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归自莫斯科
老舍
刚刚由莫斯科回来,感情激动。一激动,就容易把桐城派的文章义法和报告文学的第一点、第二点都忘了。说不定这篇报道(尽管很短)会写的杂乱无章。希望文字能够热辣辣的,以补忘掉第一点、第二点之过!我并不提倡“乱七八糟主义”啊,假若有这么一个主义的话。
苏联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于5月18日在莫斯科开幕。茅盾,于黑丁和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前往祝贺。
在那里,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握手,拥抱,问好,相视而笑……谁顾得说第一点咱们热烈拥抱,第二点我问您的太太好呢?
看,那不是老邻居罗果夫同志么?(他在北京时与我为邻。)热情地互相拥抱之后,他马上约我到
“苏中友好”杂志编辑部去参观。喝过一杯茶,他问我:这次到莫斯科来,印象如何?
我脱口而出地回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人处处喜气洋洋!
难道我没看见莫斯科又添盖了多少座朴素而美观的大楼吗?没看见百货店中那么多的新货品吗?……当然看见了!可是提起这些东西就很难以三言两语地说完,或者也不易说到根儿上。什么根儿呢?全苏人民正在兴高彩烈地建设共产主义呀!作着这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怎能够不人人处处都喜气洋洋呢?
这次的作家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么个伟大时代召开的。这么一说,我们就容易看清楚这次大会的历史意义。即使未能亲临其境,也颇可以想像到参加大会的苏联作家代表们该是多么兴奋,多么骄傲,多么光荣!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都喜气洋洋地欢聚一堂,相互鼓舞怎样写出伟大时代的面貌和建设共产主义的英雄人物。何等光荣崇高的任务啊!
听了大会上的报告与发言,我的心要跳出来。我想:努力呀,中国的作家!是的,只要我们努力进取,苏联作家的光荣任务也会来到我们自己身上啊。我们一向以苏联作家为良师益友,由今天的形势看起来,我们就更应当多向良师益友学习,叫我们的文学事业绝对没有静止现象。我们要作激流,不舍昼夜地跳跃前进。是呀,苏联作家笔下所描绘的今天,会使全人类看到人类应有的明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确有振奋全世界人心的力量。我们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者,就叫我们的抱负远大些吧!
一进入会场,不由地就想起两个最宝贵的字来——团结!别以为我要说苏联作家团结的很好,这个说法还不够全面。我是要说:苏联各民族的文学都已成熟了。这真是件大事,让我们热烈鼓掌祝贺吧!看,不但流派不同的作家呀,连不同民族的作家也都手足一般地团结起来,一同为建设共产主义服务。这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乱点就乱点吧,还得横插一笔:我们这次在大剧院看了两出歌剧和三出芭蕾舞,都是由阿塞拜疆的艺术家到莫斯科演出的。据专家们说,这些节目实在了不起。他们特别称赞“七美图”舞剧的音乐,已达世界水平。这证实了各民族的文艺创作确已获得很高的成就。单就文学作品来说,各民族互相译书已成为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
各兄弟国家都有代表团出席大会,还有许多西方国家的进步作家也来祝贺。于此,团结的意义可就更大了。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已是世界范围的了。这个力量足以打退任何修正主义与一切邪魔外道。不管修正主义者怎样恶毒地攻击我们,也无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如旭日东升,普照全世。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就是培养青年作家的问题。苏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词,赫鲁晓夫同志在大会上的讲话,和苏尔科夫同志在大会上作的报告,都着重地提到这个重要问题。怎样培养呢?请看赫鲁晓夫同志的讲话——已发表在咱们的报纸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好好地学习那些文件,吸取经验。在高尔基文学讲习所的座谈会上,我也听到一些宝贵的意见,介绍在这里:讲习所不单给青年们以文学知识,而且在道德品质上教育他们如何作个作家;这样,即使他们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作家,至少也能作个忠诚可靠的文艺工作者。讲习所的学员来自各民族。讲习所招收的学员必定已具有一些生活经验与劳动经验,而且要有些文学才能。我觉得这些办法很好。摸摸脑袋就算一个的办法一定是不怎么妥当的。
大会开幕,赫鲁晓夫同志同党、政领导人到会;大会闭幕,也是如此,并由赫鲁晓夫同志作了恳切而精彩的发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作家是多么幸福啊!党是多么重视文学事业,尊重作家呀!他的发言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作家。会后,一位西方的作家对我说:赫鲁晓夫同志是多么伟大呀:那么民主,那么自信,那么幽默,那么通达!这位作家差不多是含着泪这样说的。我了解他的心情:苏联作家自己团结得好,而且时刻受到党的关切与领导;再看西方国家呢,作家生活没人过问,文学事业自生自灭!听完了,我想起来:团结就是幸福,领导使文学事业得到堂堂正正的繁荣!即以此语结束此文。


第8版()
专栏:

黄泛区之歌
吴烟痕
金黄金黄的波浪,
飞涌到淡蓝的天上,
在浪天相接之处,
升起了火红的太阳。
黄泛区呵黄泛区,
起伏着金黄的麦浪。
二十年前这个地方,
汹涌着黄河的狂浪!
