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管好用好现有灌溉工程
经过1958年全民性的兴修水利运动,全国水利工程的可灌面积已达到十亿亩,其中已经发挥效益的灌溉面积约八亿三千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0%左右。这对争取今年的农业大丰收,完成和超额完成粮棉等农业生产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灌溉工程管理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目的是为了保证适时灌溉,能不能达到这项要求,是检验水利工作的主要标志。去冬今春以来,不少地区贯彻了既抓兴修又抓使用的原则,大大发挥了灌溉工程的作用。河南省在贯彻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治水方针基础上,还明确把灌溉为主,及时发挥效益为主,作为水利工作的方针。他们在今年的春灌春修工作中,一面抓工程,一面抓灌溉,组织了千军万马,大力健全渠道、平整土地、安装提水工具等,使春灌任务进行得又快又多;而在春灌告一段落之后,又“将不下马,兵不卸甲”地转入春修运动。这种以灌溉带动兴修、建设与使用相互推动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对已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还不够好。可灌面积十亿亩的工程,只能发挥八、九成的效益;个别地区,已完成的工程中,甚至有50%以上还不能灌溉。就是已经使用的工程中,有一小部分只能抗御一般旱涝灾害,距离“要灌就灌,要排就排”,旱涝保丰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为什么会产生以上情况呢?这是因为:有些灌区虽然水库已经修好,而且库库有水,但是渠道没有修好,土地没有平整,或者提水工具不足;因而有水也不能灌溉。有些灌区的蓄水工程又因为完工较晚,雨季已过,有库又没有水。有的地方则因为管理组织不健全,灌溉技术不好,也使已成工程不能及时与充分的发挥效益。这都是由于对兴修与使用缺乏全面的安排,只强调多修与快修,忽视了管理与使用。从这种情况看来,工程完了,还必须要进行切实的检查和细致的管理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水利为农业增产的作用。
今年是农业继续大跃进的一年,对水利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春灌为例,全国计划灌溉的面积达七亿亩左右,需要水量在一千多亿公方以上。春灌完成之后,还必须继续组织夏灌、秋灌及冬灌。既须按照作物密植多肥的情况,保证吃饱喝足;又须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土壤需要水分的不同情况,保证适时适量的细致浇灌。另外,由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还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用水问题。适应这个形势,在当前及今后的农田水利工作中,必须是既抓兴修,又抓管理,特别是灌溉面积比重已经较大的地区,更要拿出更多的力量转向管理,把发挥工程效益及管好灌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
为了使已有工程迅速地更好地发挥效益,必须抓紧以下几个工作。
首先,各地应该立即对已有工程进行一次深入摸底,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措施。其中首先是扫清工程上遗留尾工,把渠道系统补修起来,重要的建筑物兴修起来。同时要结合耕作规划,大力平整土地,做到库成渠通,井成地平。提水工具不足的,还要努力赶制排灌机械;或者就地取材,制造简易的提水设备;对移作他用的提水机械,更应尽可能地迅速归队。作好了这些工程,就可以使那些库成水满的工程,及时发挥灌溉能力。
其次,要采取各种水源及大小工程相互调节结合使用的措施。过去不少地区成功地运用了引水与蓄水相结合、抽水与蓄水相结合及库塘相连、渠井并用等办法,不但解决了水源不足、雨量分布不均等矛盾,更可以有效的提高水源及工程的利用率。湖北省襄阳专区在引水上山,长藤结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长、加宽、加固、加藤、加瓜”的“五加”措施,大大提高了已有工程的效能,该专区的长渠水稻灌区就是采取这个措施,在年平均流量六秒公方、最枯流量一点一秒公方的情况下,灌溉面积由十三万亩,扩大到二十八万亩。这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验。
