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充分利用地下水
  本报评论员
水,有天上的、地面的、地下的几种。对于这几种水源,都要力求充分利用。开发利用地下水源是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到1958年底为止,全国利用地下水灌溉的面积已扩大到二亿九千多万亩,相当于解放前井灌面积一千五百八十万亩的十八倍,对去年农业的大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地面水源固然丰富,但据农业部最近统计,全国还有二亿多亩耕地和十亿亩左右的牧区草场缺乏地面水,需要依靠地下水解决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全国现有七亿多亩地面水灌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灌溉保证率偏低,必须地上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同时利用。在山区、半山区和少数平原地区,还有近千万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蓄存天上落下来的水和开发地下水来解决饮水问题。
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否能够彻底解决以上所说耕地和牧区草地的灌溉以及人、畜饮水的水源问题呢?据初步了解,能够开发出来的地下水蕴藏量非常丰富,完全能够满足灌溉和人、畜饮用的需要。而且,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埋藏不深,除个别地区外,一般都在一百公尺以内。有的很浅,简直就是“一锨成井”,“马踢成泉”。全国有二百多个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有丰富的自流水,只要开发出来,就能变成地面自流水。几年来的经验证明,我们完全有办法把地下水利资源开发出来。
农业生产“八字宪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认识到地下水的可贵。河南的农民称打井为“修粮仓”,辽宁的农民称水井为“宝库门”。近几年来井灌地区抵抗了旱灾威胁,年年丰收,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人定胜天的信念,改变了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思想。这就给今后开发地下水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几年来,广大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开发地下水工作中,日益熟悉了地下水的自然规律和地形条件,创造了一套较完整的开发地下水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深、流、蓄、多、合、管”六个字来说明:深,就是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提高灌溉保证率。流,就是利用地下水的自然压力,通过人工开发,把它变成地面自流水,发展自流灌溉。蓄,就是在平时把地下水、自流水控制起来,积蓄起来,以增加水量和利用率。多,就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开发,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合,就是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为农、林、牧、副、渔全线大跃进服务。管,就是修、管并重,修好一处,用好一处,加强工程维护管理。采用这些经验,就可以多、快、好、省。当年施工,当年受益,技术性不很复杂。农民经过短期训练就可以自己举办,很少用国家投资。每亩灌溉面积投资一般只要几角到二、三元钱。几年来,已经培养和锻炼出一批又红又专的水利干部和技术工人,并且创造和推广了八万多部先进的人力和机械动力打机井、深井工具。今后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很好地运用已有的这些经验和有利条件,加强技术指导,培养更多的技术力量,除部分牧区外,有可能在两三年或者稍长一点的时间内完成机井化,把一切可能利用的地下自流水开发出来。
