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改进劳动组织 提高技术水平 减少企业人员
四川数十万工人返乡支援农业
经验证明:加强思想领导,发动群众想办法,企业内部的劳动潜力挖不尽。
本报成都13日电 四川省工业战线大力抽调人员支援农业生产。各地经过不断改进劳动组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今年1月到5月份已调出五十万人返回农村和其他生产岗位。6月份内还将继续调出二十多万人。
1958年四川省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大办工业运动后,全省工业生产建设都有了空前大发展,职工人数增加得很快。全省县以上的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部门1958年职工总人数,比1957年共增加了一点四六倍。今年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开始各地就抓紧了整顿劳动组织,新建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动群众大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钢铁战线上,经过大规模地改造土炉群,推广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实行并机并炉以后,到5月份为止已抽调出三十七万多人。基本建设部门大力改善劳动组织,革新工具,实行运输车子化,也已节约出十万人投入其他生产部门。
既抓整顿、改进劳动组织,又抓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许多企业减少了人员,降低了成本,不但没有影响生产,反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万源县是四川省生产生铁的重点县之一。全县共有二百六十六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五十三座土高炉,炉群与矿区很分散,新工人占70%—90%。今年县里开展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群众运动,经过调整矿区布置,对土高炉进行技术改造,帮助新工人提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钢铁生产人员已从去年12月的八万七千二百五十二人减少到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一人。1至4月份这个县生铁日产量不但没有降低,而且到4月份为止已完成了今年生铁生产计划的38.8%。现在万源县所有小洋高炉平均每炼一吨铁只占用劳动力七十八人,每吨生铁成本已降低到一百一十七元;土高炉每炼一吨铁只占用劳动力一百三十四人,每吨生铁成本已降低到一百一十二元。
在交通运输方面,通过改进车、船运输方法,在短途运输上大搞“一网四化”建设,组织合理运输,保证了物资运输要求,又节约了大批劳动力。达县专区在长途运输和短途运输上实行了“五定”,对车、船运输进行了全面调整。短途运输已建设了“一网四化”,并实行由公社专业运输队一站赶一站的包干接力运输,使全专区结成了一个完善严密的运输体系。这个专区今年平均每天的生铁外调量已从过去的六百多吨增加到一千吨以上,运输战线还抽调出三万多人支援农业生产。
四川省各地目前已经取得的经验证明,只要企业党组织认真加强思想领导,发动群众算细账,出主意,想办法。企业内部的劳动潜力是挖不尽的。例如,自贡化工厂今年因为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量大大增加,原计划要增加四千人,厂里经过多次调整劳动组织,改进设备、工具,结果不但没有增加一个劳动力,还可抽出部分人员支援其他单位。天府煤矿今年计划跃进后共需要二千一百名采煤工,而矿上只有九百八十六人,因为劳动力不足,曾经有十多个工作面被迫停产。3月份矿党委亲自摸底后发现,全矿一万零七百九十二名职工中原煤生产工人只有四千八百九十八人,采煤工只占职工总人数的9.14%;而在四千八百九十八名原煤生产工人中辅助工又要占三分之二。党委认为这样的劳动组织显然很不合理,于是立即在职工中展开大辩论,并采取了调整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合并工种、革新技术,压缩一部分“卫星”厂和不是急需的非生产性工程等措施,共调剂出一千零五十八人,补充了一部分人员到采煤工人中去。经过这样整顿后,大大缓和了矿上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整顿后的十九天中,原煤日产量就比整顿前提高了27.6%,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7.3%。
据四川省有关主管部门调查,在全省钢铁系统中,有的地区平均每生产一吨铁只占用七、八十个劳动力,有的地区却高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有的工业部门按三班制计算,平均每台机床只需要八个工人,但全省平均却有十四人,即使加上管理人员,今年也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其他产业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各地正在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把这个工作作为二至三季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争取今年内节约出更多的劳动力支援农业战线,恢复城市服务性行业生产和参加其他工作。


第1版()
专栏:

山东江苏等地彻底清仓
发掘呆滞物资调剂有无
据新华社13日讯 山东、江苏、湖北、福建、黑龙江等地清理工商企业仓库,发掘出大批库存多余的呆滞的物资。这些物资经过调剂,已经用于当前的生产或在市场上销售。
山东省工业系统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从仓库中清理出多余的钢材四千多吨,木材一千六百多立方公尺,水泥七百多吨,机电设备一千九百多台,炸药二百五十多吨,雷管七万多支。哈尔滨市几百个大小工厂从3月末开始清理仓库,到5月底,共清理出各种钢材三千一百多吨,矽钢片六百多吨,焦炭一千吨,滚珠轴承近五千套,还有大批的电缆线、木炭、机械部件、紫铜等物资。江苏省商业系统通过清理仓库,发现各地库存物资的潜力相当大。例如:金坛县百货经理部每月平均销售哔叽一千公尺,销售劳动呢五十公尺;而库存哔叽达四万五千六百六十公尺,可以销四十五个月;库存劳动呢一万二千公尺,可以销二十年。
各地在清理仓库后,采用多种方式交流调剂,使这些积压呆滞的物资及时用于生产或供应给消费者。武汉市把清理出来的物资依次进行三级平衡调剂:首先是基层平衡,即各企业内部工段与工段、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平衡;接着在各厂之间平衡;6月上旬,中共武汉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召开大会,在全市范围内作全面的调剂平衡,调剂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器零件和其他物资器材共几万种。江苏省各级商业部门组织农村基层商店把清理出来的高级日用工业品、副食品运往城市和工矿区,城市把适销于农村的商品运往农村,充实了城乡的物资供应力量。各县商业部门在清仓排队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三类商品交流会,把原来积压的“死货”变成了“活货”。
经过清理仓库,各地的工厂和商店领导上摸清了家底,许多单位初步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制度,防止积压,同时核实需要,节约使用。厦门市第一机器厂通过清仓,发现“有货无账”和“有账无货”的物资一百一十一种,于是他们制订了工具、材料、产品的保管制度,消灭这种账货不符的紊乱现象。山东聊城市商业部门清理仓库摸清家底后,在开辟货源、组织生产方面有了更可靠的计划。(附图片)
广州市红星食品化工耐火材料厂的工人正把清理出来的硫磺渣包装,准备支援别的工厂。        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第1版()
专栏:

精打细算减少开支
上海各机关掀起群众性的节约运动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上海市六十多个市级机关在保证业务需要的基础上,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去年的经费比预算少开支八百六十多万元;今年头五个月的实际支出,也较月度平均预算节约3.75%。
上海市级各机关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比较注意节省经费开支。经过去年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广大机关干部的节约风气有了进一步的发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机关的有关部门在领导重视、群众支持之下,采取了各种节约措施。例如去年下半年一些市级机关增加了工作人员或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迫切需要添置家具用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就发动各机关清点家具、设备,以多济少,统一调拨调剂了近二十万件写字台、保险柜、沙发、床等大型家具,除满足市级机关内部的需要外,还调出十五万多件支援新建学校、科学研究机构、旅馆和十多个外省、市驻沪办事处等一百多个事业、企业单位,总共节约了购置费二百八十多万元。去年新成立的一个设计院,二千多个工作人员所用的用具——从办公用具到膳宿用具,几乎全部是由市级机关支援的。在统一调拨调剂中,各机关都发挥了节约精神和“全国一盘棋”思想,尽量压缩自己使用家具的数量,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市公安局等单位,还主动把自己外调的家具送到缺用单位。
各机关在使用房屋、水电、汽车和办公用品方面,也贯彻了节约精神。去年各机关继续采取定面积、定人员、定租金的措施,调出了许多多余房屋,节约房租二十多万元。在六十多个市级单位中,有五十多个单位平时使用的轿车是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调度管理的。这个制度是几年前建立的,由于坚持执行,大大节约了汽油。节约办公用品的风气也已形成,市财政局为了节约纸张,发往内部各处、室和下级单位的文件,一般都是用废旧报表反过来印;只有上报上级机关和发往局外的文件才用新纸。这个局由于多方面采取节约措施,今年1月到5月支出的公务费是全市级各机关中最低的。
为进一步贯彻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上海市各机关目前正着手发动群众,准备清点办公用具、设备。许多单位经精打细算,提出了进一步节约行政经费的计划。市公安局从6月份起把汽油耗量降低40%,各处室还提出今后三个月内不向市场购买纸张。一个新的群众性的节约运动正在开展起来。


