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维护细心 操作有方
上钢六厂创转炉延长炉龄经验
本报上海27日电 上海第六钢铁厂深入发动群众,经过不断试验和参考过去积累的历史资料,总结出一套提高转炉炉龄的操作方法,使炉龄从过去的平均三十一炉,迅速上升到四十八炉,最高达到七十四炉,创造了今年以来上海转炉炉龄的最高纪录。随着炉龄的延长,钢产量猛增。这个试验成功对迅速提高钢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钢六厂提高转炉炉龄的基本要点是操作中采用“炼钢又炼炉”的方法,在新炉子使用初期,铁水装入量少些,以后逐渐增加。吹炼过程中,摇炉角度不超过二十度,并尽量造好渣子,消除后吹。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开始几炉铁水装入量少,炉膛空间大,缓和了气流和渣子对炉壁的冲蚀,使炉衬在铁水的熔炼过程中,进一步烧结得更为结实坚韧。
采用新的操作方法,给上钢六厂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这个厂有六只固定式三吨转炉,过去因为炉龄短,砌炉、烘炉的时间长,每天只能开两只炉子,有时连开两只也不能保证。现在炉龄延长了,只要其他设备配合上,就可以经常保持三只炉子炼钢。从5月11日开始试验以来,平均炉龄从过去三十炉左右提高到四十炉以上。5月11日到24日的十四天中,钢的平均日产量达到三百吨以上,比5月上旬平均日产量增加16.5%;18日和22日,曾达到日产钢四百一十一吨和四百二十七吨,创造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比5月上旬平均日产量增长57%到63%。钢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又讯 上海各钢铁厂大力推广上钢六厂维护转炉设备的经验,炉龄普遍延长,钢的产量迅速上升,质量继续提高。从5月16日到24日,全市钢的平均日产量比上半月增长22%以上。上钢一、五、六厂和三厂的第一转炉车间,钢的合格率平均达到97%左右。
上海的转炉设备,占全市炼钢设备能力的80%以上。转炉钢产量的提高,对全市钢产量迅速增长有重要意义。转炉炉龄的长短,同铁料质量和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好坏有关,其中主要决定于砌炉质量好坏和炼钢工人是否注意维护炉子。上钢六厂找到的“炼钢又炼炉”的一套延长炉龄、增加钢产量的操作方法,引起了上海市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冶金局马上召开了现场会议,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马天水同志亲自参加了这个会议。经过这次会议,在短短几天中,六厂的经验便在全市各钢铁厂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工厂的转炉炉龄,平均提高到四十炉左右,钢产量迅速上升。上钢三厂一转炉车间,在学习了六厂的经验以后,结合本车间的情况,经过试验,一号炉出现了四十七炉的纪录,一般炉龄也达到四十炉。上钢一厂第二转炉车间4月份平均炉龄只有二十二炉,现在已达到三十六炉、三十九炉,其中有一只达到六十五炉。随着炉龄提高,20日这一天钢产量达到八百一十三吨,创造了今年以来钢产量的新纪录,比本月上半月的平均日产量提高40%以上。上钢五厂转炉炉龄过去是全市最低的,在学习了六厂的经验以后,连日来从原来平均二十炉左右跃到三十多炉,钢的日产量冲破六百吨大关,21日达到六百八十七吨,创造了今年以来最高纪录。
延长炉龄的先进经验迅速在全市各厂开花结果以后,上钢六厂转炉车间的全体职工,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在22日再次倡议全市各兄弟转炉炼钢车间,开展比优质、比高产、比炉龄、比铁耗、比安全的五比竞赛。各厂转炉炼钢工人都热烈响应。这个竞赛运动目前已经开始,它标志着上海钢铁战线将出现新的跃进高潮。
(季群、马立民)


第2版()
专栏:

