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使科学研究更有效地为生产大跃进服务
浙江科学界全面大协作
省委统一安排合理使用力量 保证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落实
本报讯 记者屠正峰报道:今年以来,中共浙江省委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领导。组织全省科学技术研究大协作,对于重要的研究项目,采取“六定”的办法(即定负责研究各项目的部门、时间、人、协作者,以及完成计划的措施、质量),保证今年全省科学技术工作的计划落实在可靠的基础上,力争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1958年,浙江全省科学技术工作者经过整风,解放了思想,积极性获得空前的发挥,提出研究以及完成的项目,比1957年大大增加。但是,有的地方有些科学技术单位和个人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没有搞好协作,对生产中迫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不是漏掉了没人去研究,就是因为研究的力量没很好组织和发挥作用,成效不大。据中共浙江省委对去年年底各单位所提出今年规划中二十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的调查,参加这些项目研究的共二十九个主要研究单位,其中不是一个单位所能完成、不约而同选择同一项目、而又互不通气的,一个项目最少的有二个到三个单位去研究它,一般的是五个到六个单位,最多的有十个单位,他们因没有协作,工作进展缓慢。中共浙江省委为了改进今年的科学技术工作,从今年1月份以来,在制订今年科学技术工作规划的同时,就抓紧发动各科学技术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各有关产业部门大协作。先召开了省属有关厅、局、高等院校和较大的研究所、厂矿企业等领导人员会议,审查了浙江省1959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草案)。然后各专业厅、局和研究机构等又根据专业分别召开了党委扩大会和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进行具体研究项目与技术措施的商讨与分工。经过逐项、逐题的讨论和审查后,对生产中一般性的问题,研究条件不具备的项目,或者有许多单位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研究题的,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将研究项目排队,分为马上行动、准备行动和暂缓行动三类,依照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工作。同时将每一项研究项目的主办单位、负责人、完成的时间、协作单位、具体措施和质量要求都在协作合同会上肯定下来。目前,通过这样“六定”落实的研究计划已有二百三十八个课题。这些项目的落实,对保证完成四大指标起了很大作用。如在协作会上,冶金厅提出在钢铁生产方面的技术关键是必须迅速提高冶炼中的质量和数量,而在质量上主要的问题是含硫量太高,因此在技术上迅速要求解决“脱硫”问题。在原料上要求保证铁矿石、焦、石灰石的供应,而其中急需解决的是焦的供应。要求焦内含灰分少、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好。而浙江大学正因为缺乏试验用煤,停止了热压焦的试验,通过双方介绍,立即约定了协作。这样,不仅浙大的研究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冶金厅迫切要求要结焦性能差的煤压成好焦,增加焦的来源的技术问题和配煤、洗煤、粉碎颗粒等技术研究计划也落实了。又如浙江化学工业研究所去年完成了四百多项研究问题,但针对浙江化工当前生产关键,提高三酸两碱的产量与质量问题却注意得不够,这次协作会上修订了今年的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突破三酸两碱关键中的关键是解决土法结硫技术,降低硝酸用量,提高浓度。化学工业研究所就将这个项目列入马上行动的第一类。为了尽快得出研究成果,以供化工厅组织推广,并邀请浙江大学化工系和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协作一起研究。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会议对今年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的技术研究和革新农具提高生产率的研究方向更明确了,一面与农业厅协作积极组织力量总结与推广1958年群众创造的农业丰产经验。一面组织各专业区及各县农业技术力量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分头进行增产措施的研究。
通过组织全面大协作的安排,今年浙江省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既有工、农、医、理全面的发展,也围绕四大指标作了重点的安排;既强调了解决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关键问题,也注意了能够为生产开辟新途径的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这些在浙江省对修订今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中就可以看出:在工业中,首先强调了要突破钢铁工业中提高钢、铁、铜等的冶炼技术;突破机械制造、煤炭和化学工业生产的关键来带动电力、交通和建筑等方面的工业更大地跃进。在农业上,强调了要系统地总结农业丰产新技术和用材林、油茶、毛竹、茶、桑的速生丰产经验;人工降雨在生产上的应用和高能量食粮代用品——小球藻培养试验、海洋资源调查、人工繁殖淡水鱼苗以及扩大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产发展的研究。医药卫生方面要求认真总结祖国医药的研究,发展祖国医药遗产,促进中西医合作,控制和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积极开展厂矿卫生和公社卫生的研究工作,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此外,为发展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打下基础,在主要任务中也强调了要求开展尖端科学研究和重点试制工作;在继续贯彻执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下,积极开展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
全省科学技术工作者经过组织协作以后,因为力量获得了合理的使用,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了更好的发挥,如在脱硫以提高钢质量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


