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谈结合实际和系统学习的统一
谢平仄
有些人为了反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曾经制造了一种借口,说什么理论一旦联系实际,就会破坏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等等。我们不要相信这些人真想维护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这种论调的本质,在于把理论和实际割裂开来,应当彻底批判。
谁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从天而降的教条,而是对实际斗争的总结,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不能脱离实际,就不能只背诵它的概念和公式,而必须结合实际,必须有的放矢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运用它去分析、去说明、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人们同时也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科学,它不同于片断的知识,不同于点滴的经验,也不是一群概念和公式的堆砌,而有其严密完整的体系。像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时所说的:“它十分完备而严整,给了人们一个决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反动、任何辩护资产阶级压迫的思想相调和的完整世界观。”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由若干不可缺少的部分组成的,像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又有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还有其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因此,我们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除了必须结合实际,还必须有步骤地、历史地和全面地,也就是系统地去学习和研究它。
当然,我们了解的理论的系统,不是死板的形式;所谓系统地学习,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先后根本不能变换,学习时间丝毫不能间断。我们所要求的系统地学习,首先是结合实际的,而且是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的,大体说来,它的基本要求有三:
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学习。也就是应该按照理论的系统,老老实实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地学习,不要好高骛远和七零八落地胡学一通。这样就能打好基础,步步提高和深入。
二要历史地学习和研究一切问题和原理,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要“对于每一问题都根据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出来,以及它在发展中经过了怎样一些主要阶段的情形去考察,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情形去观察究竟这个现象现在成了什么。”这样才能了解一切问题和原理的来龙去脉,才能从发展中具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三要全面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各个原理加以割裂,孤立地看待或者任意丢掉什么,而必须完整地掌握它的全部内容。这样也才能触类旁通,抓住问题的本质。
有的同志说:只要“做什么学什么”就够了,用不着系统的学习。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应该怎样吸取“做什么学什么”的经验?第二、系统地学习理论是不是可有可无?
谁也不否认,许多同志在贯彻“做什么学什么”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还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这个经验应该怎样总结呢?一种认为“做什么学什么”,就事论事,最能解决问题,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用不着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了。另一种认为“做什么学什么”的基本精神在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如果狭隘地理解“做什么”就只“学什么”,那就只能使人得到片面的、零星的知识。相反,如果把“做什么学什么”了解为既要作到理论与实际联系,又要作到系统学习理论,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看,只有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至于系统地学习理论是否可有可无,问题很明显:如果不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真正确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不可能的;而要全面地掌握,就必须系统地学习理论。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只有全面地领会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才能打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基础。不然,只学了唯物主义,丢了辩证法,就有可能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或者只学了辩证法,丢了唯物主义,就有可能犯唯心主义和诡辩的错误。