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吴县斜塘公社通过辩论合理安排劳力
插秧打麦两不误
本报南京10日电 江苏省吴县斜塘人民公社党委会深入一点,帮助生产小队干部解决夏忙期间农活“两头急”的矛盾,保证夏种及时,夏收不遭雨害。
这个公社是稻麦连作地区。当前农活的情况是:一万八千多亩小麦已经在6月2日抢割登场,需要抓紧晴天进行脱粒;另外,这些小麦田大部分要栽插稻秧,在夏至前七天要完成翻土、引水和莳秧任务。因此,夏收夏种两头急,农活繁重,劳力难以安排。公社党委最初是动员各队以80%的劳力忙夏种,抽出20%的劳力忙小麦脱粒、以及少数双季早稻田的耘耥和追肥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了,可是,多数生产队并没有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公社副社长李文元同志到第三大队检查工作时,发现这个大队内各个生产小队,干部和社员白天都是忙夏种,虽然是很好的晴天,场上的小麦没有人脱粒。他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分头了解原因,才知道小队干部思想上认为,工作要段段清,忙好了夏种,再去忙小麦脱粒并不迟。他们说:“栽秧要抢时间,早一天,好一天;小麦已经割上场了,穗头子也不潮,麦堆用草芦盖得好好的,堆在那边半个月也不会坏。”有的社员说:“小麦过了夏至节令脱粒才会生麦蛾子,只要在夏至前脱粒就没有问题。”也有人说:“两条鳗鱼交叉过,只能擒住一条”。这句话的意思,是认为夏收夏种两头急,只好抓一头,两头都照顾不可能。另外,有一部分小队干部比较重视小麦脱粒工作,可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靠晚上加班。三小队的队长吴家昆说:“白天莳秧,晚上脱粒是最好的方法”。
李副社长和大队干部深入了解思想情况以后,在6日晚上就召集三大队的小队干部会议,研究夏忙期间农活“两头急”的矛盾,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会议一开始,李副社长提出了三种安排劳力的方法交给大家讨论。第一种方法是:“段段清”,就是做一样,清一样,先忙夏种,夏种完了再脱粒,脱粒完了再忙早稻耘耥和追肥的农活;第二种方法是“突击中心(夏种为中心)抓住两头(小麦脱粒和早稻田间管理)”;第三种方法是“夏种为中心,抽出夜晚空隙脱粒,少数早稻田耘耥、追肥向后推迟一步。这些办法提出后,引起了小队干部的热烈争论。七小队队长朱招泉说:“第一个方法好,农活‘段段清’,领导力量集中,劳动力也集中,夏种任务完成得快。”十一小队的队干部张福根说:“夏种要紧,小麦脱粒也很要紧,我不赞成
‘段段清’,我赞成用第三种方法,白天忙夏种,夜晚忙脱粒,两全其美。”八小队队长周阿师反对前两个人的意见,他赞成用“突击中心,抓住两头”的领导方法。他说这个方法有三个好处:(1)白天抽出少数劳力忙脱粒,对夏种影响不太大;(2)打麦工具不多,抽少数人忙脱粒,可以缓和农具紧张的情况;(3)白天脱粒可以赶太阳晒,麦子晒得脆,脱粒省工。九队队长张元夫说:“我们队里打麦床不多,逼得我用第二种方法,如果脱粒的工具多,我还是主张用第三种方法,白天一起忙莳秧,夜晚一起忙脱粒。”这时候,会场上意见不一,各说各的理由。大队干部要求大家进一步的讨论:“看哪种方法既能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又照顾到社员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哪种方法,更能够适应黄梅时期天气多变的情况?”八小队队长周阿师坚决地认为第二种方法好。他说:“白天莳秧,夜晚脱粒,这样做,对于夏种并不利,因为社员晚上过分疲劳,第二天工效就不高。”五小队队干部沈根生也认为夜晚脱粒不够好。他说:“夜晚脱粒,农活容易粗糙,对精收细打不利。”还有人说:“要得小麦真正的丰产丰收,脱粒是最后的一关,因此,白天必须抽人脱粒,如果等秧栽完了再脱粒,错过晴天,遇到连续阴雨,那就坏事了。”经过一番分析情况、比较利害的热烈争论,小队干部的思想认识趋于统一,大家同意用“突击中心,抓住两头”的领导方法来解决两头急的矛盾。当场,各小队干部修订小段计划。分工的方法是:正队长抓夏种,副队长抓小麦脱粒工作,每小队抽十个左右的劳力(有强有弱),在白天进行脱粒。全大队六百多人忙夏种,一百一十人忙小麦脱粒,这样估计在6月15日全大队可以完成夏种任务,16日以前完成脱粒任务。对早稻田间管理也进行了适当安排。 (梁光景)(附图片)
河南新乡县合河公社大里村大队第一生产队的大麦和小麦边打边晒边入仓。 王世龙摄(新乡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全国春甘薯基本插完
部分地区夏薯栽插已进入紧张阶段
据新华社10日讯 全国各地春甘薯已经基本插完。紧接着麦收完毕,即将出现一个夏甘薯的插植高潮。季节较早的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等省,夏甘薯插苗工作已经进入紧张阶段。湖南省到5月底已插夏甘薯二百万亩左右。
春播开始以来,各地计划种植甘薯的面积不断增加。湖南省永兴县原计划种植甘薯三万五千亩,经过三次修改计划,决定增加到五万亩。河北省盐山县城关人民公社讨论了多种薯类作物的好处后,计划种植面积由八千亩增加到一万零四百亩。各地都千方百计地挖掘土地潜力,增种甘薯。福建省不少县份利用休闲山田、茶园隙地、小片熟荒地和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甘薯。江西省宜春专区发动群众利用休闲田、撩荒地扩种甘薯十三万三千多亩,利用茶树空隙地打洞种甘薯十万多亩。湖南、江苏等省不少农民还在公社拨给的饲料地上种了甘薯。