当前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中心任务,是保证适时、适量地供给田间用水。为了保证夏季和秋季的大丰收,各地要加强对现有地下水工程的管理使用,把现有的提水工具统统使用起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水工具不足的要依靠群众迅速赶制简易提水工具,机械动力所需燃料不足的要就地找代用燃料,没有修建灌水渠系的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劳力的可能,由简到繁,由不完整到完整,逐步修建灌水工程。总之,要千方百计力求充分发挥地下水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利用地下水为生产服务
农业部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各地经验
山东普遍开发深层水发展自流灌溉
本报济南7日讯 山东省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工作有很大成就。现在,无论是在山区、丘陵或者在广大平原上,都已经从开发利用地下浅层水发展到开发利用地下深层水,从不自流达到自流,从单一的工程形式发展到多种多样的综合利用。
山东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工作,在1958年取得巨大胜利的基础上,今春又开展了一个以打机井、挖泉组河、蓄水保水、广泛兴修田间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个水利建设高潮。目前已完成塘、坝、水库十五万多座,兴修自流,扬水渠系灌溉工程一万处,水电站八十五处,打各种类型的机井六万八千多眼,有二十二个县市先后达到机井化。有几条主要河流,如沂水、沭河等,已初步建立了大流域性的工程系统。全省各种水利工程,大约可控制水量二百六十亿公方,可以灌溉九千五百多万亩地,占耕地面积73%;山区水土保持已达到三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1%。去年山东比以往常年同期降雨量虽然减少将近一半,但粮、棉、花生总产量都比1957年翻了一番。今春全省开展了规模巨大的春灌运动,不仅使二千七百多万亩麦田及时喝足了水;同时又为二百多万亩春田灌了底水。
山东的地下水源非常丰富,山东人民在开发地下水方面,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与才能。他们提出“向地下水要动力,要财富”的战斗口号。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方法上,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运用这些经验,使地下水不仅灌溉农田,而且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服务。沂蒙山区的沂水县通过打深井、机井,挖坑、塘、水库,打拦河坝,截浅流等办法,共蓄积地下水三千五百多公方,地下水与地面水结合起来,灌溉了九十五万亩地。全县并利用自流水作动力,一年可节约一百五十万个劳动日。半山半平原的平度县通过挖山泉、打深井等办法,使灌溉面积由1957年的五十三万亩,扩大到1958年的二百一十万亩。
山东省根据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要求,今年计划扩大灌溉面积三千四百万亩,基本完成山区丘陵地带水土保持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系统地总结灌溉管理经验,解决灌溉中的实际问题,使地下水在今年的继续大跃进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赵浦)
本报济南7日电 农业部最近在山东高唐和平度召开了十九省市自治区利用开发地下水的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利用地下水的经验。会议认为,1958年我国开发利用地下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共打各种水井三百多万眼(其中机井三十八万眼),开发地下自流水一千秒公方的流量;到去年底,全国利用地下水灌溉面积达两亿多亩,相当于解放前井灌面积的十八倍。我国去年从南到北,曾有不少地区发生严重旱象,河北、山东、吉林、辽宁等省有些地区二三百天没有下过透雨,地下水水利工程有力地抗御了干旱威胁,保证了农业大丰收。