第三,不断地改进灌溉技术。如果认为有水就可以无节制的使用了,那不仅会造成水量的浪费,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还可能招致土壤恶化的不良后果。过去有些灌区所以发生次生盐渍化的现象,很多都是由于采用了落后的大水漫灌和灌水技术不良造成的。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特别是1958年农业大跃进中,农民群众已经总结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灌溉用水的技术经验。像棉花、玉米的开沟灌溉;小麦、谷子的小畦勤浇;水稻的勤浇浅灌及湿润灌溉等,都是既省水又增产的好办法。耕作园田化及计划用水,也是合理使用水利资源,提高灌溉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园田化的土地上,土地平整、渠系健全,给科学的合理灌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有计划地用水,就能把灌溉措施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保证农田适时适量的需水要求,发挥灌溉增产的作用。在农田水利的管理使用工作中,要紧紧地抓好园田化及计划用水两个环节,以便迅速地提高灌溉技术水平。
最后,要管好用好水利设施,还应当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及干部力量。人民公社化后,给水利管理工作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公社化后,也有一些工程的原有管理组织打乱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还有一些新修工程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这样便很难把工程管好用好。因此各级领导部门要赶快把水利管理组织健全起来。根据已有经验:一切较大的灌区都应该设置专业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工程的维修及灌溉用水工作。有了专业的管理组织,他们同广泛的群众性管理队伍结合起来,就能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保证新的灌溉技术能以贯彻执行。
把管好用好现有水利工程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中心,是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工作的现实情况提出的,这并不意味着兴修与发展新的水利工程就可以放松了。为了改进提高现有工程能力,扩大水利效能,并逐步从根本上摆脱水旱灾害威胁,还必须继续不断的兴修水利。特别是在灌溉面积比重还不大的地区,更要抓紧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兴修与管理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必须充分认识与掌握这种关系,推动水利工作的继续跃进。


第3版()
专栏:

  开源节流 涓滴归田
各地加强灌溉管理力求合理用水
本报讯 各地正进一步加强灌溉管理工作,力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
当前正是麦田稻田需要灌水的时候。今年由于深耕、密植、多肥,用水量随之加大。因此,各地在兴修农田水利的同时,普遍注意了加强管理、合理用水。湖南衡阳、黔阳、郴县三个专区到4月中旬止,已经检查了一万多座水库的蓄水情况。江西各地在春修水利中采取了边修建、边验收、边蓄水的办法,使新修工程及时发挥了效益。这个省的崇仁县由于采用上述办法,今年新修的六百八十五处工程都实现了塘满、库满、池满,今年春耕时虽然雨水少也保证了用水。云南腾冲县修的塘子坝水库,一面筑坝一面蓄水,最近一个月来连日下雨,一昼夜要流入二十四万多公方水,眼看水位就要过坝。但是由于民工们临时突击完成了一项辅助工程,既保住了坝,也保住了水。
