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发展是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
吴传启
世界就像“一个无限的海洋,一个连续的波浪”(“浮士德”)。这句话可以借用来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辩证法。波浪式的前进运动,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照耀我们一切工作的灯塔,是我们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的指导原则。但是,在总路线的基础上,对于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的现实过程来说,又必然要表现为一个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运动。这就是说,在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干劲越鼓越足,上游越争越高;而在每一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又都要有它自己的起伏和节奏。要有高潮时期,也要有整顿、巩固和间歇时期;要有苦战,也要有休整;有急也有缓,有紧也有松。紧接着每一次的高潮,都需要一个整顿和巩固时期;而任何一次的整顿和巩固,又都必然地要导向一个新的高潮。如此循环往复,一浪比一浪高,一次比一次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更先进。这种发展,就既是在指导原则上表现了“力争上游”,又在现实过程中,表现为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运动。
为什么客观过程总是表现为波浪式的运动?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现象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事物的质的变化,必须以量变的准备为前提,量变必然要转化为质变;而质的变化,又必然要转化为在新基础上的量变阶段。拿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革新运动来说,人们只能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提出可能解决的任务。在每一个生产部门和具体企业中,当每一项新的创造发明的出现,对于旧的技术来说,都意味着一个质的“飞跃”。但紧接着每一项新的创造发明出现以后,必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普及、推广的过程,从而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再向前“飞跃”。如果人们天天搞创造发明的高潮,而不注意推广、普及和完善,就不能实际上把过程推向新的质的阶段。因为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归根结底,是要推广到整个生产部门和企业中,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整个水平的。他如创造先进经验与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之间,发展和巩固提高之间等等,都是这种情形,都是这样有节奏地发展着的。特别是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不是一开始就是十分完善的,因此就总是需要一个在新基础上的量变的过程。总之,事物的运动状态是绝对的,但又有其相对的静止状态;有“不断革命论”,也有“革命发展的阶段论”。如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结合,“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结合,质变阶段和量变阶段的结合,就在发展过程的全体上,构成为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运动。
没有起伏,就无所谓波浪,也无所谓节奏。音乐没有节奏,就不成其为乐曲。任何好的诗文,必须要有自己的节奏;任何一个好的戏剧,也都要有自己的节奏,才能把剧情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或者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地发展下去。在自然现象里,一日之中,有日出也有日入;一月之中,有月圆也有月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所谓“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刘基语),这是自然季节的节奏。总之,一切现象都是有节奏地发展着的。
客观过程总是循着“之”字路前进的,人们认识这个规律,主动地掌握它,熟练地运用它,就能正确地对待问题,准确地掌握时机,加速过程的发展。然而当我们做起工作来,想快一些反而慢了,欲抄直路反而走了弯路,即“欲速则不达”的情形是常有的。反之,“曲则全,枉则直”(老子),“后人发,先人至”(“孙子兵法”)的情形,也是常有的。两种情形,不过是违反了辩证法和符合于辩证法之分罢了。
实际情形常常是这样的:为了一跃而后退,往往跃得更远;为了一起而一伏,往往起得更高;为了进攻而退却,往往取得更大的战果。在机械学上,有失之于距离,而得之于速率的情形;在力学上,按摆线运动的物体,从上面向下落,要比依直线运动来得快;枪弹之所以飞得快、射得远,就因为它是通过螺旋式的曲线运动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1958年开展了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办起了一大批小高炉,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但在新的基础上,不能没有一个整顿和提高的阶段,这就需要根据条件实行“三定”,把合乎条件的加以提高发展,把不合乎条件的加以淘汰。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原材料和其它各种条件配合程度的不同,也会出现自己的波浪。就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总结过程,也是按曲线发展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前进”,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懂得了这个辩证法,对于正确地看问题和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于克服思想方法上和工作作风上直线化的片面性,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同这种辩证观点相对立,常常有两种相反的、从两极而来的片面观点:一种是只伏不起,只能慢不能快;另一种是只起不伏,只知要快而不知要慢。二者都是思想方法上直线化的表现。能屈能伸,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反之,能屈不能伸,或者能伸不能屈,则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发展着的现实世界,决不会是像一潭死水一样的。但有的人总是希望风平浪静地过日子。走起路来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像一个“小脚女人”,摇摇摆摆。毛主席曾经告诉我们,“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或者是当群众运动的高潮起来了以后,有的人一旦看到了某些个别缺点,就大惊小怪,颠倒黑白;否认成绩,否定高潮。总之,这种思想只知伏而不知起,只屈不伸,总是企图用“平静无波”的主观愿望,来要求“不尽洪流滚滚来”的现实世界。