会议总结了各地利用开发地下水的基本经验是“深、流、蓄、多、合、管”。“深”,是打机井、打深井,充分利用深层地下水;“流”,是利用地下承压水和地形坡度,变地下水为自流水,发展自流灌溉,并利用水能修建水力站、电力站;“蓄”,是把自流水控制起来,把地下水积蓄起来,以增加水源,缩短轮灌时间;“多”,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开发地下水源,以便达到多浇地、多增产的目的;“合”,是合理利用、综合利用,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服务;“管”,是作好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会议要求今年全国地下水利用开发工作再来个大跃进。各地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实现机井化,修建机井水库。地下水有自流条件的县,要争取在今年开发五个到十个以上秒公方水量,并初步摸清地下水储量和分布情况。


第3版()
专栏:

  水车谣
  小水车,一丈长,
  一天到晚把歌唱,
  唱得太阳红了脸,
  唱得月亮减了光,
  唱得河水上山岗,
  唱得稻田白茫茫,
  唱得秧苗青又嫩,
  唱得稻花散青香,
  唱得粒大穗子长,
  唱得仓满无处装,
  唱得人心开了花,
  唱得个个喜洋洋。


第3版()
专栏:

  科学地细致地进行早稻田间管理工作
苍梧建立农情检查报告网
层层有人负责 田田有人专管 情况及时反映 问题迅速解决
本报南宁7日电 广西苍梧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情检查报告网,科学而周到地进行田间管理,保证丰产计划落实。
苍梧县的农情检查报告网,是在总结去年生产技术经验和考虑今年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的。去年的田间管理由于缺乏一套具体的组织措施,对一些刚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及时防止,生产受到一些影响。因此今年在田间管理一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农情检查报告的组织和制度,使田间管理工作越作越细致;使领导干部及时了解下情,当机立断。
农情检查报告网分布全县,公社有农情检查报告网,大队设站,生产队设组,各个作业小组设有专职检查员。他们大都是老农和技术员。中共苍梧县委有专人负责对农情检查报告网的领导,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田田有人专管。他们像护士一样细心、耐心地护理禾苗,发现问题立即报告,随时解决。半个月来,他们根据土壤和禾苗生长情况,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田间管理工作做的很好。一些刚露头的问题,如水、虫、病等都及时被防止和扑灭。新富生产队检查员黄耀光在古房垌发现了稻热病,立即向生产队长报告,生产队向大队报告,消息很快就传到县委。县委马上通知全县各地进行检查,同时各公社也召开了老农、技术员座谈会,研究出七种防治的土办法,推广后,几天工夫全县两千多亩发生稻热病的禾田都基本转青了。
农情检查报告网建立后,老农和技术员的生产经验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全县涌现出很多积极负责的检查员。新地公社殿村大队第七生产队的潘炯臣看管了一百五十七亩田。为使这些禾苗愈长愈旺,这个老农每天都要在田里巡视好几遍,哪一条田基要修要补,哪一块田该排该灌,他都心中有数。有一次他看到几块路边田被家畜踏坏了,立刻招呼几个社员,一起动手编织篱笆围起来。他在大地垌发现一小块田长了标茅,心里一怔,想道:可别叫这东西把肥料、水分吸去了,赶紧下田,一根一根耐心地拔。拔了半天,看看确是一根也不剩了,才放心走开。今年很多地块都经过深耕,肥料又充足,禾苗插下马上转青,长得特别快,但因磷钾肥不够,有的水稻已呈现倒伏现象。可是潘炯臣所管的禾苗却长得很茁壮,没有一点倒伏的迹象。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得好。他除了追施磷钾肥外,重要的一环在于科学的排灌。他把自己管理的七个垌的田分为两类,对于土质好、水源充足的田,采取排干晒田的办法,灌一天排干三天田经太阳一晒,表土变干硬,禾根就往深处扎,根底就扎实了。禾秆不常泡在水里,也就硬壮了。另有一种是水源不足的沙质土田,不宜于排干,就实行浅灌,最多三分,使田里既不缺水也不至于使禾秆浸水过分。因此,他们队进行排灌检查时,大家称赞他工作细致,有成绩,给他那七个垌插上七面红旗,评他为优秀检查员。 (施峥尧)


第3版()
专栏:

早稻栽得好 干劲不可松