根据去年丰产经验,今年各地普遍提早甘薯育苗和插植。浙江省的甘薯育苗,比往年提早十五天左右,在3月底就基本结束,插植时间也相应提前。福建、江苏、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插植时间也比往年提前十天到半月。同时,各地都注意了插植质量。福建省已经插下的甘薯,一般都合乎根据当地具体条件与社员商讨决定的密植要求。河南省大部分甘薯田的的插苗密度都在二千到二千五百株之间,每亩施基肥五千到六千斤。浙江省主要甘薯产区温州专区,在甘薯插苗以前就大抓薯田翻地和土壤改良工作。瑞安县有60%的甘薯地,在翻好的同时,每亩还加了客土二百担。湖南有些县开展了积肥运动,为麦茬薯准备充足的肥料。永兴县每亩甘薯地有肥料五百多担,其中质量较好的堆肥占30%左右。
为了保证在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不缺薯苗,各地都对育苗加强了领导。河南省已育的夏薯苗,全省总算账,一般不缺,目前除继续加强苗床管理争取多采壮苗以外,同时还根据余缺,组织地区之间进行调剂。山东省由于扩大面积,全省约缺一百五十万亩地的薯苗,省委已通知各地,加强培育现有薯苗;同时进行苗子盈缺摸底,互相调剂。并派出干部到河南、河北等省采购部分薯苗。(附图片)
江苏省淮阴市文科公社余勤大队在完成种薯任务后,社员们又继续培育薯苗,支援邻队栽种的需要,保证全社多种多收。
周元生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零和整、个人和集体
苏宜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前人早懂得这个道理。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提倡用零零星星的时间,种零零星星的土地,路边、地角、家前、屋后,见缝插针,力争多种。这样做大有好处:多种了杂粮、瓜菜、油料作物等,人既可以吃,又可以饲养家畜、家禽;既可以增加公社和社员的收入,也有助于改善社员的生活。上海县马桥公社直属生产队种零星土地,共计一百五十三亩,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三十二元三角,这对农家来说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有人以为零零星星土地没有什么了不起。孤立起来看,这些地有的小得“转不开锄头”,很容易看不到眼里。但是积少成多,加起来就很可观。安徽省当涂县大圩人民公社去秋在村前屋后零星土地上种的作物,现在已喜庆丰收,预计共可收粮食二百二十万斤。安徽全省人民响应省委号召,在集中主要力量突击夏收夏种的同时,已利用了空隙荒地四百多万亩。这能算是很小的数目吗?如果全国各地都这样做,能增产多少粮食、瓜菜、油料!可以多喂的猪、鸡、鸭、鹅等,更可想而知了。
种零星土地有两种办法,一是由生产队、生产小队集体种,一是由社员私人种。二者应该同时并举。有人对于提倡社员在家前屋后种一些零星土地有些顾虑:一怕影响集体出工,二怕分散有限的肥料,等等。这些顾虑都是不必要的。
在这里,确实有集体和个人的矛盾。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取消”这种矛盾。安排得当,让社员种些零星地,才有利于生产发展,也有助于解决集体和个人的矛盾。在集体经营的生产还不能多方面地满足社员生活上的各种需要的情况下,让社员利用零星时间种些零星地,对于调整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大有好处。社员只是利用工余时间和辅助劳力来经营一些家前屋后的零星土地,这数目自然不会很大。只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集体生产中切实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基本劳动日制,社员是不会因为种了一些零星地就不看重集体利益的。社员的部分生活需要由自己种一部分零星地来解决了,社、队也可以减少一部分负担。社员种零星地自然要用一些肥料;表面上看来,似乎大田少用了这一部分肥料。其实,零星地的作物生长好了,养猪有了更多的饲料,整个公社的肥源也就会更加宽广。总之,账要从大处算,不能光从小处算。社员零零星星的时间总是有的,要把零星时间全部都投入集体生产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有些辅助劳动力,不能经常投入集体生产。在时间上给社员一些机动余地,让他经营一些零星土地(如果不经营,这些土地也是白白荒废)和家庭副业,不仅方便了社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社员由于公社的照顾而得到更多收入,心情更加舒畅,干活更加有劲,这也更加有利于公社的巩固。个人和集体的矛盾是客观存在,好的当家人不是抹煞这些矛盾,而是主动地掌握和适当解决这些矛盾。
目前正是夏种季节。各个生产队,生产小队在保证完成规定的夏种计划的前提下,要发动社员尽量利用零星土地。有条件的机关、学校、工厂也可以利用空闲地。能种粮食和油料作物就种粮食和油料作物,能种瓜果蔬菜就种瓜果蔬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精心管理,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第3版()
专栏:编后