同样,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又笔直的。但有的人常常从另一个极端出发,把一切问题加以直线化。或者是认为要搞高潮就只能一股劲儿一直高上去;要苦战就只能一股劲儿一直苦战下去。走路而不知转弯,瞻前而不知顾后,抓了这一头丢了那一头。这种思想方法,就是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节奏性,不知道“靡屈不伸”,“不止不行”,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不懂得事物自身的、合规律的节奏,就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掌握它。而不善于掌握节奏,就不能正确地指导运动。
人们睡足了觉要起床。任何人不能一睡觉就老是睡下去,永不起床;也不能一直工作不歇,永不睡眠和休息。睡眠和休息与争取时间之间,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人们在睡眠和休息时丧失了时间,是为了取得更旺盛的工作精力,是为了争取第二天的时间,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从工作和休息的关系上来说,工作——睡眠和休息——再工作,这是一个有节奏的、辩证的公式。从工作和休息关系上来说,如此循环往复,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反之,如果要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或者要就是休息——休息——再休息,这种死板的、无节奏的公式,就只能成为荒谬和笑谈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发展是波浪式的有节奏的前进运动,也就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任何具体现象和过程都是有始有终,任何现象和过程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比如“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要“在新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就需要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从“团结”转化为“批评”,这是第一个否定;从“批评和斗争”再回到“团结”,这是第二个否定。这就是辩证法的“肯定、否定”的规律,或叫做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他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平衡、突破、再平衡等等,都是这样有起有伏和“肯定否定”地向前发展的过程。这是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起”和“伏”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前浪之伏为后浪之起的准备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一起一伏,无往不复”,是辩证法,即列宁说过的“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哲学笔记”)。反之,如果“一往不复”,只伏不起或者只往不复,则是直线化的形而上学。
总之,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具体过程却不是笔直又笔直的,而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这个辩证规律要求人们看问题要高瞻远瞩,通观过程的全体,预察事变的进程,要有节奏而又不失时机地促进生产和工作的大跃进。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抓落后赶先进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大家所熟悉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但是,在工作中具体运用这种工作方法的时候,则有几个不同的方面:抓先进、带落后是具体运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方面,抓落后、赶先进是具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抓中间、带两头是具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又一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工作中可以并用,也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内侧重于一个方面。总之,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革命工作和生产的迅速发展。
在各种运动中,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的差别,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普遍的规律,不是一时一地的暂时现象。落后和先进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而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的。先进和落后是从比较中来的,没有落后就显不出先进,同样,没有先进也就无所谓落后。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可以转化为先进,先进也可以转化为落后,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先进和落后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是永远存在的。
这样说,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先进和落后是事物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那么对落后还抓它干什么呢?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事物的发展虽然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客观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同时,先进和落后的矛盾虽然在不断的斗争、转化和发展,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的任务是:在革命工作和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发生变化,让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赶先进。打个比方来说:对于亩产五百斤粮食的先进村和亩产一百斤的落后村,我们既不能满足亩产五百斤和亩产一百斤这种区别的状况,而是积极促进两者都努力提高产量,在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的区别或矛盾的状况。一定时间之内的先进和落后的区别或矛盾解决之后,紧接着就又出现了在新的基础之上的先进和落后的区别或矛盾。每次旧的区别或矛盾的解决,新的区别或矛盾的出现,都意味着工作向前发展了一步。因此,承认先进和落后的区别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不应当忽视掌握这种规律。