各地乘胜前进加强田间管理
浦城县一面管理早稻一面准备中稻晚稻栽插工作
新华社7日讯 南方各省、区一片新绿的早稻田里,许多刚忙过插秧的农民们,正在进行紧张的田间管理工作。插秧结束较早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约有35%的稻田已经中耕追肥一遍;福建、江西、湖南等省正在迅速地展开早稻田间管理的积肥、造肥、追肥和中耕等工作;四川、湖北等省插秧较早的地区,许多公社在“插好一块、管好一块”的口号下,一插完秧就马上开始了田间管理工作。
根据今年早秧插得早、插得密、返青早的特点,各稻区人民公社在加强田间管理时,都特别注意做好追施返青肥、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广东省仅佛山专区就有二十万人上山下海积肥造肥,目前已积、造各种肥料一亿多担。滨海的中山县万顷沙公社派出了四百多只船出海涝肥,每人每日平均积肥八百多斤。广西岭溪县的四万多亩青年水稻丰产田,已经普遍耘田、追肥两遍,平均每亩施追肥两百多担。江西省乐平县大部分早稻田在插秧一结束后就施过了“安蔸肥”,增加了秧苗蔸部温度使秧苗返青很快。
目前,广西、福建的部分稻田里发现了稻热病,当地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组织力量,准备大力展开防治病虫害工作。
本报讯 福建省浦城县在早稻插秧结束后,除留下30%劳力进行稻田管理外,其余劳力都集中到中稻、晚稻的插秧准备工作上。浦城县今年种植单、双季早稻比原计划多五万亩,而且提早二十天完成。正由于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有些同志松劲了,认为今年各方面工作踏实,增产没有问题,可以歇一歇了。中共浦城县委发现这些思想后,立即召开了各公社党委书记紧急会议,继续鼓干劲,说明乘胜前进的道理,要求除了做好早稻田间管理工作外,还要抓紧中稻和晚稻的栽插准备工作。接着各公社党委又分别召开了大队支部书记、队长和小队长的干部会议,解决了思想问题,并具体地安排了当前生产。
目前浦城县的县、公社、大队都设立了田头指挥部,全面加强领导。全县三十一个县委委员,只有三人留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其余全部下到公社和大队,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支部书记,也深入田间,及时地领导生产。现在全县农业劳动力基本上分为两条战线:一是早稻田间管理,一是中稻、晚稻栽插准备。全县在最近十天里,大闹积肥,并修补加高加固水利工程八百多处;早稻中耕完成十三万亩,每亩施灰肥在五百斤左右;中稻和晚稻田有二十四万亩加犁加耙一次,每亩田准备下种二十斤。为了保证质量,由各级干部、技术员和群众组织的检查团,对中稻、晚稻田插秧准备工作进行了逐片、逐丘检查;中稻、晚稻栽插工作即将进入大忙阶段。(附图片)
广东花县新华公社的社员们在插秧任务结束后,马上转入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确保丰收。 新华社记者 郭伟祺摄


第3版()
专栏:

力争早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海陵公社加强管理落后田
本报广州7日电 中共广东省两阳县海陵公社党委最近在全社开展了“巩固先进,突击落后”的平衡生产运动,大力加强对落后田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早稻全面平衡增产。
海陵公社早稻田由于深翻程度不一,施肥多少不一;有直播有插秧;有籼稻也有粳稻,因而禾苗的生长情况很不一致。公社党委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要多谋善断,充分走群众路线,把今年早稻全面管好。
为了使田间管理措施订得合理和落实,公社各大队都分别成立了老农顾问组,或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的田间管理小组,同时还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田间检查评比,成立了三千多人的田间管理专业队伍,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订出了各类田的管理措施。
公社党委认为要确保今年的大丰收,必须保证大面积平衡增产。因此,公社领导上确定采取抓两头,带动中间的办法:对一类禾着重防倒伏,实行排水晒田,增施钾肥,使禾苗生长粗壮;三类禾则猛追速效肥,使禾苗快长快发。