不妨试一试
辽宁黑山县的一个农村食堂用“玉米食用增量法”,充分发挥了玉米的营养价值,出饭量增加,味道好吃,而且耐饿。这是合理用粮的一个好办法!建议各地不妨试一试。其他粮种的食用,是否也可以创造出类似玉米食用增量法的办法呢?大家都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
当然,在研究试验和推广任何一种新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作法。就是说,要充分地和群众商量,和群众一起去作试验,只有这样,事情才办得通、办得好。


第3版()
专栏:

用量少 出饭多 既好吃 又顶饱
黑山县创造玉米食用增量法
本报讯 辽宁省黑山县卫星公社三台子管理区副业生产队食堂创造了“玉米先煮、后磨、再蒸”的食用增量经验。采用这种先进作饭法,可以充分发挥了玉米的营养价值,而且用量少,多出饭,好吃又抗饿,比过去的一般作饭法提高出饭率50%到80%。群众称赞这是不用耕耘的一次“大丰收”。
玉米食用增量法的作法比较简单,方法是:先把玉米用清水淘两遍,淘干净后用锅煮,煮到六成熟,捞出来再用凉水过两遍,然后再用磨磨成细水面(或叫汤子面),就可以作饼子、窝窝头和其他糕点了。
要成功地采用这种办法,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煮时要掌握好火候,煮得太烂了发粘,不好磨,也不好吃;煮得太硬了,磨不成细面,小粒子多,又不出数;最好煮到六成熟(把煮好的玉米粒用手?开,中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白心就正好)。二是磨得越细越好,最好用磨豆腐的细磨来磨。磨时要掌握好水分,磨成的面以不用掺水就能作成饼子、窝窝头的程度为合适;干了不出数,稀了作不成个,还发粘、不好吃。夏天最好现煮、现磨、现做、现吃,免得时间长了容易发酸。
根据当地群众的反映和有关部门的总结,采用这种作饭法有四大好处:一、大大提高了玉米的出饭量,可以节约大量的粮食。用过去的方法做饼子,一斤玉米出一斤五两到一斤七两;用这种新方法,一斤玉米就可以出二斤五两到二斤七两饼子,最高的可以出三斤饼子。二、提高了玉米的营养价值。旧的作法,面子和?子都很粗,蛋白质、脂肪等不能被充分吸收。玉米脐子是好东西,过去白扔了,它的含油量在40%以上,比大豆还多;脐子油的质量也非常好,比豆子、花生油还好吃。玉米皮过去也不能粉碎,营养成分也白白丢掉了。新的作用就能使脐子、皮子被利用起来,玉米的固有香味也发挥出来了。三、有益卫生,容易消化,可以减少肠胃病。而且用这种面可以做面条、饺子、煎饼、丝糕、大饼等,花样多,味新鲜,做时还不需要碱和其它调料。这个副业生产队食堂原来只有三十多人吃饭,现在已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人。
中共辽宁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对这项经验非常重视,要求各地使这一先进经验遍地开花。
(高方)