第6版()
专栏:

  娜觉玛和格拉姆
记迪庆两个藏族妇女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廷干 马烈
凡是来过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贫苦藏胞们从前过着多么痛苦的生活。吃饱穿暖,对于他们曾经是不敢想象的事,而在他们中间,最苦的要算是妇女了。那时,差不多有半数以上的婴儿,是生在田间或山上的,他们用小溪里的雪水给婴儿洗身子,用石头断脐带。如果母亲是个奴隶,第二天还得给奴隶主去干活。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藏族妇女们这种痛苦的生活已经结束了,她们更加积极生产劳动,为自己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娜觉玛的歌声
如果一个陌生的人刚走进高原人民公社的达拉村,他会听到,在许多妇女的山歌声中,有一个人特别唱得高昂,这是一位六十三岁的贫农娜觉玛老大妈。娜觉玛的歌声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她把周围发生的许多新变化编成美妙动听的山歌,从出工唱到收工,从天亮唱到天黑。可是,娜觉玛在一年前,却连一支山歌也没唱过。
她是个奴女。早先,家里有父母、爱人、妹子和女儿。每年最多也收不到半年的口粮。粮食吃完了,一家人就只有爬过层层雪山,到远方去讨饭行乞。娜觉玛就曾出去流浪过二十五次之多。有一年,赶上了大旱灾,她们一直走到金沙江边,还是找不到吃的东西。在爬雪山的时候,父母都死在大雪堆中。她和她的妹妹,也都是这样早早地失去了年轻的丈夫。当邻人们用凄凉的山歌倾诉自己的痛苦的时候,娜觉玛从来也没有唱过山歌,甚至当她的亲人们死去的时候,她也很少在人面前流泪哭泣。人们都说:娜觉玛的眼泪被雪风吹干了,娜觉玛的痛苦咽到肚子里去了。
解放了,政府给娜觉玛送来了救济粮,发来了救济款,娜觉玛第一次露出了笑脸。但是,她还是没有唱过山歌。后来,政府每年都贷给她种籽、口粮。有时候,还发给她农具和衣裳。如此一年、两年、三年……。她家打的粮食渐渐多起来了。女儿长到十八岁,再没有人拉去当奴隶了,羊儿养得肥肥的,也没有被地主牵去抵债。娜觉玛慢慢地看清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得到彻底解放。于是,她终于向工作队、向全村群众倾诉了自己一生的苦痛。去年,娜觉玛参加了人民公社,她亲眼看到,妇女们把孩子送进了托儿所,再不像她从前下地干活时,把孩子用绳子拴起来锁在屋里了;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进了幸福院,再不会像她的父母,饿死冻死在雪山上了;在食堂里,人人都吃上了酥油糌粑;再也不会像她从前年年出去要饭了。这时,娜觉玛耐不住唱出了第一支山歌:“毛主席是纯金的太阳,晒暖了藏民的心,晒去了我脸上的绉纹,我娜觉玛也成真正的青年人……。”从此,她的山歌越编越多,越来越唱不完。她越唱,生产就越有劲,青年人早晨起得最早,她比青年人还早。她唱着:“年纪青青的时候,我的心就老掉了,那时候,今天是我的羊,明天就会被别人牵走;今天是我的女儿,明天就会被别人抢去当奴隶。如今我老了,毛主席的太阳,又使我变成了青年人……。”公社里动员她进幸福院,她唱着答道:“从前人再老,也得去讨饭,在雪山挨冷受饿,又有谁来管?从前想为自己干活想不着,如今干活为自己。晒着毛主席的太阳,到处都像幸福院。”
解放了的格拉姆
由于还不起债,格拉姆从小就被抢去,卖给尼西区新建乡一个奴隶主家当奴隶,这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经历最多的就是干苦工、挨打、挨饿和挨骂。1958年4月,格拉姆才结束了这种黑暗的奴隶生活。在民主改革中,她得到了自由,分得了土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从这时起,格拉姆下定决心,就是天塌下来,也要跟着共产党走。从此,不论生产、开会,她总是走在前面,不久,被选为乡妇联的副主任。
去年,高原上遇到了几十年没有过的大旱灾,已经是5月了,天还没有下雨,刚出土的青稞,眼看着就要旱死了。这时,乡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部分人主张请和尚来带着大家念经。他们说:一年收多少粮食是由神决定的,除了念经求神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另一派人却主张找水源、修水利。格拉姆就是这派中的最积极的一个。她说:劳动创造世界,只有开沟引水才能让青稞长得好!赞成念经的和赞成修水利的各有二百多人,始终争论不出一个结果来。于是,主张念经的人们,就请了和尚念起经来,日夜祈祷山神给引水,祈祷上天给下雨;主张修水利的人们,也由格拉姆和乡长吹平带头挖沟修水利。主张念经的人们整整念了三天经,天上既没有下一滴雨,山上也没有流出一滴水来,有的人动摇了,又过几天,再也没有人念经了;修水利的人们越来越有劲,坚持挖了十几天,终于在山肚子里找到了水源,水桶那么粗的一股水柱突突地冲了出来,很快流到了青稞地里。人们笑着、跳着,含着泪珠向全乡人民报告这件大新闻。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说:“求了一辈子神,今天才知道,人的本领比神还大。”就这样,新建乡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胜了特大旱灾。1958年粮食不但没有减产,还增产了三成多。由于格拉姆一贯听党的话,生产上一直起着模范作用,她被选为云南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第6版()
专栏:

  既提高了生产又培养了人才
重庆建设机床厂教育和科学研究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本报讯 重庆建设机床厂先后建成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网和教育网,全厂已形成一个以生产为中心的、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为生产服务的三结合基地。
这个工厂已经建成了一套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网。在厂办的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又成立了十五个车间科学技术研究分院,做到了区份(工区)有研究组,组组(生产区组)有科学技术研究员。今年各车间、科室又办起了政治、文化、生产技术教育三结合的业余学校二十二所,党校、团校共三十九所,初步形成一套教育网。工人们除人人参加了政治学习以外,同时还根据本身的需要分别参加了文化班或技术班学习。目前,全厂参加学习的职工已占职工总人数的90%以上。因为工厂党委和车间党组织对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学习的时间作了统一的安排,现在,工人们每天一下班,不是成群成组地在一起研究如何解决提高生产关键问题、讨论革新项目的实现,就是坐在车间附近的空地里、空房里或到厂办的职工学校学习语文、算术、学习哲学或机械原理、制图学……等等。
建设机床厂过去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最近几年来,国家建设迅速发展,产品品种增加到一百多种,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有些产品还要运销国外;所以,要求工人掌握这些更复杂的、更新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也就要求越深越广。同时,由于厂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得越来越深入,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要求也就更细致、更深入,所有的工人都迫切地要求用更迅速、更有效的办法来提高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同时,工厂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后,工人参加管理工作中遇到许多具体问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做得好。另外,这个工厂是老厂,不仅只是要担负生产产品的任务,而且每年都要培养大批技术人员和工人去支援新厂。要使大量的新工人迅速掌握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代替老工人。这些情况说明,必需建立群众性的教育网,以满足形势的发展和职工们的需要。
建设机床厂把科学技术研究网和教育网两套组织都抓起来以后,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紧紧地捏成了一股绳,互相促进、互相推动。通过这两套组织,工人们提高了科学文化知识,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革新技术,更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命和提高了生产。工人们形容这两套组织建成以后的好处说:就像快马长了翅膀一样。二十一车间老工人出身的技师屠耕福,实际经验十分丰富,经常都有些革新。但是每次革新,他都要遇到许多困难,要找资料看不懂,要计算小数点以下的数目就弄不清……,今年他在车间办的业余高小班学习毕业以后,懂得了小数是什么,设计时计算就更精密了,资料也基本上自己会看了,短短两个月内,就和几个工人一道完成了五个项目的科学技术研究,改进了产品的加工方法。许多工人在参加科学技术研究以后,更能灵活运用在学习中得来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
(黎素芬)


第6版()
专栏:

  协作与落实
  樊柯
今年以来,随着各级党委加强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各地科学技术部门在“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下,除根据本地的能力、特长,担任部分全国重要的关键性任务以外,又根据当前本地生产建设的要求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基础,大力建立和发展地区性的科学技术工作,有重点而又照顾全面地安排今年的任务。可以看出,这种地区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在全国各地将获得迅速的发展,并且,它将成为今年整个科学技术工作继续大跃进的一大特色。现在,科学技术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很好解决协作问题。组织协作,就能安排力量,调整项目,创造条件,使各项任务的指标落实在可靠的基础上,保证其实现,以促进地区科学技术工作顺利地发展。中共浙江省委在具体制定今年各项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发动各科学技术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以及有关各产业部门采取“六定”的办法全面协作,这样的做法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值得各地参考。
目前,在科学技术工作方面强调协作,比起去年有它新的意义。这首先是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工作任务的要求。1958年科学技术工作的大跃进,科学技术的队伍虽然有了空前的壮大,并且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试验设备和仪器也有了大量的增加,但是,对当前繁重的任务来说,力量还显得不足。特别是一些带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重点研究项目,需要各有关科学研究单位通力合作,进行联合作业,才能解决问题。假如各有关科学研究单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不很好进行协作,就很难保证这些重点研究项目任务的实现,也将直接影响各地生产建设事业发展的速度。
但是,在科学技术界,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看得清楚的。有的人就耽心把力量集中起来搞重点项目的研究,会影响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跃进。也有的人说,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生产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是只顾了眼前,舍了长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影响,等等。这些思想的存在,妨碍着协作的开展。
以上的一些说法和想法虽然不同,问题的实质则是相同的。他们对于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结合实际的方针还认识不足,执行得不坚决。在当前科学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各地所提出来的许许多多项目,即使它们都是为生产建设所需要的,也不能项项齐头并进,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抓住重点项目,然后安排对一般项目的研究,集中主要力量首先完成重点研究项目。而为了保证重点项目研究任务的实现,也必然要削弱一些一般项目的研究力量,甚至,有些不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项目,还要缓一下。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工作为生产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去年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搞好协作,抓住重点研究项目,又合理安排了非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就能既很好完成重点项目任务,又很好完成一般项目的任务,同时,既满足了当前生产的要求,又加速发展了科学技术,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开辟了途径。如浙江省搞好了今年的协作,既抓住了围绕实现工农业生产四大指标的重点项目,也注意了能够为生产开路,以及与生产密切有关的医、理等各方面项目的研究,并且已经做出了明显成绩。相反的,凡是没很好进行协作或是不协作的地方,不但是重点研究项目因为力量单薄或是没有发挥作用,不能很好保证它实现,就是各单位、个人所提出的非重点项目,虽则他们的主观愿望很好,干的劲头也大,计划中也提出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以及措施,但是由于缺少有关单位协作的条件,也不能很好实现。
今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各地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协作是不是组织好了?大家所提出今年的跃进指标,是不是真正落实到可靠的基础上了?这是值得重视和必须求得解决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祈祷祖国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和西藏新生
班禅大师在京主持传经法会
新华社8日讯 班禅额尔德尼大师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今天上午在北京雍和宫主持了隆重的传经法会。这个法会是为祖国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和西藏人民的新生而进行祈祷的。
在雍和宫里,有活佛、喇嘛、僧尼、居士等一千多人参加了今天的传经法会,其中有从内蒙古自治区远道赶来的活佛、喇嘛。
上午九时,班禅大师乘车到达昭泰门前时,雍和宫住持噶喇藏等人站在昭泰门前手持藏香迎接,噶喇藏住持向班禅大师献了哈达。
班禅大师进入金碧辉煌的法轮殿后,先朝拜了黄教创始者宗喀巴的塑像,然后走上宗喀巴像前的传经佛座。这时由噶喇藏活佛率领佛教徒们向班禅大师顶礼三拜,并诵经献曼札和哈达。接着班禅大师便开始传“菩提道次第摄颂”(藏语是“朗任堆登”)经。班禅大师在传经过程中向听经的佛教徒们说:“伟大的共产党、毛主席规定了正确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我们充分享受到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共产党为了人类幸福而工作。佛教徒们拥护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班禅大师传经结束后,大殿里的喇嘛在诵赞声中向班禅大师献“七珍”,佛教徒们列队到佛座前朝拜,并一一接受班禅大师的摸顶和给的红绸“加持结”(藏语称为“松堆”)。
班禅大师在传经法会结束时,在法轮殿、永佑殿、雍和宫、天王殿向一些佛像献了哈达,并撒了象征吉祥的青稞。(附图片)
  参加传经法会的僧众隆重迎接班禅大师。新华社记者 唐理奎摄


