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编辑的话
今天本报发表的几条消息和经验介绍都说明:家畜家禽的发展速度是能够加快的。要跑得快,就不能“单脚跳”,而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发展集体饲养,又要鼓励家庭饲养;既要养大的,又要养小的;既要注意育肥、生蛋,又要注意不断繁殖。
哪里坚持了这样的方针,哪里的家畜家禽就不断地增长。
方针的正确执行,必须有组织和制度的保证。加强作业组的领导,帮助社员订家庭计划,就可以在劳动时间、饲料生产等方面解决集体和个人的矛盾,加强集体和个人的结合。这不但对发展家畜家禽饲养业有很大好处,对发展公社里的其他事业也都大有好处。
棉花等项生产实行生产小队(相当于作业组)包产,同样是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密切结合起来的好办法。


第3版()
专栏:

公养私养并举 先进落后齐抓
渭南畜牧业全面发展
本报讯 陕西渭南县执行公养和私养并重的方针,使畜牧工作全面发展。5月初,这个县又被陕西省的畜牧工作现场会议评为全省畜牧工作的头一名。
从去年年底到5月20日统计,全县大家畜(包括牛、马、驴、骡)新增加三千四百九十六头,除把卖给外地和正常淘汰的三千三百九十四头补起外,比去年年底的九万七千二百七十六头净增了一百五十七头;生猪除把已卖已杀的一万一千多头补起外,由去年年底的五万八千六百一十四头增加到六万七千二百一十四头;羊由去年年底的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七只增加到二万五千零五十五只。
这个县在去年公社化以后,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出现了下述新情况:公社化给大规模地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需要提高管理畜牧业的水平;集体食堂等集体事业的普遍兴办给集体饲养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急需解决社员私养家畜家禽中的饲草饲料等问题。同时这个县与原来的潼关、华阴、华县三县合并,原来的畜牧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原渭南县是全省的第一名,原潼关县却是全省最差的。
根据上述新的情况,渭南县的领导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全党动手,大搞群众运动。全县在今年春季整顿公社和大抓农业生产的同时,从县到生产队,都指定一个党委书记和一个县长、社长和生产队长负责领导畜牧工作。全县有计划地配备了一批党员、团员和思想意识较好的积极分子去当饲养员、配种员,组成畜牧工作的核心力量。各级负责干部亲自拉种畜配种,掀起了配种运动。渭南县根据畜牧工作不平衡的情况,工作中既抓先进,也抓落后,在全县先进的官道公社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官道公社的经验后,又集中力量,具体帮助最落后的潼关公社改变畜牧工作的落后状况。在很短的时期内做出显著成绩后,又在潼关公社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他们的经验。全县今年1至5月份就召开了五次现场会议。工作中既抓重点,又普遍深入地进行大检查大评比。全县历次结合中心工作大检查大评比时都把畜牧工作列为一项。
(二)坚决执行公养和私养并重的方针。公社化后,首先注意了抓集体的畜牧业,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社社队队都办起了畜牧场。同时,也注意了鼓励社员发展家畜家禽。在养猪中实行了公养(由社或队办猪场)、私养、公私合养(社或队供给社员仔猪和一百斤精料,由社员养成后交给社或队,给社员记五十个劳动日)三种形式。在饲草饲料上不论公养的或私养的都同等看待,统一安排。提出“家家一头猪,户户一窝鸡”的口号,动员和组织社员,充分利用屋前院后的闲散土地种饲草饲料,利用闲散的劳动力,在闲散的时间饲养家畜家禽。最近县委又决定,社员每养一头猪,划给二分饲料地,解决饲草饲料问题。还规定饲养员饲养的牲畜,每满怀十个,奖五至十个劳动日,保住胎每产一个幼畜奖二元现金,长到六个月奖五至七元现金,既发挥了集体饲养的优越性,又发挥了饲养员个人的积极性。
(三)认真解决干部、社员的思想问题。渭南县在发展畜牧业中,经常注意研究解决干部、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如潼关公社在3月间开展突击配种运动时,发现有些人认为:“潼关山高沟深,生产紧,活路重,不宜配种,配上也不能保产保活;只能向外地买,不能就地自繁自育。”于是公社就在南营管理区税村召开现场会议,组织一百多个干部、饲养员和配种员,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之后,各管理区也都分别选择重点,组织二百多个饲养员、配种员进行参观和辩论;公社又广泛地向全社社员进行了宣传教育,迅速掀起了配种运动。
(薛永林)