第3版()
专栏:

玉米食用增量法的几点说明
辽宁省粮食厅
一、为什么采用玉米食用增量法可以提高出饭率?
玉米胚乳经过水浸煮沸,其淀粉颗粒受热膨胀、分裂,体形随之扩大,重量增加;玉米中的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其颗粒也膨胀、凝固,体积也随之扩大,重量随之增加;另外,胚部含有脂肪和部分蛋白质,经过加热处理后,脂肪油滴集聚起来,蛋白质凝固,经碾磨后,充分游离出来,增加了重量。这些重量的变化,都是化学的化合作用的结果。不单是水分的增加。
二、为什么采用玉米食用增量法作的饭别有香味?
玉米经过水浸和热处理后,使淀粉颗粒部分转化为葡萄糖;另外,胚部的脂肪和米仁油的受热游离,也放散出一股玉米固有的芳香味,因此吃时感到有甜味和有新鲜青玉米的滋味。
三、为什么采用玉米食用增量法作饭抗饿?
玉米淀粉经过水浸煮沸后,部分转化为葡萄糖,它能供给人体更多量的热量和营养,能使人减少疲劳和抗饿。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后,一部分变成凝固的蛋白质,另一部分转化为铵基酸,蛋白质和铵基酸,所含的营养价值高,吃后消化时间较长,因之抗饿。玉米胚部含脂肪多,而脂肪发热量高,吃后消化较慢,因之能抗饿。


第3版()
专栏:

广西早育薯苗
据新华社南宁10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各地正抓紧季节早育和育壮红薯苗。目前全区六十二万二千多亩薯秧已拔蔓封行,生长很好,育苗较早的地区已开始整地插苗。
各地已育的薯苗有50%到60%经过一次到两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工作。在护理薯苗中,各地普遍贯彻包任务、包工分、包肥料,定专人领导、专人护理、规格质量、检查验收、奖励制度等三包五定责任制,做到块块薯苗有人管,兜兜生长粗壮。
广西僮族自治区今年计划夏种红薯八百多万亩。各地党委采取和群众商量,总结去年经验的办法,力求早种、多种、种好。南宁专区共培育薯苗十五万一千多亩,足够全专区种植一百四十万亩红薯地的需要。百色专区各地在早稻田间管理的同时,适当安排劳动力,大抓红薯育苗工作,据统计,全区已育红薯苗九万四千多亩,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一倍。柳州、桂林、玉林等地区许多公社还总结了去年增产经验,推行薯块育苗。


第3版()
专栏:

广东河南向洪水展开斗争
据新华社广州10日电 今年广东地区雨季来得早,各江河都比往年提早进入汛期。最近东、西、北江和韩江、漠阳江都相继出现洪峰,特别是自5月份以来,局部地区因连续暴雨,发生了较大的洪水。为了确保早稻丰收,全省各地人民积极地展开了防洪斗争。
前些日子,湛江专区的雷北、电白、两阳等县,在暴雨洪水到来前后,都把防洪抢险当做中心任务,动员群众全力以赴。洪水威胁严重时,湛江专区出动了四十多万防洪抢险大军,突击加固堤围险段和上堤巡逻防护,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英勇搏斗下,保证了堤围的安全,受浸的七十万亩田地经采取排涝、洗叶和追肥等措施后,已抢救出来六十多万亩。处于西江下游的高要县在汛情紧张时,县委书记和全县二十八个公社党委书记都亲自上堤,指挥群众作战,几天内就完成了全部需要加固的堤围工程。北江大堤保卫着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一百多万亩农田,是全省防汛的重点。大堤的全部岁修工程和六十多公里长的防浪石墙,经清远、南海和花县数万民工的日夜奋战,已在最近完工。在大堤的石角、芦包等险段,都驻扎有巡逻抢险队,并且准备了大批的杉木、草包、船只等防洪抢险器材。位于北江、韩江、东江下游和西江、漠阳江沿岸的二十多个防汛重点县,普遍对堤围进行了检查、加固和防护工作。
加强新建水利工程的防洪工作,对战胜今年的洪水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各地对新建成的水利工程普遍进行检修,加强了巡逻维护。对正在施工的则进行抢工,以便跑在洪水的前面。汕头专区部分县在
5月下旬对新建塘库进行普查后,两天内就抢修了有危险的塘库六百五十五宗。最近,全省的水利建设大军由前期的四十多万增加到六十多万,他们正在日夜不停地抢筑大坝,并且采取开挖临时溢洪道、排水渠和首先抢筑土坝迎水坡等办法,提高水库的蓄泄能力。
据新华社郑州10日电 河南省群众性的防汛斗争已经开始。各专区、县、乡都已经建立与健全防汛机构,共组织了二百多万人的防汛队伍,准备了大量的防汛器材,安装了水情电汛联络设备,保证二百五十多个报汛站能够正常报汛,突击完成了修复工程和未完工程的尾工土石方三千万公方,为战胜洪水创造了条件。河南省的防汛准备工作,从5月中旬就全面开始。各地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了各种防汛抢险队伍。6月2日降雨后,多数地区又召开电话会议,提出要求,由书记挂帅,干部分工,组织劳力抢修工程,往工地赶运物料,积极地投入了防汛蓄水斗争。
各地对河道险工和未完工程尾工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已分别缓急,采取积极措施,突击整修。
各地根据依靠群众,等价交换,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器材归队的原则,已经准备了大批防汛物资。


第3版()
专栏:

给水库治“水鼓病”
晋东南十万人整修渠道扩大灌溉面积
本报讯 山西晋东南专区利用春播结束的空隙时间,正在组织十万多农民“诊治”水库的“水鼓病”。
全专区的水利灌溉工程,最近三年来增加很多,可灌溉农田五百万亩。许多水利工程在过去防洪、夏浇和今年春浇小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工程因为去年开工较晚,时间紧迫,收尾工程没有完结。全区已修成的一千余座中小型水库工程中,就有绛河等十八项中型和五百多个小型水库工程因以上原因,患着“水鼓病”(即水库蓄水很多,而不能引用灌溉农田),使一百三十万亩可以灌溉的耕地不能受益。这样不仅妨害蓄水的充分利用,而且汛期到来以后,还有水量增大发生泛滥成灾的危险。为了诊治这种“水鼓病”,充分发挥水库蓄水的灌溉作用,中共晋东南地委除了组成四万余人的专业队伍继续固定施工以外,又发动了十万人展开了整修渠道、平整耕地的工作。晋城县已经修整了七十五个水库、八十条渠,使十四万六千亩耕地得到灌溉。中共长治市委在“治疗”申村、绛河、关村等水库的“水鼓病”当中,派出市委书记加强领导。
目前,全区已经完成主要干、支渠四百五十多条,使一百二十一个患有“水鼓病”的水库,通水灌浇了四十五万亩耕地。


第3版()
专栏:

一场防汛抢险战
新华社记者 胡坚
3日下午,倾盆大雨。紧挨着洞庭湖东?的汨罗人民公社正在分片召开会议热烈讨论粮食丰产运动的时候,大堤上防汛侦察队的告警锣当当地响起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挑着箢箕,扛着锄头,奔向大堤。一场紧张的与水争粮的战斗开始了。
雨越下越大,一昼夜降雨一百四十多公厘,平地积水一尺多深。这里是汨罗江的尾闾地区,出口小,进口大,是个布袋形。距这里十来里的下游入湖处只有二千二百多个流量,可是隔这里十五里的上游流量却有三千五百多个。肚子越鼓越大,水位越涨越高。许多高大的堤防跟着被洪水漫顶了。防汛抢险的战斗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
入夜。堤防上到处燃起了煤气灯和火炬,火光照红了半边天。在波涛汹涌的激流里,汆水手们在几丈深的水底堵塞漏洞;大堤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填土打桩,加固堤防。哪里告警的绿灯亮了,人们便奔向哪里。
当夜幕刚临时,廖马垸六公尺多高的堤防开始漫顶了。公社党委副书记杨冬林带领一千五百多社员奋力抢救。他们的口号是:“水来土掩,水涨一寸,土高一尺。”他们奋战九小时,把堤身普遍加高了一尺多。在风雨交加的深夜,公社党委书记杨德泉正在大堤上的茅棚子里打电话,猛然他听到外面有人在喊:“狗头堤穿了八个洞,湖溪垸保不住啦!”
“怎么?湖溪垸……”杨书记马上想到这里不单是有八千亩好禾苗,还有祖国的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线过这里,万万不能让洪水冲进来。他忘记了自己已经病了三、四天,拔步向狗头堤跑去。他跑到那里视察了水势,气还没有喘匀,就立即投入了战斗。他挥舞着大锤打桩木,一连和群众一道打了二十多个桩没有歇气。大家看到党委书记这样奋不顾身,就下水的下水,挑土的挑土,外面堵,内面塞,终于把八个漏洞堵住了。这时,杨书记也累得精疲力竭,晕倒在堤上。大家当即扶着他回家。但是走一段路,当他清醒过来时,他摆脱了扶他的人,又投入了另一次抢险战斗。
夜深了,北风呼呼地叫。几尺高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地猛烈冲击着北岸的堤防。北堤上一大块一大块的泥土给洪峰吞噬了,挡浪的芦苇也用完了,情况十分严重。在这个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喻建和和共青团员杨怡兴就带头跳下水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浪。接着,十二个青年人都跳下水去,手拉手地结成一条长堤,挡浪护堤。群众深受感动,大家从家里把麦秆、晒簟、棉絮,都搬来堤上挡浪、塞漏洞。
深夜两点多钟,杨德泉书记在堤上电话室里接到中共湘潭地委一个通知说:上游有两万立方公尺的木材被洪水冲散了,正顺流而下,不冲毁汨罗大铁桥,也会阻塞水流,抬高水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公社党委会研究后,决定派人到上游去截住木材。可是当时五个生产大队两千多劳动力都上堤了,哪里还抽得出人呢?于是当晚公社在大堤上召开电话会议,号召没有防汛任务的七个生产大队派人来支援。当晚这七个生产大队就派出一千一百多人从一、二十里路外赶来支援。县立第三中学的师生、附近小镇上的工人、机关干部和居民,绝大部分也都投入了防汛战斗。
从深夜战斗到天明,从天明又战斗到深夜,经过两天两晚的紧张抢险,人们终于制伏了洪水,保卫住了全社两万多亩满垅青葱的稻禾。


第3版()
专栏:

抓紧时间插好夏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我国夏薯占全年甘薯栽培面积的75%以上,某些地区甚至只栽夏薯,不栽春薯,因此栽好夏薯对保证甘薯丰收具有决定性意义。芒种节令已过,夏薯即将开始栽插。培育壮苗 保证早栽
及时早栽是甘薯增产的首要关键,要早栽必须有足够的薯苗,所以在夏薯栽插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抓育苗。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薯苗,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勤浇水,勤追肥。夏季日光强、温度高,叶面和地面的蒸腾和蒸发作用都很旺盛,必须在苗床中增加浇水量,才能保证水分的供应。苗床浇水时间,应在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蒸腾作用强,浇水会降低土温,削弱根部吸水能力,形成塌叶的现象。浇水量以使床土湿透为度,并经常保持床土呈湿漉漉的状态
(相当于最大持水力的60%—70%),土面不结干土块。剪苗以后应过一天再浇水,以防病菌随水由创口侵入薯苗引起腐烂。
现在温床或火炕中一般剪苗都达三次以上,露地苗床中苗高的已达一尺以上,因此母薯中的养分已不敷薯苗生长之用,必须在苗床中追肥。氮素有加强薯苗顶端伸展和促进分枝的作用,所以苗床中应追施含氮量高的肥料。江苏宿迁县的经验证明,四十平方公尺的苗床,每五至七天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粪尿五十斤(一份人粪尿兑三份水),或硫酸铵六至八两,对促进薯苗生长有显著效果,这两种肥料交替追施效果更好。在选择肥料时应注意酸碱度适当,如人粪尿是碱性的,在碱性大的苗床中不宜过多施用。任何肥料施用后都必须立即用水淋洗一次,以免灼伤茎叶。追肥也须在剪苗后一天进行。
(2)松土壅根。松土有利保墒和增加土壤通气,对薯苗生长是有利的。浇水后容易引起床土板结,所以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松土次数也应增加。
薯苗出土以后,应自苗的基部逐渐培厚至二寸左右,这样基部入土部分就可以生出很多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促进薯苗生长更快、更壮。壅根还可以使因黑斑病而基部发生腐烂的薯苗得到挽救。
(3)短时复盖遮阴。甘薯虽然是喜温植物,但是温度升高到摄氏三十八度以上时,生长速度反而下降。1958年江苏丰县实践证明,5月份以后的晴天,从上午十时到下午三时,在苗床上搭篷遮阴,使薯苗只见弱光,不受太阳直接暴晒,薯苗生长速度显然比不搭篷的快得多。但在剪苗前一至两天,可不再复盖薯苗,使受到阳光锻炼。
(4)勤剪薯苗。在温床或火炕中,由于种薯排得密,苗长得挤,所以薯苗生长够栽插长度时(六寸至一尺,因品种和各地习惯而不同),就应该及时剪下,否则就会使下部茎叶发黄,甚至腐烂,并且妨碍后发出的小苗生长,影响出苗量和苗的品质。
从温床或火炕中剪下的苗,可以栽到苗圃中假植(如果时间长些的,还可以起到以苗繁殖苗的作用),薯苗经假植后还起到锻炼作用,能提高产量。福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经过假植的薯苗比未经假植的薯苗最高能增产18.2%。但假植的苗经拔起后,必须把生根的部分剪掉再栽插。
在培育足够薯苗的基础上,就有条件选用壮苗栽插。薯苗的品质因育苗技术、苗的部位、病虫害以及种性的退化等,有显著的差异,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梢部和中部苗分别比基部苗增产17.2%—20.3%;毒素病的苗一般减产20%,最高减产60%;中国科学院试验证明,胜利百号品种已发生长蔓退化的类型,这种类型薯苗节间长而细,比正常的类型减产达15.9%以上。因此,薯苗必须经过一番选择才能去劣存优。选苗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征的,苗壮、节间紧凑的,色泽鲜明没有病征的。在薯苗足够的地区,可选用梢部和中部苗,不用基部苗。
施足基肥
由于夏甘薯生长期比较短,结薯较早,需有足够的基肥。大量的粗肥,在翻土前撒施,细肥采取集中施用的办法,可以充分发挥肥效。安徽省濉溪农场试验结果,在每亩施用杂肥二千斤的标准下,条施比撒施的增产33%。细肥施用量较大的,可在翻土时分层施开,与土壤拌匀;施用量不大的,可施一层或穴施,均须与土壤拌匀。
合理密植 保证全苗
合理密植,包括单位面积内有合理的株数,采用合理的栽插方式和栽插方法三个内容。
确定每亩株数时应根据栽培条件而定,一般瘦地宜较密,肥地宜较稀;生长期短的宜较密,生长期长的宜较稀;干旱地区宜较密,多雨地区宜较稀。
关于栽插方式,1958年很多地方实践证明:高垅双行栽插有显著增产效果。高垅是淮北地区和福建群众创造出来的一种办法,它的高度和宽度都比一般垅大(高约八寸至一尺,垅基宽约二尺八寸至三尺),采用这种高垅既利排涝又利保墒。在采用这种高垅的基础上,每垅交错栽插双行,既照顾了密植,又由于垅边通气性较好,所以也适合薯块欢喜空气的特性。确定垅的高度和宽度时,应按照以下原则:多雨及排水不良的土壤,垅宜较高,不宜过宽;干旱及保水力差的土壤或坡地,垅宜较宽,不宜过高。
关于栽插方法,以水平插较好。宿迁甘薯研究所试验结果,水平插比直插增产11.3%;浙江平阳马场用水平插比斜插增产30%;水平插实际也是一种密植措施,由于插入土中节数较多,同时各节都在较浅的土层,所以每株结薯数增加。在进行水平插时,必须掌握:薯苗要放平,栽插深度不宜超过两寸,每一节都要按紧,使与土壤密接。
另外,甘薯补苗常不结薯或只结小薯,因此保证全苗是得到丰产的前提。薯苗成活率与苗的品质,栽插技术,防治病虫害措施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在选用壮苗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栽插技术和做好病虫害(特别是地下虫)防治工作。
扦插夏薯时,在很多地方正是干旱季节,所以应该边翻土,边做垅,边栽插,这样可以提高薯苗成活率。但随着深翻土和分层施肥,跑墒仍然是免不了的,所以在栽插后必须浇水。
在金针虫、蛴螬等地下虫严重地区,做垅子时,应施毒土或毒谷。小象鼻虫、地老虎、蝼蛄等害虫严重地区,栽插前后应撒毒饵诱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