有些人认为,落后的是少数,抓不抓影响不了大局。诚然,落后的总是少数,但是不能因为是少数而不注意去抓。大家知道,先进的也是少数呀!为什么人们就很注意呢?有人可能说,抓先进是为了吸取经验,指导工作,抓落后能抓到什么呢?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抓先进能够吸取经验,抓落后也能吸取经验。单抓先进,单从先进部分中找经验,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落后部分的具体问题,而且对于中间部分也不容易形成前呼后拥、连带带推的形势,促使它向前发展。抓两头、带中间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单抓先进就难免有片面性。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实现全面的、正确的领导,就不仅要学会善于抓先进,而且要学会善于抓落后。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全面情况,形成全面的认识,取得比较全面的经验,避免主观主义和一般化的领导方法,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注意抓先进而忽视抓落后,就会使领导工作产生片面性,归根结底,就会脱离广大群众。
(摘自天津“东风”第十期评论)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要像抓先进一样的抓落后
客观事物总是在运动着,发展着,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经过“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种螺旋式的反复,也就不断地得到发展。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自觉地培养、发扬先进事物,切实地帮助落后单位,赶上先进,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平衡。而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大体平衡以后,我们也不能安于现状,仍然要从中发现和促进新生事物的生长,这又会出现一个新的不平衡,然后再在新的不平衡的基础上再求得平衡。如此反复不已,波浪式前进,就会使生产不断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跃进再跃进。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农村生产工作中,一直采取了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抓先进、带落后,只是这种工作方法的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两个方面,即抓落后、赶先进,和抓中间、带两头。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使落后变先进,在先进的基础上求得平衡。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生产运动的发展虽然也有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所造成的,大家基本上都处于比较贫穷和生产水平不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贫穷和落后的状态,在领导方法上,一般是把重点放在抓先进方面,以便树立榜样,以先进带落后,推动一般,这当然是必要的。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经过几年来在农业合作化基础上的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经过1958年生产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的状况,更为突出地暴露出来了。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自然条件的差异上,而是在同样自然条件下出现了新的不平衡。这就是:有的社、管理区和生产队,跃进速度很快,或者是高产更高产,先进更先进,或者是由低产一跃而为高产,落后一跃而为先进;有的社、管理区和生产队,跃进速度则较慢,和过去比较,他们虽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和先进比较,却相差很大。这种在新的跃进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不平衡,既然突出地表现出来,那末,我们就有必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把抓落后和贫穷的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当作重点,首先突破这些薄弱环节,以推动整个生产运动,继续向前发展。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证明,越是穷的、工作落后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生产上的潜力越大。只要把他们提高到先进的水平,就会大大加快整个生产的跃进速度。而这些地方的群众,由于从1958年的大跃进中,看到了许多先进的事例,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认识到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这中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迫切要求加强领导,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很有利的形势。只要领导赶上去,那末,穷赶富、落后赶先进的竞赛运动就会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摘自山西日报5月24日社论)


第7版()
专栏:科学知识

谈煤的综合利用
汪寅人
煤是一种储量极为丰富的地下资源,全世界煤的储量估计为二十万亿吨左右,每年总共开采数量约二十多亿吨,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矿产物。从一个国家的煤炭开采数量及其加工利用方法上,便可看出这个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煤的宝贵不仅在于它的热能,更可贵的是煤本身就是高分子化合物,它蕴藏着直接或间接与各种工业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多种原料。
煤的动力和化学的综合利用
煤的燃料—化学(或动力—工艺)综合利用就是把煤
中所有的能量和各种化学产品(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同
一工艺流程中加以回收和利用。例如将火力发电站所需燃