第3版()
专栏:

力争春蚕丰收
农业部召开蚕业生产电话会议
新华社27日讯 今年全国新老蚕区大多数扩大了春蚕的饲养。据农业部统计:截至目前,春桑蚕发种数量和春柞蚕放养数量都超过去年。现在,广东省第一次春茧已获丰收,较暖的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即将上簇,其他地区蚕儿也发育正常健壮。春茧可望丰收。
最近,农业部举行了一次蚕业生产电话会议,听取了浙江、江苏、广东、四川、辽宁、河南、贵州等主要蚕区的汇报。从汇报情况看,今年各地党政领导对春蚕生产都很重视,蚕具准备及时。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主要饲养桑蚕的地区,养蚕的公社一般都成立了培桑养蚕的专业队,实行包工包产、超产奖励等措施。各地对桑园都加强了中耕、施肥等管理工作,在采桑时实行了隔行伐条等先进办法。四川省广元县在放养柞蚕中大搞空中索道、单轨滑道等运蚕工具提高工效,解决了扩大放养所需的劳力。
为了争取今年春蚕生产丰收,农业部在电话会议上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增产桑叶、节约桑叶、调剂桑叶和预防蚕病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桑园管理,为饲养夏秋蚕作好准备。放养柞蚕的地区今年也要争取多养夏秋蚕,选留和保护秋种,继续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做好柞林的除虫、防旱工作,以便增产更多的柞蚕茧。


第3版()
专栏:

江西养家禽二千多万只
据新华社讯 江西家禽生产有很大发展。目前全省已有鸡、鸭、鹅等家禽二千三百多万只。其中90%是社员私人或生产小队饲养的。
今年春季以来,江西各地开展了千家万户的孵禽运动。赣南行政区和上饶、九江等专区从地委到公社,都成立了领导家畜家禽生产或副食品生产的办公机构,各生产队都有一个干部专管这个工作。余干县采取了“人人动手,每户一窝鸡”的措施,现在全县已孵了小鸡十七万多只。
家禽生产大大发展后,各地广大社员千方百计地寻找饲料。一般采取挖蚯蚓、捞田螺、利用野生植物和青叶加工制造以及挖坑沤虫的办法,开辟了饲料来源。有些地区的公社还拨出了小块土地给社员种植饲料。各地粮食部门也先后拨出了各种饲料十万余斤,解决部分地区雏禽精料不足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草原鸡鸭鹅成群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草原的各民族人民,现正兴致勃勃地忙着养鸡、养鸭、养鹅。目前,各地正大力调剂种蛋,进行春季孵育工作。最近两个多月来,许多旗县的家禽增加很快,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各人民公社已孵育小鸡二十多万只,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鸭场也孵出小鸭六十多万只,集宁市从上海、北京等地选购的来克亨、澳洲黑、九斤黄等良种鸡蛋,已孵出雏鸡一万多只。
素来不饲养家禽的牧区,自从去年饲养少数家禽后,牧民们对吃鸡蛋产生了兴趣,所以今年也开始大量养鸡养鸭。以畜牧业为主的锡林郭勒盟草原上,在牧民定居的地方新近出现了一群群小鸡,有些公社还办起了养鸭场和养兔场。这个盟今年准备养鸡七十四万只。


第3版()
专栏:

养鸡(玻璃版画)
曾景初


第3版()
专栏:

莱阳等地社员订家庭计划
把集体生产同家庭副业结合起来
把爱国爱社同勤俭持家结合起来
本报济南27日电 山东省莱阳、郯城、茌平等县的人民公社,在社、队订出全年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帮助社员户户制订家庭计划,使公社、生产队的生产计划同社员家庭计划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在更可靠的基础上。
帮助社员制订家庭计划,一方面是使社、队的生产计划扎下根;另一方面是使社员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劳动、家务和家庭副业生产,了解收支情况,贯彻执行勤俭持家的精神,这种作法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莱阳县冯格庄人民公社共有八千六百多户社员,当公社提出这一号召后,几天之内就有八千一百多户订出了家庭计划。郯城县城关公社多数社员也都已订出了计划。家庭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全家每人全年干多少劳动日;向社投多少肥;养多少猪,喂多少鸡、鸭;全家全年收入、开支概算以及如何根据勤俭持家的精神安排全家的收支等。郯城县城关公社曹村生产大队的社员徐敏桂,全家六口人,四个整半劳力,从前有两个半劳动力是不大干活的,这次订家庭计划,全家人的积极性都很高。为了实现全队今年粮食生产计划,全家决定四个整半劳力全部参加劳动。他们的具体计划是:全年干八百四十六个劳动日;积肥六万五千斤;养五头猪、十只鸡;根据队内的计划,全家全年工资和副业收入共计一千零八十三元,除了全家生活开支外,还剩余七、八百元。这样一算,大人小孩都欢天喜地。
社员们在制订家庭计划中,都开了家庭会,仔细地研究了全家的生产、生活状况,使他们更能主动地解决家中的具体问题。莱阳县冯格庄公社社员孙芳身体残废,不能干活,一家四口人,只靠他妻子挣工资。这次订家庭计划时,夫妻二人想出了养蜂、养兔的门路,丈夫负责养蜂、养兔,妻子参加社内劳动,计算起来,全年收入满够用的。他妻子高兴地说:“以前俺愁着光我一人挣工资不够家里用的,现在一订出计划,收入门路多了,真是做了计划喜在心。”
通过帮助社员制订家庭计划,不仅是对社员进行了一次勤俭理家的教育,而且也是一次爱国爱社的教育,这对鼓舞社员干劲、激发社员生产积极性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郯城县城关公社曹村生产队的八十三户社员,户户订出家庭计划后,七天内就添猪三十六头,添鸡一百多只。莱阳、茌平等县的人民公社订出家庭计划后,劳动出勤数比过去普遍增加。很多社员为保证实现社、队和家庭的计划,还订出了爱社公约或家庭公约,保证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爱护公共财物。同时,也进一步地便利了社、队安排生产、合理组织使用劳力。有些队干部反映:过去对一年、一季或一小段究竟有多少人出勤,干多少劳动日,积多少肥等情况,总是不大摸底;现在可摸着底了,活路也好打算了。 (宋杰)


第3版()
专栏:

要棉花过好幼苗关
张秋香
棉花从出土到整个幼苗生长期间,是最经受不起自然灾害的时候,好比一个月娃子,一点照看不到也不行。这个时期的病虫害也多,别的变化也大。过好这一关,是棉花增产的一个骨节眼。
