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多方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本报评论员
日用杂品,是人民日常生活需用的一些锅、碗、勺、筷、筐子、篮子、扫帚、箥箕、雨伞、扇子、草帽、凉席以及坛坛、罐罐、搓板、菜板、炊帚、刷子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是手工业和农村副业产品,品种繁多,式样各异,生产分散零星,但是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日用杂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了。去冬今春以来,虽然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有些日用杂品的生产有了发展,但是市场上有些日用杂品特别是许多“小东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积极发展各种日用杂品的生产,有计划地组织交流,尽量满足人民生活上的需要,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各地的经验证明:发展日用杂品生产,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各地原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日用杂品是我国丰富土特产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生产面很广,每个地区都有一种、两种以至数种产量比较大的、有名的特产。这些产品,在县内、省内以至全国范围内,历来就有互相调剂的供销关系。例如浙江温州的土纸和雨伞,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广东新会的葵扇,山东掖县、河南清丰、南乐的草帽辫等,都是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的。但是,在去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有些地区有部分手工业改行了,有些副业生产暂时停顿了,有的到现在还没有全部恢复生产。这样不但影响了对当地人民生活需要的供应,而且也影响到对外地的支援。这些暂时停止生产的土特产品,各地应该迅速恢复起来,应该尽可能地让原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归队,并且做好原料供应工作。
为了发展日用杂品的生产,各地应该加强技术协作,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在我国,木、竹、柳、藤、草等资源极其丰富,这些东西都是制造日用杂品的主要原料。同时制造日用杂品的设备和技术都比较简单,容易办也容易学。但是,过去有些地区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水平较差,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却没能充分利用。为了扩大日用杂品的生产,需要组织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采取请人来教,派人去学,交换资料,开办技术训练班等方法,共同发展生产。不但省与省之间要协作,而且县与县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也应该协作。这是促进日用杂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增产日用杂品,既要抓大宗的、又要抓小宗的,日用杂品范围很广,品种达千种以上。在这些产品中,有的生产比较集中,适于集体经营;有的生产很零星,以往多是农民的家庭副业,不便于集体生产。因此,除对大宗的、生产较集中的应由公社、管理区或生产队建立专业生产队(组)分别组织生产外,还必须本着“大集体、小自由、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精神,发挥社员群众个体经营的积极性,发展各种零星日用杂品的生产。在组织生产中,还应注意根据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地给予劳动报酬,以鼓励农民生产日用杂品的积极性。
为了扩大收购日用杂品,各地商业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和市场需要,通过物资交流会,同手工业生产社和人民公社、生产队广泛签订产销合同,并将合同和协议,迅速落实到厂、到队、到人,以保证生产、收购和调拨任务按期实现。各地商业部门除对国家集中管理的物资,必须按照国家计划及时完成调拨任务外,对其他物资也必须从全局出发,恢复原有的合理的供销关系,建立必要的新的协作关系,互通有无、相互支援,严肃地执行供销合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了积极地组织农村物资交流,促进商品流通,各地应抓紧开好各级的物资交流会。对广大社员群众利用工余和假日生产的不可能纳入合同之内的小宗产品,以及公社与公社、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相互调剂的第三类物资,应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与繁荣农村集市,在这种集市上组织交流。


第6版()
专栏:

霸县大抓杂品生产
本报讯 河北省霸县采取各种措施,大抓日用杂品生产。
霸县是日用编制品生产基础较好的一个地区,品种繁多,原料充足,历来就有生产的技术和习惯。去冬以来,为了全面地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县本着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举的方针,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开展了多种经济经营,并采取了“两边”(边安排、边行动)、“三抓”(家生野生原料一齐抓、大小行业一齐抓、自有原料生产和给外地加工一齐抓)和“四结合”(农副业结合、专业与兼业结合、突击生产与正常生产结合、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办法,迅速地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多种经营高潮。从去年11月26日到今年5月25日的统计,生产的各种苇席、苇箔、柳编制品、草袋、草绳等,总值达二千六百多万元,获利二千一百多万元,全县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收入三十五元左右。
日用杂品生产大发展,不但满足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城市和外地的需要。截至5月25日的统计,仅通过商业部门供应北京、天津等地的物资,就有苇席四十九万片,柳编品十四万件,木器四万件,线绳四十万斤,草袋四万条及很多其他的日用杂品和工业原料。
霸县日用杂品的生产所以搞得这样好,除了党委领导,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外,主要是充分地发挥了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其分工大体是:技术性强,占用资金多,商品性大的归公社经营,收入全部归公社所有;小型的、季节性的、技术不高的、占用资金不多的归管理区或生产队经营,其收入在完成上缴任务后,超额部分全部或80%归管理区和生产队;零星的不便于集体生产的归社员个人经营,收入全部归社员所有。他们还根据既有利于公社巩固和提高,又能调度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原则,将全县人民公社和管理区原来经营的专业队(厂),下放一部分给生产队。为了帮助原来经济力量薄弱和副业生产基础较差的生产队发展生产,县商业局专门派出干部深入这些生产队里具体帮助安排劳动力,解决生产技术和原料问题。