洪水卷起了座座村舍,
茅草屋在怒涛中飘荡;
逃避在大树上的人呵,
拚命呼救,叫断了肠;
那些散落外地的难民,
夜宿破庙,到处流浪。
黄泛区呵黄泛区,
泛滥着蒋匪的罪恶!
十年前的这个地方,
蒿草丛生,一片枯黄!
哪里有往日的小河?
淤泥塞满了整个河床!
哪里有村舍的炊烟?
只见流云在天空游荡!
野狼在白日下嗥叫,
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
黄泛区呵黄泛区,
泛滥着悲惨和荒凉!
解放大旗漫卷了泛区,
逃荒的人们奔回故乡!
割下那蒿草盖窝棚,
挖一池清水甜又香;
拉起木犁,扶紧犁杖,
翻开多年不见的土壤;
千百万人一个声音:
荒沙之上重建家乡!
黄泛区呵黄泛区,
到处是劳动的音响!
今天的这个地方呵,
起伏着金黄的麦浪!
翠绿的树行是路标,
明亮的小河绕村庄;
那敬老院里的老人,
还要比赛谁年轻力壮;
托儿所的孩子们哪,
好像生活在幸福的天堂。
黄泛区呵黄泛区,
到处是欢乐的春光!
金黄金黄的麦浪,
飞涌到淡蓝的天上!
社员已磨快了镰刀,
收割机也张开翅膀;
庆祝公社丰收的锣鼓,
早在人们的心头敲响!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生命的领域
乡远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从高空到地层、由赤道至两极,到处都有无数的生命在生活着,斗争着。
在辽阔的蓝空里,可见到多少翱翔自如的飞鸟,它们一般都在四百公尺高的空中盘旋,但也有些勇士敢于向高空冲击。大鹫可以飞到七千公尺高。在珠穆朗玛峰八千二百公尺处,有人见到山鸦在飞旋。
生命的尖兵——微生物,能随气流上升到两万多公尺的同温层里去,守卫在生命领域的最前哨。在二万至三万公尺高空处是一个臭氧层,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护层,太空射来能杀死生命的宇宙线就由它来吸收掉。所以地球上的生命领域,再也不能突破这道防线。不过人们可以依靠科学来把生命送入禁区。1957年11月3日苏联第二颗人造卫星上了天,里面就装有小狗莱伊卡,离地面最远时可达一百六十七万一千公尺;至今仍健在的高空探险者,要算是小狗阿莉宾娜,它数次随苏联高空火箭,飞出地面十万公尺以上,最近还生了三只小狗,成立了第一个宇宙家庭。
在地表下面,也有不少生命在坚持着地下斗争,植物的根系,鼠洞,虫穴等有些可深延地下六至十公尺。再向下,除了沙土就是坚硬的岩石,但生命的领域可以突破顽石,扩展到几千公尺以下的地层。有人在二千至三千公尺深的石油矿的水层中,发现有生命的尖兵——微生物存在。
蔚蓝色的大海,占去地球表面的71%,生活在海中的生命要比陆地上多好几倍。在海洋里,到处都有生命。已知的海洋最深处是一万一千零三十四公尺,这是苏联考察船“勇士号”最新的记录。在海面以下,海水每加深十公尺,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所以在一万多公尺的深海里,是个黑暗世界,压力比水面要大一千倍,但就在这儿仍发现鱼群。
生命遍于海洋,也不是绝对的,在含盐量达23%的死海,达32%的土兹—果尔湖,什么生命也不能存在。
地球的两极,经常是冰天雪地,根据苏联南极考察队最新的记录,地球上最冷的温度是零下八十七点四度。可是在两极仍有生命在顽强斗争着。很多动物都能经受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长年生活于冰雪之中的白熊和海象能经得住零下八十度的考验;不受人注意的鸭和鹅,靠着它们那件鸭绒袍或鹅绒袄,能抵抗零下一百度的低温,但若再下降到零下一百一十度,就会冻死。
干燥的种子经过零下一百至二百度的处理后,仍能发芽。苏联科学家把苹果树和白桦树放在零下一百至二百度中,仍能活得很好。最能耐寒的还是细菌。有些细菌能以孢子的状态度过零下二百五十二度的低温而不会冻死。要知道,在这种温度下,连氢气都变成了液体。
在高热中生命也能战斗,许多藻类能生活在六十至九十度的温泉中。细菌也表现了它们的耐热能力:马铃薯杆菌在一百度的沸水中煮六小时也不死,嗜热干燥杆菌更能煮二十四小时而不死。
水是生命的源泉,热带森林中,年雨量有十公尺以上,但在干旱的沙漠里,生命就受到严重的考验。沙漠中植物的抗旱力十分惊人,有种苋芁草,被人采来压干成标本,小心地保存在干燥的标本柜中,三年后再把这个标本上的地下茎部分取下浸在水里,竟然能够发芽生长。