棉苗能不能长好,要看环境怎么样。棉花喜温,凉了就不行,这是它的特性。在棉花幼苗生长期间,要懂得它的这个特性。天气是不管棉花的特性的,该暖的时候它偏偏冷一阵。就像前些时,风雨时来时往,地温猛然下降了。现在,人虽然还不能完全管住天气,可是应该掌握它的变化。人是活的,天气变了,人也要变。为什么幼苗期锄地要格外抓紧,主要是为了保持地温正常。在幼苗期多施、勤施壮土,一来是给棉花“吃”得好,二来也为了保温。不懂得这个道理,光知道要上足粪、要锄好,往往不容易拿住火候。定不住火候,棉苗生长就不会听人的话。既然苗期锄地是为了保温,草多要锄,草少也要锄,雨后要锄,施过粪也要锄。有人看见地整的好,粪沤的透,地里草不多,就不愿锄,就是不懂这个道理。
除了保温,幼苗管理期中重要的工作就是间苗、定苗。有人问我:啥时间苗、定苗好?我只能说:看天、看地、看庄稼。有人说早间苗好;适时的早间苗当然好,但是也要看条件。比方说,气候突然变冷了,要是死按早间苗办事,就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天冷地温下降,病害发展很快,在这个时候间了苗,难免没有一些棉苗受害。这就很难保证全苗。迟了好不好?当然不好,这对棉花幼苗影响很大。我看,凡是出了两三个真叶没有间苗的,就该赶快间苗。间苗也有技术,有掐苗、拔苗和锄苗,这几样办法究竟该用那一种,要看苗子决定。锄苗容易伤好苗的根,苗密不可用锄苗法。掐苗(用手掐或剪子剪)好处多,不伤好苗的根,也不影响好苗生长,但对有病的苗子就不能用。有病的苗子掐上部,留根部,病害容易传染;最好是拔掉,带出棉田处理。拔苗的坏处就是容易伤动好苗的根,所以对没有生病的苗不要用拔苗的办法。
有人还问留多少苗好?这是合理密植问题,要看各种条件。看什么条件呢?一要看地,就是看土壤的性质:沙地就比垆土地(粘性大的比较肥沃的土地)能多留,薄地就比肥地能多留。二要看自然条件:旱地就比水地能多留。三要看籽种:发枝短的籽种就比发枝长的籽种能多留。四要看内外:地边就能多留,地心就要少留。我们提倡合理密植,总还是要密。有人认为提出合理密植就是不要密了,这是不对的。去年我们植棉小组每亩棉花四千八百株,今年订为四千九百株,不是减了,还多了一百株。这就是我们认为在我们各种耕作、技术条件都可以办到的一个合理密度。这个合理密度对别的人别的地方不一定就合适。一个地方究竟密植多少?最好是老农、中年人、青年人坐在一起开一个会研究研究,根据本地的各种条件,订出合适的密度来。学别人的经验,不要光学几个数字。
苗期防虫很重要,好多人都认为不好办。的确,苗期的虫害、病害较多,影响也大。这就要抓住最主要的、对苗期危害最大的,譬如地老虎、蚜虫、炭疽病等,狠狠地防治。地老虎很顽固,夜里出来咬苗子,白天又钻到地下,的确有点难治。去年,我们动了脑子,想了个诱杀办法,终于战胜了它。办法就是:用十斤油渣炒后晾凉,拌入三斤可湿性六六六,下午撒在地里,地老虎夜里出来,吃了油渣,都毒死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防虫是要动脑筋的。洋农药要用,土农药也要用,不能光等待洋农药。像猫儿眼水、苜蓿根水都能防治棉花炭疽病。
棉花幼苗期的管理任务很重,做好保苗工作其实并不难。我们大队已总结出了“补、定、锄、防、肥”五个措施,这确实是过好幼苗关的中心工作。这些办法对其他地区也适用,也是我们植棉小组去年做过的。我相信只要做好这些工作,一定能做到苗全、苗壮,为棉花大丰收打下更好的基础。 (原载陕西日报)
编者按:张秋香同志是陕西渭南城关公社双王大队的植棉能手。她领导的植棉小组从1955年以来,连年获得亩产千斤籽棉的丰产纪录。1958年6月,她被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