就是一个观点的确立也是这样,例如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果只了解矛盾是对立的,而不了解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既斗争又同一等等,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可见,要不要系统地学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能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正确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像有的同志,只了解主观能动作用大,而不懂得客观规律性必须尊重;或者只了解不断革命论,而不懂得革命发展阶段论等等,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了一些毛病,就是这个道理。就像一个木匠做工一样,他不能只用斧头或者只用锯子,而必须是他的一整套工具的协作。片断的知识,不仅是不全面的,而且必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也不能正确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在工作中,有时感到武器不足,手脑不灵,往往就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缺乏和没有融会贯通的表现。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只有结合实际地、系统地学习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想起今天大跃进的形势,想起许许多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说明、去解决,那么我们就得有更多的“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也才能大大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第7版()
专栏:学术文化动态

苏联学者强调逻辑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根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3月号的报道,去年在莫斯科大学召开的,有莫斯科和苏联其他地区逻辑学专家参加的形式逻辑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关于逻辑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问题。据报道,会议强调了形式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教育的日益增长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苏联在逻辑学的研究和干部培养方面的严重缺点,例如,研究数理逻辑的人员太少,研究的问题太狭,现在急速发展起来的逻辑部门,如概率逻辑、程式逻辑、语义学,以及信息机器和机器翻译等问题,未为数学家们所注意,很多逻辑学家忽视现代的逻辑问题。会议认为需要加强干部的培养工作,和认真重视数学和数理逻辑的课程。会议提出了大学逻辑系、组应该开设的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并通过下列决议:一、建议苏联高教部考虑逻辑学干部培养问题,首先是设立逻辑系和改革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培养逻辑学家的工作,以及设立逻辑学师资进修班;二、建议有关方面出版逻辑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期刊;三、建议苏联科学院和高教部召开有关逻辑理论与应用问题的大型学术会议;四、鉴于数理逻辑的发展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拟定了三十六个科学研究的参考题目,建议采用。


第7版()
专栏:学术文化动态

苏联学者和法、英学者讨论历史学研究问题
根据苏联“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报道,苏联历史学家代表团和法国历史学家、英国历史学家,分别在巴黎和伦敦举行了两次科学会议。
由佛·沃尔金院士率领的苏联访法代表团和法国历史学家讨论了许多有关苏联、法国历史和法苏关系的问题。例如,苏联学者作了俄国封建时期农业的报告,法国学者作了十一、二世纪的农奴制的报告。两国学者都就中世纪城市问题、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问题、1861年前俄罗斯社会运动问题,以及工业革命问题和十九世纪银行的作用与危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报告共同进行了研究讨论。会上有热烈的争论。例如,关于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史编纂学问题,巴黎大学教授累纳尔提出了一些他认为很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十八世纪的美国革命有联系,他并以法国历史学家戈多萧的见解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意见:是否应该认为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是某种“大西洋革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苏联学者阿·曼夫雷特在发言中说,他们之间有着分歧的看法。他说,首先这种不同意见是由讨论反科学的概念“大西洋革命”开始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过这种革命。曼夫雷特反驳某些法国历史学家的直接或间接否定法国革命的反封建制的性质,他并且反对将雅可宾党和共和党人加以对比。累纳尔教授同意“大西洋革命”这个概念的不妥,但他对法国革命的反封建性质问题仍作了争辩。在进一步交换意见中表明了法国历史学家本身在观点、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分歧。巴黎大学的拉布罗斯和塔比叶教授比较接近苏联学者的观点。在讨论十九世纪末法俄关系问题时,曼夫雷特和巴黎大学斯拉夫学研究所勒诺文院士的报告和后来的发言都有着分歧意见。前者指出,十九世纪末决定法俄接近的许多原因中,由德国主持缔结的侵略性的三国同盟的共同利害是主要原因。勒诺文院士表面上虽然不否认这一点,但他企图把“东方问题”、某些巴尔干问题和俄奥矛盾提到首要地位,并掩饰与低估法德间的矛盾及其对法俄接近的作用。法国学者格吕沃尔德并企图以1914—1918年大战的开始似乎起因于塞尔维亚的观点来证明东方问题(巴尔干问题)的作用。苏联学者佛·波浮金提出论据证实法德矛盾对法俄间关系所起的作用。