各地在加强灌溉管理中,注意了计划用水、调整灌溉系统和增加提水工具等工作。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专区在春插结束之后,各县都全面检查了所有水利工程的贮水情况,计算了各个灌区的贮水量和稻田需水量。发现贮水不足的立即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平南县的罗贤灌区,经过这样检查,从水多的地方放水给缺水的稻田,使缺水田都得到灌溉。各县在检查之后,都整顿和健全了灌溉管理组织,固定专人分配水量,并且实行了节约用水的办法:先放低处水,后放高处水;先用河涧圳堰长流水,后用塘库水等。经过这样安排,抗旱能力一般都能延长十五天到二十天。湖南省石门县根据今年普遍推行深耕、密植等增产措施后农田需水量急剧增加的情况,采取三种办法来调查灌溉系统:移远就近,缩短灌溉距离;变返水为顺水,扩大自流灌溉面积;修通渠道,大小工程相互连接,相互调剂,调余补缺,平衡灌溉负担。全县通过调整灌溉系统,增加了自流灌溉面积十五万多亩,各灌区平均抗旱能力可达六十天。安徽蚌埠专区一面对原有提水工具进行全面检查,一面根据水稻种植面积算提水工具需要账,并对技术力量和原材料作了具体安排。检查以后,全专区立即组织铁工、木工赶制、抢修。
各地还注意了水利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有的实行四包(包工程养护,包灌水排水,包灌溉面积,包田间管理),有的实行三定(定责任不准工程损坏、定用水量不准浪费,定报酬),有的实行二保证(保证塘、堰、坝、库、田水满,保证水够不缺),并且根据地形、水源和工程布置情况,在便于引水流通,蓄灌便利,调剂使用的原则下划分了灌区;在灌区以内,统一调整水路、调剂用水、发挥工程的最大效能。


第3版()
专栏:

  干部必须深入田间
为了实现今年的跃进计划,还必须继续动员群众,开展大面积丰产的群众运动。公社的干部和县的干部必须深入田间,同社员打成一片,为今年夏季和秋季的大丰收而斗争,为实现今年一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所提出的十大倡议而斗争,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粮食、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料作物、各类副食品和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项生产计划而斗争。
——摘自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各地
本报讯 广东各地各级干部深入到队、到组、到田,在参加劳动中更密切地联系群众,大大鼓舞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并且及时地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韶关专区今年早稻插秧期间,从地委委员到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共有四万五千多人深入田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在参加插秧过程中,培养和发现创造插秧高纪录的典型人物和单位,树立旗帜,带动全面的劳动竞赛运动向前发展,使全区插秧进度由日插十一万亩跃进到二十四万亩。佛山专区据东莞、惠阳、中山、花县、宝安等县统计,在插秧高潮中有二万五千多个干部和二十九万社员一起扎寨田头,共同奋战。南海县罗村公社党委书记李沛生在联和大队同社员一起劳动,他自己一天插了六分六厘;结果这个大队突破了原来的劳动定额,由日插五十五亩增到一百七十多亩。由于大部分地区做到领导集中,群众齐心,干部到田,全民奋战,全省在插秧大忙期间,一直以日插一百万亩左右的速度前进。
广大干部带头苦战,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广泛而又热烈地组织了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支援和高工效竞赛。因此,劳动效率突飞猛进,插秧能手成批涌现。据广四、罗定、新兴、台山、开平、兴宁、梅县、五华、紫金、海丰等十个县不完全的统计,每日插秧超过一亩又能保证密植规格的就有两千多人。
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经常同群众商量,使增产措施更加切实、合理。今年各地在确定早稻密植的规格时,都放手发动群众讨论,听取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经验,干部和群众共同讨论,共同决定,共同执行,共同负责。这样,既批判了主张疏植的论调,又纠正了“越密越好”的片面观点,使合理密植成为群众的自觉要求。现在,广大干部和群众又一鼓作气地转向以积肥追肥为中心的田间管理。  (黎作骥)