第3版()
专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棉花包产指标落实各队社员力争超产
本报昆明27日电 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使棉花包产指标在可以超过的基础上落实,因而大大调动了群众力争超产的积极性。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今年棉花播种质量较好。播种后,经过持续的抗灾保苗工作,基本上达到了全苗,生长良好,今后只要踏实地做好以抗灾保桃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全州十一万亩棉花亩产四十四斤皮棉的任务。
这个自治州的棉花包产指标,根据县与县、棉区与棉区、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具体条件有高有低。包干到生产队的指标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植棉有基础和生产条件好的,如保山县的怒江区和国营农场,包产指标是每亩产皮棉五十五斤;罗明区的包产指标每亩产皮棉六十斤。二是一般地区,如昌宁县叮街区亩产包四十斤。三是新棉区和生产条件差的地区,如保山县普桥公社,是今年新植棉区,亩产包三十斤。包产落实采取两个办法:保山规定:超产部分全部归生产队所有;昌宁规定:亩产在一百斤以内的,超产部分大队得二成、生产队得八成;亩产在一百斤以上的,全部归生产队所有。这样就有利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地去完成和力争超额完成包产计划。这样的包产办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生产队和群众对这种办法非常满意,普遍有信心超过包产指标。现在自治州各公社正在进行棉花抗灾保苗、中耕加工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做的比过去认真踏实了。昌宁县鱼鳞公社松林生产队当包干指标和办法传达下去后,立即将劳动力集中投入棉田管理,在短时间内做到了全苗。虎街公社猫街大队贯彻包干办法以后,社员们主动地早出工,晚收工,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各地生产队都认为包产是落实的,感到有产可超,因此劲头很大。
中共云南省委很重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包产落实的经验,已通报各地参照试行。(田良耕)


第3版()
专栏:

杨谈管理区的养猪经验
马平
山西侯马市曲村公社杨谈管理区采取“公养和私养并举”的方针,使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管理区的生猪,在公社化后短短七个月里,由两千三百口发展到三千四百六十口。现在平均每户有五口猪,今年每亩地可有五千斤猪肥。
养猪积肥粮棉增产
杨谈管理区有七百零八户,一万六千亩土地。由于山坡梯田多,土质瘠薄,加上劳力少,历来作物产量很低。在这样的地区怎样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呢?群众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北山脚下土质薄,等等梯田石底多,要想粮棉大丰产,开辟肥源最当先。”开辟肥源是增产的关键,但到哪里去开辟肥源呢?原高级社的干部和群众曾经进行过多次讨论。依靠化学肥料?投资太大,国家也不可能大量供应。依靠积土肥?质量低,而且来源有限。最后确定要大量养猪,建立肥料基地。
1958年这个管理区育成肥猪三百口,除卖给国家一百五十口外,社员个人食用了一百多口;全年繁殖小猪三千多口,基本上满足了本区发展的需要。这些猪一共产肥料五千万斤,平均亩施猪肥三千斤。这大大有助于1958年粮棉的大丰收:棉花产量翻了一番,亩产量达到皮棉九十三斤;粮食产量也增加40%,亩产量达到二百二十三斤。全管理区每人平均实收入一百一十四元,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粮棉产量赶上和超过了周围条件较好的管理区。
由于家家户户养猪,老弱残废的人都有活干,都有收入。农业副产品也因此得以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预计1959年全管理区可育肥猪一千八百口,产肉十万斤,繁殖小猪六千口,光这两项即可收入七万元;同时可积猪肥九千万斤,平均每亩地有猪肥五千斤。这对今年粮棉的增产有重大的意义。社员们总结养猪的好处是:人人有活干,有钱花,有肉吃,支援国家,地里有肥能多增产。
公养私养同时并举
这个地方养猪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他们从外地买回二百口小猪,由于路途远,加以从外地带回了猪瘟,结果死得剩下四口。第二次又买回优种猪六十口,同样原因死得只剩了一口。第三次买回三十口大白猪,结果死得连一口也未剩下。不仅如此,从外地带来的猪瘟,还传染给本地猪群,使原有的猪也死去了一部分。一些人说风凉话,把这叫作“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这并没有动摇人们对发展养猪事业的决心。相反,他们在失败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养猪也必须走群众路线,在当前条件下,公养和私养要同时并重,走自繁自养的道路,孤立地发展集体养猪是不行的。他们规定每口猪留二分地作为饲料地(母猪留四分);用合理价格收买社员繁殖的小猪;分等论价,收买猪肥料;统一消毒防疫等。这些规定,受到群众欢迎,于是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养猪高潮。截至去年8月底,猪由六百口发展到两千三百口,其中个人养猪由四百二十口发展到一千三百八十口,集体养猪由一百八十口发展到九百二十口。
人民公社化后,集体化和公有化程度更大了。社员个人养猪和集体劳动的矛盾,显现得更突出了。社员祁海川养了两口大母猪,年产仔猪五十多口,收入三百元,因此不积极参加社里的劳动,队长和社员们很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猪归社养,有人主张用降低小猪价等办法限制个人养母猪。管理委员会研究了这些意见,认为收归社养,劳力、饲料、猪圈都不好解决,社员也不会愿意。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坚持公养和私养同时并举的方针。管理区宣布了给养猪的社员留饲料地,照价收买社员的小猪和肥料。为了把个人养猪与集体劳动密切结合起来,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外,实行了休假制度和基本劳动日制度,同时抽出一个副主任,加强对集体养猪事业的领导,建立养猪专业队,加强喂养责任制度。事实证明,这种办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养猪的数目几个月里又增加了一千多口。
建立养猪饲料基地
养猪事业大大发展了,原有的饲料来源——充分利用农业副产品,采集野菜野草和树叶等,已经满足不了需要。怎么办呢?管委会决定建立养猪饲料基地。规定不论集体或个人养猪,每养一口猪留给二分饲料地(母猪留四分)。管理区的猪场以作坊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一百五十亩的饲料基地。各个生产队的猪场,也建立了二十二片养猪饲料地。社员以户为单位按养猪多少,分别留给饲料地,归自己经营。养猪饲料地一般种两类饲料:一类是青饲料,一类是精饲料。为保证喂猪在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饲料,社员们更加重视农业副产品等的收集。
四定一奖双层承包
为了加强对集体养猪的管理,加强责任制,管理区、生产队和专业队三者之间,实行了四定一奖的双层承包合同制。四定是:一、定任务,管理区按全区的养猪计划把任务分配给各生产队。原则是每户三头,每三亩地有一口猪。生产队再把集体养猪的任务固定给专业队,标准是,每人每年育肥猪二十五口(每口重一百斤);养一口母猪顶一口肉猪任务,母猪年产仔猪两窝,每窝平均八口;小猪两个月出槽(每口重十斤);每口猪一年积肥二十车(每车重一千三百斤)。二、定专业饲养员,要像挑女婿一样挑养猪饲养员。三、定饲料,农业副产品按养猪多少分给专业队和社员个人。按规定每养成一口肥猪,发精饲料四十斤,生育母猪每年发精饲料六十斤。四、定工分,每育成一口合标准的肉猪记工一百五十分,养一口小猪,记工十五分。管理区对生产队实行任务包干,工分到队,总额分成,盈亏由队负责。一般是养猪的肥料归队使用,卖肉猪收入归管理区。生产队和专业队实行超产奖励,办法是肉猪超过一百斤的,每超过一斤奖工四分;每口母猪每年生产小猪十六口以上者,每增一口奖工五十分;出槽小猪达十斤以上者,每超一斤奖工十五分。每头猪积肥二十车以上者,每超一车奖工十五分。根据四定一奖的精神,生产队向管理区订承包合同,专业队向生产队订承包合同。这种双层承包合同,加强了各级养猪的责任心,调动了饲养员、专业队、生产队的养猪积极性。许多专业队已经突破了包工定额。饲养员杨再春超过了育肥猪二十五口的定额,今年可育肥猪四十多口。
防重于治杜绝猪瘟
“养猪不防疫,徒劳无收益”,这是当地农民在发展养猪事业中得到的一条教训。在这次大量发展生猪中,他们坚持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改进饲养管理,增强猪的体质,在自繁自养中,尽量减少疫病的传染;另一方面,定期注射疫苗,增强抗病能力。这个管理区实行猪猪有圈,并定期消毒。正是由于这样,一年来没有发生过猪瘟。