第1版()
专栏:

中锡贸易谈判联合公报
锡兰总理设宴招待我贸易代表团
新华社13日讯 此间今天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锡兰政府关于1959年贸易谈判的联合公报。联合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锡兰政府双方的代表根据1957年9月19日两国政府所缔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锡兰政府贸易和支付协定”的规定,在科伦坡进行谈判后,签订了1959年中国和锡兰换货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锡兰政府购买三万公吨橡胶的合同以及锡兰政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购买二十三万公吨大米的合同。
1959年两国间的换货议定书表明,中国向锡兰出口的总金额达一二四,六○○,○○○卢比,锡兰向中国的出口达到同等金额。
谈判是在友好和诚恳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所达成的各项协议显示了中锡两国间的贸易和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新华社科伦坡13日电 锡兰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9年的换货议定书和橡胶、大米贸易合同的签字仪式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
锡兰商业和贸易部长森纳那亚克和中国贸易代表团团长雷任民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议定书和合同上签了字。
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在仪式上说,虽然谈判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双方已经在两国互相谅解和友谊的气氛中得出十分令人高兴和满意的结论。他说,“(锡中贸易和支付)协定到来年将进一步帮助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谅解。我希望,我们的友谊将来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在仪式上说,随着中锡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日益增长,中国和锡兰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以平等互利和根据双方的需要和可能为基础的。这种关系是同万隆会议的精神完全符合的。他说,中锡两国正在从事经济建设,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他表示相信,双方将以在会谈中充满的那种合作精神来履行议定书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森纳那亚克早些时候说,他非常高兴地看到锡兰和中国签订第七年的换货议定书。这位部长在回顾1952年签订协定的时候说,当时由于橡胶价格下跌,锡兰政府正打算放弃橡胶工业。同中国签订的协定不仅帮助锡兰稳定了价格,而且还恢复了锡兰的橡胶工业。
据新华社科伦坡13日电 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今天午宴招待以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为首的中国贸易代表团。出席宴会的有锡兰总督奥利弗·古涅狄莱克以及锡兰政府的一些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中国驻锡兰大使张灿明也出席了宴会。
昨天,锡兰总督古涅狄莱克、总理班达拉奈克分别接见了雷任民。同一天,雷任民还会见了锡兰商业和贸易部长森纳那亚克。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是在11日下午到达科伦坡的。


第1版()
专栏:

商业部门帮助郊区农民积极生产
扬州蔬菜自给有余
本报南京13日电 扬州市商业部门主动帮助郊区发展蔬菜生产,最近开展了一个“六帮助”活动,保证郊区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城市。5月底以来,全市平均每天蔬菜上市量达到十三万多斤,加上市区自产自给部分,平均每人每天可吃到一斤以上的新鲜蔬菜。近两、三个月,还支援了友邻地区八百五十多万斤蔬菜。
“六帮助”活动不仅是保证了眼前蔬菜的供应,更重要的是帮助郊区解决了长远的生产之计。从生产规划、种子、肥料工具以至先进的种植技术等方面,商业部门都主动地给予郊区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就给今后大量增产蔬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六帮助”活动的内容是:一、主动帮助公社制订蔬菜生产规划,使蔬菜种植的面积、产量落实到生产队,合理地安排了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的比例,并对粗、细菜品种和上市时间,进行了适当安排,做到排开播种、分期出土、均衡上市、四季常青。第二是帮助解决缺种问题。他们根据“以自力更生为主、调剂供应为辅”的精神,一面以现金收购社员家里的菜种,帮助社社和队队之间进行相互调剂,就地解决了一万多斤种子。同时,又向外地采购了一批优良品种,并增加了四十多种新品种,如内蒙古的包菜,吉林的大椒,云南的刀豆,长春的南燔瓜。第三是帮助解决肥料问题。蔬菜种子供应下去后,有些公社缺少肥料,蔬菜生长不好,社员说:“叶黄茎瘦个子矮,长在田里无人爱,没有肥料长不胖,送到市里更变样。”商业部门在市委领导下立即拨出部分化学肥料重点支持,并与卫生部门联系,确定城市粪肥大部用于菜田,彻底解决了肥料不足的困难。第四是帮助解决生产上的各种材料、工具。如供应温床育苗的玻璃、芦席,运菜的板车、菜篮,加工干咸菜用的荟窗以及架柴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第五是帮助提高蔬菜生产技术。除协助公社组成技术研究小组外,还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到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温床育苗、田间管理、技术革新等先进的种植经验。第六是帮助解决资金、劳力问题。他们分别与各公社签订了预购合同,对生产资金不足的公社,适当付给部分预购款,同时又动员城市商贩、职工下乡帮助抢种、起菜、运菜。
为了适应蔬菜供应上的季节性生产和常年需要的特点,他们采取了“干鲜并举、旺淡调剂”的办法,一边抓鲜菜生产,一边对市场供应有余的蔬菜,发动机关、团体和公社、居民加工腌制,做到“以旺补淡、旺季不烂、淡季不断”,对支持城市和工矿区的需要、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1版()
专栏:

在访问了八个兄弟国家后
我军事友好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3日讯 以彭德怀元帅为首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今天上午由乌兰巴托乘专车回到北京。
到车站迎接的,有黄克诚大将、许光达大将、甘泗淇上将、李志民上将、刘震空军上将、李寿轩中将、李雪三中将、胡奇才中将、刘志坚中将、萧向荣中将、赵章成少将、魏天禄海军少将、吴烈少将等人。
到车站迎接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苏联等兄弟国家驻华使节和武官。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是应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七个国家国防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军事和公安部的邀请,于4月24日离开北京,前往上述各兄弟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1版()
专栏:社论