  湖南湘潭
本报讯 湖南湘潭专区从地委第一书记到公社生产大队的总支书记,都深入作业组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中共攸县县委第一书记阎明润深入到酒埠江公社以后,发现这个公社五市大队花木兰小组组长陈彬秀插秧速度特别快,他就帮助陈彬秀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先进插秧操作方法。他还帮助公社党委召开了一个插秧现场会,请陈彬秀进行插秧表演。这个公社推广陈彬秀的经验后,工效都提高了。县委还把陈彬秀的经验印发给各生产队、作业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学习陈彬秀,赶上陈彬秀”的高工效运动。
中共茶陵县委第一书记赵凤祥同志在插秧的时候,下到洣江公社刘家坊生产队第二小队当社员。在劳动中,他发现这个队的三十亩经济作物田,虽然在插秧以前适时播下了种,但播种质量不好,缺蔸很严重,还发生了虫害。他仔细检查了四分棉田,缺蔸达10%,而这些田因为插秧紧张无人管理。他立即同队长商量,决定抽出社员专门负责在经济作物地治虫、补蔸。根据这个队的情况,他还向县委和公社党委写了一封信,请他们注意在大忙中也要全面安排劳力,各社立即把劳力作了合理调整。
(李沁源)
  江西临川
本报讯 江西临川县湖南公社全体干部深入田间,和社员同劳动同商量,许多生产中的新问题及时发现了,因此也能及时解决。
春耕一开始,湖南公社各级干部就都下到了田间。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吴载璋在湖南生产队和社员一同劳动中,发现这个队部分社员整的田很粗糙,他便立即和社员商量如何提高整田质量,大家提出了三条办法:一是由有经验的社员掌握犁耙;二是有指定专人逐丘检查质量;三是普遍增加一次犁耙功夫。这些办法实行后,整田质量都达到了公社规定的标准。接着,他就召开了全公社生产队支部书记会议,介绍了湖南队的整地经验。结果,使全社的整田质量普遍提高。
把生产计划、任务、措施交给群众讨论,是湖南公社干部依靠群众办事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成今年的整田、插秧任务,自春耕以来,公社、大队、小队召开了各种辩论会,群众在会上提出了几千条意见和办法,使许多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公社要求上湖东生产队必须在4月21日前完成全队三百亩插秧任务,可是这个队劳力不足,需要延期两天,才能完成。生产队长杨寿生把这一任务交给社员讨论。社员们提出了几个办法:以十个插秧能手为旗帜,掀起高工效运动;早、中饭送到田里吃,节省社员回家吃饭的时间;实行定额责任制。结果全队提前三天完成插秧任务。
由于干部遇事同群众商量,大大鼓舞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工作也做好了。许多社员主动提出建议改进工作。
(刘光辉)


第3版()
专栏:

  地下水 地面水 配成系统 可灌田 可养鱼 综合利用
山东高唐“井渠并用双保险”
本报讯 山东省高唐县把地下水和地面水配合起来,综合利用,已经大见功效。
走到这里,真像进了大花园。地成畦,渠成网,井成排,横看成行,斜看似鳞,井渠相通。可保证三天降雨三百公厘不出输水沟,五天降雨五百公厘不出毛渠,每亩浇七十立方水不串畦,浇得均匀。而且可以分块控制,避免水、肥、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和温度,旱涝保丰收。同时,因为地块整齐,五千亩为片,五百亩为段,五十亩为方,五亩为块,还便于加强田间管理的责任制,宜于精耕细作。
高唐县境内一百三十八万亩耕地上,位山引黄灌溉工程第四干渠和它的支、斗、农、毛渠,加上无数条输水沟,纵横交错,好像蛛网。黄河水驯服地通过渠道网,灌溉着这片土地。机井提取的地下深层水,也通过渠道网,灌溉这些土地。高唐人民把这叫做“井渠并用双保险”。因为天旱地干农作物急需浇灌的时候,也正是河道枯水季节,光靠河水灌溉是靠不住的;所以,高唐人民打破了地面水灌区不需要开发地下水的老观念,树立了“渠灌井灌并重”的新观念。他们在修建引黄灌溉工程的同时,就大力开发地下水源。到目前为止,已打机井一千四百九十八眼,其他各种水井六万八千多眼,蓄、灌并用水库二千九百个;加上原有的水井,可提取地下水十四亿立方,可浇地一百八十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0%。今春天旱,黄河水少,在小麦返青需水、正待春播的土地也需要春灌的时候,全县就用井水浇麦田五十一万亩,浇春田二十一万亩。过去这里的井灌只是提取浅层地下水,一井只浇几亩地;现在用机井提取地下深层水灌溉,一井少者可浇三百亩,多者可浇千亩左右。