全社五千多个劳动力组成两套人马,分别由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带领,进行巩固一类禾,突击三类禾的斗争。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庞积通亲自深入到禾苗生长最差的平兰大队,帮助抢救落后禾,及时组织了二十多只渔船出海积运海肥,经过几天的突击抢救,全队一千六百亩落后禾苗迅速回青转壮。平章大队的干部经过田间检查,批判了对抢救落后禾的消极情绪,大队立即抽调了50%的劳力组成抢救落后禾队伍。肥料也集中施在落后禾。这样,一天就处理了落后禾七百五十亩。
目前,争取平衡生产,大抓落后田的运动还在全面深入地开展。


第3版()
专栏:

  把丰产措施抓到底
四川加强麦田管理猛攻最后几关
本报成都7日电 四川盆地麦浪滚滚,二千三百多万亩小麦呈现一片丰收景象。记者最近从南充到成都,在长达六百多里的公路两边,看见到处都是一样茂密齐整的小麦地,简直无法分别出那是丰产地,那是一般麦地。正在忙着搭架、施根外追肥的农民,仅能在麦地里露出个头来。目前,全省各地小麦一般正在灌浆饱籽,陆续黄熟;四季如春的金沙江边,农民们已经挥镰收割。
丰收景象鼓舞了各地农民,他们拿出更大干劲,抓紧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工作:防治倒伏和病虫害,追施灌浆肥和饱粒肥,坚决把丰产措施贯彻到底。为了使麦穗长得粒多、粒饱,阆中县出动十万人,在五天之内,对二十一万多亩小麦追施了一次灌浆肥,并把各类小麦逐行逐块进行排队,对症下药,缺啥补啥。如对缺肥的,每亩追施四十到五十挑粪,对土壤干燥的,及时浇灌,保证作到田田施足肥、块块喝饱水。许多公社都建立了病虫害测报站,一经发现,立即扑灭。南充专区开办了土农药生产技术员训练班,种植了芭豆等毒草八万多亩作为制造土农药的原料,恢复和新建农药厂三千多个,在短期内已生产各种土农药三千多万斤,及时适应了防治病虫害的需要。
(孙跃冬)


第3版()
专栏:

  向水要动力 向水要财富
中共平度县委第一书记 王华亭
平度县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东北是盛产龙眼葡萄的大泽山区,中部系平原,南部低洼。全县可耕地达二百八十多万亩;境内大小河流九十多条,地下水位较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然而,在过去反动统治时期,山区梯田破坏、平原河流失修,穷山恶水,连年成灾。遇上个好年头,每亩产量也不过百十来斤。多少年来,农民一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解放后党把广大的劳苦人民从灾难中拯救出来,开始了新生。几年来,我们在山区领导人民修谷坊、闸山腰、修梯田、挖鱼鳞坑、开山泉;在平原地区,搞大地畦田、打机井、修水库、挖泉组河、根治河流;在涝洼地区,则大搞沟洫畦田等工程。现在全县已把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一百四十万亩涝洼地全部治好,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六百二十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81.5%,灌溉面积已达二百一十多万亩,大大改变了穷山恶水的自然面貌。特别是去年大跃进以来,中共平度县委根据上级党规定的全面治水的方针,提出了“向水要动力,向水要财富”的宏伟战斗口号。把天上、地下和河里的水,汇总起来综合利用,使它为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
“万宝库”
我们在治山治河和发展利用地下水方面,贯彻了相互结合、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方针,不仅要用它灌溉,而且要用它发电和发展副业生产。例如结合治山、闸河,修建了三千多处蓄水库,共蓄下了八千三百八十多万公方的水。这些水不仅在春灌中大大发挥了作用,使全县一百万亩小麦大部得到了适时灌溉,同时又建起了十四座水力站,三座水电站,为农村电气化创造了条件。并且利用这些水养鱼、养鸭、种藕、种蒲、种苇等。
红旗公社从紫景山谷将纵贯全县中部的现河拦腰斩断,建成一座积水五百五十万公方的双庙水库,现已养鱼十五万尾,平均每条鱼重达一斤半以上。在水库一旁又建立了十一个鱼种繁殖场,每年可繁殖鱼苗七百多万尾,将能满足全县鱼种需要。水库的南端,修建了一条长达十公里的干渠,可自流灌溉三万亩良田 因灌区自然坡度较大,抓住这一有利的条件,修建了小型水电站和水力站七座。两处水电站已经开始送电,使五个村的五百多户人家用上了电灯。五处水力站也同时用于磨面、锯木、轧花、弹花等生产。最大的一处水打立式自动磨,一天可磨面粉一万斤。这七个站所发出的动力,每天能顶上三百个人和三百头牲畜的劳动,几个小姑娘看着一盘磨,就能供上千把人吃饭所需要的面。