当然,过于干燥的地方,生命也无法坚持。在中撒哈拉沙漠,一次接连二十年没有下雨,以后就再也找不到生命了。
生命的大小,也相差十万八千里,美洲的巨杉有一百四十五公尺高,树干有三十六公尺粗,倒下后,人可以走进去六十公尺,再由树桠洞里走出来。澳洲的油加利树有一百五十五尺高。而微生物小得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显微镜,人们才能看到它。有些杆菌只有二微米长,半微米粗,一亿个拼起来才有一平方厘米大。另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物质,名叫病毒的,更小得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它们只等于一个蛋白质分子,但确是一种生命物质。烟草花叶病毒,只有十五至二十毫微米大,三万个拼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人们已发现了四百多种病毒。流行性感冒,就是一种病毒的恶作剧。
生命的年龄也各有千秋。有些细菌一代寿命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钟。不少蜉蝣科昆虫的寿命只有几小时。蝉的幼虫在地下熬过十几个黑暗的年头,终于出土成蝉,在阳光中歌唱了几个星期就又死去了。矫健的雄鹰能活一百年,不吉祥的乌鸦能活一百四十年,鳄鱼、龟能活三百年以上。松能活几千年,墨西哥柏树活到一万年。
有些生命在环境恶劣时就睡大觉,像死了似的,但是,睡了若干年后,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便复苏过来。在沈阳附近的泥炭里曾挖出不少古代莲子,已有好几千年了,后来把种皮弄破浸在水里,终于又出芽成长,而且还开了花。在北极冻土带中,埋着许多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猛犸的尸体,至今还未腐烂。苏联微生物学家奥梅良斯基在这些猛犸尸体的鼻子的粘液中找到一些假死的细菌,并且使这些细菌又“复活”了过来。可见生命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第8版()
专栏:

丰收乐
毛锜
银白的月光照麦垛,
小伙子扬场姑娘簸,
小伙子干活爱唱歌,
吆喝姑娘们“来一个”;
来一个,应一个,
麦场上一片“丰收乐”,
星星眨眼东方白,
歌和粮食装万箩。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从窗口里走出来
林伊
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食堂卖的饭票,本来是在办公室里卖,后来改变办法,工作人员背个帆布包,开饭时就到食堂去卖。群众一致叫好,把它列为食堂工作的一项新气象。这个厂职工医院的问事处,本来跟别的医院一样,是设在窗口里面,后来改成门口站个护士,一面照顾病人,一面解答问题。尽管就诊的很多,但却井然有序,一进门就给人一个愉快的感觉。
6月3日,“北京晚报”载,东单邮局投递组的职工,为了发扬“把方便送给顾客,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服务精神,把汇款、包裹改成直接送到收件人的家门口。有位老大爷感动地说:“我活了六十多岁,从没见过邮递员将汇款送到家里的新鲜事。”这一类的事情很多,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做服务性工作的同志改变了一个老传统,他们不再是等顾客有事找上门,而是主动地去找顾客,看出你可能有什么困难,就主动地帮你解决。总之,他们把被动的工作变成了主动的工作。
这种事可以说是简单易行的,只是从门里跨到门外。可惜是有些接触群众较多的单位,却还没有跨出这一步。