第6版()
专栏:

新疆慰问团
  到福建前线慰问军民
新华社福建前线8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前线慰问团,在团长冯达,副团长卖合苏德率领下,5日到达福建前线,开始慰问活动。
6日晚上,慰问团在福州举行了首次慰问大会。团员们热情洋溢地穿着各民族盛装,弹奏、击打着“东不拉”、“他普”,迎接出席大会的福建前线部队的首长和福建省、福州市党政负责人,并向他们赠献了“多普帕”、“小花帽”等珍贵礼品。
慰问团副团长卖合苏德在致词中代表新疆六百万各族人民,向东南海防前线英勇地保卫祖国,取得对敌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双重胜利的前线军民,致亲切的慰问和敬意。


第6版()
专栏:

  解放军体育运动大会不断刷新纪录
据新华社8日讯 解放军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今天在北京十六个运动场地上同时进行射击、军事实用、球类、田径、无线电、摩托车越野等十一个项目的激烈比赛。运动员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绩。
在无线电收发报比赛中,仅发报方面就有三个人突破了国际纪录。沈阳部队去年入伍的通信兵韩浩野,在自动键长码发报中,创造了分速一四○的成绩,突破了1958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中我国运动员吴立清创造的分速一三一·四的纪录;他在自动键字码发报中创造的分速一六八·四成绩,也突破了1956年11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中捷运动员莫拉齐克创造的分速一六二的纪录。南京部队运动员吴立清,在自动键长码发报中创造了一四三·八的成绩,突破了他自己在1958年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中的纪录。空军部队运动员徐瑞甫,在手键字码发报中创造了分速一三七·八的成绩,突破了第二届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中朝鲜运动员许极成创造的分速一三七的纪录;他在手键长码发报中创造的九七·四的成绩,也突破了1958年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中朝鲜运动员朴弘彬创造的九四·八的纪录。
今天军事实用项目的比赛颇为精彩。昆明部队运动员朵里云总分获得二四一四分,突破了1958年在来比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友军运动大会上由我国运动员韩贵山创造的最高纪录。还有一些人成绩也很好,接近了韩贵山创造的纪录。
沈阳部队运动员朱加新在男子军用手枪二十五公尺六十发速射比赛中,环数达到五百六十四环,首创了全国最好的成绩。
在中量级举重比赛场上,武汉部队举重选手彭国富第二次抓举时,举起了一百一十五点五公斤,打破了一百一十三公斤的全国纪录。


第6版()
专栏:

  捷男、女乒乓球队访华第一场比赛
据新华社8日讯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男、女乒乓球队今晚在北京举行了访华第一次友谊比赛。
朱德委员长,贺龙副总理,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和五千多名观众,在北京体育馆里观看了今晚的比赛。比赛结束后,贺龙和姬鹏飞还到球场上接见了双方的运动员。
在今晚的这次团体比赛中,客队男子队以一比五败给中国青年男子乒乓球队,女子队以○比三败给中国青年女子乒乓球队。
在男子队方面,今晚客队出场的是:斯蒂佩克、维纳诺夫斯基和波拉科维奇,中国青年队出场的是:杨瑞华、庄则栋和周兰荪。女子队方面,客队出场的是:克洛乌波娃和格拉夫科娃;中国青年队出场的是:丘钟惠和胡克明。


第6版()
专栏:

  十年如一日
  ——记长春煤气公司的职工业余教育
  本报记者 王文琏
长春市煤气公司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地结合生产,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职工业余教育,使全厂工人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分别进入中等以上学校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全厂生产,呈现出飞跃的发展。
煤气公司是一个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工厂。解放前,工人们几乎全部都是文盲;解放后,恢复生产初期,只有四、五十名工人。当时,工厂没有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凭老工人的经验修复了设备比较复杂的五盘煤气发生炉;而厂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因为是刚从老工人中提拔起来的,所以也是文盲。不会写总结,订计划,做领导工作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要恢复生产、发展生产,全厂从上到下,迫切要求学习。接收代表抓住这一点,结合生产,从教工人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到教会工人认识全厂各种工具、机器设备的名称,并配合图画,加深记忆。后来全厂的工人逐渐增加,开始把工人分成两个班,利用业余时间,一班读识字课本,扫除文盲;一班学习算术、语文,提高文化。没有教室就在办公室里上课;教员不够,就聘请附近中学学生或群众文化馆馆员担任,或由文化水平稍高的工人教给低的,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
在这基础上,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聘请了专职教员,规定了每天晚间一个半至两个小时进行业余学习。为了长远打算,党总支还根据工人理、化基础差,语文、算术水平低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了学习比例,每周四天文化课,政治、技术课各一天。由于职工业余教育同生产结合的好,所以职工学习长期能够坚持下来。到1953年,全厂老工人中已基本扫除文盲;1955年普遍学完了高小课程;1956和1957年相继进入初中。
工人们提高了文化以后,运用学习成果,总结生产经验,改进操作,在生产和管理上发生了重大作用。从1949年到去年为止,由于工人政治、文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已先后有六十多人被提拔为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等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厂内的生产也几乎样样发生了重大改革。炼焦速度由十几小时一炉缩短为八个小时;精制设备由一天输送六万立方公尺煤气提高到九万立方公尺,另外工厂还派出部分老工人帮助其它地区或单位建设煤气工厂。老工人刘学道学习了化学以后,参照有关的参考书,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创造了一种在同一时间,同一炉子上同时做饭、取暖、烧水的三用炉,以及其它十几种煤气炉设备。老工人卞玉忠学习了物理以后,利用杠杆原理,改进了工具刮刀,提高炭黑产量三倍。他还在自修化学中,掌握了有关酸碱知识;根据炭酸易溶于水的原理,改变了甲酚的原料配比,节省了原料,使损失率减少了35%。
长春市煤气公司是一个综合性企业,能生产煤气和多种煤的化工产品。但是长期以来,全厂基本上只生产了煤气、焦油和焦炭三种产品,为了达到煤的综合利用,生产更多的产品,去年8月,工厂职工业余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进一步把政治、技术、文化结合起来;把生产、教育、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把全厂工人、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按程度、生产班次和需要不同,全部组织学习。并聘请了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市第十中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等单位的教员、研究员作为顾问,给职工们作专题讲课。本厂工程师、技术员和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担任技术课讲授。全厂从领导到工人,学习情绪高涨,职工学习没有一天间断过。
在教学过程中,党委很重视对职工业余学校的领导。例如党委组织的由党委委员、工程技术人员、专职教员和老工人组成的教学领导小组,深入车间调查、研究每个工种的操作和生产中所需要的有关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知识后,编写出炭黑、机械、炼焦、管路、企业管理、算术、语文、物理、化学等十几种教材。这些教材内容,都是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照顾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改变了过去课堂讲授多、练习少,学习成果不易巩固的缺点,使学员在课堂上少听多练,随时巩固学习成果。因此,学习效率迅速提高。到目前为止,仅八个月的时间,全厂工人由于学习了化学中有关煤的干馏等知识,已能设计和制造出一座效率极高的煤气发生炉。炉子建成后,只需三、四个小时就能制成煤气。炭黑车间工人学习了有关碳和氧的燃烧原理后,调整了氧和碳的比例,不使碳达到充分燃烧,由此使炭黑产量翻了五番。煤气的日产量也由1958年的九万立方公尺达到现在的十一万立方公尺以上。全厂的产品也由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前的六种增加到现在的十七种;由老工人、工程师和领导干部组成的科学研究组,已经围绕着生产技术关键问题,研究成功几项重要的新技术,编写出五本有关煤的综合利用书籍,其中有四本已经出版,受到读者欢迎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老工人的科学研究成果,既是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方案,又是职工业余学校的教材,既推动了学习又推动了生产。(附图片)
高级部化工系二班学员在听教员金玉良讲化学课食盐的电解。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老工人卞玉忠过去是文盲,现在已进入高级部学习。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公司职工业余学校研究部的学员们根据当前生产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工人的实际经验,进行专题研究。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