最近竣工的黄同水库,又胜过双庙水库数倍。它的面积五平方公里,能容水四千公方,既可以把黄同河上游的水完全拦蓄起来,以免泛滥成灾,又是根治大沽河、小沽河的良好措施。利用水库的水可以灌溉十五万亩地,养鱼一百万尾,养鸭二万只,同时在库中栽上荷花,水库四周和山坡、河岸栽上几千亩莱阳梨,还计划在这里建立一座一百瓩的水电站,所以广大群众称赞这些水库为“万宝库”。
“泉组河”
怎样发展平原地区的自流灌溉?这是多少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1959年在机井化的基础上,在上级的具体帮助下,大搞泉组河工程,解决了这个问题。李戈庄从高坡到低洼,顺势挖了一条全长三千一百公尺,深六公尺的河道,上游打了二十四眼地下泉,同时潺潺的冒出清水,开始是一个小水流,但积少成多,到下游便汇成了流量达零点三秒公方的河道,自流灌溉一万多亩良田。这就是泉组河。泉组河通过河道闸和渠道闸,把水蓄起来,发展养鱼、养鸭等生产。并利用自然落差,建成了三瓩的小型水电站一处,使十里堡、代家庄的七十多户人家用上电灯照明。沿泉组河两岸又种植了各种树木四万多棵,有桃树,有槐树,有杨柳,还有苹果。泉水通过引渠不仅把地下水变成了温水,适于作物生长,而且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处泉组河所产生的动力全年即节省劳力五万多个。像这样的工程全县已搞起三处,而且都贯彻了边建边用的原则,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桥三用,三水并用
当水渠导虹吸管穿过河道时,我们把它和截潜流、修建桥涵等工程结合起来,达到一桥三用。红旗公社七里河村南,应该把现河的桥架通,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运输任务的需要。而双庙水库渠道的导虹吸管也需要在这里穿过河道,于是把这两处工程和现河截潜流工程结合进行施工。这样一举三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县根据这一经验,已搞截潜流工程十三处,发展自流灌溉共达九万多亩。同时我们结合蓄天上水、挖地下水、引用河水创造了三水并用,千条小水汇成大河发展自流灌溉的办法。例如红旗公社现河截潜流工程通过引水渠,把河流潜层水引出河槽,使之自流灌溉,并利用水的落差建设了水力水车、水打水泵。为了补助枯水季节水流的不足,又将双庙水库干渠开了一个支渠,使它通向潜流水渠,而常年流水的山泉汇成的河流也流入潜流渠道。这三水汇流使渠水四季长流,形成三保险,充分发挥了天上、地面、地下水的三水并用的作用。它将永远不受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年不下雨也可以保证农田用水。
现在我们根据已有的全面治水、综合利用的经验,正在使全县山区、丘陵、平原全面向自流化、多样化发展,使水按照人们的意志为人民造福。(附图片)
李戈庄泉组河在上游像是山谷里的小溪,但到下游即成为地上河,可以自流灌溉。 李成美、李汉孝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精工织“绿绒”,奋力夺红旗
  ——记夏浦公社甘溪大队的早稻田间管理
  本报记者 周荣
黄梅四月,湖南衡山县夏浦公社甘溪大队的田间,一片青绿。早稻普遍回青,又绿又嫩又壮。
绿色的田野上,社员们像绣花一样正在精致地培育早稻。我刚踏进大队地区的边界,正碰上大队长萧吕生在催喊两个社员,把准备用来装治虫药水的大瓦缸,抬到早稻田间去。来到田垅间,就看到每个田塍上放着一个瓦缸,里面装着杀虫的老虎花、黄藤根、野石蒜等混制的药水。俯视田里,沉在泥上的是许多已死的蚂蝗。社员告诉我,这些田已喷洒了一次治虫药水,平时碎尸经过夜露能活的蚂蝗全都死绝,比蚂蝗生命力微弱得多的各种水稻虫害,更没有好的下场。
就在这些田里,社员们赶紧在进行头次中耕和追肥。社员萧志林拿着中耕器,一推一拉又搞好了一行。他向莲英挑战:“莲英妹子,你能追上我?”“好,你瞧着吧!”追肥的社员萧莲英和她的伙伴曾玉香,顿时加快了速度,双手如梭地把灰肥点到禾兜上。这时,萧志林也加快了中耕速度。这种竞赛的声音和行动,同时也出现在另一些田里。
在每一丘田的口子边,都插有竹子别着枫树枝叶的拦帘,二尺来高三尺来宽,上田的水细细地经过帘缝流入下丘。我以为是田里放了鲤鱼,以防从田里逃走,谁知完全猜错了。正在插田口子拦帘的萧秋朗告诉我,往年,上田的水从田口子以九十度直角冲力流入下田,要冲死附近二、三十兜禾,少收三、五斤谷。而且水里有种咬禾的青虫,随水游到田里来吃禾。插上了这拦帘,从帘缝细细流出来的水就不会冲坏禾,同时,帘上的枫枝叶是青虫的对头,青虫碰着全死光。这是个多么细致而有效的办法!