问事处设在窗口里面,这是由来已久的。有问有答,人再多,也得一个一个来,也似乎是合情合理。有些工作,好像天生就是被动的。其实,被动和主动是相对地存在着的,被动能变成主动,主动也能变成被动。每一项工作都有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把工作搞被动了,不但达不到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目的,而自己也将是兴味索然,鼓不起那种生气勃勃的劲头来。问题虽然只是一步之差,但要迈出这一步,却是需要几分决心和勇气的。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对文风的批评
近来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报纸的文风提出了批评。现在发表几封如后。我们认为读者的批评是对的。我们愿意同作者共同努力,改进报纸上的文风。
编者
难读的标题
人民日报5月23日第一版头条新闻有三行通栏标题:“湖南百万农民奋战连阴雨抢收又抢种,江苏长江南北麦香醉倒人普遍开镰收割‘三月黄’,云南高原上麦浪金光闪闪各族人民喜笑颜开割新麦迎丰收”。这几行标题都很长,念起来很吃力,不易读断。有些地方也很费解。比如“奋战连阴雨”是什么意思?希望改进新闻标题的编写工作,要使标题概括简要地标出内容。
另外,如果标题字数过多,建议隔开一格排印,或者加上标点。
包头 贺国瑞
半文半白 读来别扭
报纸是人民大众的通俗读物,文章要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抓住中心。标题也一样,不但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用几个字就能突出文章的主题,使人一看就知道里面的主要意思。人民日报有些标题做得很好。但在5月22日第四版上有一条国际消息的标题,使人费解。这条标题共有三行:“法国在外长会议上的顽固态度是何背景,所以用法国的嘴讲西德的主张,乃假借西德的手夺西欧的霸权”。这标题很难懂;用的一些半文半白的词儿,读起来也很别扭。
湖南师范学院 林 湘
应当把文章写通顺
人民日报5月18日第五版“法官与人口贩子”一文,只有几百字,可是语法毛病就有好几处。如:
“现在瓦格纳忍痛于5月2日要求斯柯帕斯自动辞职,并且下令被捕入狱,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需要用“逮捕”的地方却用了被动式的“被捕”,把意思弄反了。
“自从斯柯帕斯上任以来,由于参加了贩运希腊婴儿的黑市交易集团活动下他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一个多余的“下”字,把意思弄得不明不白。
这虽然是偶见的现象,但是,让这种偶见的现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也是不好的。
华东师范大学 王玉
把话说复杂了
我们读了5月15日王亚南写的“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一文,感到这篇文章作为专论可能有它独到的地方。但是我们对文章的某些地方,感到有点看不懂、读不通。例如,“价值规律在具体的不同经济条件下和在不同的场合可能发生的作用,确有大小,深浅和范围广狭的不同,但似乎并不是彼强此理地在事前就‘先验地’严格区分开来的。”这一句的下半句,我们捉摸了很久,还猜不透作者的意思。又如,“当然,经济工作是和政治思想工作密切联系着的。为了说明的便利,我们把政治思想工作抽象去了。”抽象是具体的对照。我们猜测,“抽象去了”是对政治思想工作这一部分不作具体的论述。本来意思并不复杂,不过作者把话说复杂了。注意文风,人人有责。希望作家们讲究语法词章,作到词能达意,语句通顺,含意确切。同时要求编辑同志对这方面要很好注意。
济南 顾均慰 刘楚良
“小麦已成定局”
人民日报5月12日第一版头条刊载了山西开展麦田后期管理运动的消息。消息的头一句是:“山西省产麦区正在大力破除所谓‘小麦已成定局……’的论调”。这里的“小麦已成定局”是文理不通。小麦有什么定局、不定局呢?恐怕是小麦丰收已成定局之误。很遗憾,这类说法在报纸上并不是少见的。
太原 汪明柳


第8版()
专栏:

勘探队的同志们进山来了(国画)
徐启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