上钢五厂学习六厂日产量由四百吨一跃而突破千吨
本报上海26日电 上海第五钢铁厂虚心学习上钢六厂等兄弟厂的先进经验,集中力量围攻转炉炉龄关,生产落后面貌迅速改观。5月23日全厂钢产量创造了日产一千零五十三吨的最高纪录。其中转炉车间日炼一百零一炉,产量九百零三吨,比5月1日到22日的平均日产量增长一点三倍。电炉车间这天产量也达到一百五十吨,比5月份前二十二天平均日产量提高43%。
上钢五厂是去年下半年才建成的新厂,炼钢部分现有一个电炉车间,一个转炉车间。五厂转炉车间是全市设计产量最大、设备最现代化的车间,可是它的生产情况一直较差。今年头五个半月中,全厂日产量一直停留在三、四百吨左右,转炉车间生产能否增长上去,成为这个厂能否完成国家计划的关键。5月初,转炉车间党组织在厂党委领导下,以整风精神进行检查,分析完不成生产计划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干部骄傲自满,不虚心学习兄弟厂先进经验。经过检查批判,干部的认识提高了,当即在厂党委书记、厂长率领下,与工人群众一道到上钢六厂、三厂等兄弟厂学习经验。全车间“以提高炉龄为中心,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重点”,集中力量大搞技术革新,加强生产管理,围攻炉龄关。5月中旬以后,生产情况迅速好转,原来上钢五厂转炉炉龄是全市最低的,平均每只炉子只能吹炼二十炉左右,从5月19日到23日止,平均炉龄已达到四十四点五炉,其中有一只炉子曾吹炼六十七炉,创造全市新纪录。


第2版()
专栏:

多方设法 节约原料
上海无线电器材厂发动群众反浪费
玉门油矿开源节流保证了器材供应
大连铸造厂用铁屑废料生产日用品
新华社上海27日电 上海无线电器材厂经过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反对浪费,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材料管理制度后,各种原材料的损耗量迅速下降。目前,有机玻璃、电阻、线圈、中周变压器等主要材料的损耗率,已从20%降低到5%左右,节约了大批材料。
这个工厂反对浪费的运动,是从清仓运动发展起来的。4月下旬,这个厂发动群众清理仓库,发现仓库里积压了大批生产上急需的材料,材料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根据这一情况,工厂党组织便发动职工群众大鸣大放。进一步揭发材料管理上的漏洞,并且计算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因为材料浪费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既教育了群众,也教育了领导。在此基础上,工厂党政领导就和科室人员、工人们共同讨论,建立了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车间领料、退料一整套管理制度。做到“关关设卡”,堵塞浪费漏洞。
过去,材料管理部门对进厂的材料很少检验,不管合格不合格都送进车间;建立了材料检验制度后,设置了七个检验人员负责这一工作,使进车间的材料合格好用。为了改变原来车间领料,要多少发多少的现象,这次建立了限额领料的制度,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产品的用料和生产的数量多寡发给材料;设计人员还拟订了每种产品需用材料的名单,发给各有关车间和材料管理部门;作为领发材料的根据。
经过反对浪费,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制度后,现在,车间里很少发现材料散失在地面的情况。车间的出入口处,放置着“零头箱”,工人们每天下工后就把剩下来的零料、碎料投入箱内。许多工人还在下工后把剩余的零件,分门归类地送回仓库。装配车间的管理员利用空余时间,把过去报废的几千只“波段开关”修复使用,为工厂节约了七、八千元。
新华社玉门27日电 玉门油矿采用各种办法开源节流,使设备器材的供应满足了原油生产不断跃进的需要。
在“节流”方面,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废旧料,使用代用品,减少材料消耗,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等。机械厂运用这些办法,在三个多月内节约了八十多吨钢材。地质勘探公司职工用规格不同的瓦斯管代替油井套管,使一百多口新油井及时投入了生产。随着原油产量不断提高,储油罐感到不足,油田建设工程公司的职工们在不使原油受损失的前提下,用砖石、木头等代替钢板兴建六个大型储油池,已建成的一个储油池能储油两万吨,节省钢板三百五十吨。
在“开源”方面,他们主要是自力更生地举办一些工厂,自制一部分原料、材料和器材。今年以来,全矿自办的工厂已成批地生产出钻头、深井泵、电石、电焊条等二十六种产品,这些都是钻井、采油、油田建设中急需的重要器材。其中仅钻头一项,今年四个月的产量就比去年全年的产量多四倍,保证了钻井工作的进行。目前,玉门油矿正在兴建钢丝绳、重晶石、水泥、橡胶配件、钻采设备等十一个工厂,生产更多的钻井、采油、油田建设用的器材。
由于设备、器材的供应有了保证,玉门油矿第一季度的原油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4月份,全矿的钻井、采油、炼油等方面的生产计划,都超额完成了。
据新华社旅大27日电 大连铸造厂长期利用一部分废料进行生产,把社会上许多废弃物资变成了良材和机器。
这个厂从去年到今年4月,共用铁屑、铁泥和破铜烂铁等废料,炼出了一万二千零九十吨再生铁和一百八十多吨有色金属,并且利用这些钢铁制造了铸铁阀、衬铅阀、耐酸泵、高锡泵等许多产品,支援了一百多个单位的生产建设;制出了各种锅、勺、炉子等人民生活用品供应市场。由于利用废料生产,这个厂的成本降低了37.1%。
过去,旅大市各工厂的铁屑、铁泥和其他杂铁,大部分都被用来垫沟填海。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大连铸造厂为了利用这些废料,曾经组织专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试验,从不断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找到了利用废料生产的办法。他们使用废铁造铁锅,开始时质量不好;后来改进了大炉设备,提高熔化率降低铁的含硫量,使废品率由过去百分之六、七十降低到5%。