经过瓦子口和甘溪洲,看到山脚挖了很多驯服山洪的圳和沙氹,每丘田的里边,都挖了一条三尺宽、圳沿二尺高的过水圳,上田连下田,下田一直连到甘溪小河里。正在挖圳加固圳沿的队干部朱章生说:往年稍下一点大雨,就要冲垮几十亩稻田。今年挖了圳,昨天晚上暴风暴雨,甘溪小河水涨三尺多高,田里却没冲坏半兜禾。洪水渗水可被我们驯服了!他还告诉我,这条过水圳将全部栽上冰芕芋,水越冲它长得越大,一亩田的水圳面积可挖上百来斤芋头,很好吃,又增加了社员的现金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山歌声不断送入我的耳朵,抬头一望两边山头,原来是两个小孩子在赶着一群牛,高兴地唱着山歌。社员解释着说,自从田里插上秧苗后,小孩子们怕牛踏坏了禾苗,便把牛都赶到山上去放牧,山上草又青、牛也壮,也不耽心牲畜踩坏禾了。
今年,甘溪大队提早半个月插完了早稻。插完秧的第三天,大队总支书记王肖生,一早起来就往田间走去。他几乎逐丘都检查到了,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大队办公室。路上他回想起检查时的情况来:九百三十七亩早稻田,全都深耕在八寸至一尺之间,当脚踩入田里时肥泡哗哗地滚出来,每亩足足下了千把担混合精肥,密植规格也都是3×5寸的……这是丰产的雄厚基础!顿时,信心增涨百倍,浑身是劲。“啊!从现在起只要抓住田间管理,加措施、加工夫,秋后准会又是大丰收!”想到这里,他决定晚上马上召开大队干部和老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怎样加强早稻田间管理。
晚上,在大队部的办公室里,一盏煤油灯亮堂堂的,围绕桌子坐着十五个大队委员和老农吴德汉等。其实,大队委员中也有半数是老农。会议开头,党总支书记王肖生向大家介绍了一天来检查的情况,说得大家心花怒放。接着他就说:“开始好并不等于定局,必须搞好培育管理,丰收才有保证。”然后,他谈了一桩有启发性的事例:去年他所在的大队,有两丘条件完全相同的田,一丘田培育管理得很好,秋后折合亩产千斤;另一丘培育管理松懈了一些,秋后折合亩产四百二十多斤,少收了一半。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真言实语。一定要搞好田间培育,争取丰收!”这天晚上,大家经过研究,订出了杀虫、中耕除草、追肥、勤排勤灌、洪防、防渍等详细具体的培育管理计划,深夜才散去。
大队提出的田间管理计划,得到了社员们热烈的欢迎和拥护。各生产队迅速搞起了田间培育管理竞赛运动,社员之间也展开了火热的竞赛。天一亮,绿色的早稻田间就热闹非凡,人们大显身手,中耕的、追肥的、杀虫的……你追我赶,看谁争得那正在迎风呼啦啦飘的红旗。
我在这里停留了三天;离别时,九百多亩早稻田已经全部完成了田间管理的头道工夫,项项工夫像绣花一样搞得那样细致、扎实而有成效。整个早稻田垅,犹如青绿的天鹅绒。总支书记王肖生说:社员们又在忙着为第二次早稻田间管理准备肥料、石灰、农药、工具等物资。以后,还有第三次,第四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