第3版()
专栏:

大瑶人民公社的作业组
本报记者 李沁沅
人民公社要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必须在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怎样发挥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呢?湖南浏阳大瑶人民公社加强作业组的工作的做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我们到这个公社作了一次调查,他们的做法大略如下:
作业组的规模
作业组是在生产队领导下组织劳动力、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因此,规模不宜太大或过小。他们在讨论中认为:如果太大了,劳力很多,指挥不灵活,排工不方便,也很难和食堂、托儿所结合起来;反之,如果太小,人马不齐,搭不起一套搞生产的班子,对生产也不利。怎样才算恰当呢?大瑶公社根据便于对社员直接进行排工、指挥灵活的原则,和各个生产队的实际情况,一般一个作业组由十六户、二十五个劳动力组成。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二十户或二十多户、三十五个劳动力或四十个劳动力组成一个作业组。少数居住分散的地方,则由十来户或六、七户,十六、七个劳动力或十二、三个劳动力组成一个作业组。这样划分以后的好处是:第一、便于生产队的领导。一般一个生产队下面划分为五个到七个作业组,指挥方便灵活。第二、作业组经常指挥二、三十个劳动力,搭成一套整齐的生产班子,指挥如意,调度灵活,也能详细地了解社员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便于排工。第三、范围不大,便于把托儿所、食堂和作业组结合在一起,使生产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划分作业组以后,紧接着各生产队又把作业组的土地、耕牛、大农具和劳力基本上固定下来,以便于作业组安排生产。生产队有权调动作业组的劳动力,作业组也必须服从统一调动;但是,除了进行基本建设、抗御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为了抢季节必须突击完成某些全队规模的生产任务以外,不随便调动。把耕牛、大农具、土地固定下来,长期交给一定的作业组使用,不但有利于生产,还有利于加强作业组的生产责任和财务管理。
生产和生活相结合
作业组是生产组织,托儿所(幼儿园)是生活福利组织,食堂既是生活组织又是发展生猪、家禽的重要基地。大瑶公社以作业组为主,实行了作业组、食堂、托儿所(幼儿园)三结合,一般一个作业组在一个食堂吃饭,少数居住比较分散的作业组,也有一个食堂设两个灶,分两处吃饭的;一般一个作业组设一个托儿所(幼儿园)。这样,可以把生产和生活统一领导起来,使生产和生活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有利于生产,也便于搞好生活。以作业组为单位办托儿所(幼儿园)也便于照顾孩子。这样一来,作业组就不仅成了最直接从事生产的基本战斗单位,而且成为管理生活和管理食堂经营的养猪、鸡、鸭等副业生产的基层单位。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公社普遍加强了对作业组的领导,选择成分好、工作积极、在群众中有威信、并且富有生产经验和管理水平的人担任作业组长,还选择了一个生活经验丰富,又善于勤俭过日子的人担任副组长,专管集体生活和食堂的猪、鸡生产。公社还派了四百多个生产队、大队和公社的干部兼任作业组长。
加强责任制
加强作业组的责任制,是领导作业组、充分发挥作业组的积极性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为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生产队对作业组实行“四定”(有的叫“四包”)“一奖”制。“四定”:一是定产量。按照大队包给生产队的各项作物产量,由生产队分别包到各作业组。二是定工分。根据大队包给生产队的工分和各作业组承担的任务,把工分一次包到作业组。至于以后组与组互相支援时,调入组应从本组包工中付给调出劳力的组的工分。三是定成本。四是定质量。关于奖励问题,一般规定:生产队从生产大队得到的超产奖励中,抽出50%—60%奖给超产的作业组。如果生产队没有从大队得到超产奖励,对于超产的作业组仍要实行奖励,其奖金来源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从大队发给的工资中抽出2%到3%;二是再从大队计划以外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对作业组进行奖励。作业组得奖以后,要从奖励中抽出一部分奖给优秀社员;作业组即使没有受奖,对于优秀社员也要进行奖励,其奖金来源,可从作业组经营的大队和生产队计划以外的收入中抽。对作业组实行“四定”“一奖”是生产队向大队承包任务以后,由生产队负责具体“四定”到作业组,而不是大队直接包到作业组。实行“四定”“一奖”以后,生产队还必须对作业组逐段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实行“四定”“一奖”的好处是:一、进一步加强作业组的责任心;二、使作业组克服依赖思想,在使用资金方面认真负责,精打细算;三、进一步发挥社员的积极性,便于组与组之间热热闹闹开展竞赛。
第二、实行计划“五到田”。作业组接受生产队分配的任务之后,为了保证计划在每块土地上落脚生根,他们将种植作物、产量、肥料、技术措施、工分都定到每块田。在实行“五定到田”当中,产量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计划指标,这是经过最大的努力可能达到的指标;另一个是包产指标,这个指标经过努力就可以超过。
第三、田间管理责任到人。确定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分片包干,一年到底,负责一片田的管理。管理人的责任是“三防”(防盗窃、防牲畜、防自然灾害)、“三保”(保措施、保季节、保质量)。这样,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互相检查监督,便能保证农活质量,保证计划的实现。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检查、监督、报告情况,要对农活质量负一定的责任,有些小事还要亲自动手去做。对于管理人员适当给以报酬,并且视其工作好坏进行奖罚。
作业组的劳动管理
合理安排劳动力,是完成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各作业组安排劳动力的办法,根据各种农活的性质,大体上有三种:一是有连续性、技术性较大又不误季节的工作,如养猪、养牛、看水、种菜、田间管理、食堂作饭、带小孩等工作,实行长年包工包到人的办法。二是季节包工,三是短期临时排工。这主要是季节性较强的如插秧、收割等等工作。
作业组按照定额评工记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作业组的经营范围
作业组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是保证完成生产队交给的生产任务。除此之外,作业组还经营着如下几项生产:第一、食堂养猪。食堂养猪是当前这个公社发展生猪生产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食堂养猪也列入了生产队的计划,但生产队根据公社和大队的计划,对作业组实行了“四定”“一奖”。“四定”是:定全年生猪计划、派购任务,按全年生产计划定劳力、定饲料地和定饲料。奖励就是按派购指标实行超产提成奖励。作业组完成派购任务以后的出栏猪,实行比例分成,一小部分归生产队或大队(主要归生产队),大部分归作业组。作业组所得生猪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自食。第二、除大队、公社办的鸡鸭饲养场以外,生产队向作业组提出发展家禽的指标,其收入除少量的上交给生产队外,基本上归作业组。第三、很难列入公社、生产队计划的零星土地、零星副业,由生产队交给作业组充分利用起来,其收入基本上归作业组所有,只交少量的给生产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