由阿·古贝尔率领的苏联历史学家代表团,和英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在伦敦举行五天会议,在会上听取和讨论了下列报告:“苏联和英国考古学近况”(苏、英);“俄罗斯希腊正教教会的起源”(苏);“中世纪初期教会地位(英);“中世纪英国封建制度的性质”(英);“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社会史”(苏、英);“1848—1871年俄罗斯与英国的联德政策”(苏、英);“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史料、方法与编写计划”(苏);“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史的方法与史料”(英)。


第7版()
专栏:学术文化动态

苏联艺术和美国艺术在日本的不同反应
日本“每日周刊”不久前载文回顾了1958年外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到日本访问演出的情况。这一年中到日本访问演出的共有四十一起,有歌剧团、歌舞团、芭蕾舞团、话剧团、交响乐团、马戏团以及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按国家来说,去年到日本的最多的是苏联和法国,各有八起,其次是美国四起,英国和意大利各三起,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等各一起,文章说,最轰动的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它的规模、内容、影响也最大。从营业成绩来看,苏联大马戏团是一马当先,演出三个月,观众达五十万人;该文估计日方邀请单位“日本艺术友好协会”的营业收入将不下一亿日元。相比之下,美国纽约市芭蕾舞剧团的情况则甚为凄惨,据公开发表的材料,该团在日本演出期间不但没有赚得分文,而且亏损了六百万日元。
据该文称,1957年听到苏联大剧院芭蕾舞剧团决定访日的消息,急急忙忙赶到日本想与之对抗的美国丹妮洛娃芭蕾舞剧团,在公演的整整一个月中,正式购票入场的观众还不到50%,而随之而来的苏联大剧院芭蕾舞剧团却获得了极大成功,演出二十场观众即达六万人。同样,后来对美国说来如同“宝贝”的纽约市芭蕾舞剧团,和具有最高国际水平的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在大阪国际艺术节中的演出比赛,仍以苏联获胜而结束。每日周刊说,苏联艺术使节不仅在同美国的文化战中获胜,并且在加强日苏友好方面起了良好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有机肥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多施有机肥料是农业
增产的关键
肥料中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农村自给肥料,又叫作农家肥料。无机肥料是自然矿质和工厂制造的肥料,又叫作化学肥料。这两种肥料在性质、肥分含量与施肥效果上有很大的区别。几千年来我国农村中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这种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保证了农业生产。
有机肥料中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混合耨草叫厩肥)、堆肥(或杂肥)三大类。绿肥、饼肥、骨肥,泥土肥料中的河塘泥、老墙、炕土、道土、院土、熏土等,海肥中鱼虾、海蛤、海螺等不能食用的部分,屠宰场的废物如皮毛蹄角等,都是有机肥料。本文主要谈谈人粪尿、家畜粪尿、堆肥(杂肥)三种有机肥料。
1958年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成倍增加。但是这一年我国的化学肥料生产量,只有八十一万一千吨,按全国十七亿亩农田计算,每亩不足一斤。1958年,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每亩耕地由已往的三、两千斤,提高到一万斤、五万斤、十万斤以上,因此得到了空前的丰收。
有机肥料的最大优点,是肥分的含量多种多样,效果虽较迟缓但能持久。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种物质在熟化土壤改良土壤性质,保存土壤肥力上,具有最大的优越性。1958年深耕增产的经验证明,多施有机肥料是其重要关键。
有机肥料的来源
有机肥料的来源,以人粪尿、家畜粪尿、堆杂肥三种为最多。蔬菜栽培地区,有单独施用人粪尿的习惯;最近两三年中华北各省农村,开始施用尿液使小麦得到增产,一般农村中绝大多数,是应用三种肥料混合制成堆沤肥,例如华北农村中的土粪,南方水田的凼肥。
人粪尿是一种完全肥料,也是一种速效性肥料。人粪尿中的肥分利用率,相当于化学肥料的效果。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成年人以三亿计算,每年排泄的人粪尿中含有氮素为二十六万四千三百万斤,合一百三十二点一万吨,相当于硫酸铵六百六十点五万吨中氮素的含量。把这一数量的硫酸铵,施用到全国十七亿亩耕地中,每亩可得八斤,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磷酸的含量为四十点八万吨,相当于二百零四万吨过磷酸钙中磷酸的含量。氧化钾为五十万吨,相当于一百零四万吨硫酸钾中钾的含量。虽不可能使每个人的粪尿全部保存作为肥料,但是如果我们以重视化学肥料的观点来重视它,那么肥分最大效果最速的农家肥料人粪尿,就可大大增加。
家畜粪尿与人粪尿相似,也是一种肥分完全的肥料,肥分含量(%)一般如下表所列。
我国大家畜的数量,1958年计划要求的头数是,牛马驴骡的总数要达到八千八百二十七万头,猪达到一万五千万头。按照这个数字估计,家畜粪尿的生产量和肥分含量,同人粪尿一样是一个巨大的肥料来源。
为了吸收尿液保存肥分,人粪尿中通常混入碎土,家畜粪尿加入耨草作成厩肥,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肥料的数量,并且保存了肥分。
人粪尿中含有较多量的肥分和较少量的有机质,最好配合含氮素较少而含有机质量较多的材料,如稿秆、杂草、垃圾等混合堆沤,制成良好的堆肥,这也可以大量的增加有机肥料的数量,开辟肥料的来源。人畜粪含有肠道传染性病虫害菌,直接施用,加速了这些病害的传播。只有通过堆积发酵,才能消灭这些病原体。应用人畜粪便混合稿秆、杂草、垃圾制成堆沤肥,是我国农民多少年来的宝贵经验,是农村中的主要制肥方法。
稿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杂草、落叶、垃圾等是农村中的废弃物。目前农村中的作物稿秆,虽然各有其一定的用途,但仍有很大的部分可以应用于制造肥料。稿秆中常为各种农作物病虫害菌寄居的场所,必须经过堆积发酵,除去了病虫害,才能作为肥料。一般稿秆的肥分含量,如下表所列(由于取样不同,分析结果常有差别):