生产更多的蔬菜供应城市人民
自从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的指示”,特别是最近明确规定了城市近郊以生产蔬菜为主的方针以后,各地党委都加强了对近郊区蔬菜生产的领导。半年来,特别是近一个月来,蔬菜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据北京、上海、武汉等十个城市的统计,今年1月份到5月份的蔬菜上市量,都比过去同期有所增加。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做到每人每天可以吃到一斤蔬菜。
解放以后,蔬菜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蔬菜供应量的增加也很快。以北京为例,1949年每人每天平均吃菜四两左右,1951年提高到半斤左右,1957年为十二两多一点,1958年为十三两。这就是说,十年来,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每人每天平均蔬菜供应量还是增加了两倍以上。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但是,随着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继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必须更进一步地发展蔬菜生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发展蔬菜生产,首先要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去年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的市区已经扩大了许多,有些大城市还包括了十个左右的县,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是完全可能的。本报在5月30日“大力增产蔬菜”的社论中已经谈到过:各大、中城市的近郊区的农业生产应该以蔬菜为主,如果粮、棉、菜各种作物能够同时兼顾的,当然可以同时兼顾;如果不能同时兼顾,必须首先保证蔬菜生产的发展。因为只有采取这个方针,各个城市才能做到蔬菜自给。至于菜区的吃粮问题,可以由较远的市区供应,如果仍然不能自给,则由国家从外地调粮供应。只有贯彻近郊区以蔬菜为主的生产方针,力争自给,城市职工居民的蔬菜供应问题才能解决。
蔬菜栽种面积扩大以后,为了把菜种好,要相应地增加一批劳动力。在只种一季蔬菜而且粗菜居多的地区,一个菜农可以栽培管理七、八亩菜田;在复种次数比较多,管理又比较精细的地方,一个菜农就无法管理这么多菜田了。从全国情况来看,后一种情况居多。怎样解决栽培管理人员的不足呢?办法是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挤出劳动力。可以从城市街道中挤出一部分劳力来;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公社举办的各项事业中去挤。现在公社办了不少工厂,有一部分工厂是为农业生产需要的(例如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和农具修配等),也有一部分并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这部分工厂可以不办,或暂时停办,这样就可以抽出相当大一部分劳力到农业生产中去。此外,城市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学生、街道居民的义务劳动,也要尽量安排到栽种蔬菜方面。改革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劳动力的办法之一。
种菜需要有一套专门技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同样的气候,同样的品种,同样的物质条件,在一个技术较高的菜农栽培管理下,收获量很大;在一个技术不高的人栽培管理下,收获量很小。种菜技术的高低,在这里成了重要问题。为了解决种菜技术问题,领导机关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很快地让没有技术的人学到技术,掌握技术。比如请富有经验的菜农向大家传授技术,开办短期训练班,讲解种菜技术,等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蔬菜生产需要一定的器材设备。如玻璃、作物秸秆和化学肥料。扩大种植面积以后,器材设备需要量也相应地增加。因此,有关部门在统一分配这些器材设备时,首先要照顾蔬菜生产。在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本身来说,首先应当就地取材、内部调剂,自力更生地解决一些器材问题。
在解决蔬菜数量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蔬菜品种的问题。城市人民按照习惯,对蔬菜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蔬菜也必须多种多样,对于大宗的蔬菜固然要努力增产,对于其他小量的品种也应尽量照顾,以满足城市人民不同的嗜好。
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供应的经常性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因此,必需贯彻以旺补淡的方针,才能很好地解决蔬菜的常年供应。所谓常年供应,并不是说淡季和旺季供应一样多的蔬菜,这是不可能的。旺季多供应一点,淡季少供应一点;旺季多供应一点鲜菜,淡季多供应一点干菜、咸菜。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季,除非建立很多的暖房,否则是无法在冬季照常生产蔬菜的。可是目前扩建很多的暖房又不可能。那么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抓紧夏秋两季,生产出足够城市人民全年食用的蔬菜。目前特别要注意抓住夏菜田间管理和秋菜生产的安排工作。夏菜中的一些品种如瓜类、番茄、辣椒等,是蔬菜加工工业的主要原料。秋菜中的白菜、萝卜更是储备过冬的大宗菜蔬。这两季蔬菜生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旺季的吃菜问题,而且影响淡季的供应。为了准备淡季的蔬菜供应,除了商业部门在旺季腌制一些干菜和咸菜外,还要发动城市居民也要腌制一些咸菜和干菜。保证蔬菜的供应,不仅仅是菜农的事情,也是城市居民的事情。城市居民不仅要在旺季腌制一些咸菜干菜;而且要从多方面来支援近郊区的蔬菜生产,例如经常抽一部分人去支援蔬菜生产,为近郊区公社积集一部分肥料,等等。
最后,谈一谈蔬菜的运和销的问题。解决了蔬菜的生产问题,还不等于作好了全部蔬菜供应工作。生产蔬菜只是解决了供应问题的一半,还有一半工作是把蔬菜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去。特别在大城市,运销工作做不好,蔬菜的供应计划便要落空。运销工作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以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每天就要供应一百万斤蔬菜,用汽车运输,就要二百辆次;以每一售菜人员供应三、四百人,每一售菜点供应三、四百户计算,就需要售菜人员三千人左右,供应点七百个左右。这样的运输和销售力量要是组织不好,就会发生郊区或是菜站蔬菜堆积黄烂,而消费者则感到供应不足的现象。在目前劳力、畜力、工具不足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多方面想办法。在运输方面,除尽可能增添一些运输力量外,可以组织公社、集体伙食单位以及利用其他回空车辆运送,也可以组织公社和集体伙食单位挂钩,直接取送。这样既减少环节,又保证蔬菜鲜嫩。在销售方面,应当恢复一些供应点,增加一些流动售菜车,已经转了业的过去经营蔬菜的商业人员,应当归队。此外,还应当采用由其他副食品商店代销和组织居民分菜的办法来解决。总之,产、运、销必须密切结合,才能把蔬菜又多又快又好地送到消费者的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