一个井可以浇上千亩地,也碰到了新的困难:土地高凹不平,有些地方浇不上怎么办?他们采取了统一规划、分区灌溉的办法,实现大地园田化。这样,就能确保水流无阻,浇得均匀。到3月底,已有几个人民公社的十万九千五百亩土地,达到高级园田化的标准:①渠道系统化(根据引黄灌溉、机井提水的农田水利条件,修建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输水沟六级渠道;机井打在农渠渠首,自流灌溉和机井提水灌溉都可以用同一渠道);②土地平整化(分段找平,等高种植);③畦田规格化(在深翻地和平整土地的基础上,整修畦田,规格是:一分五为一畦,六畦连畦埂为一亩,每畦宽三公尺,长三十三公尺,畦埂高一公寸三,底宽两公寸半,顶宽一公寸二);④道路规格化(道路分三级:一级路控制一千五百至二千亩土地,路面宽五公尺,高出地面三公寸,可通汽车、拖拉机;二级路在农渠和农渠之间,可控制五百亩地,路面宽三公尺,高出地面两公寸,可通马车;三级路是把各级渠道堤顶加宽到一公尺,可通人力推车)。
他们已在斗渠、农渠和一级二级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仅城关公社的二万八千亩高级园田里,就已经植杨柳树和果树七万四千多棵。
河水发温,宜于作物生长;井水阴凉,不如河水。怎么办?需要把“阴水”取出来先晒一晒,变成“阳水”,然后浇地。为此,他们创造了机井水库。如姜店公社,根据刘少奇同志在那里视察的时候提出的建议,修建了一座水库,把机井的水抽出来灌进去,可容九千多公方。这样既可以自流灌溉土地,又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他们已在水库里养了鱼。根据鱼的生活习惯,可以养三层鱼:泥里养泥鳅,深水养鲤鱼,浮水养鲢鱼。他们还计划种藕和水浮莲(喂猪用)。水库堤岸里边种苜蓿,外边种上了樟树。仅水产一项,每年就可以收入五、六千元。     (高嵩山)


第3版()
专栏:

  油菜籽荚快变黄 大面积丰收在望
忠县农民加强油菜后期管理
本报成都9日电 油菜大面积高产丰收的景象,出现在四川省忠县山峦起伏的田野。全县农民正怀着喜悦的心情,抓紧油菜最后管理,忙着准备收获。
忠县,去年曾以油菜大面积高产而著名,尤其是那株送往北京展览的“油菜王”,更是驰名远近。今年年初,这个县又以油菜大面积高产为条件,向全省发起了丰产竞赛挑战。
丰收前夕,记者来到忠县。一进县境,就能看出今年这里的油菜收成定不平凡:块块油菜都像高额丰产田,生长得整齐茂密;株株茁壮得像小树一样,累累的籽荚将枝桠压得弯成弓形,农民搭架或用竹杆支撑起来。有些油菜园里的油菜因为长得特别高,农民们就躬着腰钻进去摘打枯黄脚叶,在底下穿来穿去。在拔山公社的油菜园里,和我一起参观的两位技术干部,为了将一株油菜的荚数清,用了将近半小时之久。在这个公社妇女试验田里,遇到管理组长唐云贞,她正和组员们一道给油菜追肥。她说,这已是施第十八次追肥了,由于追肥适当,这块油菜占一半以上的枝桠都作到籽荚满尖,仅这一项就能增产20%左右。唐云贞顺手拉过一枝满尖的枝条给我看,密密的果荚直到顶端,她说这次追肥就是为了使顶端的荚满籽重。陪同参观的县委书记张玉庆说,像这样好的油菜,在每个公社里都能见到。
去年全国农展会上最大的一株“油菜王”,是忠县出产的,多少人曾惊叹那是一个奇迹。但,那样的油菜今年在忠县已不能称“王”了。今年,在忠县各处就能看到一簇簇的单株油菜,因为长得高大,人们称作“大窝油菜”。一株新的“油菜王”已经露面,还是拔山公社女社员丁德珍培植的一株大窝油菜。这株油菜茎高七尺半,在大小一千四百六十多根分枝上,结满十二万多个荚,像一株树似的。和它比起来,去年的“油菜王”只好甘拜下风了。全县人民今年利用屋前屋后、田坎地角的空土荒地,共种植了三百多万棵大窝油菜,形成一个“人人培植油菜王”的高潮。县委会的负责人告诉我,据估计,仅大窝油菜一项可产的菜籽,就相当于去年油菜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离收获时间还有近半个月,全县农民就已展开了紧张的收获准备工作。许多有经验的男女农民,正在油菜地里选种。他们选出又粗又长结荚满尖的枝条,在上面作出记号,以便将来单打单藏,作为良种,准备秋种时使用。面对着空前的丰收,全县农民忙着组织人力,准备工具,以便作到收好、晒好、藏好。到处都在烧石灰修晒坝、制作晒架和盛菜籽的家具,许多公社社员自愿把多余的房子腾出来贮藏菜籽。东云公社专门召开了干部、老农座谈会,研究细收、细打问题,成立收获专业小组、质量检查小组和保管小组,并开展油菜收获评比运动。社员们在丰收前夕编了歌唱道:
菜籽荚荚快变黄,丰收景象喜洋洋,