煤进行综合利用时,除发电外,可同时生产一系列的液体燃料、化学产品和煤气等,并可利用灰渣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和提取其它有价值的无机物质。像苏联三十万瓩设备容量的发电站,年耗长焰煤约二百三十万吨,采用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后,可得焦油八万多吨,年产煤气四亿立方米。每年从焦油中提取汽油五千吨,轻重柴油三至四万吨。电厂的烟灰和炉灰均可回收利用,从烟灰中可提取半导体原料锗及炭黑,炉灰可作建筑材料原料,细灰可制二百号电站水泥,用蒸汽吹炉渣可制造矿渣石棉等。一般来说,发电厂煤经综合利用后,可降低电能及其它生产成本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用热加工方法把煤转化成各种不同热值的可燃气体,可提高煤的使用价值,是有效的煤综合利用方法之一。特别是高压气化方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低级煤(泥煤、褐煤)和劣质煤(高灰分煤)的经济价值,使这些原在工业应用上受到限制的煤,可变成优质燃料和重要化工原料。
煤的完全气化法(即通过低温干馏再将半焦和焦油全部气化)和煤层地下气化,也都是综合利用较好的方式。前者可制造高热值煤气,后者可使不适于开采的煤层(薄的、高灰分的煤层)得到利用。地下气化所得煤气可作工业燃料和发电用,并可回收部分焦油和化学产品。此法已在我国某些矿区开始试验和获得初步成功,是有发展前途的煤炭——动力——化学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煤作为冶金和化学原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高温干馏(1000℃左右)是发展较早的煤加工工业,主要产品冶金焦炭是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因此对焦炭质量要求很严格,除必须含有高度碳素、很低灰分和极少硫、磷外,还必须质地坚硬、耐压耐磨和有较多气孔率。所以对原料煤的选择、机械加工(洗选、破碎)、配比以至加工过程的操作,也要求很严。
在煤质选择方面,首先要求具有良好结焦性,这是决定高温焦炭的结构、裂纹、强度以及气孔率和可燃性等主要因素,也就是煤在加热过程中转化成胶体状态时所反映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其次必须采用适宜的选煤方法,降低煤中有害杂质(灰分、硫、磷等),相对的可提高原煤固有的结焦性,使炼成焦炭不致影响炼铁生产效率和钢铁质量。
在近代高温炼焦炉中,一般都采用配煤方法,目的在保证产品质量与符合技术经济指标。因此拟订配煤方案和炼焦操作规程时,除必须考虑焦炭质量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如何能增产更多化学产品,达到综合利用的最好方式。
高温焦油和焦炉煤气都是高温干馏的副产品,经加工精制后可得到多种液体燃料及苯、酚、萘、蒽、吡啶、氨水等化学产品和高热值煤气。从氨水中可回收稀有元素锗,从煤气中可分离出大量氢(60%左右)和提取乙烯等合成工业原料气。这些化学产品都是制造肥料、农药、医药、炸药、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重要原料。
煤的炼油、炼焦和生产化学品的综合利用
用泥煤、褐煤或不粘、弱粘烟煤在外热式、内热式或内外并热式的干馏炉内,进行低温(550—650℃)干馏,可获得较大量低温焦油(约为高温焦油的2—3倍),强度较低但活性良好的半焦和含有大量甲烷的高热值煤气。低温干馏的液体产品、经加工精制后,可炼制成多种人造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石腊、润滑脂等有价值产品以及重要化工原料酚。用加氢方法,可使低温焦油转化成轻油以炼制航空用汽油、煤油等,比用煤直接加氢液化容易处理。
半焦是低温干馏固体产物,因干馏温度较低,尚未充分分解,故仍含有一定量的挥发物。燃烧性能良好,化学活性较高,是理想的气化原料。具有一定强度的半焦块可代替冶金焦在小高炉内使用,更适宜于作为民用无烟燃料。半焦粉除可制作成型燃料外,也可替代部分瘦煤作炼焦配煤,以增高冶金焦炭机械强度。
低温煤气产量较低,但热值很高,可供作工业或民用燃料,含有大量甲烷,可加工制取氢、乙炔、甲醇、甲醛、炭黑等重要化工原料。
特别是在采用流化干馏新技术后,扩大了弱粘结性高挥发分粉煤的利用范围,不仅可用以大量干馏以配合动力工业,而且在采用热压成型新炼焦方法后,更可使原来不适于炼焦用的烟煤,也能直接炼成冶金焦炭。这种分段炼焦新方法,将使低、高温二段干馏统一在一个工艺流程,是炼焦方法的一大革新,可扩大炼焦用煤来源,为煤综合利用开辟更加广阔途径。
在一定的温度(300°—500℃)和压力(200—700大气压)条件下,通过催化作用,对变质程度较浅的原料煤进行加氢,可直接制成人造石油。在加氢过程中,煤首先经过热溶阶段,溶体性质近乎石油裂化残留物,加氢后转变为中沸点油,后者在气相中加氢转化为轻质油。最终主要产品是高质量汽油以及酚、氨水等化工原料。
目前我国煤综合利用的情况
解放以来,我国对煤的合理和综合利用做了很多工作。各地产煤性质一般都有初步了解,煤质研究资料积累很多,进行了大量煤分类研究工作,并已制定统一的“中国煤分类(以炼焦用煤为主)方案”。一般加工技术,如高、低温干馏,加氢,气化合成等,都已建有工业基地和培养出很多技术力量。在大跃进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很多新创的简易干馏炉型,如堆式炉、方形炉、红旗炉、东风炉、萍乡炉等,已在各地普遍建立。一些近代的加工技术,如流化干馏、两段炼焦、加压气化、中压合成、地下气化等,都开始建立或已初步掌握。这些事实为普遍发展我国煤综合利用工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为了贯彻发展煤综合利用技术政策,用有效方法将煤进行加工,不直接燃烧,是合理利用的第一步。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民用燃煤数量占很大比重。用低温干馏方法,生产无烟燃料以供民用,便可得到初步加工,进一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工原料便可扩大利用范围。根据各地煤质情况,以各种简易干馏炉型和副产加工设备,发展地方性小型煤综合利用工业,可减轻运输负担,解决当地所需部分动力原料和化学肥料。这是我国目前应继续发展的方向,也是为将来提高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
近代的大型煤综合利用工业,可使煤炭资源潜力得到更大发挥。由于水力和机械化采煤日益发展,粉煤产率亦愈将增多,因此粉煤加工处理将成为突出问题。用先进的流化技术或固体热载体方法,不仅可干馏大量粉煤,还可用热压焦方法制得冶金焦炭。这不但解决采煤和加工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可解决我国煤质不平衡问题,扩大炼焦用煤来源。加压气化和有机合成工业关系密切,需要迅速建立,以提高我国一般煤的使用价值。我国西南和东北等地区蕴藏大量优质褐煤,是综合利用的理想对象。建立以褐煤分段炼焦为主的综合利用工业基地,是发展当地煤炭、冶金、石油、化工、动力等工业的有利途径。
除以上值得注意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外,为探索更有效和合理的加工新方法,深入研究我国各地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例如用氧化、氢化、水解等方法研究煤的组成,可以寻找新化学加工方法以生产更多化学产品。用物理或其它方法研究煤的结构,也可能解决加工过程中某些理论和技术问题,还可进一步验证各种煤的工艺特性,为阐明煤的干馏、成焦、气化等机理提供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