第6版()
专栏:

丰富多彩的日用杂品
日用杂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日用陶瓷器,如缸、盆、罐、碗、壶、盘、碟、匙等;日用铁制品,如铁锅、铁勺、铁壶、菜刀等;日用木制品,如木盆、木桶、肉墩、案板、洗衣搓板、桌、凳、床板等;日用柳编制品,如簸箕、筐箩等;日用竹制品,如竹床、竹帘、竹筛、竹篮、竹筷、竹椅等;日用藤制品,如藤椅、藤床、藤小孩车、藤席、藤箱等;日用荆制品,如土筐、土篮等;日用棕制品,如棕衣、棕刷、棕笤帚、棕箱、棕床等;日用草制品,如草帽、草席、苇席、草鞋、草手提包、草帘等。
此外还有土纸、雨伞、葵扇等等。
日用陶瓷器
陶瓷器是以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各种器皿。因原料不同、烧火度有高低、制法有精粗,与有釉无釉、透明不透明等而有土器、陶器、瓷器的区别。土器是用粗原料作的。
我国的陶瓷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优良,经久耐用,彩绘精美,多种多样。瓷器以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福建德化、山东淄博、广东潮汕、辽宁锦州等地最著名。陶器以广东石湾、江苏宜兴、浙江龙泉、河南神后镇等地的最著名。特别是江西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所产瓷器的特点是:“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精巧玲珑,妙夺天工,尤其以陈列艺术品最著名。江苏宜兴曾有“陶都”之称,其所产陶器有粗货,如大缸、长缸、酒坛、砂锅等;黑货,如钵子、油瓶、茶瓶等;溪货,如茶瓮、酒瓮等;以及砂货和紫砂货等六种。尤点是紫砂器,如茶壶、茶碗,其特点是在酷暑盛夏所盛的茶水隔夜也不变味;久用后能吸收茶汁,沸水注入,有香味;耐火性强,放在高热的炉上,不易爆破;越用越光滑、发亮,而且也不容易裂。宜兴的紫砂器,如各种茶具、花盆、花瓶等是陶器中最精致的产品。
土纸
我国土纸(手工纸)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地区几乎遍布全国。这种土纸多以嫩竹、水竹等作原料,因此在竹源丰富的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安徽、贵州等省产量大,品种多,质量也好。土纸包括写字、书画、印刷等用的文化纸、卫生纸,包装物品用纸,以及工业方面制腊纸坯和雨伞、纽扣等原料用纸。土纸和人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重点产区是农村一项重要副业收入。
文化纸中的宣纸,产于安徽省泾县,质柔细腻,为我国书画家们写对联、传记,绘水彩、墨画最喜欢用的纸。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过滤纸用量增大,宣纸又成为优良的过滤用纸。罗纹、连史、毛边、玉板、元书等纸,质柔软、吸墨力强、不滑、易干,是练习毛笔写字和印刷木刻版经典书籍的很好用纸。
北方产的红辛纸(又名高力纸),呈文纸(又名毛头纸),多是用桑条皮、废麻、稻草等为原料制成的。这种纸纤维长、质坚固耐用,并有抗寒能力,一般用它糊窗,衬棉衣,也是严寒气候运输水果和水剂药品必不可缺的防寒用品。
我国土纸用途很广,产量也大,历年约占全国整个纸张销售量的20%左右,对弥补机制纸的不足起着重要的作用。
筷子
我国的筷子品种很多,有象牙筷、骨筷、塑料筷、天竺筷、漆筷、乌木筷、冬青木筷、竹筷等等,其中使用最广的是竹筷。竹筷有白竹筷、红竹筷、方竹筷、圆竹筷之分;都是用竹子制成的。我国江南产竹地区,如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都是竹筷的主要产区。
为什么筷子原料多采用竹材呢?因竹材性质坚硬,有弹力,纤维细,经过水浸、热水烫后不容易弯屈;用它吃饭时,不论粘得多么浓厚的油脂和污垢,经过洗刷,清洁如新。特别是天竺筷,是浙江省的一种特产。它是用一种自然生长的实心古竹制成的,经过加工烫花、嵌以白铁头,不仅美观耐用,而且因带有竹皮,更容易洗滁去污。
福建的漆筷是我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也是用竹材制的,经过精致加工,将黑色生漆,配以朱红、淡黄、苹果绿等鲜明颜料加工而成,色泽鲜明,经久耐用,不退色、不脱漆皮,不怕水浸热烫。乌木筷和冬青木筷产于广东和河南,性质与竹筷相似,质地坚硬,美观耐用。这些都是较高级的筷子。
葵扇
葵扇也叫芭蕉扇,是我国广东省的一种特产,主要产于广东新会等县。
葵扇是用葵树叶加工制成的,由于所用的葵叶老嫩质量的不同,以及加工方法的粗细,分“玻璃扇”、“鸡心扇”、“牛心扇”等品种。玻璃扇是经过特别加工制造的,用玻璃或塑胶作扇柄,精致美观,可作礼品赠送亲友,在国外也很受欢迎。至于一般葵扇,以色泽明亮,连密,扇柄肥壮的最好。
加工葵扇后所剩的副产品用途也很广。葵尾可用来编制葵帽和葵篮;葵藤(也叫葵筋)可以编制葵席,比藤席还好,可折叠,携带方便,无节光滑,价格低廉;葵骨可以制牙签,细长、有弹性。
葵扇是人们夏季离不开的东西,也是广东新会等县人民的主要副业生产。1958年新会县生产葵扇六千多万把,产值是六百多万元,为当地人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雨伞
一遇雨天,人们就少不了用伞,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雨季较长,雨伞更成了一年四季都不可缺少的用品。雨伞不仅可用来避雨,在炎热的气候下还可以用来遮太阳。它的特点是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因而广大群众都很习惯用它。
我国南方各省,盛产竹子、桐油以及皮纸、绵纸,这些都是制造雨伞的主要原料。所以雨伞生产也遍及南方各省。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都是雨伞的主要产区。尤其是以浙江、福建产的绘画、美术图案、明油和红油各种雨伞,因为精致美观,轻便耐用,不但著名全国,在国外南洋各地也很有名声。