人人准备上战场,个个都为丰收忙。
         (孙跃冬)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高寒山区养鲜鱼
涞源县是河北省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冷的一个深山区,无霜期一百三十天。这里从来未养过鱼。去年五月间南城子乡红旗人民公社为了发展多种经济,从河南省买来一万五千尾小鱼大胆进行试养。他们采用长流晒水、向阳挖坑、夏浅冬深等办法提高水温,并精心进行饲养管理,现在每尾已经长到半斤多重,大的有一斤多重。
(蔺孝、枫林、云顺)
安徽推广蓖麻蚕
安徽省今年计划推广蓖麻蚕,争取生产蓖麻蚕茧百万担以上。
目前,各地已新建县办蓖麻蚕制种场九个,公社办制种场三千六百一十七个。各地正利用庄前屋后、沟边、路旁空闲地等突击点种蓖麻。


第3版()
专栏:

  “捕鲸一号”渔轮上的一天
  本报记者 姚世夫
 黎明的浓雾笼罩着大海,远离大连港七十多海里的海洋岛,隐没在神话和梦幻的世界里。清晨四时,我们乘舢板登上了“捕鲸一号”渔轮。这时,在静静的港湾的怀抱中,突然亮起了红色、白色的灯光,起锚机发出巨响,汽笛一声长鸣。它告诉我们:我国第一条专门捕捉“海上霸王”(长须鲸)的“捕鲸一号”渔轮,启碇出海了。
“老船长”
现在是拂晓,船好像在蒸气锅炉中航行,还不能捕鲸。“今天能不能捕到长须鲸?”乘这机会,我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尊称为“老船长”的老师傅刘育生提出这个问题。
“老船长”今年五十七岁了,他是一位饱经海上风霜的老人,他的童年和壮年都是在日本捕鲸船上当杂工。解放不久,他就担任了我国第一条捕鲸船“114号”的船长,也是我国第一个捕鲸炮手。他创造了不少成绩,现在因为身体不好,专门培养新炮手。他告诉我们说:“说来话长,不但你们,我们想逮长须鲸都快想出相思病来了。”
为什么人们这样想念长须鲸呢?原来,长须鲸属于鲸中较大的一种,一般都有几十吨重,它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仅它的脑下垂体一项,一吨即价值五百万元。但它的游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十七海里,而且非常机灵。因此,不仅沿海的渔民把它当龙王看待,就连渔轮,也要让它三分。捕鲸,在我国还是一件新事。我国的捕鲸船虽有几条,但只有“捕鲸一号”能够对付得住长须鲸。
“捕鲸一号”是我国自制的一条渔轮。去年投入试捕生产以来,先后由“老船长”和炮手石沙各打到两条长须鲸,这就是我国用现代化生产工具,最早捕到的四条长须鲸。今年,“捕鲸一号”正式投入了生产。炮手们眼看着长须鲸在海面上吞云吐雾,可是它一听轮机的声响,就狡猾地沉没海底。
这使石沙和副炮手徐熙义这两个共产党员非常烦恼。
捉迷藏
正当我们谈着谈着,突然从驾驶室传来了船长的声音:“发现了鲸鱼。”全体船员在一分钟之内已经各就各位,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捕鲸一号”追捕着一条失群的鲸鱼,可是足足追了一个多钟头没有一点结果。突然电报员小孔报告说:船长,504号船来电,32海区发现长须鲸,问我们去不去?”“去!”船长回答说。一个钟头以后,我们的船来到了32海区。不一会一个半圆体的东西在一百公尺开外的船后边出现了。它喷着白色的水柱,露出了桌面大的脊鳍,一会儿沉,一会儿浮,真是一个巨大的怪物。我们的船连忙来了个右转舵,赶上前去,但当我们赶到它游过的地方,这个怪物又沉没海底了。船以全速向鲸鱼前进的方向开去,可是,这家伙却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右后方,原来是我们追得太猛,赶过头了。轮机发出急剧的声响,船身在海浪上整整划了一个圆圈,又追过去了。……就这样兜来转去,整整兜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有结果。
太阳已经升上了高空,了望塔、船头、船顶上的人们,不断报告着这里出现了二条夫妻鲸,那里发现两条母子鲸,许多条水柱在海洋上起伏,出现一片奇妙的景色。鱼群正在追捕着一片黄色的浮游生物,而我们的船也紧跟着鱼群展开了横拦竖截的追捕战。
追呀追的,我们的船仍然朝着鱼的正前方追去,可是,那鲸鱼却又出现在我们的右前方,而且距离更远。
第一只猎获物
上午十时,炮手石沙忽然回过头来,高声征询他的老师刘育生的意见:“老船长,我看这条老实,打这条吧!”“老船长”面露喜色,称赞他的心爱的徒弟有主见:“对,不能乱转,打这条大的。”于是,这位带病工作的“老船长”突然像一个青年,两脚站上楼座的栏杆,顺着石沙的手势,向舵手发出一道道命令:“两个车(即半速)!”“右舵!”“三个车(全速)!”“停!”