第2版()
专栏:

调整设备人力 加强技术“后方”
天津锻压机床厂充实检修车间确保优质高产
本报天津27日电 天津市锻压机床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工业生产的技术后方,以便更有效地支援生产前方,保证企业在增产节约的红旗竞赛中实现优质高产。
工业生产的技术后方,一般是指工厂里工艺装备、工具的设计和制造、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各种原材料的化验;以及为保证各种量具的精确性而必需的计量工作。天津市锻压机床厂加强技术后方的工作,是在4月下旬开始的。工厂根据既要精简机构,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又要适应生产需要,针对工厂生产规模较大,品种较多,产品要求精密等具体情况,将原有的工具检修车间,改组为工具和检修两个车间,并从生产车间中抽调五台机床,还将设备安装队并入检修车间,充实了机修力量。同时,为使工艺科能担负起全厂工艺装备和工具的设计,以及工艺工作,抽调十二个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加强工艺工作。化验室、计量站的工作,最近也在设备和人力上开始了加强。
天津市锻压机床厂,在进行加强技术后方的工作中,发动群众,通过专题鸣放,认真地吸收自贯彻执行“两参一改”以来的成功经验,制订了工艺装备和工具设计、制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三结合的会审制度,特别是尽可能地组织工具的使用者参加工具的设计。建立了机器设备的预修制度,各种计量工具的定期检查、校正制度以及原材料进厂的化验等制度。并且明确地规定了化验室的工作必须首先为本厂生产服务的方针。
现在,这个工厂中的技术后方,搞得同生产前方一样热烈。检修车间的工人正在把一台机床设备从工具车间搬到检修车间,设备动力科的干部和全厂职工一起,在清查全厂的机器设备,建立卡片台账,提出各种设备需要进行大修、中修和小修理的日期。工艺科的同志也在一面对全厂方向产品中的一万多种零件进行估工估料,一面研究制订工艺工作的规划。在最近建立的计量站的干部已经在全厂的三百多个千分尺进行了检查和校正,过去工人们经常到检验科核对千分尺,以及由于量具不精确造成质量事故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


第2版()
专栏:

前方和后方
吴滤
打仗有前方和后方。后方空虚,“有后顾之忧”,是带兵最忌讳的事情。战国时,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就是抓住了魏国精锐部队倾巢而出,后方空虚的弱点,取得胜利的。三国时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是败在不纳许攸之谋,没有乘虚袭许昌,扰曹操的后方,反被曹操烧了乌巢的粮草,以致军心大乱,一败涂地。
工厂的生产虽然同打仗不同,但是也有前方和后方。如果说生产是前方,供应就是后方;如果说主要车间是前方,工具车间、机修车间和其他辅助车间就是后方。后方是前方的基地。搞好后方工作,是保证前方生产胜利的重要条件。拿机械工厂来说,要实现优质高产,先要准备一套标准的工具,要保持机器设备良好的技术效能,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分析化验,要检查和校正各种量具的精确性。这些,通常都称为技术后方工作。后方工作搞不好,工具不合标准,机器设备运转不灵,原材料不合规格,量具不精确,前方的生产必难取胜。
后方同前方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本来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同志却常常忽视后方的工作。他们布置生产任务的时候,常常不考虑工具设计和制造的时间;赶起任务来,机器设备到了该检修的时候也不检修了,甚至把机修车间的设备和工人都调到前方去,干脆取消了后方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划分前方后方,只有在平常的时候才有可能,值此大跃进之际,就顾不得这许多了。这些同志当然也是好心,是为了前方生产的胜利。我们也应该承认,在任务紧急的时候,各个车间的力量作一些调整是必要的。但是,这决不是说后方工作就是可有可无的了,更不是说前方任务紧急,后方工作就可以取消了。前方和后方的划分,并不是哪一个人主观上的设想,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生产总是要使用工具的,设备总是要维护检修的;前方生产任务愈紧,后方工作愈要加强。试想:生产任务紧,工具的需要多,机器的磨损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加强后方,反而削弱后方,甚至取消后方的工作,难道能够得到前方生产的胜利吗?
忽视后方工作的同志,往往把后方工作同前方生产对立起来,不了解加强后方工作正是为了支援前方生产。后方工作搞好了,前方生产才能立于主动地位,不致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在战争中不打无准备之仗,就要集中兵力,补充弹药,筹运粮草,这些都有赖于后方的支援。在生产中不打无准备之仗,就要做好技术上和物质上一系列的生产准备工作,这些就是加强后方。打仗无准备,慌忙应战,总是打不好的。生产无准备,仓卒上阵,也总是搞不好的。
今天本报发表了天津锻压机床厂加强技术后方,保证实现优质高产的新闻。他们提出加强技术后方的问题很值得重视。现在全国各厂矿都力争优质高产,加强后方工作也是当务之急。


第2版()
专栏:

把大面积丰收推向新高潮
全国煤矿评比:十三个矿务局插上红旗
新华社抚顺27日电 煤炭部20日到25日在煤都抚顺召集各地、各煤矿代表举行大会,对3月间开始的全国煤矿大面积丰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第一个回合,进行评比总结。会议号召全国煤矿要继续深入发动群众,把争取大面积丰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根据会上总结,全国煤矿从3月份开展大面积丰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来,出现了大批高额丰产与大面积丰产单位。全国二十八个重点矿务局的一千四百零八个工作面,在3月份里,有三百六十个达到了月产万吨以上的丰产水平;4月份,这些矿务局月产万吨以上的工作面又增加到四百零五个。开滦、抚顺、西山、峰峰、鹤壁、焦作六个矿务局,3、4月份所有的工作面都达到平均月产万吨以上。这样,在今年前四个月里,全国煤矿生产不仅超额完成了产量计划;而且从4月份以来,产量也已开始稳定在计划指标的水平线上了,为实现今年煤炭生产大跃进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会议总结了开展大面积丰产竞赛运动的主要经验,认为这种作法是充分挖掘现有生产矿井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煤矿生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面积丰产竞赛,改变了过去某些矿井偏重于个别工作面高产,而对提高全部工作面的产量和整个矿井生产水平注意不够的情况,在不增设备或少增设备、不增人或少增人的情况下提高了整个煤矿生产。同时,全部工作面产量提高后,就要求运输、机电、提升和生产准备工作跟上去,因而促进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改进,达到全面提高。会议认为,运动一开始总结和推广的三十六项先进经验,是煤炭生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主攻方向,对保证大面积丰产起了重大的作用。
会议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充分讨论,要求各地煤矿必须深入贯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健全与建立各种必要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在第二回合的竞赛中,大抓生产准备和安全工作,迅速扭转一些煤矿生产准备落后的状态,从而达到正常接续、稳步提高、安全生产的目的。会议要求各矿在10月1日以前至少要准备好够六个月开采的煤量和25%的备用工作面。今后在推广先进经验中,要善于因地制宜的制订出推广先进经验的规划。并且对于先进经验的推广经常进行检查、评比。
会议决定,今年煤炭生产战线上还要进行两次评比。一次是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一次是迎接第四季度召开的全国工业先进单位与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1960年的元旦。
为了调动全国广大煤矿职工的积极性,使竞赛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会议初步制订出地方煤矿开展大面积红旗竞赛的要求,以便把地方煤矿的职工吸收到竞赛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实现今年煤炭生产任务而奋斗。
会议经过广泛地交流经验和充分讨论,最后评比出十三个矿务局获得大面积丰产红旗。开滦和抚顺两个矿务局的单位工作面平均月产量都在一万五千吨以上,并且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因而获得了大面积高额丰产红旗。西山、鹤壁、峰峰、焦作、京西、本溪、徐州、淮南、阳泉、汾西、淄博十一个矿务局的单位工作面平均月产量都在一万吨以上,得到大面积丰产红旗。(附图片)
兴建在首都郊区的大台煤矿现代化竖井的生产,已经大大超过原设计的生产能力。这个矿今年的产量将达到一百万吨以上。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2版()
专栏:

广东榨糖季节丰收
产量比上季增加8%
新华社广州27日电 广东省1958到1959年的榨糖季节已基本结束。全省在这一榨季共产糖四十五万多吨,比1957年到1958年榨季增长8%,其中机制糖增长40%。
这一榨季、广东省甘蔗产量比上一榨季大约增加一百二十万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委和各重点产糖地区都成立了食糖生产领导小组,使制糖工业的燃煤、柴油、运输工具及斩蔗劳动力等问题都逐步得到解决。许多人民公社还想办法抽出大量人力组织专业队伍,日日夜夜为糖厂斩蔗运蔗。交通运输部门千方百计挖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做到多装快运。在海南、湛江等劳动力少、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驻在当地的解放军也组织了人员和汽车支援糖厂斩蔗和运送原料燃料。
各糖厂职工热烈响应省委提出的“快榨、多榨、多产糖”的号召,开展了产量高、质量高和劳动效率高的“三高”运动,使日榨量显著增加,顺德、东莞、揭阳、棉湖、城月等老糖厂都加强了企业中党的领导,贯彻了两参三结合制度,并且发动职工大闹技术革新,使日榨量比历史最高纪录还提高15%至50%。中山、南海、江门等新建或新建不久的糖厂都超过了原设计的日榨能力。中山、揭阳、顺德、棉湖等糖厂,都超额完成了这个榨季的生产任务,其中棉湖糖厂产量比上一榨季增长了51%以上,揭阳糖厂的产量比上一榨季增长42%以上。


第2版()
专栏:

藏族瞎妈妈盼来了解放军
新华社记者 姜庆肇
在西藏高原上,一位在牛棚里住了几十年的八十高龄的藏族瞎妈妈,现在搬进了人民解放军给她盖起的楼房里。给这位瞎妈妈盖房子的某连副连长吉星魁,最近从西藏来到北京,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会期间,向记者讲述了这件动人的事情。
今年初夏的一天黑夜,吉星魁所在的连队追歼了一股散匪,驻扎在雪山下一个村庄里。全村一个人影也不见,但见门户洞开,牛羊乱跑,尽是满目凄凉的景象。连长潘长才和指导员周少銮马上吩咐战士们把群众的门户关好,把乱跑的牛羊牵进圈,割青草喂牛羊,等主人们回来好认领。
战士们走近一座低矮、破烂的小土屋时,听见了老人的咳嗽声和小羊的咩叫声。他们立刻走进去,发现有三只奶牛、三只羊,屋角里坐着一位老妈妈,她衣衫褴褛、双目失明,满脸的皱纹显示她曾经经历过无限的苦难。战士们走过去,亲切地向老妈妈说:“阿妈,我们是解放军,您别害怕。”老妈妈抬起头,好久不作声,只是伸出双手抚摸着战士的面孔和帽徽,突然,她两只深陷的眼窝闪出了莹晶的泪花。一把拉住战士的手说:“金珠玛米!金珠玛米!你们可回来了!”
“金珠玛米回来了!”瞎妈妈的呼声很快就传遍了山谷,在深山里逃避叛匪的藏民们络绎不绝地走回村庄。
藏胞们见了解放军,纷纷拿出埋藏的酥油、奶渣、蜂蜜和核桃来欢迎。战士们谢绝了老乡的礼物,马上请他们去认领自己的牛羊。老乡们感动极了,他们悲喜交集,围在村头的草坪上,争相控诉叛匪的罪行。瞎妈妈在她儿媳和孙儿扎西的搀扶下,也倾诉了她满腹的苦水和仇恨……。
九年前,人民解放军曾经到过这里,那时候,瞎妈妈还有着一对慈祥、明亮的眼睛。战士们天天给妈妈家背水、扫地,割草喂牛,还常常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救济老妈妈和全村的贫苦人民。老妈妈多么疼爱这些毛主席派来的好军队啊!老妈妈的家是个奴隶家庭,在苦难重重的一生中,从来也没有感到这样的受人关怀和尊重。
可是,没多久人民解放军就离开了。当地的反动奴隶主和匪徒们更加紧了对人民的迫害。老妈妈唯一的儿子被害死了,妈妈的眼睛也从此失去了光明。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媳、孙儿扎西,无力为生,饥饿和灾难一天天噬嚼着她们的生命。从此,瞎妈妈就天天怀念着解放军,她祈求菩萨保佑:“金珠玛米”快回来,救救苦难的穷人!
现在,“金珠玛米”果然回来了,消灭了叛匪,又为这个苦难的山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瞎妈妈紧紧拉住战士的手,流着眼泪恳求道:“金珠玛米!你们这次回来,可再不要离开你们的妈妈了。”
连长、指导员和全连的战士们,一致向瞎妈妈表示:“坚决为藏族人民除害,保护和帮助西藏人民过自由幸福的日子”。
战士们天天给瞎妈妈家背水、扫地,割草喂牛,并且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救济瞎妈妈和全村的贫苦藏胞。这个连队还开办了一座铁匠炉,无偿地给藏胞打镰刀和锄头。担任铁匠的是入伍前在贵州安顺铁工厂当技工的青年战士张洪开和铁匠出身的战士李显明。藏胞们纷纷从几十里外背着破铁来要战士们给他们造农具。有些没有铁的农奴,战士们就用缴获叛匪的破马刀打成镰刀送给他们。这里的藏胞从此以铁农具代替了笨重的木器,个个喜笑颜开,感谢解放军。瞎妈妈把战士赠送的一把镰刀和一把锄头交给孙子扎西说:“孩子,你现在用金珠玛米给打的镰刀割草,将来就用锄头在田地上种青稞了。”
十六岁的扎西聪明可爱,他要求战士们给他剪掉了两条小辫子,留起分头,并且穿上了工作队和战士们送给他的新绒衣、新鞋子,每天清早赶着牛羊到草地去放牧;傍晚,用镰刀割一背草,欢乐地赶着牛羊回家来。拴好牛,圈好羊,他又跑到连队去,同战士们一起学唱歌、跳舞,看画报和小人书,他和战士亲热得像兄弟一样。
有一天,排长田珠玉和副排长黄士堂,向连首长提议:他们排的同志们愿意利用空隙时间,给瞎妈妈家盖一座新房子,让老人从牛棚搬进新居。连长同意了,他们当即跑到瞎妈妈家,同她一起选择地址和商量房屋的样式。弄得瞎妈妈惊喜万分,她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战士们便在村后的山坡上大兴土木。排长田珠玉担任了工程总指挥。他带领战士们起早睡晚,上山伐木,筑窑烧石灰。同时,平整地基,搬运石头,……在美丽的雪山脚下,荡漾着一片粗壮的劳动号子和欢乐的歌声。
这件事惊动了全村的藏胞,他们开始只是新奇地来看热闹,后来许多人也被战士的劳动热情感动了,参加到建筑队伍里来。
瞎妈妈一家人更是忙碌。扎西母子俩同战士们一起铲土、挑土,还为战士们烧茶送水。瞎妈妈拄着拐棍来到工地,一会儿拍拍战士的结实的肩膀,摸摸战士的满是汗水的脸;一会儿拉着排长田珠玉的手叨念道:“你们快休息吧,累坏了,我老妈妈是不愿意的。”
战士们谁也不肯休息,越干劲越大。他们说:“阿妈!为了您老人家能早一天住上好房子,我们再累也不觉得累!”
一连干了好几天,这座两层的小土木楼房眼看快要建成了,三排突然接到命令出发去执行新的任务。于是,盖房子的任务便落到二排战士的身上,二排长郭振乾和副连长吉星魁又率领着全排的战士,连续苦战了两天两夜,终于把楼房建成。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楼房,座北向南,窗户宽敞,楼房旁边还有一棵葱绿的大黑桃树,门前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瞎妈妈请人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在全村人民和战士的祝福下,领着儿媳和孙子,离开黑暗的牛棚,迁入新居。当她走上楼房的时候,激动得用双手扒着眼睛,热泪满盈地说:“金珠玛米,金珠玛米!要是菩萨能赐还我眼睛,看看你们,该多好呀!”


