今年新设的放射医学课所编的教材
“同位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放射线防护问题”等,其中有许多附有医院诊断和治疗的实例。环境卫生学也增加了人民公社卫生规划等问题。在1958年各教研组已先后修订、编写了新教材和教学大纲二百多种,其中许多教材已被一些医学院采用。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从第一学年起,学生就要认真完成各种实习作业和技术训练。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临床课程,从四年级开始到医学院所属的六个医院去,采用临床示教和“集中轮回”的办法实习,一边学习临床理论知识,一边熟悉医院的医疗工作实际情况。从今年开始,五年级学生还要到工厂或农村的基层医院去进行两个月的毕业实习,直接接触病人,在医院的医师指导下,学会诊断、写病历、做临床化验等,培养他们具备独立的临床分析能力。
目前,学校根据去年下乡下厂进行劳动锻炼联系实际的经验,已制订了劳动教育大纲,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教师们已根据他们参加群众卫生工作的经验和许多具体事例,编写了十四册适合于在劳动中教学的教材。现在有些教研组在下基层参加群众卫生工作时,组成了业务指导组,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使劳动与学习、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青浦县参加消灭血吸虫病的学生,由于一边上课、一边治病、一边作科学研究,所以半年多来已写出科学论文五十多篇,大大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陆佐华)(附图片)
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工农干部卫生系,培养的对象以较老的卫生干部为主。这是教员在向工农卫生干部讲肺功能的一节。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6版()
专栏:编后

根要扎得更深些
要想农作物丰收,就要深耕细作,让禾苗的根扎得更深些,更多地吸收养分。要想学生学习丰收,也要让他们学到足够的基础知识,更多地吸收养分。如果能够根深叶茂,那就能够果硕实大。
高等学校是培养青年学生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除了要教好和学好专业课程外,还需要教好和学好基础课程。如果说,只要学好专业课程,而不需要深入钻研基础课程,那就会走入歧途。因为只学习专业知识而没有基础知识作为根基是学习不好的。例如,要想设计任何一部现代的高功率机器,而没有数学、物理学、弹性力学等的基础知识,那是不可想像的。要做一个专门医学人才,如果没有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基础知识,也是不可想像的。
根扎得深,是为了树大叶茂;基础知识学得广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知识,培养专门人材。上海第一医学院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很好的。各高等学校的师生也要认真把基础课程教好和学好,让祖国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材扎好根子。


第6版()
专栏:

跨进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
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自尹学习中医的经过
本报记者 李晴氛
像小学生一样
1955年春天,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花园里,每天清晨,那个瘦长的内科青年医生沈自尹,总是捧着一本“古文观止”喃喃地背诵。一个医生,为什么这样认真地背诵这些与医学不相干的古文?原来他是为了多记熟些古语词汇,使自己学习中医“伤寒论”更方便一些。
在这以前不久,医院里第一次增设了中医门诊部,请来了中医师姜春华。沈自尹和大家一样,对中医不大注意,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和这位姜医生发生什么关系。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患严重肝硬化腹水和一个患尿毒症病人,在医院病房里已经躺了一两个月,病况十分危急。肝硬化腹水病人腹围肿胀得很厉害。尿毒症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应家属的请求,姜医生来到了病房会诊。这两位患者服用了中药的第二天,就有很大的好转,尿毒病人已清醒过来;腹水病人腹水已开始下降。医师们惊喜相告:“中医中药果然不错。”而沈自尹却不由得这样想:“要能把中医这一套也掌握住多好。”但是这种念头也不过一闪而过,怎么学,能不能学得好,他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因为,他究竟还没有见到过一位学习中医的西医师。
当医院领导决定让沈自尹离职跟姜春华医生学习中医时,沈自尹却顾虑起来。他怕的是自己医学知识很少,不要说中医基础知识一点不懂,就是西医的知识,由于自己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刚两年,也很浅薄,万一学不好,弄得中不中西不西,落在同辈西医后面,多不合算。但是,党组织鼓励他说:“这是党给你的光荣任务。你是青年团员,应该带头担当起学习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责任。”同时,姜医生治疗那两个病人的事例,在他脑子里盘旋着:“为了发扬祖国医学,为了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只要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鼓起了勇气,接受了领导上的指示。从此,他像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祖国医学的生活就开始了。
劈开第一节
沈自尹在白天听姜医生讲解“伤寒论”时做笔记,又结合看参考书和自己的体会,把笔记重新整理,晚上自修一遍,或者写出一份新的笔记。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医学中阴阳互相矛盾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学习了“矛盾论”。
沈自尹跟着姜医生查中医病房或会诊时,经常仔细查看病史,密切注意姜医生诊断的方法和用药的根据,努力联系自己学过的理论来理解。有一次,西医皮肤科病房里一位住院病人患了菌痢,治了一些时候,细菌是消灭了,但是病人仍旧一天拉肚子二十次左右,西医师请姜医生会诊,姜医生开了一剂包括有人参、附子等补药的药方,病人吃了后,第二天大便就恢复正常。用补药来治痢疾,这实在是少见的事。沈自尹立即仔细研究了这位患者的病史和姜医生的诊断、用药的原则,病人虽然腹泻,但舌苔不腻,肚子不疼,说明内无邪气,病人消瘦、面色憔悴、脉缓慢细弱,表示由于腹泻过多使得身体虚弱,而虚弱又使得腹泻无法止住,因此,姜医生不用一般清热解毒的办法,而是用补药扶“正气”。沈医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深深感到中医以阴阳、虚实等原则来认识疾病,并不玄妙,而是有道理的。从此,更加强了他学习中医的信念。
半年以后,沈自尹学完了“伤寒论”,基本上掌握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一节通,节节通”,劈开了第一节后,另外几本中医基本理论书籍,金匮要略、内经知要、濒湖脉诀、本草等等,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完了。
过实践关
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是否能运用,这是对学习成绩的重要考验。沈自尹在实习中以及后来在医院里实际治疗时,都勇敢而又兢兢业业地承受了实际的考验。
在半年的实习中,沈自尹在其他中医师的指导下,摸索着给病人开方。但是开始时,比较拘束,只是按照成方,稍有加减,不敢有更大的变动。
实习完了,沈自尹回到医院,把自己开的一些方子拿给姜医生看,姜医生看了以后说:“你开的不错,但是不活泼。光尊重成方还不够,还要能不受成方的限制,大胆创造,自己组织方子。”
姜医生的这番话,给沈自尹很大的启发。有一次,西医病房里有一个七十五岁的黄疸病人,一连三天膀胱里没有一滴尿,一般说来,这样很容易导致尿毒症的发生,情况很严重。这种症状在临床中很少见,在文献和古代医案中也没有成方可查。沈自尹沉着地诊察了病人,询问了病人的家属,考虑了病人的一切情况,认为是“湿热往下流注到膀胱”,引起膀胱“气化不利”,也就是说,肾脏功能受到阻碍。古代医案里虽然有一些清理膀胱湿热的攻泻方法,可是病人又有一星期大便不通的情况,另外,对这么大年纪的病人,敢不敢用攻泻药,沈自尹仔细地考虑了这些复杂情况,毅然用了清泻效强的槟榔和一些利湿热的药组成了方子。病人服药后两小时,就开始小便,第二天大小便都恢复了正常。
沈自尹就是这样地度过了实践关。在实践中,他不断地学习“本草”和古代医案,掌握药物的性格,学习前辈如何根据病人的过去、当前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来处方。他用自己组织的药方,成功地治疗溃疡、哮喘、慢性肾炎等疑难病症。
义不容辞的责任
沈自尹在学习“伤寒论”才有五、六个月的时候,发现他的“师傅”姜春华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很高,而且不像一般人那样只用“攻”腹水的办法。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九十四个病例的病史,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了他们的病因、病情和营养状况,从这九十四个病例稳定的疗效中,总结出姜医生对肝硬化腹水采取体强的病人用“攻”、体虚弱的病人用补,或“攻”“补”兼施的治疗规律。沈自尹珍惜“师傅”的经验,感到总结、传播它们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姜医生用补法治疗痢疾以及和西医合作治好一个伤寒大出血的病人的点滴经验,他也都及时进行了整理、写成文章。今年元旦,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研究了古代文献和中医科的四十多例临床经验,又写出了一篇关于慢性肾炎分类的文章。对慢性肾炎,祖国医学的医书中历来都没有单独谈论过它,而是以它有水肿的症状,归在水肿类,与其它疾病混淆在一起。沈自尹把它单独提出来,根据实际病例情况,作了分类,并列举了各类的治疗原则,这样就能有力地指导实际治疗工作。
现在,沈自尹既是西医内科主治医生,又是中医科主治医生,在他对每一个病人的治疗中,中医、西医的原理和方法,常常交流起来。
沈自尹由于刻苦学习,姜医生由于教学认真和疗效显著,在今年2月,同时获得中央卫生部的金质奖章。沈自尹感到自己只是刚跨进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因此他决心更深入更刻苦地学习下去。(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6版()
专栏:

全运会足球预赛全部结束
广东、河北、吉林等十二队获决赛权
新华社14日讯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足球分区预赛太原和南宁竞赛区的比赛,今天结束。至此,这次为期十九天的分区预赛,已经全部结束。在太原竞赛区的吉林队、解放军队、陕西队和在南宁竞赛区的广东队、北京队、四川队获得了决赛权,他们将同早些时候已经结束比赛的天津竞赛区的河北队、上海队、黑龙江队和郑州竞赛区的湖北队、辽宁队、江苏队一起,参加9月初在北京和天津两地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足球决赛。
这次的分区预赛是从5月27日开始的,参加预赛的二十七个足球队,在四个竞赛区共举行了七十九场比赛,其中有五场踢成平局,有二十七场双方得分只相差一球或两球;四个竞赛区预赛期间的观众,共达二十多万人次,各地的足球队也表现了应有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作风。
今天,在太原竞赛区都已经六战六胜的吉林队和解放军队,经过九十分钟的激烈争夺以后,以四比四踢成平局。这一场紧张的比赛吸引了四万多观众。解放军队在前半场和后半场都曾以熟练的技术首开纪录,获得优势。但吉林队队员体质好、速度快、意志顽强,阵容始终不乱,越战越强,在前半场和后半场比赛结束前,都追成平局。这样,吉林队和解放军队都是七战六胜一平,但吉林队净得四十四球,获得第一名;解放军队净得三十六球,得第二。陕西队是七战五胜二负,获第三名。其他几个队的名次是:山东队、新疆队、甘肃队、山西队和宁夏队。
南宁竞赛区今天广东队同四川队进行了最后一场比赛。尽管南宁这几天时常下雨,比赛场地很泥泞,可是双方勇冲猛攻,一上场就演成拉锯战。上半场直到三十五分钟时,广东队才得分打开僵局。最后广东队以四比零得胜。至此,广东队和北京队在整个预赛过程中,都已六战五胜一平,但广东队净胜球二十三个,得第一名;北京队净胜球十八个,得第二。四川队六战四胜二负名列第三。以下的名次是:广西队、云南队、贵州队和江西队。


第6版()
专栏:

聋人男子篮球赛揭开战幕
上海、北京、湖北三个队获胜
新华社14日讯 1959年全国聋人男子篮球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决赛,今天在北京北海体育场揭开战幕,六个参加决赛的聋人男子篮球队进行了三场激战以后,上海、北京和湖北三个队都取得了优胜。上海队以四十二比三十二胜辽宁队,北京队以五十一比三十五胜江苏队;湖北队以七十比五十胜广西队。
今天的每场比赛,都有六名裁判出场。其中有两名裁判吹哨子,另外四名辅助裁判,拿着八面小旗用旗语示意。比赛过程中,各队“暂停”布置战术,都是用打手势进行的。每场比赛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参加决赛的各队虽然都刚组成不久,但从他们今天在比赛中的表现看来,各队队员大都有着良好的篮球技术素养。湖北队队长、二十岁的学生陈圣述和广西队工人选手李德华技术尤为熟练,今天的得分都超过了本队得分的一半。陈圣述共得了三十六分,李德华共得了二十六分。
今天,上海队同辽宁队的比赛比较紧张。上海队是第一阶段预赛南京竞赛区的冠军,辽宁队是沈阳竞赛区的亚军。比赛开始以后,双方都打得小心翼翼,因此得分都很少,上半场结束时,上海队只以十六比十三领先。下半场,合作密切的上海队屡屡展开快速进攻,这样才使双方比分的距离拉大,最后以十分的优势获胜。
北京队是第一阶段预赛沈阳竞赛区的冠军,也是参加决赛六个队中队员个子最高的一队,全队十二名队员平均身高是一公尺七十八公分,其中有五名队员身高在一公尺八十公分到一公尺八十八公分之间,他们今天在篮下争球时占了优势,防守时一会儿是“区域联防”,一会儿又是“人盯人”防守,使得南京竞赛区的亚军江苏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湖北队和广西队是第一阶段预赛武汉竞赛区的冠、亚军队,今天已是第二次交锋。在预赛时,擅长快攻的湖北队就曾以五十五比四十五赢了广西队十分,今天他们打得更为出色,又赢了广西队二十分。湖北队队员平均年龄最小,只有二十岁(十名队员),而广西队队员平均年龄最大,已达二十八岁半(十名队员),其中有两名队员都已四十五岁,但他们比赛时仍然打得很勇猛,受到观众的称赞。
这次的决赛将在6月15日晚继续进行。


第6版()
专栏:

北京工人运动会打破一项全国纪录
新华社14日讯 历时三天的北京市第四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今天结束。在13日的男子二百公尺低栏比赛中,北京矿业学院二十四岁的助教刘书谦,以二十四秒七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二十四秒九的全国纪录。这已是这项全国纪录今年以来第二次被打破,5月间,福建跨栏选手陈锦钟的成绩就曾达到过二十四秒七。
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北京大学助教李景明的成绩达到了运动健将标准的高度——一公尺九十二公分,这是我国第十一个能跳过这个高度的男子跳高选手。
这次运动会共有一千四百多名职工选手参加,他们在比赛中还打破了一些北京市的体育运动纪录。


第6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大兴勤俭持家之风
勤俭持家,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大兴勤俭持家之风,符合个人利益,也符合国家利益。古人说过“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的话,就是说要勤俭持家。李玉英深切体会到勤俭持家的好处,平日注意积蓄,遇到一些意外事情,就可以从容地解决。勤俭持家的精神,也培养了她勤快、坚强、乐观的精神和整洁的习惯,因而她的家庭生活很好。上面这些是说勤俭持家对个人有好处。对国家来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1958年,我国实现了生产大跃进。但是,要改变我国原来的贫困面貌,并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办到的。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国家需要更多的资金,这就需要全国人民克勤克俭,把能不花的钱节省下来,储蓄到国家银行里,人人这样做,就是很大的力量。
勤俭持家对个人对国家都有好处,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这样做呢?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认识不清,片面地过高地要求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基础,只能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地增加消费。消费并不是浪费,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节约。在目前物资还不充裕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增加生产,一方面更要节约。现在少消费一些,正是为将来多消费。另一个原因,是有些人对整体和个人的关系认识不清,只顾个人眼前的利益,不顾整体和长远利益。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个人注意节约,对国家有好处,国家发展生产,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应该充分认清这个道理,顾大局,识大体,而不只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克服浪费,大兴勤俭之风,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河北日报”社论摘要)


第6版()
专栏:

李玉英——勤俭持家的能手
刘山
李玉英是天津市沙市道世升里的居民。她丈夫是任洪恩,在天津成都道银行分理处工作。二十一岁的大儿子任重,在北京钢铁学院上学。十一岁的女儿任力平,在小学念书。二儿子任卫、女儿任保平、任静平、任幸平都还很小。任洪恩每月七十元的收入,供全家八口人消费,平均每人合八元七角多。任洪恩在银行吃饭,每月用十元,任重每月生活费五元,任力平每月学习开支一元多。这样,还有五十三元多,是她全家的穿衣、吃饭、房钱、用水、用电等等的费用。可是,李玉英的日子,比周围收入百元以上的邻居们也不错,而且每月定期储蓄八元,活期存款每月二十元到三十元。
“生活得好,又不多花钱”,这是李玉英组织家庭生活的准则。她为了做到花用得当,先找出每月必不可少的开支项目,再找容易多花钱的漏洞,想办法节约。她家一个月内的固定开支大体是(单位:元):粮 食23.00水 费0.80煤 费2.80电 费0.90油醋盐2.30房租费4.74共 计34.54
生活中,还有一些开支不好控制,一不注意,不知不觉就花得多了。李玉英说,应该很好掌握的有三项:吃菜、穿衣服、生病吃药。
吃菜,是人的营养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李玉英吃得好、少花钱的方法是“茄子老吃、黄瓜长吃”。多吃大路菜,不吃抢鲜的菜,不吃贵菜。比如,现在土豆新下来,两角一分一斤,她不买。小白菜已是大路菜,一角钱三斤,她就多吃。作小白菜汤、蒸玉米小白菜团子、炒小白菜,作凉菜,还作一种有菜有米有面的“半拉”吃,味道很好,花样翻新,一家吃得满痛快。特别是在菜多、菜贱的时候,她就买下一些,作出酸菜、辣菜、腌菜、干菜,预备在冬春菜少的时候吃。这样,她家吃的菜虽多,可是,一个月内只开支六元上下。
穿衣服,对子女多的母亲来说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李玉英在这方面更有一番巧安排,办法是教育与合理搭配相结合。既照顾到丈夫和上学的孩子,有一定的新一点的衣裳穿,又使每个孩子都有一点“新”。这个有新褂子,那个有新裤子,有的有新袜子,有的有新鞋,各有一新。另外是,拆旧翻新,将大改小。这样新旧搭配,新旧顶替,加上作得可体,洗得干净,满足了儿女的要求,花钱又少。
讲卫生,有了病治病,是家庭生活中的意外开支。李玉英就想办法避免生病。她懂得爱生病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不卫生,第二,生活不规律,第三,营养不好。找到了原因,办法也就有了。屋子经常整理得很干净,玻璃擦得像镜子一样,桌子上、地板上不让它有一点脏东西。被子、衣服勤晒勤洗。还经常叫孩子在木盆里洗澡。孩子们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常喝开水。这样,疾病就很少在她家里发生。(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6版()
专栏:

喜看红云降人间
——舞剧“五朵红云”介绍
新华社记者 徐学增
在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上,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歌舞团演出的大型舞剧“五朵红云”,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五朵红云”是根据海南岛黎族人民的斗争故事和民间传说编成的四幕七场大型舞剧。它一开始就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境界。朝雾正在消散,白云环绕着五指山峰。被国民党捉走的黎族青年公虎被共产党救出之后带着一条红五星毛巾归来了,残暴的国民党匪军接着又抓去了阿文和柯英,关进铁笼里展览,称他(她)们是“?”。柯英的孩子被匪军丢进火中活活烧死。一群黎族少女在刺刀下逼着给敌人舂米……。
黎族人民处在苦难中。忽然,从淡淡的晚霞里,渐渐出现了五朵红色的祥云,金光照红了整个五指山。传说每当黄昏时分,五指山上空常出现五朵红云,如果红云降下地面,黎族人民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得到幸福。在红光的照耀下,山谷中响起了凝结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歌声:
五指山峰高又高,
五朵红云天上照;
假若红云落下来,
苦难消散幸福到。
吉祥的彩云呀,
你哪天才能落下来,
把苦难的黎家来照耀。
接着,黎族人民因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在五指山里进行了武装暴动。但是开始由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和严密的组织纪律,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暴动失败了。经过几次挫折,他们决定派人去找自己的救星共产党。正当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纵队赶来了,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他们。这时,五朵灿烂鲜红的彩云,从天上徐徐降下,“血泪岭”变成了“红云岭”,彩霞中歌声四起:
红旗插上五指山顶,
天空落下了五朵红云。
火中的金鸡飞上天,
黎族死里得重生。
山头擂鼓八面响,
竹笛笙箫一齐鸣。
共产党是再生父母,
共产党是民族救星。
五指山前千条路,
一心跟党奔前程。
舞剧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剧中的舞蹈大部分采用了跳鬼、打柴舞、钱铃双刀舞等黎族民间舞的素材,结合运用了一些中国古典舞、苗族舞和外国芭蕾舞的舞汇创作出来的。舞剧的音乐也吸取了“五指山上五条溪”、“罗呢调”等黎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全剧民族风味较浓。舞剧进行中,每一幕还有几段配歌伴唱,词、曲、舞结合的很紧,发扬了我国古典戏曲中载歌载舞的特色,对突出舞剧的思想感情,加强戏剧效果很有帮助。
“五朵红云”舞剧的出现,是广州部队歌舞团长期深入实际、深入民间“采风”和精心创作的结果。早在海南岛刚刚解放时,这个歌舞团就在海南岛演出时搜集了“五朵红云”的民间故事。几年来,他们又先后三四次去五指山区接触黎族人民,体验生活。去年10月间正式成立了“五朵红云”创作小组后,编导、作曲、演员和美术设计等人员,又立即深入到事件现场进行访问和学习。他们拜访了当年领导武装暴动的首领和琼崖纵队的一个支队长,组织参加暴动的几位老战士进行了座谈,并广泛地阅览了一些有关黎族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资料。一部分人员还到黎族红旗人民公社劳动了半个月到一个月,和黎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生活。舞剧编成后,他们又多方面征求意见,演演改改,改改演演,光文学台本先后就改动了十几次,才使它逐步完整起来。(附图片)
“五朵红云”中的一个场面。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第6版()
专栏:

周末
孙世恺
13日是北京一个平常的周末。这一天傍晚,尽管所有的剧场、影院上座率都比平日高,但是更多的观众却在公园里。完成一周生产或工作任务的人们,带着老人、爱人和孩子,愉快地走进他们所喜欢的公园。在古老的松柏树林中或空地上,搭着露天舞台,许多专业剧团分别在这里演出戏剧、曲艺、皮影或放映露天电影。
中山公园是游人最多的公园之一。在扩建后的音乐堂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的演员们演出了许多优秀节目,从新疆、广州等地来京的部队业余文艺工作者表演的一场轻歌漫舞,不断地博得观众狂热的掌声。在这个公园的坛南门外,紫萝藤架下是相声大会、柏树林中又有上百游人围成一圈观看中国戏法。天桥老艺人金万顺、刘恩荣和田连福运用巧妙的双手表演出“罗圈献彩”、“巧取鸡鱼”等节目,逗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哄哄大笑。在西树林里张灯结彩的地方,又有轻音乐茶座,三五成群的人们,迎着夏夜的微风,坐在藤椅上一面喝茶,一面欣赏乐曲。在这同时,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劳动剧场正锣鼓喧天,中国京剧院的演员李和曾、张云溪等演出了今年新排的京剧“摘星楼”。有的公园里还有露天舞会。
这一天傍晚,许多公园里的湖泊或护城河上,也是游人欢乐的场所。陶然亭公园别开生面地举行了焰火荷灯晚会。当夜色降临时,从园内土山上升起五彩缤纷的焰火,忽而钻入天际,忽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引起三万多游人的一片欢腾。有些职工带着孩子坐在东湖岸边的绿草地上,观赏水中的焰火,别有一番趣味。在西湖里为游人燃放着上千盏红、绿彩色的荷灯,随风在水面上漂动,恰如一池盛开的荷花,给周末的晚会增添了不少诗意。在北海公园里,游人乘上几百只游艇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游来划去,时而又从游艇上传出一阵阵的欢笑声。这个公园不久以前举行的最大一次游园会,容纳了七万多游人。(附图片)
北京新艺曲艺团在陶然亭演出:农民学文化。本报记者 纳一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