正当我们的船平稳地停在一个面向东南的海面上,一条大、一条小的母子鲸在右前方的射程以外游过,船上有人着急地叫打,“老船长”却沉着指挥:“不要睬它,打这条大的!”就在这一瞬间,一条黯黑色的鲸背隐现在右前方不远处,当它喷起第二个水柱,躯身暴露在我们的炮口前时,“打”“打”“打”!轰的一声,副炮手徐熙义发出第一炮,炮箭上的尼龙绳哗啦啦地投向海里。可是并不见水上翻起浪花,不知打中没有?突然甲板上的工人打开了滑车,尼龙绳紧紧的,大家才不约而同地喊出:“中啦!”“中啦!”渔轮随着绳索牵引的方向,全速前进,不到一刻钟,绳索已经成垂直线向海底下沉。这就说明,这条鱼被击中要害,不能呼吸了。船长老于走出驾驶室,拉一拉绳索的松紧,决定起鱼。甲板上所有的人都脱去了皮外套紧张地工作着,绞车辘辘地转动,绳子越拉越紧,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最后,船的右侧海面上浮起了一个燕尾式的鲸鱼尾巴,在绿色的涟漪下一长条白色闪闪发光,老船长告诉我这就是鱼身。一会儿一条长须鲸浮起来了。好大的家伙!足有十七、八公尺长。船员放下舢板,用一根粗铁丝绕紧了鲸鱼的尾部,又用一根铁链,把鱼尾紧紧地锁在船的右舷。等到风枪扦进了长着长长的“胡子”的鲸腹,通通压缩空气,长须鲸就鼓起了大肚皮,任从我们交给504号兄弟渔轮拖回加工场去了。
新手——新纪录
日头过了正午,海面上的风浪已经增强。可是谁也没有管它风大风小,船头又转向32海区。了望塔上大副万家祺和“鱼眼”王吉安报告说:一条长须鲸正在海面下向北游动。很快,这条鲸鱼又被我们的船钉上了。徐熙义紧握炮闩,石沙做着各种手语,大副、船长,老船长交替地传达着各种开车命令:“左舵角!”
“三个车!”“好!”不等人们眨眼,一条庞然大物已露出水面,和我们的船成人字形,正好投入射程之内。徐熙义又发一炮,炮箭擦过水面,像摩托艇一样掀起一串浪花,窜过鱼身一公尺以外。“糟糕,擦过去了!”不知谁惋惜地说。然而,说也奇怪,尼龙绳不断地放出,还是越拉越紧。“又中啦!”这回是石沙和“老船长”同时发出的欢呼声,他们庆贺这位年轻的新捕鲸炮手创造了一天打两条长须鲸的新纪录。但这个怪物还像野马似地在牵着两根尼龙绳向前奔驰,还不断浮到水面喷出水柱喘气。水柱映着红日,海上出现了一朵五色缤纷的彩虹。徐熙义又沉住气给鲸鱼补了一炮,才结果了它的性命。我看了看表,时间是十二点十分,离打到第一条鱼,还不到两个小时。这时船上人人称赞:“好家伙,老徐去年连打三十多炮,只打中两条小鲸鱼,今天两个钟头,连打两条长须鲸,有本事!”
捕鲸史上新的一页
西下的太阳,烧红了辽东半岛的海岸,阳光照在鱼鳞式的波涛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船从斜刺里又钉上一条长须鲸,等它第一次窜出海面,徐熙义的炮箭正好打中鲸鱼的脊背。这条鲸鱼,虽然个儿不如前两条,但力气倒也不小,它带着炮弹直向西南逃去,这正好是我们归航的方向。这时,新从上海来这儿学习捕鲸技术的老赵操着舵,饶有风趣地说:现在轮机也不用开了,我也不用掌舵了,让它领我们回家吧!”直到红日西沉,才又补上两炮,打死了这条鲸鱼。计算起来,她整整拖着我们在海上跑了两个半小时,航行了二十多海里。这时,船长带着疲劳而又愉快的心情,转向电报员小孔说:“向家里发报,今天命中长须鲸三条。”“再发电向帮助我们拖带前两条鲸鱼的兄弟艇致敬,没有他们的协作,“捕鲸一号”是不能一天打到三条长须鲸的。”
吃过晚饭,已经是深夜十一时了,归航方向的海洋岛港湾里的一角,灯火辉煌,鲸鱼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加工剖制前两条鲸鱼。十二点过后,船长在驾驶室里伸手撕去了日历上的一页——1959年4月6日过去了,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捕鲸一号”在五小时内,连续捕到三条长须鲸,约重八十吨,价值九万余元。仅这一天的成绩,使他们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0%,全月计划的40%。(附图片)
  旅大市海洋岛鲸鱼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工作台上剖制长须鲸体。
新华社记者 苗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