第2版()
专栏:工业常识

转炉炉龄
转炉炉龄是转炉的使用期限。转炉内部炉壁是由镁砂、白云石拌和焦油沥青压制的耐火砖砌成的,这个炉壁叫做“炉衬”。炉衬在吹炼的时候,因为钢水和钢渣的冲刷而逐渐被侵蚀,吹炼到一定的炉数,就得拆炉、重新砌炉。因此,炉龄愈长,设备利用率愈高,钢产量也就提高;炉龄太短,拆炉、砌炉等非生产时间增加,设备利用率降低,钢产量也就降低。
炉龄延长,不仅可以提高钢产量,还能节约耐火材料和节省打砖、砌炉等工作的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
炉龄的长短,同铁料质量的好坏、铁水温度的高低、炉衬质量的好坏以及炉前工人操作技术等,都有关系。上钢六厂采取的是“炼钢又炼炉”的操作方法:在新炉开始使用的时候,前十炉少装铁水,以后逐渐扩大炉产量,这是一种保护炉子的操作方法。因为新炉子在烘炉的时候,温度一般只有摄氏一千二百度,炉衬还没有烧结好。头十炉少装铁水,就能达到一边炼钢,一边烧结炉衬的目的;十炉以后再扩大炉产量,炉衬的侵蚀程度就会减轻,炉子寿命就可以延长。上钢六厂的操作方法,还规定摇炉角度不超过二十度,造渣一般不超过两次,尽可能减少后吹和消灭后吹等等。这些操作方法,对炉龄也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不仅可以延长炉龄,提高钢的产量,也能改善钢的质量。例如,造渣次数过多,不但吹炼时间长,炉衬侵蚀严重,而且会降低钢水的温度,影响钢的质量。


返回顶部