稿秆中的肥分含量,以极复杂的有机化合态存在着,不经过分解腐烂,不能为作物所吸收利用。因此,必须混合人粪尿通过堆积发酵,才能作为肥料。一千斤干燥稿秆加入二百至四百斤人粪尿,即可制成二千至二千五百斤良好的堆肥。这种堆肥的肥分含量,可以相当于五千至一万斤普通土粪。全国十七亿亩农田,每亩抽用一百斤稿秆制成肥料,约可得到三点四至四点二五亿斤良好的堆肥,其中含有的氮素(稿秆含氮量平均以0.5%计算),应为八万五千万斤,合硫酸铵二百一十二点五万吨。
以上只是就三种最主要的有机肥料作估计的。即使如此,也已可保证农业生产得到丰收。如果把各种杂肥计算在内,那末肥源就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
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效果
有机肥料含有作物营养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其中以氮、磷、钾为主。人粪尿中三要素的利用率很高,可以比得上化学肥料。厩肥及堆肥中,除氮素的利用率较低外,磷及钾素的利用率也是很高的。在第一年,厩肥及堆肥的三要素利用率,一般氮素可达到总量的20%—30%,磷素30%—40%,钾最高可达到60%—70%。人粪尿中含有较多量的速效性氨态氮素,其余大部分为半分解状态氨基酸态氮素,少部分才为复杂的有机态。厩肥及堆肥中的氮素形态就完全相反,因此它们的效果是缓慢而持久,这是有机肥料的特点,也是与化学肥料的主要不同点。
有机肥料的效果,决定于它们分解腐烂的程度:分解腐烂愈良好,速效性肥分愈多。分解腐烂不良的厩肥或堆肥,施用到土壤中,需五、六个月甚至一年以后才能发生效果。
有机肥料的效果,还决定于堆积保存的方法。在堆积保存时,需要特别注意有效肥分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否则堆积贮藏的时间愈长,分解腐烂愈完全,有效肥分的损失愈多,效果就愈低了。
有机肥料的另一特点是含有多量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腐烂良好的肥料中,这种有机物质转变为腐殖质的形态。腐殖质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化合物,对土壤肥力具有极密切的关系。土壤中腐殖质起着两种重要的作用:一种是继续分解释出内含的肥分,直接供给作物的营养;一种是间接的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腐殖质可使沙土增加保水保温保肥的力量,也可使粘重土壤变为疏松,改良通气状况,加强水分的渗透。土壤中腐殖质的增加和积累,是和有机肥料的施用直接相关的,从而保证了深耕增产。
有机肥料施用到土壤中后,因为微生物的继续分解,产生多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同化作用必需的物质,也就是构成植物机体的最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可以从叶面吸收,也可由植物根部吸收;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就可增加作物的生产量。有机肥料在土壤内分解的过程中,能产生有机酸,对于土壤矿质养分的转化,和土壤溶液反应的调节,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机肥料可以作为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的一种中间缓冲剂。这种作用,可使施用多量可溶性化学肥料之后,特别是氮素肥料,能够保存在土壤内不至损失。同时也不至因为多量可溶性盐类的加入,影响土壤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生长发生不利。这种保肥和调节土壤肥分供应的缓冲作用,在目前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对保证高额增产,有很重要的关系。
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
有机肥料适合于各种作物和各种土壤的施用。在一般的情况下,不管施用量的多少,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这种优良性质是任何种化学肥料所没有的。有机肥料因为它的效果缓慢而持久,施用时期和方法,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厩肥堆沤肥的施用,最好作为基肥,但也可以作为种肥。腐熟良好的有机肥料才适合于用作追肥。有机肥料的施用时期及其发生的肥效,如何适应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是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有机肥料不管它的腐熟程度如何,其中还含有很多量的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有机质。有机质是微生物生活能量的最好来源。即使腐熟良好的肥料,在施用初期,必然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时,为了构成自身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吸收土壤中有效性氮素。有机肥料配合速效性化学氮肥施用,可使多余的速效性氮素被固定,不至从土壤中损失。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都是很快的,在它的死亡过程中,又会把复杂的有机态氮素转变为可给态,使作物可以经常得到氮素营养。
可溶性磷肥施用到酸性土壤中,容易被土粒固定转变为不溶性,降低施肥效果。颗粒状过磷酸钙,不仅施用方便还可减低同土粒接触的表面,提高肥效;有机肥料配合速效磷肥施用,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使用,可使各种作物得到最高的生产量,这样施肥法不仅使作物初期有充足的营养物质,还可在以后继续供给作物养分。但是最良好的施肥方法,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同时在作物生长季节,再施用化学肥料作为追肥。
有机肥料在堆积保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肥,使有效养分不至流失或挥发损失。在田间施用的时候,也要注意肥分的损失,这时期的肥分损失,主要是有效性的氮素。华北农村中土粪的一般施用方法,先把肥料堆放在耕地上面,任其风吹日晒雨水淋涮,然后撒开耕入土内,这种施肥法,会损失速效氮肥的一部或全部。厩肥在地上短短两天的暴露,就可减低增产效果20%—30%,两个星期后减低达到一半或者超过一半。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方法是,在运到耕地时立即翻入土内。(附图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