第6版()
专栏:

管好工业后勤部
杂品供应大改观,品种花样真齐全;
只因工商协作好,市场供应稳如山。
这是天津市零售单位职工给市土产杂品公司的评语。从天津市日用杂品供应情况看,的确如此。今年1至5月中旬,天津市日用杂品的供应量比去年8至12月份五个月的供应量增加了一点二倍。在市场上,除个别品种外,人民可以随时买到自己需要的锅、碗、瓢、盆等日用杂品。
为什么天津市场上的日用杂品供应会这样充足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过程:
那还是去年冬天的事。为了迎接新年和春节,这个公司的领导上曾专门组织了不少职工研究如何充分满足日用杂品的供应问题。当时公司里的职工思想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职工认为:过日子离不开锅碗瓢盆,生活用品是件大事,必须妥善安排;有的职工认为:人民购买力增长得太快,生产怎么提高也赶不上需要;也有的职工认为:生活用品是件小事,怎么也不如重点建设重要,生产上排不上队,有劲也使不上。大部分职工不同意这些说法,认为:“事在人为,从天上掉不下馅饼来,问题是看你是不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尽了最大的努力。”公司领导及时抓住了这几种不同的思想认识,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坚决依靠党的领导,从组织生产、参与生产、组织地方货源入手,走群众路线。
方向是有了,如何组织发动生产呢?当时市里只有六户手工业社,又怎能适应四百多万人口的天津市的庞大需要呢?于是,这个公司的领导就发动群众进行寻访、摸底,终于发现了三十一户过去有生产日用杂品经验的手工业社和民办工业。于是公司立即向市的有关领导部门提出“生产归队”的建议,取得了领导机关的支持,组织安排了生产。
生产力量解决了,可是如何组织原料的供应呢?这个公司为了让生产单位一心从事生产,减去一切其他事务的负担,就亲自参与生产,帮助进行生产规划,并主动把解决原料的供应任务担当起来,确定了专人包干,采取了挖、挤、代、省、找、要、调的方法。如生产铁壶需要铁,他们就与多方面联系,从生产烟筒的余料中挖出来五十多吨;生产条帚缺苗子,就派专人到陕西去找来三十一万斤;挖不到,找不见的就想办法找代用品。如生产木制杂品时,就请教老业务员,根据过去的经验,从东北购到一批碎木板。为了使有限的物料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公司的职工又深入车间、作坊与工人一块研究节省物料的办法。如过去一张铁皮只生产七个煤球炉子,经研究,改进了裁料方法,每张铁皮就可多裁出一个炉子,一下子就增产了四千个煤球炉子。在解决这些原料的过程中,公司不仅管找,还管送,甚至连生产中的辅助原料也帮助寻找。如他们曾先后为铸锅厂寻找到铅粉、劈柴、青蔗,为黑白铁生产社寻找盐酸、硫酸、焊锡,为木器生产社寻购工具——刨子等。因此,不少生产单位感动地说:“你们真是我们的好后勤部”。
日用杂品种类繁多、规格复杂、价值不一。有价值数百元一个的饮水锅炉,也有十个加在一起也不值块八角的小商品,而这些小商品又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缺它不可的。这个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工业部门反复研究,按工种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使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商品,像煤铲、饭勺等的生产也都得到了保证。
生产发展了,供应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现在,天津市生产的日用杂品无论在数量上或在绝大部分品种上,都能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还能拿出一定数量来支援其他地区。最近几个月来,仅支援北京的条帚、炊帚就有九十多万把,此外还有不少墩布、锅篦等。
(力行、徐锄、新疆文)
姚治华插图(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浙江省临安县石蛤人民公社大力开展副业生产,这是他们制造的土纸,准备交售给国家商业部门  新华社记者 徐永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